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教育就是最简单的教育尹建莉.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432121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8.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美的教育就是最简单的教育尹建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最美的教育就是最简单的教育尹建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最美的教育就是最简单的教育尹建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最美的教育就是最简单的教育尹建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最美的教育就是最简单的教育尹建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最美的教育就是最简单的教育尹建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最美的教育就是最简单的教育尹建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最美的教育就是最简单的教育尹建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最美的教育就是最简单的教育尹建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最美的教育就是最简单的教育尹建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最美的教育就是最简单的教育尹建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最美的教育就是最简单的教育尹建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最美的教育就是最简单的教育尹建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最美的教育就是最简单的教育尹建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最美的教育就是最简单的教育尹建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最美的教育就是最简单的教育尹建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最美的教育就是最简单的教育尹建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最美的教育就是最简单的教育尹建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最美的教育就是最简单的教育尹建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最美的教育就是最简单的教育尹建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美的教育就是最简单的教育尹建莉.docx

《最美的教育就是最简单的教育尹建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美的教育就是最简单的教育尹建莉.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美的教育就是最简单的教育尹建莉.docx

最美的教育就是最简单的教育尹建莉

最美的教育就是最简单的教育

在座的可能大多数是家庭,我看着也有爷爷、奶奶们,甚至还有更年轻的人,可能现在你们还不是家庭,但将来你们肯定会成为家长的。

我在平时工作和生活中接触了大量的家长,很多家长在跟我谈到他们在带孩子这个问题的时候,总是感到很发愁,甚至有的人说早知道做家长这么难,就不要孩子了。

做家长真的那么难么?

其实不难,只要是在一些方法和技巧上稍微改变一下,就可能就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好的收获。

我有一次在公园里看到两个园丁在浇水,两个人都拿着胶皮管子在给初春的小花、小草们浇水。

其中一个人水流很急,我甚至都担心那么急的水,会不会把花草浇坏,而且水浇的也均匀;可是另外一个园丁拿着管子,只是轻轻地用两个手指头把管子口捏一下,然后管子中的水就以扇形喷射出去,像雨一样洒到草地上,这样就会让人觉得很舒服。

后来我就联想到教育。

教育其实就是这么简单,只要我们稍微改变一下方法,就像轻轻地用手指头把管子口捏一下一样,这样最后取得的效果就是完全不一样的。

有一个家长跟我说了这样一件事情,他说他的小孩特别爱吃糖,他怕孩子每天吃的糖太多把牙吃坏了,就规定孩子每天只吃两块糖。

可是孩子愿意多吃,妈妈为了防止孩子多吃,就把糖桶放得高高的。

孩子每天吃糖都要追着妈妈说妈妈我要吃糖,然后妈妈把糖取下来给他两块。

后来这个妈妈就发现孩子偷糖吃,孩子把小凳子搬到桌子跟前,再上了桌子,再从上面把糖桶取下来偷糖吃,因为小孩太小了,不懂得销赃,偷完糖以后,不懂得把凳子撤走,妈妈就发现了这个问题。

后来妈妈就开始反思,每天管着他吃糖,他不但一块没少吃,现在可能发展成说谎的坏毛病。

后来她就换了一种方法,她就跟孩子交流了一次,说到:

“宝贝你看你那么爱吃糖,结果妈妈每天忘了主动拿糖给你吃,那以后能不能你自己管糖桶,就是你自己每天去取好不好?

”孩子听完以后非常高兴,孩子说行,妈妈接着说:

“不过,妈妈还是不希望你多吃,你还是要每天吃两块,你自己能不能管得住自己呢?

”孩子说能管住。

妈妈就非常信任地把糖桶拿下来,跟孩子一起数了一下,一共有26块糖,妈妈对孩子说:

“你可以吃13天”,孩子说行,我肯定能吃13天。

后来妈妈就真的很信任的把这个糖桶交给了孩子。

过了几天,

她一去数糖,孩子果然一块都没有多吃。

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改变,就是一个教育的细节,一方面很好地控制了孩子吃糖,另外一方面又培养了孩子一种诚信的道德品质。

这比妈妈每天提防着孩子,孩子又偷偷地去偷糖,这个效果要好得多,家长改变一点点,孩子就会有很大的变化。

所以,我想今天跟大家交流的一个主要话题就是最美的教育是最简单的教育,好的教育从来不用搞得太复杂了。

我们在培养孩子的时候,我们的目标基本上是共同的,一般来说家长都有两个目标:

