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薄玻璃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433044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4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薄玻璃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超薄玻璃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超薄玻璃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超薄玻璃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超薄玻璃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超薄玻璃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超薄玻璃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超薄玻璃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超薄玻璃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超薄玻璃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超薄玻璃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超薄玻璃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超薄玻璃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超薄玻璃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超薄玻璃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超薄玻璃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超薄玻璃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超薄玻璃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超薄玻璃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超薄玻璃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超薄玻璃行业分析报告.docx

《超薄玻璃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薄玻璃行业分析报告.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超薄玻璃行业分析报告.docx

超薄玻璃行业分析报告

 

超薄玻璃行业分析报告

 

2013年6月

一、超薄玻璃产品特征:

微笑曲线的上端

1、主要用于液晶显示用玻璃基板和触摸屏用玻璃基板

一般来说,玻璃原片的厚度在0.1-25mm之间,按照厚度划分,可以分为超薄玻璃、普通玻璃和超厚玻璃。

超薄玻璃是指厚度在0.1-1.1mm的玻璃。

实际上,超薄玻璃不限于厚度很薄,其具有很多特殊的性能:

1、质量优秀:

无气泡、杂物、铅锡;厚薄差小,其厚薄差小于0.05MM;透光率在95%以上。

2、化学稳定性好:

应变点较高,从而适应液晶显示器生产的高温工艺,能面对在1600摄氏度的高温的生产作业;热膨胀系数较低,从而使得在电子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能面对各种复杂的温度环境,减少了由其物理特性对使用性和安全性带来的影响;熔点、软化点、耐化学性较符合现代数码产品生产的环境。

3、可镀膜性好:

超薄玻璃的厚度薄,透过率高,可以通过镀膜形成各种ITO导电膜玻璃。

由于超薄玻璃的这些性能,超薄玻璃之前主要用于液晶显示面板基材(称为液晶显示用玻璃基板);在触摸屏(TP)兴起之后,超薄玻璃也用于触摸屏盖板(covelens)和触摸屏感应器基板(glasssensor)(统称为触摸屏用玻璃基板)。

形象点来说,以我们最熟悉的目前主流的智能手机为例,一般包含有四块超薄玻璃:

触摸屏两块(G+G组合),液晶显示面板两块。

2、生产壁垒很高

由于超薄玻璃厚度很薄,性能要求高,和通常的平板玻璃或工业玻璃相比,工艺环节或许相似,但前者对产品的各项要求极高,生产制造极其困难,主要壁垒表现在:

原料配方、熔融、成型等方面。

(1)原料配方:

特殊的配方,厂商的最高机密

超薄玻璃对原料杂质的含量、硅质原料批次间化学成分稳定性和原料粒度组成等控制非常严格。

以液晶显示用玻璃基板为例,其和通常的建筑玻璃或汽车玻璃相比,两者的原料配方相差很多,日常用的玻璃属于钠钙玻璃,主要原料有石英砂、长石、纯碱、硼砂、碎玻璃等,而液晶显示用玻璃基板则不同——由于TFT-LCD面板在制造过程中需要真空蒸镀与蚀刻,所以要求玻璃基板必须耐高温、耐强酸强碱;同时,在加温冷却过程中,玻璃基板不可避免会出现膨胀/收缩与变形问题,对于高精密的液晶面板来说,即使是微米级的变化都是难以接受的。

因此,液晶玻璃基板生产所用主要原料改为碱土金属硼铝硅酸盐,因为它具有较低的热膨胀系数与较高的热稳定性。

对于超薄玻璃基板厂来说,具体的原料配方是最高机密;在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成熟的配方为了避免其他公司的使用,会通过申请专利的方式进行保护,而对于还在研发过程中的新配方,就成为了公司最隐秘的信息;目前全球的几家超薄玻璃厂都有几十年的研发和生产积累,配方的隐秘性,使其成为进入该行业的壁垒。

(2)熔融:

