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系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452872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3.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系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经济学系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经济学系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经济学系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经济学系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经济学系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经济学系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经济学系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经济学系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经济学系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经济学系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经济学系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经济学系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经济学系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经济学系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经济学系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经济学系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经济学系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经济学系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经济学系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学系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经济学系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系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经济学系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经济学系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学系《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微观经济学课程代码:

ZJ1005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程学分:

3

学时:

54(理论学时:

54;实验实践学时:

0)

面向对象:

经济管理类专业

先修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是面向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市场均衡、消费者选择、厂商行为、市场结构、生产要素市场、市场失灵与微观政策等方面的知识。

本课程在经济管理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主要为其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微观理论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具备以下知识与技能:

1.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整体的理论框架;

2.把握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如局部均衡分析法、边际分析法、初步的博弈论等;

3.形成良好的经济学思维逻辑与思维习惯,具备基本的经济学素养,在专业学习中能较好地进行知识迁移;

4.能用所学的基本原理,解释、分析现实经济中的各种微观现象与政策,并具备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考核要求

1.考试目的与要求:

考察学生对微观经济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对课程知识理论体系的了解情况;重点考核学生运用基本经济理论来分析与解决经济中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采取多元化的考核形式,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

2.考核形式:

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过程考核,包括考勤、作业、课堂表现等;另一部分是期末卷面考试,采取闭卷形式。

3.成绩评定:

采取百分制进行核算,其中过程考核占30%,期末卷面考试占70%。

四、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学时分配和教学环节安排

《微观经济学》学时分配

内容理论学时实验(实践)学时

第一章引论2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6

第三章消费者选择6

第四章生产函数6

第五章成本4

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8

第七章不完全竞争的市场6

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6

第九章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4

第十章博弈论初步2

第十一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4

合计54

第一章引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经济学产生的背景、基本任务以及研究对象;熟悉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辩证看待西方经济学,并正确把握学习的方法。

教学重点:

经济学的基本任务、研究对象

教学难点:

对西方经济学应持有的态度;学习西方经济学的方法

第一节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一)经济学的产生

(二)经济学的基本任务

(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一)市场均衡理论

(二)厂商理论

(三)消费者选择理论

(四)市场结构理论

(五)要素价格决定理论

(六)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

(七)博弈论初步

(八)市场失灵理论

第三节正确对待西方经济学

(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1.宣扬资本主义的合理性

2.提供政策建议

(二)应持有的态度

1.鉴别批评意识形态属性

2.吸收合理的有利于市场经济运行的部分

第四节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几点建议

(一)把握基本理论主线

(二)把握基本方法

(三)使用配套参考书籍

(四)关注实际、联系实际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教学目的与要求:

熟练掌握市场均衡理论,能以之分析商品市场价格的决定及其波动现象;掌握弹性理论,并能分析不同类型商品的定价行为。

教学重点:

需求及需求影响因素、供给及供给影响因素、市场均衡的形成及变动

教学难点:

弹性理论及其应用

第一节需求曲线

(一)需求函数

1.需求的涵义

2.需求的影响因素

3.需求函数涵义与表达式

(二)需求曲线

1.需求曲线涵义

2.需求定律

3.需求曲线的移动

第二节供给曲线

(一)供给函数

1.供给涵义

2.供给影响因素

3.供给函数涵义与表达式

(二)供给曲线

1.供给曲线涵义

2.供给定律

3.供给曲线的移动

第三节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一)均衡价格的决定

1.均衡的涵义

2.均衡的条件

3.均衡的实现

(二)均衡的变动

1.需求引起的均衡变动

2.供给引起的均衡变动

3.供求双方引起的均衡变动

4.供求定理

第四节弹性理论

(一)弹性的涵义

1.弹性的定义

2.弹性的分类

(二)需求的价格弹性

1.涵义

2.弧弹性与点弹性的计算

3.弹性的大小及其在需求曲线上的分布

4.弹性的大小与需求曲线的陡缓

5.弹性大小的影响因素

(三)其他弹性

1.供给弹性

2.交叉价格弹性

3.收入弹性

第五节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

(一)价格干预的影响

1.最高限价

2.最低限价

(二)弹性理论的应用

1.税负在供求双方的分摊

2.不同需求弹性商品的定价

第三章消费者选择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基数效用论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重点把握序数效用论如何分析消费者在预算约束条件下的行为选择;深入理解不同类型商品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教学重点:

