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六单元第三章教案示例一.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435046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六单元第三章教案示例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六单元第三章教案示例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六单元第三章教案示例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六单元第三章教案示例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六单元第三章教案示例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六单元第三章教案示例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六单元第三章教案示例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六单元第三章教案示例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六单元第三章教案示例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六单元第三章教案示例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六单元第三章教案示例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六单元第三章教案示例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六单元第三章教案示例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六单元第三章教案示例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六单元第三章教案示例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六单元第三章教案示例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六单元第三章教案示例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六单元第三章教案示例一.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六单元第三章教案示例一.docx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六单元第三章教案示例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六单元第三章教案示例一.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六单元第三章教案示例一.docx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六单元第三章教案示例一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六单元第三章教案示例一

 

撰写人:

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2.关注我国珍稀的动植物。

3.说出保护动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

4.关注一项珍稀动物或植物保护的辩论和协商活动,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公民意识。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短时间内获得准确信息量能力。

2.通过参与“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白头叶猴”活动,锻炼胆魄、开发思维、认识到只有深入实际生活,处理调整好各种关系,才是解决各种生活实际问题的办法。

同时也发展了决策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使同学们建立起来保护生物多样性观念,增强保护动植物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意识。

2.通过探究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培养学生自觉保护和宣传有关保护措施的意识。

3.通过参与“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白头叶猴”活动,锻炼学生接近生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本章学习,增强和完善学生法制观念,弘扬敢于同违法行为做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探究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2.有关“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白头叶猴”活动情况。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观察法、分析归纳法和表演方式相结合。

 ●教学资源

学习资源卡、学习指导卡、学习反馈卡、多媒体课件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聆听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引入课题:

这个小女孩用实际行动,甚至用生命保护了生物的多样性。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过渡: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物种的灭绝是一个自然过程。

2、请看摘自《中国环境保护21世纪议程》的内容:

“物种的灭绝是一个自然过程,但目前人为的活动大大加速了物种灭绝的速度。

物种一旦灭绝,便不再生,生物多样性的消失将造成农业、医药卫生保健、工业方面根本危机,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威胁人类的生存。

3、交流:

从这段文字里,你收集到了什么信息?

4、除了自然灭绝的因素外,“人为因素”也大大加速了物种灭绝的速度。

那同学们能不能尝试着提出一些你想探究的问题呢?

让我们带着问题来学习吧!

三、资料分析,讨论交流:

(一)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1、生物多样性面临着哪些威胁?

请分析教材P93页的图片资料。

2、交流:

从第一幅图《北京南海子麋鹿园中动物灭绝年代顺序的石碑》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3、交流:

从第二幅图《17世纪以来鸟类和哺乳类物种灭绝的数量》坐

标中,你有何感慨?

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4、我们再来看看世界生物多样性概貌。

      世界生物多样性概貌

类群

以描述的物种数

类群

以描述的物种数

细菌和蓝绿藻

4760

其他节肢动物和

小型无脊椎动物

132461

藻类

26900

真菌

46983

昆虫

751000

苔藓植物(藓类和地钱)

17000

软体动物

50000

裸子植物(针叶植物)

750

海星

6100

被子植物(有花植物)

250000

鱼类(真骨鱼)

19056

原生动物

30800

两栖动物

4184

海绵动物

5000

爬行动物

6300

珊瑚与水母

9000

鸟类

9198

线虫和环节动物

24000

哺乳动物

4170

甲壳动物

38000

 

5、看两则关于世界生物灭绝速度和全球八分之一的鸟类面临灭绝的信息。

  资料一:

地球上自从35亿年前出现生命以来,已有5亿种生物存在,如今绝大多数已消逝。

物种灭绝作为地球上生命进化史的一种自然现象,本是正常事件,如2.5亿年前三叶虫,6500万年前的恐龙均已灰飞烟灭。

但自从人类进入工业社会,目空一切地参与大自然的事物以后,使整个绝灭时间表大大提前。

地质时代物种灭绝的速度极为缓慢,鸟类平均300年灭绝1种,兽类平均8000年灭绝1种。

到1600年至1700年,每10年灭绝1种动物;1850年到1950年,鸟兽的平均灭绝速度为每年一种,即有100多种动物灭绝,而且这种灭绝还以加速度的趋势进行着。

1600年以来,记录在案的动物灭绝资料已经够惊人的:

120种兽类和250种鸟类已不复存在。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一份报告:

目前世界上每分钟有1种植物灭绝、每天有1种动物灭绝,这种远远高于自然的“本底灭绝”速率上千倍的局面是有关地球生命生存状况与质量的严峻警告!

