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童话的悲剧意识毕业论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434795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6.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徒生童话的悲剧意识毕业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安徒生童话的悲剧意识毕业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安徒生童话的悲剧意识毕业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安徒生童话的悲剧意识毕业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安徒生童话的悲剧意识毕业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安徒生童话的悲剧意识毕业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安徒生童话的悲剧意识毕业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安徒生童话的悲剧意识毕业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安徒生童话的悲剧意识毕业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安徒生童话的悲剧意识毕业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安徒生童话的悲剧意识毕业论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安徒生童话的悲剧意识毕业论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安徒生童话的悲剧意识毕业论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安徒生童话的悲剧意识毕业论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安徒生童话的悲剧意识毕业论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安徒生童话的悲剧意识毕业论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安徒生童话的悲剧意识毕业论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安徒生童话的悲剧意识毕业论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安徒生童话的悲剧意识毕业论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安徒生童话的悲剧意识毕业论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徒生童话的悲剧意识毕业论文.docx

《安徒生童话的悲剧意识毕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徒生童话的悲剧意识毕业论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徒生童话的悲剧意识毕业论文.docx

安徒生童话的悲剧意识毕业论文

安徒生童话的悲剧意识

引言

安徒生是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他创作了一百六十余篇童话,为世界上的儿童打开了一扇丰富多彩的窗户。

尽管这扇窗户外的世界并不是那么明亮的世界。

就像安徒生说的,“当我写一个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的时候,我永远记住他们的父亲和母亲也会在旁边听,因此我得写一点东西让他们想想。

”[1]可见安徒生的童话不仅仅是写给儿童的,也是写给成人的。

在其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坚定的锡兵》、《野天鹅》、《老单身汉的睡帽》等等童话中的字里行间透露出的都是让人窒息的“悲”,“小女孩”美好的愿望在残酷的现实状况下无情的被毁灭,“小人鱼”为了追求生命的最高形式,历经一切苦难,最终逃不过被毁灭的命运安排……这些都是安徒生童话中共同存在的悲剧意识。

悲剧意识是人类存在的根本性意识,当人们面对生存的挑战、面对非理性的威胁时,以一种理性精神面对残酷现实时,就意味着悲剧意识的生成。

在安徒生童话里,美的对象被毁灭,丑陋的东西被揭露出来引起人们的愤怒;弱小的人在强大的命运面前变得无能为力,最终无可奈何的接受命运的安排。

安徒生这些悲剧意识的产生来源于安徒生生活的19世纪初的动荡的社会,更因为他坎坷的人生经历以与对死亡的悲剧美的眷恋,而童话中的这些悲剧意识,给成人与儿童独特的审美体验,让人们能更好的生活。

一、童话世界里的悲剧

安徒生童话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虽然故事简单,但无论是从利斧下血淋淋的残酷惩罚,还是到守望中爱情的幻灭,甚至是到生命如沙砾般的流逝,安徒生都用其凄美而感伤的笔触创造出一个个悲剧的世界。

在安徒生的悲剧世界里,恩格斯提出的“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2]在这里得到了充分体现,无论是表现个人与社会还是个人与命运的冲突都是剧烈的,悲剧就体现在了这种冲突之下。

这种冲突是善与恶的冲突,无法抵抗的命运与人的不断抗争之间的冲突,当人的合理要求、理想在与历史的客观规律发生冲突中而被毁灭的时候,悲剧就此产生了。

(一)美与善的悲剧

安徒生以人对理想生活和美好爱情的希翼的破灭,人的精神追求的失败,美的心灵被践踏,甚至是生命无可奈何的陨落为结局。

美的、有价值的东西在丑的,罪恶的东西面前被无情的毁灭了。

在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文章刚开始就渲染了一幅悲惨的令人心生怜悯的画面。

卖火柴的小女孩赤着一双已经冻得发红发青的小脚,走在冰天雪地里卖火柴。

但是一整天都没有人买她的火柴。

可怜的小姑娘“又冷又饿地向前走,简直是一幅愁苦的画面”。

[3]在这样一个除夕夜,“所有的窗子都射出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肉的香味”,[4]像小女孩这样的孩子也应该在家里享受家的温暖。

但是小女孩只能点燃一根根的火柴用以获取一丝丝的温暖,在火柴点燃的时候,小女孩看到了雪白的台桌上摆满了食物,看到了美丽的圣诞树,看到了对她好的老祖母……这些都是小女孩对生活的合理要求和微小的希望,除了死去的祖母,其他的要求应该是可以达到的。

