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沈阳市智慧产业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454299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160.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慧城市沈阳市智慧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智慧城市沈阳市智慧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智慧城市沈阳市智慧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智慧城市沈阳市智慧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智慧城市沈阳市智慧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智慧城市沈阳市智慧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7页
《智慧城市沈阳市智慧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7页
《智慧城市沈阳市智慧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7页
《智慧城市沈阳市智慧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7页
《智慧城市沈阳市智慧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7页
《智慧城市沈阳市智慧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7页
《智慧城市沈阳市智慧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7页
《智慧城市沈阳市智慧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7页
《智慧城市沈阳市智慧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7页
《智慧城市沈阳市智慧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7页
《智慧城市沈阳市智慧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7页
《智慧城市沈阳市智慧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7页
《智慧城市沈阳市智慧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7页
《智慧城市沈阳市智慧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7页
《智慧城市沈阳市智慧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7页
亲,该文档总共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智慧城市沈阳市智慧产业发展规划》.docx

《《智慧城市沈阳市智慧产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慧城市沈阳市智慧产业发展规划》.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智慧城市沈阳市智慧产业发展规划》.docx

《智慧城市沈阳市智慧产业发展规划》

智慧城市沈阳市智慧产业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前言

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兴起,各国纷纷将智慧型、知识型高端产业领域作为打造经济新引擎、带动经济新发展的重中之重。

本规划将这些产业领域总结为“智慧产业”,希望以此概念推动大数据及其与各相关行业领域的融合发展,形成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制高点。

智慧产业与我国正在推进实施的“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等战略关联紧密,发展智慧产业能够快速推动制造业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激发生产模式、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显著提升经济运行水平和效率。

沈阳市正处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打造国家创新改革试验区的重要发展期,创新发展和加快发展智慧产业,是沈阳市对接国家“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是沈阳市探索确立发展新重点、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升级的必然选择,是沈阳市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新型工业化的主要路径,对于建设经济发展新高地、全面提升沈阳市及沈阳经济区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依据《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中国制造2025》、《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等重要战略部署,特制定本规划。

规划期为2016年至2020年。

一、发展背景

 

智慧产业是建立在智慧的发现、创造、运用、消费基础上,以大数据及云计算、互联网、

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以知识和数据为核心生产要素,提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产品与服务的一类产业形态。

当前,全球智慧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过程中,涉及领域日益广泛。

根据领域的性质和作用,可以将智慧产业概括为“一核四业”。

“一核”即大数据产业,“四业”分别为基础智慧产业、智慧产品制造业、智慧服务业和提升型智慧产业。

大数据产业。

大数据是将数据变成智慧的重要工具和桥梁,也是其他信息产业和传统产业智慧化的引擎,是智慧产业的核心领域。

基础智慧产业。

包括与大数据紧密相关的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智慧产业的整体发展和其他产业的智慧化发展提供基础技术和手段。

智慧产品制造业。

将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到家居产品、穿戴产品、制造装备等传统产品中,使传统产品实现网络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相关智慧产品包括智能终端、智能可穿戴、智能家居、智能安防产品、机器人等。

智慧服务业。

利用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教育、医疗、交通等服务产业的智慧化程度,提供智慧化的服务。

包括智慧医疗服务、智能交通服务、智慧教育服务、互联网金融服务等。

提升型智慧产业。

通过发挥信息技术对农业和工业领域的渗透性、融合性和创新性优势,创新发展智能制造、现代农业、现代建筑业等新型业态,旨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图1智慧产业结构图

其中,大数据是智慧产业的核心领域。

数据贯穿于智慧产业的所有领域和各个环节,使大数据应用与各产业紧密相连,成为推进传统产业智慧化的关键引擎。

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与大数据联系最为紧密的新一代信息产业构成了基础智慧产业。

大数据、基础智慧产业与家居产品、穿戴产品、制造装备等传统产品融合,使传统产品实现网络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形成智慧产品制造业。

