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题组层级快练11 第四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1讲 细胞的增殖 新人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445690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4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题组层级快练11 第四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1讲 细胞的增殖 新人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题组层级快练11 第四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1讲 细胞的增殖 新人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题组层级快练11 第四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1讲 细胞的增殖 新人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题组层级快练11 第四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1讲 细胞的增殖 新人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题组层级快练11 第四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1讲 细胞的增殖 新人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题组层级快练11 第四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1讲 细胞的增殖 新人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题组层级快练11 第四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1讲 细胞的增殖 新人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题组层级快练11 第四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1讲 细胞的增殖 新人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题组层级快练11 第四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1讲 细胞的增殖 新人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题组层级快练11 第四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1讲 细胞的增殖 新人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题组层级快练11 第四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1讲 细胞的增殖 新人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题组层级快练11 第四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1讲 细胞的增殖 新人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题组层级快练11 第四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1讲 细胞的增殖 新人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题组层级快练11 第四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1讲 细胞的增殖 新人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题组层级快练11 第四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1讲 细胞的增殖 新人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题组层级快练11 第四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1讲 细胞的增殖 新人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题组层级快练11 第四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1讲 细胞的增殖 新人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题组层级快练11 第四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1讲 细胞的增殖 新人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题组层级快练11 第四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1讲 细胞的增殖 新人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题组层级快练11 第四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1讲 细胞的增殖 新人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题组层级快练11 第四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1讲 细胞的增殖 新人教.docx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题组层级快练11 第四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1讲 细胞的增殖 新人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题组层级快练11 第四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1讲 细胞的增殖 新人教.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题组层级快练11 第四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1讲 细胞的增殖 新人教.docx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题组层级快练11第四单元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1讲细胞的增殖新人教

题组层级快练(十一)细胞的增殖

(A卷 细胞增殖过程与图像)

一、选择题

1.(2015·浙江)下列有关细胞周期和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生物的细胞大小和数目不同,但细胞周期长短相同

B.同一生物各种组织的细胞周期长短相同,但G1、S、G2和M期长短不同

C.若在G2期加入DNA合成抑制剂,则有丝分裂前期每个染色体仍含有2条染色单体,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与母细胞的相同

D.减数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配对,每个染色体含有4条染色单体,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为母细胞的一半

解析 不同生物的细胞大小和数目不同,但不同的细胞在分裂时其细胞周期的长短也各不相同,A项错误;同一生物各种组织的细胞周期长短各不相同,构成细胞周期的G1、S、G2和M期长短也不相同,B项错误;DNA的复制在S期进行,若在G2期加入DNA合成抑制剂,则不影响染色体中DNA的复制,有丝分裂前期每个染色体仍含有2条染色单体,C项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结构,此时每个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经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母细胞的一半,D项错误。

答案 C

2.(2014·江苏)右图为动物细胞分裂中某时期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在分裂前期倍增并移向细胞两极

B.乙和丙在组成成分上差异很大

C.该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两倍

D.该时期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的物质减少

解析 图示为动物细胞分裂的中期,甲为中心体,在分裂间期倍增,前期移向细胞两极,A项错误;乙为染色体,组成成分为DNA和蛋白质,丙为纺锤丝,组成成分主要是蛋白质,二者差异很大,故B项正确;由于有同源染色体存在,并且染色体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可以判断该图像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故该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等,C项错误;该时期核膜已解体,故D项错误。

答案 B

3.在真核生物的细胞周期中,核膜有规律地解体和重建。

观察核膜被3H标记的变形虫的一个细胞周期,发现分裂期形成许多带放射性的单层小囊泡,分裂完成后,原有的放射性标记全部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的核膜中。

下列相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A.核膜在间期裂解为许多小膜泡

B.子细胞的核膜完全来自旧的核膜碎片

C.在核膜重建过程中,某些部位会发生内外膜的融合

D.分裂过程中放射性的小囊泡随机分配到细胞两极

解析 核膜是在有丝分裂前期解体的;细胞分裂完成后,子细胞核与母细胞核大小相近,故子细胞的核膜不是只来自旧的核膜碎片,应含有新的成分;在由单层小囊泡相互融合以重建核膜的过程中,必然进行着核孔的构建,核孔部位的内外膜是相互融合的;由题意“分裂完成后,原有的放射性标记全部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的核膜中”可知,要达到原有核膜的“平均分配”,必然会由某种特定的、严格的机制进行分配,而不是随机地分配到细胞两极。