基数效用论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无差异曲线、预算约束线及消费者均衡的实现

教学难点: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第一节效用论概述

(一)效用的涵义

1.效用的界定

2.基数效用

3.序数效用

(二)基数效用论

1.总效用、边际效用及其关系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需求定律

3.对消费者均衡的分析

4.消费者剩余的涵义

第二节无差异曲线

(一)偏好的假定

1.完全性

2.传递性

3.非饱和性

(二)无差异曲线

1.涵义

2.特点

3.边际替代率

第三节效用最大化与消费者选择

(一)预算线

1.预算线的涵义

2.预算线的变动

(二)消费者均衡

1.均衡的实现过程分析

2.均衡的实现条件

第四节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一)价格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1.价格-消费曲线

2.需求曲线的推导

(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1.收入-消费曲线

2.恩格尔曲线的推导

第五节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一)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的涵义

1.收入效应

2.替代效应

(二)正常品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1.总效应、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2.正常品的需求曲线

(三)劣质品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1.劣质品的收入效应

2.劣质品的需求曲线

(四)吉芬品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1.吉芬品的收入效应、替代效应

2.吉芬品的需求曲线

第六节市场需求曲线

(一)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二)市场需求曲线

第四章生产函数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厂商生产活动的实质及短期、长期的涵义;把握企业短期生产中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及其生产决策;重点把握长期生产中的约束及最大化目标下的资源配置的决策,以及长期规模变动中的规律性。

教学重点:

短期与长期的涵义;短期生产中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等产量线

教学难点:

长期生产中的规模报酬问题

第一节厂商

(一)组织形式

(二)企业的本质

(三)企业的目标

第二节生产

(一)时期

1.短期

2.长期

(二)生产函数

1.短期生产函数

2.长期生产函数

第三节短期生产函数

(一)产量及其关系

1.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

2.产量之间的关系

(二)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三)生产的三阶段

1.生产的第一、第二、第三阶段

2.生产的决策阶段:

第二阶段

第四节长期生产函数

(一)等产量线

1.涵义

2.方程表述

3.三个特征

4.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

(二)规模报酬

1.规模报酬递增

2.规模报酬不变

3.规模报酬递减

第五章成本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经济学中几种常见成本的涵义;深入理解企业在成本约束或产量限定下的要素投入的决策;弄清楚企业在短期和长期中的各种成本及其关系。

教学重点:

几种常见成本概念;短期生产与长期生产中的各种成本及其关系

教学难点:

长期生产中的要素配置决策

第一节成本

(一)机会成本

1.涵义

2.机会成本的意义

(二)显性与隐性成本

1.显性成本

2.隐性成本

(三)利润

1.会计利润

2.经济利润

第二节成本最小化

(一)等成本线

1.涵义

2.等成本线的变动

(二)成本最小化下的要素配置决策

1.约束:

成本最小化

2.最大化:

产量最大化

3.均衡的实现与条件

(三)产量既定约束下的要素配置决策

1.约束:

产量

2.最小化:

成本最小化

3.均衡的实现与条件

第三节短期成本曲线

(一)短期成本的分类

1.总量成本

2.平均量成本

3.边际成本

(二)短期成本曲线

1.各类短期成本线

2.各类成本线之间的关系

(三)短期产量线与成本线的关系

1.边际产量线与边际成本线

2.平均产量线与平均可变成本线

第四节长期成本曲线

(一)长期成本线

1.三种长期成本线

2.长期成本线的推导

(二)干中学:

降低长期成本

1.干中学与学习曲线

2.学习效应与规模经济

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

教学目的与要求:

充分理解完全竞争的涵义以及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把握完全竞争企业在短期与长期如何为实现最大化利润而进行决策。

教学重点:

完全竞争的涵义;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完全竞争企业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

教学难点:

短期供给曲线;长期供给曲线

第一节厂商和市场的类型

(一)市场的涵义

(二)市场的类型

1.四个类型

2.不同类型市场的比较

第二节利润最大化

(一)完全竞争的条件

1.大量的买者与卖者

2.产品同质

3.资源完全流动性

4.信息完全

(二)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1.企业是价格被动的接受者

2.水平的需求曲线

3.价格变动与需求曲线的变化

(三)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线

1.平均收益、边际收益

2.“三线合一”

