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 专题12国共关系与统一战线.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463189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48.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 专题12国共关系与统一战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 专题12国共关系与统一战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 专题12国共关系与统一战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 专题12国共关系与统一战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 专题12国共关系与统一战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 专题12国共关系与统一战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 专题12国共关系与统一战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 专题12国共关系与统一战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 专题12国共关系与统一战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 专题12国共关系与统一战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 专题12国共关系与统一战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 专题12国共关系与统一战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 专题12国共关系与统一战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 专题12国共关系与统一战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 专题12国共关系与统一战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 专题12国共关系与统一战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 专题12国共关系与统一战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 专题12国共关系与统一战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 专题12国共关系与统一战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 专题12国共关系与统一战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 专题12国共关系与统一战线.docx

《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 专题12国共关系与统一战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 专题12国共关系与统一战线.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 专题12国共关系与统一战线.docx

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专题12国共关系与统一战线

【2012考纲解读】

1.国共的斗争与合作及其多方面的影响

2.中共对统一战线的建设及其影响

3.结合台湾问题的新动态考查中共对台方针政策及影响

4.从新的视角考察国民党的历史作为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易错点点睛】

易错点1国共的斗争与合作及其多方面的影响

1.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举行的和平谈判有()

①重庆谈判②北平谈判③南北议和④西安谈判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错误解答】D

【错解分析】考生对历史基础知识把握不清。

此题侧重于基础史实的再认再现,一定要把题干中“抗日战争胜利后”这个时间限制把握准。

易排除③④。

【正确解答】A

2.皖南事变发生后,中共对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战的罪行,采取了坚决回击的方针,其主要举措是()

A.发动南昌起义B.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C.重建新四军军部D.举行战略大反攻

【错误解答】D

【错解分析】考生史实记忆混乱,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A、B、D三项都不是发生在抗战期间。

皖南事变中蒋介石消灭新四军军部,扣押叶挺,中共针锋相对,宣布重建新四军军部并坚持在大江南北抗战。

【正确解答】C

3.面对北洋军阀的统治,几经挫折的国民党和共产党都认识到,必须以武装的革命对付武装的反革命。

为此,国民党在1924年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A.与共产党合作建立国民革命军

B.与共产党合作建立北伐军

C.与共产党合作改组中国国民党

D.与共产党合作建立军事学校

【正确解答】D

4.下列城市曾作为国民政府所在地,其先后顺序是()

A.武汉广州一南京一重庆

B.南京一武汉广州一重庆

C.广州武汉一南京重庆

D.重庆一武汉广州一南京

【错误解答】B

【错解分析】本题考查了考生对国民政府建都和迁都的相关史实的再现能力。

考生常见的思想误区在于把“南京临时政府”误认为“国民政府”,从而误选了B项。

解答本题最简便的方法,是从国民政府最初在广州建立这一史实出发,在四个选项中找出将广州排在最前的,由此可判定C项正确。

【正确解答】C

5.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本来可以在中国的政治、经济生活中发挥重大作用。

但是国民党没有把握好和谈时机,失去了两次机会,不得不退踞台湾。

请回答:

(1)第一次机会指的是什么?

国民党是如何失去的?

(2)第二次机会指的是什么?

国民党又是如何失去的?

(3)这两次机会的丧失对国民党自身和中华民族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正确解答】

(1)第一次机会是抗战胜利后不久,经过国共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通过了一系列和平协议和决定,根据这些协议和决定,国民党在国家未来的政治、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失去:

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破坏了所有协议和决定,并在战争中日益走向失败,统治走向崩溃。

(2)第二次机会指的是:

1949年国共两党再次谈判,达成了协议草案,国民党在未来国家政治、经济中仍将发挥重要作用。

失去:

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协议上签字,人民解放军随后发起渡江战役并向全国进军,摧毁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被迫退踞台湾。