熔炉的溶解、澄清要求极高

气泡问题是任何玻璃生产者都必须面临的问题,而液晶显示用玻璃基板对气泡的容忍度极低,因为即使是肉眼难以看到的微小气泡都可能对薄膜晶体管(TFT)造成破坏而在液晶显示屏上形成“坏点”。

气泡产生的原因很多,包括熔化能力不足、温度不够、澄清不良等。

解决气泡问题,需要在温度控制、玻璃液流速、窑坎设计(炉窑内一个特殊的阻挡液流装臵)、窑压等方面进行提高。

超薄玻璃的引拉量一般较低,只有普通玻璃的34%-66%,但控制精度要求小于1/1000,是普通的5倍以上;温度控制方面,流道温度波动要求小于±0.5ºC,窑压波动小于±0.5Pa。

为保证玻璃质量的稳定,熔窑的设计及结构参数的确定往往要通过大量的计算机模拟与生产实践验证,其运营控制系统也需专门开发对应的“专家系统”进行实时回路监控和参数调节。

(3)成形:

兼顾平坦度与缺陷抑制、厚度与均匀性是核心难点

成形是通过热场控制玻璃液的黏度,利用拉边机把玻璃液向两边拉开,直到达到预期的厚度。

在成形过程中,有几大难题:

一是,需要兼顾玻璃平坦度与缺陷抑制矛盾

通常来说,成形过程中,为达到玻璃平坦化的要求,需要调降流速较快部分加热器的输出功率;但较低的成形温度往往会引发缺陷数量的大幅增加。

因此,兼顾玻璃平坦度与缺陷抑制成为超薄浮法玻璃所面临的两难问题。

二是,需要兼顾玻璃厚度与均匀性矛盾

随着生产玻璃厚度的下降,所需拉边机对数也不断增加,其伴生的负效应也随之增多,影响玻璃质量。

拉边机数量增加对玻璃质量的影响包括:

1、拉边机数量增多后,容易导致边缘温度明显低于中部温度,造成中部“过流”,加剧超薄玻璃横向厚度差;2、拉边机数量增多意味着更长、更宽的拉薄区,热场与流场均匀性的控制难度增加;3、随着拉边机数量增多,可能出现横向拉伸、横向收缩、再横向拉伸的情况,导致玻璃带忽宽忽窄,对玻璃的稳定控制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

3、主要类别和生产工艺

按照组成成分的不一样,超薄玻璃分为有碱玻璃和无碱玻璃;有碱和无碱的区别在于含碱金属氧化物(NA2O,K2O——钠、鉀)的量,碱金属总含量在0.1%以上的为有碱玻璃,0.1%以下的为无碱玻璃;有碱玻璃以钠钙玻璃为主,无碱玻璃以无碱铝硅酸盐玻璃为主。

超薄玻璃的开发一开始主要用于液晶显示用玻璃基板,对于TN-LCD和STN-LCD显示面板,主要采用有碱玻璃;对于TFT-LCD显示面板,主要采用无碱玻璃为主。

对于触摸屏用玻璃基板,目前主流的触摸屏用玻璃基板解决方案是经化学钢化后无碱玻璃,这是康宁在为苹果设计产品时确立的解决方案。

由于苹果成为行业的典范,所以无碱玻璃基板占到目前触摸屏市场的80%以上。

不过,无碱玻璃虽然性能好,但是价格也高,相比较而言,碱玻璃性能差一些,不过价格便宜,目前有碱玻璃在中低端触摸屏市场有比较优势。

从生产工艺上来讲,到目前为止,生产超薄玻璃有三种主要工艺:

浮法技术(FloatTechnology)、溢流熔融法(OverflowFusionTechnology)和流孔下引法(SlotDownDraw)。

为了把这些分类和工艺搞清楚,我们简单列表如下:

4、利润率高,微笑曲线的上端

超薄玻璃可以说是玻璃行业中的皇冠。

在LCD产业链中,超薄玻璃基板是微笑曲线的最上端,其毛利率最高,平均毛利率在50-60%左右,远高于其他环节。

在触摸屏产业链中,也是同样的情况。

纵向比较,超薄玻璃在应用的各产业链环节中,毛利率最高。

横向比较,我们也可以从超薄玻璃价格和毛利率可见一斑。

二、需求分析:

