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地质专业毕业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441213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2.9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地质专业毕业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地质专业毕业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地质专业毕业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地质专业毕业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地质专业毕业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地质专业毕业实习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地质专业毕业实习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地质专业毕业实习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地质专业毕业实习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地质专业毕业实习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地质专业毕业实习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地质专业毕业实习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地质专业毕业实习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地质专业毕业实习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地质专业毕业实习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地质专业毕业实习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地质专业毕业实习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地质专业毕业实习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地质专业毕业实习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地质专业毕业实习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地质专业毕业实习报告.docx

《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地质专业毕业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地质专业毕业实习报告.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地质专业毕业实习报告.docx

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地质专业毕业实习报告

`

毕业实习报告

班级:

土木工程(工程地质)052094

学号:

20091001367

姓名:

田立

指导老师:

熊承仁副教授

二〇一二年九月

前言

毕业实习是学生大学学习很重要的实践环节。

实习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的必修课,它不仅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还使我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更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毕业实习使我更深入地接触专业知识,进一步了土木工程专业所从事工作的实际,了解了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理论和实际相冲突的难点问题,并通过撰写实习报告,使我学会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一、实习目的

  通过接触和参加实际工作,充实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培养综合应用的能力,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二、实习时间

2012年8月1日——2012年8月31日

三、实习地点

青海省海晏县城乡规划和建设局幸福家园项目部

  四、实习概况

(一)工程概况

海晏县幸福家园综合楼地呈L形,南北长61.15米,宽16.5米,东西长88.54米,宽11.2米,高六层,框架结构。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建筑物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综合判定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勘探点艰巨20.0——30.0米。

(二)完成的勘察工程量

勘探采用钻孔并结合室内土工试验方法,沿建筑物周边、角点共布置了11个钻孔,具体完成工作量如下:

1、共布置钻孔11个,总进尺105.5米。

2、采用(Ⅲ)级土样13件,在室内进行图的腐蚀性级冻胀性评价。

3、取水样2组。

4、采取(Ⅳ级)颗粒分析样34组。

5、对11个钻孔所揭露地层进行详细分层和描述。

6、对11个钻孔进行了实地定位和井口地面高程测量。

图一、建筑物和勘探点位置图

图二、钻孔1-1‵、钻孔9-9‵工程地质剖面图

五、建筑物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一)、地形地貌

建筑场地位于海晏县县城315国道北侧,南邻县变电所,北面为林业局住宅楼,地形较西南高,最大高差1.69米,地形上属Ⅱ级阶地。

图三、建筑物全局概览

(二)、工程地质条件

经过探井揭露,场地地基土主要由杂粘土、细砂、砾砂、圆砾组成,自上而下岩性特征描述如下:

1、杂填土①(

褐黄色,以粉土为主,稍湿,含有少量砾砂,植物根茎和生活垃圾、煤渣等,具大孔及孔隙,结构松散,固结时间短,呈欠固结状态,厚度1.0——4.1米。

2、细砂②(

浅黄色,褐红色,稍密,稍湿,粒径大于0.075毫米的颗粒含量大于85%,细砂中含少量泥质,砂砾的主要矿物成份为长石、石英,此外还有少量岩屑。

局部夹有角砾及粉土,呈透镜体状。

厚度0.8——5.1米。

厚度变化较大。

3、砾砂③(

灰色,灰黄色,颗粒主要由角砾,粗砂组成,含量65%-75%,碎石含量5%左右,大于2mm颗粒含量约占40%,其余含少量中、细砂,汉图微量,级配良好,稍密,粗细颗粒相同,呈较清晰层理构造,厚度0.0——3.8米。

4、圆砾④(

骨架颗粒由圆砾构成,圆砾含量71.5%-83.8%,粒径一般4-20mm,骨架颗粒间主要为砾砂、粗砂填充,其次为中砂、细砂,粉粘粒很少,充填程度及级配良好。

野外鉴别为松散,稍密,母岩成份主要为砂岩、花岗岩,微风化,略呈定向排列。

控制最大厚度4.2m。

该层局部含有细砂透镜体,分布不均。

厚度最大在40厘米。

图四、地基土垂向剖面现场图示

图五、工程地质勘测土分析报告

六、建筑物场地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评价

1、杂填土①:

厚度薄,结构松散,物理力学性质差,不宜作为地基土。

2、细砂②:

Cu=1.95-5.65,Cc=0.46-1.05;Ncr=8.0-12.0,稍密-中密,

=9.6。

分类稍密。

经判定属非液化土。

在场地内分布均匀,稍密,根据野外鉴定并结合地区经验值,建议细砂的承载力特征值

=150KPa,

=15MPa。

3、砾砂③:

Cu=17.67-48.01,Cc=0.12-2.96;

=12.0-14.0,中密,

=12.6。

分类属中密。

在场地内分布不均匀,厚度较大,中密,根据野外鉴定并结合地区经验值,建议角砾的承载力特征值

=180KPa,

=18MPa。

4、圆砾④:

Cu=11.0-40.0,Cc=0.71-2.0;

