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知识点.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429920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5.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地理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世界地理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世界地理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世界地理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世界地理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世界地理知识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世界地理知识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世界地理知识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世界地理知识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世界地理知识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世界地理知识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世界地理知识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世界地理知识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世界地理知识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世界地理知识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世界地理知识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世界地理知识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世界地理知识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世界地理知识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世界地理知识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地理知识点.docx

《世界地理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地理知识点.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世界地理知识点.docx

世界地理知识点

世界地理主要知识点总结

一、世界地理概述

1.大洲、大洋的面积与分布特点:

①七大洲面积顺序——亚非北南南欧大(或亚非美美,南极欧洋);②跨经度最多的大洲、位置最南的大洲、纬度最高的大洲——南极洲;③跨纬度最多的大洲——亚洲;④跨经度最多、纬度最高、完全位于北半球的大洋——北冰洋;⑤各大洲中央经线——亚洲100ºE,欧洲30ºE,非洲20ºE,大洋州澳大利亚135ºE,北美洲100ºW,南美洲60ºW。

2.大洲界线:

①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60°E)、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和土耳其海峡;②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③亚洲与北美洲分界——白令海峡(170ºW,66°34′N);④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80ºW,10°N);④南美洲与南极洲分界——德雷克海峡;⑤非洲与欧洲分界——直布罗陀海峡;⑥欧洲与北美洲分界——丹麦海峡。

3.大洋分界线:

①太平洋与北冰洋分界———白令海峡;②太平洋与大西洋分界——经过南美洲南端合恩角的67°W经线;③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分界线——经过澳大利亚南部塔斯马尼亚岛的146°E经线;④印度洋与大西洋的分界线——经过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的20°E经线;⑤大西洋与北冰洋的分界———挪威西海岸(约61ºN)至冰岛再到格陵兰岛的最短距离一线。

4.七大洲地形特征:

大洲

地形特征

亚洲

①地形复杂多样,高原、山地面积广大;②地势中高周低,起伏很大。

非洲

①“高原大陆”,以高原、盆地为主;②地势起伏较小;③东部纵贯巨大的东非裂谷带。

欧洲

①地势低平,平原面积广大(世界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②地势南北高,中部和东部低;③冰川地形广布。

北美洲

①地势东西高,中部低;②三大地形区南北纵列分布(西部高大山地,中部广阔平原,东部低缓高原和山地)。

南美洲

①地势西高东低;②西部安第斯山纵贯南北,东部高原与平原相间排列。

大洋州澳大利亚

①地势东西高,中间低;②地形分三大地形区,东部为纵贯南北的大分水岭,西部是低矮的高原,中部是平原。

南极洲

①冰雪大陆,大陆冰川广布;②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5.海底地形:

主要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大洋底等类型,大洋底又分为海岭、海盆、海沟等。

6.世界的居民和国家:

①世界人口稠密区及原因——A、亚洲东部和南部←世界古老的文化中心,发展农业自然条件优越,人类在此聚居历史悠久;B、欧洲西部←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最早和商业贸易活动频繁的重要工业地带;C、北美洲东部(大西洋沿岸及五大湖区)←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和金融贸易区。

②面积居世界前六位的国家——俄加中,美巴澳。

③人口在1亿以上的国家(13个)——中印美印尼,巴巴俄孟加,尼日日本墨,菲律埃塞俄。

④地跨两大洲的国家(9个)——俄罗斯、土耳其、哈萨克、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五国跨亚欧)、印度尼西亚(跨亚大)、埃及(跨亚非)、巴拿马(南北美)、美国(北美大)。

7.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气候特点

成因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º之间

全年高温多雨(>2000mm)

常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º至南北回归线之间

全年气温高,干季湿季明显交替。

(750—1000mm)

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热带季风气候

北纬10º至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全年气温高,旱雨两季分明。

(>1500mm)

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控制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º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全年炎热干燥(<125mm)

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带控制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南北纬25º—35º之间的大陆东岸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1000mm)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控制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º—40º之间的大陆西岸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300—1000mm)

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温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35º—55º之间的大陆东岸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500—600mm)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控制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大陆内部

冬寒夏热,干旱少雨。

(<400mm)

深居大陆内部,加上山地阻挡,受海洋影响小。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º—60º之间的大陆西岸

全年温和湿润(冬季温和,夏季凉爽,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700—1000mm)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北纬50º—70º之间的大陆

冬长寒,夏短暖,降水少。

纬度较高。

(全年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

寒带苔原气候

北半球北冰洋沿岸

全年严寒

纬度高,受极地东风带控制。

(受极地气团或冰洋气团控制)

