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册22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452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册22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册22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册22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册22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册22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册22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册22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册22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册22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册22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册22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册22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Word下载.docx

《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册22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册22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册22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Word下载.docx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表示往往他山之石矢志不渝

B.表示常常前车之鉴始终不渝

C.表明往往前车之鉴始终不渝

D.表明常常他山之石矢志不渝

2.文中画框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党面对着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肩负着繁重的执政使命,科学理论思维如果缺乏,就难以战胜各种困难。

B.我们党面对着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肩负着繁重的执政使命,如果缺乏科学理论思维,就难以战胜各种困难。

C.我们党面对着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承受着繁重的执政使命,如果缺乏科学理论思维,就难以战胜各种困难。

D.我们党面对着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承受着繁重的执政压力,科学理论思维如果缺乏,就难以战胜各种困难。

3.请根据语境,把下面的五个短语分别填在文中标有序号的地方,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在每个短语后的横线上写上序号即可)

理论之源:

_______思想之母:

_______根据时代变化:

_______把握时代特点:

_______直面时代课题:

_______

3.请根据下列信息给“空中课堂”下定义。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明、连贯,不超过70个字。

①空中课堂利用网络技术实施教学。

②空中课堂具有信息共享、屏幕共享、协同浏览、答疑等功能。

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空中课堂的主要目的。

④相较于一般的课堂形式,空中课堂可以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⑤在空中课堂上,师生之间可以实时交互。

⑥“空中课堂”这一课堂形式体现了现代教学理念的发展以及教学技术的进步。

4.下面是小陈、小李、小张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对“健康”的研究成果,你是该小组的组长,请你归纳他们三人的观点,并得出本小组关于“健康”的解决措施。

成员

探究材料

探究结论

小陈

有关资料显示,中国75%的水体受到了污染;

每年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硫量已达世界第二位,致使有些地方逢雨必酸。

大气污染使生存环境恶化,使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小李

张国荣的死亡所引起的震撼,到今日依然余波荡漾。

抑郁症、恐怖症、自闭症等心理方面的疾病,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重要杀手。

小张

叙利亚的战火依旧激烈,阿富汗的基地组织依旧猖狂,病态的社会秩序带给我们的只有无尽的烦恼。

社会的健康已经成为更广义的甚至是关涉全球的一项重大政治问题。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真正的理论在世界上只有一种,就是从客观实际抽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了证明的理论,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可以称得起我们所讲的理论。

斯大林曾经说过,脱离实际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

空洞的理论是没有用的,不正确的,应该抛弃的。

对于好谈这种空洞理论的人,应该伸出一个指头向他刮脸皮。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从客观实际产生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获得了证明的最正确最科学最革命的真理;

但是许多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人却把它看成是死的教条,这样就阻碍了理论的发展,害了自己,也害了同志。

另一方面,我们从事实际工作的同志,如果误用了他们的经验,也是要出毛病的。

不错,这样的人往往经验很多,这是很可宝贵的;

但是如果他们就以自己的经验为满足,那也很危险。

他们须知自己的知识是偏于感性的或局部的,缺乏理性的知识和普遍的知识,就是说,缺乏理论,他们的知识也是比较地不完全。

而要把革命事业做好,没有比较完全的知识是不行的。

这样看来,有两种不完全的知识,一种是现成书本上的知识,一种是偏于感性和局部的知识,这二者都有片面性。

只有使二者互相结合,才会产生好的比较完全的知识。

……

由此看来,我们反对主观主义,必须使上述两种人各向自己缺乏的方面发展,必须使两种人互相结合。

有书本知识的人向实际方面发展,然后才可以不停止在书本上,才可以不犯教条主义的错误。

有工作经验的人,要向理论方面学习,要认真读书,然后才可以使经验带上条理性、综合性,上升成为理论,然后才可以不把局部经验误认为即是普遍真理,才可不犯经验主义的错误。

教条主义、经验主义,两者都是主观主义,是从不同的两极发生的东西。

所以,我们党内的主观主义有两种:

一种是教条主义,一种是经验主义。

他们都是只看到片面,没有看到全面。

如果不注意,如果不知道这种片面性的缺点,并且力求改正,那就容易走上错误的道路。

(节选自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

选文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所谓“物质变精神”,就是在实践过程中,外部客观物质的东西反映到主观意识中来,形成主观的如思想、理论、方针、政策等东西。

所谓“精神变物质”,就是将实践中业已形成的方针、政策、理论、方案等观念性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指导群众实践,从而转化成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力量。

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从认识的过程来看,表现为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从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来看,表现为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从干部的领导实践过程来看,表现为制定和贯彻路线、方针、政策,不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

毛泽东认为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过程,并不是任意的过程,实践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物质可以变精神,但是正确的思想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中固有的,“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

精神可以变物质,“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从客观世界的反映过程中得到的思想、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究竟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只有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此外,再无别的检验真理的办法。

总之,毛泽东强调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摘编自樊瑞平、张心立《毛泽东倡导对干部进行认识论教育——重读〈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每次大挫折,都是唯心论盛行的结果。

共产党早期的干部像陈独秀等,革命信仰都很坚定,但最大的问题是脱离实际,结果给党带来1927年的大挫折。

开始以为,只要听苏联的就肯定能取得胜利,后来才知道盲从他国经验,脱离中国实际是要掉脑袋的。

中国共产党第一堂学到东西的党课是谁上的?

是共产党的对立面蒋介石在1927年给上的。

敌人是最好的教师,沙场是最好的课堂。

你正儿八经给他讲,他听不进去,一流血,什么都学会了。

那一次蒋介石逼得共产党人抛弃了陈独秀“绘画绣花”式的革命,脱了西服,拿起枪上了山。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逻辑就这样展开了。

开展武装斗争,刚刚打开一点局面,王明又带着斯大林的圣旨来了。

李德、博古等人听不进长期坚持实际斗争的同志们的意见,将用于欧洲平原的坚守阵地决战的战法用于中国东南山地,最后把根据地丢了个干净。

红军大转移开始时,他们还是死守他们那一套办法,结果损失惨重。

当时你说他,他不听,很多人也不敢怀疑他。

为什么?

人家是“权威”,王明曾受到斯大林单独召见。

后来的张国焘更厉害,他受到过列宁的接见,而且据他自己说是中国共产党高级干部中唯一见过列宁的人。

这些人牌子都很硬,文凭也很高,但一打仗就不行。

长征路上打得赢就是硬道理;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最后实践的权威打倒了观念的权威,到陕北后,我们党明白了,马列主义的原理要跟中国实际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必须和中国实际结合,这是不断付出血的代价才明白的道理。

不流血谁也不承认自己是错的。

1964年3月24日,毛泽东谈到《毛泽东选集》时说:

“这是血的著作。

当时,共产国际是世界革命的灯塔,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中国支部,大家都是坚定的革命者,自觉服从共产国际的领导。

但问题是唯心主义是不能带领革命走向胜利的。

当时许多在领导岗位的人缺乏中国革命的实际经验,更缺乏历史自觉和道路自信。

为此毛泽东写了《反对本本主义》。

邓小平后来说,这篇文章写得好。

我认为,它好就好在这篇文章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唯物论打倒了曾在中国革命实践中盛行的打着“马克思主义”幌子的唯心论。

毛泽东认为:

中国的问题需要听听中国同志的意见。

对世界革命的贡献取决于中国革命取得的胜利。

制定方针政策必须以中国革命的利益为最高原则,不能机械地服从其他国家的革命经验。

这是毛泽东和教条主义者争论的一个焦点。

教条主义本质上就是唯心主义。

延安整风期间,全党充分认识到毛泽东同志的思想对中国革命的意义,在此基础上,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反过来想,如果没有长征及其路途上经历的生死实践的检验,这些共识的形成是很难想象的。

所以说,毛泽东思想来自血的教训,这不是从书本和课堂里就能学来的。

毛泽东说,人的正确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昨天不是从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掉下来的,今天也不是从华盛顿的白宫掉下来的,它是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产生的。

不这样,与长征一样,还是要流血,要亡党亡国的。

(摘编自张文木《我们赢在哪里?

