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7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教学设计学案说课3套.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425347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7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教学设计学案说课3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7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教学设计学案说课3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7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教学设计学案说课3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7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教学设计学案说课3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7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教学设计学案说课3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7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教学设计学案说课3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7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教学设计学案说课3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7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教学设计学案说课3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7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教学设计学案说课3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7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教学设计学案说课3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7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教学设计学案说课3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7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教学设计学案说课3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7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教学设计学案说课3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7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教学设计学案说课3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7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教学设计学案说课3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7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教学设计学案说课3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7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教学设计学案说课3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7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教学设计学案说课3套.docx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7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教学设计学案说课3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7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教学设计学案说课3套.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7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教学设计学案说课3套.docx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7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教学设计学案说课3套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7.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教学设计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呼风唤雨的世纪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并能够运用所学过的方法正确文中词语的意思。

2.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妙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

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

2.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3.能联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方法

引导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生字词卡

教学过程设计(含各环节中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一、解题释题导入新课

1.说说生活中有哪些高科技?

2.引入课题;正如大家所找的这些资料所说明的,我们已经到了一个能运用高科技来呼风唤雨的世纪.

板书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3.解题释题:

什么叫世纪?

(一百年为一个世纪,2005年属于2l世纪)

什么叫呼风唤雨?

(原指神仙道土运用法力唤来风雨,这里是比喻人们能够比较自由地控制自然、支配自然)

4.过渡引入:

让我们一起学习看看人们怎么利用科学来控制、支配自然吧.

二、指导学习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找出含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卡片轮读生字。

(1)纠正不良读音

(2)强调读音;后鼻韵——“程”“耕”“幻”“控”;翘舌音——“程”·哲”:

第二声“潜”。

①汇报预习:

哪些字容易写错?

“鞍”右边不是反文。

“幻”不能多一擞。

②字词意思质疑——通过预习,哪些宇词你不理解?

3.引导解疑—全班讨论解答,教师相机点拨。

A.难点词释义:

奇迹、出乎意料、依赖、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寄托、洞察,归根到底,回顾,改善。

B.易混词区别:

发明——发现.(“发现”是本来存在的但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是指本来不存在的,是新创造.如电脑电视是人类的发明,而恐龙曾生活在地球上是后人的发现。

三、初读课文感悟大意

1.指名分节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最正确最流利。

2.说说读后给你留下的印象。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难解字词,知道了20世纪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世纪。

5、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

舶程耕控哲

 

本课作业

抄写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020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7.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科学说明文,主要介绍了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人类的生活状况和20世纪以来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科技发展给人类的生活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文章采用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体现出了20世纪人类利用科技取得的非凡成就;为了增强文章语言的生动性,文章还运用设问、引用等表达方式。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理解“呼风唤雨、发现、发明、科学技术”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及威力,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3.体会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如:

用词准确,结构严谨,采用多种说明方法等。

同时感受本文在文字表达上的生动性。

4.从小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的信念,为实现理想脚踏实地的去学习。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及威力,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导入

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29课。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2.介绍作者。

(课件示)

3.指课题说一说“世纪”“呼风唤雨”的意思你怎么了解的这么详细?

(引导查工具书、电脑等)为什么说二十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呢?

二、整体感知,理清课文思路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课件出示本课的词语)

(1)自由读,检查读。

(2)文中有两个生字大家在书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字形结构。

(出示)师范写“幻,赖”。

三、初步感受科技的力量

1.自由读第二段,想一想:

为什么说二十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2.

(1)学生汇报,相机出示:

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2)缩句帮助学生理解。

这两个句子很长,读起来拗口。

遇到这样的长句子,我们可以抓住句子的主要部分,省略修饰的词语。

看着画红线的词语,我们连起来读一读。

(人类获得发现和发明。

(3)区别“发现”和“发明”并学会正确运用。

板书:

发现和发明(指名发言)从字面看,两者很相近,但仔细推敲,却有不同。

(课件示)解释词义,(课件示)结合生活理解词义,(课件示)举例判断。

(4)抓“那么多”“奇迹般、出乎意料”感受科技的力量。

(这几个词语变蓝色)用上这几个词语,你们读读,有什么体会?

(5)比较“百年”和“上百万年”

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让人类生活发生了改观和改变,请读第二句。

(学生齐读)这种改观和改变有什么特点?