但是在不合理的旧社会里,她的正当的、不合理的愿望却成了无法实现的幻想。

当火柴熄灭的时候,小女孩的前面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在当时封建的旧社会里,小女孩美好的幻想与残酷的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而小女孩的悲剧来源于旧社会中不可改变的出身与阶级地位的现实与试图实现的理想之间的矛盾冲突。

当矛盾冲突无法调和的时候,毁灭就成了悲剧的必然结局。

小女孩冻死在除夕之夜了。

小女孩的无法避免的死令人感到无比的心痛与怜悯,但是小女孩却与死去的祖母一起飞到快乐和光明的地方去,在这里,小女孩的死让人得到了缓和与宣泄。

这种死亡的悲剧结局,已经超越了恐惧和怜悯,成为生成之永恒喜悦本身。

小女孩的悲剧可以说是人与社会冲突之下,小女孩美好的愿望被残酷的毁灭了。

《老单身汉的睡帽》也是这样一篇个人与社会矛盾尖锐化的悲剧。

《老单身汉的睡帽》写的是在德国老板剥削和奴役下的一些绰号为“胡椒绅士”的伙计的悲惨命运。

这些伙计们为了生存,不得不接受老板的苛刻条件,即不准结婚,也就意味着一辈子都要过着孤苦寂寞的单身汉的生活。

没有亲人照料,没有朋友理解,最后只能悲惨地死在异国他乡。

一生中所有酸楚痛苦的眼泪都留在了睡帽里。

作品中的主人公安东就是这样一个孤独的“胡椒绅士”,儿时的他与一位女孩茉莉感情很深,在孩童时他所想象的世界是美好的,但是“实际的人生跟他在儿时所想象的东西是多么不同啊!

”[5]迫于生存的他接受了老板不得结婚的苛刻要求,他是孤苦无依的,“他仿佛是躺在世界的外面。

谁也没有想到他”,[6]最后独自衰老死亡。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只剩下罪恶的金钱关系,而黑心的资本家为了保证利润都落入自己的腰包中,竟然提出一辈子不许结婚的非人性要求。

为了生存单身汉们不得不接受这种灭绝人性的生存条件。

单身汉们只是这个社会中普通的穷苦百姓,他们没有能力反抗资本主义制度下万恶的金钱观,更无力改变现状,所以也只能在梦中梦到自己有一个太太和一个孩子,生活过得安逸美好。

无法实现的理想与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冲突,最后美好的愿望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被毁灭了,留下的是被毁灭之后的巨大悲痛,而更多的是悲愤,对这个金钱社会的巨大愤怒与强烈控诉。

在安徒生的悲剧世界里,美好的愿望与现实社会的矛盾冲突之下被无情的毁灭了,爱情在这里也成了牺牲品。

《柳树下的梦》中的主人公克努得从小一直爱着他的青梅竹马约翰尼,并固执的以为约翰尼也如他一般痴情的爱着他,就算约翰尼在成年之后拒绝他,并且告诉他“请你不要把你自己和我弄得痛苦吧。

我将永远是你的一个好妹妹”,[7]克努得还是一如既往的爱着约翰尼,并且偏执的认为饼的爱情故事就是自己与约翰尼的爱情故事。

最后,约翰尼“她坐船到法国去了,克努得在满地泥泞的哥本哈根走着”,[8]约翰尼成了名演员,克努得却是一个穷苦的鞋匠,悬殊的身份地位使得他们分道扬镳了。

最后,约翰尼与一位“胸前带有星章的绅士”[9]订婚了。

克努得的悲剧在于无法意识到他们的爱情早已经在社会的污染下变质了,却依然纯真的相信着他们的爱情终会开花结果。

当美好的爱情在与现实发生强烈的碰撞之时,爱情最终被毁灭了。

而痴情的克努得无法接受失去爱人的痛苦,仍然做着与约翰尼幸福相会的梦,最后被活活冻死在柳树下了。

以死亡为结局,是故事发展的必然性,死亡意味着爱情被毁灭,美好的有价值的东西被无情的毁灭了,在毁灭中看到了爱情无比深刻的涵和意蕴。

在另一篇童话《红鞋》与前三篇童话的悲剧冲突是不一样的,在《红鞋》中小女孩珈伦的愿望得到了实现,但是却由于心不断要求满足的欲望与自己纯洁心灵之间产生了矛盾与冲突,悲剧意识就诞生了。

