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439496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docx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docx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分析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并通过比较,认识到对外开放政策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3.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并能够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

      4.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并尝试评价目前的一些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教学重点:

      1.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即及主要发展特点

      3.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

      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即及主要发展特点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教具准备:

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

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一、城市化与工业化

1.城市化、工业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2.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之间的关系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3.一般发展中国家如何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

      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少数有条件的区域率先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以带动相邻区域以至全国其他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

如珠江三角洲地区)就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得益于优惠政策而迅速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地区之一。

二、对外开放的前沿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仅次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密集区。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的原因:

1.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发达国家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产业结构调整:

      ⑴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⑵在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影响:

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要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新的出路,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提供了契机。

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

3.良好的区位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影响:

使本区得以发挥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的优势,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利用港澳贸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参与广泛的国际分工。

阅读

        通过此阅读材料,使学生大致了解以下内容

        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是中国目前历史最长、级别最高、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每年春秋两季在广州各举办一届。

4.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著名的侨乡。

改革开放以后,广大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利用他们在海外的各方面关系,通过投资、引商、引资,推动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

活动

1.国际经济环境、对外开放政策、区位、侨乡是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的有利条件。

完成下表,对上述四个条件进行类比分析。

点拨20世纪80年代前后都有的条件是区位、侨乡、与全国其他地区共同拥有的条件是国际经济环境。

2.根据上表的结果,你认为珠江三角洲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业化、城市化较快的关键条件是什么?

点拨由问题1的分析我们得知,珠江三角洲在20世纪80年代后才具备、全国其他地区很长时间内不拥有的条件只有一项:

对外开放政策,这是本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较快的关键性因素。

三、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呈现出两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间

1979~1990年

1990年以后

问题

①原有工业基础薄弱②矿产资源贫乏

①政策优势不明显(随全国对外开放范围的不断扩大)②劳动力成本优势丧失(经济发展带动工资提高)

优势

①劳动力资源丰富②政策优势③侨乡优势④发达国家与地区第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时期

①工业实力大为增强②恰逢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时期

主导产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

如生活消费品加工工厂等

高新技术产业

如电子信息产业

特点

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慢

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快

原因

①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外商出于风险考虑,投资规模相对较小②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低

①外商不再担心风险,投资规模扩大

②高新技术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高

影响

①带来的就业和发展机会,吸引各方面人才和农民工,保证该区工业化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

②在国内生活消费品处于紧缺时期,该区依靠庞大的国内市场需求促使一些工厂迅速成长为国内同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

该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①许多乡村地区迅速变成城镇,使城镇数量猛增,呈现出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的景观②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

两方面综合的结果,使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成为我国城市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

阅读

        通过此阅读材料,使学生大致了解以下内容

        东莞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1.起步:

“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图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

2.发展优势:

①地理位置优越②著名的侨乡

3.抓住两次机遇:

        ⑴在改革开放初期,东莞抓住香港地区产业向外转移的机遇,大量引进港资,发展“三来一补”。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东莞完善了能源、通信、厂房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优化了投资环境,促进了农村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⑵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恰逢台湾产业开始大规模向祖国大陆转移,东莞又一次抓住机遇,大量引进台资的电脑资讯产业项目,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活动

      根据图4.24所示的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几种典型模式,比较各区域城市化推进动力的差异。

点拨在教材所列举的区域城市化几种典型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出除云南德宏是因为边贸发展而促进了城市化外,大多数地区是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而推进城市化。

东北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是建国后伴随着我国重工业基地的建设和工业体系的完善而逐步推进的,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随着20世纪80年代后期这些老工业基地的逐步衰退,东北地区的城市化发展也遇到很多新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先后出现了区域发展的三种模式:

即珠江三角洲模式、浙江温州模式、苏南模式。

每种模式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都有自己的特点。

四、问题与对策

问题

对策

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⑴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基础(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

⑵外商投资区位的选择也由原来追求降低成本转变为扩大市场规模,而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南岭的阻隔,国内的腹地范围较小,支撑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的动力正在减弱。

1.产业结构调整

⑴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市为基地,发展石 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图4.26),以此推动地区的产业升级。

 

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①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严重滞后

②城市规模结构不合理,城市之间缺少分工合作,城市竞争力下降。

③对外来人口管理跟不上,引发了居住、交通、教育和治安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城中村”的现象普遍。

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珠江三角洲地区各城市在积极努力,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目前该地区的各城市功能不清,结构趋同。

另外该地区各城市与港、澳的功能和结构也逐步趋同,使得该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动力逐步减弱。

3.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交通、工矿企业的迅速发展,导致“三废”排放量大,但是处理量小,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显露出来。

主要表现在:

(1)大气污染日益加剧,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成为全国酸雨中心之一;

(2)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3)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4)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5)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3.加强规划与管理

   ⑴该地区各城市制定了发展规划,加强了交通、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的治理。

⑵对于外来人口加强管理,①要求企业依法办理招工备案手续,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对私招滥雇的企业加大查处力度;②出台一系列的相关政策,保障外来员工的合法权益。

 

思考:

      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地区的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的比重有何变化?

