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历史事件类20.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450736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0.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历史事件类2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历史事件类2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历史事件类2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历史事件类2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历史事件类2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历史事件类20.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历史事件类20.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历史事件类20.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历史事件类20.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历史事件类20.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历史事件类20.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历史事件类20.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历史事件类20.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历史事件类20.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历史事件类20.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历史事件类20.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历史事件类20.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历史事件类20.docx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历史事件类2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历史事件类20.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历史事件类20.docx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历史事件类20

2013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

文言文阅读之历史事件类20

限时训练时间:

40分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

其妻杨氏曰:

“君,县令也。

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

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

”侃曰:

“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曰:

“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

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

“县令,城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

非若吏人、百姓然。

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

”众皆泣。

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

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

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

贼失势,遂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1.找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3分)

A.则人谁肯固矣坚守,固守        B.其必济成功

C.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一起   D.侃率之以乘城攻打

2.下列句中“为”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项城为叛军困         B.县令李侃,不知所为

C.皆为陛下所成就       D.为君翻作《琵琶行》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力不足,死焉,职也。

 

(2)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幕君之高义也。

【答案】

1.D

2.B

3.

(1)(抵抗的)力量不够,死亡在这件事情上(这里)(1分),也是(1分)你的职分(1分)。

(2)即使(1分)这样,任职期满就离开了(1分)不像差役、百姓这样(1分)

(3)略

【解析】略

【参考译文】

 建中四年(公元738年),李希烈攻陷了汴州,接着又将掠夺陈州,分出他的部队几千人,开拔到达项城县。

将掠取这里的财物,俘虏捆绑这里的男女,到陈州会师。

县官李侃不知怎么才好。

他的妻子杨氏说:

“您是县官,叛贼到当守卫;力量不足,即使死了,也是忠于职守。

您假如逃跑,那么谁来守城?

”李侃说:

“军队与钱财都没有了,该怎么办?

”杨氏说:

“假如不守住,县城将被叛贼抢夺去?

粮仓里储藏的都成了叛军的积蓄,政府的财库都成了他的财产,百姓都成了他们的士兵,国家还有什么呢?

夺取贼兵的财物,吃他们的粮食,重赏鼓励敢死的士兵,那一定能成功的。

”于是在庭院召集胥吏百姓。

杨氏说:

“县官,确实是一城之主,虽然如此,任期满了就离职而去,不像吏人百姓那样。

吏人百姓,都是本地人,祖坟在这里,应该相互出力死守着个县城,怎能忍心丧失自身而成为叛贼俘虏呢?

众人都流泪了。

于是杨氏宣布命令:

“凡是用砖瓦石块击中贼人的,奖赏他千钱;用刀箭兵器之类击中敌人的,奖赏他万钱。

”得到数百人,李侃带领他们登上了城墙。

杨氏亲自为他们煮饭让他们吃,部分老小,一定照顾周到均匀,杨氏让李侃对敌人通话:

“项城父老,守义而决不从贼,都全力死守不怕牺牲,即使得到我们的城也不能显示你们的军威,不如赶快离去,白白地失利,没有什么好处。

”判贼都笑了。

这时有流矢射中李侃的手,李侃受伤而归。

杨氏责备他说:

“你不在,那么谁能固守阵地!

即使死在城上,岂不比死在家里有意义吗?

”李侃就忍着伤痛,又登上了城墙。

项城是小地方,没有长戟劲弩精良武器,没有高城深沟来固守。

判贼气焰嚣张,率领他们的士兵将要跳过城墙而攻下项城。

此时守城士兵用普通的弓箭射贼人,射中了他们的统帅,落马而死。

他们的统帅是李希烈的女婿。

叛贼失势了,接着全都逃跑了。

项城的人没有伤亡。

阅读下列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6分)

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

景公患之。

宴婴乃荐田穰苴

曰:

“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

”景公召穰苴,与

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捍燕、晋之师。

穰苴曰:

“臣素卑贱,君擢只闾伍

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

监军乃可。

”景公许之,使庄贾往。

穰苴与庄贾约曰:

“旦日日中会于军门。

”穰苴先

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

贾素骄贵,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

日中而贾不至。

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

夕时,庄贾乃至。

穰苴曰:

“何后期为?

