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第一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456302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试题.docx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第一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试题.docx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试题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试题

高二语文试卷

(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命题人:

谢建文审题人:

刘顺民)

Ⅰ卷(阅读70分)

甲必考题(40分)

一、现代文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论述文,完成1—3题。

真正的文学与时尚无关

汪涌豪

①当今时代,“时尚”几乎成一引领一切的关键词,为了开启新潮流,它不惜以前卫的姿态挑战社会的认知习惯,进而达到颠覆经典再造传统的目的。

基于对时尚所特有的这种文化品性的了解,说它与演艺、服饰等视觉艺术、装置艺术乃至生活艺术有脱不开的关系自属当然,但如今文学也与时尚发生了关系,并且非常紧密的关系,却不能不使人感到错愕。

②予谓不信,请看不久前刚评的“十大时尚风云人物”,其中就有作家的身影。

究其所以当选的理由可谓牵强,又透着荒诞。

如某新生代作家所以占得一席,除了善于用生花妙笔讲述成长故事外,居然还有“喜欢看电影、睡觉和利用45度角仰望长满云朵的天空”这样的原因。

③显然主事者是在硬拉作家充撑场面。

而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现如今类似的写作正大行其道,成为当下文坛的一道风景。

这被称着“时尚写作”的全部精义,顾名思义,在于和时尚的紧密联动,即以时尚的眼光,摹传时尚中的人事。

其间爱情是主料,有一点郁悒和感伤,外加一点调侃作辅助,一点妙喻博人一笑。

剩下的就是对众多时尚符号的堆垒了,如音乐、时装、美食、酒吧、迪厅、健身房等等。

④其他见诸网上的“时尚写作”就更琐碎了,与文学的关系也更远。

它像足了一块载不了多少雨的云,既轻且薄,还游荡无根。

譬如,你不时可以在那里读到类似究竟吃面点王还是麦当劳这样的话题。

当然,个人化的情感表达是必定有的,只是在时尚的指引下,这些情感往往被处理成真空游戏,其所发生的校园也被幻化成虚拟的流星花园。

有的更等而下之,在网上吆喝时尚散文书稿,用以招揽的篇目竟是《女为悦己者“隆”》。

推销“时尚写作软件”,用以吸引买家的是自吹能将情书写到肉麻。

试想,当这类“时尚写作”的趣味,只围绕女人是猫男人抱、男人是狗女人牵做文章,它还能反映时尚所特有的迁进潮流的特性吗?

分明是旧时代低级趣味的回潮。

⑤然而,就是这样一种平弱低俗的写作,却吸引了一大批读者狂热地追捧,并用以代替对经典作品的深入赏会。

鉴于有的追捧还只是中学生甚至小学生,当眼见着人的情感、是一例的廉价和通俗,人为成长所付出的并不是真实的泪与汗的代价,我们真的担心,它会带给孩子怎样错误的人生启蒙。

⑥这里,我们无意于做文学应该是什么的抽象说教,只想说,真正的文学不可能是时尚的,它比时尚坚久,也比时尚深刻。

尤其是,它对时代的正义追求远甚于对潮流习尚的回应,对精神成长的重视也远甚于对情感出路的关心。

那种浮士德式的永恒冲动,曼弗雷德式的孤高厌世,还有哈姆雷特的不断怀疑的反省,唐吉诃德的不顾一切的战斗,在表征着文学可以抵达的人性高度和思想深度。

⑦或以为,任何文学都不能脱离时代,故文学与时尚有密切互动无可非议。

为此,我们要声明,我们从不拒斥时尚,并乐于承认自己在生活中还曾受惠于时尚。

但说文学不能脱离时代与不能脱离时尚,其间区别是巨大而本质的,因为作家不是模特、艺人或设计师,他的文学创作可以追随时代,但永远不能攀附潮流。

因为跟着潮流亦步亦趋,只能使他变成一个受塑者而做不成创意者。

并且,这种随潮流旋趋旋弃,力求尽人而悦之,必然会使他丧失独立的个体意志,既不能复苏一种精神,又难以启迪更有意义的人生,最终不是在畅销中迷失,就是在时尚中死亡。

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切的时尚写作,包括可以归汇其下的“私语化写作”、“智性写作”、“游戏写作”乃至“博客写作”,不管如何变换面目,都改变不了其商业性写作的本质。

