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83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426616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04.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83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83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83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83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83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83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83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83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83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83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83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83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83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83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83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83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83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83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83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83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教案.docx

《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83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83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83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教案.docx

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8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案

 

教学内容

第八章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第一课时)

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阅读各类地图和图片,了解本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2.知道本区是以黑色人种为主的地区,了解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分布与自然地理环境外来移民的关系。

3.初步了解非洲黑人的文化和风俗习惯,以及政治地图的变化。

4.了解本区丰富的自然资源。

5.了解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的形成和后果。

6.通过具体实例及图片,认识本区人口和粮食、干旱和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

能力目标

1.通过本区大量的人文与自然景观图像、地理分布图、气候图的阅读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图像获取知识和记忆知识的能力。

2.通过比较分析本区的主要进出口产品示意图、本区某些国家的主要出口商品统计表、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变化与自然灾害的关系示意图,以及人口、粮食问题、环境问题的综合分析,培养理解、分析地理知识的能力。

3.通过非洲黑人原始居住地与外来移民长期殖民统治问题、初级产品为主的单一经济问题、人口粮食环境与贫穷问题及如何解决的讨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辩证思维的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综合分析,理解本区人口和粮食、干旱和荒漠化等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培养正确的人地观。

2.通过对非洲黑色人种文化、风俗、艺术和非洲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的知识讲解,进行种族平等、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国际主义教育。

3.通过本区关于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和一些国家经济发展案例的讲解,培养学生树立国家之间不仅需要平等互利、相互合作,而且还要独立自主、因地制宜发展民族经济的观点。

教学重点

1.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区。

2.黑人原始居住地分布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3.本区人口、粮食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4.热带草原气候的特征。

教学难点

1.干旱和土地荒漠化问题的形成原因。

2.如何协调人口、粮食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

3.单一商品经济的形成。

教学方法

比较分析、综合分析、读图分析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

1.自备一些与本区有关的图片。

2.自制多媒体课件。

3.有关录像资料。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录像《走进非洲》,让学生用眼用心去感受一下非洲这片神奇而又充满生机的土地。

看完录像后,提出问题:

①非洲是以什么人种为主?

(黑人)②是不是所有非洲国家都是以黑人为主的?

(不是,如埃及就是以白种人为主)

老师讲述:

非洲按照人种特征的明显差异可分为两部分,以撒哈拉沙漠为界,以北的是北非,它是以白人为主的阿拉伯世界,而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区,黑人占90%以上,因此有“黑非洲”之称。

今天我们就要走进“黑非洲”。

板书:

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板书:

黑种人的故乡

[讲授新课]

电脑展示:

课本66页图8.25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学生读图了解本区分布。

学生活动:

学生讨论交流自己所知的有关“黑非洲”的知识。

交流完毕后,每人起立说一句有关“黑非洲”的小知识。

(可采用抢答形式)

评价小结:

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说得都非常好,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确是一块神奇而又迷人的土地。

这里有浩瀚的沙漠、茂密的雨林、无际的草原、繁多珍稀的动物,以及被誉为“地球的伤痕”——东非裂谷带,非洲的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上奇特的赤道雪,维多利亚瀑布和维多利亚湖,非洲最深而狭长的湖——坦噶尼喀湖的秀丽景色。

此外本区还有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及风土人情。

非洲的音乐、歌舞、绘画、雕刻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电脑显示图片68页图8.27制作和出售手工艺品,图8.28非洲的鼓手)非洲黑人的体育天赋也在世界体坛大放光彩,不仅如此,本区悠久灿烂的文明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阿克苏姆、苏丹、马里王国,它们悠久文明的历史仅次于古埃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其神奇迷人的一切吸引了成千上万名游客,也成为探险家、考古学家、科学家向往的地方。

过渡:

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有哪些主要国家?

绝大多数属于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在世界各大洲中的地位如何?

这片土地上为什么会有如此绚丽多彩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我们还是先来了解一下本区的位置。

电脑展示:

课本67页图8.26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提出问题:

①本区东西部分别临什么海洋?