(3)两次机会的丧失使国民党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丢失了大陆政权。

机会的丧失使中国继续内战,并使台湾与大陆长期分离,国家长期未能实现完全统一。

【特别提醒】

(1)要认识到,国共两党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两大政党,两党关系的变化深刻影响着近现代中国的历史。

(2)分析影响国共关系的内外因素:

国共两党的阶级属性不同,这决定了国共之间必然存在矛盾和斗争: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影响国共关系,国共两党面临共同的敌人时,就团结合作;当合作的基础消失,国共就会走向对抗;国际环境的影响,进步的国际势力对国共两党关系起促进作用,反动的国际势力对国共两党关系起消极作用。

(3)认识两次国共合作的成果和对抗的灾难:

第一次合作,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第二次合作,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近代反侵略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第一次对抗,国共十年内战,日本大举侵华;第二次对抗,国共三年内战,台湾和祖国大陆分离。

所以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互损。

【变式训练】

1.抗日战争中,毛泽东对回击国民党顽固派的策略作了三个说明:

“不为天下先”“退避三舍”“来而无往非礼也”,其含义是()

A.以退让求团结B.针锋相对,对抗到底

C.有理、有利、有节D.后发制人,消灭顽匪

1.C解析:

毛泽东的阐述讲明了中共在统一战线中的策略,即以斗争为团结,而斗争要讲究艺术,三个俗语表明了“有理、有利、有节”的三原则。

2下列关于1949年4月北平和平谈判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谈判时蒋介石在南京执政②谈判双方分别代表共产党和国民党③谈判以共产党提出的八项条件为基础④谈判双方代表达成了书面协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③④

2.D解析:

①错误,当时是李宗仁任代总统;②错误,应是中共与南京国民政府谈判。

3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与革命统一战线中,与国民党的方针的最大不同点是()

A.服从国民党领导B.以自身活动影响和改造国民党C.坚持以斗争求团结D.尽力维持两党合作关系

3.C解析:

本题考查了两次统一战线(两次国共两党合作)的不同点;A、B两项是革命统一战线时期共产党的做法;C、D两项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时期共产党的做法;注意题干中“最大不同”,C、D两项相比较,C项是方针,D项是具体做法。

4胡锦涛总书记指出: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肯定了国民党军队的抗战

B.正面战场、敌后战场互相配合

C.抗日军队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

D.国共两党是领导中国抗战的主要力量

4.C解析:

抗日战争中,共产党与国民党分别领导各自军队进行抗战,C项错。

5中国抗战进入1940年以后()

①敌后根据地曾受到困难挑战②国民政府仍坚持抗战③中美等国表示团结抗战④中国抗战开始进入相持阶段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5.A解析:

中国抗战开始进入相持阶段的时间是在1938年10月,故④错,排除含④的选项,可确定正确选项为A项。

6毛泽东指出:

“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方法。

”联系1927—1937年的相关史实,说明中共是如何从客观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的?

6.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右派成为中国反动势力的代表,中共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九一八事变后,民族矛盾激化,中共提出了“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1935年华北事变,中共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西安事变爆发后,中国面临新的大规模内战的危险,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卢沟桥事变后,呼吁国共合作共同抗日。

解析:

此题属于观点论证题,解答时要注意结合历史史实,做到史实与论点相结合。

易错点2中共对统一战线的建设及其影响

1.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作出这一决定的主要依据是()

A.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B.国民党营垒出现分化

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D.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正确解答】C

2.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以前,人民政协具有代行人大职权的功能,人民政协诞生的背景是()

A.反对内战的舆论不断高涨

B.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基本胜利

C.《共同纲领》被各民主党派广泛接受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错误解答】C

【错解分析】考生没有认清人民政协召开时的社会背景。

人民政协召开时是1949年9月,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基本胜利,为筹建新中国而召开,可排除A、C、D三项。

【正确解答】B

3.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是在()

A.社会主义改造时期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错误解答】A

【错解分析】史实记忆错误,没有注意到建国后中共统一战线政策的发展。

1956年提出了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至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共发展为题干所列的十六字方针。