板书:

改观和改变人类生活

一百年上百万年

“上百万年”就是百万年以上,从时间来讲,比一万个一百年还长,可是在20世纪的一百年,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现和发明却超过了上百万年的综合。

(画一个大于号)(在这两个时间的词语上画着重号)

小结:

短短几句话,路爷爷层层深入,表达非常清楚。

我们一起再来读读第2自然段。

(生齐读)

过渡:

既然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那课文哪些地方体现了20世纪的“呼风唤雨”呢?

四、具体感受科技的力量

请同学们读课文三,四自然段。

课件出示:

读课文3、4自然段,用“~~~”画出描写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语句。

(提醒学生先说找到的句子,然后谈体会)

预设一:

20世纪,人类登上了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课件出示)

1.练读句子

这是一个很长的句子,请同桌之间读一读,相互听听朗读情况。

2.感受语言表达的特点

大家说说,这个句子中,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呢?

(指名发言)上半句是写发现,下半句是写发明,路爷爷在语言表达上,条理十分清楚。

(在课件中将上半句变成红色)

3.体会词语搭配的巧妙

课件出示四幅图并配上文字:

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天体,探索奥秘。

那我们再来读一读句子中的这些词语。

(出示相应的图片,引导学生说话)20世纪,人类登上了月球,发现了——(稀土金属,水);潜入深海,发现了——(奇妙的海底世界);洞察天体,看到了——;探索奥秘,又发现了——()。

仅仅就这些发现吗?

(不是)那你还知道哪些发现呢?

(学生自由发言)

出示课件:

登上月球,发现了;

潜入深海,发现了;

进入原始森林,发现了;

,发现了……

(大家的语言表达跟路爷爷一样准确、恰当)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了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地球村说明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结:

上天入地,咫尺天涯已经不再是神话,现代科技把广博的地球浓缩成了小小的“地球村”。

过渡:

可是,在20世纪以前,人类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生汇报)

4.(课件出示)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1)师描述创设情境,引导读

那时没有电灯,夜晚,人们只能在昏暗的油灯下干活;没有电视和收音机,千里之外发生再大的事情也无从知晓;没有汽车,远行只能徒步,甚至受伤需要抢救却没因为不及时而导致丧命……所以(生接读:

人类的生活,只能顺从自然,只能听天由命,这就是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

带着你们的想象,我们再来读这几句话。

(生齐读)20世纪的到来,却让这一切发生了变化。

20世纪,有了神话中的“千里眼”——那是(图片:

电视机,天文望远镜等),我们可以了解世上所有的事情;20世纪,有了神话中的“顺风耳”——那是(图片:

收音机、电话)我们可以听到千里之外的声音;乘坐飞机,我们也成了腾云驾雾的“神仙”,宇航员叔叔乘坐火箭还能像嫦娥一样飞向美丽的月球(图片:

飞机、火箭)(红色字体让学生很自然的接读)那么多的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2)你们看,(停顿,继续让学生观看画面)20世纪的成就,正如古人所说(引读)出示诗句。

(课件出示: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起读读这句诗。

这句诗你是怎么理解的?

你能通过朗读读出你的感受吗?

(指名读)

是啊,一夜的春风换来了千万树梨花的绽放,100年里科技迅猛发展改善了人类的生活。

真是(引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生活在这样的世纪,我们多么骄傲,多么自豪,20世纪的成就——(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0世纪是(指课题:

齐读课题)所以说(出示第一自然段)。

5.回顾课文,小结文章的说明方法

课文学到这,请同学们再来回顾三四段,用心想想,作者采用了哪些方法来说明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

(生交流)

板书:

举例子

作比较

引用

6.展望未来

现在已经是21世纪,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畅想21世纪,科学技术将会创造什么样的奇迹?

(出示:

21世纪是世纪。

五、课后延伸(出示,学生读)

我要把这篇文章读给爸爸、妈妈或别的长辈听,请他们说说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再把他们说的写下来。

六、板书设计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举例子

百年>上百万年对比

引用

现代科技改观和改变

发现和发明人类生活

教学反思:

我布置同学们课前预习了课文,对文中出现的新事物名称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课堂上,我始终围绕理解、品味、运用语言来进行,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凸现语文学科特点。

始终围绕“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一句展开,从课题中的“呼风唤雨”这个关键词入手,先理解词语意思,再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这样能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思路。