在童话《红鞋》中,小女孩珈伦穿上了红鞋,便轻松地跳起了优美的舞蹈。

但是,殷红的舞鞋像是封印着一个恶魔,小女孩穿上舞鞋,就解放了恶魔。

多拉的魔盒一旦打开,一切罪恶的东西都被释放。

红鞋散发出虚妄的诱惑,穿上红鞋的小女孩疯也似地狂奔,还是无法挣脱身后如潮的黑暗。

她不得不“在夜里跳,在白天也跳,一直跳到墓地里。

”[10]“直到野蔷薇将双脚刺得流血”。

[11]在无休止的舞蹈中,白衣天使对女孩珈伦说:

“你得跳舞,一直跳到你发白发冷,一直跳到你得身体干缩为一架骨骸。

”[12]在这里,小女孩的悲剧就在于不断膨胀的欲求导致了罪恶,而在罪恶产生后,小女孩意识到了罪恶的产生,自己心的“上帝”便与之不断地作斗争。

但是致命的红鞋一直魅惑着充满欲望的小女孩,随着欲望的不断增强,罪恶也越来越大,小女孩心善良所遭到的谴责也越来越严厉,但是却无能为力,小女孩最后只好哀求屠夫跺掉乱动的双脚,砍掉的红鞋却仍然如幽灵般尾随,阴魂不散地疯狂踢踏。

这也可以说是一场善与恶的斗争,在这场善与恶的较量中,善与恶的悲剧冲突中,没有最终的胜利者,善良毁于邪恶,即小女孩因心的欲望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邪恶也毁于自身,谁也救赎不了谁。

意识到了罪恶却最终无法改变,小女孩陷入巨大的矛盾与冲突之中,故而,悲剧产生了。

安徒生的情节设置很简单,但是却透着浓浓的悲剧意识。

从这些作品中看到了鲁迅所说的,“悲剧就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13]当合理的美好的愿望在与不合理的社会的矛盾冲突中,被无情的毁灭了,悲剧就此诞生。

(二)弱小者的悲剧

安徒生童话大量的描写了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可以说人生就是一个苦难的过程,而主人公在面对这些苦难的时候,选择以一种不断抗争的行动来企图改变命运,但还是无法挣脱命运的束缚,悲剧意识就产生了。

如《海的女儿》就是这样一篇描写小人鱼悲剧的作品。

作品中的美人鱼是海王最小的女儿,美丽的海底,舒适的海底生活并不能吸引小人鱼,她喜欢人类的世界,她最大的愉悦就是听关于上面的人类的故事;在她的花园里有一尊美丽的男子石像,这些都说明了小人鱼非常向往人类的世界。

在她十五岁那年第一次浮出水面时遇到风暴,救起了落水的王子。

小人鱼爱上了王子,“她想,我爱他胜过我的爸爸和妈妈;我时时刻刻在想念他;我把我一生的幸福放在他的手里。

我要牺牲一切来争取他和一个不灭的灵魂”[14],为了能够获得王子的爱情,获得人类永恒的灵魂,小人鱼“她不得不面对三种死亡:

一是她作为小人鱼的部分躯体的死亡,包括她的尾巴和世界上最美妙的嗓音;二是她的整个旧世界的死亡;三是更大的死亡,当她获得不了王子的爱情时,在王子跟别人结婚的头一天早晨,她的心就会破裂,她就会变成水上的泡沫”[15]。

可以说小人鱼的爱情是系着死亡的,她知道如果她所追求的价值,即王子的爱情与人类的永恒不变的灵魂无法实现时,她将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承受应有的后果,但是小人鱼义无反顾的努力着。

明知道后果的严重性,依然坚持的努力着,小人鱼的悲剧就注定了,就如黑格尔所说的“真正的悲剧动作情节的前提需要人物已意识到个人自由独立的原则,或至少需要意识到个人有自由自决的权利去对自己的动作与其后果负责”。

[16]

无论小人鱼多么努力,精神和肉体上承受着多么巨大的痛苦,她还是无法获得王子的爱情。

王子并不知道小人鱼是救他的人,并不知道她“为了他,她离开了她的族人和家庭,她交出了美丽的声音,她每天忍受着没有止境的苦痛”[17],王子无法领会小人鱼无言伟大的爱情。

