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广东对外贸易的影响挑战与对策.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445952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27.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广东对外贸易的影响挑战与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广东对外贸易的影响挑战与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广东对外贸易的影响挑战与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广东对外贸易的影响挑战与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广东对外贸易的影响挑战与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广东对外贸易的影响挑战与对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广东对外贸易的影响挑战与对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广东对外贸易的影响挑战与对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广东对外贸易的影响挑战与对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广东对外贸易的影响挑战与对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广东对外贸易的影响挑战与对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广东对外贸易的影响挑战与对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广东对外贸易的影响挑战与对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广东对外贸易的影响挑战与对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广东对外贸易的影响挑战与对策.docx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广东对外贸易的影响挑战与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广东对外贸易的影响挑战与对策.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广东对外贸易的影响挑战与对策.docx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广东对外贸易的影响挑战与对策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广东对外贸易的影响、挑战与对策

1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

1.1东盟概述

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

英文AssociationofSoutheastAsianNations(=ASEAN)。

东盟的前身是马来亚(现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

1967年8月7-8日,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

东南亚国家联盟成为政府间、区域性、一般性的国家组织。

1967年8月28-29日,马、泰、菲三国在吉隆坡举行部长级会议,决定由东南亚国家联盟取代东南亚联盟。

《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确定的宗旨和目标是:

  

(1)以平等与协作精神,共同努力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

化发展

(2)遵循正义、国家关系准则和《联合国宪章》,促进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3)促进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科学等问题的合作与相互支援

(4)在教育、职业和技术及行政训练和研究设施方面互相支援;  

(5)在充分利用农业和工业、扩大贸易、改善交通运输、提高人民生活水

平方面进更有效的合作

(6)促进对东南亚问题的研究

(7)同具有相似宗旨和目标的国际和地区组织保持紧密和互利的合作,探寻与其更密的合作途径。

东盟10国总面积444万平方公里,人口5.76亿,国内生产总值(GDP)达15062亿美元,是一个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区域性组织。

1.2中国同东盟的关系

初期

  东盟成立之初,视正处于“文革”浪潮中的中国为共产主义威胁,而中国则视东盟为反共集团,但在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森正式访华及建交后,东盟各成员国亦开始陆续与中国建交,并解除对华贸易禁令。

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中国于1996年成为东盟全面对话伙伴,与日本、韩国一样通过“东盟10+3会议”与东盟成员国进行共同协商。

现代

  近几年来,中国同东盟关系顺利发展,高层往来频繁,政治关系日益密切。

1997年12月,江泽民主席出席东盟-中、日、韩首脑非正式会议,并与东盟国家领导人进行了单独会议。

双方发表了《中国-东盟首脑会议联合声明》,确定了中国-东盟面向21世纪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的方向和指导原则。

1998年12月,胡锦涛副主席出席在河内举行的第二次中国-东盟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1999年11月,2000年11月和2001年11月,朱镕基总理出席了在菲律宾举行的第三次、在新加坡举行的第四次和在文莱举行的第五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

  在第五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双方一致同意于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并授权各国经济部长和高官尽快开始谈判。

朱总理还提出将农业、信息产业、人力资源开发和湄公河流域开发等确定为新世纪初中国与东盟合作的重点领域,得到东盟领导人的赞同。

为支持东盟一体化进程,朱总理宣布将向东盟成员中的三个最不发达国家,即老挝、缅甸和柬埔寨提供特殊优惠关税待遇。

  中国与东盟还举行年度外长会议及高官磋商、经济高官会等。

双方正酝酿建立交通部长会机制。

中国-东盟联合合作委员会及东盟北京委员会等对话框架,并于2001年11月成立了中国与东盟商务理事会。

1.3中国-东盟目前的发展状况

表1

2011年与东盟十大贸易伙伴资金流动情况表

贸易伙伴国家

资金流动额(亿美元)

占东盟贸易(%)

