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急救及自救器的使用19页word.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456005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伤急救及自救器的使用19页word.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创伤急救及自救器的使用19页word.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创伤急救及自救器的使用19页word.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创伤急救及自救器的使用19页word.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创伤急救及自救器的使用19页word.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创伤急救及自救器的使用19页word.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创伤急救及自救器的使用19页word.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创伤急救及自救器的使用19页word.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创伤急救及自救器的使用19页word.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创伤急救及自救器的使用19页word.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创伤急救及自救器的使用19页word.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创伤急救及自救器的使用19页word.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创伤急救及自救器的使用19页word.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创伤急救及自救器的使用19页word.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创伤急救及自救器的使用19页word.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创伤急救及自救器的使用19页word.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创伤急救及自救器的使用19页word.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创伤急救及自救器的使用19页word.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伤急救及自救器的使用19页word.docx

《创伤急救及自救器的使用19页word.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伤急救及自救器的使用19页word.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创伤急救及自救器的使用19页word.docx

创伤急救及自救器的使用19页word

第十章创伤急救及自救器的使用

第一节创伤急救概述

创伤急救是一门多学科联系、多工种组合多人员协调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各种现代医疗以及管理体制在急救医学中的应用,已使其形成了一个包括现场急救、通讯、运输创伤中心以及康复在内的一个综合医疗体系,并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煤炭生产多是井下作业,矿井自然条件复杂,生产环境恶劣。

工作面空间狭窄、低矮,而各种机械和电气设备又多,加之顶板高低不平,井上井下运输频繁,故稍有不慎,就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人身伤害。

总的来讲,井下创伤发生率高于井上,煤矿创伤的发生率要高于其他行业。

因此,从事为炭生产的广大干部和工人,特别是即将步入煤炭行业的新工人,一定要认真学习和掌握创伤急救的基本知识和急救技术,在紧急关头,要能够抢救、自救和互救。

一、创伤急救技术在矿山的应用

煤炭井下所发生的严重创伤,大多是塌方、冒顶、片帮、跑车、罐、瓦斯爆炸或透水等造成的。

创伤多为复合伤(如四肢骨折、脊柱骨折或骨盆骨折合并胸腹部损伤、颅脑损伤等),同时合并大出血中创伤性休克。

在这种情况下,“时间就意味着生命”,必须克服重重困难,迅速积极地开展抢救工作,特别是进行正确的现场急救。

否则,轻伤员会增加痛苦,延缓治疗时间,重伤患者则可能造成残废甚至死亡。

例如:

脊柱骨折的伤员,由于不正确的搬运或转送可导致脊髓损伤造成瘫痪;血管损伤的病人如果措施不当,可导致休克甚至死亡;对于外伤离体的肢体,如果现场处理或保存措施不当,会失去再植的机会;骨端外露的伤员,如盲目将外露骨端回纳可引起严重感染,甚至截肢。

此外,有时仅仅由于使用止血带不正确,以致造成神经麻痹或组织坏死也屡见不鲜。

因此,正确的现场急救是整个治疗过程的良好开端,它在保障伤员的生命安全,预防病情的进一步恶化,避免伤残,促进恢复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现场急救程序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适应创伤急救的需要,我们已形成三级救护网:

一级救护,主要是在生产工作面现场的创伤救护。

由不脱产的工人急救员进行自救互救;二级救护是井口急救站和矿医院的救护,凡需要进一步治疗的轻、中度伤员,就转到井口或矿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三级救护是指那些较重的伤员,由局医院担任救护,可到井下现场急救,或在矿医院手术急救,或转到局医院进一步救治。

当事故发生后,千万不能惊慌失措,要按照现场急救的程序,紧张有序的展开抢救工作。

(一)事故发生后,要立即在班长的指挥下,解救伤员脱离现场危险区,并派一人向井上调度呼救,要求速派急救人员和井下救护车到现场。

与此同时,由不脱产的急救员和受过训练的工人实行自救互救。

(二)井口急救医生接到呼救通知后,要迅速奔赴现场诊断、急救、初步判断出伤员的伤情,对较重和危及生命的伤员,充油丁苯橡胶及时报告局医院,请求派医生下井协助抢救,并在密切监护和急救的情况下,安全上井。