试分析其原因。

   

点拨 图4.25直观的反映了长三角地区对珠三角地区的冲击。

左图“国际直接投资占全国的比重”可以看出:

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所吸纳的国际直接投资总和占到全国的一半以上;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长江三角洲国际直接投资持续增长,并逐渐超过珠三角。

从右图“进出口贸易占全国的比重”可看出,珠三角地区的外向型经济特征很明显,但正在缓慢的发生转变;而长三角地区的外贸依存度在10年内迅速增长。

      由此可见,珠三角地区城市化过程,是伴随着该地特殊的经济发展相对自发地快速推进,缺乏宏观而理性的规划。

阅读

      通过此阅读材料,使学生大致了解以下内容

  深圳作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城市化的一个典型代表,到目前为止,对其未来发展道路的构想,主要集中在:

如何联合和依托临近区域、联合优势资源,扩大发展空间;如何明确功能,重新定位,合理分工,突出特色。

活动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协调发展

1.读图4.28,如果按人口规模>500万人、100万~500万人、50万~100万人、20万~50万人和<20万

  人将城市分为五级的话,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等级规模结构是否合理,这对其城市的协调发展有

  何影响?

点拨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等级模式结构比较合理。

不同等级的城市有其不同的定位,能够实现各级城市之间的合理分工,发挥城市群的整体优势。

2.结合图4.23,比较长江三角洲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等级规模结构的差异。

点拨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等级是以上海为中心,以南京、杭州为二级城市中心,兼顾辐射、扩散其他城市;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以广州和深圳作为区域中心。

长江三角洲是单核模型,而珠三角是双核模式(其实我国大部分省都是,例如山东的济南和青岛,福建的福州和厦门等。

3.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主要是靠上海对外扩散而不断发展的。

各城市的发展都离不开上海,

  这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协调发展有何影响?

点拨可以从两方面综合考虑:

一是上海所拥有的强大的经济实力,盛誉中外的城市品牌和年均增长始终保持二位数增长的良好发展势头,可为长三角周边地区的联动带来众多的经济实惠和创造巨大的发展商机;二是上海作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的经济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发展具有辐射、扩散、示范和带动的核心作用与服务作用,从而形成以上海为技术龙头,带动周围其他地区的经济共同发展。

4.一般来说,中心城市的扩散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近域扩散,即向中心城市的周围地区扩散;另一种是等

  级扩散,即一级城市向二级城市扩散,二级城市再向三级城市扩散,依此类推。

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上海属一级城市,南京市和杭州市属二级城市,但是,二级城市与其他各级城市在接受上海的扩散方面处于同等地位,尤其是南京市因距上海市较远,其邻近的城市主要与上海市进行联系,因而缺少腹地支持,地位很难发挥。

你认为南京市应该怎么办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点拨南京自身可以依靠江苏,腹地很大,不用完全依靠上海。

首要要解决自身的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提高对外开放的力度和水平,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经济带动郊区县的发展,打破“二元经济“格局。

其次要经济开展长江三角洲的区域市场整合。

5.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唐城市群是我国三大城市群,目前,三大城市群有结构趋

  同的趋势。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应如何确立分工地位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点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塘城市群其实无论在科技、文化、制度等方面都有不同的优势所在,要根据各城市的特点,发挥自己的区位优势,关键是突出长三角的窗口示范性,京津塘的高科技性,珠三角的外向型经济。

 

 

 

 

 

 

 

板书设计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一、城市化与工业化

二、对外开放的前沿

1.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3.良好的区位条件4.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三、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间

 

 

问题

 

 

优势

 

 

主导产业

 

 

特点

 

 

原因

 

 

影响

 

 

四、问题与对策

1.问题

      ⑴产业升级面临困境⑵城市建设相对落后⑶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2.对策

   ⑴产业结构调整⑵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⑶加强规划与管理

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实施资源区域调配的原因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

1.了解实施资源区域调配的原因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

掌握结合事例分析的能力。

教学方法:

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一、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况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⑴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是很不均匀的,存在着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

且自然资源依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流动性。

⑵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

需求量大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少,需求量小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多。

2.我国在实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大型工程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北煤南运等

天然气开发建设

主干管道建设

东部用户管网建设

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典例——西气东输工程

(2002年7月正式开工建设,2004年实现全线贯通)

1.基础:

新疆天然气资源

2.目标市场:

长江三角洲

3.主干管道:

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向东经过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最终到达上海,全长4200千米。

管道工程采取干支结合、配套建设进行,主干管道输气规模设计为年输商品气120亿立方米。

三、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如图5.2所示)

——使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各自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从而影响了各地区的进一步发展。

⑴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贫乏,使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拥有我国最大的城市群,能源消费量很大。

但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却是能源资源极度贫乏的地区,一次能源基本上全靠区外供给。

⑵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的限制,使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

新疆的能源资源非常丰富,仅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资源量就占全国天然气总资源量的22%。