【正确解答】D

4.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前,中国共产党提出“中国现在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比较是真的民主派”的主要依据是()

A.孙中山领导国民党坚持反帝反封建斗争

B.国民党建立了根据地和军队

C.其领袖孙中山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

D.国民党代表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九一八”事变到现在,国民党反目反帝的假面具,已经完全为铁的事实所粉碎……中国共产党号召福建的广大工农劳苦群众立刻自动地组织起来……联合革命的士兵群众同进攻福建的蒋介石部队与准备武装干涉福建的日本与任何帝国主义力量决战。

——《中共中央为福建事变告全国民众书》(1933年12月5日)

材料二:

(1)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以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

(2)在日本帝国主义继续进攻、全国民族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

我们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

一方面继续揭破他们的每一退让、妥协、丧权辱国的言论与行动,另一方面要向他们提议与要求建立抗日的统一战线,订立抗日协定。

——《中共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1936年9月1日)

材料三:

西安问题和平解决,举国庆幸,从此和平统一团结御侮之方针得以实现,实为国家民族之福。

当此日寇猖狂,中华民族存亡千钧一发之际……如贵党三中全会果能毅然决然确定此国策,则本党为着表示团结御侮之诚意,愿给贵党三中全会以如下之保证:

(一)在全国范围内停止推翻国民政府之武装暴动方针;

(二)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四)……坚决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共同纲领。

——《中共中央给中国国民党三中全会电》(1937年2月10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对蒋对日采取的方针及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方针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指出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又采取了什么新的方针,这一新方针的实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错误解答】审题不清,答题不全。

【正确解答】

(1)反蒋抗日。

原因: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民族危机加深;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推行;中国共产党党内“左”倾错误占据统治地位。

(2)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

原因:

日本对华侵略进一步扩大,中日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共党内“左”倾错误得到纠正;全国救亡高潮掀起;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

(3)拥(联)蒋抗日。

影响: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或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

【特别提醒】

(1)掌握中共历史上建立的四次统一战线:

革命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爱国统一战线。

分析各次统一战线建立的原因时,应抓住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共的主要任务,从必要性和可能性两方面归纳,认识到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大法宝。

(2)民族团结注意抓住:

三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繁荣)、一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和两个反对(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进行分析。

(3)祖国统一应注意抓住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及在港澳问题上的成功实施,注意台湾问题的新动向,认识到解决台湾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必然性。

【变式训练】

1毛泽东说:

“使阶级斗争服从抗日的民族斗争,这是统一战线的根本原则。

”下列中共的政策措施中,体现了这一“根本原则”的有()

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②开辟敌后战场③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④有理、有利、有节地反击反共高潮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C解析:

“阶级矛盾服从抗日的民族斗争”,即阶级矛盾服从民族矛盾,能体现这一点是①③④,开辟敌后战场只是抗日的战略之一,不能体现阶级矛盾问题,故②错。

2下列关于民主党派的表述,正确的是()

A.始终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

B.自成立起就接受和拥护共产党的领导

C.抗战胜利后主张政治民主化,反对军队国家化

D.1948年后开始参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

2.D解析:

A、B、C三项错误,民主党派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的政党,成立之初坚持走“第三条道路”,破产后才接受中共的领导,重庆政协会议上主张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

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逝世80周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相继访问大陆,成功实现了56年来海峡两岸的破冰之旅和经贸之旅。

据此回答3~5题。

3孙中山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崇敬的“世纪伟人”。

在当前的现实形势下,我们尤其应该继承孙中山的精神包括()

①反对封建专制,追求民主共和②反对国家分裂,追求国家统一③主张发展实业,实现民族振兴④主张土地国有,实现“平均地权”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

3.D解析:

要紧扣题目要求的“现实”意义,只有②③符合,①④的目标早已实现。

41937—1945年的第二次国共合作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突出体现在()

A.人民革命力量空前壮大,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B.废除了美、英等国的在华特权,实现了国家的独立自主