”贾谢曰:

“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

”穰苴曰:

“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

则忘其亲,援椎桴之急则忘其身。

今敌国深侵,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

皆悬于君。

何谓相送乎!

”召军正问曰:

“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

”对曰:

“当斩。

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

既往。

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

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抚循之。

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

三日而后勒兵。

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

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渡水而解。

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固境而引兵归。

4.用斜线“/”为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

5.将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最比其羸弱者

6.将下列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苏子卿曰明月照高楼想见馀光辉子美曰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庾信曰落

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王勃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梁简文

曰湿花枝觉重宿鸟羽飞迟韦苏州曰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三者虽有所祖然青

愈於蓝矣

【答案】

4.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

5.最体贴(关照)那些老弱的人。

6.三者(三人的诗句)虽然都有效仿,但后者又优于前者了。

【解析】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

分食食之。

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

使者反,言之公。

公曰:

“嘻!

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

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

”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

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

“婴之家不贫。

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

婴之家不贫也。

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仁人不为也。

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它人,是为宰①藏也,智者不为也。

夫十总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②矣。

”景公谓晏子曰:

“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

”晏子曰:

“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

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者,面有饥色。

公悲之,喟然叹曰:

“令吏养之!

”晏子曰:

“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

今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治国之本也。

”公笑,有喜色。

晏子曰:

“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

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无室者,论而共秩焉。

”公曰:

“诺。

”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

景公游于麦丘,问其封人:

“年几何矣?

”对曰:

“鄙人之年八十五矣。

”公曰:

“寿哉!

子其祝我。

”封人曰:

“使君之年长于胡③,宜国家。

”公曰:

“善哉!

子其复之。

”曰:

“使君之嗣,寿皆若鄙臣之年。

”公曰:

“善哉!

子其复之。

”封人曰:

“使君无得罪于民。

”公曰:

“诚有鄙民得罪于君则可,安有君得罪于民者乎?

”晏子谏曰:

“君过矣!

彼疏者有罪,戚者治之,贱者有罪,贵者治之;君得罪于民,谁将治之?

敢问:

桀纣,君诛乎,民诛乎?

”公曰“寡人固也。

”于是赐封人麦丘以为邑。

(取材于《晏子春秋》)

【注】①宰:

卿大夫家臣。

②免:

此指免掉忧患。

③胡:

指齐国前代国君胡公静,长寿。

7.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致之,终再拜而辞致:

给予,赐给

B.退得罪于士退:

后退,退却

C.足于中,免矣中:

心中,内心

D.今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逮:

及,达到

8.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君之赐也厚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圣王见贤以乐贤申之以孝悌之义

C.善哉!

子其祝我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

D.使君之年长于胡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晏子具有民本思想”和“齐景公虚心纳谏”的一组是()

1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晏子认为,臣子拿国君所赐的丰厚财物施惠于百姓,是越权行为,表现了忠正之臣对国君权威的维护。

B.晏子认为管仲接受封赏是智者的千虑一失,而自己面对封赏赐“再拜而不敢受”,正是愚人的千虑一得。

C.齐景公目睹一位背着柴草的长者面有饥色,心生怜悯,命令官吏供养此人,充分说明他深明治国之本。

D.景公认为,百姓可能在君王那里获罪,而君王不可能在百姓那里获罪,后经晏子劝谏,才终有所悟。

【答案】

7.B

8.A

9.D

10.C

【解析】

7.退,与上文的“进”(入朝)相对,应解释为“退朝,在朝堂外”。

8.两个“也”都是助词,在主谓之间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B项第一个“以”是连词,表顺接;第二个“以”是介词,“用”。