第二自然段中的小泡泡中“‘发现’和‘发明’有什么区别”也是理解的重点、难点,通过“学生解释词义——结合生活理解词义——把词语放到语言环境中巩固理解——回到课文朗读理解”这样的过程,对词语和课文的理解也更加深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课文第三、四段结合具体的实例用简短、生动的语言介绍了科学技术从“农耕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历程,说明了人类20世纪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

这两段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学生习得语言、学习表达方法的好材料。

在学生自学完第三、第四自然段和充分朗读并进行了说话训练的基础上进行,使学生对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理解水到渠成。

让文本真正成了例子,学生成了语言学习的主人,还可以从课堂教学中明晰地看到学生理解与表达,思想与言语等方面的能力的发展。

学习说明文,不仅仅关注介绍的科学知识,更要关注这些知识是用怎样的言语表达的。

 

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7.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教学设计(新教材)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和威力,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科学技术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它使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等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具学具】

1.教具:

PPT课件、关于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历程的资料、主题网站。

2.学具:

生字卡片、有关改变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和发现的图片文字资料。

【授课类型】精读课文

【教学方法】讲授法、质疑探究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2.认识5个生字:

赖、耕、潜、舶、哲;会写12个生字:

改、程、赖、耕、驾、幻、潜、核、控、联、哲、归;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

3.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

4.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

同学们,咱们先来看一组新生事物的录像资料。

(学生看PPT)

2.师:

你有什么感受?

这些都是20世纪的新生事物,有人把其称为“呼风唤雨的世纪”。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9课。

(师板书)来,齐读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3.师:

谁理解“呼风唤雨”和“世纪”的意思?

(学生交流)

4.师:

同学们看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让学生质疑:

为什么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词语,读通句子。

师:

同学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注意读准词语,读通句子,把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读文)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师:

读完了吗?

老师想检查你们生字词掌握的情况。

(PPT出示字词)

生字:

赖、耕、潜、舶、哲

词语:

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

程度、洞察、依赖、农耕社会、

腾云驾雾、寄托、幻想、原子核、

程控电话、因特网、哲学家、

联系、归根到底

以检查的形式指名读一读,及时纠正读错的音,并让学生说一说哪些地方该注意?

如:

哲翘舌音,程、耕、控是后鼻音要读到位等,接着让学生开火车读、赛读、齐读巩固字音。

3.师:

你有哪些好的识字和理解词语的方法想跟同学们分享?

(让学生交流汇报识字方法及对生字新词的理解。

4.指导书写难写、易错的字。

师:

这些字词除了认识、理解外,还要正确书写。

请大家重点看“幻”这个字,它和“幼”比较像,仔细区分,注意写正确。

(教师边说边范写,需要注意的笔画用红粉笔写出,引起学生的注意。

接着学生练习书写,注意提醒学生养成正确写字姿势,把字写工整、清楚,教师巡视指导。

5.师:

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边默读边想: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课文主要是围绕哪一段写的?

(学生边读边想)

师:

谁先交流?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引导他们找出课文告诉我们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以及课文是围绕第一段来写的,这一句是本课的中心句。

三、细读课文,感受变化

1.师:

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第1--4自然段,想一想:

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自由读文,教师引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让学生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做记号。

2.师:

谁来第一个交流?

(学生交流)

3.师:

(根据学生的汇报,用PPT出示重点问题:

20世纪有哪些了不起的成就?

)同学们,20世纪使人类的生活发生变化了吗?

发上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交流,各自谈感受,教师做引导:

古时候的“千里眼”现在有了,如望远镜、视频。

它能让千里以外的人彼此看得到,还有一些可视电话也是。

古时候的“顺风耳”,现在有了,那就是程控电话,它可以让两个相距很远的人很快听到对方的声音。

还有手机、录音机都是神话中的“顺风耳”。

如:

古代的人想腾云驾雾,没能实现,只能靠幻想,而现在我们可以腾云驾雾了。

你只要坐上飞机就可以了。

以前的人想着飞到月亮上去看看,就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

现在我们的飞船已经登陆月球,做了很多实验。

4.师:

20世纪,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了自身的生活,这变化的速度是如此之快,范围是如此之大,内容是如此之多。

引用文中的一句诗来形容,就是:

(PPT出示)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

咱们先从字面上来理解“忽如”,它是(学生回答:

说明速度很快。

)是啊,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很多的梨花都开了,速度多快呀!

20世纪,在整个人类上百万年的历史中是很短的,但是变化多、大、快!