基础智慧产业提升教育、医疗、交通等服务产业的智慧化程度,催生智慧服务业。

基础智慧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跨界融合,推动了传统产业的智慧化发展,形成了提升型智慧产业。

智慧产业作为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形成的新经济形态,在产业变革浪潮以及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和作用。

美欧日韩等国纷纷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和深度应用为重点,加速智慧产业发展,抢占全球产业变革新的

制高点。

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智慧产业核心领域的市场空间不断扩大,未来五年内将在全球形成数十万亿美元的产业规模。

面对智慧产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的群体突破,国内外龙头企业纷纷从各自优势领域切入智慧产业,积极抢占新的科技与产业制高点。

这样的形势下,沈阳市应紧紧把握住经济和产业形态变革带来的重大机遇,依托已有的科研技术和产业基础,积极培育和发展智慧产业,通过智慧产业发展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经济运行机制,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治理能力提升。

二、发展基础与优势

(一)产业优势:

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与新一代信息产业发展迅速,智慧产业基础坚实。

“十二五”期间,沈阳市在智慧产业部分领域实现较快发展,综合实力持续提升,协同发展格局逐步形成,集群式发展成效显著。

大数据产业体系初步健全,拥有东网科技、东软等一批大数据龙头企业,信息技术企业向大数据转型步伐加快,产业聚集效应初步展现,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基础智慧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软件产业呈现“井喷式”增长态势,收入连续五年蝉联东三省第一;云计算、行业软件等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与工业制造等行业形成良性互动。

智能产品制造业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电子信息制造业在全省中的比重不断提升,已超过40%;机器人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化能力突出,工业机器人等重点产品市场占有率居于全国首位。

智慧服务业蓬勃发展,围绕智慧城市建设,智能交通、智慧医疗、互联网金融等新型服务模式得到广泛普及,通过将先进信息技术与自身业务的融合,企业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提升型智慧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现代建筑业企业充分利用智慧技术进行创新,汇集了一批综合实力突出的领军企业,产业规模已居于全国领先地位;在智能制造、现代农业领域不断取得突破,产业智慧化水平持续提升。

同时,沈阳智慧产业依托产业园区形成多个智慧产业集群,实现了产业资源的有效汇集与配置。

(二)应用优势:

制造业升级换代和智慧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智慧产业应用需求强劲。

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不断涌现,其对传统产业和人类生活的影响逐步扩大,其必然创造出巨大的应用市场。

随着《中国制造2025》实施,我国制造业正处在换代升级的关键时期,这为沈阳市继续发挥智能装备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不断扩大该领域产量总值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同时,沈阳市正在大力建设现代化智慧城市,沈阳市信息技术服务业等产业引来难得的时代机遇。

沈阳市在建筑业、制造业、农业等领域基础坚实,产业利用先进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不断提升,产业智慧化发展将带来新的机遇。

(三)科研优势:

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共铸智力资源聚集地,产业创新能力突出。

智慧产业是典型的智力密集型产业,科研能力是推动智慧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近年来在沈各高校、科研院所创新能力水平不断提高,科技研发实力得到持续增强,有效支撑了产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研发。

东北大学、辽宁大学、沈阳大学、沈阳工业大学等高校的科研人才培养能力持续提升,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等研究机构与新松机器人等重点企业的技术人才储备不断加强。

截至2014年底,沈阳市已拥有108个市级以上独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123项应用技术成果达到国际水平,在智慧产业的关键领域拥有机器人学、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四)区位优势:

地处东北亚中心地带,产业发展地位突出,区位条件优越。

沈阳位于东北三省的核心区域,是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通往东北地区的综合枢纽城市,独占东北亚的中心中央区位。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沈阳一直是东北地区产业发展的领头羊,产业的带动和溢出效应明显。