C项第一个“其”是副词,表祈使语气;第二个“其”是代词,“他们的”。

D项第一个“之”是助词,相当于“的”;第二个“之”是取消句子独立性。

9.略

10.齐景公只是有同情心,并非深明治国之本,他是在晏子的劝导之下才“推恩”,做出了符合治国之本的事情。

参考译文

晏子正在吃饭,齐景公派使来到,(晏子)把食物分给使臣吃,使臣没吃饱,晏子也没吃饱。

使臣回去后,把这件事告诉了景公。

景公说:

“唉!

晏子的家贫得像这样!

我不了解,这是我的过错。

”景公派公差送去千金与市租(此处指税收权),请他用来供养宾客。

晏子谢绝了。

多次送来,最终(晏子)行再拜礼辞谢说:

“我的家不贫穷,凭借你的赏赐,恩泽(已经)遍及三族,延伸到朋友,并以此救济百姓,您的赏赐够丰厚了,我的家不贫穷啊。

我听说过这样的话,从君王那里取得厚赏散发给百姓,那是臣子代替君王做人民的君王,忠臣是不这样做的。

从君王那里取得厚赏不散发给百姓,那是用筐箧收藏财富,仁义之人是不这样做的。

在朝中得到君王的赏赐,在朝外得罪士人,自己死后财物变为别人所有,这是替管家收藏财物,聪明的人是不这样做的,十块粗布、一种食物(供穿衣咆饭),心中满足,可以免除忧患了。

”齐景公对晏子说:

“从前我们前代的君王桓公用登记的500社(25户为一社)人口、土地封赏管仲,他没有推辞就接受了,你推辞不受是为什么呢?

”晏子说:

“我听人这样说,圣明的人考虑一千次,一定有一次失误。

愚蠢的人考虑一千次,一定有一次收获。

想来,管仲这一次失误,却是我的一次收获吧?

所以行再拜礼辞谢而不敢接受您的赏赐。

景公在寿宫游览,见到一个年老背柴的人,面有饥色。

景公同情这个人,叹息着说:

“叫官吏把他养起来!

”晏子说:

“我听说过这样的话,为贤能的人高兴而替没出息的人哀伤,这是守住国家的根本。

如今君王您爱护老年人,恩惠没有达不到的地方,这是治国的根本啊。

“景公笑了,面有喜色。

晏子说:

“圣明的君王见到贤能的人就为他高兴,见到没出息的人就替他哀伤。

现在请让我替老弱得不到抚养的人、鳏寡没有家室的人请求,经过评议供养他们。

”景公说:

“好吧。

”于是老弱的人有了供养,鳏寡的人有了家室。

景公到麦丘游览,问麦丘的封人(管理疆界的属官):

“年纪多大了?

”回答说:

“我85岁了。

”景公说:

“高寿啊!

为我祝祷吧。

”封人说:

“让您的年寿比先君胡公还长,对国与家都合宜。

”景公说:

“好啊!

您再祝祷我吧。

”封人说:

“让您的后代,寿数都像小臣我的年龄一样。

”景公说:

“好啊!

您再祝祷我吧。

”封人说:

“让您不要在老百姓那里获罪。

”景公说:

“确有鄙贱百姓在君王那里获罪,这样说还行,哪有君王在百姓那里获罪的呢?

”晏子劝谏说:

“君王您错啦!

(确有君王在百姓那里获罪的)那(与君王)疏远的人有罪,(与君王)亲近的人惩治他,卑贱的人有罪,高贵的人惩治他;君王在百姓那里获罪,谁来惩治他呢?

我斗胆问:

桀纣,是(诸侯)国君诛杀的呢,还是老百姓诛杀的呢?

”景公说:

“我固陋啦。

”于是把麦丘赏赐给封人作为采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

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诫曰:

“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

”令其裨将传飧,曰:

“今日破赵会食!

