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海岸带管理与保护行动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453609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威海市海岸带管理与保护行动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威海市海岸带管理与保护行动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威海市海岸带管理与保护行动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威海市海岸带管理与保护行动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威海市海岸带管理与保护行动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威海市海岸带管理与保护行动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威海市海岸带管理与保护行动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威海市海岸带管理与保护行动报告.docx

《威海市海岸带管理与保护行动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威海市海岸带管理与保护行动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威海市海岸带管理与保护行动报告.docx

威海市海岸带管理与保护行动报告

2011年威海市海岸带管理与保护行动报告

2011年,全市海洋与渔业系统以促进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积极开展海域海岛管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监察执法,在规范围填海、修复受损海洋环境、完善监测预报功能、强化海岸巡查执法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海域海岛管理

(一)编制区划规划。

向省海洋与渔业厅提交了海洋功能区划修编意见并被采纳,着手编制《威海市海域使用规划》、《市区海域利用规划》,目前已形成规划文本,正征求相关单位意见。

组织开展了《威海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威海市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和《威海市海洋游钓布局规划》的修订和编制,目前均已形成初稿。

(二)海域使用确权。

2011年,全市确权用海项目123宗,使用海域6700公顷,其中养殖用海6493公顷。

截止到2011年底,全市共确权用海项目1933宗,使用海域92576公顷,其中养殖用海83825公顷。

(三)规范围填海管理。

以市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围填海管理的意见》,从规划、论证、预审、监管等各环节入手,规范围填海秩序,实施最严格的围填海管理。

对审查上报的13个围填海项目科学论证、严格把关,对两个项目进行了方案调整和优化设计,节约岸线占用200米,提高了海域和岸线利用效率。

做好用海管理与用地管理的衔接,完成金线顶公园、华海渔业码头扩建、伽耶船业码头扩建等项目海域使用权证书换发土地使用权证书的工作,为项目建设创造了有利环境。

(四)海域动态监管。

在中心渔港、半月湾、小石岛等7个点位安装了覆盖周边5km海域的视频监控系统前端采集设备,开发了电脑和视频手机客户端,初步搭建起覆盖全市重点海域的实时监控平台。

开展了41个项目用海的海籍调查、31个在建用海项目的海洋环境和海域使用动态“双同时”监测、161个确权围填海项目的权属核查、4个用海项目的竣工验收,完成1456宗海域使用确权信息的数据入库,进一步完善了海域动态监管系统,为海域使用项目审批和海洋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开展了“关注黄金海岸呵护母亲海湾”行动,对市区、乳山市、文登市的海岸线进行了调查,获取海岸线拐点坐标2000余个,调查影像1000余幅,编制调查报告3期,制作海岸带开发利用现状图件85幅、海岸线变迁图件20幅。

(五)海岛管理。

组织开展了全市海岛普查登记工作,目前外业调查已全部结束,具体海岛数量确认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经争取,市区褚岛、乳山宫家岛列入“首批全国开发利用海岛名录”,目前两岛保护与利用规划已通过省海洋渔业厅组织的评审,待补充完善并报市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通过前期宣传,两海岛的开发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已接受相关咨询50多次。

为进一步增强社会的海岛保护意识,加强和规范海岛管理,按照省厅要求,我局在53个海岛上组织实施海岛名称标志设置工作,计划年底前全部安装完毕。

二、海岸带综合管理试点

(一)集中集约用海。

积极协调省海洋与渔业厅、国家海洋局等部门,推进前岛集中集约用海区划报批工作,目前《前岛集中集约用海区域规划》已经通过专家评审,正在进行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其他各项工作正在积极进行当中。

(二)推进海域物权化。

积极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结合我市海域使用权管理现状和发展需求,编制了《威海市海域使用权抵押授信管理办法》、《威海市海域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管理暂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

与农行威海分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全面推广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支持48家企业和个人利用海域使用权进行贷款融资,贷款总额8.6亿元。