=7.1-9.8,稍密,

=8.5。

分类属稍密。

根据野外鉴定并结合地区经验值,建议圆砾的承载力特征值

=210KPa,

=20MPa。

5、不同土层采用不同试验方法测量其物理力学性质,如下图所示。

图六、各钻孔细砂的标准贯入试验成果表

图七、各钻孔砾砂的标准贯入试验成果表

图八、各钻孔圆砾的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成果表

七、地基土与地下水的腐蚀性评价

1、含盐量分析:

场地土中含盐总量0.26%-0.29%<0.3%,属于非盐渍土。

 

图九、场地地基土易溶盐实验报告

2、腐蚀性评价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附录G.0.1,根据取样探井含水量为20.08%,场地环境类别为Ⅱ类,

=630.0-690.0mg/Kg,地基土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弱腐蚀性,

=98.0-110.0mg/Kg;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有微弱的腐蚀性;依据地区场地经验场地土的电阻率为100-200Ω/m,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

3、地下水

场区地下水为潜水,砾砂为主要含水层,地下水大部分地段略具承压性,勘察期间地下水稳定深度3.8m-5.3m。

水力坡度较小,流向北东,水位测量时间为2012年5月27日,为近枯水期,最高水位可能上升。

场地环境类型为Ⅰ类,具干湿交替,经过ZK-1、ZK-3两个孔中取出两组水样分析资料:

=398.26-422.16mg/L.综合判定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

=103.3-253.98mg/L.判定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在干湿交替条件下具弱腐蚀性。

八、地基土的冻胀性评价

海晏地区属于季节性冻土区,标准冻深1.8m,场地土标准冻深以上,冻前场地土天然含水量平均值为20.08%,冻结期间的地下水位距冻结面的最小距离

>1.5米,平均冻胀率1<η≤3.5%,场地土冻胀等级为Ⅱ级,属弱冻胀土。

图十、场区地下水水样化学分析成果表

九、地震效应评价

海晏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建筑物抗震设防类别属丙类;设计特征周期为0.45s,水平地震影响最大系数

=0.08。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4.1.3条第三款及估计岩土土层的剪切波速(Vs),各土层的剪切波速值:

(1)、杂填土Vs=100m/s,属软弱土;

(2)、细砂Vs=140m/s,属中软土;(3)、砾砂Vs=180m/s,属中软土;(4)、圆砾Vs=260m/s,属中硬土,根据临近水文地质资料场地覆盖层厚度18米,do取18米,估算的图层等效剪切波速为212m/s(t=0.0849)。

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

十、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

通过勘察和收集有关资料,场地内未发现断裂、液化土层、冲沟等不良地质作用。

周围不受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影响。

建筑场地是稳定的。

场地内细砂、角砾分布较均匀,连续性较差,厚度不一。

砾砂层埋深2.4-3.5米,厚度0.0-1.1-3.8米。

而且该层上部在水位以上,便与施工,由于ZK-6附近杂填土较厚4.1米,(当年原为一垃圾坑),砾砂层缺失,考虑到安全、经济、合理的方针,因此开挖基坑后对ZK-6附近进行人工局部处理。

因此,鉴于以上地层的实际情况,低级局部需要进行人工处理。

地基处理完后则均匀,对本工程的稳定性无重大影响。

图十一、地基土液化土层的计算及判定结果

十一、实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发现的生产问题汇总

在实习期间遵守实习单位和学校的安全规章制度,出勤率高,积极向工人师傅请教善于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工地技术员的帮助下解决问题。

对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等有了很具体的了解,同时对部分工程进行实践操作。

  1.钢筋工程钢筋使用必须坚持先检查后使用的原则;钢筋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和检验报告,按国家规范进行复检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中,钢筋在现场加工,制作加工工序为:

钢筋机械安装→钢筋对焊→锥螺纹加工→弯曲成型→钢筋绑扎。

图十二、部分圈梁钢筋绑扎现场

存在问题:

A:

施工单位未按照设计方出具的施工图施工,而是对甲方言听计从,导致地下室圈梁所有捣毁设置门框,大大降低了圈梁钢筋的性能。

图十三、部分捣毁的圈梁

B:

施工方在过程中突遇雨天,部分混凝土浇筑后遗忘振捣,导致混凝土结构中出现部分空洞。

图十四、混凝土中出现的空洞已经表面抹灰处理效果

C:

混凝土拆模后未及时予以补水养护,导致部分混凝土圈梁出现裂缝,降低了圈梁的强度。

图十五、出现在部分圈梁表面的裂缝

2.模板工程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

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

浇筑混凝土时模板及支架在混凝土重力、侧压力及施工荷载等作用下胀模(变形)、跑模(位移)甚至坍塌的情况时有发生。

为避免事故,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提出了对模板及其支架进行观察、维护和发生异常情况时进行处理的要求。

图十六、基础圈梁模版支护现场

 

图十七、预埋钢筋现浇楼板模版支护现场

3.混凝土工程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

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立方米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3、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立方米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立方米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4、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5、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发现问题:

施工单位在浇筑前确实制作了部分试件,但是为了省时省事,没有经过压力测试就直接进行基础浇筑。

违反了规范的规定。

图十八、现场制作的混凝土试件

4、由于场地地下水位埋深较浅,开挖后部分基坑框内出现严重的积水现象,施工方并未予以注意,这会影响基础的稳定性。

图十九、部分基坑中出现的严重积水现象

5、基坑回填过程中,由于基坑积水,使用水泵抽水,是公司单位为图方便,直接将积排放到基坑边缘,大大降低了基坑侧壁的稳定性,极易引发基坑塌方。

图二十、排放在基坑边缘的积水

6、建筑物部分构造柱钢筋严重偏离轴线,施工单位未理睬监理方下达的整改意见,建筑混凝土,在后期验收过程中出现严重影响构造柱的承载能力。

图二十一、部分构造柱偏离设计轴线与处理图

7、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工人的不熟练,导致墙体错误砌筑,但未及时进行整改,对混凝土和砖块的啮合力有不利影响。

图二十二、部分墙体的不规则和错误施工图示

8、建筑物外部和内部的脚手架支护有部分不符合规范,存在安全隐患,但为了赶施工进度,未及时检查和整改。

图二十三、脚手架支护施工图

9、塔吊由于载重增加,导致了部分塔吊基础沉陷,并导致了塔吊护墙严重开裂,不能确定日后会不会发生塔吊倾覆的严重工程安全事故。

图二十四、塔吊载重增加导致的护墙开裂

10、由于场区所处地下水有弱腐蚀性,故须在基础表层涂抹防腐层,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回填土的进度要求,施工方未对部分墙体外部进行抹灰防腐处理便予以回填处理。

图二十五、基础部分的表层防腐处理措施

图二十六、未进行表层防腐处理的部分基础

11、回填土的堆载,为方便日后的回填,施工单位讲开挖土方直接堆载在基坑旁,对基坑产生了很大的附加应力,在建筑物建筑过程中坑能会导致建筑物的倾覆。

图二十七、开挖的回填土基坑旁的堆载

  十二、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不实践很多问题都考虑不到,实践后才知道什么情况都可能遇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像刚刚走出校门的实习生实践经验还很不丰富,但理论中的东西要是也什么都不会,那在实习过程中就吃不开了。

到了施工现场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才体会到并不是课本中学的东西用不上,而是要看你会不会用,懂不懂得变通和举一反三的道理。

本次实习中比较严重的问题有以下几个:

  问题一:

对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例如:

混凝土、砂浆试块的养护时间,做试块时应该振捣到什么程度,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养护温度、养护时间,另外对混凝土出现裂缝分析不出原因等等。

  问题二:

熟悉图纸的能力差,对平面的图形想象不出立体的样子。

致使不能明确的判断出施工的对错。

  问题三:

对于最新的施工规范不知道,致使不能很快的判断出施工的对错。

  问题四:

对于一些施工顺序还不太明了,对每一个施工过程的操作不了解。

  问题五:

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差。

对于建筑方面的一些出新了解太少。

  十三、实习的经验及收获

  首先本此实习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适应环境。

未去工地之前我从没想象过一个月的实习我能撑下来。

但是通过这次实习我适应了这种工地生活。

虽说以后不一定去工地工作,但有了这段时间的锻炼,不论以后做什么工作心中都有了一种吃苦耐劳的毅力,也学会了适应环境。

另外就是在工地上知道了一些与学校不同的问题,就是在工地上知道了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应该怎样去和工人交流等。

  其次,通过这次实习使我对工程方面的有关知识在实际上有了更深一些的了解。

应该说在学校学习再多的专业知识也只是理论上的,与实际还是有点差别的。

这次实习对我的识图及作图能力都有一定的帮助,识图时知道哪些地方该注意、须细心计算。

在结构上哪些地方须考虑施工时的安全问题,在绘图时哪些地方该考虑实际施工中的问题。

到即能施工又符合规范要求,达到设计、施工标准化。

没有这次实习也许绘图只是用书本上的照搬照画,不会考虑太多的问题,更不可能想到自己的设计是否能施工。

  工地虽苦,但能学的是一些现实东西,锻炼的是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例如:

墙体也会发生偏移,楼梯支模时楼梯间的高度不够,阳台、凸窗的尺寸标高有微小变动等等很多问题,都是工程中可能发生的一些问题。

只有通过实践后才能找到问题发生的原因,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另外,通过帮助资料员填写部分资料,使我对填写施工资料也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什么时候该填什么资料,需什么人签字等,这些是我以前没有接触过的。

  十四、总结

  由于我们是在学完部分专业课后才进行这次实习的,因此这次实习是比以往任何一次实习都更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意义。

在学完混凝土结构工程、结构力学、岩土工程勘察以及建筑材料等课程后,才开始实习的,通过这次实习,我更清醒地意识到施工管理的重要性,也明白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刻体会了知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的重要性,掌握了建筑的设计的一般方法,为完成毕业设计课题的任务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