”诸将皆莫信,佯应曰:

“诺。

”谓军吏曰:

“赵已先据便地为壁,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未肯击前行,恐吾至阻险而还。

”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

赵军望见而大笑。

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

于是信、张耳佯弃鼓旗,走水上军。

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

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

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

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

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

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

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

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

诸将效首虏,毕贺,因问信曰:

“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

然竟以胜,此何术也?

”信曰:

“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

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

’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

”诸将皆服曰:

“善。

非臣所及也。

([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信平日学问)寄食受辱时,揣摩已久,其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皆本于平日学问,非以危事尝试者。

信书虽不传,就本传所载战事考之,可见其纯用权谋,所谓出奇设伏变诈之兵也。

([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信建大将之旗鼓建:

建造

B.诸将效首虏效:

呈献

C.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顾:

只是

D.其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连:

统率

12.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韩信用兵“用权谋”的一组是(3分)()

①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

②令其裨将传飧,曰:

“今日破赵会食!

③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

④于是信、张耳佯弃鼓旗,走水上军

⑤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

⑥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

A.①②⑤B.③⑤⑥C.①③④D.②④⑥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信先选轻骑持汉红旗隐蔽山上,乘机更换旗帜扰乱赵军军心;又背水布阵,迫使汉军殊死作战,置之死地而后生,取得胜利。

B.诸将对韩信反常规背水布阵,并说今日破赵会餐不信服,所以对他的命令阳奉阴违,胜利后经韩信解释,佩服不已。

C.赵军事先占据便利形势,看见汉军阵形后大笑轻敌,在韩信等佯弃鼓旗逃走后又空壁逐利,中计丢失军营,大乱而败。

D.井陉口之战,韩信能根据敌我双方的形势,活用兵法,取得胜利,所以,他虽没有兵书传世,仍可考察出他善用“变诈之兵”。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

(3分)

译文:

(2)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

(4分)

译文:

(3)皆本于平日学问,非以危事尝试者。

(3分)

译文:

【答案】

11.A

12.C

13.B

14.

(1)韩信就下令军中不要杀广武君,有能够活捉(他)的人悬赏千金。

(2)如果给他们留有生路,就都跑了,怎么还能用他们取胜呢?

(3)都本原于平常的学问,并不是用危险的事来尝试。

【解析】

11.3分。

树起

12.3分。

②鼓舞士气,也表现了韩信的自信;⑤表现韩信对广武君的尊重;⑥解释背水一战的原因。

13.3分。

“阳奉阴违”错。

14.

(1)3分,“毋”、“购”各1分,语言通顺1分。

(2)4分,“今”、“走”、“宁……乎”各1分,语言通顺1分。

(3)3分,“本”、“以危事尝试者”各1分,语言通顺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12分,每小题3分)

魏安鳌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

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

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

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

“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日:

“胜所以自附于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予能急人之圆也!

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

”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

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

辞决而行。

侯生曰:

“公子勉之矣!

老臣不能从。

”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

“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

”复引车还问侯生。

侯生笑日:

“吾臣知公子之还也。

”曰:

“公子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而俗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尚安事客?

然公予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公子再拜,因问。

侯生乃屏人间语曰:

“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

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鹈得。

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

如姬之欲为公予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

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

”公予从其计,请如姬。

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

15.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两端:

两头,指两可之势。

B.计不独生而令赵亡独生:

单独生存。

C.今有难,无他端,丽欲赴秦军他端:

别的办法。

D.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资:

出钱悬赏。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磬夫人/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B.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

C.吾攻赵旦暮且下/且公予纵轻胜,弃之降秦

D.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

17.下列句子分别为四组,最能表现魏公子“急人之困”的一组是()

①公子患之,数清魏王②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

⑧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④复弓|车还闽侯生

⑤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⑥公子从其计,请如姬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③D.④⑤⑥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陵君无法说服魏王出兵,便决计率门客战死沙场,这种行为于事无补,但“计不独生而令赵亡”的想法,表现了他能“急人之圈”豹品格。