沈阳智慧产业的发展将辐射整个东北区域,为东北产业振兴、民众受惠提供支撑。

沈阳是东北重要的产业资源集聚地,国际交流便利,人才、能源、交通等优势资源的聚集有助于智慧产业的持续健康高速发展。

(五)战略优势:

智慧产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受到高度关注,政策支持力度持续提升。

沈阳市是两化融合试验区,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智能制造区域集聚发展试点,是东北地区产业升级发展的重点,也是产业政策的汇聚地。

201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提出推动沈阳等区域率先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转型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为沈阳市发展智慧产业构建了优质的政策环境。

沈阳市积极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围绕“惠民、兴业、善政”启动了一批重点工程、实施了一批政策措施,为沈阳市智

慧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与此同时,沈阳市发展智慧产业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是大数据产业综合实力较弱,对智慧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尚未显现。

二是智慧产业整体技术基础弱,产品和服务创新能力不足,科研力量亟需整合优化。

三是重点领域龙头企业少,围绕核心企业的产业生态体系尚未形成。

四是产业协同发展体系尚不完善,企业间的合作发展格局尚未形成。

五是产业发展环境有待优化,围绕产业发展的体制创新力度仍需加强。

六是高端人才流失严重,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落实《中国制造2025》、《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重要战略部署,以提升创新能力、深化产业融合为主线,以大数据为核心和先导,以培育新业态、打造特色产业集群为抓手,以“一心四区”打造与“一核四业”发展为重点,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创新创业环境,集聚研发中心、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人才等智慧资源,强化技术支撑,培育骨干企业,拓展和深化智慧产业应用,将沈阳市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智慧产业基地。

(二)发展原则

 

市场主导,创新驱动。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应用需求为导向,鼓励企业根据市场需求丰富产品和服务,提升服务能力,拓展应用领域。

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立产学研用联合推进的创新机制,强化关键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培育新业态和新增长点。

统筹协调,重点突破。

发挥政府统筹作用,加强产业顶层设计和分类指导,促进智慧产业与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相关产业协同发展,产品、服务与应用协同共进以及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立足沈阳发展实际,瞄准重要且条件成熟的行业领域和社会应用领域,启动一批技术先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大应用前景的重点示范项目,实现重点环节、重点应用领域的突破。

开放合作,安全可控。

营造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大力引进一批创新能力强、品牌知名度高、带动作用明显的龙头企业,积极利用全球创新要素和智慧资源,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推动智慧产业开放式创新和国际化发展。

落实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夯实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增强安全技术支撑和服务能力,切实保障智慧产业信息安全。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力争到2020年,构建具有全国领先水平的智慧产业体系,实现创新能力显著提升、龙头企业创新引领、产业集群优势突出、产业环境汇聚活力。

智慧产业规模超过7000亿元,建成10个以上产业特色鲜明、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

培育年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企业10家以上,培养和引进1000名高端人才,成为全国智慧产业策源地、东北智慧产业火车头、辽宁省智慧资源集聚中心。

2、具体目标。

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在云计算、大数据、机器人、智能装备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针对政府、企业及个人等不同用户需求,在金融、交通、电商、物流、医疗等领域建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示范应用项目,形成一批满足重点行业应用需求的关键产品和行业解决方案,对产业技术进步带来重要贡献。

在大数据、机器人、智能装备领域建设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培养和引进1000名高端人才。

龙头企业创新引领。

培育一批具备自主研发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云计算、大数据、智慧产品制造、智慧服务等领域龙头企业,集聚一批创新能力强的中小企业。

培养年营业额过100亿元的企业10家,50-100亿元的20家,10-50亿元的30家以上。

产业集群优势突出。

以产业园区为载体,积极引进智慧产业相关的国内外领先企业,集聚区域研发中心、服务中心、高端人才等创新要素和资源。

建成10个以上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健全、集聚效应明显、产业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智慧产业集群。

产业环境汇聚活力。

建立省市联动、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产业政策和投融资环境,健全智慧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促进智慧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四、重点方向与主要任务