液晶显示是需求主力,触摸屏是新兴市场

超薄玻璃应用在多个领域:

(1)平板显示器件用基板玻璃,如液晶显示器(LCD)、荧光显示器(VFD)、等离子体显示器(PDP)、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OLED)、电致发光显示器(ELD)及场致发光显示器(FED)的玻璃基板;

(2)触摸屏用玻璃基板;(3)钟表蒙面玻璃、仪器及汽车仪表玻璃、工业相像全息制版玻璃、照像机盖板玻璃;(4)复印机、传真机及各类编码器用玻璃;(5)显微镜、医用玻璃;(6)工业材料配合料用鳞片玻璃等。

不过,目前主流应用还是液晶显示和触摸屏。

1、液晶显示:

需求主力;向大尺寸化、轻薄化发展

目前平板显示技术主要包括:

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显示器(PDP)、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OLED)、真空荧光显示器(VFD)、投影显示(LCOS)器等。

其中,LCD、PDP、OLED是现在和未来发展的三大主流平板显示技术。

LCD、PDP、OLED都需要超薄玻璃基板,目前PDP与OLED仍不普及,LCD用途最为广泛,占据90%的市场份额。

LCD按照控制方式不同可分为无源矩阵LCD及有源矩阵LCD两种。

无源矩阵式LCD可分为TN-LCD(TwistedNematicLCD,扭曲向列LCD)和STN-LCD(SuperTN-LCD,超扭曲向列LCD)。

无源矩阵式LCD在亮度及可视角方面受到较大的限制,反应速度较慢,市场上部分的低档显示器采用无源矩阵式LCD。

有源矩阵式LCD的结构与TN-LCD基本相同,只是把TN-LCD每个像素的上部夹层电极改成薄膜晶体管(TFT,ThinFilmTransistor),下层改成共通电极,因此,有源矩阵式LCD也称为TFT-LCD。

由于LCD的种类不同,对液晶玻璃薄板的性能要求也不同。

在TN和STN等灰阶液晶的制造工艺流程中,对耐热性要求没有彩色显示器(TFT)液晶那样严格,故较多地使用价格较便宜的有碱玻璃。

而TFT-LCD玻璃薄板必须用不含碱性成分的“无碱玻璃”,与普通窗玻璃等建材含碱玻璃相比,要求表面几乎没有凹凸和伤痕,耐热性能卓越。

(1)有碱玻璃在TN-LCD、STN-LCD中的应用

TN-LCD、STN-LCD上的超薄玻璃主要是作为TN-LCD、STN-LCD器件的导电玻璃基板来使用。

其使用需要在玻璃表面镀一层二氧化硅及氧化铟锡,称为ITO导电膜玻璃,作为液晶显示器的透明电极材料。

TN-LCD、STN-LCD面板所采用的ITO透明导电玻璃基板对于超薄玻璃和ITO薄膜的使用均有一定的要求:

超薄玻璃主要使用含碱超薄浮法玻璃,通常商业化量产厚度在0.7mm或1.1mm;除外,对于玻璃的内在缺陷、尺寸精度、平整度等方面均有严格要求。

(2)无碱超薄玻璃在TFT-LCD中的应用

TFT-LCD主要由偏光板、液晶面板,另外再加上背光源组成。

由于TFT显示器中的TFT膜容易受到碱性环境的影响寿命下降,而有碱玻璃的主要成分是钠钙,含有较多的钠离子,这些钠离子在TFT生产和使用过程是普通玻璃活动能力最强的离子,容易产生钠溢出,因此TFT用超薄玻璃要求玻璃含碱量尽量低(其碱金属总含量要求在0.1%以下)。

