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教师用书专题五.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460590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86.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教师用书专题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教师用书专题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教师用书专题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教师用书专题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教师用书专题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教师用书专题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教师用书专题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教师用书专题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教师用书专题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教师用书专题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教师用书专题五.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教师用书专题五.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教师用书专题五.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教师用书专题五.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教师用书专题五.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教师用书专题五.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教师用书专题五.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教师用书专题五.docx

《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教师用书专题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教师用书专题五.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教师用书专题五.docx

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教师用书专题五

第4课 走向整体的世界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1.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和成就,认识电气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巨大影响。

2.掌握两次工业革命的史实,探讨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一、电气时代的来临

1.条件

(1)政治前提:

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在欧美主要国家确立。

(2)市场条件:

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3)物质基础:

第一次工业革命积累的资本。

(4)技术条件:

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

2.发源地及中心:

美国和德国。

3.主要发明

(1)电气技术:

德国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爱迪生发明电灯等。

(2)内燃机应用:

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发明汽车;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3)石油化工:

诺贝尔发明炸药;塑料、绝缘材料、人造纤维开始投入生产和实际使用。

(4)电信技术:

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意大利人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美国人贝尔发明电话机。

4.影响

(1)生产力方面

①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机械化、自动化,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②钢铁工业的发展使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上升。

③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准备了物质技术条件。

(2)生产关系方面:

垄断组织出现。

①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②实质: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③影响:

减少资本家生产的无计划性,推进大工业发展的进程,促进生产力发展。

[易混易错]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德国经济迅速发展,工业生产超过英、法,居世界领先地位,成为实力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

[辨析比较] 工厂制度与垄断组织在生产手段和规模方面的不同

(1)生产手段不同:

前者主要靠机器生产,后者主要是依靠科技提高生产效率。

(2)规模不同:

前者相对于手工工场规模较大,工人集中;而后者是大企业兼并小企业或强强联合,规模空前扩大。

二、瓜分世界的狂潮

1.条件: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2.概况:

到19世纪末,德、美、日等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成为英、法、俄所建立的殖民主义体系的强大竞争对手,它们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的呼声最高。

3.美国的新殖民主义

(1)提出“门罗主义”,把拉美变成自己独占的势力范围,成立了“泛美同盟”。

(2)19世纪90年代,提出“海权论”;发动了美西战争,夺得菲律宾、关岛和波多黎各,古巴沦为美国的保护国。

(3)提出“太平洋商业帝国”构想,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4.影响

(1)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建立,世界市场正式形成。

(2)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剧,加速了一战的爆发。

(3)给亚非拉地区带来灾难,加深了各地的民族危机,推动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思维点拨]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关系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组成部分。

(2)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指资本主义制度基本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经济体系(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整个世界被纳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体系)和殖民体系(指亚非拉广大地区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或保护国)。

三、世界连接为一体

1.条件

(1)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范围内工业生产的空前发展。

(2)实力强大的垄断公司致力于频繁的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

(3)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和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

2.表现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全世界基本完成了以资本主义市场为框架,以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为手段,各种文化的交流与撞击、各种社会形态的冲突与选择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进程。

3.影响

(1)积极影响

①世界一体化,促进了地区间人口的大规模流动与融合,也带来世界动植物物种的广泛交流,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②国际劳动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

③世界一体化促进了全球性文化交流的扩大。

(2)消极影响

①世界一体化扩大了资本主义世界与亚非拉国家之间以及资本主义工业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亚非拉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②资本主义列强间的矛盾和冲突加剧,乃至形成军事对抗和战争。

[图解识记]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主题一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史料一 如果人们把整个人类社会的演进用12个小时来表示,那么现代工业时代只代表最后5分钟。

在欧美近(现)代化的初期,资本主义工业经济的需求,给予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很大的推动力,从而引发了科技革命。

此后,科学技术开始以巨大的生产力转化功能回馈工业进步和经济发展,并间接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变化。

——《世界文明史》

史料二 亨利·福特的创新是用于生产的流水线。

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

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

到1914年,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

——摘编自韦尔奇《美国创新史》

史料三 流水作业法的普遍采用推动了汽车时代的到来,从而引起了居住方面的革命……汽车的普及推动了一场社会革命,遏制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从而使人口得以从饱和的城市向郊区扩散。

——李庆余《美国现代化道路》

[史料解读]

史料一说明资本主义工业经济发展推动科技革命,科技革命促进工业经济的发展并促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变化。

史料二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福特对生产管理方式的创新。

史料三说明汽车普及推动了社会革命,对人口迁移产生了重要影响。

[问题思考]

(1)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史料一中最先发生这个“5分钟事件”的是哪个国家?

该国发生“5分钟事件”的最基本的动因是什么?