当王子与别人结婚时,小人鱼只有用刀子杀死王子,才能重回海里,否则将会化成泡影。

小人鱼却拒绝这样做,她将刀子扔向海中,纵身跳到海里,化为泡沫。

小人鱼所追求的自身的价值没有办法得到实现,苦苦追求的爱情与人类永恒不灭的灵魂都没有办法得到,但是当自己所追求的价值与注定悲剧的命运发生冲突时,小人鱼宁愿放弃一切让自己消逝也要让自身所追求的价值得到证实,这种源出于人物精神追求的坚强和韧性,全由人物那追寻理想的牢固的思想基础所决定。

而悲剧意识也就产生于理想的失落与理想的追求的冲突之中了,小人鱼的牺牲精神和坚强意志就被置于这悲剧性的矛盾冲突之中了。

在《坚定的锡兵》中锡兵也是这样一个如小人鱼般不断对抗自己命运的人,但最终还是无法逃脱命运的操纵,因为人存在自然之中,是自然的一个部分,当你力图超越自然,控制命运,扼住命运的喉咙时,却因为自身力量在与不可抗拒的命运相比之下是如此的渺小,因此最终不得不像自然物一样被毁灭。

人的力量与这种无法超越的力量间形成了一种对立和斗争。

悲剧就渗透和弥漫于整个的人生历程之中了。

在《坚定的锡兵》中,锡兵的出身就是一个命定悲剧的开始。

因为他与其他的锡兵是不同的,他只有一条腿。

因为当他最后一个被铸出来的时候,锡不够了!

这先天的缺陷注定使得锡兵与其他的人显得格格不入,他孤独困顿,遭受着外界给他的各种灾难,他的生存是如此的艰难与脆弱啊!

但是他却坚定的爱着一位舞蹈艺术家。

然而命运却把他当成小丑一般的捉弄着:

鼻烟盒里的小妖怪仅仅因为不满锡兵盯着美丽的纸做的舞蹈姑娘,而心生嫉妒,把锡兵从三楼栽葱地跌落地上。

顽皮的小孩把他放在纸船上,沿着水沟顺流而下,使他在急流和大雨中一路颠簸。

下水道里的大耗子牙舞爪的让锡兵留下过路钱。

最后,纸船破了,当水淹到锡兵的头上时,锡兵的耳朵里想起了这样的话:

“冲啊,冲啊,你这战士,你的出路只有一死”[18],锡兵沉到水底不幸被一条大鱼吞入黑暗狭小的腹中。

而当鱼被捕杀辗转回到原来的主人家时,锡兵又见到了心爱的舞蹈姑娘时,却被一个小孩扔进了火炉。

一阵风吹过,锡兵深爱的舞蹈姑娘也被吹进了火炉。

第二天,女仆从炉灰中发现了一颗小小的锡心。

锡兵虽然身体有缺陷,但是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军人,他严格恪守着军人的纪律,面对着一次又一次的灾难,他依然如军人般坚强,依然保持着军人坚韧的品德。

他对于爱情也如同对于他的职业般忠诚。

锡兵这一形象所表现出来的外表的残缺与在心灵的强大力量形成巨大的反差,对于爱情的忠诚与对不断命运的抗争使得锡兵的悲剧色彩更为鲜明。

但最终在巨大的命运之下锡兵被毁灭了。

锡兵的一生就是连续不断遭受灾难的一生,生命个体的生存是如此的苦难与脆弱,但他欣然接受命运带给他的考验,而最后的毁灭,赢得了爱情,是在受难之后的另一种新生方式。

在《野天鹅》中,主人公艾丽莎也如锡兵一样,不断面对外来的、意想不到的灾难,甚至是生存的威胁之时,艾丽莎始终以一种理性精神来面对这种非理性的威胁,这时悲剧就产生了。

在童话《野天鹅》中,艾丽莎公主是一个执着坚强的女孩,为了救助那些被巫婆皇后坑害的哥哥,除掉哥哥们身上的魔力,她从不放弃努力。

正如她自己所说:

“水在不倦地流动,因此坚硬的东西也被它改变为柔和的东西了。

我也应该有这样不倦的精神!