 

依托沈阳市智慧产业基础,重点发展“一核四业”。

“一核”即大数据产业,“四业”即基础智慧产业、智慧产品制造业、智慧服务业和提升型智慧产业。

(一)大数据产业。

高度认识和充分发挥大数据的融合桥梁、创新引擎、智慧化先导等关键作用,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用好两种资源,积极培育若干综合实力强、创新能力突出的大数据骨干企业;打造东北数据资源集聚中心,增强资源整合和数据服务能力;提升大数据在汽车电子、装备制造、医药、食品等制造领域及交通、金融、商贸、城市管理、社会事业等服务领域应用水平,创新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

到2020年,沈阳市大数据相关产业规

模力争突破1000亿元,大数据龙头企业达到10家,大数据产业从业企业达到200家以上,

行业应用平台型公司10家,形成重要大数据产业园区2-3个,建成一个国家级工业大数据示范基地。

1、推动数据资源建设与应用。

突出数据资源建设在大数据产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重点从数据标准规范、技术和工具、资源目录、数据集、平台建设等多方面推动数据资源建设。

依托大数据管理局等部门,加快制定政府数据资源管理办法,整合政府各部门公共数据资源,提升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促进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

加快建设沈阳市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推进公共数据资源适度、合理的跨部门分享和向公众开放,指导和带动全社会数据资源的合理、有序分享和开发利用。

2、打造大数据产品体系。

发挥东软集团、东网科技、中科院自动化所等骨干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技术创新能力,集中研发多源数据采集、海量数据存储、数据预处理、数据分析挖掘、数据整合与管理、数据可视化、大数据安全等关键技术。

支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通用数据库、智能海量数据存储与管理系统、非结构化数据处理系统、分布式数据分析平台、大数据一体机、大数据应用展示平台、大数据安全防护平台等基础软硬件产品。

3、开发大数据行业解决方案。

充分发挥本地软件企业和系统集成企业的传统行业解决方案优势,推动研发面向汽车电子、装备制造、医药化工等重点行业大数据解决方案,开展以沈阳机床、沈鼓、北方重工为代表的工业大数据应用试点示范。

整合沈阳市三大电信运营

商、工业企业、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的数据资源,建立工业大数据中心,提供围绕工业研发设计、生产、经营等全流程的大数据服务解决方案,发展产品设计优化、工艺设计优化、生产过程优化、业务协同控制等服务,并在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医药化工、食品及农产品深加工等领域开展应用示范。

4、提升大数据服务能力。

围绕政府的城市综合管理职能,重点在医疗、教育、交通等民生服务领域,以及公共安全、自然灾害、各类突发事件的预警处置及环境监测保护等城市管理领域开展大数据服务。

深化大数据与传统商业流通领域融合发展,加快推动大数据在金融服务、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科研等领域的服务创新,探索形成协同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

支持东软等软件企业开展基于大数据的第三方数据分析挖掘服务、技术外包服务和知识流程外包服务,以及数据租售、分析预测、决策支持等服务。

5、强化大数据管理及运营。

依托东网科技的数据中心和国际软件园的集聚能力,组建大数据运营有限公司,统筹建设全市统一、安全的大数据开放平台。

鼓励企业通过数据交易市场进行数据交换、交易,推动数据资源流动和价值再造。

鼓励金融服务机构和数据评估机构积极提供数据交易撮合服务,完善以数据交易为核心的金融服务体系,丰富数据金融衍生品,加快推动数据跨区域、跨行业流通。

6、完善大数据产业生态体系。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政、学、研、用协同发展的大数据产业发展机制。

依托斐讯大数据产业基地和软通动力创新创业平台,带动大数据产业创新应用发展。

成立大数据产业和应用联盟,发挥大型骨干企业的引领作用,联合特色鲜明、灵活高效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共同构建以数据为核心资源的涵盖研发、加工、采集、存储、商业化应用及衍生服务的大数据产业生态体系。