一个是希望孩子智力出色,一个是希望心理健康。

尤其是在智力出色方面,家长们会做很多的工作。

比如现在在孩子出生之前,就会加强营养;孩子出生以后,不但母亲要有高的营养,也会非常关注孩子的营养;而且现在有很多早期的亲子班、智力启蒙等等,会上很多的班,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孩子的智商。

但是,这些方法做得再多再好,只不过是一种加法手段,只是一点一点往上加。

人们在孩子的智力启蒙方面忘掉了一个最重要的手段,运用这个手段可以让孩子智力以几何基数递增,相当于一种乘法手段,这种手段就是阅读。

阅读是发展儿童智力最重要的基础手段

(一阅读的重要性

我跟大家交流的第一个话题就是发展智力最重要的基础手段——阅读。

阅读对一个儿童生长来说有多重要?

我们虽然经常听到大家在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可是到底它有多重要还没有真正意识到。

因为这就像家庭教育一样,尽管我们知道家庭教育对一个人很重要,可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此仍然报有一种漠视的态度。

比如说,我们国家人均图书拥有量非常的低,像我们国家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一本图书如果能够卖到六、七万册,这就算是畅销书了,能卖到二、三十万册就是超级畅销书了。

可是我们想想我们的人口基数,一本能卖到三四十万册的超级畅销书,按我们的人口来算,其读者拥有量也不过是万分之二、三,就是一万个人里头,只有两三个人读这本书。

所以,从这样来看,我们国家的国民阅读量是非常低的。

我觉得国民阅读量低是由很多种原因造成的。

比如说,除了家庭中对阅读的认识不足以外,学校在这方面到目前为止认识仍然是不足的。

有个家长跟我说他自己对阅读也是有很好的认识,他屡次地给他孩子学校的老师建议,在学校应该加强阅读,而学校方面似乎对此也有所感觉,也提倡阅读。

结果有一次,他去开家长会的时候,班主任就跟家长说,读课外书可以,但是跟语文无关的课外书不许读。

这样就造成一个误区。

什么叫跟语文无关的课外书?

哪一本书是跟语文有关的?

除了作文选集?

所以说这样一种对阅读的认识就必然暗示着我们的教育会产生很多问题。

家长经常会责怪孩子学习不够好,但是我们真的没有发现孩子学习不好的根源。

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

一个不阅读的孩子就是一个学生上潜在的差生。

这是千真万确的。

很多家长都来问我,说尹老师我那个孩子小学的时候学习特别好,结果越往后越不爱学习,你说我怎么能给他做思想工作让他喜欢学习。

后来我就说,孩子不学习可能有他厌学的因素,但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他从小缺少阅读。

现在的功课又比较难,他在小学的初级阶段仅仅凭聪明或者仅仅凭用功是可以取得好成绩的。

但是,如果一个孩子不阅读,他的基础就会非常薄弱,他的智力结构就会非常单一。

那么他面对比较复杂的学习任务的时候,就会感到非常力不从心,这就是孩子为什么越大、学习越力不从心的一个根本的技术问题。

所以,有很多的孩子从小学习成绩也许不是特别出色,但是他酷爱阅读,这样的孩子将来的爆发力是非常强的,到了他知道该学习的时候,到他想要学习的时候,他就具有一种超强的学习能力,就会使学习成绩一日千里、飞快进步。