”[19]为了使哥哥们能从野天鹅变成人,艾丽莎得去教堂墓地里采集荨麻,用这些荨麻给哥哥们编织出十一件长袖的披甲。

这些火一样的植物给艾丽莎公主的肉体上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她用她的柔嫩的手拿着这些可怕的荨麻。

这植物是像火一样地刺人。

她的手上和臂上被烧出许多泡来。

不过只要能救出亲爱的哥哥,她乐意忍受这些苦痛。

于是她赤着脚把每一根荨麻踏碎,开始编织从中取出的、绿色的麻。

”[20]她承受住了肉体上的折磨,但是精神上的折磨更令人难以忍受,当她被大教主陷害,人们要把她当成巫婆烧死时,她知道自己是无罪的但是却不能为自己辩护,因为她不能说话,她哥哥的生命是悬在她舌尖上的,只要她说出一个字就会使他的哥哥们丧命。

悲剧就诞生于艾丽莎在与命运的矛盾冲突之中,艾丽莎发挥了作为人的主体力量,反抗外在世界对她的主宰,表现出了敢于和灾难进行殊死搏斗的精神。

这种面对苦难、正视自我困境的人生态度演变成通过行动来改变人生境遇,悲剧意识在这里得到了充分体现。

在另一篇童话《她是一个废物》中的洗衣妇也是这样一个努力抗争都无法改变命运的悲剧。

安徒生在《她是一个废物》中描写了一位洗衣妇,她被“市长”,被社会上的人称为废物,但是她确是一位勤劳善良的穷苦妇女,为了儿子,她拼了命的工作,然而其他人却她的儿子说她是一个废物,甚至她自己也觉得自己是一个废物。

最后因为不堪劳动的负荷而死了,市长却仍然看不起她,同时告诉她的儿子说她死了是一桩好事,因为她是一个废物!

洗衣妇只是一个平凡的母亲,她试图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改变自己与儿子的命运,但是在命运面前,弱小的母亲无论怎样抗争都没有办法改变生活现状,在无法改变的命运之下,死亡成了命运的最终归宿。

就如亚达摩夫说:

“一切人类的命运同样是徒劳无益。

无论断然拒绝生活或是欣然接受生活,都要通过同一条路走向必然的失败,彻底的毁灭。

”[21]洗衣妇的毁灭是辛勤劳动者的毁灭,是对儿子的亲情的毁灭,在毁灭中让人不禁会沉思她真的是一个废物吗?

安徒生的这些作品,让人们在人类自身的不完善中使人类自身与理念、现实与理想、有限与无限产生了巨大的对立和反差之中体会到浓浓的悲剧意识;让人们看到植根于悲剧主人公的自由意志与不可抗拒的命运之间的紧关系到最终败于命运面前,这由此生出的巨大悲痛背后是深深的思考。

二、悲剧意识的来源

悲剧意识在安徒生童话里无处不在,无论是对为爱情理想而牺牲的小人鱼(《海的女儿》),还是对因由崇高的母爱而被迫放弃孩子现实生命的母亲(《母亲的故事》),抑或是对那些处于困境,渴望追求美好生活,执著追求爱情却被黑暗社会所吞噬,被命运所捉弄的劳动者和忠于爱情之士(如《卖火柴的小姑娘》、《柳树下的梦》、《没有画的画册》、《她是一个废物》、《老约翰尼讲的故事》等等)。

探究这些悲剧的根源,发现这些悲剧意识的根源与安徒生个人的生活境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挫折的人生经历

安徒生在其自传《我的一生》中说道:

“人生就是一个童话。

我的人生也是一个童话。

这个童话充满了流浪的艰辛和执著追求的曲折。

”[22]安徒生的一生,饱尝了人世间的人情冷暖,生活的困顿与爱情的曲折,这些体验都被折射进他的童话里,因此安徒生的人生经历孕育了悲剧意识。

梁实秋说:

“安徒生少年时代的人生经历、心境和深切体验是他童话作品的取材来源。

”[23]安徒生童话中的悲剧意识与安徒生的个人挫折的成长经历是分不开的。

安徒生出生于贫困的家庭,父亲是一个鞋匠,母亲是个靠为别人洗衣为生的浣衣女,而在安徒生11岁的时候,父亲就离开了这个世界。

在他14岁的时候,决意离开家乡独身到哥本哈根闯荡。

为了成为一名歌剧演员,他经历了很多困难,几近走投无路。

他在哥本哈根去拜见一位舞蹈家的时候,穿的是不合适宜的礼服,不管安徒生多么努力的演出还是没有得到那位舞蹈家的赏识。

在各个剧院也处处碰壁。

有的剧院经理说他太瘦了,有的剧院说只雇受过教育的人。

后来哥本哈根一所音乐学校的校长答应培养安徒生唱意大利歌剧,但是在当时的背景下,意大利歌剧几乎是没有观众的,安徒生也由于冬天没有暖和的衣服穿,半年后嗓子就变哑了,校长就让安徒生去谋取其他生路了。