目前TFT基板全部采用无碱玻璃基板。

制作一片TFT液晶面板需要两片玻璃基板,分别作为底层玻璃基板及彩色滤光片(ColorFilter)之底板使用。

TFT-LCD无碱玻璃基板必须具备严格的条件。

首先,由于TFT-LCD模组在制造过程中需要真空蒸镀与刻蚀,因此玻璃基板必须耐高温、耐强酸强碱,必须避免在添加药品的加工中溶出成型;其次,考虑到重量和厚度,玻璃基板必须非常薄且不出现弯曲,尤其对应大尺寸后,玻璃基板如果过厚,就会增加不少重量,目前在商业上应用的玻璃基板,主要厚度为0.5~0.7mm,并且已经进入更薄厚度(如0.4mm)的研制开发阶段;第三,玻璃基板要求高透光性,否则影响画面质量,所以必须要在无尘室中生产;第四,玻璃基板还要高平整度,其平整度要求比硅晶圆还要高。

(3)向大尺寸化、轻薄化发展

纵观LCD的发展,大尺寸将是未来的趋势。

不同世代玻璃基板的主要差别在于尺寸不同。

尺寸越大,能够切割的面板数量就越多,可以切割的显示屏尺寸就越大。

单位时间内产能越大,单位面板成本越低,玻璃基板利用效率越高。

以第8代玻璃基板为例,尺寸大小为2160×2460mm2,切割37英寸LCD-TV,可以切割出12片,利用率为85%,切割46英寸LCD-TV能切出8片,利用率为88%,而生产57英寸仅产3片,产能利用率为51%,65英寸仅能切割2片,产能利用率仅44%。

因此,为配合液晶面板厂商不断增加的大尺寸显示屏产品的开发,玻璃基板尺寸也在不断增加,目前最大的是十一代线——2012年,全球第三大液晶用玻璃基板制造商日本电气硝子展出了第11代玻璃基板,面积为3000mm*3320mm,而这正是顺应了高世代产品大尺寸化的潮流。

LCD的另一个发展趋势是产品更加轻薄化。

目前玻璃基板的厚度分别是0.7mm、0.63mm、0.6mm、0.5mm,估计在未来,0.3mm将是G5线以下、生产手持式设备面板的玻璃基板厚度,0.4mm将是G6线产品应用的主流规格,而G7、G8线及以上则可以使用0.5mm的基板,这样不但能有效减少面板的重量,同时还能使面板最终产品的外观表现更为细致轻薄。

2、触摸屏:

新兴市场;有碱玻璃占比有望提升

(1)苹果带起触屏热,需求空间巨大

随着Iphone和Ipad的热销,全球兴起了触摸屏热。

各种智能手机、山寨手机、平板电脑纷纷加入到了触摸屏的队伍中,目前笔记本电脑也加入触控功能;触摸屏的应用领域广泛,其中最重要的五个下游应用是:

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电子书、GPS、游戏机和DC/DV等。

关于触摸屏市场过去快速发展和未来空间巨大的分析已经很多,我们在此不再赘述。

(2)触摸屏技术升级,多种解决方案

触摸屏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需要ITO,如电阻式和电容式;一类不需要ITO,如表面声波式、红外式、弯曲波式、有源数字转换器式和光学成像式。

其中电阻式和电容式为当前主流触摸屏技术,市场占有率达95%以上。

由于传统的触控屏幕生产方案(GG方案)有两块玻璃,为了使面板更薄更轻,目前出现了几种改进方向:

OGS方案(触控屏厂商主导)、OnCell技术方案(由面板厂商主导)以及InCell(由面板厂商主导)技术方案等。

这三种方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便是需要触摸屏用超薄玻璃数量由目前的2块减少到1块(没有加上液晶显示用的2块玻璃)。

GG方案,需要2块玻璃,盖板玻璃(不需镀膜)+ITO基板(需要镀膜);

OGS方案,需要1块玻璃,盖板玻璃(需要镀膜);

On-cell方案,需要1块玻璃,盖板玻璃(不需镀膜);