我收到一个家长的来信,她说她是一个70后,是从农村出来的,她说自己从小学习非常优秀。

可是在农村重男轻女思想非常严重,她妈打算让她小学毕业就不上学了;她有个弟弟,她妈就一心是想把弟弟培养成一个大学生,因为当时农村穷,只能培养一个大学生。

后来她妈每天就监督着弟弟学习,然后每天让她干活,她在干完活没事干的时候,就想去跟她妈一块看看电视,结果她妈看她没事干了,就又让她干活。

她为了逃避干活,就偷偷地躲开,随便找一本杂七杂八的书看,反正当时在农村只要能搜罗到的书都在看。

她自己后来说,不知道为什么上学以后学习那么好,结果她弟弟的学习每况愈下,她妈总是怪怨弟弟不争气。

直到她后来看完我的书以后,她知道了阅读原来对一个人那么重要,原来是对一个人有那样一种成全。

正是因为她从小利用劳动业余时间读了那么多课外书,最后才成全了她自己,我觉得她的分析应该是有道理的。

所以说,在小学、初中其实是没有真正的学业落后的,也不存在绝对的成绩优秀,一切都是可以逆转的,而使情况发生逆转的神奇力量往往就是课外阅读。

当然,现在很多老师、家长已经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了。

我上次听有一个家长给我写信说,她有一次去开小学生的家长,孩子的班主任老师居然自己掏腰包,买了四十本我的书,给每个家长送了一本。

因为我那本书里边特别强调阅读,关于阅读的篇幅比较多。

而这位班主任在班里推广阅读的过程中,很不被家长理解,很多家长非常反感,说怎么不讲课本,反而让学生整天看闲书。

后来这个老师为了劝说家长们能够让孩子去读书,甚至都流下了眼泪。

所以我就觉得现在的很多教育界的人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一点了,希望我们的家长也能够及早地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我想这对儿童的成长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阅读重要的原因

当然我讲了这么多阅读的重要性,很多人就会提出一个疑问:

为什么阅读那么重要?

为什么它可以让孩子聪明?

为什么它就可以让孩子学习好?

其实它的原理是非常简单的。

学过心理学的人都知道,人是用语言来思维的,这句话我们普通人也可以理解。

而阅读所成全的就是语言,阅读可以使一个人的语言中枢发育得非常好。

一个人的思维清晰度和语言清晰度是成正比的,思维越清晰,语言也会越清晰;反过来也可以说,如果语言非常清晰,思维也会非常清晰。

再者,我们学习新知识依赖已有的知识背景,这不但是被心理学证实的,也可以是我们常识中得来的。

我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

比如说,一个从小没有做过面食的人和一个从小就会做馒头的人,当他们同时去学习做烙饼的时候,大家想想谁学得更快?

一个人他可以没做过烙饼,但是他经常做馒头,也算做过很多次面食了,另一个人从没有做过面食,他们学习做烙饼的速度是不一样。

这是一个简单的比喻。

那么我们就想一下,事实上当我们具有某方面的相关知识背景

的时候,我们再去进行这方面的学习就会容易得多,同时知识经常是成网络状的,我们在这块学习的知识,通过语言的媒介就会通到其它的地方。

所以说,我们可以在生活中观察到一些人,平常有大量阅读的人,他们在分析问题、陈述问题、学习新知识方面,往往比那些从不读书、从不学习的人快得多。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告诉我们,我们的母语为我们创建了主要的理智的分类,这是思维活动的有效资本。

所以离开语言就没有思维,阅读可以被形容为是智慧的水分和阳光,它也可以说是一个人能力的助推器。

所以,我们想要我们的孩子聪明,是决然不可以离开阅读的。

(三关于阅读需要强调的几点

关于阅读,我想需要强调以下几点:

第一,孩子的阅读一定要开始得越早越好。

有很多家长误认为,阅读是上学以后的事情。

其实不是的,阅读一定要从孩子最小的时候开始,哪怕这个孩子刚几个月,我们在哄孩子玩的时候,可以给他读一些儿歌。

我在我女儿很小的时候,当我一边拍着她睡觉的时候,一边嘴里会念念有词,比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孩子这个时候可能听不懂,但是没关系,父母的声音会刺激孩子语言中枢的发育。

到了孩子开始能懂事的时候,我就开始给她讲故事,这些对儿童的智力启蒙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一定要开始得越早越好。

比如说很年轻的妈妈们,当你给孩子换尿布的时候,你都可以跟他说话,就是说“宝宝,妈妈给你换尿布了”,“宝宝,你撒尿了”,“宝宝该穿衣服了”。

这些都是儿童最初对语言的一个接触,也相当于一个最原始的阅读。

第二,阅读的内容一定要非常广泛。

现在很多家长的孩子可能已经上学了,上学了以后,比如说孩子现在光是酷爱读历史,或者是酷爱读小说,家长就觉得光读了这边了,没读那些内容,就非得强行让孩子去读另外一些东西,这倒是用不着。

我们只是尽可能地把丰富的材料提供给孩子,至于孩子选择什么,我觉得是可以让孩子自己来决定。

然后,阅读的内容我觉得不要忘了另外一块,就是经典背诵。

我们提到阅读,很容易就想到拿着一本书去读,但是要知道我们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文化是非常丰富、非常优秀的,这些东西是我们人类传承

的最宝贵的财富,一定不要把这部分东西丢掉,一定要关注儿童从小的经典背诵。

背诵一方面可以使孩子记忆力得到锻炼,同时也可以使他的语言中枢得到很好的发育。

在经典背诵方面,现在有些家长可能有一些疑惑,就是到底背什么?