(2)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发展的角度,指出福特“创新”产生的原因,简析其影响。

(3)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工业革命以来汽车普及前后的人口转移趋势。

提示 

(1)国家:

英国。

动因:

市场的需求。

(2)原因:

大规模工业生产的需要;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影响:

劳动生产率提高,成本降低;产量增加,更多人使用汽车;有助于垄断组织产生。

(3)普及前:

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向煤铁生产地区转移)。

普及后:

由城市向郊区转移。

[史论总结]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从中得到的启示

(1)特点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坚实的科学基础,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主要的发明者是工匠技师,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德国、美国等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几乎同时发生,而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开始,然后扩展到其他国家。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一些国家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如德国、日本,在这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

④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更大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经济,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的主要成分。

(2)启示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②应重视教育,重视人才的培养。

主题二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史料一 有人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他可以利用便捷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

史料二 在金字塔顶端的是少数几个欧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其底端是处于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广大亚非拉美落后国家。

这时,世界上形成了两大类国家:

一类是几个欧美资本主义工业制成品生产国,另一类是以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主的农矿业生产国。

——千枝松《科技革命与国际分工》

[史料解读]

史料一“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利用便捷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说明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和交流,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起到推动作用。

史料二说明世界市场形成推动了国际分工的发展,欧美国家生产工业制成品,亚非拉国家成为原料和初级产品的供应地。

[问题思考]

(1)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中的作用。

(2)依据史料二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了怎样的国际分工。

提示 

(1)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和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联系大为便利,这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2)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据工业制成品市场,广大的亚非拉美落后国家成为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供应地。

[史论总结]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推动了世界范围内工业生产的空前发展,更多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起来的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为世界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物质条件。

汽车、火车、轮船等越来越先进、快捷交通日益便利,电报、电话的出现使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更加便捷。

(3)随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国际分工日益明显,国际间的人口、资金的流动和贸易更加扩大。

(4)第二次工业革命进一步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原料产地、销售市场和资本输出场所,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到20世纪初,世界被瓜分完毕,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1.相同点

(1)两次工业革命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2)都带来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

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现代工厂制,第二次工业革命确立了公司制、垄断制。

(3)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不同点

(1)与科学技术结合的程度不同: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这一时期的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自然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科学和技术相结合。

(2)产业结构侧重不同: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点是发展轻工业,主要任务是在以纺织工业为代表的轻工业部门中,用机器代替手工生产,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确立。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以重工业为重点,其主要任务是改造、扩大和创新重工业的各个部门如钢铁工业、机械加工业、电气工业、化工工业、汽车工业、石油工业等。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辟的是“纺织时代”和“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迎来的是“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

(3)广度及深度不同: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局限于少数国家,持续时间长,进展缓慢。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在欧美诸国展开,地域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4)日、俄等国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1.1879年,某消息传到英国后,伦敦证券交易所的煤气股票价格狂跌。

这则消息可能是(  )

A.爱迪生发明白炽灯B.英荷战争爆发

C.西门子制成发电机D.纽约股市崩盘

答案 A

解析 1879年,此时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灯的发明会取代传统的煤油灯,导致煤气价格下跌,故A项正确;英荷战争发生于殖民争霸时代,与题目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发电机与煤气没有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尚未达到经济全球化,且纽约股市崩盘与英国关系不大,故D项错误。

2.1900年后,美国许多大公司纷纷成立工业研究实验室,其中通用公司、杜邦公司的实验室成为现代工业研究实验室的典范。

这一现象主要说明了(  )

A.科学、技术与生产之间紧密联系

B.当时美国科研开发力量最为雄厚

C.公司是现代科技发展的物质基础

D.国力强弱取决于现代科技的发展

答案 A

解析 由题目中的信息“1900年后,美国许多大公司纷纷成立工业研究实验室”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科学、技术与生产的联系日益紧密,故A项正确。

3.(2016·山东济南期末)下图是近代以来世界工业生产发展示意图。

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A.a时期美德工业优势越来越大

B.b时期的发展得益于国际局势的稳定

C.a、b两个时期的发展都得益于科技进步

D.该图体现了全球各地联系越来越强

答案 C

解析 a时期英国工业优势明显,故A项错误;b时期的发展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故B项错误;a时期的发展得益于工业革命,b时期的发展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故C项正确;全球各地联系越来越强材料未体现,故D项错误。

4.(2016·江苏宿迁期末)科技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人们在享受工业化成果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

下图现象直接源于(  )

A.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B.蒸汽机车的发明

C.发电机的发明和使用D.化学工业的发展

答案 A

解析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其成就有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人们以内燃机为动力研制成了汽车、飞机等新的交通工具,促进了石油工业和化学工业的发展,但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故A项正确。

5.(2016·江苏无锡期末)下列两幅图片最能形象地反映出社会现象是(  )

A.工厂制度的形成B.世界市场的出现

C.垄断组织的形成D.殖民体系的扩张

答案 C

解析 题中两幅图片形象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大鱼吃小鱼的现象和列强瓜分世界的现象,这两种现象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表现得尤为突出,故C项正确。

工厂制度的形成是工业革命的产物,故A项错误;世界市场最早出现于新航路开辟之后,故B项错误;殖民体系的扩张开始于新航路开辟之后,故D项错误。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工业革命的主角——蒸汽机是经验和科学相结合的产物。

科学对工业革命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工场手工业生产主要依靠人力和以经验为主的技术,以机器为主的大工业生产,需要用自然力代替人力,这就得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知识,大工业把科学作为一种独立的生产能力,从此,科学在生产中的地位一天比一天高。

——《简明科学史话》

材料二 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我们迄今所提到的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冶金工业和运输业方面的科技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们作出的,相反,它们多半是由有非凡才能的技工完成的。

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了更加重要的作用。

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

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

——《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主要阐述了一种什么关系?