②请同学们找出本区大西洋沿岸最大的海湾。

③请同学们找出非洲大陆西南端,有一个突出在海洋上的尖角的名称。

④在图中找到赤道,观察赤道穿过本区什么部位。

学生回答:

学生甲:

本区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

学生乙:

本区大西洋沿岸最大的海湾是几内亚湾。

学生丙:

非洲大陆西南端突出在海洋上的尖角是好望角。

学生丁:

赤道穿过本区中部。

老师小结:

通过同学们读图思考回答,我们可以看出本区的位置是位于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的低纬地区。

板书:

位置→位于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的低纬地区

学生活动:

学生读课本67页图8.26找出以下地理事物:

撒哈拉沙漠、刚果盆地、尼罗河、东非高原、乞力马扎罗山。

老师检查:

分别让5名同学上讲台在电脑投影图上指出以上地理事物。

提出问题:

①本区地形以什么为主?

②海拔大多在多少米以上?

③地势向什么方向倾斜?

学生活动:

学生对照地形图讨论交流以上问题。

得出结论:

本区地形以高原为主,海拔大多在1000米以上,本区地势东部和南部高,中部、西部及本区北部低。

板书:

地形→高原大陆

过渡:

我们知道人口的分布要受自然条件的影响。

那么本区受自然条件影响,居民是一种什么样的分布状况呢?

板书:

原始居住地分布

电脑展示:

课本69页图8.29“非洲的黑人原居住地和外来移民”思考:

①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主要在哪里?

②这些地方自然条件如何?

③目前非洲有哪些国家的外来移民?

学生回答:

学生甲:

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主要分布在几内亚湾沿岸、刚果盆地、海拔比较低的高原地区。

学生乙:

这些地区的自然环境与撒哈拉沙漠、埃塞俄比亚高原相比要优越一些,气候既不太干燥,海拔又不太高。

板书:

原始居住地分布←自然环境

学生丙:

目前非洲的外来移民主要是欧洲的英国人、法国人、西班牙人。

引申思考:

这些欧洲人为什么要移民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电脑展示:

非洲矿产资源分布图、非洲政治地图的演变图

学生活动:

学生分组读图讨论:

①本区的矿产资源在世界上处于什么地位?

②欧洲人移民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目的是什么?

③欧洲人的到来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④目前本区政治地图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分组讨论后并派代表发言。

学生回答:

1组代表:

本区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不仅种类多,而且储量大,不少矿产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像黄金、金刚石的储量和产量都占世界第一位;铜矿、铁矿、铀矿和其他金属矿产的储量也很多。

南非是出产黄金最多的国家,几内亚是出产铝土最多的国家,赞比亚是出产铜矿的重要国家。

2组代表:

欧洲人移民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为了掠夺黄金、象牙、香料等各种物产。

3组代表:

欧洲人的到来,使这里广大土地都被英国、法国、葡萄牙、比利时、西班牙等国强占和瓜分,大多数国家都沦为了殖民地,长期遭受殖民主义政治统治和经济影响,经济非常落后。

4组代表:

二战以前,本区只有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两个独立国家。

到1990年3月,撒哈拉以南由白人统治的最后一个殖民地——纳米比亚也宣告独立。

现在黑非洲的国家都已独立,只有少数岛屿仍为英、法属地,非洲的政治地图发生了很大变化。

老师评价并引申思考:

各组代表的发言都非常精彩。

目前在美洲黑人分布也较多,那黑种人从非洲迁向美洲的历史经过是怎样的?

(启发学生联系学过的历史知识来分析)

学生回答:

殖民主义者来到黑非洲首先掠夺这里丰富的资源和物产,进而又进行罪恶的奴隶贸易,将黑人当作商品卖往世界各地,并对大量移民进行长期统治。

老师小结:

根据考古学家的发掘证明,非洲是远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

在历史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曾建立过一些文明国家,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文化。

但是,从15世纪起,欧洲殖民主义者相继侵入,最初从掠夺黄金、象牙、香料开始,进而从事罪恶的奴隶贸易,把黑人绑架、掳掠运往美洲贩卖。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土崩瓦解。

现在,黑非洲的国家都已独立。

许多国家独立后,正逐步摆脱殖民主义经济的束缚,发展自己的民族经济。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了解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位置、地形特点以及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板书设计

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课后活动

让学生从各种媒体中收集目前世界上哪些国家还存在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的行为,对学生进行种族平等、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国际主义教育。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第八章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第二课时)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位置。

知道本区是位于(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的低纬地区),那请同学们思考:

本区大多数国家都位于五带中哪一带?