答案 C

4.不同生物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的持续时间不同,下表为23-24℃时测得的四种高等植物分生组织的细胞周期的持续时间。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植物

细胞周期的时间/h

分裂间期a

分裂期b

全周期

1

11.7

2.5

14.2

2

12.8

1.2

14.0

3

10.4

2.3

12.7

4

16.5

1.9

18.4

A.细胞周期的持续时间取决于细胞类型,与外界因子无关

B.秋水仙素作用于b时期,能使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C.最好选用植物4观察有丝分裂过程,因其细胞周期最长

D.a时期观察不到染色体,此时细胞核中进行着转录和翻译过程

解析 细胞周期的持续时间既取决于细胞类型,也与温度、营养等外界因子有关;秋水仙素作用于有丝分裂前期,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最好选择分裂期所占比例较大的细胞,如表中的植物3;在间期发生转录和翻译,进行旺盛的蛋白质合成,转录在细胞核中进行,但翻译在细胞质中进行。

答案 B

5.下图甲中,ab表示一个细胞周期,cd表示另一个细胞周期;图乙中,按箭头方向,表示细胞周期。

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处于图甲、图乙的细胞不会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

B.处于图甲a时期和图乙B→A时期的细胞可进行DNA复制

C.处于图甲、图乙各时期的细胞一定有同源染色体的存在

D.处于图甲b时期的细胞,若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一定加倍

解析 图甲中a和c、图乙中B→A时期都为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图甲中b和d、图乙中A→B时期都为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在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间期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若为某单倍体生物的体细胞,细胞中不一定有同源染色体存在。

答案 C

6.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

A.着丝点的分裂和细胞质的分裂

B.染色体复制和中心粒复制

C.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

D.染色体数加倍和染色单体形成

解析 着丝点的分裂在有丝分裂的后期,细胞质的分裂在有丝分裂的末期,A项错误;染色体复制和中心粒复制均发生在间期,B项正确;细胞板的出现在有丝分裂的末期,纺锤体的出现在有丝分裂的前期,C项错误;染色体数加倍在有丝分裂的后期,染色单体形成在间期,D项错误。

答案 B

7.若将3H-TdR(一种含3H标记的脱氧核苷酸)加入细胞培养液中,正在进行DNA复制的细胞就会立即摄取。

在相同的条件下,向连续培养的两组细胞培养液中同时加入3H—TdR,定期取样,检查被标记细胞所占的百分比如下表所示,据此推断正确的是(  )

 

取样时间

%

组别

t0加

入标

记物

t1

t2

t3

t4

t5

……

25

50

75

100

100

100

……

25

50

75

80

80

80

……

A.两组都有25%的细胞不在细胞周期中

B.两组细胞复制所用时间大致相同

C.细胞周期的时间应是甲组小于乙组

D.乙组约有20%的细胞处于细胞周期中

解析 本题考查DNA复制和细胞周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从表中信息可知,t3以后两组细胞被标记数分别稳定在100%和80%,据此可推出乙组应有20%的细胞不处于细胞周期中,且两组细胞复制所用时间大致相同。

答案 B

8.抑素是细胞释放的、能抑制细胞分裂的物质,主要作用于细胞周期的G2期。

研究发现,皮肤破损后,抑素释放量减少,细胞分裂加快。

伤口愈合时,抑素释放量增加,细胞分裂又受抑制。

由此推断(  )

A.抑素对细胞分裂的抑制作用是可逆的

B.皮肤细胞培养时,加入一定量的抑素有利于细胞分裂

C.抑素能抑制皮肤细胞G2期的活动,使其细胞周期缩短

D.抑素抑制DNA复制所需蛋白质的合成,阻断细胞分裂

解析 从题干信息可知,抑素的作用是抑制细胞的分裂,B项错误;抑素能抑制皮肤细胞G2期的活动,使细胞周期延长,C项错误;G2期DNA复制已经完成,所以抑素不会抑制DNA复制所需蛋白质的合成,D项错误。

答案 A

9.观察如图所示的染色体结构,已知着丝点含有DNA分子中一段特殊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着丝点的分裂意味着有丝分裂已经进入后期