  资料二:

世界八分之一鸟类面临灭绝,环保人士积极推进《大幅减少生物多样化的丧失》计划

本报讯 据法新社吉隆坡消息:

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千名环保人士、科学家和政府官员2月9日汇集在此,参加最新一轮会谈,旨在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多样化。

该会议的网站说,地球上“估计有3.4万种植物和5200种动物———包括世界上1/8的鸟类,正面临灭绝”。

  虽然预期各国政府将在诸如基因改造谷物等问题上发生争执,但是要求保护各种生物———包括最丑陋的臭虫和最美丽的树木———的人士,将为他们的目标而努力不懈。

  这次会议的名称为《生物多样化公约》各方大会第七届会议,简称“生约七”,会议将持续至2月20日。

  据悉,该公约诞生于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地球峰会”,主要目标是防止人类为了追求自己的经济发展而把其它生物驱向灭绝。

  该条约已获175个国家批准,但仍有些瞩目的国家未加入,包括美国。

支持者们认为,这是一个严重缺陷,妨碍旨在延缓自然资源急剧丧失的努力。

尽管如此,美国仍派遣其负责环境的助理国务卿麦克默里和另约30名随行官员赴会。

  会议的首要议题,包括山脉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化、保护区在生物保护中的作用和科技成果的分享。

预期环保积极人士还将要求制订中期目标,以执行已同意的计划,也即在20xx年前《大幅减少生物多样化的丧失》。

  联合国大学赶在这次会议前发表一份报告,警告“二十一世纪的淘金热”也即赶往南极洲发掘稀有生物,将会妨碍旨在管制这些勘探的国际努力。

报告说,生物勘探者正争相寻找和开采“极端微生物”———这是指为了在地球最恶劣环境下生存而发展出独特生存能力的生物。

  科学界从未如此惊慌失措过,因为全球鸟类面临巨大威胁这是一个严峻的事实。

《华南新闻》20xx年02月10日第二版

  6、小结:

可见,全世界的物种灭绝速度加快了。

世界生物正面临着威胁。

7、那我国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也不容乐观,特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也濒临灭绝的边缘,请同学们仔细分析教材P94页的图片资料。

8、学生逐一欣赏,明确有下列动植物:

金丝猴、白鳍豚、朱鹮、扬子鳄、银杉、珙桐。

9、欣赏《我国珍稀动物物种》,《我国珍稀植物物种》。

10、请同学们看几则信息:

《我国约15%的动植物面临灭绝》,《濒临灭绝的动植物比例惊人》。

资料一:

我国约15%动植物濒临灭绝

据新华社北京10月5日电 由于森林资源稀少和野外动植物栖息地的破坏,以及乱捕滥猎、乱采滥挖等违法行为屡禁不止,我国很多珍贵稀有动植物都处于濒危状态。

初步统计显示,我国处于濒危状态的动植物物种为15%至20%,远高于10%至15%的世界水平。

据国家林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国已有近200个特有物种消失,有些已经濒临灭绝。

如海南黑冠长臂猿和海南黑熊等大大减少,稀有植物望天树、龙脑香等濒于灭绝,大象、孔雀雉等大为减少,麋鹿、野马、新疆虎等20余种珍贵稀有动物已经或基本灭绝。

初步统计还显示,我国有300多种陆栖脊椎动物、约410种和13个类的野生植物处于濒危状态。

报道说,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出的640个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占了156种,约占其总数的24%。

有关专家估计,到20xx年,中国将有3000种至4000种植物处于濒危之中。

由于物种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关系,如果有一种植物灭绝,就会有10种至30种依附于这种植物的其他生物消失。

(   新闻来源:

检察日报 ) 

  资料二:

濒临灭绝的动植物比例惊人:

八分之一的植物,四分之一的动物,九分之一的鸟类,五分之一的爬行动物,四分之一的两栖动物,三分之一的鸟类。

(资料来源:

国家环保局)

11、小结:

世界和我国的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极大的威胁,这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事实。

(二)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

1、真是触目惊心呀!