寒带冰原气候

南北半球极地内陆

全年酷寒

纬度最高,受极地高压带控制。

(全年受冰洋气团控制)

高原、山地气候

海拔3500米的高山

终年低温,垂直变化明显

海拔高

8.影响气温的因素:

⑴纬度(或太阳辐射):

气温从低纬向高纬度递减;气温年较差从低纬向高纬递增;气温日较差以副热带大陆的沙漠最大,赤道和高纬度较小。

⑵下垫面状况——①地形地势:

包括海拔高度、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的影响。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谷地盆地夏季热量不易散失而成为高温中心,冬季易使冷空气堆积形成低温中心(但若周围高大山脉阻挡了冷空气侵入也会成为温暖中心);高大地形阻挡了冷空气可使其附近温度较同纬度高;背风坡气流下沉产生的焚风效应使温度较高;山地比附近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②海陆位置:

主要指离海远近,受大陆或海洋影响的大小。

③洋流:

暖流增温,寒流降温;④植被状况:

植被覆盖影响吸热与放热,植被可调节气温;植被良好的绿地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均小于裸地。

⑤不同性质的地面反射率不同:

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

⑶大气运动:

如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焚风效应),与冬季风源地的距离等。

⑷天气状况:

阴雨天和晴天的气温及日较差不同。

⑸人类活动:

如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9.影响降水的因素:

⑴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的影响。

⑵天气系统——如锋面、气旋与反气旋、低压槽、高压脊、锋面气旋等。

⑶地形地势:

迎风坡多;背风坡少;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⑷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大陆东岸或西岸。

⑸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⑹其他下垫面状况:

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⑺人类活动:

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10.影响气候的因素:

⑴太阳辐射:

影响气温,形成不同的气候带。

是造成气候差异的最基本因素。

⑵大气环流:

包括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的影响。

⑶下垫面状况:

包括:

①海洋和陆地影响;②地形地势的影响;③不同地面反射率的影响;④洋流的影响;⑤不同植被覆盖率地面的影响,等。

⑷人类活动的影响。

11.影响等温线走向的因素——①纬度或太阳辐射因素,使等温线与纬线平行;②海洋的影响,使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③地形地势,使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

12.等温线弯曲的基本规律:

⑴影响等温线弯曲的因素——①海陆分布;②地形地势;③洋流;等。

⑵基本规律——“高高低低规律”:

①等温线向高纬凸出,温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

如夏季的大陆、冬季的海洋、地势低的地区、暖流流经地。

②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温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低。

如冬季的大陆、夏季的海洋、地势高的地区、寒流流经地。

⑶因洋流形成的等温线弯曲,等温线凸出的方向与洋流流向一致。

13.世界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世界降水的分布大致呈带状分布,即从低纬到高纬,赤道多雨带、副热带少雨带、温带多雨带和极地少雨带相间分布。

14.形成各气候类型的主导因素:

①纬度位置——极地气候、亚寒带气候、温带气候、亚热带气候、热带气候。

②气压带风带:

A、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带);B、不同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热带草原气候(赤道低压与信风交替)、地中海气候(副热带高压与西风交替)。

③季风:

A、亚热带季风和温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影响而成;B、热带季风气候——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影响而成。

④海陆位置:

A、温带大陆性气候——因深居内陆而成;B、温带海洋性气候——位于大陆西岸的影响。

15.部分非地带性气候的分布及成因:

①四处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沿海、巴西高原东部沿海、中美洲东北部沿海,成因:

纬度低+来自海洋的信风+迎风坡地形抬升+沿岸暖流。

②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东非高原赤道附近,成因:

地势较高,气温较低,上升气流弱(对流运动弱),降水相对较少。

③西风带沿海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南美洲南部的巴塔哥尼亚高原,成因:

位于安第斯山东侧,受山地阻挡,位于西风的背风坡,为雨影区,降水稀少,形成了干燥少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南北美洲西岸气候呈狭长带状分布——南北美洲西海岸气候分布范围仅局限于沿海地带,呈南北延伸、狭长的带状分布。

成因:

主要受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气候分布不能向东深入内地,而局限于太平洋沿岸地带。

16.气候类型的判断

⑴根据分布规律判断气候类型:

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据纬度位置确定所在南北半球和气候带;二是据经度位置确定海陆位置(主要指大陆东、中、西部);三是在前述两点基础上,对照世界各气候的分布规律确定气候类型。

⑵根据气候的气温和降水资料(数据或图)判断气候类型:

可遵循以下三个步骤——以形定位、以温定带、以水定型来判断。

①根据气温变化确定南北半球——以形定位。

6、7、8三个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峰状)为北半球,12、1、2三个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谷状)为南半球。

②根据最热月和最冷月均温数值判断所属气候带——以温定带。

各气候带的气温标准见下表:

气候带

最冷月均温(℃)

最热月均温(℃)

年均温(℃)

热带

≥15℃

≥20℃

亚热带(温带海洋性气候)

0~15℃

温带

<0℃

>15℃

亚寒带

<0℃

<15℃

苔原带

<5℃

冰原带

<0℃

③根据降水量的多少与季节分配,确定气候类型——以水定型。

17.世界的主要自然带:

①各自然带的气候、植被、土壤类型及典型动物:

自然带名称

气候类型

植被类型

土壤类型

典型动物

热带雨林带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

砖红壤

猩猩、河马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雨林

砖红壤性红壤

象、孔雀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草原

燥红土

长颈鹿、羚羊

热带荒漠带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荒漠

荒漠土

袋鼠、沙漠狐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或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红壤

猕猴、灵猫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褐土

阿尔卑斯山羊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

棕壤、褐土

松鼠、黑熊

温带草原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草原

黑钙土

黄羊、旱獭

温带荒漠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荒漠

荒漠土

双峰驼、子午沙鼠

亚寒带针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

灰化土

驼鹿、紫貂

苔原带

苔原气候

苔原

冰沼土

驯鹿、北极狐

冰原带

冰原气候

冰雪裸地

未发育

北极熊、海豹

②相关问题:

A、植被是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故自然带的名称多以植被类型来命名,但自然带名称比植被类型多一个“带”字。

B、一般情况下,一种气候形成一种自然带,一种自然带对应一种气候类型。

但温带大陆性气候可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热带季风气候形成的自然带有热带雨林带、热带季雨林带和热带草原带;而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降水较多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形成的自然带均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18.世界的水资源:

①衡量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②世界水资源分布不均——A、亚洲、南北美洲径流资源很丰富(亚洲总量最多),而非洲和大洋州的澳大利亚径流资源则比较少(除南极洲外);B、世界上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居前七位的国家是——巴俄加美,印尼中印(人均水资源最多为加拿大)。

19.世界的耕地资源:

①分布——温暖湿润的平原地区。

②耕地面积居世界前列的国家——美印中俄。

20.世界的森林资源:

①分布地区:

热带森林——主要分布在南美洲亚马孙平原、非洲刚果盆地和亚洲马来群岛一带;亚寒带针叶林——亚欧大陆北部和北美洲北部。

②森林面积居前六位的国家——俄巴加美中印尼。

21.世界的草场资源:

①两种草场的分布——A、热带草原——主要分布在非洲、南美洲和大洋州(非洲是世界上热带草原面积最大的大洲):

B、温带草原——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南北美洲。

②世界草场资源丰富的国家——澳大利亚、中国、美国、阿根廷、新西兰、俄罗斯、蒙古等。

22.世界的水能资源:

①世界水能蕴藏量居前六位的国家——中俄巴美加刚[刚果(金)]

②世界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流——刚果河

23.世界矿产资源分布概况:

①铁矿——乌克兰、俄罗斯、澳大利亚、中国、美国、哈萨克斯坦、巴西、加拿大、印度等。

(世界著名铁矿产地——俄罗斯库尔斯克、法国洛林、瑞典基律纳、英国奔宁山脉附近、美国五大湖西部、印度德干高原东北部、巴西高原、澳大利亚西部等)

②煤炭——A、主要分布在三大煤带:

a、世界最大的煤带分布在亚欧大陆中部——从我国的华北向西,经新疆,横贯中亚和欧洲大陆,一直到英国;b、第二大煤带分布在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c、南半球主要煤带分布在澳大利亚和南非。

B、世界煤炭储量最多的三个国家——美国、中国、俄罗斯,占世界总储量的一半以上。

C、世界著名的煤田——德国鲁尔煤田、英国奔宁山脉、乌克兰顿巴斯煤田、俄罗斯库兹巴斯煤田、美国阿巴拉契亚山脉、澳大利亚东部,等。

③石油、天然气:

主要分布在七大储油区——中东波斯湾沿岸(世界最大石油储藏区、生产区、出口区)、拉美(墨西哥、委内瑞拉等)、非洲(北非撒哈拉沙漠和几内亚湾沿岸)、俄罗斯、亚洲(东南亚和中国)、北美(美国和加拿大)、西欧(英国、挪威等的北海油田)。

