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练习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447651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35.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练习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练习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练习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练习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练习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练习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练习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练习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练习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练习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练习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docx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练习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练习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练习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docx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练习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

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教材第60页思考

思考提示:

1.若有草地退化现象,可以从草地数量种类、载畜量的变化方面表现出来。

2.草地退化的原因可以从当地自然条件(降水较少、气候干旱)和人类活动(超载放牧、滥垦草原等)两个方面考虑。

3.草地的保护可以从禁牧、轮牧、舍饲、半舍饲、建设草地基地、建立饲草料基地、建设“草库伦”、退耕还牧等方面采取措施,还可以考虑增强法治相关建设和保护草地资源的意识等。

[课堂小结]

读我国四个牧区超载起至年份、超载持续时间和年平均超载率表及四个牧区草原退化趋势图,完成1~2题。

地区

超载起至年份

超载持续时间/年

年平均超载率/%

西藏牧区

1964—2000

37

47

青海牧区

1970—2000

31

18

甘肃牧区

1973—2000

28

20

四川牧区

1982—2000

19

10

1.根据图表信息,可判断(  )

A.超载持续时间越长的牧区,年平均超载率越大

B.四个牧区中青海牧区草原退化速度最快

C.四个牧区草原退化的现象均呈持续上升趋势

D.2000年,四川牧区和西藏牧区超载面积基本相当

2.有关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全球变暖对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影响不大

B.经济贫困是导致草原退化的唯一原因

C.通过划分草原保护区和畜牧放养区,可使草原生态得以保护

D.只要控制超载现象,就能够完全控制草原退化

解析:

第1题,认真阅读图表中的信息,我们可以看出超载持续时间越长的牧区,年平均超载率并不一定越大,如表中的甘肃牧区与青海牧区的对比;由图中各牧区变化曲线的斜率可以看出,青海牧区最大,草原退化速度最快;由图中可以看出西藏牧区草场退化率有下降的阶段,所以并不是草原退化的现象均呈持续上升趋势;根据题目所给的已知条件,无法判断各个牧区超载面积的状况。

第2题,要使草场资源能够持续稳定地利用,就要采取措施使草场资源能够休养生息,改善生态环境。

答案:

1.B 2.C

读下表,完成第3题。

数量

美国

新西兰

澳大利亚

中国

蒙古

每公顷草场

养羊头数/头

1.94

11.58

1.17

0.96

0.6

3.造成上述国家草场载畜量差异的最主要原因为(  )

A.气候条件B.地形条件

C.市场条件D.管理水平

解析:

从表中可以看出,新西兰草场的载畜量远高于其他各国,主要原因为新西兰的草场地处降水丰富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单位面积产草量大且草质优良。

其他国家的草场主要位于降水较少的地区,单位面积产草量较低。

答案:

A

下图是植被、风速与输沙率的关系图。

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反映出(  )

A.同一植被条件下,输沙率与风速呈负相关

B.同一风速条件下,输沙率与植被呈负相关

C.在植被覆盖度为10%~20%时,风速对输沙率的影响较小

D.输沙率与植被、风速的关系不明显

5.由图可知,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

A.合理利用水资源

B.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植树种草

C.设置沙障固沙

D.小流域综合治理

解析:

图中显示同一风速条件下,植被覆盖度越高、输沙率越低,即输沙率与植被呈负相关,则防治荒漠化的相应措施是提高植被覆盖率。

答案:

4.B 5.B

科尔沁草原,曾经水草丰美,但前些年却变成荒漠化严重的沙地。

从1997年开始,科尔沁人因地制宜,防沙用沙,目前已初步扭转了“沙进人退”的局面,开始走向“沙绿民富”的道路。

读科尔沁沙地位置示意图,完成6~7题。

6.科尔沁沙地曾经“沙进人退”、荒漠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有(  )

①过度樵采 ②过度放牧 ③过度农垦 ④不合理灌溉导致的盐碱化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7.科尔沁沙地“沙绿民富”的主要原因不可能是(  )

A.全球气候变暖,冰雪融水增加

B.沙地边缘构建乔、灌、草防护林带

C.配套排灌设施,合理引用水资源

D.推广沙地植被恢复配套技术

解析:

科尔沁草原地处农牧交界地带,其荒漠化主要是由于过度放牧和过度农垦造成的;近年来,已初步扭转了“沙进人退”的局面,并开始走上“沙绿民富”之路,主要原因是对荒漠的治理和合理用水等措施,并不是气候变暖,冰雪融水增加而造成。

答案:

6.B 7.A

8.自然草场的载畜量是有限的,过度放牧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分析下面的材料,完成

(1)~(3)题。

材料一 某草场的产草量可以供应40头奶牛正常产奶,如增加一头奶牛,每头奶牛的产奶量会减少30升。

3个牧民家庭2005年与2006年的收入如下表所示。

牧民家庭

饲养奶牛/头

单位产量/(升·头-1)

产奶量/升

2005年

2006年

2005年

2006年

2005年

2006年

10

10

1000

970

10000

9700

20

20

1000

970

20000

19400

10

11

1000

970

10000

10670

合计

40

41

3000

2910

40000

39770

材料二 绝大部分牧民家庭的经济活动较单一,养牛收入是其唯一的经济来源,日常劳作都是围绕养牛产奶活动展开的。

市场上牛奶价格下降的时候,牧民为了增加收入只有多养奶牛。

(1)上表中反映出整个草场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2)为了增产增收,甲、乙两个牧民家庭向丙牧民家庭学习,想多养奶牛多产奶,长此以往,会产生的恶果是什么?