B.信陵君挺身救赵的原因,阉然有其扶危救困的性格作用,主要是平原君的激将法起了关键作用。

C.信陵君“窃符救赵”之举,不仅表现了侯生丰富的经验和谋略,尤其表现了信陵君的知人之明和礼贤下士之功。

D.如姬的愿意为信陵君冒死而窃虎符,也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信陵君能够“急人之困”的品格所带来的回报。

【答案】

15.D

16.B

17.A

18.B

【解析】

15.资:

储蓄,积蓄

16.略

17.略

18.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孟子将朝王

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曰:

“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

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

”对曰:

“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

”明日,出吊于东郭氏,公孙丑曰:

“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

”曰:

“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

”王使人问疾,医。

孟仲子(孟子堂兄弟,跟孟子习)对曰:

“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

今病小愈,趋造于朝,吾不识能至否乎?

”使数人要于路,曰:

“请必无归,而造于朝!

”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

景子曰:

“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

父子主恩,君臣主敬。

丑见王之敬子也,未见所以敬王也。

”曰:

“恶,是何言也!

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

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

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故齐人莫如我敬王也。

”景子曰:

“否,非此之谓也。

礼曰:

‘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

’固将朝也,闻王命而遂不果也,宜与夫礼若不相似然。

”曰:

“岂谓是与?

曾子曰:

‘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

’夫岂不义而曾子言之,是或一道也。

天下有达尊三:

爵一,齿一,德一。

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

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

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

欲有谋焉,则就之。

其尊德乐道。

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

”故汤之于伊尹,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公之于管仲,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

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

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

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

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

”(选自《孟子》)

19.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寒疾,不可以风风:

吹风,受风

B.乡党莫如齿齿:

痛恨

C.今天下地丑德齐丑:

相等

D.吾何慊乎哉慊:

不足,少

20.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②犹且从师而问焉

B.①请必无归,而造于朝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C.①未见所以敬王也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①岂谓是与②吾王庶几无疾病与

21.下列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都能表明孟子的治国主张的一项是()

①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②辅世长民莫如德

③欲有谋焉;则就之

④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

⑤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⑥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

A.①②③B.②③⑥C.②⑤⑥D.③④⑤

22.下面是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的标题是“孟子将朝王”,它与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一样,均是以首句做标题。

“孟子将朝王”也是行文的线索。

B.在景子看,礼不仅是人安身立命的关键,也是治理国家的的一种手段。

C.本文的可读性强,在于孟子采用了一波三折、层层推进的说理方法,且融叙事与说理为一体。

D.孟子认为国君不能因为自己的地位高就轻慢臣子的年龄和道德,即不能“有其一以慢其二”。

23.把文言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4分)

译:

(2)辅世长民莫如德(2分)

译:

(3)故汤之于伊尹,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4分)

译:

【答案】

19.B

20.D

21.B

22.B

23.

(1)(只是)他们心里在想:

‘这个君王哪值得同他去谈仁义!

’那么,(对齐王的)不恭敬没有比这更大的了。

(2)辅助君主、管理百姓,没有比道德更尊贵的。

(3)所以汤王对于伊尹,(首先是)向他习,然后才把他当作臣子,所以不费力气(或不用辛劳)就统一了天下(或称王了)。

【解析】

19.齿:

年龄

20.A①兼词②代词B①表顺接②表修饰C①所用②表原因D通“欤”。

21.①是景子的言论⑤说的是当今的君王的普遍行为。

22.“是治理国家的的一种手段”在文中没言及。

23.

(1)4分,得分点:

“是”“何足”“则”“乎”各1分。

(2)“辅世长民”“如”各1分。

(3)“于”“焉”(兼词)“臣”(意动)“王”。

名词动用各1分。

【参考译文】孟子正要去朝见齐王,齐王派人说:

“我本该看望您的,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