出口

进口

总额

出口

进口

总额

东盟

215,515.5

242,497.5

485,113.0

24.5

29.2

26.8

日本

107,053.9

104,861.6

211,915.3

12.2

12.6

12.4

欧盟

89,471.3

112,886.8

202,358.3

10.2

13.6

11.8

中国

107,114.3

85,557.7

192,572.0

12.2

10.3

11.3

美国

79,910.5

101.128.5

181,039.0

9.1

12.2

10.6

韩国

40,514.5

34,938.7

75,480.2

4.2

4.2

4.4

澳洲

17,907.9

17,907.9

51,589.2

2.0

4.1

3.0

印度

17,379.3

30,085,8

47,465.1

2.0

3.6

2.8

香港

8,942.8

16.769.1

25,711.9

1.0

2.0

2.8

台湾

13,997.0

9,837.6

23,934.6

1.6

1.2

1.4

十大贸易伙伴

697,935.2

772,244.5

1,470,179.7

79.4

92.9

86

其他

181,316.7

58,925.3

240,242.0

20.6

7.1

14.0

合计

879,257.9

831,169.9

1,1710,421.7

100

100

100

资料来源:

人大经济论坛

从表1可以看出中国位居东盟十大贸易伙伴第三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后,中国与东盟双方约有7000种商品将享受零关税待遇,实现货物贸易自由化。

也就是说,双方90%的贸易产品将实现零关税。

在服务贸易方面,中国与东盟将实现实质性的彼此开放市场。

在投资领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建设将使双方投资更加自由、便利、公平和透明。

本人认为,中国和东盟将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相互投资这三个领域实现互动,互利共赢。

因此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是一个高质量的贸易区。

(1)双边贸易额不断增加,但贸易不平衡现象明显

从2001年中国宣布建立自贸区到2010年自贸区基本建成,在将近10年的时间里,有6000多种商品陆续开始实行零关税。

优惠的关税政策使得双边贸易额快速增长。

据统计,2001年双边贸易额仅为416亿美元,2008年上升到了230多亿美元。

2001年东盟对中国的出口只有232亿美元,2008年已经达到了1169亿美元。

同时,中国对东盟的出口也有很大增长,2001年出口额是183亿美元,2008年则为1100亿美元(见表2)。

表2 

2008年中国对东南亚国家地区贸易概况

单位:

亿美元

国家/地区

进出口额

同比

东盟

2311.17

14%

马来西亚

534.69

15.2%

新加坡

524.36

10.5%

泰国

412.53

18.9%

印度尼西亚

315.21

25.7%

菲律宾

285.80

6.7%

越南

194.64

28.8%

缅甸

26.26

26.4%

柬埔寨

11.33

21.3%

老挝

4.16

57.5%

文莱

2.18

39.1%

资料来源:

http:

//

但是零关税政策也让一些东盟国家对今后中国与东盟间的贸易平衡问题产生忧虑。

因为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启动。

自2010年1月1日起中国与东盟老六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和文莱)除部分敏感产品外,其余所有产品关税将降至零。

与此同时,按照关税削减时间表,中国与东盟新四国(越南、老挝、缅甸和柬埔寨)零关税政策也将于2015年开启。

而中国产品的性价比较强,因此中方产品将会更多向东盟出口。

未来很可能出现中国对东盟的贸易顺差。

其中,东盟老六国对预期的贸易平衡变化甚为敏感。

如泰国自2005年7月1日开始货物贸易全面降税以来,对中方的逆差也在不断扩大,从2003年、2004年的150亿和439亿泰铢增至2005年、2006年的816亿和704亿泰铢。

印尼也在担心零关税将导致中国廉价商品涌入印尼市场,使国内很多产业严重受损,希望推迟中国东盟自贸协定;而中国对新四国的贸易更是一直存在巨额顺差,据商务部统计,中国2007年对越南的顺差是86亿美元,2008年激增到107亿美元,因此越南也希望中国减少对越南的顺差,在扩大出口的同时,要增加进口。