安徒生的歌剧演员的梦想也就此破灭了。

歌剧演员的梦想破灭以后,安徒生又开始萌生当一名诗人的念头,有人读完他的诗后断言说那只是伤感的东西和无聊的废话。

甚至有一个女保护人曾写信对他说:

“务必不要因为你能写几行诗,就以为自己是一个诗人了!

那样可能发展为固定的想法。

倘若我幻想自己成为巴西的女皇,你会说什么呢?

那岂不是愚蠢的想法吗!

你以为自己是诗人的想法也是愚蠢的!

”[24]“多数人那里得到的教训是叫我谦虚谨慎,不应得意忘形。

其实那时我很轻视自己。

”[25]这是安徒生一生中受到最多的嘲讽和最严重打击的时期。

权贵们认为安徒生根本不配当作家,千方百计诋毁他、打击他。

很长一段时间丹麦的评论界也对他的小说不屑一顾,甚至在他的作品在国外受到称赞时,在国仍不乏对他的批评。

安徒生在事业上得不到肯定,在爱情路上也饱尝着辛酸。

安徒生年轻的时候曾喜欢过一个乡下姑娘。

他们都出生贫寒,彼此的生活经历也极为相似,双方也互为爱慕,但是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这位乡下姑娘却因为现实的种种原因而拒绝了安徒生。

这对安徒生一生都是一个重大的打击。

到安徒生17岁那年,安徒生结识了一位名叫伊尔夫的翻译家,伊尔夫的女儿亨利蒂对安徒生关怀备至。

后来亨利蒂的父亲伊尔夫和她的母亲不幸身亡,弟弟也在一次旅行中因黄热病而病逝。

亨利蒂悲痛欲绝,痛苦万分,此时的安徒生陪着亨利蒂走出那段痛苦的岁月,他们的感情也因此升温。

几年后,亨利蒂为了去安葬处凭吊弟弟,乘上奥斯特里亚号轮船就启程了,轮船在大西洋中失火,亨利蒂再也回不来了。

绝望的安徒生写了一首《悲悼她》的挽诗,诗中充满了悲痛和怀念。

此后,安徒生常常彻夜不眠,苦苦思念着亨利蒂,他幻想着奇迹能从天而降:

亨利蒂会突然回到他的身旁。

但是,亨利蒂永远没有回来,安徒生心头的创伤难以平复。

直到1830年,安徒生旅行到裘兰特时,才又爱上了一个富家姑娘。

他那么真诚的爱着她,安徒生仿佛看到整个世界又充满了希望,他的人生又恢复光明,一切又是那么美好。

但是,虚荣的富家姑娘却看不上贫穷的安徒生,认为安徒生根本配不上自己,安徒生再一次坠落到痛苦的深渊。

安徒生爱情道路是曲折的,终其一生都未娶,都没有得到完满的爱情,这种不完满的爱情在安徒生的许多作品中都有体现。

如《柳树下的梦》写的是一对恋人的纯洁爱情是如何败给财富与地位的。

《沙丘上的故事》中,雨尔根经历千辛万苦找到了自己的爱人克拉娜,然而当他抱着克拉娜从海中逃生时,克拉娜却因头撞在铁钩上而丧生,雨尔根也因为失去爱人而变成了白痴。

在《海的女儿》中,小人鱼苦苦追寻爱情,最终还是没能得到王子的爱情而化身为泡沫。

安徒生在事业上长期得不到肯定,在爱情上无法得到慰藉的状况助长了他心的自卑心理。

当自卑的种子在发展着的同时,一些与自卑相对抗的情绪也在增长着,那些为了自我保护而产生的对外攻击性成为对现实丑恶的无情揭露,那些与自卑对立而又共存的自负与自傲成为对理想不懈追求的动力。

