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下册复习资料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456000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49.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历史下册复习资料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初一历史下册复习资料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初一历史下册复习资料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初一历史下册复习资料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初一历史下册复习资料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初一历史下册复习资料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初一历史下册复习资料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初一历史下册复习资料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初一历史下册复习资料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初一历史下册复习资料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初一历史下册复习资料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初一历史下册复习资料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初一历史下册复习资料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初一历史下册复习资料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初一历史下册复习资料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初一历史下册复习资料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初一历史下册复习资料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初一历史下册复习资料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初一历史下册复习资料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初一历史下册复习资料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一历史下册复习资料1.docx

《初一历史下册复习资料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历史下册复习资料1.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一历史下册复习资料1.docx

初一历史下册复习资料1

初一历史下册复习资料1

七年级历史(下)学习资料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阶段特征:

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疆域辽阔,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民族和睦,外交频繁,化发达,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繁荣发展时期,被称为隋唐盛世。

7年级下册第1繁盛一时的隋朝

考点:

大运河的开通及作用七下P4能力要求:

识记理解

一、隋朝的建立、统一和灭亡

1、隋的建立:

81年,杨坚(隋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的统一:

时间:

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隋实现重新统一的原因:

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

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南方:

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意义:

结束了西晋末年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二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3、隋的灭亡:

暴政引起农民起义,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二、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

1、表现:

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2、原因: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③统治者提倡节俭。

3、隋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大运河的开通

1、目的: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通原因:

①隋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

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3、时间、人物:

隋炀帝从60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中心、起始点:

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长度及地位:

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7、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8、流通七省区:

(略)

9、开通的作用: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动脑筋2答:

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水上运输粮食全靠运河。

中国古代在没有铁路、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条下,陆路运输粮食只能利用车、马、靠人力、畜力运行,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

而水运粮食比起陆运,运量大,速度快,费用小。

★★.比一比答案:

①今天的运河不经过洛阳②今天的运河北段已不通航,现正在逐步修通

★★.思考与判断答案:

①总的说是好事,但只用一个“好”字或一个“坏”字评论大运河的作用太简单了。

②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说的都有一定道理,但都不够全面。

不过,说是好事的,还是看到了问题的主要方面。

③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但当时为开凿大运河,的确是过度役使了民力,给劳动人民带了沉重的徭役负担。

★★.隋朝在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

  答:

隋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很多,如统一南北,创立科举制等,但其中最重要的贡献是开凿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因而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发展,对后世影响深远。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汴水》胡曾“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材料二《汴河怀古》皮日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请思考:

①你能将这两首诗翻译成现代吗?

②这两首诗的作者都是唐朝人,他们对大运河作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评价,你同意谁的观点?

为什么?

答:

同意皮日休的观点:

胡曾诗认识到大运河的开凿加重人民负担,成为隋亡的重要原因,皮日休对大运河开凿的评价是比较客观的

③隋的灭亡与大运河是否有联系?

答:

隋大运河对历史的发展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有联系,开凿大运河增加了当时人民的负担。

大运河开凿后起到了加强南北联系,巩固国家统一的积极作用。

★★.唐代诗人胡曾在《汴水》诗中写到: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

”胡曾认为开运河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你认为胡曾说的正确吗?

你是如何看待大运河带的影响的?

答:

胡曾的说法不全面,但有一定的道理。

隋朝开凿大运河动用了大量的劳动力,从而引发农民起义,这是导致隋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

隋炀帝如果一心为民,悬崖勒马,不巡游江都、大兴土木、三征高丽,隋朝还不至于走向灭亡。

我认为隋朝开凿大运河,尽管有消极的一面,但总的看,其积极作用还不小:

沟通了南北交通,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和商业城镇的发展,对巩固统一有积极作用,对后世更是带深远的积极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请回答:

(1)材料中的“此河”是指哪一条河?