支持企业牵头开展大数据商业模式创新大赛。

7、开展大数据应用试点示范。

在金融、交通、医疗、能源、旅游、制造等重点行业开展应用试点。

积极争取国家级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和应用示范区建设,引导和鼓励各行业积极开展创新和试点。

围绕智慧沈阳的建设和实施,在重点领域率先启动大数据应用示范项目,通过大数据应用来激活产业发展链条,以实际应用效果和经济效益转变社会观念,从而支撑全市大数据产业和经济全局发展。

8、建设大数据产业配套服务体系。

支持建设专门开源社区,鼓励大数据技术研发实力强的企业牵头建立大数据开源社区联盟,在大数据关键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和标准制定方面开展协同创新,为我国大数据发展提供开源支撑。

支持有条件的高校结合计算机、数学、统计学等相关专业基础,设立和发展大数据相关专业,培养跨学科的数据分析技术和管理人才。

推动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吸引大数据企业集聚,形成大数据产业集聚效应。

支持建立大数据测评机制,建立服务可用性、可靠性、安全性和质量等方面的大数据评估认证体系,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估评测工作。

9、探索建立大数据标准体系。

初步建立大数据交换和交易标准体系,研制数据确权、数据资产、数据交易、数据服务等标准,促进大数据交易市场有序发展。

开展标准验证和应用试点示范,建立标准符合性评估体系,在有条件的行业和领域开展标准验证和评估试点示范工作。

积极参与国家和国际标准化制定工作,提高标准话语权,实现我市相关技术和应用标准与国际同步发展。

10、健全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

探索制定面向政府信息采集和管控、敏感数据管理、数据质量、数据交换标准和规则、个人隐私等领域的大数据安全保障制度建设,明确大数据采集、使用、开放等环节涉及信息安全的范围、要求和责任,确保国家利益、社会安全、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信息不受侵犯。

建立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大数据平台,对网络攻击、网络病毒、网络中断事故等重大安全事件进行全方位监测、精准化分析和智能化预警。

系统梳理评估大数据基础设施、大数据管理平台、大数据应用等不同层次面临的安全风险,提出防控措施。

建立跨境数据流动管理制度。

(二)基础智慧产业。

 

1、云计算。

依托沈阳国际软件园等重点园区,鼓励东软集团、东网科技等企业积极创新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发展弹性计算、云存储、CDN等IaaS和PaaS服务,日常办公、社会管理、在线企业管理、数字内容、生活娱乐等SaaS服务。

面向制造业、金融、医疗等重点行业,发展具有行业特点、满足行业应用需求的行业云服务。

发挥东软集团、格微软件、中科院自动化所等骨干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技术创新能力,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云计算操作系统、安全系统、分布式系统软件、虚拟化软件等云计算基础软件和成套解决方案的研发和产业化。

 

云计算发展路线图

技术突破

海量数据存储和处理、资源监控管理、数据中心绿色节能等技术。

产品研发及服务创新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云计算操作系统、安全系统、分布式系统软件、虚拟化软件等云计算基础软件。