因为从根本上说,它们都是先看市场后再写作的;而这样的作者,诚如勒夫勒所说,也不能算是作家,只是一个“供稿人”而已。

⑧对于文学的时尚化倾向,两年前已有学者提出批评,惜乎影响只局限于学界。

当此时时尚的更迭越来越快而文学的吸引力越来越弱,特别是阅读成为“悦读”——一种让人轻松的“精神按摩”或“意念桑拿”,而不承载更深刻的文化使命,我们要再次揭出它的弊端,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我们要强调,正如咖啡不是生活的味道,亚麻布也不是文学的质地。

文学与时尚不同,后者注定速朽,而前者却有可能永恒。

(选自《文汇报》05.5.16,有删节)

1.对全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喜欢看电影……仰望……天空”,是为了说明作家当选为时尚人物的牵强与荒诞。

B.“时尚写作”的全部精义,在于在写作中以时尚的眼光,摹传时尚中的人物和事件。

C.作者反对“时尚写作”,这是因为他觉得,真正的文学作品还是需要一定的抽象说教。

D.“时尚”的文化品性是以前卫的姿态挑战社会的认知习惯,进而达到颠覆经典再造传统的目的 。

E.作者反对时尚,强调阅读经典,给孩子正确的人生启蒙。

2.“文学不能脱离时代与不能脱离时尚”的“巨大而本质”的区别,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学追随时代是要做时代的创造者,文学攀附时尚只能成为时尚的受塑者;

B.文学不能脱离时代,是要表现个体在时代中的意义以及文学对时代的启迪;

C.文学追逐时尚,则使写作成为商业性的行为,容易迷失自我,失去意义;

D.文学不脱离时代,随潮流旋趋旋弃,力求尽人而悦之,可以获得最大的市场,最多的读者,而文学也因此获得永恒。

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时尚注定速朽,而文学却是永恒的。

B.作者批评网上“时尚写作”像“一块载不了多少雨的云,既轻且薄,还游荡无根”,是从“时尚写作”的话题、情感、趣味三个角度展开的。

C.文学“比时尚坚久,也比时尚深刻”,这是因为文学对时代的正义追求远甚于对潮流习尚的回应,对精神成长的重视也远甚于对情感出路的关心。

D.我们文章说“咖啡不是生活的味道,亚麻布也不是文学的质地”,是强调时尚写作不是真正的文学。

二、古代诗文阅读(30分)

㈠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陈情表

李密

臣密言: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

九岁不行。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待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猥以微贱,当待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庶刘侥幸,卒保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4.下列各句中加黑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此亡秦之续耳

B圣朝以孝治天下天子以生人付公理

C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5.对下列加黑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衿名节:

怜悯缮甲兵,具卒乘:

士兵

B形影相吊:

安慰甘受诟厉:

辱骂

C日薄西山:

靠近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危险

D慈父见背:

我若属皆且为所虏:

下属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面两段侧重在叙事中动以深情,而后面两段侧重在陈情中陈之以义。

B.在陈情中既表述自己“愿乞终养”的决心,又表达了活着尽忠效力,死后亦当感恩图报的感情。

C.后面两段融情于理,特别是连用“凡在”“况臣”“且臣”“今臣”“但以”等词,曲折而有条理。

第三段提出了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纲领,陈述了自己的从政经历和人生态度,并再强调自己的特别处境,进一步打消武帝的疑虑,求得体恤。

D.最后一段明确提出陈情的目的是“愿乞终养”。

作者用两个年龄数字作对比,意在表明孝比忠重要。

7.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①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②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③予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㈡诗歌阅读(7分)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8-9题。

蝶恋花

北宋•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注释】槛:

栏杆。

罗幕:

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起句描写了晓庭圃中的景物,这里用“愁烟”、“泣露”将菊、兰人格化,将主观色彩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

这些景物都染上了主观的色彩。

B.“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在时间上由“今晨”回到“昨夜”,这句与“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寄人》)一样,赞叹明月多情。

