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标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440664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97 大小:12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标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标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标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标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标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标考试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7页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标考试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7页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标考试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7页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标考试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7页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标考试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7页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标考试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7页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标考试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7页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标考试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7页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标考试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7页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标考试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7页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标考试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7页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标考试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7页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标考试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7页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标考试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7页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标考试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7页
亲,该文档总共9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标考试试题.docx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标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标考试试题.docx(9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标考试试题.docx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标考试试题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标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选择题。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③)的过程。

①交往互动②共同发展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

②)。

①教教材

②用教材

教③自己创造教材

3、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③)

①联系生活学数学②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4、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

容中,不再单独出现(

①)的教学。

①概念②计算

③应用题

5、“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数学思考

②过程与方法③

解决问题

6、《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

、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

(①)的动词。

①过程性目标

②知识技能目标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7、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③)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

进步的历程。

①自我评价

②相互评价

③多样评价

8、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

主动的和(

②)的过程。

①单一

②富有

个性③被动

9、“用数学”的含义是(

②)。

①用数学学习

②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③了解生活数学

10、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

④)。

①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

教学理论②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③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④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

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二、填空题

1、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

(基础性)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

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

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2、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

具体化)。

内容标准应指关于(

内容

学习)的指标。

3、《新课程标准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

)——(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

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4、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

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为

(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与实践创新。

5、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现以下特点:

(基础性)(层次性)

(发展性)(开放性)。

6、数学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

组织者)、(引

导者)和合作者。

7、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

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

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

理解和掌握基本的(

数学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想和方法

)。

8、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

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

 

1

 

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

展。

9、课程标准将传统的数学学习内容充实、

调整、更新、重组以后,构建了(数与代数)、(空

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

10、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实现人人学

(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

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1、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12、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三、简答题。

1、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学习评价应怎样转变?

答:

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

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

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

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

2、怎样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呢?

答:

(1)使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

(2)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统计

对决策的影响。

(3)了解统计的多种功能。

3、对于应用问题,《标准》是如何进行改革的?

答:

选材强调现实性、趣味性和可探索性;题材呈现形式多样化(表格、图形、

漫画、对话、文字等);强调对信息材料的选择与判断(信息多余、信息不足

,)

解决的策略多样化;问题答案可以不唯一;淡化人为编制的应用题类型及其解

题分析。

四、论述题。

1、请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谈谈新课程对教师素质发展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答:

(1)关注专业化理论发展;

(2)关注教师的情意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发展;(3)

关注教师的人文知识素养和多元知识结构的发展;(4)关注教师专业技能和研究能力的发展;(5)关注教师心理素质的发展;(6)关注教师学习意识的提高和自主发展能力的提高。

2、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有哪些特点。

答:

其一是基础性:

内容标准的基础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容的基础性,二是“标高”的基础性。

其二是层次性:

内容标准的层次性,是指“标准”的实施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分阶段、有层次、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其三是发展性:

内容标准的发展性,是对“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注解。

其四是开放性:

任何人在实践中的创造、发明,都是丰富和发展内容标准的必

要素材;任何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和重大的科技进步,都将被内容标准及时地吸收。

五、案例分析。

请分析如下案例:

在新课程课堂上,出现了一种新情况。

教师普遍鼓励学生从自

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因此对同一个问题往往出现多种解法。

对于各种解法的优

劣,教师很少重视,甚至有人提出了“方法本无优劣之分,学生自己想出的方法,

对他来说就是最好的方法”的观点。

分析要点:

1、这种解题策略多样化,是新课程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允许不同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是正确的。

2、从科学的角度看,各种不同的解题方法都有优点和局限性。

3、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获得适合自己的最佳解题策略,实

现方法的最优化。

一、填空(每空0.5分,共20分)

 

2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

(人人都

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5、《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将数学教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

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将数学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与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大方面。

6、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除(接受学习)外,(动

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7、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四基”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两能”包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教学中应当注意正确处理:

预设与

(生成)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与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的关系、合情推理与

(演绎推理)的关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

(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二、简答题:

(每题5分,共30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

能:

(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

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课程标准对解决问题的要求规定为哪四个方面?

(1)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

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2)获得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3)学会

与他人合作、交流。

(4)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3、“数感”主要表现在哪四个方面?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表示、

数量大小比较、数

量和运算结果的估计、

数量关系等方面的感悟。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

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4、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有哪六个方面?

(1).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

现;

(2).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3).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

和掌握;(4).引导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5).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6).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

“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

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5、估算有哪三大特点?

如何评价估算?

①估算过程多样②估算方法多样③估算结果多样评价:

在上述前提下,估算没有对和错之分,但有估算结果与精确计算结果的差异大小之分。

6、可以用哪四种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所在的方向和位置?