In-cell方案,需要1块玻璃,盖板玻璃(不需镀膜)。

(3)触摸屏盖板玻璃要求很高;有碱玻璃占比有望提升

触摸屏盖板玻璃对力学强度、耐磨性要求很高,然而由于超薄化的需要,玻璃的力学强度较低。

在降低重量、减小体积的同时,杂质、缺陷以及任何降低玻璃强度的负面因素都会被放大,这直接造成了盖板玻璃在抗折强度、表面硬度等力学性能指标上生产难度很大,同时需要对这些超薄玻璃板作化学钢化增强处理。

由于盖板玻璃主要应用产品为手持式消费产品,其中又以手机与平板电脑为主,几乎都是定制化产品(订单产品)。

除了须接受严苛的落下等测试项目,又须符合轻薄的设计概念,不仅对前段超薄玻璃厂商有很大的挑战,对于后段加工包括CNC钻孔与磨边、化学强化与印刷等也是很大挑战。

但正因为盖板玻璃订单式生产、差异化的营销模式、要求产品高规格与精密化的加工流程,其无法像LCD玻璃基板那样可以快速大量生产并且精准掌控良品率,也因此让盖板玻璃持续保持紧俏。

几个超薄玻璃巨头都加大对盖板玻璃的投入:

2011年约90%左右的盖板玻璃是无碱铝硅酸盐玻璃,由康宁供应;旭硝子(AGC)在2011年初宣布投资2亿4千万美金投资强化玻璃熔炉与技术,并于当年推出第一款盖板玻璃——DragonTrail玻璃;另外电气硝子(NEG)的CX-01,AvanStrat与德国肖特(Schoot)的Xensation玻璃等2012年都陆续投入生产;除了主要以TFT玻璃为主的厂商之外,也有许多钠钙玻璃厂商加入生产盖板玻璃市场,包括板硝子(NSG)与中央硝子(CentralGlass)等。

无碱玻璃之所以占主流主要和其性能以及后端加工较容易有关,钢化后的无碱玻璃比钢化后的有碱玻璃抗压能力强,力学性能在后者的4倍以上,不过价格是后者的10倍左右。

尽管无碱玻璃的性能较好,但是随着有碱玻璃加工性能的提升,其性价比优势在中低档触摸屏产品中开始显现,现在很多中低端触摸屏产品已经开始转向使用碱玻璃基板。

预计未来几年,触摸屏市场中,尤其是中低端市场,碱玻璃的占比会持续上升。

三、供给分析:

全球供给被少数几家企业垄断

1、供给仍高度垄断

长期以来,全球超薄玻璃基板行业主要被美国的康宁(Corning)、日本旭硝子(Asahi)、电气硝子(NEG)、Avanstrate这4大厂商控制,其中,仅康宁(含三星康宁)一家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就超过50%。

据统计,至2011年,康宁公司几期控股子公司三星康宁合计市场份额为53%(康宁24%,三星康宁29%),而日本的电气硝子和旭硝子分别占到15%和26%,Avanstrate的市场份额约为5%。

我国国内市场的情况基本和全球类似,市场被康宁(含三星康宁)、旭硝子和电气硝子三家企业垄断。

我们前面分析超薄玻璃是典型的技术和资本密集型行业,进入壁垒很高,外来者一般很难在该领域立足,这也正是在一段时间内仍将由几大国外厂商垄断的原因所在。

目前我国还没有企业在这个领域对以上四家企业的市场地位构成实质性威胁。

如第三部分所述,TFT-LCD是当前超薄玻璃的需求主力,从全球TFT-LCD面板厂与玻璃基板厂的供货关系中,可以看到,各地方的主要几个TFT-LCD面板厂的供货商,2010年就100%来自于康宁、日本旭硝子、电气硝子和Avanstrate。