(三)伤员送至井口急救站(或矿医院),加强急救措施,确切判断伤情程度。

在伤情允许时,迅速安全地向上一级医院转送,若伤情不易转送时,应就地配合上级医院的医务人员进行抢救。

(四)在急救过程中,应做好记录,并妥善保存,伤员向局医院转送时,应将记录医院文件一并转送。

(五)井下发生重大事故(多人事故、特殊事故)时,在局调度室、卫生处的指挥下,组织专人解脱伤员、抢救治疗。

三、自救互救的基本急救技术

它包括通畅呼吸道、人工呼吸、心脏按压、止血、包扎、固定及搬运。

多年来,我局抢救工伤的经验说明,在工伤发生后,如果工人师傅能够在现场及时进行初级救护,正确地采取自教互救基本技术,共结果不仅会得到较好的效果,为三级救护创造了最佳的条件,而且有时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如此取得成功的实例,在我局已不是少数了。

希望每一位新参加井下工作的人员都能认真学习,熟练掌握自救互救的各项技术操作。

第二节通气术

呼吸道是由鼻(口腔)、喉(咽)、气管、左右支气管及肺构成。

见图10-1

图10-1呼吸系统

发生事故后,如果伤员的通气部分障碍,在短时间内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以致危及生命,如果通气全部受阻,几分钟内就可丧失生命。

因此,在整个抢救过程中,要密切注意伤员的呼吸情况。

一、气管堵塞的原因:

(一)在意外事故中,伤员被掩埋的同时,煤粉、泥砂、口腔和鼻腔中的血凝块、分泌物会堵塞呼吸道。

(二)严重的颅脑损伤引起昏迷的伤员,由于不能自主地吐出口腔中的分泌物及舌根后坠,也会堵塞呼吸道;因脑性呕吐使胃中的食物吸入呼吸道,有时也可引起窒息死亡。

(三)井下瓦斯爆炸的高温引起的呼吸道烧伤,因局部水肿及分泌物增加,以致呼吸道堵塞。

总之,任何部位的呼吸道创伤或临近呼吸道的支持物的创伤,都可因创伤后急性组织出血,呼吸道的正常结构破坏或改变而造成呼吸道受阻。

二、气道堵塞伤员的表现

(一)完全堵塞者:

重度呼吸困难,无气体出入,脉搏细弱。

(二)不完全堵塞者:

呼吸不畅,用力呼吸时,有少量气体出入,有呼吸声响、脉快。

(三)皮肤青紫。

但因井下照明条件不好及伤员外露部分布满煤粉,故这种变化比较难观察。

三、气道堵塞伤员的紧急处理

只要有呼吸道堵塞的伤员,都应立即进行处理,直到解除呼吸道受阻为止。

在现场急救中,保持呼吸道通畅应放在优先位置,应迅速采取以下措施:

(一)将伤员的头平放于空气流通的地方,解开领扣,对于可能出现呼吸道堵塞的伤员,应迅速将其肩部垫高,将头向后仰,这样的体位有利于保护呼吸道通畅。

(二)对于颅脑损伤引起昏迷的伤员,在迅速垫高肩部的同时,要将伤员的头偏向一侧,这样可有效地防止呕吐时吐出物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

(三)口腔内如果有煤粉、血块、活动假牙等异物时,在采取上述正确体位的同时,要用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将伤员的舌连下颌拿住,用另一只手的食指伸入口腔内将异物抠出。