B.着丝点序列可存在于间期染色体(质)中

C.由图推测,着丝点可能是纺锤丝结合的部位

D.彻底水解着丝点,可得到磷酸、核糖和含氮碱基

解析 图示为染色体结构,该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和2个DNA分子。

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因此着丝点的分裂意味着有丝分裂已经进入后期;着丝点含有DNA分子中一段特殊的脱氧核苷酸序列,每条染色体都含有着丝点,因此着丝点序列可存在于间期染色体(质)中;由图推测,着丝点可能是纺锤丝结合的部位;彻底水解着丝点,可得到磷酸、脱氧核糖和含氮碱基。

答案 D

10.(2013·江苏)下列关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裂间期有DNA和中心体的复制

B.分裂间期DNA含量和染色体组数都加倍

C.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D.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解析 细胞分裂间期,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动物细胞还需完成中心体的复制,A项正确;间期DNA复制,DNA数目加倍,但两条DNA分子连在一个着丝点上,染色体数和染色体组数都没有发生改变,B项错误;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末期,C项错误;染色单体形成于间期,出现在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D项错误。

答案 A

11.(2013·海南)关于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赤道板是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结构

B.有丝分裂间期DNA复制的过程需要解旋酶参与

C.有丝分裂中期,发生联会的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D.在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的持续时间通常比分裂期的短

解析 赤道板不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结构,A项错误;有丝分裂间期进行DNA分子的复制,需要DNA解旋酶将双螺旋结构解开,B项正确;同源染色体联会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C项错误;细胞分裂间期占整个细胞周期的90%—95%,持续时间比分裂期长,D项错误。

答案 B

12.如图为细胞周期中部分细胞核的变化示意图,此过程(  )

A.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末期,核膜再度合成

B.发生在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染色质复制

C.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前期,核膜逐渐消失

D.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中期,染色体螺旋变粗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分裂各时期的特点。

图中有部分核膜,说明核膜逐渐消失或逐渐形成,为分裂期的前期或末期。

图中染色体含有染色单体,说明已完成染色体复制,只能为分裂期的前期。

答案 C

13.对如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因为细胞中有中心体⑨,无细胞壁,所以可以断定该细胞为动物细胞

B.④是一条染色体,包含两条染色单体①、③,两条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②相连

C.细胞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即④和⑦为一对同源染色体,⑤和⑥为另一对同源染色体,含8个DNA分子

D.在后期时,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

解析 如图进行的是有丝分裂,细胞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8个DNA分子,在后期时,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既有同源染色体,也有非同源染色体。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4.如图甲表示某生物细胞分裂的模式图,图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图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的关系,据图回答:

(1)图甲中有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________个染色体组。

(2)细胞分裂过程中需要利用大量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来完成________,此时细胞处于图乙中________段,若用秋水仙素作用于图乙中________段的某一时期,可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3)图丙对应图乙中________段的某一时期,处于此分裂时期的动植物细胞的区别主要是________形成的方式不同。

(4)若图甲中移向细胞一极的染色体上分别有A、B、a和b四个基因,则图甲细胞的基因型可表示为________,分裂后子细胞基因型为AaBb的概率为________。

(不考虑基因突变)

解析 

(1)图甲属于有丝分裂后期图,由于着丝点的分裂,同源染色体对数和染色体组数均加倍,图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4个染色体组。

(2)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细胞分裂过程中需要利用大量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来完成DNA的复制,此时细胞处于有丝分裂间期,对应图乙中BC段。

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其作用的时期是有丝分裂前期,处于图乙中CD段。

(3)图丙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数量之比为1∶2∶2,处于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或中期,对应图乙中的CD段。

此时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纺锤体形成的方式不同,植物细胞由细胞的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动物细胞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4)图甲中移向细胞一极的染色体上分别有A、B、a和b四个基因,移向另一极的染色体上也有A、B、a和b四个基因,因而图甲细胞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AaaBBbb。

如不考虑基因突变,分裂后子细胞与亲代细胞基因型相同,因而子细胞基因型为AaBb的概率为100%。

答案 

(1)4 4

(2)DNA的复制 BC CD

(3)CD 纺锤体

(4)AAaaBBbb 100%

15.下面是有关细胞分裂的四个图像,甲图是某二倍体(2n=6)植物根尖分生区的显微照片。

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乙和丙是某同学根据甲图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等特点而绘制的示意图,乙和丙是否正确?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图中A、B两个细胞对应于丁图的时期分别是________(填小写字母)。