赢在人才!

》,《北京日报》)

材料三:

社会实践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经过社会实践检验所证明了的真理,具有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性,即不论什么人,只要是他的思想、理论、认识在实践中达到了预想的目的,实现了主观与客观的一致,就是真理性认识,相反便是谬误。

但在现实生活中,坚持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往往与“某些领导人的某些意志”“某些书本中的某些原理”“某些权威人士的某些言论”发生矛盾,在这种情况下,要把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认识路线坚持下去,就应该遵照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唯一性”和“此外再无别的”而“只能是”的“绝对性”要求,坚持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情况出发,检验、修正他们的那些错误意志、言论和丰富、发展书本上写的不成熟不完备的原理。

“不唯上”“不唯书”“要唯实”是中国共产党人所信仰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其他一切真正科学知识的生命力所在。

所以说,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社会实践,是既公正又无情的,由它所赋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真理的客观性,是与阶级真理、权力真理、权威真理等一切形式的主观真理论不相容的,所以,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摘编自唐梅芳《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学习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由客观物质反映到主观意识中而得到的如方针、政策等的认识属于感性认识,用方针、政策指导实践则是认识到实践的转化。

B.在毛泽东看来,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都属于能够检验思想的正确性的社会实践。

C.邓小平认为,《反对本本主义》这篇文章好就好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唯物论打倒了打着“马克思主义”幌子的唯心论。

D.与阶级真理、权力真理、权威真理等主观理论不相容的马克思主义真理既公正又无情。

2.根据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物质变精神”这个过程中,“精神”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要靠实践来检验。

B.真理具有客观性,它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人类,实现了主观与客观的一致。

C.毛泽东认为,人的正确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头脑中固有的,而是借助血的教训从实践中来的。

D.不论是何人的言论还是何种书本中的原理,只要没有通过实践的检验,都需要修正。

3.下列说法中,不能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一些管理咨询公司从不研究行业、企业实际,动不动就照搬照抄世界500强公司的理论,盲目给企业开处方。

B.许多缺点和错误根本上是由一些领导满足于听纸上的报告,听口头汇报,下去的时候走马观花,不求甚解造成的。

C.人们只有结合实际情况,认真研究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才能使自己的认识逐步合乎规律。

D.人类需要善于实践的人,但也需要梦想者,需要醉心于事业的发展、不注重自身的物质利益、大公无私的人。

4.请指出材料二在论证上最突出的两个特点,并简要说明。

5.在阐释“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上,材料一和材料三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请简要概括。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

D

解析:

解题时,一定要审清题目要求,紧扣关键词“最准确”作答。

D项着眼于整则材料,而A、B、C三项只是分别着眼于甲、乙、智者。

2.答案:

1.C;

2.B

3.理论之源:

②思想之母:

①根据时代变化:

⑤把握时代特点:

③直面时代课题:

1.表明:

表示清楚。

表示:

①用言语行为显出某种思想、感情、态度等。

②事物本身显出某种意义或者凭借某种事物显出某种意义。

前面说的是“历史经验”,用“表明”更合适。

往往:

表示根据以往的经验,某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

常常:

表示事情的发生不止一次,而且时间相隔不久。

前者强调一定的规律性,后者侧重于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次数多,且时间相隔不久。

根据语境,用“往往”更合适。

前车之鉴:

指当作鉴戒的前人的失败教训。

他山之石:

比喻能够帮助自己弥补缺失或提高水平的外力。

在语境中,前面的内容主要强调失败的教训,应该用“前车之鉴”。

始终不渝:

自始至终一直不变。

矢志不渝:

发誓立志,决不改变。

在这里,两个词语均可使用。

2.画框的句子有两处语病。

一是结构混乱,整个语句的主语是“我们党”,中间的“科学理论思维如果缺乏”将主语偷换成了“科学理论思维”,可将“科学理论思维”放到“缺乏”之后,据此排除A、D两项。