大运河。

(2)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

同意(或不完全同意)。

(3)你认为隋炀帝修运河这一历史事是好事还是坏事?

请说明理由。

我们应从正反两方面看待大运河的开通。

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的经济交流,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

影响。

从这个角度看,大运河是隋朝留给后人的珍贵财富,它的开通是值得称道的好事。

但是隋炀帝为了开通大运河,征发了几百万民工,使无数人家破人亡,给农业生产带了严重破坏,从这个角度看,大运河的开通对隋朝百姓说是个噩梦。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材料二“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

(1)材料中的“长河”是指什么河流?

隋朝大运河

(2)这条河以哪儿为中心?

南北分别到什么地方?

分为哪几段?

沟通了哪些水系?

大运河以洛阻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自北向。

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

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3)两首诗对此河的评价如何?

都认为这条河劳民伤财,是隋亡的主要原因。

但第一首诗也承认了大运河在经济方面给人民和社会带了益处。

★★.秦隋朝的共同点:

A秦、隋朝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建立了大一统的国家。

B秦、隋朝的各项制度,对后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隋朝不惜民力,连年大兴土木,劳师远征。

D秦、隋朝历二世而亡。

选择题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中“河”的中心就是现在的

A北京B杭州洛阳D南京

[参考答案][08连云港中考]第28题

【】古人评论隋朝大运河说: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指的是隋朝大运河的主要功能为

A.灌溉B.泄洪.运输D.饮水

[参考答案][08盐城中考]第题

【】隋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继往开的朝代,它的建立者是

A杨坚B李世民武则天D朱元璋

[参考答案]A[08重庆毕业]第1题

(2008•浙江台州)10.中国古代史上实现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B

①秦朝②隋朝③唐朝④元朝

A.①②③B.①②④.①③④D.②③④

7年级下册第2“贞观之治”

考点:

“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七下P8—9能力要求:

识记

考点:

武则天的政绩七下P9能力要求:

识记

一、唐朝的建立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李渊就是唐高祖。

★★.思考:

秦亡汉兴,隋亡唐兴,有什么共同之处?

秦亡汉兴,隋亡唐兴的相同点:

①秦隋都是在完成统一后很快灭亡的。

秦隋后期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灭亡的原因都是统治者残暴道,政治黑暗,滥用民力,经济倒退,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

②汉唐的兴起都是统治者吸取前朝的教训,都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并且都成为影响当时世界的大国;汉唐两朝初的统治者,都勤于政事,轻徭薄赋,发展生产,都整顿吏治,任用贤良。

二、“贞观之治”

1、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

①吸取隋亡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②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③崇尚节俭,节制享受欲望。

④合并州县,整顿吏治。

⑤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房谋杜断”;魏征为著名谏臣。

⑥大兴学校,发展科举。

2、效果: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3、评价: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

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

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

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唐律疏议》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对亚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贞观政要》是记录唐太宗政绩和他与魏征等议论古今得失的书。

★★.比较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项目汉武帝唐太宗

政治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重视人才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发展科举

经济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亲临治理黄河,重视兴修水利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役和徭役

军事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使匈再无力与西汉对抗在西域设置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

思想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兴办太学重视人才培养,扩充国学规模,增加学员。

民族关系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把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促进唐蕃友好

★★.中国古代出现治世的原因:

①政策因素:

农民战争的作用(农民起义迫使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

②政治交往因素:

民族间融合和中外交往的加强。

③群众作用:

人民的辛勤劳动。

④个体作用:

杰出帝王将相的个人政治品质。

三、女皇武则天

1、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2、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阅读下列材料

有人说;武则天在位时,过于信任酷吏,造成朝廷的恐怖气氛,而且杀了几个良将,使国防受到了影响;由于时常用兵,造成某些地区的民生疾苦;她还崇信佛教,助长了寺院地主的土地兼并,给人民带了痛苦。

也有人说:

武则天一生大搞阴谋诡计,从而夺取了政权,是个残忍而暴虐的人可也有人说:

武则天既有客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她的才也特别高,是个德才兼备的帝王。

你能多找些有关武则天的故事吗?