C.结尾两句承接“望尽天涯路”而引出在天涯上也没有找到天涯人,因而想到音书寄远。

“彩笺兼尺素”中的“兼”字加重了相思之情,但“知何处”显示又不知信寄往哪里,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增加了女主人公无可告白的悲愁。

D.本词的上、下片之间,在境界、风格上是稍有区别的。

上片取境较狭,风格偏于柔婉;下片却境界开阔,风格近乎悲壮。

9.“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请简要赏析这句诗。

(4分)

㈢名句名篇默写(5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②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

③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上计轩辕,下至于兹。

乙选考题(30分)

请在以下三、四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

不跨大题选做小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30分)

狮子的女儿①

纪伯伦

四名奴仆站立着,为靠在王座上睡着的老女王扇风。

女王打着鼾,墙角卧着一只猫;它不停地低哼,眼光盯着奴仆们。

第一个奴仆说话了:

“这个老婆娘的睡相多么难看!

瞧她下耷的嘴巴,瞧她呼吸得那么费劲,就像魔鬼正在卡住她的喉管。

猫低哼而语:

“她的睡相再难看,也不及你们这些醒着的奴隶丑态之一半。

第二个奴仆说:

“你们以为睡眠会使她的皱纹舒平一点,而不加深;其实相反,瞧那一脸皱纹,她定在梦着什么恶魔。

猫低哼着:

“你们怎么不去入睡,梦见你们的自由?

第三个奴仆说道:

“或许她正梦见她残杀过的所有人在列队而行呢。

猫低哼而语:

“对,她在梦见你们的祖先和后代列队而行。

第四个奴仆说:

“对她评头品足虽不错,只是减轻不了我站立扇风的疲劳。

猫低哼着:

“你们将永生永世为人扇风,因为在天上的情形也跟在地上一样。

这时,老女王的头忽然低垂了一下,她的王冠掉到了地上。

一个奴仆说道:

“这可是凶兆。

猫低哼着:

“一个人的凶兆对另一个人就是吉兆。

第二个奴仆说:

“她要是醒来,发现王冠落地还了得!

她肯定会杀了我们。

猫低哼着:

“自你们出生之日起,她就残杀了你们,而你们全然不知。

第三个奴仆说:

“的确,她会杀掉我们,并说这是祭神。

猫哼道:

“只有弱者才被拿来祭神。

第四个奴仆让同伴安静了下来,他轻轻拾起王冠,小心地戴在女王头上,没有把她惊醒。

猫低哼着:

“唯有奴隶,才会把落下的王冠替主人重新戴上!

过了一会儿,老女王醒来,她看看四周,打着呵欠说:

“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一棵老橡树的树干上,四条毛虫正被一只蝎子追逐着:

我不喜欢这梦。

说完她闭上眼睛又睡了,不一会鼾声复又作起。

四个奴仆继续为她扇风不止。

猫低哼着:

“扇吧,扇吧,一帮流氓!

你们扇的乃是吞噬你们的火焰。

注①:

狮子与猫均为猫科动物。

 

1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对于第三个奴隶“或许她正梦见她残杀的所有人在列队而行”的说法,猫是赞同的,并且预见到女王将继续维护着她的统治。

B.女王皇冠落地一事,很自然地引出了下文的情节,与前文对照,鲜明地刻画出了四个奴仆的性格特征,更深刻地表现了主题。

C.作者写猫说话,连用了几个“哼”字,表现了猫对四个奴仆的蔑视;最后一句,乃是对他们可悲下场的预言。

D.文中的老女王是一个昏聩、丑陋、凶残的统治者的形象,即使在梦中,她也不忘要征服、统治奴仆。

E.本文中,猫的形象就是作者的化身,猫与四个奴隶的对话,表现了作者反对压迫、向往自由、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

12.第三自然段“她的睡相再难看,也不及你们这些醒着的奴隶丑态之一半”,猫的这句话意在强调什么?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段中四个奴仆的思想性格有什么共同特征?

请用简洁的语言把它概括出来。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安排猫这一角色有什么作用?

第十自然段中所写的女王皇冠落地一事,在结构和内容上各有什么作用?