(3)为了避免产生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该地地方政府应当采取的环境管理措施有哪些?

解析:

从表中可以看出随着奶牛饲养量增大,牛奶的总产量却在减少,产生的原因及采取的措施如下图所示。

答案:

(1)奶牛饲养总数增大,牛奶总产量减少。

(2)草场退化甚至消失,减少或断绝了牧民的经济来源,牧民转移至另一块草场。

(3)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划区轮牧;建设人工草场和生态林;广开就业门路,鼓励牧民外出务工经商;利用政策引导和资金上的扶持,使牧民转产,如从事养羊业、旅游业或农产品加工业等;加强教育,科技兴农,并增强牧民保护草场的生态意识等。

(答出三点即可)

下图为“美国1933年4月发生的‘黑风暴’分布图”,读图,完成9~10题。

9.此种灾害是一种(  )

A.土壤侵蚀B.土壤盐碱化

C.水土流失D.土壤污染

10.引发该灾害的根本原因是(  )

A.砍伐森林B.过度耕种

C.温室效应D.灌溉不合理

解析:

第9题,“黑风暴”是一种强风侵蚀裸露地表的灾害。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此时为春季,图示区域多大风,对植被较差的地表侵蚀强。

第10题,美国西部原先有较好的植被覆盖,后来美国在向西部发展的过程中,大量破坏植被,许多地方被开垦为农田,从而使地表失去植被的保护,出现“黑风暴”。

答案:

9.A 10.B

下图为黄河源地区不同海拔的草地退化情况。

读图,完成11~12题。

11.黄河源地区草地退化的特点是(  )

A.居民点密度越大草地退化率越高

B.海拔4500~4600米的草地退化率最小

C.居民点密度越大草地退化面积越大

D.海拔4300~4400米的草地退化面积最大

12.影响黄河源地区不同海拔草地面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壤水分 气温B.土壤水分 坡度

C.气温 光照D.光照 坡度

解析:

第11题,从曲线变化看,草地退化率与居民点密度的变化不完全对应;草地退化率在海拔5200米以上最低;将图中每海拔高度段内的草地面积与其对应的草地退化率相乘,得到的数据就是退化的草地面积,比较可以得出海拔4300~4400米的草地退化面积最大。

第12题,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地区,土壤的水分条件越好,草地面积就越大。

答案:

11.D 12.B

13.“草库伦”是草原地区牧民为了合理利用,保护草场而采用的一种方式。

下列结果是利用“草库伦”获得的是(  )

①改善了草原生态环境 ②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目标 ③改善了当地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了收入 ④使草场退化加剧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

“草库伦”是牧民将草场一片一片圈起来,在“草库伦”内实行牲畜轮饲,有水源的地方,根据自己的生产需要和经营管理能力,围建1~2公顷的围栏,在其中兴修水利,进行灌溉、精耕细作,以种植优质高产的饲草料为主,发展种菜、种果等多种经营。

“草库伦”建设可以改善当地的草原生态环境,提高植被覆盖率;发展畜牧业生产,基本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目标;提高牧业防抗灾能力,改善畜群的营养结构,提高畜产品质量,促进畜群结构的调整。

答案:

A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黑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 地处黑河中游的张掖地区近50年间,人口由55万增至126万,耕地由10万公顷增加到26万公顷,中游沿岸建成平原水库27座,截流了几乎全部的上游来水。

材料三 额济纳旗草原生态极度脆弱,草本植物由20世纪80年代的130余种减少到30种;草场植被覆盖30年间降低了50%~80%;亩均生物量不足20千克;草场载畜量下降了46%。

材料四 灌溉“草库伦”的主要做法是:

牧民在自己承包的草场内,选择水土条件比较好的地方,根据自己的生产需要和经营管理能力,围建1~2公顷的围栏,在其中兴修水利,进行灌溉、精耕细作,以种植优质高产的饲料、草料为主,发展种菜、种草等多种经营。

(1)图示地区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

(2)黑河下游的额济纳旗草原的气候类型属于____________。

(3)额济纳旗草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建设“草库伦”的意义有哪些?

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措施可以改善额济纳旗草场的生态环境问题?

答案:

(1)草场退化 土地沙化

(2)温带大陆性气候

(3)黑河中游地区过度用水使下游的额济纳旗草原因缺水而退化;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4)意义:

防止草场退化,增加牧民收入。

措施:

①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加强教育、科技兴农,增强牧民保护草场的意识;②科学协调黑河流域的用水,充分节约利用水资源;③实行禁牧、轮牧制度;建立饲、草料基地;加强牧场的基本建设;变游牧方式为牲畜舍饲、半舍饲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