这种自卑在安徒生的童话中表现为对悲剧情节的沉浸,和对悲剧之美的眷恋。

如作品《丑小鸭》就是安徒生自我的真实写照。

安徒生与丑小鸭的命运是相似的,他一生坎坷曲折,就如丑小鸭自出生后就处处受到欺凌。

在养鸭场,它受到其他甚至来自兄弟姐妹的排挤欺负,而逃出养鸭场后,它受到野鸭的歧视、大雁的嘲笑、猎狗的惊吓等等,但是最终丑小鸭变成天鹅,得到了幸福的时候,丑小鸭“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的幸福”。

[26]当丑小鸭还是丑小鸭时对未来的忧患,这注定了悲剧存在的必然性。

(二)延续生命希望的死亡意识

《海的女儿》里小人鱼以死亡来完成对理想的追求;《坚定的锡兵》里锡兵以死亡来表明自己至死不渝的爱情;《卖火柴的小女孩》里小女孩以死亡来创造自己的幸福……可以看到,“再也没有一位童话作家像安徒生那样不讳谈死亡,安徒生谈死亡的频率非常高,安徒生童话里的死亡就像日月星辰般自然地存在着。

”[27]

死亡对于安徒生的影响是很深刻的。

非常有意思的是安徒生在出生的时候被停放过一个棺材的木架做成的床架上。

在安徒生后来的自传中他还提与他对此事记忆犹新。

当然,婴儿的安徒生在当时是不可能有任何记忆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安徒生很重视这一有关死亡的现象描述。

而在安徒生的一生中也的确不断经历着各种因死亡而带来的巨大伤痛。

11岁时父亲去世,母亲告诉安徒生父亲是被冬天的冰姑娘接走的,安徒生对此深信不疑,到后来还写出了《冰姑娘》的童话故事。

可见死亡对于童年的安徒生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安徒生15岁时敬爱的老祖母去世,17岁时女友亨利蒂死于轮船事故,28岁时母亲去世。

童年的死亡意识在安徒生心里得以保留以与对于亲人的死亡所到来的深切伤痛在安徒生苦难的历程中衍生出灵魂不朽的思想。

当安徒生把死亡通过艺术手段的处理被赋予了审美价值,就发现了悲剧中死亡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

“人们对于生命的敬仰、对死亡的想象、对生命价值的追求,是死亡之悲剧自然具有审美价值,同时只有死亡的悲剧能使人们的情感体验达到至高点,让人们追求精神的延续永存。

”[28]安徒生发现了死亡所具有的震撼人心灵的悲剧美。

于是安徒生用他那凄美而感伤的笔刻画出生命的寂灭,以童话家的立场去挖掘社会的创痍,去写出死亡的悲剧美。

尽管这些创伤有时残酷得让人无视,他仍义无返顾投身其中。

在安徒生经典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里,小女孩在寒冷而黑暗的除夕之夜,顶着大风雪,光着脚丫,沿街叫卖火柴。

为了取暖她抽出火柴擦燃。

火柴擦亮之际,深埋于心的渴望也随即被点燃。

当小女孩透支了生命去擦亮梦想之时,“这些星星陨落下来了,在天上划出了一道长长的光线。

”[29]小女孩的生命也在黑暗中似星星般陨落了。

生命的陨落让人的心里止不住的疼痛。

小女孩无法改变的悲惨命运,最终用死亡来完成这一悲剧美。

“至极的美就是属于悲剧的美!

感觉到所有的事物终将飘逝的意识,使我们完全浸染于至极的悲痛之中,而这一份悲痛则又向我们展示启现那些不会飘散消逝的事物,那就是永恒的美的事物”[30]。

这种悲剧的美,使得安徒生有对死亡的悲剧意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就是永恒的美,即不灭的的灵魂,超越了死亡。

因此,当1843年,安徒生最亲密的朋友沙米索在柏林去世时,他在悼言诗中这样写道:

“纵然在阴间,上帝也有安排筑起一座桥引他们到极乐世界。

”[31]而后来,当他的好友柯林夫人死时,他竟觉得:

“我从未想象过离开人世竟能这样不痛苦,这样幸运。

”[32]如《母亲的故事》就是以死亡来换取死亡的再生。

母亲为了找到被死神抱走的孩子,把给孩子唱过的所有歌唱给夜之神,唱的歌很多,流的泪更多。

为了找到孩子,她把荆棘抱在胸脯上,把眼睛哭出来给湖水,把黑头发送给了老太婆。

经历了一切苦难,终于找到了死神,找到了自己的孩子,但是最终却为了孩子幸福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