(四)若舌根后坠堵塞呼吸道者,在清除口腔内的异物后,可用双手托起伤员的下颌,使下颌角抬高,把下齿置于上齿之前,这样,就能很快缓解舌根后坠引起的呼吸道堵塞。

第三节心跳和呼吸骤停的复苏

伤员如果出现呼吸停止、心脏停止,最重要的是迅速协助其呼吸和循环,以保证脑部有氧气供应。

在复苏抢救时,首先要疏通气道;第二是进行人工呼吸,经口或鼻向肺部吹气,让血液摄取氧气;第三是胸外按压,建立循环。

一、介绍人工呼吸的有关知识

人体有节奏的呼吸,每分钟呼吸16-20次,每次吸入约500毫升气体其中氧气透过肺泡进入血液中。

经过血循环,把氧气送到人体各脏器及全身组织,被组织细胞利用。

一旦呼吸停止,就断绝了供给组织需要的氧气,生命就受到威胁。

当人体因创伤疾病呼吸停止时,就要用人为的方法辅助呼吸,这种方法叫人工呼吸法。

(一)引起呼吸停止的原因

在井下多因严重的颅脑损伤,一氧化碳中毒、溺水、触电等引起呼吸停止。

(二)检查呼吸停止的方法

1、胸部起伏活动消失。

2、用手贴近伤员口鼻感不到呼吸,用耳贴近伤员口鼻听不到呼吸声。

3、用长棉絮放到伤员鼻孔处,没有飘动。

(三)人工呼吸的方法

伤员脱离危险区后,应平卧于木板或硬地上。

进行人工呼吸前先清楚伤员口腔中的异物,把肩部垫高头后仰、解开伤员衣服皮带,去掉矿灯抓紧时间为病员通气,通气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这也井下最简单易行的人工呼吸。

在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让伤员取仰卧位,急救人员位于伤员一侧,用一只手把伤员的下颌托起,使其头部向后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另一只手将伤员的鼻孔捏紧,以免吹气时气体从鼻孔逸出。

然后抢救者先深吸一口气,对准病人口部用力吹入,直至上胸部升起为止。

由于呼出的气体含氧量为15~18%(新鲜空气含氧20.96%)所以完全可供伤员利用。

当吹一口气后,抢救者头稍侧转,并立即放松捏紧鼻孔的手,让气体从伤员肺部排出,如此反复施行,肺部充气速度以12~16次/分钟为宜。

如图10-2

图10-2

急救员遇有牙关紧闭的伤员或口唇严重损伤的伤员时,不可能口对口吹气,可改用口对鼻人工呼吸法。

其操作方法是抢救者用手按住伤员口唇,用口紧密封住伤员鼻孔,用力向鼻孔内吹气,直至伤员胸部升起为止,吹气后手移开口唇使伤员被动呼气。

此法通气量效果与口对口人工呼吸相似。

二、胸外心脏按压术

胸外心脏按压术是在胸外用人工的方法去挤压心脏,代替心脏的自然收缩,达到建立有效血循环的目的。

(一)心脏骤停发生的原因

心脏骤停的原因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心脏本身病变;心肌梗死、心肌炎等。

二类是心脏以外的原因外伤等。

在煤矿生产中,多种严重的损伤可引起心脏骤停。

如大量失血所致的休克;窒息或溺水;电击伤;药物中毒;毒气吸入等等。

(二)心脏骤停的识别

1、突然意识完全丧失或短暂的抽搐之后丧失意识,各种反射消失。

2、呼吸呈现喘息,或呼吸停止。

3、瞳孔散大、眼球偏斜。

皮肤粘膜苍白。

4、动脉搏动消失,其中颈动脉无脉搏是最重要的诊断依据,这比听不到心率还严重,且可靠。

一旦伤员出现突然昏迷或惊厥,颈动脉或股动脉摸不动搏动,心跳骤停的诊断即可成立。

不要等到瞳孔散大,呼吸停止,胸前听不到心音,反射消失,面色死灰等典型症状出现才判定心脏停止跳动,这时就太迟了一定要在5—10秒很短的时间内作出心脏停止的诊断,然后,立即进行心脏按压。

(三)胸外心脏按压术

1、伤员仰卧在平整的地面上,头低于心脏或抬高两下肢以利静脉回流增加回心血量。

2、抢救者在伤员的一侧,把右手掌根部放在胸骨中下1/3交界处,左手压在右手上,两手交叉重叠,肘关节伸直,依靠体重经肩及上肢到达胸骨的力量,有节律的向下冲击挤压,使胸骨下陷4-5厘米,然后放松,如此反复有节律地进行,每分钟约60-70次。