人类活动的加剧,却打破了千古不变的生态平衡,导致物种灭绝。

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到底有些什么原因?

请同学们来分析教材P95页资料作答。

2、小组开展合作学习。

3、引导全班交流:

(1)滥砍乱伐是原因之一。

过度砍伐森林,破坏自然的生态系统。

据资料表明,目前全世界只剩下五分之一的森林仍保持在较大面积和相对自然的生态系统。

我国森林覆盖率由两千年前的50%,降到16.55%。

引导:

为什么滥砍乱伐会造成生物多样面临威胁呢?

(森林的大面积减少使森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以植物为食的动物锐减,以动物为食的动物也锐减,导致动物种类和数量锐减,同时,森林可以调节空气的温度,大面积森林砍伐,使许多植物尤其是阴湿植物减少或衰亡。

森林的破坏,使许多动物失去了栖息地。

(2)第二个原因是滥捕乱杀。

20xx年12月13日的新闻联播中曾报道:

仅20xx年一年时间,就有700多只藏羚羊被偷猎者捕杀,现在,藏羚羊平均每平方千米仅0.2头。

可以说,藏羚羊已濒临灭绝。

非法武装盗猎分子对藏羚羊疯狂的捕杀滥捕乱杀具掠夺性,使我国的野生生物资源明显减少。

(3)第三个原因是环境污染。

××市东湖在近20~30年间,由于排放污水,水底生活的113种生物减到26种,有60种已难见到。

引导:

为何生活污水排入水体,会导致水生动物种类减少?

(生活污水的排入,大大促进了水体的富营养化,使藻类植物和其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

这些生物被分解时,大量消耗氧气,并产生有毒物质,从而导致鱼类和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种类和数量锐减。

(4)由于外来物种的入侵。

水葫芦是外来物种,由最先的净化污水变成了导致水生生物灭绝的杀手。

引导:

为什么?

明确外来物种的入侵,或引种缺少天敌的地区,往往会使这些地区原有物种受到威胁。

4、小结:

通过对这4份材料分析,我们明确了,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有:

(1)滥砍乱伐 

(2)滥捕乱杀 (3)环境污染 (4)外来物种的入侵。

5、引导:

同学们,在你的身边有没有生物多样性面临锐减的现象?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6、交流。

7、引导:

请同学们今后注意观察周围的生物多样性有何变化。

7、除了以上因素外,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素造成了生物多样性锐减?

(对草原的过度开垦,挖出草根,筛出发菜,以供人所食用。

这便破坏了草原,直接危及依赖草丛生存的各种动物,造成生物多样性锐减。

除此之外,大气污染、过度捕涝、过度利用、农林鱼、畜牧业品种结构单一化,工业和城市的发展,以及法律法规不健全和全球气候变化等,也是造成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因素。

四、知识回顾:

欣赏视频资源,反思回顾所学内容。

五、知识拓展,引出下节课学习内容:

1、接下来,让我们共同欣赏《三峡库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本节内容使我们认识到人类的愚昧和冷酷。

“万物相形以生,众生互惠而生”。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咱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板书设计

第三章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一、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原因

1、威胁:

(事实)世界和我国生物的多样性正面临着威胁

2、原因:

a.滥砍乱伐b.滥捕乱杀c.环境污染d.外来物种入侵

     e.……

附:

学习资源卡

资料一:

生境丧失、退化与破碎

人类能在短期内把山头削平、令河流改道,百年内使全球森林减少50%,这种毁灭性的干预导致的环境突变,导致许多物种失去相依为命,赖以为生的家——生态,沦落到灭绝的境地,而且这种事态仍在持续着。

在濒临灭绝的脊椎动物中,有67%的物种遭受生存环境丧失、退化与破碎的威胁。

世界上61个热带国家中,已有49个国家的半壁江山失去野生环境,森林的砍伐,湿地被排干、草原的翻垦、珊瑚遭破坏……亚洲尤为严重,孟加拉的94%、香港的97%、斯里兰卡的83%、印度的80%的野生生境已不复存在。

俗话说:

树倒猢狲散,如森林没有了,林栖的猴子与许多动物当然“无家可归”了,“生态”一词原本就是来源于希腊文ECO即“家”“住所”之意。

灭绝物种中,迁徙能力差的两栖爬行类及无处迁徙的岛屿种类更为明显,马达加斯加上的物种有85%为特有种,狐猴类就有60多种,1500年前人类登岛后,90%的原始森林消失,狐猴类动物仅剩下28种(包括神密的、体大如猫的指猴)。