(热带)因此本区大部分地方的气候为(热带气候),这种气候适宜发展(热带经济)作物,是咖啡、可可、枣椰、油棕和香蕉等热带经济作物的故乡。

此外,本区矿产资源(丰富),其中不少矿产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丰富的物产并没有带给本区人民以财富,目前本区大多数国家经济发展缓慢。

那本区经济落后的根源是什么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

板书:

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

[讲授新课]

学生活动:

学生看课本69页找出什么是“单一商品经济”并齐声说。

板书:

概念过分依赖某一种或某几种初级产品生产的经济。

电脑展示:

课本69页图8.30本区主要进出口产品示意图思考:

①本区主要出口哪些产品?

这些出口产品属于原料还是工业制成品?

②本区国家主要进口哪些产品?

这些进口产品属于原料还是工业制成品?

学生回答:

学生甲: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出口矿产、森林、畜产或热带经济作物,这些出口的产品属于原料或半成品。

学生乙: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进口机械、汽车等。

这些进口的产品属于工业制成品。

练习:

下列物品中哪些是原料,哪些是工业制成品?

(活牲口、牛肉罐头、皮鞋、巧克力糖、钻石戒指、可可豆、咖啡、原油、木材、金刚石、铜、汽车)老师说产品,学生判断属于原料还是工业制成品(学生可采用抢答形式)

活牲口——原料牛肉罐头——工业制成品

皮鞋——工业制成品巧克力糖——工业制成品

钻石戒指——工业制成品可可豆——原料

咖啡——原料原油——原料

木材——原料金刚石——原料

铜——原料汽车——工业制成品

启发思考:

原料和工业制成品哪一种价格高?

哪一种价格低?

老师举例:

咖啡豆和罐装咖啡粉哪个价格高?

学生回答:

罐装咖啡粉价格高。

得出结论:

工业制成品价格高,原料价格低。

学生讨论:

本区在与发达国家的贸易中处于什么地位?

学生回答:

本区国家低价卖出原料,高价买进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老师评价小结:

同学们分析的非常对,在国际市场上,原料价格低,工业制成品价格高,所以本区国家与发达国家贸易处于一个非常不利的地位,这也是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的弊端。

电脑展示:

课本70页图8.31本区某些国家的主要出口商品占本国出口商品总额的百分比。

提出问题:

①本区这些国家主要出口商品属于初级产品还是工业制成品?

②各国主要出口商品所占百分比是多少?

③以上数字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

学生甲:

本区这些国家主要出口商品属于初级产品。

学生乙:

科特迪瓦出口可可占本国出口商品总额的41%,乌干达出口咖啡占45%,赞比亚出口铜占70%,博茨瓦纳出口金刚石占72%,索马里出口活牲口占56%,尼日利亚出口原油占90%,刚果出口原油、木材占56%。

启发学生思考第③个问题。

得出结论:

本区大多数国家都以一两种热带经济作物和矿产品作为主要出口物质。

老师小结:

矿产、木材、牲口、经济作物产品都是工业原料、半成品等初级产品,在对外贸易中,一般价格低廉。

本区出口初级产品的国家,长期受殖民主义者统治,工业不发达,许多工业制成品要从国外进口。

工业制成品的价格要比初级产品贵得多。

因此,这些国家卖出初级产品,买进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另外,“单一商品经济”,只依赖少数几个发达国家的采购,出口商品价格在国际市场上波动很大。

这就严重地制约了本国经济的发展。

板书:

制约了本国经济发展。

练习:

课本70页活动2,电脑展示图8.32可可对加纳经济的重要性。

学生无准备,课本上提到的4个问题。

老师提问:

加纳主要出口商品是什么?

学生回答:

可可、木材、矿物。

老师提问:

靠此类产品出口赚取外汇,对国家有利还是不利?

为什么?

学生回答:

加纳靠出口可可、木材、矿物这些产品赚取外汇,对国家不利,因为可可、木材、矿物属于初级产品,价格低。

老师提问:

加纳的主要进口产品是什么?

学生回答:

加纳主要进口交通设备及机械、杂类制品、食物、化学物品、燃料等。

老师提问:

依赖其他国家供应此类进口产品,有什么弊端?

学生回答:

工业制成品价格远远高于原料的价格,会加重本国的经济负担。

老师评价:

通过刚才检测,同学们掌握的不错。

那同学们想过没有,本区国家这种“单一商品经济”是如何形成的呢?

学生讨论:

学生分组结合上节课知识及历史知识讨论本区“单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原因,讨论以后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发言:

老师小结:

本区长期受殖民主义者的政治侵略和经济控制与剥削是本区“单一商品经济”形成的根本原因。

板书:

形成原因长期受殖民主义者的统治和控制

过渡:

那么本区国家摆脱单一经济困扰的出路在哪里?