据材料简要表述这种关系。

(2)材料二对这种关系作出了什么重要补充?

(3)联系材料二,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不同之处。

答案 

(1)工业生产与科学的关系。

工业革命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工业革命的发展又依靠科学的进步。

(2)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对工业生产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3)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

解析 第

(1)问主要结合“科学对工业革命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作出分析判断。

(2)问主要结合材料二的有关信息进行分析。

第(3)问从两次工业革命与科学的关系上比较不同。

                   

[基础达标]

1.(2016·重庆高一检测)第二次工业革命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而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至今仍广泛存在。

直接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是(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和技术的大量创新

C.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

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

答案 B

解析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最重要和最直接的推动力,重要发明大多出自科学家的实验室,而不是手工业者的实践经验,故选B。

2.(2016·贵州学业水平测试)我们习惯上称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所开辟的时代分别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主要动力不同B.建筑材料不同

C.机械特色不同D.交通工具不同

答案 A

解析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为动力,故称“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为动力,故称“电气时代”,故A项正确。

3.19世纪最后30年里,股份公司得到广泛发展,这一“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了(  )

A.垄断资产阶级榨取超额利润的要求

B.新兴工业扩大规模的要求

C.帝国主义进行扩张的要求

D.后起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要求

答案 B

解析 股份公司的广泛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适应了新兴工业扩大规模的需要。

4.19世纪70年代后,西方工业文明之所以取得重大飞跃,并进入全新的“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一个最突出的原因是(  )

A.资本主义制度全面的胜利

B.第一次工业革命奠定了技术条件

C.科学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D.经济的迅速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答案 C

5.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举起自由贸易的大旗;19世纪末,美国成为该政策最积极的倡导者。

两国倡导贸易自由化都是基于(  )

A.拥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

B.工业革命使经济实力剧增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D.确立起代议制的政治体制

答案 B

解析 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实力的增强要求实现自由贸易,使本国有竞争力的工业品能够进入到世界各国;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经济实力发展较快,也主张自由贸易。

6.托拉斯在美国刚刚出现时被全国视为怪物、视为妖魔。

“政府务所以摧抑扫除之……至千九百年以后举国舆论幡然一变。

于是遏禁之政策,一变为补救之政策。

”它表明当时(  )

A.政府放弃了自由竞争政策

B.国家实行“混合经济”

C.托拉斯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D.政府成为“总资本家”

答案 C

解析 材料表明1900年前后人们对于托拉斯这一垄断组织态度的变化由遏禁到补救,这充分说明人们认识到了其积极性,表明托拉斯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故答案为C。

7.(2016·山东聊城一模)在1876年,费城国际博览会上,英国展出了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了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了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

材料表明(  )

A.英国科技发展水平已落后于美德

B.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

C.美国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D.德国致力于军备竞赛

答案 A

解析 1876年(19世纪70年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展出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美国和德国展出的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由此可知A项正确;1876年时第二次工业革命才刚刚开始,故B项错误;美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是在二战以后,与材料涉及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德国展出了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就此得出德国致力于军备竞赛是断章取义,故D项错误。

8.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

到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0.9%的3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

上述现象说明(  )

A.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

B.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

C.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

D.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

答案 C

解析 注意题干的时间信息,结合题干蒸汽动力和电力的应用数据来分析,C项正确;A、B、D三项题干无从体现。

[能力提升]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欧洲的商人们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他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以及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各地销售,赚取丰厚利润。

从此,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2

材料二 18世纪,英国兴起技术革新和产业重组的浪潮。

工业革命由此展开,不仅在空间上逐渐扩散,而且波澜起伏,连续不断。

工业革命造成了人类社会的大转型,改变了整个世界。

——岳麓书社《历史》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三 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使得远程运输更为广泛、安全、便捷;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使得人们的跨时空联系日趋频繁和便利。

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地联结在一起,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人民出版社《历史》必修第二册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中的现象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有什么作用?

(2)材料二英国工业革命中最具代表性的成就是什么?

它把人类带入了什么时代?

(3)材料三反映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各举一例说明其在“交通运输工具”及“电信工具”方面的成就。

答案 

(1)新航路的开辟;促使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2)瓦特改良蒸汽机;蒸汽时代。

(3)交通运输工具方面:

汽车(或:

飞机;电车)。

电信工具方面:

电话(或:

无线电报;有线电报)。

解析 第

(1)问据材料中“欧洲的商人们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

(2)问据材料明确考查对象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3)问紧扣设问,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交通工具和电信工具方面的成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