④其他矿产:

铝土矿——澳大利亚、几内亚、牙买加、圭亚那。

铜矿——赞比亚、秘鲁、智利。

锡矿——东南亚锡矿带——自缅甸南部沿缅泰边境、马来半岛至印度尼西亚的邦加岛和勿里洞岛,是世界最大的锡矿带(储量占全球2/3以上),马来西亚的锡矿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

黄金——南非产量、出口量居世界第一。

金刚石——刚果民主共和国产量居世界第一。

磷矿——非洲摩洛哥储量占世界一半以上。

铀矿——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南非、中国。

二、东亚和日本

1.东亚地理概况——东亚东、西部的自然特征和经济特征差异较大。

①海陆位置:

西部位于内陆,东部临海,海岸线长。

②地形与河湖:

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以山地高原为主,多为内流河、湖;东部以平原、丘陵为主,河湖多,东缘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带上,多火山、地震。

③气候:

自西向东气候从大陆性向海洋性过渡,西部气候干燥,大陆性明显;东部气候湿润,季风气候典型。

④经济:

西部交通不便,经济较落后,以畜牧业、畜产品加工工业和采矿业为主;东部多港口,交通便利,城市众多,发展工农业、交通、科学技术和对外贸易的条件优越,经济较发达。

2.东亚季风气候的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西佰利亚为冷高压、海洋为低压,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夏季亚洲大陆为热低压、海洋为高压,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3.东亚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东亚背靠最大大陆,面临最大海洋,海陆热力差异最显著。

4.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界线——秦岭(34°N)—淮河(33°N)—日本中部(38°N)

5.日本的地形特征——多山岛国,海岸曲折,多地震火山。

6.日本的气候特征——海洋性季风气候。

日本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由于受海洋和强大日本暖流的影响,海洋性显著特征显著。

其海洋性特征表现为:

与同纬度的亚洲大陆相比,日本冬季较温和,夏季较凉爽,年降水量偏多且分布较均匀;气温的年较差也较小,最高气温月和最低气温月分别出现在8月和2月。

7.日本的日本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冬夏季节的降水差异及原因——冬季,日本海沿岸降水量大于太平洋沿岸。

原因:

冬季,西北季风越过日本海时水汽有所增加,变得较为湿润,在日本海沿岸受地形抬升形成降水(冬季气温低,主要是降雪);而太平洋沿岸处于西北季风的背风地带,降水少。

夏季,太平洋沿岸降水量大于日本海沿岸。

原因:

夏季盛行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太平洋沿岸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形成丰富的降水,而日本海沿岸地处东南季风背风坡,降水少。

8.日本工业发展的条件——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岛国多港湾、矿产和能源缺乏。

9.日本工业分布及原因——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五个工业区:

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阪神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原因:

①矿产贫乏,国内市场狭小,工业原燃料和产品对外依赖度高,且原燃料多从太平洋航线运来,工业布局在太平洋沿岸便于原燃料的输入和产品的输出,就接近了消费市场和对外贸易的港口;②太平洋沿岸海岸曲折多优良港湾,海运便捷;③沿海为平原,地势平坦,利于建厂;④工业布局在沿海可减少陆上运输,降低运输费用。

10.日本的经济特征——日本经济对外依赖性大,是典型的“加工贸易型”国家。

三、东南亚

1.东南亚重要的交通位置——位于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交通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在马亚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是这个路口的咽喉,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上通道。

2.东南亚的地形特征——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地势北高南低。

上游流水切割作用显著,河谷呈V字形,水能丰富,下游泥沙沉积形成平原,湄公河三角洲是本区最大平原;马来群岛地形多山,多火山地震。

3.东南亚的两种热带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①热带雨林气候:

分布在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分,终年高温多雨,农作物随时可以播种,四季都有收获。

②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中南半岛南部和菲律宾群岛北部,全年气温高,旱雨两季分明,每年6—10月为雨季,11月—次年5月为旱季。

农作物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4.东南亚的自然资源主要有:

①热带气候资源;②热带森林资源;③热带生物资源;④水力资源;⑤矿产资源(石油、锡矿);⑥旅游资源;等。

5.东南亚的两种主要矿产——锡矿和石油。

从中国云南向南,经过缅甸、泰国,穿过马来半岛延伸到印度尼西亚一带,为世界最大锡矿带,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产锡国。

印尼、文莱是主要石油出口国。

6.东南亚的经济特征——历史上长期的殖民统治使东南亚各国经济结构比较单一,长期以初级产品输出为主。

二十世纪60年代以后各国发展了外向型市场经济与国家干预相结合的经济发展模式,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