资料展示:

1.南部非洲的博茨瓦纳就是一条腾飞的“小龙”。

1966年独立到1990年的25年间,年平均经济增长率始终在两位数以上,目前已是一个人均收入2800多美元的中等收入国家。

2.地处印度洋上的岛国毛里求斯是一条不大为人所知的“经济小龙”。

1968年独立后,毛里求斯大力发展旅游业和第三产业,同时建立出口加工区和发展金融业,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保持在6%,人均收入达2500美元,人均寿命70岁,成为非洲生活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

3.科特迪瓦1960年从法国统治下获得独立,经济上是一个以生产热带经济作物可可、咖啡为主的农业国家。

20世纪70年代国际市场上可可、咖啡价格成倍上涨,科特迪瓦国家收入大增;70年代后期,人均年生产总值超过1000美元以上。

国家利用赚取的外汇,换取工业品和粮食,办学校、建高速公路、修机场、发展城市建设,使科特迪瓦成为非洲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人们说“科特迪瓦创造了奇迹”,是“非洲成功的经验”。

但是,80年代以来,世界可可、咖啡产量增多,价格下跌,科特迪瓦经济遇到很大困难。

为了摆脱经济困境,科特迪瓦政府决定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广泛种植油棕、菠萝、橡胶、甘蔗、椰子和水稻等多种作物,努力增产粮食;同时,还吸引外资,大力兴办农产品加工工业和旅游业等多种产业,初步改变了单一经济带来的种种问题,使科特迪瓦的民族经济得到了振兴和发展。

学生活动:

学生阅读以上资料讨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摆脱单一经济困扰的出路在哪里?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发言:

老师总结:

只有振兴民族工业,发展多样化农业才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各国摆脱“单一商品经济”困境的唯一出路,也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经济腾飞的经验。

[课堂小结]

结合板书,小结“单一商品经济”的概念、弊端、形成原因及出路。

板书设计

课后活动

1.查阅各种资料或通过各种媒体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一些国家经济发展现状。

2.调查家乡所在地出口产品中,哪些是初级产品,哪些是工业制成品。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第八章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第三课时)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经济特征,它是(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那请同学们思考:

①本区农业生产以什么为主?

(热带经济作物)②哪一类农作物的生产比较薄弱?

(粮食作物)出示图片:

饥饿的儿童、一个多子女的家庭。

目前,非洲连年饥荒、粮食歉收,粮食供应不足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各国普遍遇到的问题。

这里许多居民经常忍受饥饿的煎熬,因此“粮食问题”已成为本区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那么造成粮食问题日益严重的原因是什么呢?

该如何解决呢?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讲授新课]

电脑展示:

非洲气候带分布图

学生活动:

①学生找出本区的3条重要纬线。

(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

②思考本区大部分属于五带中哪一带。

(热带)

③找出本区的气候类型?

按照从北向南的顺序齐声说。

学生回答:

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高山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气候。

引导思考:

以上五种气候各分布在什么地方?

师生共说:

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地区,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回归线附近,地中海气候分布在本区西南角,高山气候分布在本区的高山地区。

老师提问:

本区以哪两种气候类型为主?

学生齐答: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老师提问:

其中哪种气候类型分布最广?

学生齐答:

热带草原气候。

复习旧知识:

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齐答:

全年高温多雨。

过渡:

那热带草原气候的特征呢?

电脑展示:

课本72页图8.33乍得首都恩贾梅纳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

学生活动:

学生首先在非洲政区图上找到恩贾梅纳的位置,并判断在哪个气候带。

(热带草原气候区)

引导分析:

引导学生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来分析恩贾梅纳的气候特征,从气温看,各月气温均在(20℃)以上,从降水看(5月~10月)降水较多,(10月~次年4月)降水较少,有的月份甚至没有。

得出结论:

热带草原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降水分为明显干湿两季。

练习:

学生读下图判断A、B两处哪是热带雨林气候,哪是热带草原气候?

为什么?

学生甲:

A地是热带雨林气候,因为这里全年高温多雨。

学生乙:

B地是热带草原气候,这里虽然气温较高,但降水量多少有明显的变化,半年较多,半年较少,有的月份甚至没有。

过渡:

了解了热带草原气候的特征,我们来看这种气候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

投影展示:

课本72页图8.34热带草原地区的自然灾害。

学生活动:

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热带草原的湿季”和“热带草原的干季”直观图像,观察两副图像中的稀树、草本植物、作物有何不同?

