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两则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447353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两则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文言文两则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文言文两则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文言文两则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文言文两则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文言文两则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文言文两则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文言文两则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文言文两则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文言文两则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文言文两则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文言文两则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文言文两则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文言文两则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文言文两则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文言文两则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文言文两则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文言文两则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文言文两则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两则教案.docx

《文言文两则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两则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言文两则教案.docx

文言文两则教案

文言文两则教案

【篇一:

六年级下册1.文言文两则教案】

1.文言文两则

彭阳县第三小学杨平福

一、教材及作者简析

二、教学目标

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指导朗读和背诵课文

2、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文内容,重点词语、句子及其意思。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教师谈话: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

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

板书课题《文言文两则》,齐读课题。

2、成语导入:

“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

谁能讲讲它的意思。

“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

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

(板书:

学弈)

3、介绍孟子:

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人。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

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二)、重难点精析

1、理解题目,提出质疑

(1)、弈:

下棋学弈:

学下棋

(2)、根据题目提出问题。

归纳:

和谁学下棋?

学得怎么样?

结果如何?

2、初读课文,自由学习

(1)、自由读,学生提出学习困难:

不好读;读不懂

(2)、老师逐句领读。

(读准字音,准确停顿、把握速度,准确处理轻重音和语调。

(3)、再自由读,找到读文言文的节奏。

(4)、齐读,把没读懂的句子勾画出来

3、、逐句理解,把握语气

(1)、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查字典,大家讨论,知识的积累

(2)理解句①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a、对照注释自己来理解

b、联系学过的课文理解

c、说出这句话的意思

(3)、理解②③句“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a、小组讨论理解意思。

(对照注释逐词理解)

b、逐词交流汇报②③句的意思

注意:

五个“之”的不同意思

“惟弈秋之为听”之:

无实在意思

“一人虽听之”之:

弈秋讲课

“思援弓缴而射之”之:

鸿鹄

“虽与之俱学”之:

另一个人

“弗若之矣。

”之:

另一个人

c、看课文插图,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讲讲两句话的意思

(4)、理解④⑤句:

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

非然也。

a、自由独立逐词理解④⑤

b、交流汇报

c、感情吟诵

难道是因为他不如别人聪明吗?

(师读:

)为是其智弗若与?

(读出反问的的语气)(指生读:

)为是其智弗若与?

(读出强烈的语气。

练习两遍)

回答——生齐读:

曰:

非然也。

(读出肯定的语气)

3、互动答疑

(1)、这两个人在同一个老师门下学下棋,他们是怎么学的?

指一生读: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再指一生: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2)、各自学得怎样呢?

一起回答——

两种结果不是因为后边的人不如前边的人聪明,而是因为两个人学习的态度不一样。

这真是——(板书:

)态度决定成败。

(3)、成语运用

用两个成语,形容两个人是怎样学习的。

(专心致志、三心二意或一心一意、心不在焉)用两个四字词语,说一下两个人的结果。

(学有所成、一无所获)

(4)、从这则文言文故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生:

学习、做事时,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4、随堂检测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通:

_________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

(2)、《学弈》中弈秋的两个徒弟,一个___________;另一个___________。

所以,学弈的结果不同。

(3)、短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________。

(答案:

(1)、通:

全的意思。

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

(2)、一个学下棋时专心致志;另一个三心二意。

(3)、学习、做事时,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七、板书设计

学奕

专心致志则成

三心二意则废

态度决定一切

八、课下作业

1、练习背诵课文。

2、试着用自己的话翻译课文。

九、教学反思

翻译文言文必须做到字字落实,同时因为相当于文言文的字词具有一词多义的特点,所以应引导学生逐字精读、积极思维、比较归纳、总结规律。

课文中的“之”、“其”、“为”三个词出现一词多义现象,应引导学生在逐字精读的基础上,通过进行比较归纳,总结出它们在用法上的规律。

第二课时

1、激趣导入

师:

在我国古代春秋末期,有位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他是?

?

学生齐答:

孔子。

师:

孔子说过很多精辟的话,直到今天还给我们深深的启迪,能背一两句吗?

2、重难点精析

(1)、初读了解课文内容。

屏幕显示课题:

“两小儿辩日”。

师问:

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生答:

两个小孩辩论关于太阳的问题。

师:

太阳有什么好辩论的?

下面我们来看课文到底讲的怎样一回事。

(2)、熟读课文。

a师:

让我们先自己把课文读上两遍。

看一看能读懂些什么。

学生自由放声朗读。

b师:

好,读过后你感觉如何?

学生畅谈自己的体会,并提出读书时的疑问。

c老师带领学生认读生字、难字,屏幕显示出字形、字音。

d集体朗读全文。

e学生听范读,听后再自由读一遍,接着再集体读。

(3)、课文翻译。

a复述故事。

(即翻译)

读了这么多遍,文章的大概意思差不多读懂了吧?