在同学之间交流,互相辩论一下,看看究竟应该怎样评价武则天?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当政期间,继续推行唐太宗发展生产、选贤用能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她的统治实现了“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皇帝。

★★.动脑筋答案:

唐太宗和汉帝的共同之处:

注意吸取历史经验教训,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阅读下列材料

尝谓侍臣曰: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常宝此三镜,以防己过。

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

请回答:

(1)材料中的“朕”指的是谁?

唐太宗李世民

(2)为何他会感到“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因为魏征敢于直言,经常提醒唐太宗要“知得失”,要吸取隋亡教训,居安思危,慎使慎终。

【】唐朝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分别承担的工作是什么?

“六部”是哪六个部门?

假如让你选任“六部”中的某一官职,你乐意负责哪个部门工作?

为什么?

答:

三省中,中书省负责,门下省负责,尚书省负责;六部:

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可任选六部中某部任职均可,理由表述联系各部所承担的职责即可。

如,我选择在工部任职,因为我对水利建筑等感兴趣。

★★.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

答:

唐太宗能吸取隋亡教训,勤政爱民;任用贤臣,虚怀纳谏;调整统治政策,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采取合理的少数民族政策等。

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

唐太宗的年号叫“贞观”,故把他的统治时期称为“贞观之治”。

【】材料一:

“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无院不满。

炀帝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政灭亡。

此皆朕所目见。

帮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事。

材料二: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三:

“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1)材料二是谁说的?

(1分)它的意思是什么?

(2分)

(2)他的统治被后人称为什么?

(2分)这一政治局面是怎样的?

(4分)

(3)根据材料一说明他的统治局面与隋朝灭亡的关系怎样?

(3分)

答案:

(1)唐太宗李世民。

意思是:

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够承载船行走,也能够把船掀翻。

(2)因为他吸取了隋亡的教训,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

体现了他重民的思想。

    

(3)他的统治被后人称为“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的局面为:

唐太宗“贞观”年间,农民占有一定的土地,赋役负担减轻,有了安全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大量荒地被开垦出,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

那时候,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故称“贞观之治”。

原因:

唐朝时期,国家统一,政局稳定,老百姓安居乐业,广大人民辛勤劳动,为治世局面的出现提供了客观条。

唐太宗注意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勤于政事,善于纳谏,善于用人,厉行节俭,戒奢从简。

所以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

(4)是因果关系。

即唐太宗从隋朝灭亡中吸取教训,采取调整统治的措施,是出现“贞观之治”局面的原因之一。

    

【】材料“君,舟也;人,水也,(舟所以比人君。

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答:

是皇帝好比是船,老百姓好比是水;水能载着船航行,也能把船打翻。

2)是谁引用古人的话?

答:

唐太宗引用古人的话。

是哪朝哪代皇帝?

答:

是唐朝第二代皇帝(唐朝618年建立,都;长安;第一代是李渊唐高祖。

3)是如何认识这一问题的?

(或说这番话的用意是什么,或他吸取前代教训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效果如何?

答:

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认识到皇帝要勤政,大臣要廉洁,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统治才能巩固。

效果:

唐朝政治清明,经济有所发展,国力逐步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4)他重用了哪些人?

答:

房玄龄、杜如晦、魏征。

)他引用这句话的目的如何?

答:

为吸取隋亡教训,巩固唐朝统治。

6)他在位时,出现的盛世时代是什么?

答:

史称贞观之治。

7)他在位时,政治、化、民族关系方面有何政绩?