中国各主要厂商TFT-LCD基板的供应商中,2010年京东方和天马100%为康宁供货,龙腾光电50%来自于康宁,而华星光电则100%来自旭硝子。

从产能来看,四大厂商在世界各地均有建造熔炉。

至2010年底,康宁熔炉区域分布状况为美国7座、日本16座、台湾24座、韩国47座(包括三星康宁材料和SCPM),熔炉总数量是5年前的2.1倍,生产能力则是2005年的2.5倍;旭硝子在全球的熔炉分布为日本7座、台湾5座、韩国4座,近两年来,旭硝子在日本扩张非常积极。

玻璃基板产能虽然年年大幅增加,2010年相对于2005年每个厂商产能均增加3倍左右,但是相对于需求而言,产能还是不足。

在超薄玻璃基板领域中,基本工艺流程与系统装备是可以复制的,但工艺精细化设计、操控水平以及副效应抑制效果必须依靠长期的经验积累,而这些正是决定超薄玻璃良品率的关键性因素;这也是超薄玻璃基板长期被康宁、旭硝子等拥有百年历史玻璃生产经验的“骨灰级”企业所垄断的原因所在。

2、全球主要玻璃基板企业分析:

康宁和旭硝子

(1)康宁(Corning):

无碱玻璃的开发者

美国康宁公司是世界最大的玻璃基板制造巨头之一,其生产的玻璃基板在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50%。

康宁主要客户有夏普、三星、友达光电和奇美等。

康宁也是全球首家研发并生产出无碱玻璃的企业。

2000年,康宁推出代号为“Eagle2000”的TFT-LCD面板用玻璃基板,接下来的6年间,“Eagle2000”成为康宁的主力产品。

2006年,康宁推出全新的产品——“Eaglexg”,和之前的产品相比,“Eaglexg”不含砷、锑、钡等重金属,也不含氯、氟、溴卤化物元素,符合环保要求,随后“Eaglexg”成为康宁玻璃基板出货的主力产品,完成了对“Eagle2000”的替换。

2008年,康宁推出玻璃产品“Jade”,主要是针对日渐扩大的LPTSTFTLCD所需的玻璃基板市场。

过去,面板厂在生产LTPS面板时,使用的是用于制造a-SiTFTLCD之玻璃基板。

由于LTPS工艺比较特殊,必须要对a-Si玻璃基板进行二次热处理或特殊抛光处理,而对基板进行二次处理较容易造成玻璃表面质量与基板特性下降,热稳定性较高的“Jade”便是针对此需求而发展出来的产品。

“Jade”采用康宁独有的fusion制程,玻璃表面质量高,同时也不需要二次的热处理,可以降低LPTS基板在高温工艺中发生歪曲变形的概率。

“Jade”除了可以应用在LTPS面板的生产上,亦可应用于OLED面板的制造。

2009年,康宁推出代号为“Gorilla”的玻璃产品(铝硅酸盐玻璃),厚度0.5-2mm,经化学强化处理,防刮耐用性能出色,主攻市场是触控屏用玻璃,主要用于中小尺寸手持设备。

此外,该产品也在2010年SonyBravia40寸电视上作为保护玻璃使用,为TFT-LCD提供更坚固的保护。

2010年,康宁再度推出全新系列的玻璃基板“EAGLEXGSlim”,0.4mm厚的“EAGLEXGSlim”可适用至G5玻璃基板上。

康宁认为,现在大多数面板厂对0.5mm玻璃进行薄化处理的步骤费时费力,而且会降低玻璃基板的表面强度,康宁独有的融化工艺能制造出不需薄化处理的玻璃基板,面板厂无需任何工序可以直接使用。

2012年,康宁推出第二代Gorilla玻璃,其厚度比第一代降低了20%,同时还保留了其行业领先的耐损伤、耐划伤和坚韧性,更为轻薄的康宁第二代Gorilla玻璃可显著降低消费电子产品的厚度,并改善电子产品的外观、亮度和触摸敏感度。

由于第二代Gorilla玻璃具有这些优良的特性,它可以提高电子产品制造商设计的灵活性,从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移动设备高性能、触摸灵敏度和耐用性的要求。