(二)双边产业结构互补性与竞争性并存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虽然有互补的一面,但国与国之间、国内各地区之间在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资源禀赋上仍然有相似的一面。

虽然近几年中国和东盟某些新兴工业化国家贸易发展迅速,但由于双方基本处于相同的国际分工阶段,使得双方在国际市场上一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极大地阻碍了双方贸易的发展。

就具体情况来看,比较优势都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因此形成了出口资源、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贸易结构,这不仅不利于获得贸易创造效应,而且在区域以外的第三方市场上也容易形成激烈竞争。

从贸易方式来看,各国加工贸易的比重较大,大多数国家的加工产品附加值呈下降趋势,这反映了CAFTA中贸易结构的相似性。

如何将贸易结构上的竞争关系转化为互补性竞争关系,将是未来双方扩大合作,促进成员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双边贸易机制不断改进,但仍有待完善

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成功经验来看,区域经济合作应该建立在区域所有国家共同利益一致的基础之上。

这就需要一个好的运行机制来保障各方利益的实现。

然而对于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来说,经济利益的分配和平衡相对容易做到。

如果区域内成员国之间发展水平差异大,经济利益的分配和平衡就显得比较困难。

由于东盟本身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自由贸易的发展将会给区内某些国家特别是较弱的国家带来损失。

若区内缺乏对受损国家的补偿机制,就会使它们在合作过程中采取消极态度,甚至为保护本国市场和民族工业而进行抵制。

因此如何处理好东盟各国内部的分歧和建区后的利益分配问题将直接影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进程。

另一方面,就东盟整体来说,除新加坡之外,其他东盟国家的总体国际竞争力已经并可能进一步落后于中国,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设计和实施关税减免的进程和标准以达到利益平衡,将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四)自由贸易区内经济合作有待深化

在货物贸易领域,由于地理条件关系,中国的临界省份如广西、云南等与一些海上东盟国家凭借运输便利、交流方便、产品流通快等优势,从自由贸易区发展中获利较为直接和明显。

如果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再建立的话,中国北部湾地区同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等海上东盟国家的贸易额将会有更加快速的增长。

但是其他地区同欧盟陆上国家的贸易和经济合作则相对较少。

目前双方贸易还处于低水平状态,不仅数量值低,而且多数产品仍为初级产品,科技含量低。

在投资领域,有些东盟国家对中方向东盟投资较少表示担忧。

据统计,在中国东盟双向投资中,中方投资只占九分之一,而东盟投资远远多于中国。

双方投资信息和渠道亟待加紧建设,双方的经济合作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建立自由贸易区要求各个国家的市场容量达到一定程度。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一个拥有18亿人口、2万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和1·2万亿美元贸易总额的超级大市场。

市场的扩大为实现规模经济提供了前提条件,但是自由贸易区内只有新加坡和文莱属于高收入国家,人口仅占0·19%。

其余都属于中下等收入国家,购买力有限。

有限的市场容量使进口产品很容易对国内产业造成冲击,从而导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同时,市场容量有限使得中国与东盟各国都以美、日为主要贸易伙伴。

这种区域外市场的严重依赖性会减少自由贸易区内的有效需求。

2广东与东盟贸易现状分析

2.1广东与东盟的地理环境关系所在

进来“东盟”成了CEPA后的另一个跨地区经济热点,国家领导人先后出访东南亚,“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常常挂在官员和记者嘴边,原外经贸副部长龙永图2002年4月在广州出席一个论坛时指出,在中国加入东南亚区域经济合作这一过程中,广东会有更大的机会和发展机会与空间。