答:

在政治上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善于用人;化上完善了科举制,;在民族关系上,与各族友好往,被称为天可汗,设立安西都护府,把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

选择题

【】与“贞观之治”有关的皇帝是:

A秦始皇B唐太宗汉武帝D康熙帝

[参考答案]B[08福州中考]第4题

【】唐朝采取的治理国家的机构是:

A.郡县制B.三省六部制.丞相制D.军机处

[参考答案]B[08成都学业]第4题

【】小明将参加学校组织的“话说唐太宗政绩”的知识擂台赛,他准备的下列史实中不正确的是

A.任用魏征等贤臣B.重视人才的培养.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D.创立科举制度

[参考答案]D[08重庆中考]第1题

【】唐太宗告诫臣下: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种思想自

A.儒家B.道家.法家D.墨家

[参考答案]A[08佛中考]第3题

7年级下册第3“开元盛世”

考点:

“开元盛世”七下P12—1能力要求:

识记

一、“开元之治”

唐玄宗即位以后,“励精为治”:

①任用贤才(姚崇);②重视地方吏治;③注意节俭。

这些改革措施,使得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开元盛世的局面是怎样出现的?

“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为盛世的出现,构筑了坚实的基础。

唐玄宗个人很有才能,重用贤能,锐意进取,取得显著成效。

1、农业方面:

①兴修大型水利工程。

②农耕技术提高:

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

③茶叶生产的发展:

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饮茶之风开始在唐朝盛兴。

④生产工具的改进:

出现新的农业工具──曲辕犁;创制新灌溉工具──筒车。

2、手工业方面:

①丝织业:

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

②陶瓷业:

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世界工艺的珍品)。

3、商业繁荣:

①著名的大都市:

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②长安城:

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

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4、“开元盛世”: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封建社会经济繁荣和发展的共同原因:

①继承性因素:

前朝经济基础的继承。

②社会环境因素(政治因素):

社会安定。

③政治因素:

国家统一、政治清明。

④经济政策因素:

统治者调整经济政策,鼓励发展生产。

⑤经济交往因素:

民族间的经济交流和中外交往的加强。

⑥群众作用:

人民的辛勤劳动。

⑦生产力(科技)因素:

生产技术革新(生产工具是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水利的兴修。

★★.唐朝衰落的原因:

唐玄宗后期,为富庶繁荣所陶醉,骄奢之心日益增长,早期的勤政纳谏作风逐渐退化。

他任用“口蜜腹剑”的李林甫为相,宠爱贵妃杨玉环,又用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为相,导致地方军阀安禄和史思明长达八年(7年—763年)的武装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唐朝从此走向衰落。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动脑筋1答案:

他们都善于任用贤臣,重视地方吏治,重视农业生产,都注意”戒奢从俭”,唐玄宗统治前期和唐太宗统治时期都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著名的”治世”______”开元之治”和”贞观之治”

★★.动脑筋2答案:

说明唐朝丝织技术高超,丝绸质地很薄。

★★.活动与探究答案:

1、这句话的意思是:

唐玄宗年少的时候在民间,亲身经历了一些不得志的事和苦难,所以即位之初,深知人民的疾苦,能勤于政事。

他后没有坚持这样做(看教材的小字部分)

【】阅读下列材料

忆昔开元全盘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请回答: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杜甫

(2)这首诗反映了哪个皇帝什么年间的盛世景象?

唐玄宗。

开元年间。

(3)唐朝的农作物以什么为主?

水稻、粟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请回答: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答:

杜甫;

(2)这首诗反映了什么时期的什么景象?

答:

唐朝前期(或唐玄宗前期、开元年间、开元盛世);农业得到巨大发展(或经济繁荣)。

(3)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景象?

答:

生产技术的提高(耕作制度进步、农作物品种增多、种植面积扩大);生产工具的改进(曲辕犁、筒车);政府对农业的重视(降低赋税、兴修水利);农民的辛勤劳作;社会的稳定(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手工业、商业及科技发展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等。

(4)“小邑犹藏万家室”与“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是什么关系?