请联系全文试作分析。

(1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30分)

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读启功先生

北京师范大学校园东门的影壁上,书写着“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八个字。

这是北师大校训,亦是书写者启功先生对“师范”的解释,同时也是启先生一生的追求。

启功,字无白,满族人,1912年7月26日生于北京,当代著名古典文学家、画家、书法家、文物鉴定家、诗人和教育家。

现为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史馆馆长。

著有《汉语现象论丛》《启功韵语》《启功丛稿》等。

万点枝叶报松风

开门见山,我们问启功如何辨别他书画的真伪?

他说:

“写得好的是假的,写得不好的是真的。

”启功书法名气大了之后,造假的就出来了。

有人主张对他的假冒字画打假,启功不同意,他说总得让那些人有碗饭吃。

最近,北师大为老校长陈垣举行诞辰百年纪念。

启功说:

“老校长教导我的样子,我现在蘸着眼泪也能画出来。

”果然启功流泪写下了《夫子循循然善诱人》一文,回忆初入辅仁大学教大一国文时陈垣先生对他的“耳提面命”:

一个人站在讲台上要有一个样子,和学生的脸是对立的,但感情不可对立;万不可有偏爱、偏恶,万不可讥诮学生,以鼓励夸奖为主。

淘气或成绩不好的,都要尽力找他们一小点好处,加以夸奖。

不要发脾气。

站在讲台上即是师表,要取得学生的佩服,教一课书要把这一课的各方面都预备到,设想学生会问什么。

启功在《“上大学”》一文中特别强调,“恩师陈垣这个”‘恩’字,不是普通恩惠之‘恩’,而是再造我的思想、知识的恩谊之恩!

”为感谢陈垣先生对自己的培养并作永久纪念,当学校建议奖学金以他的名字命名时,启功坚辞,他说:

“以先师‘励耘书屋’的‘励耘’二字命名,目的在于学习陈垣先生爱国主义思想,继承和发扬陈垣先生辛勤耕耘、严谨治学的精神,奖掖和培养后学,推动教学和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

”1971年恩师陈垣仙逝时,启功撰写了一副挽联:

“依函丈卅九年,信有师生同父子;刊习作二三册,痛馀文字答陶甄!

诗文鉴史尽菁华

启功少年时有“作一个画家”的愿望,先后拜贾羲民、吴镜汀为师。

他20岁在书画上初露头角后,渐有机会接触溥心畲及同道。

三四十年代启功就成为故宫文物鉴定小组中最年轻成员。

在书画作品鉴赏的背后,启功对历代书画艺术的思想流派有深厚研究。

书法理论上,启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启功还是诗人,《启功韵语》《启功絮语》《启功赘语》,书中收六百余首诗词。

诗言志,诗词是体现他生活、性情、价格、学养、智慧的另一侧面。

启功诗书画成就斐然,却非主业。

其主业文史,一生教授古典文学、汉语,研究古代文学、史学、经学、语言文字学、禅学,著有《汉语现象论丛》《诗文声律论稿》《古代字体论稿》等。

北师大钟敬文先生为启功题诗:

“诗思情深诗语隽,文衡史鉴尽菁华。

先生自富千秋业,世论徒将墨法夸。

拳勺石水取坚净

启功独特的艺术造诣、学术研究、人生领悟出于自然。

这个“自然”,一是真性情的流露,一是自然的规律和法则。

启功诗云:

“学书别有观碑法,透过刀锋看笔锋”;“少谈汉魏怕徒劳,筒牍摩挲未几遭。

岂独甘卑爱唐宋,半生师笔不师刀。

”学书为什么不喜北碑而喜唐摹,因为用刀雕刻的效果与用毛笔所写的效果不同,勉强用毛笔去模仿刀刃的效果,必致矫揉造作,毫不自然。

启功把自己卧室兼书房取名“坚净居”。

“坚净居”来自他的一方古砚铭;“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

”石与水为自然造化,坚与净皆出于天性。

先生诗云:

“笔随意到平生乐,语自天成任所遭。

”审美归于自然,诗书出于天成,学问求于平常事理,操行守于坚净。

老子云:

“道可道,非常道。

”启功之道:

微且朴。

一切平凡自然。

 (选自《北京青年报》2000年12月28日)

15、“恩”,在我们中华民族绚烂的文化中,有着独特的内蕴,人们常用到它,请回答下面问题。

(5分)