(三)海洋生态补偿试点。

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海洋生态损害赔偿费和损失补偿费管理暂行办法》,积极推进海洋生态补偿工作,收缴3个新审批填海项目生态补偿费582万元。

(四)制定海岸带综合管理制度框架。

经反复讨论,确定了威海市海岸带综合管理制度框架。

制度由规划类、办法(规定)类、意见(方案)类三种文件形式、共27个文件组成,目前正抓紧制订。

其宗旨是进一步强化海域使用整体规划,规范海域、岸线、沙滩等海岸带资源的管理,实现海域资源资产化管理和效益最大化,保护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三、海岸带整治修复与保护

(一)实施整治修复项目。

积极申报国家、省级资源修复项目,共上报海域海岛海岸线整治修复项目12个。

共中,九龙湾海域海岸整治、烟墩角天鹅栖息地海岸整治、镆铘岛整治修复、乳山潮汐湖生态修复与岸线整治、初村北海海岸整治修复等五个项目获中央和省海域使用金7343万元支持,目前项目已经启动。

(二)规划“十二五”整治修复项目。

邀请中国科学院海岸带研究所专家对全市沿岸海域进行现场查勘,拟定了“十二五”期间全市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项目建议,形成项目库。

(三)海洋保护区建设。

经争取,小石岛、塔岛湾2处国家级海洋生态保护区和刘公岛国家海洋公园获得国家海洋局批准,全市国家级海洋保护区增加到五处,保护区面积达13407公顷。

为加强保护区建设,重点开展了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监测及生态修复等工作,设立了保护区陆地界碑和海上浮标界址,建立了宣传标牌,成立了保护区巡查队,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保护区管理。

为掌握保护区环境状况,对保护区实施定时、定点监测,共取得水质、沉积物、生物等样品163份,水质数据437个,沉积物数据125个,生物数据1424个,为保护区环境治理、生态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根据保护区环境监测与评价结果,为加强保护区生态修复,在小石岛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了30公顷人工藻场,移植海带、大叶藻、鼠尾藻,并开展了野生刺参、扇贝等本地品种海珍品的增殖。

四、海洋监测预报与防灾减灾

(一)海洋监测预报。

一是实施了生物多样性、重点增养殖区、保护区、陆源入海排污口、江河入海污染物总量等21大类监测任务,开展了赤潮、溢油、海冰等海洋突发性应急监视监测,为亚帆赛和铁人三项赛提供了良好的监测保障。

共设置各类监测站位(点)270余个,取得水质、沉积物、生物等样品3000多个,获得监测数据3000多组,编制调查报告、监测报告(通报)、专题评价报告等监测评价产品100多份。

二是根据监测结果,对监测项目数据进行科学分析、评价,提出建议,及时报送政府和有关部门,为区域环境治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5月31日,举办了新闻发布会,公布《2010年威海市海洋环境质量公报》和《2010年威海市渔业生态状况公报》并进行了解读。

目前,《2010年威海市海域使用公报》正在抓紧编制之中,计划2012年上半年完成。

三是完善了海洋观测预警预报网络,完成包括水文观测站、气象观测场和地波雷达站在内的小石岛海洋观测站建设,对我市北部海域进行潮汐、波浪、风速、降雨量等项目的立体化、多要素观测,结束了我市北部海域无海洋观测资料的历史,对推进我市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海洋灾害预警预报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开展地波雷达站数据传输专网及观测软件优化升级的同时,完成水文气象数据传输专网建设并纳入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海洋观测网。