7.东南亚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①丰富的资源(农、林、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等);②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③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8.东南亚的两种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和热带种植园农业,盛产稻米和多种热带经济作物。

①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

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国;②热带种植园农业:

东南亚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产地,盛产胡椒和金鸡纳霜等。

9.新加坡经济发展条件分析:

⑴有利条件:

①地理位置优越。

位于马六甲海峡东口,处于太平洋与印度洋、亚洲与大洋洲之间的“十字路口”和航运要冲;地处东南亚的地域中心、各国贸易的集散地。

②港口优良。

天然良港,港阔水深,风平浪静,可停泊许多艘大型轮船。

③实行自由港政策和对外开放政策吸引外国船只,招商引资,发展出口加工工业。

④大力发展教育、科技、环保,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⑤风光优美,交通便利,服务周到,大力发展旅游业。

⑵不利条件:

地狭人稠,自然资源贫乏,对外依赖严重,易受世界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和冲击。

四、南亚

1.南亚的地形分为三大部分——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南坡的一部分,狭长崎岖;中部是恒河—印度河平原,平坦开阔,略呈弧形;南部是德干高原,西高东低,古老低矮。

2.南亚的三大河流是:

印度河、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

3.南亚的三种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⑴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

南亚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

特点:

每年10月至次年5月吹东北季风时期为旱季,旱季后期(3—5月)南亚地区气候炎热,形成南亚特有的热季,6—9月吹西南季风时期为雨季,故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可分为凉季(10—次年2月)、热季(3—5月)、雨季(8—9月)三季。

成因: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是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与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特别是夏季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成西南季风;同时由于夏季陆地增温快,在印度西北部形成的低气压中心,强烈吸引着西南季风,从而使西南季风的势力进一步增强。

南亚冬季的东北季风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来自较高纬度的亚洲内陆地区,气流凉爽干燥。

⑵热带沙漠气候:

分布:

主要分布在南亚西北部的塔尔沙漠一带。

特点:

常年炎热干燥。

成因:

a、冬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b、夏季西南季风不易到达或影响小;c、历史上对印度河流域的过度开发,导致森林植被的破坏。

⑶高原山地气候:

分布:

南亚北部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山地有高原山地气候。

特点:

常年气温较低,气候垂直差异明显。

成因:

海拔高。

4.南亚地区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偏高原因:

南亚北面有有高大山脉阻挡冷空气侵入,加上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因而成为冬季同纬度温度最高的地区,也是世界上热带气候分布纬度最高的地区。

5.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最热月为五月的原因——①五月,随太阳直射点北移,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度大;②雨季未来临,晴天多,气候干燥,获得太阳辐射多,气温上升快(七月时因雨季降水多,使气温降低)。

③因北面高大山脉阻挡,冷空气不易侵入。

6.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成为世界降水最多的地方之一的原因:

位于山地迎风坡,西南季风带来的印度洋暖湿气流受到地形阻挡抬升,地形雨丰富。

7.印度发展农业的条件:

⑴有利条件——①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广大。

②土壤肥沃。

③气候温暖湿润,水热资源充足。

④劳动力丰富。

⑤农业历史悠久,农业生产经验丰富。

⑵不利条件——多水旱灾害。

8.印度主要农作物及分布:

水稻——东北部和半岛沿海地区;小麦——印度西北部;甘蔗——恒河平原;棉花——德干高原西北部;黄麻——恒河三角洲;茶叶——东北部布拉马普特拉河两岸山坡。

9.印度的工业分布——三大工业区。

⑴东北部工业区:

位于德干高原东北部,又称乔塔那格浦尔工业区,是在当地煤、铁、锰等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传统工业为主的工业区,主要有采矿、钢铁、机械、化学等工业部门,加尔各答是麻纺织工业中心。

⑵西部沿海工业区:

以孟买为中心,孟买是棉纺织工业中心。

⑶南部新工业区:

主要工业中心有班加罗尔等,主要发展新兴的软件产业,被称为印度的“硅谷”。

10.孟加拉国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

⑴自然原因:

①受西南季风影响大,多暴雨,降水丰沛;②恒河三角洲地势低洼,排水不畅;③河道弯曲,排水不畅;④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在此交汇且同时进入汛期;⑤飓风和风暴潮的影响。

⑵人为原因:

人口密度大,上游植被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五、中亚

1.中亚的地理位置:

中亚地处亚欧大陆心脏地带,自古即是沟通亚欧的必经之地,古代“丝绸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