3、挤压要稳健有力,均匀规律,避免因用力过猛和挤压范围过大,造成肋骨骨折、肝脏损伤等损伤。

4、心脏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同时进行,如单人操作;吹一口气在胸部5次,也可吹两口气压胸部15次。

如两人进行操作,吹一口气可压胸部5次。

见图10-3

图10-3 胸外心脏按压术

5、胸外心脏按压对操作者体力消耗很大,往往按压几分钟后即感疲劳。

抢救者应尽心尽力坚持抢救,必要时可更换人员,但决不可中断或停止。

6、在某些情况下,如胸廓有畸形、心脏骤停伴有胸腔内大出血,张力性气胸、心脏损伤、心包积血者,或多发性肋骨骨折都必须及早创造条件采用胸内心脏以免延误抢救时间。

(四)复苏效果

当复苏有效时,将逐渐出现脑组织恢复表现,如下简述过程:

心肺复苏——自主呼吸恢复——瞳孔缩小对光反射——出现腱反射——有眼泪——出现吞咽咳嗽反射——出现疼觉——出现角膜反射——头转动、眼球转动——出现听觉——四肢能活动——恢复视觉、可认人

复苏无效一般指:

心脏按压20—30分钟无复跳;瞳孔完全散大‘很快出现尸斑,自主呼吸不能恢复,用药无效。

第四节止血

血液循环系统是由心脏及血管所组成的一个遍布全身封闭系统。

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因此出血分为动脉出血、静脉出血及毛细血管出血。

一、井下创伤出血,参见于以下情况

(一)手指足趾外伤引起的出血最为常见。

(二)头部皮肤裂伤因局部毛细血丰富,受伤后出血较多。

(三)开放性骨折是井下较常见的外伤,大腿骨折出血量可达1000-1500毫升,小腿骨折出血量可达500-1000毫升。

在急救现场如不迅速采取止血措施,30-60分钟后,可引起血压下降和失血性休克。

(四)肢体主要血管损伤,短时间即可丧失大量血液,如不立即止血,伤员会很快因出山血性休克死亡。

如雷管爆炸造成手或前臂断伤,下肢被矿车轧伤所致的肢体离断伤等。

二、出血种类及判断

(一)动脉出血:

颜色鲜红,呈喷射状,有搏动,出血速度快,量多。

(二)静脉出血:

颜色暗红,呈涌出状,徐徐外流,出血量也多,速度不及动脉快。

(三)毛细血管出血:

颜色鲜红,看不到明显出血点,仅为创面涌血。

判断伤员出血种类和出血多少,白天和光线好的条件下较容易判别,夜间和视度不良情况下就比较困难。

因此还必须掌握在视度不良情况下判别伤员出血的方法。

凡脉搏快而弱,呼吸浅促,意识不清,皮肤凉湿,衣服浸湿范围大,多表示伤员伤势严重,或有较大的出血。

三、止血的方法

根据出血的种类采用的止血方法

种类出血的性状止血方法

毛细血管出血微弱的渗血抬高出血的部位加压包括或压迫出血点

静脉血管出血暗红色的血缓慢流血和小出血用加包括法,大出血用加压包扎法并抬高出血部位

动脉血管出血血色鲜红,随着脉搏跳动,呈喷射状外流压法、止血带法

在急救现场最常见的止血方法是加压包扎法,手压法和止血带法。

(一)加压包扎法

1、它适用于毛细血管出血和静脉出血。

其特点是在创口上直接加压,把该处的血管压扁,减慢身流,有助于血块形成。

对于多数伤员都能达到止血的目的,并且可防止患肢发生缺血及坏死。

因此,它是一种可以维持较长时间且可靠的止血方法。

2、操作方法:

在创口上盖一消毒纱布,纱布要多创口四周一些,将纱布向下压紧,外用绷带扎紧,紧的程度是足以止血而不中断血液循环为宜。

(见图10-4)

图10-4              图10-5

假如继续出血,可在原来的敷料或棉垫,再用绷带扎紧。

不要把原来的敷料拿掉,因为这样会碰掉血凝块,引起再度出血。

(见图10-5)

(二)手压法

对于较大的动脉出血,临时用手指或手掌压迫伤口近心端的动脉,将动脉压向深部的骨头上,阻断血流,引达到临时止血的目的。

1、特点:

(1)手压法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急救止血方法,主要适用于头面部及四肢的动脉出血。

(2)它只能起临时止血的作用,不适用长时间的止血,也不便于搬运时使用,施压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

(3)待手压法止血后,必须尽快改用加压包扎或止血带进行止血。

2、全身的主要动脉压迫点:

(见图10-6)

(1)头顶部出血:

可用食指或拇指压迫同侧前方搏动点,止血。

(2)颜面部出血:

在下颌角稍前处压迫面动脉。

(3)头面部出血:

压迫同侧颈总动脉。

但禁止同时压迫两侧。

(4)肩部出血:

压迫同侧锁骨上窝中部的搏动点(锁骨下动脉),将动脉压向深处的第一肋骨止血。

(5)前臂出血:

可压迫上臂内侧肮二头肌与肋骨之间的搏动点(肱动脉)止血。

(6)手部出血:

将两手拇指分别压于伤侧腕部的尺、桡动脉上。

(7)下肢出血:

在腹股沟韧带中点稍下方,将股动脉压于股骨干上。

图10-6 全身主要动脉压迫点

(8)足部出血:

可用两手食指或拇指分别压迫足背中部近脚腕处(胫前动脉)和足跟内侧内踝档案室间(胫后动脉)止血。

(三)止血带止血法

止血带的使用:

一般适用四肢大动脉出血,并常在采用加压包扎不能有效止血的情况下,才选用止血带。

尽管因止血带使用不当出现过一些并发症或意外,但一般认为,在事故现场的救护中,止血带仍不失为一种可靠的止血手段,甚至有时有救命的功效。

常用的止血带有充气止血带,橡皮止血带。

现场急救中,为紧急抢救大出血病人的生命,在没有专用止血器材时,可就地取材,用腰带、布条或电线加小木棍绞紧止血。

但一般禁用上述替代物。

1、上止血带的注意事项:

(1)止血带止血法只适用于四肢的喷射状,有搏动,出血块而多的动脉性出血。

(2)束扎部位,手指在指根,上肢在上臂1/3,下肢在大腿中上段。

(3)束扎止血带时,要有衬垫,不能直接扎在皮肤上。

(4)止血带的松紧,应该以出血的停止,远端摸不到脉搏为合适。

(5)上止血带的伤员必须作标记,并注明上止血的时间、部位。

(6)止血带每隔1小时(冬季半小时)松开一次,每次松开2-3分钟,以暂时改善血液循环。

松开时,要逐渐放松。

为便于控制出血可用拇指压迫出血点上部的血管,然后轻松松开,经过严密观察,如有出血,应再上止血带,若松解后不再出血,可改用三角巾压迫包扎伤口。

(7)上止血带后,唯一安全的办法就是争取时间,在伤后短时间内送医院抢救和彻底止血。

2、止血带的使用方法

先在上止血带的部位用三角巾、毛巾或衣服垫好,然后取止血带中的一段适应当拉紧拉长,绕肢体2-3周,使橡皮带末端压在紧缠的橡皮带下面固定即可。

(见图10-7)

图10-7 橡皮止血带止血法

(四)屈关节止血法

适用于肘、膝关节。

于肘前或膝后放一棉纱绷带卷,然后强屈关节并用三角巾扎紧。

(见图10-8)

图10-8 屈关节止血法

注意:

此法虽可达止血效果,但伤员痛苦较大,不宜首选。

(五)绞紧止血法

在没有止血带时,可用毛巾,绷带、手帕材料折叠成带状,用小木棒插入其中,先提起,绞紧至不出血,然后固定。

(见图10-9)

图10-9

第五节包扎

在急救时,对有开放性伤口或创面的伤员应及时进行妥善的包扎。

一、包扎的目的

1、保护伤口或创面,减少污染机会;

2、固定受伤的肢体,减少疼痛和继发损伤,便于运送;