大陆生境的片断化、岛屿化是近百年来日趋严重的事件,这不仅限制了动物的扩散、采食、繁殖,还增加了生存的威胁,当某动物从甲地向乙地迁移时,被发现、被消灭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

目前我国计划为大熊猫建的绿色走廊,就是为了解决这个矛盾。

(1)过度开发 在濒临灭绝的脊椎动物中,有37%的物种是受到过度开发的威胁,许多野生动物因被做为“皮可穿、毛可用、肉可食、器官可入药”的开发利用对象而遭灭顶之灾。

象的牙、犀的角、虎的皮、熊的胆、鸟的羽、海龟的蛋、海豹的油、藏羚的绒……更多更多的是野生动物的肉,无不成为人类待价而沽的商品,大肆捕杀地球上最大的动物:

鲸,就是为了食用鲸油和生产宠物食品;惨忍地捕鲨,这种已进化4亿年之久的软骨鱼类被割鳍后抛弃,只是为品尝鱼翅这道所谓的美食。

人类正在为了满足自己的边际利益(时尚、炫耀、取乐、口腹之欲),而去剥夺野生动物的生命。

对野生物种的商业性获取,往往结果是“商业性灭绝”。

目前,全球每年的野生动物黑市交易额都在100亿美元以上,与军火、毒品并驾齐驱,销蚀着人类的良心,加重着世界的罪孽。

北美旅鸽曾有几十亿只,是随处可见的鸟类,大群飞来时多得遮云蔽日,殖民者开发美洲100多年,就将这种鸟捕尽杀绝了。

当1914年9月最后一只旅鸽死去,许多美国人感到震惊,眼瞧着这种曾多得不可胜数的动物竟在人类的开发利用下灭绝,他们为旅鸽树起纪念碑,碑文充满自责与忏悔:

“旅鸽,做为一个物种因人类的贪婪和自私,灭绝了。

(2)盲目引种 人类盲目引种对濒危、稀有脊椎动物的威胁程度达19%,对岛屿物种则是致命的。

公元400年,波利尼西亚人进入夏威夷,并引入鼠、犬、猪,使该地半数的鸟类(44种)灭绝了。

1778年,欧洲人又带来了猫、马、牛、山羊,新种类的鼠及鸟病,加上砍伐森林、开垦土地,又使17种本地特有鸟灭绝了。

人们引进猫鼬是为了对付以前错误引入的鼠类,不料,却将岛上不会飞的秧鸡吃绝了。

15世纪欧洲人相继来到毛里求斯,1507年葡萄牙人,1598年荷兰人把这里做为航海的中转站,同时随意引入了猴和猪,使8种爬行动物,19种本地鸟先后灭绝了,特别是渡渡鸟。

在新西兰斯蒂芬岛,有一种该岛特有的异鹩,由于灯塔看守人带来1只猫,这位捕食者竟将岛上的全部异鹩消灭了,1894年,斯蒂芬异鹩灭绝,是1只动物灭绝了1个物种。

(3)环境污染 1962年,美国的雷切尔·卡逊著的《寂静的春天》引起了全球对农药危害性的关注;人类为了经济目的,急功近利地向自然界施放有毒物质的行为不胜枚举:

化工产品、汽车尾气、工业废水、有毒金属、原油泻漏、固体垃圾、去污剂、制冷剂、防腐剂、水体污染、酸雨、温室效应……甚至海洋中军事及船舶的噪音污染都在干扰着鲸类的通讯行为和取食能力。

科学家发现,对环境质量高度敏感的两栖爬行动物正大范围的消逝。

温度的增高、紫外光的强化,栖息地的分割、化学物质横溢,已使蝉噪蛙鸣成为儿时的记忆。

与其他因素不同,污染对物种的影响是微妙的、积累的、慢性的致生物于死地的“软刀子”,危害程度与生境丧失不相上下。

灭绝的恶果

由于作为地球上绝对优势种群的人类对自然事物的蛮横干涉,在生境破坏,过度开发、盲目引种、环境污染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野生物种大量走向灭绝,1600年以来共计720种动物丧失了。