然而,新疆及其周边省区对能源的需求量都很小。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改变过分依赖煤炭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具有清洁能源优势的天然气比重。

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现状——煤炭一直占到70%左右。

⑵大量使用煤炭作为能源带来的问题:

①可吸入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

②造成我国酸雨影响范围大、危害严重(∵燃煤排入大气的大量二氧化硫)

③煤炭的堆放、燃烧的废渣都会造成环境污染

④长期以来北煤南运还给我国的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⑶煤炭和天然气作为能源的特点比较

 

煤 炭

天然气

优点

①开采成本低②储存、运输方便③价格便宜

①清洁②使用方便③燃烧效率高④比较价格低

缺点

 

①使用不方便②燃烧效率低③废气、废渣排放量大

①开采、储运难度大②技术要求高③投资大、回收周期长

思考

1.从世界范围看,天然气的大规模开发晚于煤炭和石油,原因何在?

点拨:

从天然气的开采、储运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等方面思考。

2.发达国家在大规模开发天然气之后,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稳步提高,主要原因是什么?

点拨:

随着科技进步和人类对环境的认识,煤炭的缺点逐渐明显,加之天然气清洁、使用方便、燃烧效率高、比较价格低等方面思考。

3.2002年,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世界平均为23%,而我国只有2.7%。

由此怎样看待我国天然气开发利用的前景?

 点拨:

通过比较我国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可以预测我国天然气开发利用的前景广阔,其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这是由我国油气资源的分布和开发利用现状所决定的。

⑴我国油气资源的分布

总体特征是西多东少、北多南少,陆上天然气主要集中分布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川渝(四川盆地)和陕甘宁的鄂尔多斯四大气区。

⑵开发利用现状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东北、华北地区一直是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主要基地。

目前,这些地区的大部分主力油气田开采已到了中后期,陆续进入了产量全面递减阶段,增产难度大,导致东部地区油气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西部地区则成为我国油气工业新的战略接替区。

20世纪80年代,我国提出并实施了“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油气发展战略,使西部地区的油气勘探、开发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活动:

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我国西部丰富的天然气资源长期得不到充分勘探、开发的原因。

1.西部地区天然气主要分布区的自然条件。

点拨:

西部天然气资源的主要分布地区,如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鄂尔多斯高原等,气候干旱,人口较少,交通不便,给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2.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

点拨:

相对来说,西部地区经济实力较弱,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天然气的勘探、开发。

3.西部地区的技术力量。

点拨:

西部地区技术力量较弱,且缺乏作相应研究的配套设施,而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技术要求较高。

4.西部地区的能源消费需求。

点拨:

西部地区人口稀少,经济落后,对能源的需求较少,形不成促使天然气勘探、开发的市场动力。

四、四、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从国家层面的意义

①有利于调配能源资源地域分布不均的状况,优化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沿线主要城市的大气质量,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

②为沿途各省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激活沿途省区钢铁、建筑、建材、运输、商业、水泥、土建安装和机械电子等产业的发展潜力。

2.从具体意义分析

⑴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①西气东输工程的起点在西部地区,气田勘探开发投资的全部、管道投资的3/4都在中西部地区。

西气东输工程的大量投资,将推动中西部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②西气东输工程可以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使之成为当地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⑵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①通过管道输送的天然气,稳定可靠,从而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的状况,优化东部地区能源的消费结构。

②发挥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以及用户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⑶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西部地区虽具有资源优势,但对资源的利用效率与东部地区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西气东输则将使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合理配置,对于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思考

1.通过西气东输,我国政府是如何协调东西部发展的?

点拨:

从西部地区资源利用效率低,东部地区资源利用效率高,资源从西部输送到东部,不仅西部会获得资源的销售收入,而且资源在东部会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从而为国家提供更高的税收;国家就可以用更多的税收;国家就可以用更多的资金用于对西部的投资和补贴。

2.通过西气东输输送到上海的天然气,价格只相当于进口天然气的3/4、同等热值煤气的2/3。

你认为是否应该提高天然气的价格,以促进西部的发展。

点拨:

可以从不同方面分析。

⑷对环境的影响

①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

据监测显示,在同等热值的情况下,与煤炭相比,利用天然气作燃料几乎不产生二氧化硫、粉尘等污染物质,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大为减少。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长期高度依赖煤炭,例如,上海市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0%。

从西部地区输送来的天然气,可以部分替代煤炭。

②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对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西气东输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严格环境保护的要求。

③在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可减少农民对薪柴的需求,从而缓解因植被破坏而带来的环境压力。

阅读

通过该材料的阅读,需要掌握以下知识

1.西电东送工程指开发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地区的电力资源,并输送电力到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京津唐等电力紧缺地区。

2.西电东送工程将形成三大通道。

⑴南部通道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桂、滇、黔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以及黔、滇两省坑口火电站的电能,开发并送往广东。

⑵中部通道将三峡和金沙江千支流水电送往华东地区。

⑶北部通道将黄河上中游水电和山西、 内蒙古坑口火电站的电能送往京津唐地区。

 

 

 

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