C.国共合作实现了全民族抗战,中国成为反对日本法西斯的主力

D.取得了百余年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4.D解析:

D项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最大成果,也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起点。

5抗战胜利后,国共关系由合作转为对抗,其原因是()

①国内主要矛盾变化②美国推行扶蒋反共的政策③国民党坚持一党独裁统治④国民党对陕北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5.A解析:

国共关系由合作到对抗总是受到国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但④是国共关系对抗的结果而非原因。

6江泽民同志曾指出:

“在我们党近八十年的光辉历程中,统一战线工作始终是党的工作全局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它为团结和带动全国各族人民,联合各方面的积极力量而共同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发挥了重大作用。

据此请回答:

(1)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倡导或领导了哪几次统一战线?

各取得了怎样的历史成果?

(2)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建立统一战线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有何经验教训?

6.

(1)1924年,倡导建立了国共第一次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

历史成果: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1937年,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历史成果:

打败了日本法西斯,取得了近代百年来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领导全国人民,团结民主党派建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历史成果:

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

(2)主要依据: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革命主要任务的变化。

经验教训: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只靠工人阶级不能战胜中外反动势力,必须建立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一大基本法宝;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权,第一次国共合作,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抗战时期,中共以斗争求团结,为抗战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难点突破】1结合台湾问题的新动态考查中共对台方针政策及影响

1.邓小平在1984年提出,“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

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该观点最能表明的是()

A.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

B.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

C.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D.反对外国插手中国内政

【答案】B

2.下列关于台湾问题的形成与解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完全是中国的内政②台湾问题由于涉及到美、日等国,实际已成为一个国际问题③当前台湾岛内的分裂势力和外国反华势力是阻碍中国统一的主要障碍人大制定的《反分裂国家法》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根本保证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①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热点问题的关注,以及分析、理解能力。

①③的表述正确;②错误,台湾问题始终是中国的内政,外国干涉是在干涉中国内政;④错误,《反分裂国家法》的制定是通过法律手段打击分裂势力,要实现统一从根本上还是要依靠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

【答案】C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6年6月,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一届三次会议报告中发表了对台湾问题的看法)我国政府曾再三指出:

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的方式与和平的方式。

毫无疑问,如果台湾能够和平解放,那么,对于我们的国家,对于我们全体中国人民,对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都将是最为有利的。

材料二:

(1957年,蒋介石派宋宜山赴大陆与周恩来等商谈,周恩来向宋宜山转达以下几点)

(一)两党通过对等谈判,实现和平统一。

(二)台湾为中国政府统辖的自治区,实行高度自治。

(三)台湾地区的政务归蒋介石领导,中共不派人前往干预,而国民党可以派人到北京参加政务领导。

(四)美国军事力量撤离台湾海峡,不容许外国人干预中国内政。

材料三:

就在全国人大以高票通过《反分裂国家法》不久日至5月3日和5月5日至5月13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相继访问大陆,“炎黄子孙不忘本,海峡两岸一家亲。

”“破冰之旅”“和平之旅”和“搭桥之旅”,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据最近台湾《联合报》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岛内民众对他们的好评明显增加。

其中,民众对国民党的支持度从去年9月的37%,升到现在的43%;亲民党的支持度同样有很大上升。

而民进党则从那时的36%降为26%,比国民党落后17个百分点。

(1)据材料一,概括周恩来对台思想的基本要点。

(2)据以上材料,说明中共当时对台主张坚持的原则,并谈谈你的认识。

(3)请运用矛盾观点评析连宋大陆之行的结果和远景。

【解析】本题渗透当前社会热点考查了国共关系和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是国共内战的产物,因此很长时期内,中共的对台政策就是对国民党的政策,当时国民党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这成为国共两党接触以及中共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基础。

本题第(3)问要结合政治学科知识和时政热点知识进行分析。

【答案】

(1)强调完成祖国的完全统一;提出解决台湾问题的两种方式;认为和平解决最好,有利于亚洲和世界和平。

(2)原则:

坚持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坚持解决台湾问题应选择有利于民族、人民与世界和平的原则。

认为:

强调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表明了中共统一祖国的诚意;蒋介石派人赴大陆谈判,表明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3)①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连宋跨出历史一步,有益于两岸关系的良性互动,但台湾当局及“台独”势力依然存在且势力较大。

②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虽然“台独”势力依然猖獗,但盼望祖国和平统一是主流,是大势。

③要走曲折的路,但要坚定必胜信念。

祖国统一虽然困难重重,但最终统一势不可挡。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朱镕基在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指出:

我们将继续执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八项主张,与广大台湾同胞一道,坚决阻止任何制造分裂的图谋,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统一。

材料二,钱其琛分别会见了何智辉率领的国民党“三通参访团”和冯沪祥率领的新党“三通参访团”日,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正式成立,旨在促进相互交往,发展两岸农业交流合作,促进祖国统一大业。

请回答:

(1)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八项主张包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请指出我国政府在什么情况下要使用武力来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2)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对解决台湾问题有什么重大意义?

【解析】主要考查中国政府对台湾的政策以及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历史意义。

(1)问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答题时要点应全面。

(2)问针对“和平”方式作答。

【答案】

(1)如果台湾出现以任何名义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件;如果出现外国势力侵占台湾的严重事端;如果出现台湾当局无限期地拒绝通过谈判和平解决两岸统一问题。

(2)可以避免武力带来的不必要的人民伤亡和财产损失,有助于维系中华民族的感情;有利于台湾地区的繁荣和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特别提醒】要注重学以致用,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时,既要注重基本史实和历史思维方法的把握,又要关注与之相关的具体问题,多层面获取知识。

同时还要有效提取提供的新情境材料中的信息,不要漏掉要点。

【难点突破】2从新的视角考察国民党的历史作为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目的是()

A.打破列强的外交封锁B.换取列强的支持C.尽快稳定国内政局D.争取列强严守中立

【答案】B

2.右图日下午胡锦涛总书记会见连战的情景,这次握手是时隔60年后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再次历史性握手。

60年前握手的两党领导人和地点分别是()

A.孙中山、陈独秀,北平B.蒋介石、毛泽东,重庆

C.周恩来、张治中,北平D.李宗仁、毛泽东,重庆

【解析】从题干可知,此次握手是2。

05年,60年前应是1945年。

抗战结束,国共两党进行重庆谈判,毛泽东到达重庆与蒋介石会面,所以握手的应是毛泽东与蒋介石。

【答案】B

3.下列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主张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的是()

①“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②“(中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③“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考生对孙中山的“民族主义”这一概念的含义没有完全理解把握。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具有双重性影响,不要忽略它狭隘的民族主义观的一面。

结合题目要求不难排除③④。

【答案】A

4.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日益黑暗和腐朽与解放区不断进步和发展形成鲜明对比。

试结合两个区域不同的抗战形势、政治状况和经济状况,说明它们对民主革命在全国取得胜利所创造的条件。

【答案】

(1)国民党正面战场推行不依靠人民的片面抗战路线,节节败退,丧失失地,既削弱了统治力量,又缩小了统治区域。

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推行人民战争的全面抗战路线,不断建立和扩大根据地,壮大人民革命力量。

(2)国民党内部派系纷杂,汪精卫集团公开投敌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民党派系倾轧的事实;国民党坚持一党专政和反共、反人民立场,推行特务统治和保甲制度,既不断丧失着民心,又无力实现内部的真正统一。

解放区采取“三三制”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采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在维护工农联盟的同时,团结了各阶层抗日力量;通过整风运动,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民主革命在全国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使民主革命有了正确的指针。

(3)国民党统治经济政策促使四大家族实力激增的同时,造成民族工业破产、农村经济衰败、通货膨胀严重,财政经济已陷入困境。

解放区大生产运动发展了经济,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物质条件。

【特别提醒】对于国民党的历史地位要本着实事求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