而未被记录的灭绝物种,特别是无脊椎动物,则要多得多。

无齿海牛是在被发现27年后便遭灭绝(1854年于白令海峡)。

更多的物种尚未被我们认识,便默默逝去了。

自然界的芸芸众生历经千万年的演变、进化,各得其所、各司其职,在生物圈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过程中都发挥着不同作用,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所谓“天生我才必有用”,任何一个物种的非正常灭绝,对我们来说,都是无可挽回的损失。

一个物种的消失,至少意味着一座复杂的、独特的基因库的毁灭,相当于我们的子孙又少了一种可供选用的种子。

一个物种的存亡,同时还影响着与之相关的多个物种的消长。

据研究,每消灭1种植物,就会有10~30种依附于它的其他植物、昆虫及高等动物随后覆灭。

17世纪毛里求斯渡渡鸟被杀绝后,不出数年,该岛的大栌榄树也渐渐消失了,因为这种乔木的种籽必须经过渡渡鸟的消化道才能发芽、萌生。

生命的织锦、环环相扣,丝丝相联,无论是捕食与被捕食者,生产者与消费者,乃至分解者,都是互惠互利、相互制约,从而达到动态平衡,相对稳定,正如哥德所言:

“万物相形以生,众生互惠而成。

”当一个物种(特别是做为关键捕食者或重要共生者时)的局部灭绝大大改变和影响其他物种的种群大小时,就会连锁性、累加性、潜在性地导致其他物种接二连三地灭绝。

资料二:

生态入侵者——水葫芦

(1)水葫芦的生物学特性和由来

水葫芦学名凤眼莲,雨久花科、凤眼莲属植物,在中国不同的地方又分别称为洋水仙、凤眼莲、水凤仙、水荷花、水风信子、大水萍、布袋葵、水浮莲、洋雨久花等,是一种水生飘浮植物,高约30cm,由于在每个叶柄中部都有一个膨大似葫芦的球状体而得名。

水葫芦也正是因为这个充有空气的海绵体才使得整个植株能漂浮在水面上。

水葫芦个头虽大,却“骨头轻”,风一吹,它就跑。

水葫芦喜欢高温湿润,在25℃~35℃下生长最快,而且速度惊人,通常情况下在8个月内就能从10棵增至60万棵,是公认的生长最快的植物之一。

水葫芦的生命力太强!

它具有有性和无性两种繁殖方式,以无性繁殖为主。

每到生育佳季,在适宜条件下每5天就能繁殖一株“小水葫芦”,再过10多天,“葫芦娃”就能发育成熟。

水葫芦也能开花结子进行有性繁殖,一支花序能结300粒种子,种子成熟后,下水“独立生活”,短命的活5年,长寿的可以活到20岁!

一颗种子“长大成人”,又能结出300颗新种子……水葫芦的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

在高密度的一公顷水面上水葫芦约为200万株,合300t~400t。

水葫芦原产于南美洲。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粮食极度短缺的中国从南美引进水葫芦,广泛放养于南方乡村河塘,作为猪饲料推广种植,也用于喂鸭、喂鹅、养鱼等,但因营养价值低,逐渐失去其利用价值而被人们放弃,后逸为野生。

但它依然不停地繁衍生息。

广泛分布于河流、湖泊和水塘中,往往形成单一的优势群落。

短短数年,便数量庞大,与浮萍、喜旱莲子草(水花生)一起跻身于水生植物“三大部族”。

(2)水葫芦泛滥的危害

封盖水面、阻塞河道、破坏水景 近年来水葫芦在四川、云南、湖北、湖南、上海、江苏、福建、浙江及河南南部等17个省市自治区迅速扩展蔓延,已大面积覆盖很多河道和湖泊水面,其中包括许多用于交通、商业、电力、灌溉和娱乐等方面的水体,带来严重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危害。

水葫芦堵塞河道,影响航运,阻碍排灌,降低水产品产量,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甚至威胁周围居民和牲畜生活用水。

污染水体、减少物种 位于云南××市内的滇池,连绵1000公顷的水面上全部生长着水葫芦,由于水葫芦覆盖水面,形成优势物种,阻碍了光线对水体的穿透,压制了浮游生物的生长,剥夺了其他水生物种的“生存权”。