中国东盟之间的贸易往来中,广东是最重要的物流通道。

广东虽然与东盟的地缘关系不是很强,但其拥有一整套的与国际接轨的进出口贸易机制,拥有一大批具有竞争力的产业群,所以与东盟的贸易额占我国与东盟贸易额的37%。

可见,随着交通、科技的发展,传统地理位置对于贸易的影响程度在减弱,取而代之的是产品的竞争力。

2.1.1地理人文优势

泛珠三角与东盟海域相连,陆地相接,山水同源。

有着5000多公里的边境线,是中国走进东南亚的前沿与通道。

泛珠三角地处东北亚经济板块与东南亚经济板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两大交汇点,是两大经济板块、两大经济体制之间的物流、资金链、信息流、人流的必经之地。

产生了澜沧江湄公河黄金水道、中缅公路、泛亚铁路,这些又为泛珠三角向西向南拓展经济腹地与发展空间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珠江流域与东南亚各国的经贸交往可以追溯到17世纪,两地人员往来密切,广东、广西、云南的华侨遍布东南亚,东南亚的侨民也大量散居在泛珠地区。

珠江流域与东南亚被史学家称作世界上最早得“国际贸易自由区”之一。

从全球范围来看,东南亚集中了80%的华侨,是海外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也是全球华人、华侨资本最雄厚的地区。

在生活习惯,文化传统,语言,教育各方面与中国有着广泛地饿共同点,可谓“文化相通”

2.1.2制度优势

泛珠三角经济总量硕大,总产值占全国四成,接近东盟十国的总和。

而更为重要的是,这个新兴的经济合作体,具有其他经济体系所不可能具有的优势,实行“一国两制”的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区都包括在这个经济体系之内,使整个经济体系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互补性、协调性。

除此之外,广东还有两大优势,一是经贸合作起步早、关系密切。

2002年,中国与东盟启动自由贸易区的谈判以来,广东对东盟出口连续7年实现两位数增长,2009年收到经济危机的冲击,中国以及东盟的整体对外贸易有小幅下降,但是广东与东盟的贸易也与2008年持平。

再一个是自己技术雄厚,市场资源互补性强。

广东企业投资、民间投资、社会投资潜力巨大,自主创新综合能力不断加强。

2.2广东与东盟的历史机遇

2002年11月4日,中国和东盟国家正式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2003年6月中泰两国签署了《中国与泰国关于在<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早期收获”方案下加速取消关税的协议》,该协议要求两国农产品贸易提前取消关税,将CAFTA计划纳入快车道。

按照《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以下简称《货物贸易协议》)内容,出了先前已实施降税的产品和少量敏感产品外,双方从2005年7月1日起,按减让表逐步取消关税,全面对原产对方的约7645个税目的产品相互给予优惠税待遇,降税涉及面广,幅度大;按照协议规定的时间表,至2010年,中国与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等6个东盟老成员将取消大量产品的关税,建立自由贸易区。

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等4个新成员将享受5年的过渡期,至2015年与中国实现自由贸易。

关税的减免是广东地区与东盟很多产品产生了贸易创造,并一定会带来巨大收益。

2.3广东—东盟贸易取得的成就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东与东盟的贸易往来有着非常令人瞩目的增长与发展,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更是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第一,双方的整体贸易额逐年递增,并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广东与东盟每个国家的贸易都有显著增长。

从1995—2008年的贸易统计数据来看,双方贸易额从64.68亿美元增加到了626.1亿美元,增长近8.7倍,年均增速超过20%。

其中,出口值从22.98亿美元增加到246.5亿美元,增长了9.7倍,进口值从41.7亿美元增加到379.5亿美元,增长了8倍(见表3)

表3

1995-2008年广东与东盟贸易进出口及逆差统计

单位:

亿美元

资料来源:

广东统计年鉴

第二,在整体贸易中,广东外贸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的贸易增长尤为突出。

在2000—2006年间,广东外商投资企业对东盟的进出口从2000年的77.3亿美元发展到2006年的272.98亿美元,增长3.53倍,增速明显快于同期对日本贸易增长的2·59倍和对台湾贸易增长的3.03倍。