答:

经济发展促进了人口的增长;人口增长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唐玄宗前期,唐朝为什么会出现开元盛世的局面?

答:

一是有唐初统治者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推行修养生息政策,实行贞观新政,从而达到“贞观之致”;二是武则天统治时,保持和发展了贞观年间所取得的成就,使社会生产继续发展,这些为开元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三是开元年间的唐玄宗,即位后重用贤能,推动各项改革,加快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杜甫《忆昔》

材料二韩愈形容长安人口众多,写下“长安百万家”的诗句。

--摘自教材

回答下列问题:

①材料一中的“开元全盛”时代是哪个皇帝当政时期。

答:

由材料一可知唐朝主要的粮食品种是什么?

答:

②从材料一你能判断杜甫生活在唐朝什么时期?

他写的诗被人们称为什么?

③联系材料一、二,结合现实,谈谈古今人口观念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答:

古代人口观与当代人口观在人口数量上的标准不同,古代人口增加是社会繁荣的重要特征,现代社会要控制人口数量等

【】材料题“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1)这是谁的诗句?

答:

是杜甫的诗句。

2)“开元”是谁的年号?

答:

是唐玄宗李隆基。

3)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答:

是回忆唐玄宗开元年间唐朝全盛的时候,小小的县也有万户人家,色泽上好的稻米和纯净的小米,堆满了官府和大户人家的粮仓。

4)中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

答:

是唐朝开元年间的景象。

)这种全盛局面是何时被打破的?

答:

7---763年的安史之乱打破了这种局面,唐朝从此走向衰弱。

6)人们尊称这首诗的作者为什么?

隋唐时期还有哪些盛世?

答:

尊称为“诗圣”;隋唐时期的盛世还有:

“开皇之治”、“贞观之治”。

7)与这位大诗人同朝代的著名诗人还有哪些?

答:

还有李白、白居易、韩愈、柳宗元。

【】阅读材料: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请同学们思考回答:

(1)该诗描绘了唐朝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的状况?

他的统治前期被誉为什么?

(2)你认为诗人诗中描绘的情况真实吗?

你愿意生活在哪个时期吗?

为什么?

答案

(1)唐玄宗、开元盛世(每个1分,共2分。

(2)

(1)真实、愿意。

(1分)因为那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定、幸福,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是封建社会空前繁荣的鼎盛时期。

(3分)

(2)不真实、不愿意(1分)因为封建社会的繁荣是建立在剥削、压迫广大贫苦农民的基础上的!

诗中描绘的只是少部分地主阶级的情况,对于广大人民说生活可能仍然是贫困的,只是相对隋朝说可能农民的生活有所改善。

(3分)

【】唐朝的繁荣昌盛能够闻名于世,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如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并允许他们长期居住;与外国交往密切化发达等等,这些促使唐朝繁荣昌盛、闻名于世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选择题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史称

A.景之治B.光武中兴.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

[参考答案]D[08宜昌毕业]第4题

【】唐朝户数从贞观末年的300万户到开元末年增加到841万户,这是:

A.贞观之治的成效B.农业发展的结果.开元盛世的成效D.任用贤能的结果

[参考答案][08成都学业]第题

7年级下册第3[08苏州中考]

判断题第22题

唐太宗贞观年间,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完美规制度,开创了唐朝的繁荣时代,史称“开元盛世”。

()

[参考答案]B[08苏州中考]第22题

(2008•东威海)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异)方,指意不同”,人君就无法维持统一。

“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

材料三: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一为秦统一货币图,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图二为秦统一字图,秦始皇把    规范字。

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推行了什么制度?

为加强思想控制,他采取了什么措施?

(4分)

(2)根据材料二,为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

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3分)

(3)材料三描写的是唐玄宗统治前期的繁荣景象,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为“    ”。

他在位时,    称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2分)

(4)上述材料中涉及的秦始皇、汉武帝、唐玄宗的相同点是(1分)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