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原文及译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434058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12.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楚辞》原文及译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楚辞》原文及译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楚辞》原文及译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楚辞》原文及译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楚辞》原文及译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楚辞》原文及译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楚辞》原文及译文.docx

《《楚辞》原文及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楚辞》原文及译文.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楚辞》原文及译文.docx

《楚辞》原文及译文

《楚辞》原文及译文

(1)《楚辞》原文及译文

《楚辞》

【导读】

《楚辞》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诗歌作品集。

楚辞在汉代又被称作"赋",如司马迁在《史记》中有:

屈原"乃作《怀沙》之赋"。

实际上,楚辞作为一种产生于楚地的独立诗体,是不应与汉赋混淆的。

汉赋是适应汉代宫廷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半诗半文或称带韵散文的作品,赋一般用主客问答为叙事的形式,它不是抒情,而是铺陈辞藻,咏物说理。

楚辞则不同,它虽然也富于文采,描写细致,含有叙事成分,但它以抒发个人感情为主,是一种诗歌。

它得名于公元前四世纪的战国时代在我国南方楚地形成的一种叫做"辞"的新诗体。

这种诗体经屈原发扬光大,其后的宋玉等汉代作家继续从事楚辞的创作。

《楚辞》之所以称为"楚",是因为它的声韵、歌调、思想乃至精神风貌,都带有鲜明的楚地特点。

从形式上看,《楚辞》打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句式,而代之以五、六言乃至七、八言的长句句式,并保留了咏唱中的叹声词"兮";从体

外交的得失来决定。

屈原在楚国内政上主张选贤任能,励精图治,企图建立一个理想的如尧舜禹汤时代的社会;在外交上则主张联齐合纵,对抗强秦的连横。

由于怀王疏远了他,屈原这些正确的主张都未能实行。

怀王是个昏庸的君主,在秦惠王的离间和诱惑下,接连上当,断绝了和齐国的联盟关系,结果损兵折将,丢失土地,国势渐渐衰弱下来。

秦昭王继位后,提出和楚通婚,约怀王相会,屈原极力劝阻怀王不要再上当。

但怀王在其幼子子兰的怂恿下还是去了,结果遭到秦国的武力劫持,死在秦国。

怀王的长子顷襄王继位,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等人又在顷襄王面前构陷屈原,顷襄王一怒之下把屈原流放到江南。

屈原晚年在沅水、湘水流域长期过着流放生活,眼看祖国日益衰弱,即将被秦灭亡,自己报效君王的抱负不得施展,忧心如焚,写了大量抒发忧愤的诗作,最后在绝望中投汨罗江自尽。

《离骚》是一篇带有自述性质的长篇政冶抒情诗,也是世界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长篇抒情诗,是屈原的代表作。

"离骚"就是"离忧",抒发因离开国君和政治中心而不得实现强国救民抱负的幽愤之情。

也有人把"离骚"解释作"牢骚"来讲。

《离骚》全诗共373句,2490字。

屈原在这篇绚丽多姿、波涧起伏、想象瑰奇、气魄宏伟的长诗中,诗人运用浪漫的手法,驰骋其无比丰富的想象力,上天入地,把现实世界、神话世界和理想世界融合起来,描绘出一个色彩斑斓、迷离惝恍的世界;塑造出一个志行高洁、顽强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揭露了楚王的昏聩多变、善恶不分、忠奸不辨;抨击了旧贵族的嫉贤妒能、谗佞贪婪;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幽愤,表现了诗人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坚贞品格。

《离骚》两千多年来教育、感奋了无数读者,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情操,屈原也成为爱国者的榜样。

《离骚》之外,屈原的重要作品是《九歌》和《九章》。

《九歌》是屈原在楚国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改作的一组诗歌,依次是:

《东皇太一》[祭天神]、《东君》[祭太阳神]、《云中君》[祭云神]、《湘君》[祭湘水神]、《湘夫人》[祭湘水女神]、《大司命》[祭主管人类寿命之神]、《少司命》[祭主管儿童命运之神]、《河伯》[祭黄河之神]、《山鬼》[祭山神]、《国殇》[祭为国捐躯的烈士]、《礼魂》[祭祀完毕的送神曲]。

《九歌》写得哀婉缠绵,语言优美,文学价值很高。

尤其是《国殇》,描写了万马千军厮杀的场面,形象生动,悲惨壮烈,动人心魄,是屈原爱国精神的表现。

《九章》是九首各自独立的诗篇:

《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

其中《橘颂》是他早年的作品,通过歌颂橘树风格,赞美人的高贵品格,可视为诗人勉励自己的作品。

其余都作于诗人流放期间,内容全为忧国伤时的抒情,比《离骚》更为凄苦和沉痛,是纪实性的家世之哀。

《楚辞》的编纂始于西汉。

汉成帝河平三年,文学家刘向领校中秘书衔,负责整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定了《楚辞》。

《楚辞》一书中的大部分作品为屈原所作。

屈原留在世上的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招魂》也可能是他的作品。

此外,又有托名屈原的《远游》、《卜居》、《渔父》、《大招》等篇,学者多认为是后人所作。

本书选编了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著名篇章,同时也酌情收录了当时后人所作的《远游》、《卜居》、《渔父》等名篇,并配有注释和译文,即使现代读者对当时的语言习惯、社会背景等都比较陌生,也能比较好地理解楚辞作品,从中领略《楚辞》的精粹。

《离骚》

帝高阳之苗裔兮[1],朕皇考曰伯庸[2]。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3]。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昔三后之纯粹兮[4],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5],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馋而计怒[6]。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7],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8]。

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难乎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9]。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

羌内恕己以量人兮[10],各兴心而嫉妒。

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11]。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12]。

揽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13]。

謇吾法夫前修兮[14],非世俗之所服。

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15]。

长太息以掩涕兮[16],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