来,同学们,咱们齐读这句话,注意读出变化速度之快,内容之多,范围之广。

(学生齐读)

5.师:

细心的同学可能发现了第二自然段后泡泡里的‘发现’和‘发明’有什么区别?

这一问题非常值得关注。

谁能区别这两个词语?

(学生交流)请大家在第四自然段找找哪些是发现,哪些属于是发明?

(学生再交流)

6.师:

看到如此大的变化,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带着你的感受,再读读课文。

(学生带感受自由读文)

四、回顾教材,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新词,通过朗读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到了科技带给我们的巨大变化。

【作业布置】

1.读准本课需要掌握的生字“赖、耕、潜、舶、哲。

2.抄写词语:

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品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2.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重点

师: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课文,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学生交流齐读: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二、交流展示,感受变化

1.师: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科技发展变化的速度之快,内容之多,范围之广。

其实,在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的变化远远不止书中的这些,同学们,你们课前收集了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谁来跟大家分享?

(学生交流展示收集的资料,教师适时鼓励)

2.师:

同学们,到底是什么让我们这个时代有如此大的变化?

(学生交流)

PPT出示:

伯特兰·罗素说:

“归根结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2.师:

同学们,让我们再读读这句话。

(学生齐读)21世纪,22世纪,23世纪……未来的世纪里,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将创造一个个神话,一个个奇迹。

3、发散思维,启发想象

1.师:

同学们开动你的脑筋,想象未来的世界将有哪些奇迹呢?

(播放轻音乐,学生想象,交流预设:

未来的汽车能在空中飞,能在路上走,能在水里游。

未来的房子,夏天凉快,冬天温暖。

学生们能乘着哪吒的风火轮上学。

学生们不用背着沉重的书包,书包里也没有那么多书本,他们都有一台小小的像橡皮大小的机器,只要说一声口令,就能学到各种知识……)

2.师:

你的异想天开就是你的伟大发明!

伟大发明靠什么?

(学生交流:

科学技术)科学技术靠谁?

(学生交流:

靠我们这些祖国的未来栋梁)

四、回顾教材,总结全文

课文一开始就明确地告诉我们20世纪就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然后又告诉我们正是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发现和发明,才使得我们的生活大大改观。

接着作者用农耕社会和20世纪做以对比并举了许多科技成就的例子,用准确的语言展现了我们的生活更加舒适和方便。

最后,指出在未来的时间里,科学还将继续改善我们的生活。

通过本课的学习,相信大家感受到了科技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也知道了科技发展是由人类来主宰的。

同学们,从现在起好好学本领,长大后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出你的力量!

5、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师:

相信同学们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脑海中有了很多奇思妙想,下面以“未来的世界”为题,将你的奇思妙想写出来跟大家一起分享。

(学生小练笔)

师:

谁能将你的奇思妙想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学生交流分享,教师评价以鼓励为主,适当点拨,让学生的思维更活跃,表达更清晰,更准确。

【作业布置】

1.完成教材第145页课后作业第2题:

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一百年的科学技术发展,我们来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2.完成教材145页课后作业第3题:

我们一起来读读句子;认真体会加点词句的意思,再吧句子抄下来。

【板书设计】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百万年:

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百年:

发明发现地球村

【教学反思】

1.让学生质疑感悟,让教学简单化。

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并提炼问题,听与说、理解与感悟、朗读与表达的语文实践活动,始终围绕“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一句展开,让课堂教学简单化。

同时,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读出疑问”与“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引导,这既是对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引导,也体现了教学中以生为本,与文本对话的特点。

2.适时抓住言语训练点,让教学充满语文味。

教学中,我抓住“发现与发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教学,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语言的实践运用、品读、想象与表达,尽力让语文课堂教学真实与扎实,这样摆脱了以往科普性文章的教学中,单一地围绕“20世纪科学技术是如何呼风唤雨的?

”等类似的常识性问题转圈的困境,而忽视了语文学习实践本身。

3.补充资料开阔了视野。

当请大家交流搜集的资料时,学生一下子就打开了思维的闸门,“磁悬浮列车、X射线、纳米技术、载人飞船、数字电视……”等大大开阔了孩子们的眼界,也激起了他们的兴趣。

4.在第二课时里加上这个环节: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让人们的生活在一百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可作者仅仅用简短的文字来写了,同学们再次细读课文,看看作者哪些词句表述特别精美,请做上记号,待会交流。

等学生交流后引导细细品读,感受说明文的魅力。

【我的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