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反思.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452854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反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反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反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反思.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反思.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反思.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反思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修改

【教材分析】

《开国大典》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组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通过对典礼前、典礼中、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四个场面的描写,再现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的开国大典的盛况。

全文字里行间,让我们感受到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虽然文中,对毛泽东的直接描写虽不多,但是通过对其言行的描写和庄严的会场环境以及人们激动的欢庆场面的烘托,能够让我们清晰地感受到毛泽东的领袖风采,也能感受到他是深受人民爱戴的领袖,他的伟大形象历历在目。

【学情分析】

《开国大典》这篇文章比较长,因此需要学生在课前熟读课文,做好充分的预习。

另外开国大典距离现在已有60多年的时间了,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前后的这段历史不够了解,因而这段历史对于学生来说,是相对陌生的。

带着这种陌生感,要想让学生很好地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开国大典当时庄严、隆重而又热烈的气氛,体会人民对毛主席、对新中国、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是有难度的。

这就需要让学生在课前了解相关的知识,搜集有关的资料,并在课前交流,为课堂上的学习做好必要的准备。

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抓住文中的重点语段反复研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长文短教,恰当运用影像、文字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引起他们的共鸣,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典礼、协商、诞生、擎着、

汇集、瞻仰、飘拂、宣告”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3、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是按照典礼前à典礼中à阅兵式à群众游行这样的顺序来记叙开国大典的,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通过抓住重点词语、结合背景资料、朗读等方法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5、学习场面描写及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收集阅读近百年来中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奴役的事例及相关资料,并进行讨论交流,对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历史有大概地了解。

2、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准备图片视频资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今天咱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

谁能说说,“典”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典礼)

“典”前面加上一个“大”,这是怎样的典礼?

(隆重、盛大)

让我们再来看看“开国”,你又读懂了什么?

(这是新中国成立的典礼)

是呀,这是为了庆祝一个新的国家的诞生而举行的庆典,多么盛大而又隆重呀!

带着这样的理解,再来读读课题。

【设计意图: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过对课题的解析,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开国大典的隆重和盛大,为下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前,同学们都做了预习,相信这些词语一定难不倒大家。

典礼协商擎着汇集

瞻仰飘拂诞生电钮

第一行:

谁能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一读。

都读准确了,你这小老师当得可真不错,在这一行里,有一个字的读音特别容易读错,再找3——4生读,齐读。

第二行:

咱们来接读。

在这一行里,有个字特别容易写错。

伸出你的手,和老师一起写一写,(第六、七笔的笔画名称分别是竖折、横折折撇。

)自己书空一遍。

咱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些词语,一个词语读一遍,声音干脆有力。

【设计意图:

字词教学从字音和字义两方面进行有重点性地点拨,扫除生字词语的障碍,奠定基本的学习基础。

2、揭示何为场面描写

“瞻仰”是一个表示看的词语。

我们找到它所在的句子。

读读句子,“瞻仰”是怎样地看呀?

(严肃而崇敬地看)同学们,你们看,这段文字是写升国旗的场景。

升国旗是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重点描写了国旗这一景物和人们的活动。

像这样在特定的地点对一定的景物和人物的活动进行的描写,就叫做场面描写。

【设计意图:

场面描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而且也是本节课学习的一个重点。

通过聚焦“瞻仰”这个词语,引出场面描写的定义,让学生对场面描写有所了解。

3、整体感知

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书139页,结合课前预习,读读课文,想想:

课文除了写了升国旗这个场面,还写了哪些盛大而又隆重的场面呢?

(“典礼前、“典礼中、“阅兵式”和“群众游行”)

同学们,你们看,课文就是按照典礼前à典礼中à阅兵式à群众游行这样的大典进行的顺序来记叙开国大典的。

【设计意图:

通过对本篇课文场面描写的梳理,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对文章有整体的感知。

三、走进“开国大典”

(一)学习1——4自然段

1、下面,就让我们先走进典礼前的会场。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的1——4自然段,看看你了解到了典礼前的哪些情况?