(四)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1.数理推导利润最大化条件

2.利润最大化条件的经济学涵义

第三节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短期供给曲线

(一)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的几种情形

1.超额利润

2.零利润

3.亏损(经营与放弃经营)

(二)完全竞争厂商短期供给曲线

1.推导

2.几何表述及数理表达

第四节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一)厂商的短期生产者剩余

1.图解

2.数理表述

(二)市场的短期生产者剩余

1.图解

2.数理表述

第五节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一)厂商长期的行为

1.对最优规模的选择

2.进出市场

(二)长期均衡

1.长期均衡的形成过程

2.长期均衡的条件

第六节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一)完全竞争行业的划分

1.成本不变

2.成本递增

3.成本递减

(二)长期供给曲线的推导

1.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推导及形状

2.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推导及形状

3.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推导及形状

第七节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

(一)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

(二)消费者统治说法的理论基础

第八节完全竞争市场的福利

(一)完全竞争市场的福利最大化

1.福利图解

2.福利最大化与效率

(二)政府干预对市场福利的影响

1.最高限价与最低限价对福利的影响

2.销售税对福利的影响

第七章不完全竞争的市场

教学目的与要求:

充分理解几种非完全竞争市场的涵义;把握垄断与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长期的决策,以及初步了解博弈论在寡头市场中的应用;能对几种非完全竞争市场的效率进行比较。

教学重点:

垄断、垄断竞争、寡头市场的涵义;垄断与垄断竞争厂商的均衡

教学难点:

古诺模型

第一节垄断

(一)垄断的涵义

1.行业只有一个厂商

2.厂商可以操纵价格

(二)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1.需求曲线

2.收益曲线

3.边际收益、价格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关系

(三)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1.均衡条件

2.均衡结果

(四)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1.均衡条件

2.均衡结果

(五)价格歧视

1.一级价格歧视

2.二级价格歧视

3.三级价格歧视

第二节垄断竞争

(一)垄断竞争的条件

1.垄断竞争的定义

2.与完全竞争的比较

(二)垄断竞争厂商的均衡

1.短期均衡的几种情形

2.长期均衡

(三)对垄断竞争的评价

1.产品差异化与多样化

2.多余的生产能力

(四)垄断竞争市场的非价格竞争

1.质量

2.设计

3.售后服务

4.广告

第三节寡头

(一)寡头的涵义

1.定义

2.特征

(二)古诺模型

1.假设条件

2.博弈过程

3.均衡结果

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教学目的与要求:

把握要素需求与要素供给的基本原则;熟悉对典型的要素市场如劳动市场、资本市场、土地市场等要素价格决定的分析,并能以之在一定程度上解释现实的要素市场的情况

教学重点:

要素使用的原则与要素需求曲线;要素供给的原则与要素供给曲线

教学难点:

劳动市场、资本市场、土地市场均衡的实现

第一节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一)完全竞争厂商的界定

1.产品市场完全竞争

2.要素市场完全竞争

(二)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

1.要素使用的边际产品价值

2.要素价格

3.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

第二节完全竞争市场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一)厂商生产要素需求曲线

1.要素需求曲线的推导

2.要素需求曲线经济学涵义

(二)生产要素市场需求曲线

1.生产要素市场需求曲线的推导

2.曲线的形状

第三节对供给方面的概述

(一)对要素供给的说明

1.要素所有者

2.讨论的两个角度

3.要素总量在既定时间内不变

(二)要素供给原则

1.效用最大化条件

2.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

3.自用资源的边际效用

4.要素供给原则及无差异曲线分析

第四节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率的决定

(一)劳动供给曲线

1.劳动与闲暇

2.劳动供给曲线的推导

3.劳动供给曲线的形状:

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二)劳动市场的均衡

1.均衡的条件

2.均衡工资

第五节土地供给曲线和地租的决定

(一)土地供给曲线

(二)土地市场的均衡

1.均衡的条件

2.均衡地租

第六节资本供给曲线和利息的决定

(一)资本与利息

1.资本

2.利息

(二)资本供给曲线的推导

(三)资本供给曲线的推导

1.均衡的条件

2.均衡利息

第七节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一)洛伦兹曲线

1.定义

2.曲线的推导

3.对曲线的理解

(二)基尼系数

1.基尼系数的计算公式

2.基尼系数大小的涵义

第九章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教学目的与要求:

把握一般均衡的基本思想;了解完全竞争市场的交换、生产、交换与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教学重点:

一般均衡思想

教学难点:

生产、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第一节一般均衡

(一)对一般均衡的理解

1.局部均衡

2.由局部均衡到一般均衡

(二)一般均衡的存在性

(三)实现一般均衡的“试探过程”

第二节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一)埃奇沃思盒形图

(二)帕累托最优条件

1.初始分配

2.帕累托改进

3.帕累托最优的实现

4.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5.交换曲线

第三节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一)埃奇沃思盒形图

(二)帕累托最优条件

1.初始分配

2.帕累托改进

3.帕累托最优的实现

4.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5.生产曲线

第四节交换与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一)生产可能性曲线

1.生产契约曲线

2.生产可能性曲线

3.生产不可能区域和生产无效率区域

4.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变动

(二)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1.生产可能性曲线与边际转换率

2.交换契约曲线与边际替代率

3.边际转换率、边际替代率与帕累托改进

4.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的实现

第五节完全竞争与帕累托最优状态

(一)完全竞争下的交换的帕累托最优

1.交换的帕累托最优

2.完全竞争条件下交换的帕累托最优

(二)完全竞争下的生产的帕累托最优

1.生产的帕累托最优

2.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的帕累托最优

(三)完全竞争下的交换与生产的帕累托最优

1.交换与生产的帕累托最优

2.完全竞争下的交换与生产的帕累托最优

第十章博弈论初步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博弈论的基本思想;熟悉博弈的基本构成要素及纳什均衡,并能将其运用于实际经济分析中。

教学重点:

博弈的涵义;博弈的构成要素与支付矩阵

教学难点:

纳什均衡及其实现

第一节博弈论和策略行为

(一)博弈论的涵义

(二)博弈的三要素

1.参与人

2.参与人的策略

3.参与人的支付

(三)支付矩阵

第二节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纯策略均衡

(一)几个基本概念

1.条件策略

2.条件策略组合

3.纳什均衡

(二)寻找纳什均衡的方法:

划线法

(三)纳什均衡在实际经济中的运用

1.应用的市场

2.经典案例

第十一章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市场失灵的四种原因;理解市场失灵的传导机制以及相关微观政策;能将理论应用于现实经济中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垄断与市场失灵;公共产品、公共资源与市场失灵

教学难点:

外部性理论;信息不对称与市场失灵

第一节不完全竞争

(一)垄断与低效率

(二)对垄断的公共管制

1.价格管制

2.反垄断法

第二节外部影响

(一)外部影响及分类

1.外部性的涵义

2.外部性类型

(二)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1.正外部性与资源配置失当

2.负外部性与资源配置失当

第三节公共产品与公共资源

(一)基本概念

1.非排他性

2.非竞争性

3.公共产品

4.公共资源

(二)公共产品与公共资源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1.公共产品难以由市场有效提供

2.公共资源容易导致过度使用问题

(三)外部性问题的应对

1.行政干预

2.税收与激励

3.私人协商

4.制度创新

第四节信息不完全和部队称

(一)信息不完全、不对称涵义

1.质

2.量

(二)典型市场中的信息问题与市场失灵

1.商品市场

2.保险市场

3.劳动市场

(三)信息不完全不对称的应对

1.激励机制

2.信誉

3.信息调控

五、课程学习指导与修读建议

本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在建设过程中注重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上的改革与推广。

现已建有网络习题库、案例库、教学视频、课件等一系列信息资料;在教学中已广泛推广使用案例教学、一定范围内的研讨互动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方式已普及,网络平台以及课程网站成为教与学良好沟通的重要平台;课程考核注重过程考核与能力导向,形式更加多元化、开放化、全面化。

本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学生在学习中要重点把握每一个主题的经济学思想,在此基础上,适应其内在的严谨逻辑,培养良好的经济学思维习惯,并熟悉经济学常用的几种表述语言(如几何图形、数理等);另外,关注经济时事热点、参与社会实践、培养思考的习惯也是提升理解、分析与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六、推荐教材与阅读书目

1.《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六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

2.《微观经济学》(第八版),(美)平狄克,(美)鲁宾费尔德 著,李彬 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

3.《微观经济学》(第十九版),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 著,萧琛 主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年

4.《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六版),(美)曼昆 著,梁小民 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5.《微观经济学》(第二版),克鲁格曼,韦尔斯 著,黄卫平 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

6.《西方经济学基础教程》(第三版),梁小民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