二是搭配不当,“承受”与“使命”不能搭配,可以改成“承受……压力”或“肩负……使命”,据此排除C项。

3.这五个短语可以分为两组,“理论之源”“思想之母”属于第一组,可填写在第①②处,根据“实践”与“理论”的对应性,可确定“理论之源”放在②处,“思想之母”放在①处。

另外三个短语是一组,根据第⑤处横线后面的“实践发展”可知,“根据时代变化”放在⑤处最合适;

然后分析剩下的两个短语“把握时代特点”“直面时代课题”的逻辑关系可知,应在“把握时代特点”的基础上确定“课题”,所以“把握时代特点”放在③处,“直面时代课题”放在④处。

3.答案:

空中课堂是指教师借助网络,通过信息共享、屏幕共享、协同浏览、答疑等实时交互功能,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一种课堂形式。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

根据下定义的方法,首先要明确基准句是“空中课堂是一种课堂形式”,然后分析题干提供的信息,将各句中的要点分别转换成相应的定语。

抓住“利用网络技术”“具有信息共享、屏幕共享、协同浏览、答疑等功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时交互”“体现了现代教学理念的发展以及教学技术的进步”等进行概括,注意字数限制。

4.答案:

(1)归纳:

现代意义的健康应涵盖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三方面内容。

(2)解决措施:

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营造良好的自然和社会环境,达到一种和谐状态。

分析表格内容可知,小陈是从生理健康的角度探究的,小李是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探究的,小张是从社会健康的角度探究的,综上可知,现代意义的健康应涵盖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三方面内容。

在谈解决措施时,抓住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即可。

5.答案:

选文首先提出“真正的理论是从客观实际抽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了证明的理论”的观点,然后指出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危害,接着指出克服主观主义的方法是空洞理论者与经验主义者“各向自己缺乏的方面发展”。

议论文一般都采用“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的结构。

选文虽然是节选,但是内容相对完整。

因此,结合文本内容按照以上结构划分层次,再概括层意即可。

6.答案:

1.B;

2.C;

3.D

4.①运用举例论证的手法,将正面事例与反面事例相结合,具有说服力。

如文章先以陈独秀、王明、李德等人为反面事例,后以毛泽东为正面事例,论证了理论应与实际相结合的观点,具有说服力。

②论证语言形象生动。

如“掉脑袋”“圣旨”等词语的使用。

5.①材料一,立足于对毛泽东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的解读,重点强调了“实践”对“认识”的重要性;

②材料三,立足现实,强化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观点。

1.A项,“由客观物质反映到主观意识中而得到的如方针、政策等的认识属于感性认识”错,根据材料一可知,由客观物质反映到主观意识中而得到的如方针、政策等的认识属于理性认识。

C项,由材料二中的“我认为……幌子的唯心论”可知,选项中的“好就好在……唯心论”是作者的观点。

D项,“马克思主义真理既公正又无情”错,材料三说的是“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社会实践,是既公正又无情的”。

2.“借助血的教训从实践中来”错,由材料一可知,毛泽东认为“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

3.材料二主要谈的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意义。

D项说的是追求的问题,不能支撑材料二的观点。

4.论证的特点一般包括论点的提出、论证的过程、论证的方法以及议论语言的风格等。

对于本題来说,可先看论证方法,材料先举了王明等人的例子,从反面论证了理论脱离实际给中国革命造成的危害,后以毛泽东为例子,从正面论证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然后看论证的语言,材料的语言生动形象。

5.分析材料内容可知,二者都阐释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但侧重点略有不同。

材料一是对毛泽东的文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的再认识,这可从文段的出处以及具体内容的引用上看出来;

材料三先确定了“真理性认识”的内涵,再关照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强化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观点。

莘莘学子,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去看远方模糊的,而要做手边清楚的事。

每一日所付出的代价都比前一日高,因为你的生命又消短了一天,所以每一日都要更用心。

这天太宝贵,不就应为酸苦的忧虑和辛涩的悔恨所销蚀,抬起下巴,抓住这天,它不再回来。

加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