在国际海水浴场设立了海洋预报电子显示屏并投入使用,及时发布海洋信息。

与威海电视台《第一资讯》、《直播威海》、广播电台等媒体合作,及时发布海洋预报结果,为社会和市民提供服务。

(二)海洋防灾减灾。

完善了《威海市风暴潮海啸海冰灾害应急预案》、《威海市海洋绿潮(浒苔)应急处置预案》以及《威海市海洋灾害应急流程》等海洋灾害应急规定。

1月份,受降雪和持续低温影响,我市部分海域(包括养殖池塘、滩涂、航道等水域)出现厚度为5-30cm的海冰灾情,大面积冰封期长达22天,全市受灾面积28.9万亩,其中滩涂10.8万亩,养殖池塘13.2万亩,其他海域4.9万亩,主要集中在桑沟湾、涨濛港、五垒岛湾、张家埠、乳山湾、塔岛湾等近岸海域。

面对灾情,我局迅速成立了防范海冰灾害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时间印发了海冰灾害防范救助工作要求和技术指导手册,进一步完善市、县、镇三级联动的海冰应急网络,组成了100多人专业抢险队伍。

组织科研技术人员深入一线开展技术服务,指导渔业生产,减轻灾害损失。

期间,共出动巡查车辆150多车次,行程9000余公里,组织除冰人员3000多人次,除冰1000多公顷,动用破冰船只及设备400多台次,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5亿元。

6月份,黄海南部海域大面积爆发绿潮。

在浒苔进入青岛海域后,迅速启动绿潮监视监控,组建由相关市区海洋与渔业局、养殖生产单位及渔民参加的绿潮监视志愿者队伍,密切关注绿潮发展动向,定期发布《绿潮(浒苔)专报》。

自7月27日起,在乳山浦岛、汇岛周边海域发现极微量浒苔,其后3天在汇岛、塔岛、南黄岛、小青岛邻近海域陆续发现微量浒苔,随后,受风力等作用影响,浒苔退出我市海域,未对我市造成影响。

五、海岸带监察执法

(一)落实“三项制度”。

一是岸段负责制。

按照“统一管理、分级负责,海岸分段、岛屿划片,责任到人、定期巡查”的原则,科学组织优化执法力量,对岸线和海域、海岛逐一确定监管责任人,实现了全市所辖各岸段的全方位监管。

二是定期巡查制。

加强近岸海域定期巡查,对市区海岸线实行逐日巡查,组织海监执法船艇每周至少对市区海域巡查一次,重点检查辖区内是否有违法填海、违法围海、违法施工、非法养殖、非法采砂及非法倾废等违法行为,确保违法行为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

三是跟踪监管制。

推行“审批前介入、建设中监督、使用后检查”全程监管,延伸管理触角,提高了执法质效,防止了违法行为的发生。

(二)海岸带专项执法。

一是“海盾2011”专项执法。

对所辖岸段、海域开展执法检查,共派出执法人员1933人次,出动执法车辆465车次,行程53767公里,检查海洋工程项目148个,依法查处非法围填海案件19起。

行动的开展,有效打击了违法用海行为,规范了海域使用秩序。

二是“碧海2011”专项执法行动。

会同公安、国土资源、工商行政管理、交通运输、海事等六部门印发了《威海市整治非法采挖海砂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联合公安、边防、海警等开展联合执法,加强对非法采挖海砂行为多发海域和岸段的执法检查。

为期3个月的集中整治行动中,围绕非法采挖、运输、经营海砂三个环节,从陆地到海上,坚持昼夜巡查,重点布控,快速出击,共开展执法检查2558人次,出动执法车辆412车次,行程21100公里,执法船执法检查71航次,航程3550海里。

查处非法盗挖海砂案件3起,其中一件结案,二件移送法院申请执行。

通过专项行动,有效遏制了非法采挖海砂的嚣张气焰,非法采挖海砂行为得到遏制。

三是“护岛2011”专项执法。

组织执法人员分赴所辖海域,全面掌握海岛数量、分布、资源环境、开发利用及自然变化等情况,逐岛建立了电子化海岛执法工作档案,为海岛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共计拍摄海岛照780余张,录像215分钟,车辆行程610公里,船艇航程390海里,巡查海岛83个,建立海岛电子信息化档案83份,其中有居民海岛6个、无居民海岛77个。