2、学生交流。

(交代清楚时间、地点、参加人员、人员总数、会场布置、群众进场)

3、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群众入场的队伍当中吧。

读一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出示句子:

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1)读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心情急切)你从哪里感受到了人们心情的急切?

“直奔”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直接奔向)

(2)带着你的感受来读一读?

谁也想来读一读。

(我感受到了你的那份急切;从你的朗读中,我还感受到了这急切之中所蕴含的兴奋。

让我们都来读读这个句子,一起去感受人们那份急切而又期待的心情吧!

【设计意图:

放手让学生去读,通过汇报交流,找出典礼前会场布置的情况,使同学们对典礼前的情况有一个整体的感知。

同时,抓住“直奔”这个词语,感受人们急切而又期待的心情,为下文的学习做铺垫。

(二)学习5——10自然段

在大家急切而又焦急的期盼中,开国大典就要开始了。

1、对比读毛主席和群众反应的句子。

【出示学习要求】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5~10自然段,边读边用“——”划出描写毛主席言行的句子,用“”划出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

(1)咱们先来交流交流,你划了哪些描写毛主席言行的句子。

①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

②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③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

④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

(2)你又划了哪些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呢?

①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②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③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④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

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请同学们对比着读读这些句子,你有什么发现?

(毛主席的一举一动,都能获得人民群众的瞩目和欢呼。

【设计意图:

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到描写毛主席言行和群众反应的句子之间的关系,人民群众的反应和毛主席的言行是相对应的。

2、过渡:

是呀,毛主席的一举一动,牵动着千千万万群众的心。

我们先来这第一处描写。

(1)谁来读一读这个句子。

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2)抓住“一齐投向”谈感受。

设计:

将“一齐投向”换成“一同看向”,比较不同,感受人民群众对主席的热爱和拥戴。

师:

引导三十万人同时做出相同的反应,有人指挥吗?

(没有)

(3)是呀,正是这30万人拥有着共同的喜悦,拥有着共同的对毛主席的热爱和拥戴,才会有这不约而同的掌声和目光呀!

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谁来读读第五自然段。

(从你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你心中的那份喜悦。

谁也想来读一读。

(从你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你和那30万群众一样的激动心情。

咱们合作着来读一读。

女生读毛主席言行的话,男生读群众反应的句子。

(一个“一齐”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民群众对毛主席无限的热爱和拥戴。

3、其实在描写群众反应的语句中,何止这一处“一齐”啊,再读读再找找,你还从哪里读到了“一齐”?

(1)师:

作者一连用了五个“一齐”,你感受到了什么?

(是啊,五个“一齐”的反复出现,是在强调毛主席的一举一动牵动着人民群众的心啊!

你能结合其中一处具体谈谈自己的感受吗?

【设计意图:

通过对第一处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的讲解,抓住“一齐”,感受人民群众对毛主席的热爱和拥戴。

并以此为点,以点带面,找出文中一连出现的五个“一齐”,学生通过运用第一个“一齐”的学习,自主生成,给学生更大的空间。

(2)重点研读毛主席宣告成立部分的“一齐”。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①又是“一齐”。

30万人一齐欢呼,一齐欢跃,你能想象出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吗?

(生谈体会)

(是呀,人们的心情激动而又兴奋;是呀,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无以言表的幸福和喜悦。

眼前有画面,心中有画面,就一定能读好。

谁来读读这段话?

(1生读)

真能看出来你很激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中国很广,全中国都知道了。

没错,这声音传得多远呀,传到了中国的每一个角落。

【情景想象】:

这声音传到学校课堂(同学们激动地跑着、跳着)

传到工厂车间(人们都欢呼雀跃,幸福地拥抱在一起)

传到田间地头(人们放下手里的锄头,大声喊着:

“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

”)

传到边防哨所(人们挥着彩带,载歌载舞,幸福得无以言表)

②“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是指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就是这样的宣告,激动着人们的心。

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③师讲述:

就是这样的宣告标志着中国近百年屈辱的近代史结束。

翻开这段屈辱的历史看看,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仅在1840~1911年这71年的时间里,就签订了87部不平等条约,割让国土近二百万平方公里,协议赔款达四亿两白银。

南京大屠杀,在仅仅六个星期的时间里,日本军队就杀害了我们30多万同胞。

割地、赔款、屠杀,中国人民哪里有尊严和地位可言,旧日的中国简直就是一座人间地狱。

此时,你想说点什么?