(1)“恩”的本义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启功先生诠解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中画线处说:

“老校长教导我的样子,我现在蘸着眼泪也能画出来”。

老校长的教导是什么,请参照文意,概括出四点来。

(1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北师大钟敬文先生为启功题诗曰:

“诗思情深诗语隽,文衡史鉴尽菁华。

”(9分)

(1)这里,“诗语隽(即,意味隽永)”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文衡史”所指有三点内容是:

(6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北师大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启功先生,“诗文鉴史尽菁华”。

他是一位古典文学、画家、书法家、文物鉴定家、诗人和教育家。

 B.启功深深缅怀着他的恩师、原北师大校长陈垣先生,在他用热泪挥洒成的《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和《“上大学”》中均表现了这种深挚之情。

 C.师大曾建议设立“启功奖学金”,但启功先生坚辞。

他主张将奖学金命名为“励耘”,因为这是他恩师陈垣书屋的名字,以激励后学者辛勤耕耘的精神。

 D.启功先生少年就立下“作一个画家”的宏愿,20岁即崭露头角;他曾对历代书画艺术的思想流派作过深厚研究,提炼出“透过刀锋看笔锋”的观点。

 E.启功先生将自己的卧室兼书房命名为“坚净居”,它的涵意为:

“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

”石与水为自然造化,坚与净皆出于天性。

 

Ⅱ卷(表达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9.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不改变陈旧的教育教学观念,而企图通过教材的修订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种新瓶装旧酒的做法对于改变语文教学的应试现状是毫无裨益的。

B.这次,他平时自学的电脑维修技术终于派上了用场,只见他二一添作五,一会儿工夫就把电脑故障排除了。

C.在学习、工作中,人总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碰到问题多向别人请教,这样才会有进步,俗话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

D.在利己主义者看来,没有谁不为自己,在他们心目中,现实生活中大量涌现出舍己为人、公而忘私的新人、新事,是不堪设想的。

20.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亚洲的朋友担心,日本淡忘历史会成为社会的风潮,导致自己陷入孤立而不能自拔。

B.2005年高考结束后,有关专家强调:

不管是平时训练还是高考作文,除了要做到感情真挚,内容充实外,还要注意语言的简洁,对于那些多余的废话,要毫不留情地删去。

C.经考古专家20多年的整理、研究和发掘,被学术界评定为我国20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的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考古获得一系列重大成果。

D.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培养人才的工作,另一方面要把现有的中年知识分子用好,把他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21.为了使新闻播报更加平易自然,编辑准备在每条新闻之间加上一些承上启下的话,请你帮助他们在下面的三条新闻之间设计两段这样的话,要求衔接自然,转换巧妙。

(8分)

⑴阿富汗一客机神秘坠毁,机上包括3名美国乘客在内的104人无一生还。

客机失事可能是恶劣的天气所致。

(据阿富汗当地媒体报道)

⑵因旅馆费用及发票问题与会议中方联系人发生争执时,一外籍男子出手,女博士后在美无端遭打被拘。

(据新华社报道)

⑶美国女大学生情定重庆农民,春节后准备举行婚礼,婚后两人将继续在大连打工。

(据《城市晚报》报道)

22.一句话书评,虽简短,但也能表现一部作品的写作特点,提示其主题或写作目的。

 

例如:

《老残游记》——帝国的最后一瞥。

《聊斋志异》——瓜棚下的怪谈。

 《天安门诗钞》(童怀周篇)——一位伟人在人民心中留下的丰碑。

 《悲惨世界》([法]雨果著)——真善美与假恶丑搏击的咏叹:

人类最美好的朋友和最凶残的敌人,都是自己的同类。

 请参照以上示例,从下列作品中任选取两部,各写一则简短的一句话书评(6分)

 ①《诗经》     ②《庄子》   ③《资治通鉴》   ④《红楼梦》   

 ⑤《三国演义》 ⑥《随想录》(巴金著)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60分)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校园里,工人正在修剪冬青树,两个学生看到便议论起来。

一个说,冬青树被修剪得整齐划一,失去自己的个性。

一个说,如果不修剪,虽然有了个性,却没有了价值。

请以“个性与价值”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