但更需要注意的是,广东私营企业对东盟的进出口发展尤为迅速。

以往,广东私营企业进出口主要对象是香港。

据相关统计,2000年广东私营企业对香港出口额1.66亿美元,而对东盟国家出口额总和仅0.52亿美元。

但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议出台后,它们对东盟的出口开始迅速增长,2004年达15.59亿美元,超过对日本的6.88亿美元、对韩国的2.54亿美元和对台湾的1.95亿美元。

2005年和2006年其对东盟的出口更是突飞猛进到24.68亿和33.45亿美元。

同一时期,广东私营企业对东盟的进口也有很大的增长:

2000年仅为0.91亿美元,2003年后每年上一个台阶,从2003年的18.54亿美元、2004年的25.5亿美元、2005年的30.23亿美元,到2006年时达到43.2亿美元,7年增长47.47倍。

因此,东盟已经成为广东私营企业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与外商投资企业相比,私营企业的利润多为中国自己的普通民众所有,所以非常值得关注。

需要指出的是,同期的国有企业对东盟进出口变化不大,只从52.1亿增加到71.7亿,增幅不到40%。

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东盟已经成为广东私营对外贸易企业的最重要贸易伙伴1。

3 广东—东盟贸易面临的挑战

随着广东—东盟贸易的快速增长,双方经济往来中的问题也同时表现出来。

很多学者指出广东—东盟之间的贸易逆差是一大问题。

从统计数据来看,这一点非常突出。

1995年广东对东盟的贸易逆差为18.72亿美元,2007年增加到154.6亿美元,增加了7.3倍。

即便是在广东具有优势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方面,尽管双方之间的贸易额都在增加,但东盟向广东的出口远远超过了广东向东盟的出口。

2.1亿美元增加到3.8亿美元,逆差从2001年的1.7亿美元增至2006年的10.3亿美元。

贸易逆差固然是个问题,但仔细比较双方的具体贸易商品类别,会发现广东从东盟进口的原材料较多,而这本身就是双方经济结构不同的一种表现,更是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别是珠三角地区作为世界工厂的一种反映。

此外,诸如上述指出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逆差,表明跨国公司开始越来越多地在东盟国家与广东之间进行布局,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双方经济之间存有较高的相互依度。

2

关于农产品问题,这首先是中国加入世贸后的一个整体与全局性问题。

有人就注意到由于“早期收获”导致广东2005年对东盟出口总体增速有所回落,另一方面在欧盟和美国对我国纺织服装频频设限的时候,部分广东商家却独辟蹊径,在东盟市场上一枝独秀,最后,通盘来看,尽管广东—东盟贸易逆差增幅显著,但绝对数量并不算很大。

笔者认为,对广东来讲,与东盟贸易所面临的另一个不可忽视甚或更为严重的挑战,是广东—东盟贸易在整个中国—东盟贸易中地位的变化。

多年以来,广东—东盟贸易一直占据中国—东盟贸易总额的1/3以上,在1998年曾高达38.2%。

但从2002年以后,这一比例却持续下跌,2004年跌出1/3,2006年以后基本稳定在27%稍多的水平(见表4)

表4

1995—2008年广东在中国—东盟贸易中所占比重

单位:

亿美元

资料来源:

中国对外年鉴

4 对策与建议

广东应当怎么做呢?

实际上,广东政府已经开始了新的举动与政策。

在2008年4月召开的“广东省外经贸形势报告会暨《广东外经贸发展报告2007—2008》发布会”上,分管外经贸、口岸、粤港澳合作等工作的广东省副省长万庆良为广东省面临的外经贸困境“支招”,指出“广东要突出两个重点1:

突出深化粤港澳合作重点、突出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

”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到任后的首次出访就选择了东盟国家,并在雅加达与东盟秘书

长素林共同出席了《广东省人民政府与东盟秘书处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确定双方将重点寻求并促进包括农业、信息通讯技术、能源与环境、贸易和投资、物流基础设施等11个领域的合作。