④【看毛主席视频】危难之际,是毛主席领导全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迎来了曙光。

此时,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又想说点什么呢?

(这就是我们伟大的领袖,是他救中国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这就是我们的领袖,是他带领中国人民迎来的崭新的生活。

这就是我们的领袖,是他开启了华夏大地的新纪元。

⑤多少个难熬的日日夜夜,多少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迎来了新中国在的成立,才换来了这一声响彻中国大地的宣告。

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这庄严的宣告——生接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⑥让我们把这欢呼,这欢跃定格在我们的脑海里吧!

(师生合作读)

【设计意图:

通过对“一齐”的学习,感受人民群众对毛主席的拥戴和崇敬,从而树立起毛主席的伟人形象和领袖风采。

5、学习第八自然段

(1)当毛主席亲自按动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

此时,群众的反应又是怎样的?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2)从这“一齐”中,你又读懂了什么?

(国旗是祖国的象征,对国旗的尊重,就是对祖国的热爱。

6、让我们再来合作着读一读毛主席言行和群众反应的语句吧!

去感受一下开国大典的那份盛大而隆重,人民群众德那份激动和自豪以及毛主席的领袖风采吧!

(生配合读)

【设计意图:

通过对五个“一齐”的学习,毛主席的伟人形象和领袖风采,已经被树立起来。

此时的整体朗读,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和理解。

7、在整个典礼进行的过程中,作者着重写了毛主席的言行,这样的描写叫做正面描写。

还写了群众的反应,这样的描写叫做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有什么好处呢?

(烘托毛主席的伟人形象)

【设计意图:

从领会表达上,对学生进行写法的渗透,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

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

四、课堂总结,铭记“大典”

场面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开国大典的盛大而隆重;对于人物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更是让我们领略到了毛主席伟大的领袖风采。

下节课,我们来接着学习和感受。

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

【设计意图: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奠定基础。

我的反思

紧张而又忙碌的研修、磨课,让我无暇欣赏悄悄降临的第一场冬雪。

只记得在那个飘扬着飞雪的夜晚,和同组的老师备完课,一起坐上公交车,谈论的话题依然是课上的某一个环节应该怎样处理。

在磨课的过程中,谢谢领导和老师们的陪伴、支持和鼓励。

上完课之后,并没有轻松、惬意的感受。

因为磨课的深入和推进,静下心来仔细思考思考,才倍觉课上有诸多遗憾和不尽人意之处。

1、在这篇课文里,典礼的盛大和隆重几乎处处可感,毋庸置疑,这也是本课要解决的一个重点问题。

在揭示何为场面描写时,通过“瞻仰”这个词引出“升国旗”这个场面,借讲这一段路,以点带面,让学生明白何为场面描写。

在这一点的处理上,我觉得处理地还是较为巧妙和得当的。

同时。

在课堂上也进行了大量的和多种方式的阅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提升自己的感受,提高自己的认识。

2、当然,这节课,也有许多不如意之处。

通过对上课情况的反思,我重点对第七自然段的学习做了如下调整:

修改前: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1)又是“一齐”。

30万人一齐欢呼,一齐欢跃,你能想象出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吗?

(生谈体会)

眼前有画面,心中有画面,就一定能读好。

谁来读读这段话?

(1生读)

真能看出来你很激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中国很广,全中国都知道了。

没错,这声音传得多远呀,传到了中国的每一个角落。

谁再读,通过朗读把声音传得远一些。

(2)“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是指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正是这庄严的宣告,激动着人们的心。

再来读读这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3)师讲述:

这样的宣告意味着中国近百年屈辱的近代史结束。

翻开这段屈辱的历史看看,中国人民在世界上无地位,无尊严,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在110年的时间里签定了1100多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割地、赔款压得中国人民喘不过气来。

南京大屠杀,在六个星期的时间里,日本军队屠杀了我们30多万同胞。

1860年,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将园内珍宝洗劫一空并付之一炬……旧中国简直就是一座人间地狱。

危难之际,是毛主席领导全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迎来了曙光。

此时,你有怎样的感受,想说点什么呢?