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重新讲一遍呢?

b故事复述完后,让学生提出翻译时遇到的困难,老师即可有针对性的进行帮助解释。

屏幕上显示出全文和重点词注释,学生对照注释自己口头上进行翻译。

然后请二名学生,一读一译交叉进行。

(重点词解)

以:

认为。

去:

距离。

汤:

热水。

决:

判定。

孰:

谁。

(两个通假字)

为:

同“谓”,说。

知:

同“智”,智慧。

3、互动答疑

(1)、文中两小儿为什么在争辩?

明确:

太阳离人的远近

(2)、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

明确:

小儿甲:

日初近,日中时远

小儿乙:

日初远,日中时近

(3)、支撑他们观点的理由是什么?

明确:

视觉/触觉

(4)、那么他们的想法有道理吗?

生活在现代科技发达社会的你,能用所学的科技知识对他们的看法作一合理的解释吗?

(5)、这场争辩结果如何?

有无胜负?

明确:

没有胜负,作为裁判者的孔子“不能决也”。

(6)、作为裁判者的孔子为何不随便下个结论呢?

4、随堂检测

a解释下列加点字:

(1)、见两小儿辩斗()..

(2)、问其故().

b句子分析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c两小儿辨日给我们的启示是?

(答案:

a辩斗:

争论。

故:

原因b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c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七、板书设计

两小儿辩日

小儿a小儿b

观点:

晨近午远观点:

晨远午近

理由:

大则近,小则远理由:

凉则远,热则近

学无止境

八、课下作业

1将短文改写成剧本。

2练习演一演两小儿辩日。

【篇二:

《文言文两则教案、习题及答案》】

课程解读

一、学习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感悟人生哲理,获得人生启示;

2.抓住重点句段,联系实际生活,领悟文章所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二、重点、难点:

1.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并为初中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基础。

2.首次学习朱自清的文章,初步感受其作品中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重点解读分析:

《文言文两则》

1.课文背景资料:

(1)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

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世人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一生的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书,流传于世。

(3)有关《两小儿辩日》中的科学知识

早晨和中午的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是一样的。

为什么早晨的太阳看起来比中午时的大呢?

这是视觉的误差,也就是错觉。

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会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会显得大。

同样道理,首先,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些物体的比较下此时的太阳显得大;而中午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浩瀚的天空是背衬,此时太阳就显得小了。

其次,同一物体颜色浅的比颜色深的显得大一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

当太阳初升时,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显得格外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因此就显得小些。

中午的气温较早晨高,此时的太阳是否离我们近些呢?

也不是。

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

在相同的照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使物体获得的热量高。

同时,在夜里,太阳照射在地面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照射到地面上使温度增加,所以感到热。

温度的凉与热,并不能说明太阳距离地面的远与近。

2.课文重、难点突破: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

“孰为汝多知乎?

重点句品析:

①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这是其中一个小孩在争辩中的观点,他是凭自己所观察到不同时间太阳大小的变化所作

出的判断。

②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这是另一个小孩在争辩中的观点,他是根据不同时间太阳照在身上的凉热感觉得出结论的。

③孰为汝多知乎?

这是两个小孩见孔圣人不能裁决,笑着说的话──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本句采用反问的句式,表现出两个小孩的天真可爱。

参考译文

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正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要近些。

一个小孩说:

“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

“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两个小孩笑着说:

“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学奕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

非然也。

重点句品析:

①思援弓缴而射之。

这一句是写后一个人学弈时的表现,虽然他看上去像是在听弈秋教导,心里却在想拉弓箭射天鹅。

作者使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叙述,使结论水到渠成,具有说服力。

②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

非然也。

这是《学弈》一文的结语,看起来似乎只是对文中所讲的事情作了结论而未加以论证,但实际上论证已包含于叙事之中。

抓住前面一句“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读懂“弗若之”的原因,就能明白专心致志地做事和三心二意地做事,结果是完全不相同的。

参考译文: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

让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

虽然他们在一起学习,但是后一个学生不如前一个学得好。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吗?

(回答)说:

不是这样的。

《匆匆》

1.课文背景资料:

朱自清(1898—1948年)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

朱自清善于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平易的叙述表达出来,其作品笔致简约,亲切自然,读来有一种娓娓动人的风采。

朱自清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

2.词语理解:

确乎涔涔潸潸徘徊游丝

确乎:

确实,的确。

涔涔:

形容汗、泪、水等不断往下流的样子。

潸潸:

流泪不止的样子。

徘徊:

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

游丝:

蜘蛛所吐的丝,飘荡于空中,故称游丝。

3.文路整理。

本文围绕“匆匆”一词展开叙述。

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

再写对于八千多个日子的匆匆而逝,作者思绪万千,由景及人,叹息不已。

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

4.重点句品析: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用排比的句式描写燕子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有再青的时候,桃花有再开的时候,在描绘的春景中,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似作者是在询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恋。