滇池内很多水生生物已处于灭绝的边缘。

资料记载,20世纪60年代以前滇池主要水生植物有16种,水生动物68种,但到80年代,大部分水生植物相继消亡,水生动物仅存30余种。

(3)水葫芦的防治

打捞水葫芦 虽然这种方法费时、费力、费财,但它是目前解决水葫芦问题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化学防治 俗称“农药法”,即对水葫芦“投毒”。

在北京的室外小区试验表明,有些除草剂对水葫芦的生长具有很好的抑制效果。

如克芜踪具有十分明显的杀草作用,药后20~35天所有供试植株死亡;草甘磷的杀草作用缓慢,处理的植株无新分枝、无开花,根长和叶片数也明显降低,药后35天所有植株死亡。

此法虽然能一举将水葫芦斩尽杀绝,但往往矫枉过正,极易伤及无辜和对环境造成新的污染。

“引进天敌” 一物降一物,只要把水葫芦的天敌请来,看它还敢嚣张?

目前国内已有科研机构开发“剿灭”水葫芦的研究。

按照生态学原理,从美国和阿根廷引进的水葫芦象甲是目前世界上广为利用的控制水葫芦的天敌昆虫。

象甲成虫取食表皮层和表皮下层,形成斑痕,喜食嫩叶。

据对23个科46种植物分别利用幼虫和成虫进行的选择性和非选择性食性测定表明水葫芦象甲只能在水葫芦上完成发育,只取食水葫芦,不取食其他任何植物。

资料三:

水体的富营养化及其治理

(1)我国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由于人类的活动,水体中营养成分(如氮、磷等)增加,引起植物过量生长和整个水体生态平衡的改变,因而造成危害的一种污染现象。

目前,我国的天然表面水体的富营养化率已高达30%,江河的富营养化甚至已与沿海的赤潮连在一起。

可以说,富营养化是我国水体尤其是城市水体最严重的污染之一。

废水的生物营养去除(biologicalnutrientremoval)有几个益处,即环境益处,经济益处和运行益处。

其中最重要的是环境益处。

在美国,生活废水中化学耗氧量(COD,Chemicaloxygendemand)一般为400mg/L,而磷含量为6~10mg/L,氮含量为30~40mg/L。

如果1kg磷完全由藻类同化并利用光合作用和无机元素产生新生物量,假如藻类的化学组成为C106H263O110N16P,则将新产生115kg生物量COD,即138kgCOD。

所以排放6mg/L的磷就产生828mg/L的COD,此COD浓度是原来生活废水COD的两倍多。

大多数藻类生物量降解很慢,沉淀于底部进行长期的生物降解。

最终氧被耗尽,从而又促进了藻类生物量积累。

因此在富营养化控制系统中,最重要的努力在于从废水中去除磷。

1kg氮可形成16kg藻类生物量,即最终生成20kgCOD。

所以废水中30mg/L氮形成600mg/L的COD。

这虽然比磷形成的藻类生物量少,但还是比未处理的废水COD高得多。

不论是氮还是磷都是控制富营养化的限制营养物,因为生物量生长所需要的氮和磷的量与其他营养物如硫、钾、钙和镁相比要大得多。

实际上,生物量的产生比上面叙述的要复杂得多,因为在大多数湖、水库和入海口处的生长条件被底部污泥和季节变化所优化。

底部污泥中的高浓度有机物造成高的污泥需氧量(SOD,Sedimentoxygendemand),此高数值的污泥需氧量使水体的较深处的溶解氧快速耗尽,特别是当污泥分层和温度高的季节更是如此。

如此产生的厌氧条件使磷分解,随着水体的流动,分解释放的磷为藻类和其他生物的生长提供了营养。

氮在温暖季节首先被生物进行同化作用,然后在溶解氧耗尽时进行反硝化作用,造成的厌氧条件使磷大量释放,所以任何氮进入水体一般都会造成藻类几乎是按化学计量生长。

目前限制营养物的动态学在大多数水体中还不清楚,因而最好的富营养化控制策略是要将氮和磷同时减少。

生物营养去除(BNR)工艺提供了从废水中去除氮和磷的一种方法,此生物学法在环境和经济方面都优于其他方法。

资料四:

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

人为因素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这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包括超量砍伐、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围湖造田、沼泽开垦、过度利用土地和水资源等。

2、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

包括滥捕乱杀、滥采乱伐、偷猎等。

3、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