我觉得那些经典的东西都可以背诵,比如说唐诗、宋词,《论语》、《大学》、《中庸》等等,所有这些东西都可以背。

当然从我个人的爱好来说,我觉得比较幼小的孩子背诗歌是比较好的,因为诗歌是琅琅上口的东西,节奏和韵律感非常好,容易引起孩子喜爱。

如果你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拉着他去背《大学》、背《中庸》,孩子可能会觉得很枯燥,就不利于培养他的兴趣。

第三,让孩子在阅读中认字。

有些家长谈到阅读就会担忧,孩子不认字,我得先教他认字,认够足够多的字以后,再去让他读书。

这个顺序是错的,表面上听是对的,但是不符合人类的认知顺序。

在阅读中应该是先有阅读后有认字,或者要让孩子的认字在阅读中进行。

我书上有一篇文章叫《让孩子识字不难》,里边提到我的孩子第一天把小学一年级的课本拿回来以后,打开了书就可以从头读到尾,基本没有什么生字。

很多人看到这个细节就说,你的孩子是神童吗?

她怎么会认那么多字?

是不是你前面花了很多的时间教他认字?

然后我说我没教她认过一个字,没有特意教她认过一个字,从来没有给她做过一张认字卡。

我的做法其实非常简单,就是让孩子在生活中去认字。

比如说我抱着她到外边了,看见个包子铺,我就会给她读出来“包子铺”;她看电视打出来“新闻联播”四个字,我就会告诉她“新闻联播”。

然后平时在给她讲故事的时候,我就会指着书上那些字,用书面语给她读,这样孩子慢慢就知道,所有这些东西都叫文字,所有的文字都是有内容的。

这个字从这看到一次,又从那看到一次,慢慢地就学会了。

所以开始她都是零零散散地认字,我不知道她是从什么时候认了多少字。

到了她上小学前,大概5岁左右,然后突然间我就发现,发生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她一下子认识了那么多字,很多的童话书再也不需要妈妈给她讲了。

所以说,认字方面家长一定不要刻意作出一个认字的过程。

比如说,你今天得认十个,明天认二十个,这样的一种智力启蒙教育是非常差的。

我有一个同事,他那个时候原来没有条件送幼儿园,他妈妈要到一个厂子工作,没有人看他,他妈妈就每天带着他去。

只有他一个孩子,就百无聊赖,他妈妈又怕他碰着了,就不允许他动,只允许他在一个角落里,坐在板凳上。

正好周围老有一堆报纸,他没有事干,只好每天看报纸。

开始他说零零散散认识几个字,实在没事干就尽量地看看这些字,后来又觉得偶尔一句话能看懂,有不认识的字再问问大人。

就这样一年多下来,他这个六岁的孩子居然可以读报纸了,很多人都不相信,他妈也没刻意教他。

后来别人考他,他果然能把一篇文章读下来。

这就可以证明人是在阅读中去学习认字的,不是在认了字以后去阅读。

第四,要关注孩子的快乐阅读。

如果孩子阅读不快乐,你最后什么也实现不了。

有的家长也意识到阅读对孩子很重要,就特别想要孩子每天都去读很多的书。

但孩子有时候会想去玩,家长就会说不行,你必须读完这本书才可以去玩。

或者是想让教孩子背唐诗,不许孩子乱动,弄得都很生气。

如果学习的过程弄成这样一种情形的话,那就已经失去它的意义了,孩子会开始厌倦阅读、厌倦背诵的。

所以说,在家长跟孩子互动的阅读当中,一定要注意孩子情绪的愉悦,一定要想一些方法。

比如说,我也是教我女儿从小背了很多的古诗,我为了不让我孩子感到讨厌,我每次跟她背古诗的过程当中,都一定要表现出这是一件值得享受的事情。

比如说,“哎呀宝宝,妈妈好几天都没顾上跟你背古诗了,真忙,今天可终于有时间了,我们终于能背诗了“。

这样让孩子听起来,就好像是一个想吃肉的人,好多天没吃肉了,今天终于有肉吃了。

这样家长的一种情绪,会影响到孩子。

当然,有时候虽然我很想带着女儿背,看着她当时不愿意,那我也不强迫,就是不要强迫孩子,反正交流的机会总是有的。

其实孩子天生是喜欢阅读、喜欢背诵的,只要我们不把这个事情跟孩子弄拧了,孩子一般是愿意接受这些东西的。

(四家长对阅读的顾虑

当然有的家长可能会对阅读有一些顾虑,比如说,我听到有的家长说,我就让我孩子快快乐乐的生活,我不要让他去学习什么东西,从小看书、背诗太累

了,让他还是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吧。

这样一种想法是很错误的,要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但是阅读就不快乐了吗?