3、在加压包扎有止血作用。

二、包扎的注意事项

1、不能用井下污水冲洗伤口,如果没有消毒敷料,应先用较干净的毛巾,内衣片等布料包扎伤口,包扎的范围应超出伤口边缘5-10厘米。

2、伤口表面的异物,可以去除,深部的异物不应当时取出,以免加重感染或引起大出血。

3、开放性气胸包扎时,应在料外面加盖一层塑料布或急救包外皮以密封伤口;肠管等内脏脱出时,不应送回以免造成体腔内感染,要用碗或小盆盖住肠管然后再包扎,开放性四肢骨折,断骨外露部分不要还纳,就在原位加敷料覆盖后包扎。

三、包扎的方法

1、绷带包扎法

(1)环形包扎法:

用于头、颈、手、足部的创口,用绷带重叠环绕数圈后打结固定。

(见图10-10)

图10-10               图10-11

(2)螺旋包扎法:

用于四肢、胸背部及腰部。

用绷带先环绕肢体约2~3圈,再斜形向上环绕,重叠盖1/3~1/2,随后打结固定。

(见图10-11)

2、三角巾包扎法

三角巾包扎法可用于身体多数部位,包扎面积大,容易掌握,但不能达到包扎止血的目的。

三角巾的制作很简单,将一块白布按如下尺寸剪开即是。

(见图10-12)

图10-12

(1)头部包扎法。

三角巾底边齐眉,沿耳止方拉向枕部,再将顶角经顶部拉向枕部,三角巾的底角交叉压住顶角,再绕至额部打结。

(见图10-13)

图10-12 头部包扎法

(2)胸(背)部包扎法。

三角巾盖在伤侧,两底角由胸前担到背后打结,顶角过伤侧肩部到背部与底角余头打结。

包背部时,三角巾放于背部、到胸前打结。

(见图10-14)

图10-14 胸部包扎法

(3)三角巾包扎腹部。

三角巾角朝下,底边横放于脐部,拉紧底角到腰部打结,顶角经会阴至臀上方,同底角余头打结(见图10-15)

图10-15

(4)三角巾包扎上肢。

此法用于上肢大面积损伤。

将三角巾一底角打结后,套大伤侧手上,结之余头留长些备用,另一底角沿手臂后侧拉到对侧肩上,顶角包裹伤肢,前臂至胸部,拉紧两底角打结。

(见图10-16)

图10-16

(5)三角巾包扎手脚。

手放于三角巾中央,手指指向顶角,拉顶角盖住手背,两底角左右交叉压住顶角,绕手腕打结(见图10-17)包扎脚时与此法相同。

图10-17

3、毛巾包扎法

毛巾是煤矿工人井下必备的劳动保护用品,是最方便的包扎创伤的代用品,其包扎方法与三角巾相似,但不如三角巾简单易行,如无绷带和三角巾,毛巾可用于胸部、腹部、骨盆及四肢等部位的包扎。

第六节骨折固定

人体的骨骼是由206块骨头连接而成,它要人体中起着支架与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

在骨骼周围伴随着血管、神经等,当骨折发生后,如不固定,常可引起血管、神经和重要器官的损伤,因此,骨折后必须要给予正确的固定。

一、骨折的原因:

井下外伤中,骨折发生率很高,大多数是由于冒顶、片帮、机械事物等直接外力所致,其中矿车事故造成的骨折伤情极为严重。

二、表现:

多处骨折、骨盆骨折、大腿骨折及严重的开放性骨折,因疼痛和出血常出现血压下降及休克。

局部骨折表现为骨折部位疼痛、压痛,肿胀、肢货栈活动受限,肢体变形(如短缩、成角、旋转)、异常活动、骨磨音,开放性骨折者局部创口出血。

三、骨折固定的意义

1、减轻疼痛,预防休克。

2、免于加重或增加新的损伤。

3、减少出血。

4、便于搬运。

四、固定和注意事项

1、凡伤员有生命危险时,应优先抢救其生命,例如,开放性骨折,应先止血、包扎,然后再固定。

2、对闭合性骨折中有严重旋转,成角畸形者,可以做纵轴牵引,再加以固定,对于开放性损伤中有骨折端外露者,不要使其送回。

3、固定的范围应包括伤部附近的上、下两个关节。

4、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和过多的搬运。

5、固定器材大小要合适,松紧要适宜,固定后不能使伤肢有麻木感呀肢端变色,发凉等。

固定时应将肢体末端外露,以便观察血液供应情况。

6、固定器材不应直接接触皮肤,尤其是骨突部和固定器材上下两端,应垫以适量的棉花、衣物等,有间隙处应填塞,防止松动

五、固定器材

骨折固定的材料包括夹板和敷料。

其中夹板有木制、铁丝制和就地取材(如木板、木棒、炮药箱板、鞋底等)。

敷料有作垫子用的棉花、纱布、衣服片和固定夹板用的三角巾。

绷带、布条等。

六、常见骨折的固定方法

(一)前臂骨折固定法

1、用两块木板分别放于掌侧和背侧,若只有一块就放于北伐侧,用手帕、毛巾叠成带状绑扎固定,然后用三角巾或腰带将前臂吊于胸前。

(见图10-18)

图10-18

2、没有固定材料时,也可把伤员侧的衣襟向上翻折起来,兜往前臂,在衣襟角上侧刺一个小孔,挂在衣服第一个扭扣上,再用腰带在肘关节上方将上臂固定于胸部。

(见图10-19)

图10-19 前臂骨折衣襟固定法

(二)上臂骨折固定法

1、在上臂的外侧及内侧各放一块木板,若只有一块就放于外侧,用两条布带将骨折上下端固定,前臂用三角巾或腰带吊于胸前。

(见图10-20)

图10-20 上臂骨折固定法

2、如果没有就便器材,可用三角巾把上臂直接固定于胸部,然后前臂屈曲90度悬吊于胸前。

(见图10-21)

图10-21 上臂骨折三角巾固定法

(三)大腿骨折固定法

将一块长度相当于从脚至腋下的木板放于外侧,在关节和崩突处加垫,用5-7条布带将伤肢分段固定,若与健肢同时固定效果更好。

(见图10-22)

图10-22 大腿骨折固定法

(四)小腿骨折固定法

将木板放于伤肢外侧,如有两块则内外侧各放一块,在关节处加垫,然后用3-5条包扎材料固定。

(见图10-23)

图10-23 小腿骨折固定法

第七节搬运

现场搬运伤员,目的是能够及时、迅速的把伤员转移到安全的地方,防止再次负伤。

井下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除了轻伤及上肢伤可以徒步走外,井下最常用的搬运方法是担架搬运。

对于脊柱骨折、昏迷、休克、骨盆骨折、胸部损伤等重伤员,必须要采取正确的搬运方法搬运,以防出现严重后果,可采取下列方法:

一、平托搬运法:

将担架放在伤员的一侧,3-4名搬运者蹲在伤员一另一侧,每名搬运者的双手共同插入伤员的头部、肩背部及腰部、臀部,下肢的背侧,然后动作一致将伤员托起,平放在担架上。

平滚法:

适用于俯卧的伤员,搬运者的双手伸入伤员的面部、前胸部、腹部及髂膝部的前侧,然后动作一致地将伤员翻到担架上。

三、脊柱骨折伤员的搬运法

脊柱伤员上下担架时需有3-4人搬运,担架要用硬板担架,搬运时要特别小心,以免引起脊髓损伤,造成伤员终身残废。

在搬运时不同部位的损伤有不同的要求。

(一)颈椎损伤的搬运方法(见图10-24)

图10-24 颈椎骨折固定法

  颈椎损伤的伤员,应有4人负责搬运,1人负责牵引伤员头部,使头与躯干成直线位置,维持头部不动,另3人蹲在伤员的一侧,1人抱住下肢,另2人托信躯干,在统一的口令指挥下,协同动作(避免偶然的弯曲),将伤员放在担架上,取仰卧位,在伤员头颈部两侧用衣物垫紧,并用绷带将头部固定,以防止头部转动。

(二)胸腰椎伤搬运法(见图10-25)

图10-25胸腰椎骨折固定法

  急救时应让患者平卧,严禁坐起或站立,禁用仰卧软性担架,或1人抱腿1人抬肩的搬运,应使脊柱保持伸直位切不可屈曲或扭转。

搬运胸腰椎伤员要有3人,都蹲在伤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