(3)图丁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丁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观察到的生长点细胞中,大多数细胞处于________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甲图为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图像,其中任何一个细胞的分裂都符合有丝分裂的特点;乙图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图像,所以不正确;丙图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图像,且染色体数目和甲图细胞中不符,应为6条。

(2)A、B两个细胞分别为有丝分裂中期和后期的图像,A细胞每条染色体含有两个DNA分子,B细胞每条染色体含有一条DNA分子,因此应分别对应丁图的c、d。

(3)图丁中的AB段是细胞分裂间期的S期,属于DNA合成时期;CD段是每条染色体DNA减半的时期,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使一条染色体变成了两条染色体。

(4)由于细胞分裂间期远远长于细胞分裂期,因此观察时大多数细胞处于间期。

答案 

(1)不正确,分裂方式不对(因为甲图细胞表示的是有丝分裂,而乙图表示的是减数分裂);细胞形态不对(甲图是植物细胞,而丙图表示的是动物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对

(2)c、d

(3)DNA复制(或染色体复制) 着丝点分裂

(4)间 间期的时间最长

(B卷 细胞增殖综合)

一、选择题

1.(2012·山东)某小组进行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盐酸和酒精混合液主要起固定作用

B.碱性染料吡罗红(派洛宁)可用于染色体染色

C.观察到分裂末期细胞内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

D.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可作为判断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依据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实验中用到的试剂和有丝分裂的有关知识。

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盐酸和酒精混合液的主要作用是解离,故A项错误;吡罗红是用来染RNA的,故B项错误;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观察到的细胞是死细胞,不可能观察到细胞板扩展的过程,故C项错误;根据染色体的形态,可判断细胞所处的时期,故D项对。

答案 D

2.(2012·江苏)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解离和压片都有利于根尖分生区细胞分散

B.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观察

C.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

D.探究有丝分裂日周期性可为实验取材时机提供依据

解析 本题考查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知识。

解离目的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压片是为了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故A项正确。

因低倍镜观察范围较大,所以应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分生区。

高倍镜放大倍数较大但观察范围较小,应先将需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再仔细观察细胞内的染色体分布,故B项正确。

细胞有丝分裂周期中分裂间期占的比例很大,绝大多数的细胞处于分裂间期,分裂间期细胞中没有染色体出现,故C项错。

不同植物分裂周期不同,分裂的活跃时间也不相同,所以在实验取材前应先探究了解植物的有丝分裂日周期性是必要的,故D项正确。

答案 C

3.(2012·天津)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结果的是(  )

A.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统计每一时期细胞数占计数细胞总数的比例,能比较细胞周期各时期的时间长短

B.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计算紫红色区域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能反映NaOH进入琼脂块的速率

C.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培养期内共三次取样测定密度,即可准确绘制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

D.在“探究a-萘乙酸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用高浓度组的a-萘乙酸溶液浸泡插条基部一天后,观察生根情况以确定最适浓度

解析 本题考查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和α-萘乙酸生根的实验,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每一时期细胞数占计数细胞总数的比例,可以代表细胞周期各时期的时间长短,A项正确;NaOH进入琼脂块是扩散作用,其速率是一定的,跟紫红色区域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没有关系,B项错误;要准确绘制出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应在培养期的不同时间点内多次取样,并且每个时间点取样要取多次,以求平均值,C项错误;应用不同浓度梯度组的α-萘乙酸溶液浸泡插条基部几个小时至一天,观察生根情况来确定最适浓度,D项错误。

答案 A

4.图甲为细胞核及其周围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乙所示为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核中DNA含量变化曲线。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结构③的数目在图乙的ab区间加倍

B.图甲中的结构④⑤在图乙中的de区间开始消失

C.图乙中染色体与DNA数目之比为1∶1的时期在cd和hi区间

D.细菌不具有图甲所示结构,但细菌分裂过程中也会出现DNA复制

解析 图甲中③代表染色质,其数量在有丝分裂后期加倍,对应图乙中的de和ij区间,A项错误;图甲中④⑤分别代表核仁和核膜,在有丝分裂前期消失,对应图乙中的bc和gh区间,B项错误;图乙中的cd和hi代表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与DNA数目之比为1∶2,C项错误。