这是错误的。

其实就人的天性来说,是喜欢阅读的,一个爱阅读的孩子,当捧着一本书去读的时候,真的不亚于去上网、看电视这些事情。

我就见到一对留学生夫妻,他们在国内因为经受了严酷的高考,所以他就觉得学习是非常苦的一件事情。

出了国以后,他们有两个孩子,就说要给孩子一个愉快的童年。

所以在整个孩子学前,什么都不教,每天就是让孩子看电视、玩。

结果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正好在孩子学习上学的时候,他们必须回国来工作。

回国以后,他们把孩子送到学校以后,才发现孩子学习非常吃力,因为前期孩子任何阅读基础也没有,结果导致孩子从一、二年级就开始厌学。

一对留学生夫妻他们自身的学历那么高,结果孩子上小学成绩就非常糟糕。

这样的一种损失,如果后天弥补的话,是需要付出非常大的代价的。

还有一些人担忧,我让孩子从小读那么多书,会不会束缚他的想象力或者限制他某种才能?

这个也是完全不需要担心的。

因为读图和读字,这两者一点都不矛盾,我们在孩子非常很小的时候,给他读一些图画书,带一些文字,是非常正常的。

一个阅读量达到一定程度的孩子,他自然会去喜欢读那些文字更精彩、文字更为多的书。

所以说,如果你的孩子现在表现出来只爱读漫画书,那可能是基于他前期的阅读量积淀得不够多。

如果他真的有一个很好的阅读基础的话,他自然会进入到一个比较高端的阅读层面。

还有的家长担心,太多的阅读会不会影响孩子数理化的学习?

比如说,我们可能经常能看到这样一种情况,就是阅读多的孩子,文科学得比较好,可能数理化很差,这种担心也是完全不必要的。

事实上,现在我们就从高考来看,每一所学校高考成绩非常优异的孩子,他们一定是文理兼佳的,他们的阅读量一定是非常大的。

我女儿他们学校,高考前五名的孩子我差不多都认识,后来我了解了一下,他们都是从小有大量的阅读。

至于那些阅读非常多,文科学得很好、数理化确很差的孩子,他们数理化的差绝不是阅读造成的,可能是技术的因素造成的。

比如说,像韩寒这样一个少年成名的一个孩子,他的文科确实学得很好,但是他数理化之所以学得不好,可能是没有遇到一个好的老师,甚至是在数理化学习的过程中,他可能受到了某种挫伤,原因是不一样的。

索性他还喜欢阅读,像韩寒

这样的孩子,如果他不阅读,那么他将一事无成。

所以说阅读绝对不会给人造成任何的负面影响。

我们可以这样说,一个人的智力启蒙、道德养成、公民素质的培养以及创新能力的发展等等,都离不开阅读。

阅读对教育的作用,可以说怎么估计都不过分,怎么说都不夸张,怎么想象也不过头。

我们总是强调一句话,就是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我们可能会为孩子做很多事情。

但是我想说的是,如果你忘掉了阅读,那么你从起跑线上就慢了一步,肯定是这样的。

在阅读的过程当中,有这样一个公式,其实这个公式可以适用于教育的任何一个细节,就是你想要孩子接受什么,你就去诱惑他,你想要孩子排斥什么,就去强迫他。

我们不要一想到阅读的重要性,就去强迫孩子去阅读,这是不可取的。

一定要把阅读这个事情做得单纯一些,就说把它像对待一个游戏一样去对待,把它当作我们一个共同的爱好去呵护,这样才能够让孩子喜欢阅读。

有些太具体的问题,由于今天我们的时间所限,这块就不多交流了。

我在书和博客当中写到了很多东西、很多内容,回答了这些问题,怎么样选择孩子的阅读书目?

要是孩子不喜欢阅读我们该怎么办?

还有就是阅读中到底我们该注意一些什么问题?