四是清理威海湾养殖。

加强与经区管委、威海港集团等有关单位的沟通协调,对现有规划养殖区外的1795亩养殖逐家签订限期清理承诺书,责成自行清理。

对规划养殖区内的1028亩养殖,会同有关部门,与养殖单位进行协商,就补偿办法和标准、清理时限等具体事宜进行多次沟通协调,最终达成一致意见。

(三)保障市民正常亲海。

会同市公安局、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发布了《关于规范市区近岸海域养殖管理保障市民及游客正常亲海活动的通告》,建立了亲海投诉备案、海投诉定期通报、违规约谈、违规黑名单等四项制度,推进建设依法亲海的长效管理机制。

设置亲海通告牌20个,张贴发放宣传单近千份,签署《依法用海文明看护承诺书》10家,接受并播出专访5期,处理亲海举报电话100多起,市区近岸海域养殖看护人员的管理行为基本得到规范。

(四)能力建设。

一是筹措资金380万元建造了100吨级“中国海监4069”执法船,于4月份交付使用,提高了海监迅速反应能力,在蓬莱渤海溢油应急监测任务中进行了持续监测,期间顺利完成深圳大运会和国际泳联世界锦标赛海底光缆巡护两项专项执法任务。

上述行动总计98天,出动船舶巡航38航次,航行350小时,航程5260海里。

二是600吨级维权执法船开工建设。

争取中央海域使用金支持3500万元,招标建造600吨级维权执法船,目前已经顺利完成了总体建造指标、监理招标、建造设计等前期程序,预计于2013年1月份正式交付使用。

同时,在金线顶建设海监执法专用码头的工作也正在抓紧推进之中,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

三是中国海监执法快艇建造项目确定。

为便于近海与海岛执法,争取上级支持(总投资800万元,其中上级扶持资金640万元)建造一艘执法快艇,目前资金已经到位,建造合同已经签订,计划明年交付使用。

六、海洋文化

(一)海洋日活动。

以“实施海洋战略发展蓝色经济”为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活动。

6月8日当天,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培廷在威海日报发表了《实施海洋战略发展蓝色经济》的署名文章,号召社会各界走近海洋、认识海洋、开发海洋、呵护海洋,大力实施海洋战略,发展蓝色经济,全力打造“蓝色休闲之都,世界宜居城市”的城市品牌,为蓝色经济区建设贡献力量。

副市长唐会礼与全市20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一起,乘坐中国海监4069、中国渔政37508船,视察了威海湾清理整治、刘公岛国家海洋公园和小石岛国家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建设情况。

威海日报刊登了《为了蓝色的家园》专题文章,详细叙述了我市加强海洋综合管理的做法和取得的成绩。

与此同时,市区两级海洋部门还开展了海洋政策宣传、志愿者清理海滩等活动。

6月9日起,在市民文化艺术活动中心举办了为期5天的“靖海湾杯·活力海洋—秀美渔业”威海市海洋与渔业摄影展。

摄影展结合宣传日活动主题,展现威海海洋与渔业的人文景观和生态景观,涵盖海域管理、海洋环保、海岛保护、耕海牧渔、增殖放流、滨海旅游、海洋科技以及海洋执法等方面的内容,引起了广泛的反响。

(二)编制海洋文化丛书。

组织对“中国海洋文化系列丛书”山东分册威海部分的素材进行了搜集整理,目前已完成海洋文化概述、海洋发展史、农渔业文化、涉海民俗风情、海洋旅游文化、海战史话、海洋文学艺术、海洋名人、沿海宗教文化、海外交流十个章节约20多万字的素材收集,正组织相关专业人士进行编撰,预计2012年上半年成稿。

(三)编写《威海海情》。

为摸清我市海洋家底,掌握海洋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可提供的支撑和承载能力,了解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潜力,规划和优化海洋生产力布局,组织编制了《威海海情》。

该书汇集了最新科研成果,信息量大、知识性强,全面介绍了威海市海洋资源、环境和海洋产业现状,将于近期成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