2012年,康宁扩充“EAGLEXGSlim”液晶显示器玻璃基板产品系列,宣布增加第6代0.3mm玻璃,这将帮助LCD显示器面板制造商大幅降低成本。

2013年1月,康宁推出第三代Gorilla玻璃,新一代产品采用了NativeDamageResistance技术,相比上一代产品,可见划痕减少40%,结构强度提升40%。

使用该屏幕的产品预计在年内上市。

康宁持续创新的能力令人敬佩,它的每一次创新都能为客户创造出额外的附加价值,这可能是其拥有超高毛利率和净利率的关键原因。

由于四巨头形成了寡头垄断,因此,利润率很高,康宁的DisplayTechnologies业务部(基本都是超薄玻璃基板)净利率2011年达到了75%。

(2)旭硝子(AGC):

传统玻璃向电子玻璃的成功转型者

旭硝子是日本著名的玻璃制造企业,早期以传统玻璃——建筑玻璃和汽车玻璃为主业。

20世纪90年代初期,日本国内房地产泡沫破灭,受国内需求萎缩(地产低迷、消费疲软)和全球经济环境恶化的影响,以建筑玻璃和汽车玻璃为主业的旭硝子难以阻挡收入与利润下滑的困境,公司开始谋求转型。

1985年开始研究无碱玻璃,从开始研发到初步投入商业生产花费了9年,工艺的成熟和改进又耗费了4年时间。

不过这些努力没有白费,旭硝子抓住了电子产品需求启动的契机,目前,旭硝子已经成为显示领域的全球龙头之一,其中PDP、CRT玻璃全球市场份额第一,TFTLCD、TN\STNLCD玻璃基板全球市场份额第二。

随着电子产业的快速发展,2012年电子玻璃(Electronics&DisplayMaterials)收入占比已经达到了47.24%,营业利润占比87%,电子玻璃已经远超过传统的玻璃(建筑和汽车玻璃),成为第一大利润来源。

四、中国现状:

国内企业寻求突破

1、技术壁垒得以突破

近年来,随着中国高世代TFT-LCD面板生产线投资热以及海外TFT-LCD面板产线逐步向中国大陆地区转移,对上游玻璃基板庞大的需求潜力立刻显现(超薄玻璃不易运输,需就近生产),而触摸屏的兴起更是刺激了超薄玻璃的需求;同时超薄玻璃基板利润率很高,是典型的卖方市场,所以尽管进入门槛很高,还是有很多国内企业不断加大研发力度和扩大投资规模试图进入。

浮法拉薄工艺在国内逐渐取得进展。

作为世界三大浮法玻璃工艺技术之一的厂家,洛阳玻璃的子公司龙门玻璃和龙海玻璃分别于2001年和2006年建成投产超薄浮法玻璃生产线,公司共先后成功拉制出厚度为1.3、1.1、0.7、0.55、0.45mm的超薄浮法玻璃,成为国内最早能够商业化生产超薄浮法玻璃产品的生产线。

南玻在河北廊坊建成一条浮法工艺的超薄玻璃生产线,并于2011年11月投产,目前正常运营,公司目前正在湖北宜昌再上一条线。

在溢流成型工艺方面,2008年9月,随着彩虹集团位于咸阳的玻璃基板项目进入试生产,中国结束了液晶玻璃基板长期依赖外商的历史,彩虹股份成为我国首家拥有整套5代线玻璃基板核心技术的企业公司。

虽然一直难以大规模量产,彩虹却一直在坚持,扩张步伐越来越快,在咸阳建设4条5代玻璃基板线,在合肥和张家港规划5代、6代线,在顺德规划建设8.5代玻璃基板生产线。

旭飞光电的5代线(一期)2010年中已经点火,成都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蚌埠玻璃设计院和河北东旭集团投资)TFT-LCD0.5mmG4.5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自2010年底良品下线以来,2011年完成产品认证并取得客户订单,实现批量供货,配套深天马、京东方G4.5TFT-LCD面板生产线。

另外,国内的一些其他企业也正试图通过购买台湾中晶光电的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