这些我博客中跟大家经常会有这种交流,书里边也谈到了很多,如果你们还有什么问题的话,也可以上我的博客去留言。

二、孩子品格和心理成长的三个途径

前面我们谈了智力启蒙最重要的手段就是阅读,但是我相信更多家长更关心的是孩子的心理健康。

确实家长们现在越来越理性了,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孩子仅有学习好是远远不够的,仅有智商高也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培养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

怎么样培养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

我认为孩子品格和心理成长有三个途径,这就是我要和大家交流的第二个话题。

现在很多学校都在开设品德课,上次媒体上一报道,少年儿童出现了什么问题,马上想到的就是我们应该给他们开一个心理健康课之类的课程。

但是我认为品德或者性格的养成以及心理的成全,不是靠课程来成全的,开设课程无助于

孩子这些方面的成长。

我认为品格和心理成长的三个途径是:

首先,我们如何和别人相处,在家庭、教师以及所有对孩子能够形成教育的影响者中主要就是家长。

第二个途径就是我们如何跟孩子相处。

第三个途径就是我们是否给了孩子足够的阅读。

如何这三个途径都做好了,你的孩子应该是没真正问题的。

第一个途径,我们如何和别人相处。

这一点,其实听起来似乎很简单。

大家都知道,家长应该给孩子作出一个表率,但是在细节中我们是不是注意到了这些问题,这就需要大家去反思一下。

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家长跟我说,她读了我的书真是受益匪浅。

她读了我书中一篇叫《给小板凳揉揉痛》的文章,那里边就提到,我的女儿如果从小跟桌子、凳子不小心磕碰一下,我绝不会去打桌子或者打凳子,我除了给我女儿揉一揉痛,我还要领着她去给这个桌子和凳子揉揉痛,“你看你们刚才不小心互相碰撞了一下,没事了,现在给你揉揉痛”。

我这样一种行为让孩子看到,碰撞是互相不小心的结果,双方都要负责的。

我们不要一遇到事情,就去责怪别人,这样其实就是教给孩子如何和他人相处。

这个家长说她看了我的《给板凳揉揉痛》这篇文章很受益。

她说不过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尹老师,就是我们出去在小区里边玩,一到晚上有很多的孩子在那块玩。

昨天我遇到一个孩子,他新买了一辆自行车,他不断地故意用自行车来撞我们,开始两次撞我,我没在意,就躲开他了,结果他又过来撞,气得我就把他推倒了。

后来人家家长就来找她,说你们大人怎么这样?

她说自己很迷惑,说遇到这种问题该怎么办?

你说我不管他,他一个劲地撞我,让我的孩子看着妈妈很懦弱,他会不会跟我学会很懦弱。

你说面对这种孩子,该怎么办?

后来我就说,你既然认为给小板凳都要揉揉痛,那一个孩子撞了你,虽然他是成心的,你怎么能把他推倒。

她说那该怎么办?

我说你应该采取另外一些方法来解决。

比如说,你可以跟这个孩子说,你刚买了自行车,还没学会骑自行车吧?

你就说阿姨认识一个孩子,人家两天就学会骑车子不撞人,你看你刚才好几次不小心都撞到我了,看看你会不会很快就学会不撞人了。

你这样一问,多半这个孩子很快就不去撞你了。

其实孩子都是喜欢善、喜欢美的,你不要用一种厌恶的或者是看待他像坏孩子的目光去看待他,而暗示他是一个好孩子,那么他很快就自我认定自己是一

个好孩子,这就给孩子作了很好的表率。

而不是别人侵犯你的时候,你就用一种以牙还牙的粗暴的方式来对待他人。

所以说,我们一定要注意,在孩子面前我们给孩子呈现了一种怎样的面貌。

像我的小孩,当然也会遇到跟小朋友发生纠纷、打架这样的情况。

但是,我从来不会让事件扩大化,不会在这些事情上大惊小怪。

因为人的第一天性就是自爱,孩子在很小的时候,他们没有一个社会观念,他们会为了一个玩具去抢夺,会去打别人,这都是非常正常的,我们要一点一点教给他如何和他人相处。

当我的孩子跟别人发生争执的时候,我就尽量转移她的注意力,我不会去责怪别的孩子,也不会去怂恿我的孩子去保护自己。

比如说,有一次,我的小孩到别人家玩去了,结果让那个孩子咬了一口,胳膊上都咬出一排小牙印来,就哭着跑回家了。

第一感觉我也是挺心疼的,但当时我就笑笑说,“跟小朋友打架了?

没事,还疼吗?

妈妈给吹一吹,吹一吹就没事了”。

然后我就淡化这个事情,过一会,我又问她还要不要去跟小朋友玩?

想玩就玩去吧。

因为我知道那个小朋友也不是大人怂恿他去打我女儿的,所以小朋友这种正常的纠纷我觉得都是无所谓的。

孩子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