②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作者运用极其新奇巧妙的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个日子比喻成极小极小的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

日子显得那么的渺小,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这句话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③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描写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洗手、吃饭、默思。

“日子从水盆里过去”“日子从饭碗里过去”“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作者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

④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作者把自己八千多个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时间匆匆而去的形象化为“如轻烟”“如薄雾”,比喻独特,联想新奇。

轻烟、薄雾瞬间被“吹散了”,被“蒸融了”,日子就是如此地稍纵即逝。

作者用全身心去感受时光的流逝。

5.课文特色:

一是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首尾呼应。

作者提出“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的疑问,却问而不答。

其实答案就隐含在文中,设问的目的是引起人们的深思,唤起人们珍惜时间的意识。

文章还采用了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突出对时间来去匆匆的惋惜和无奈的强烈感情。

二是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

三是情景交融。

无论是写燕子、杨柳、桃花,还是写太阳,都与“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的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

四是本文运用了排比、设问、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表达效果强烈。

6.课外拓展:

《昨日诗》

昨日复昨日,昨日何其好!

昨日过去了,今日徒懊恼。

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了。

水去日日流,花落日日少。

成事立业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

《今日诗》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

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

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

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明日诗》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

请君听我明日歌。

预习导学

一、预习新知:

下节课我们将要学习《桃花心木》《顶碗少年》和《手指》,请同学们做好预习。

二、预习点拨

1.熟读课文,查字典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找出不理解的内容,并用标记注明。

3.熟读《桃花心木》,思考文章围绕种树人,讲了一件什么事?

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画出课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

同步练习(答题时间:

30分钟)

一、给下列的独体字加上不同的偏旁使之组成新字,再组词。

鸟_____()_____()每_____()_____()具_____()_____()斤_____()_____()者_____()_____()斗_____()_____()令()()利()()非()()羊()()

二、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奕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2.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3.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三、理解课文后,回答下列问题。

1.奕秋擅长下棋吗?

用文中原话回答。

2.文中两个跟奕秋学下棋的人,表现有什么不同?

3.《学奕》一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4.你觉得《两小儿辩日》这则故事表现出孔子具有怎样的品质?

请说明理由。

5.从《两小儿辩日》一文中你体会到两个小孩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

四、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

2.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

()

3.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

4.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

五、读课文内容,完成以下练习。

1.《匆匆》是一篇________(体裁),作者是现代作家________。

文章紧紧围绕________二字,细腻刻画了________。

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感到________和________。

揭示了________,但又________的复杂心情。

2.读了《匆匆》一文,你想到了什么?

请你用比喻句的形式写写你对时间的看法。

时间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你积累的珍惜时间的格言警句。

【篇三: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两则》完整教案】

一、文言文两则

一、教学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背诵课文。

2.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

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是本课的重点。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

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

“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

谁能讲讲它的意思。

“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

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

(板书:

学弈)

(1)介绍孟子:

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

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他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

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

《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2)释题:

“弈”指什么?

“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

(“弈”,本来专指下围棋,“学弈”就是学下围棋。

现在的“对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围棋。

(3)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整理并板书:

1.\谁学下棋?

2\怎么学下棋?

3\学得结果怎么样?

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谁学下棋?

谁是老师?

——有两个人学下棋,老师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弈秋。

2.(这两个人)怎么学下棋?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注意力十分集中,一心一意);“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

3.学得结果怎么样?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虽然后一个人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

解答这个问题后,教师可以追问:

是什么原因使“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引导学生理解:

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别,而是他们的学习态度不同——前一个专心致志,后一个三心二意。

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五、联系生活,深化认识

1.请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

(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2.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

(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中的经历充分发言,认识到不专心产生的不良结果,增强做事专心致志的意识。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思援弓缴而射之。

这一句是写后一个人学弈时的表现,他虽然看上去在听弈秋教导,

心里却在想拉弓箭射天鹅。

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叙述,使结论水到渠成,具有说服力。

②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

非然也。

这是《学弈》一文的结语,对文中所讲的事情作了结论而未论证,但论证已包含于叙事之中。

抓住前面一句“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读懂“弗若之”的原因,明白专心致志地做事和三心二意地做事,结果是完全不相同的。

为了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可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

③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这是一小孩在争辩时的观点,他是凭自己所观察到不同时间太阳大小的变化所做出的判断。

④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这是另一小孩在争辩中的观点,是根据不同时间太阳照在身上的凉热感觉得出结论的。

⑤孰为汝多知乎?

这是两个小孩见孔圣人不能裁决,笑着说的话──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本句采用反问的句式,表现出两个小孩的天真可爱。

学弈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

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

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同学不如前一个学得好。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

说:

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

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要近些。

一个小孩说:

“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