在此次访问的推动下,广东省政府专门出台了

《2009年广东省与东盟合作工作计划》,通过宣传、外事、对外经贸以及相关企业公司等在2009年推出了一系列邀请对方领导人来访、会议、经贸等活动,推动广东与东盟的经济往来。

但是,鉴于目下的国际金融危机以及西方市场的严重收缩,广东的上述举动难免有“临时抱佛脚”之嫌,正如有媒体指出广东是“受困于成本提升、外需减弱”的背景下才“启动新兴市场的东盟攻略”。

鉴于本文的上述分析,东盟对广东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政策谏言非书斋学者所长,但结合上述分析,从逻辑与常理角度而言,以下几点必不可少:

首先,树立东盟的战略意识。

意识指导行动。

以笔者看来,广东应当把东盟放入国家外交战略以

及广东省长远与整体外贸战略规划与布局中来,只有具备了这种战略意识,才能全局性地谋划与行动,才有可能真正地促动广东—东盟经济关系的新发展。

在分析此次汪洋的东盟之行中,广东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傅朗就表现出了这种高度,他指出此行的两个背景:

一是构筑“大周边外交”的全局思维,另一个是“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历史和现实的战略需要”。

循此逻辑,广东的东盟战略意识有两层意思:

一是应当认识到发展和深化广东—东盟经济关系是落实中国周边外交、充实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行为;二是应当将东盟纳入整个广东的发展战略中来,特别是应纳入2008年年初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的《珠

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之中。

当然,经济行为需要企业先行,但这里强调的是政府在战略层面的引导至关重要。

因此,针对东盟的这种战略意识,首先必须是省委和省政府的主要领导应具备这种意识,其次是这种意识要能够真正贯彻到相关部门的具体政策中去,这样才能让经贸领域的企业家们受到鼓励并尽可能地提供优惠与机会,以便他们能放心地去拼搏与开拓。

其次、继续发挥传统优势。

广东对东盟的传统优势有三个:

海上交通、海外华人与投资环境。

首先,利用临海优势,完善以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湛江五大港口为枢纽港,以佛山、东莞、中山等中小港口为支线或补给港的整体格局,打造广东海上物流中心地位。

在继续发挥华侨的作用方面,可以考虑由广东省政府、东南亚粤籍侨胞民间社团以及广东省相关社团相互结合,召开多层次多形式

的交易会、恳亲会、联谊会等,加强沟通,制造商机。

当然,利用华商的牵线搭桥,直接进入东南亚各国的主流社会同样不可偏废甚或更为重要。

在投资环境方面,广东受惠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政策,但随着其他省份越来越多地采纳同样或更具吸引力的政策,广东的相对优势逐步淡化。

因此,广东应当结合国务院刚刚审批《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规划纲要》这一契机,在改善投资环境方面继续下大力气,最终形成法制化、透明化、人文化和科学化的投资环境,这是增进与包括东盟在内的世界各国经济关系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制胜因素。

再次,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提供的商机,把东盟纳入广东产业调整与转移的整体布局中来。

如前所述,东盟国家市场差异巨大。

广东可以设法将依赖原材料的部分制造业转移到东盟的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这样一方面可以规避发达国家专门针对我国设置的部分贸易壁垒,同时也有助于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市场开拓。

此外,也应注意到广东同样具有经济水平差异和市场多元化的特点,

所以也同样可以吸纳东盟的投资。

就此而言,我们还应当摆脱广东—东盟产品相似、产业结构雷同因而双方竞争大于合作这种惯常的简单说法。

只要看看双方日常市场出售的产品,就可以明白大型跨国公司早已利用广东—东盟市场多元化这些特点进行盈利。

实际上,即便是在广东目前相对弱势的农产品方面,也有学者建议广东“应该在同东盟协商的基础上,建立农业产业协作体系,根据区域内的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和区域产业合理布局原则,加强广东与东盟在农业产业上的协作,在更大范围优化双方之间的生产要素及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区域产

业结构和区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