学生回答:

湿季时,稀树草原上的草,能长到2米高,树上枝叶嫩绿,田地里收成较好。

干季时,稀树草原上的高草,多焦黄枯萎,只剩下零星低矮的草丛;树上的叶子全都枯落;田地耕作困难。

得出结论:

随着季节的变化热带草原上的稀树、草本植物、作物组成了两种截然不同景观。

学生讨论:

干湿两季景观的变化与降水有何关系?

降水量变化与风向变化有何关系?

学生发言:

老师小结:

热带草原地区明显地分为干湿两季,干湿两季的风和降水明显不同。

湿季,风来自海洋,降水丰富;干季,风来自内陆,干燥少雨。

有的年份,干旱季节时间延长,湿季时间缩短,或者连续几年干旱,就容易形成严重的旱灾,导致农业收成不好,形成“粮食问题”。

所以撒哈拉以南非洲粮食问题日益严重的自然原因就是热带草原气候带来的旱灾。

板书:

热带草原气候

粮食问题

过渡:

除了干旱气候导致本区的粮食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也是本区粮食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

投影展示:

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图

提出问题:

哪个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有多高?

学生回答:

非洲;高达2.4%。

老师补充:

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世界各大洲中居首位,为2.4%,而撒哈拉以南更高达3.0%左右,而粮食每年只增长1.9%,人口增长的速度,已超过了粮食和经济增长的速度,构成了日益严重的人口问题和粮食问题,本区许多国家现在粮食还不能自给。

板书:

人口问题

粮食问题

过渡:

长期以来,这里的农牧业生产落后,农产品产量很低,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远低于人口增长的速度。

因此,粮食供应不足成为本区各国普遍遇到的问题。

这里的许多居民,特别是常受旱灾威胁的东非热带草原国家的居民,经常忍受饥饿的煎熬。

引申思考:

黑非洲农牧业生产落伍的历史根源是什么?

学生讨论并发言:

老师小结:

历史上长期殖民统治是造成本区农牧业水平不高,特别是粮食生产不足的重要原因。

因为殖民主义者目的在掠夺殖民地有商品经济价值的初级农矿产品,奴役殖民地人民,而不去发展当地的工农业生产,提高人民的文化技术水平。

板书:

单一商品经济

粮食问题

过渡: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世界最贫穷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上粮食产量下降的地区,粮食供应不足成为本区各国普遍遇到的问题。

为了维持生存,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以扩大耕地面积,或在草原地区放牧过多的牲畜。

学生活动:

请同学们根据以下所给内容,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织成一段话。

电脑展示:

①毁林开荒

②草本植物根系对土壤的保护

③毁草开荒

④狂风吹走肥沃的土壤

⑤寸草不生

⑥逐渐荒漠化

学生发言:

人们为了扩大耕地,不惜破坏森林,开垦草原,其结果是失去了草本植物根系对土壤的保护,一遇大风天气,狂风会吹走肥沃的土壤,使土壤逐渐荒漠化,最终寸草不生。

提出问题:

过度放牧会造成什么后果?

学生回答:

过度放牧会使草原失去更新再生能力,最终也会导致荒漠化。

得出结论:

热带雨林地区的森林、热带草原地区的树木和草地,如果遭到人为破坏,将会使土地荒漠化,气候更加干旱,物种减少乃至灭绝,产生环境问题。

板书:

人口问题

毁草开荒

环境恶化

引导思考:

环境问题产生后,又将对粮食问题、人口问题产生什么影响?

得出结论:

环境问题又将加剧粮食问题,将危及人口问题。

板书;环境恶化

粮食问题

人口问题

引申思考:

如何解决严重的粮食问题呢?

学生活动:

学生讨论解决粮食问题的以下建议哪些较为可行?

再列举一些新建议。

电脑展示几点建议:

是控制人口增长速度,还是大力发展粮食生产?

是逐步提高农业生产的科学技术水平呢,还是开垦草原,不恰当地扩大耕地面积,广种薄收粮食呢?

是否需要政府颁布鼓励农民在经济作物区种粮的政策呢?

学生发言:

老师小结:

同学们的观点非常正确,还有同学提出新的建议。

总之,撒哈拉以南非洲解决粮食问题的根本措施是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保护自然环境。

[课堂小结]

利用板书使学生了解人口、粮食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观念。

板书设计

课后活动

查阅资料,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如何告别人口、粮食、环境三者之间形成的恶性循环,如何摆脱贫困,谈谈你的想法。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