答案 D

5.用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记U和T的培养基培养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观察其有丝分裂,周期为20小时,根据这两种碱基被细胞利用的速率,绘制成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对此结果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b点时刻,细胞正大量合成RNA

B.d点时刻,细胞中DNA含量达到最大值

C.处于a-c阶段的细胞数目较多

D.c-e阶段,细胞内最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解析 U碱基的利用速率代表RNA的合成速率,T碱基的利用速率代表DNA的合成速率,图中b点代表大量合成RNA,e点表示DNA合成结束,d点代表大量合成DNA,c点表示RNA的合成结束。

答案 B

6.用32P标记玉米体细胞所有染色体上DNA分子的两条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进行组织培养。

这些细胞在第一次细胞分裂的前、中、后期,一个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和染色体上被32P标记的DNA分子数分别是(  )

解析 32P标记的DNA分子经复制后形成的子代DNA分子都含有32P,则前、中、后期细胞中含32P标记的DNA分子数相对含量都为2;DNA复制后每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都含32P,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

答案 A

7.用3H标记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含秋水仙素但不含3H的普通培养基中培养。

若秋水仙素对细胞连续发挥作用,则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但不影响着丝点的正常分裂

B.通过对细胞中不含单体时的染色体计数,可推测DNA复制的次数

C.通过检测DNA链上3H标记出现的情况,可推测DNA的复制方式

D.细胞中DNA第二次复制完成时,每条染色体的单体均带有3H标记

解析 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形成,但不影响着丝点的正常分裂,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细胞中不含单体时的染色体数目等于DNA分子数目,1个DNA分子复制n次后,DNA数目为2n个,所以通过对细胞中不含单体时的染色体计数,可推测DNA复制的次数;通过检测DNA链上3H标记出现的情况,可推测DNA的复制方式;细胞中DNA第二次复制完成时,每条染色体的单体中只有一条带有3H标记。

答案 D

8.PCNA是一类只存在于增殖细胞中的阶段性表达的蛋白质,其浓度在细胞周期中呈周期性变化(如图),检测其在细胞中的表达,可作为评价细胞增殖状态的一个指标。

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PCNA经核糖体合成,主要在细胞核内发挥作用

B.曲线表明PCNA可能辅助DNA复制

C.PCNA可能与染色体平均分配到细胞两极有关

D.肺癌病人体内的PCNA含量较正常人高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与获取信息的能力。

PCNA的本质是蛋白质,由核糖体合成。

由图可知,在DNA复制时,PCNA浓度急剧升高,说明PCNA可能辅助DNA复制,发挥作用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

细胞癌变后,细胞增殖加快,PCNA含量将升高。

答案 C

9.如图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的关系。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段形成的原因是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B.DE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C.细胞分裂过程中处于BC段的时期包括前期、中期和后期

D.BC段中染色体都含有染色单体

解析 从坐标曲线的纵坐标可以看出,它表示的是一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而不是一个细胞核中DNA的含量。

分析图形:

AB段表示细胞分裂间期,此时DNA进行复制,使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BC段表示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两个DNA分子,所以包括前期、中期,但是不包括后期;DE段可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但不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答案 D

10.下图表示动物细胞分裂各阶段染色体数与核DNA数的比例关系(用实线表示)和细胞质中mRNA含量的变化(用虚线表示)。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a、c阶段活动旺盛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B.c、d段存在姐妹染色单体,d、e之间的比例关系改变是着丝点分裂引起的

C.c阶段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D.b阶段原癌基因发生突变的频率增加,一旦原癌基因发生突变就会导致细胞癌变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

a表示G1期,c表示G2期,细胞主要中进行RNA和蛋白质的合成,细胞中活动旺盛的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A项错误;c表示G2期,已经出现了姐妹染色单体,d时期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存在姐妹染色单体,而e时期每条染色体上只含一个DNA分子,所以d、e之间的比例关系改变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引起的,B项正确;动物细胞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C项错误;b阶段表示DNA复制的时期,所以原癌基因发生突变的频率增加,但是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导致细胞癌变,D项错误。

答案 B

11.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果蝇某细胞的染色体已经分成两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B.着丝点分裂一定导致DNA数目加倍

C.染色体DNA一定由母链和子链组成

D.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一定是其体细胞的2倍

解析 在有丝分裂的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细胞中都会出现染色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