(这就是我们伟大的领袖,是他救中国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这就是我们的领袖,是他中国人民迎来的崭新的生活。

(4)让我们一起来见证这伟大的时刻,一睹领袖的风采吧!

(播放毛主席视频)

(5)多少个难熬的日日夜夜,多少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迎来了新中国在的成立,才换来了这一声响彻中国大地的宣告。

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这庄严的宣告——生接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这声音传到学校课堂(同学们激动得把书本抛上了天)

传到工厂车间(人们都欢呼雀跃,有的抛帽子,有的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传到田间地头(高呼“祖国万岁!

“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

传到边防哨所(人民拿着鲜花,挥着彩带,载歌载舞)

(6)让我们把这欢呼,这欢跃定格在我们的脑海里吧!

(师生合作读)

修改后: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①又是“一齐”。

30万人一齐欢呼,一齐欢跃,你能想象出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吗?

(生谈体会)

眼前有画面,心中有画面,就一定能读好。

谁来读读这段话?

真能看出来你很激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中国很广,全中国都知道了。

没错,这声音传得多远呀,传到了中国的每一个角落。

【情景想象】:

这声音传到学校课堂(同学们激动地跑着、跳着)

传到工厂车间(人们都欢呼雀跃,幸福地拥抱在一起)

传到田间地头(人们放下手里的锄头,大声喊着:

“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

”)

传到边防哨所(人们挥着彩带,载歌载舞,幸福得无以言表)

②“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是指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就是这样的宣告,激动着人们的心。

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③师讲述:

就是这样的宣告标志着中国近百年屈辱的近代史结束。

翻开这段屈辱的历史看看,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仅在1840~1911年这71年的时间里,就签订了87部不平等条约,割让国土近二百万平方公里,协议赔款达四亿两白银。

南京大屠杀,在仅仅六个星期的时间里,日本军队就杀害了我们30多万同胞。

割地、赔款、屠杀,中国人民哪里有尊严和地位可言,旧日的中国简直就是一座人间地狱。

此时,你想说点什么?

④【看毛主席视频】危难之际,是毛主席领导全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迎来了曙光。

此时,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又想说点什么呢?

(这就是我们伟大的领袖,是他救中国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这就是我们的领袖,是他带领中国人民迎来的崭新的生活。

这就是我们的领袖,是他开启了华夏大地的新纪元。

将情景想象的部分提前,这样更为流畅和自然,在上课过程中,这一环节放在了最后处理,有些重复和累赘。

在把这一环节提前,更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人们内心的喜悦和激动。

同时将资料补充和视频的播放分开,并分别谈体会,这样更能加深学生的体会,更好地感受旧中国人们生活的苦难和艰难,然后通过教师的评价推进,能够更好地树立和烘托出毛主席的伟人形象和领袖风采,让学生通过这种情感上的对比,感触更深。

3、对于课堂上的朗读形式,在这节课上所呈现出来的是,齐读较多。

这样可能能更好地展现当时会场气氛的热烈、隆重,以及人们激动、自豪的心情,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没有更好地体现朗读的多元化。

这就需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朗读和个性化体验。

同时从老师们的观察量表中可以看到,可能是由于一种思维的惯性,课堂上的发言面不是很广,而且发言的范围大部分是在座位在中间位置的同学。

这些科学的数据,也让我开始审视自己平时的教学和工作中的细节。

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虽然可能不是故意的,但是也确实可能会对课堂和一部分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

这次磨课,不但让我对教材的解读和把握更加地深入和细致,也让我开始关注自己在课堂中的每一个细节。

很多时候,细节可以决定成败,真是如此!

感谢磨课带给我的历练和思考,感谢老师们的支持、帮助和鼓励!

研修路上,一路思考,一路歌,我想我们每个人都会收获自己的研修之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