①上下、前后、左右②东、

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③数对④观测点、方向、角度、距离

三、运用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分析(10分)

下面上《“1——5”的认识》的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请你依据课程标准对这一内容的教学目标加以简评。

教学目标:

 

3

 

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

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

习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简评:

(1)全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2)具体(数量、数序、

数感)。

(3)准确(会用、体验、感知)。

(4)突出了学习方式的更新

 

小学数学新课标知识点复习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

2分,共

10分)

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D)。

A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B转变旧的学习方式;

C倡导建构的学习;

D为了每一个学生的

发展。

2、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应做到(

A

)。

A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B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

充分地给学生传授科学知识。

3、我国基础教育新的课程管理制度是实行(

C)。

A国家统一管理制度;

B国家和地方

二级管理制度;

C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制度

D学校校本管理制度。

4、“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差异(

C

)。

A由学生自

己决定如何学习;B将学生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D培养单科独进

的尖子。

5、新课程改革倡导(

D)的课程评价。

A强调学生学会学习;B强调新的学习方式;

C

突出甄别和选拔功能;

D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二、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新课程改革的心理学依据是(多元智力)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

,(共同发展)。

3、新课程改革贯彻(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工作方针,坚持(民主参与,科学决策)

的原则。

4、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三、判断并改错(每小题2分,共10分。

正确的划“√”,错误的划“×”,并将错误的改

正)1、开发校本课程就意味着要编写教材。

(×)改为:

开发校本课程意味着展示学校的办学特色。

2、教学实施中教师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改为:

3、叙写教学目标时,行为的主体应该是教师。

(×)改为:

叙写教学目标时,行为的主体

应该是学生。

4、新课程把中小学教材由“审定制”改为“国定制”。

(×)改为:

新课程把中小学教材

由“国定制”改为“审定制”。

5、研究性学习关注的是研究的结果和学生的收获。

(×)改为:

研究性学习关注的是研究

过程和学生的体验。

四、简答(本大题含3小题,共10分)

1、叙写教学目标时,行为目标陈述的四个要素是什么?

(2分)

解答:

行为目标陈述的四个要素是:

①行为主体;②行为动词;③行为条件;④表现程度。

 

4

 

2、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将发生哪些变化?

4分)

解答:

教师角色的变化:

①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②教书匠→→→→

→→→教育教学的研究者;③课程的执行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④封闭型→

→→→→→→开放型的社会型的教师。

3、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有哪些重要特点?

(4分)

解答:

①努力将素质教育理论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部分之中;②突破学科中心,构建以学

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体系;③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④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五、案例分析(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某中学初二(3)班是全校有名的乱班,上课纪律混乱,打架成风。

班上有一名“在野

学生领袖”,喜好《水浒》人物打抱不平,常常“为朋友两肋插刀”。

打架时,只要他一挥手,

其他人就蜂拥而上。

班上正气不能抬头,班干部显得软弱无力,全班同学的学习成绩逐步下

降。

请分析说明:

(1)如何将乱班教育转化为优良的班集体?

(2)如何正确对待和教育转化“在野学生领袖”?

解答:

(1)培养优良班集体的方法:

(4分)①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

②选择和培养班干部,形成班级骨干力量;③培养良好的班风,形成健康向上的集体舆论;④坚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教育活动。

(2)教育转化“在野学生领袖”的方法:

(6分)①严格要求,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约

之以规;②利用其特长为班集体做好事,争荣誉;

③将“在野学生领袖”转化为“正式学生领袖”。

2、有一次上课时,初二(3)班的刘强不好好听课,而把旁边的同学推来搡去,扰乱了课

堂纪律。

青年教师小李发现后先是高声喝斥,说刘强是“害群之马”,“朽木不可雕也”;又

将刘强推出教室,罚站在楼道走廊。

请分析说明:

(1)小李老师的做法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哪些要求?

(2)小李老师侵犯了学生的哪些

合法权益?

(3)你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样做才对?

解答:

(1)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3分)

(2)人身权、名誉权、受教育权;(3

分)(3)正确做法多种多样(略)。

(4分)

本位主义:

指专为本单位、本部门打算而不顾集体利益的思想行为。

知识本位:

是一种知

识选择的方式,指在知识选择上特别重视学科本身的逻辑和结构;“知识本位教育”则是一种

教育选择方式,它将本来宽泛的教育概念狭隘化

把知识传授等同于教育本身。

注意各科知识

内部的整体性和逻辑性,而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兴趣培养。

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因此,

打破学科本位而是从学生接受能力角度来选择知识。

学科本位:

强调学科的独立性和重要性,

把学科凌驾于教育之上,凌驾于人之上,学科成为

中心,成为目的,学校教育、课堂教学成为促进学科发展、培养学科后备人才的手段。

点:

知识量丰富,各学科自身体系较完备。

缺点:

没有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没有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科目多并缺乏整合,过分强

调学科的逻辑体系而忽视学生的经验。

过分强调学科中心或学科本位,

将课程设置的重点放在学科的完善上,

很容易导致学习内容

繁、难、偏、旧等,而且教学也更容易侧重于知识的灌输,这无疑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对课程产生畏难情绪。

因此,课程的设置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

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

发展规律,而不过分强调科学体系自身的完备。

中国:

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观,体现了课程结构的均衡性和综合性,避免过

分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

中国现状:

 

5

 

课程改革原因

第一,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所产生的危害影响至深,这与时代对人的要求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第二,传统的应试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实。

填空: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有助于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

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

3、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4、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地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5、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观察试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

6、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

和因材施教。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7、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

师教学。

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

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8、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

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9、课程内容:

在各学段中,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

“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

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10、在数学教学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

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

11、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建立数感有助于

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12、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

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13、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14、当前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是: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15、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变化: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_______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6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16、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转变: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

促进者

);从教学与研究

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

研究者);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

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

建设者和开发者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社区型的(

开放老师

)。

17、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

国家、地方、学校

三级课程管理,

增强课程对地

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校本课程为了体现出本校的教学特色)

如何理解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促进学生的全

面发展。

(1)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

学生获得知识,必须建立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

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