应用于云基础设施和云终端设备的嵌入式软件。

SaaS相关应用软件。

基于IaaS和PaaS模式的弹性计算、云存储、CDN等云服务。

日常办公、社会管理、数字娱乐等产品和信息服务重点发展应用开发部署、在线企业管理等SaaS服务。

面向社会公众生活娱乐的在线数字内容分享、地理位置服务、在线工具、生活娱乐等SaaS服务。

面向制造业、金融、医疗等重点行业,发展具有行业特点、满足行业应用需求的行业云服务。

面向交通、医疗、教育、社保等领域发展民生云服务。

重大行动

云计算基础设施优化行动——推进现有数据中心节能技术改造,加强数据中心能耗监测和管理。

建设高水平的网络基础设施,提高网络接入能力和质量。

公有云服务创新发展行动——建设公有云服务平台。

利用公有云平台促进数据资源汇聚共享,进一步扩大政务、交通、医疗、教育等重点行业应用的规模效应。

重点行业云服务发展行动——面向健康医疗、工业制造、交通、教育等重点领域发展与

应用需求,大力发展行业云服务,开展典型应用示范,促进企业业务向云端迁移。

依托主体

国际软件园、东软集团、东网科技、中科院自动化所等。

政策措施

完善政府采购目录,将云计算产品及服务列入采购范围,优先采购省内企业产品及服务。

综合利用国家和省市财政补贴,支持重大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项目、云计算创新项目、成果产业化项目、技术改造项目。

 

2、物联网。

依托沈阳君盾物联网产业园等重点园区,以云狐、怡亚通、晨讯等智能终端制造企业和以仪表院、中科奥维、凯泰、友联等物联网企业为基础,大力发展与物联网感知密切相关的制造业,推动传感器/节点/网关、RFID、二维条码等核心制造业高端化发展。

面向工业、农业、商贸服务等领域,大力发展物联网数据采集挖掘等专业服务和增值服务,打造以物联网技术驱动的智慧工厂、智能装备和智能制造,推广物联网在现代农业中应用。

 

物联网发展路线图

技术突破

新型传感器及传感节点研发技术、传感节点组网与协同处理技术、物联网系统集成技术和物联网标准化技术。

产品研发及服务创新

推动传感器/节点/网关、RFID、二维条码等核心制造业高端化发展。

发展仪器仪表、嵌入式系统等配套产业。

推动微纳器件、微能源、新材料等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面向工业、农业、商贸服务等领域,大力发展物联网数据采集挖掘等专业服务和增值服务。

打造以物联网技术驱动的智慧工厂、智能装备和智能制造。

创建一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企业联盟,推广物联

网在现代农业中应用。

重大行动

开展重点产业示范应用——推动物联网在食品药品追溯、现代农业、智慧物流、智慧旅游、智能交通、智慧生态监控等行业应用。

组建物联网公共交易平台——汇聚全市各物联网企业产品和系统集成方案,提供全市物联网产品和系统集成方案集中展示、咨询洽谈、定购支付、服务传递、意见征询、交易管理

等服务,推广本市物联网企业的产品及服务。

依托主体

沈阳君盾物联网产业园、云狐、怡亚通、晨讯、仪表院、中科奥维、凯泰、友联等。

政策措施

在现有产业专项资金中加大对物联网相关产业的扶持力度。

极引进国内外物联网龙头企业。

 

3、行业软件。

发挥东软集团、中科院自动化所、东大自动化等企业在工业软件领域的研发实力,研发操作系统、中间件和数据库等工业基础软件,研制高安全、高可信的嵌入式实时工业操作系统,突破设备端的嵌入式数据管理平台与实时数据智能处理系统,发展基于复杂装备三维设计、分析、测试一体化技术的自主集成化产品设计创新平台软件;形成监控信息集成和自动实时控制系统、生产执行系统(MES)、集成应用软件以及智能工厂和智能车间解决方案等一批工业应用软件。

 

行业软件发展路线图

技术突破

突破工控操作系统、实时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

产品研发及服务创新

面向数字化产品与智能成套装备的发展需求,研制高安全、高可信的嵌入式实时工业操作系统;面向终端与云端数据的交换融合与智能协同需求,重点突破设备端的嵌入式数据管理平台与实时数据智能处理系统。

发展基于复杂装备三维设计、分析、测试一体化技术的自主集成化产品设计创新平台软件。

发展监控信息集成和自动实时控制系统、实现生产任务的调度和执行功能的生产执行系统

(MES)、集成应用软件以及智能工厂和智能车间解决方案。

重大行动

开展应用示范——选取应用需求迫切,自主操作系统及解决方案比较成熟的行业领域,开展应用示范。

加强产业链协作——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