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选词填空习题精解124完美编辑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467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63.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公务员选词填空习题精解124完美编辑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国家公务员选词填空习题精解124完美编辑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国家公务员选词填空习题精解124完美编辑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国家公务员选词填空习题精解124完美编辑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国家公务员选词填空习题精解124完美编辑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国家公务员选词填空习题精解124完美编辑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国家公务员选词填空习题精解124完美编辑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国家公务员选词填空习题精解124完美编辑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国家公务员选词填空习题精解124完美编辑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国家公务员选词填空习题精解124完美编辑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国家公务员选词填空习题精解124完美编辑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国家公务员选词填空习题精解124完美编辑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国家公务员选词填空习题精解124完美编辑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国家公务员选词填空习题精解124完美编辑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国家公务员选词填空习题精解124完美编辑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国家公务员选词填空习题精解124完美编辑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国家公务员选词填空习题精解124完美编辑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国家公务员选词填空习题精解124完美编辑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国家公务员选词填空习题精解124完美编辑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国家公务员选词填空习题精解124完美编辑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公务员选词填空习题精解124完美编辑版.docx

《国家公务员选词填空习题精解124完美编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公务员选词填空习题精解124完美编辑版.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家公务员选词填空习题精解124完美编辑版.docx

国家公务员选词填空习题精解124完美编辑版

2014国家公务员选词填空习题精解

(1)

1.①苏老泉从27岁开始       读书,终于成为古文八大家之一。

  ②这本书的        部分写得很精彩,可以说是全书的纲。

  A.发愤,绪言      B.发愤,序言     C.发奋,绪言     D.发奋,序言

  2.对盗伐林木者要严肃查处,如果姑息肇事者,少数人得不到惩处,就会使更多的人        ,最终使国家资源蒙受损失。

  A.以身试法,肆无忌惮,群起效尤       B.肆无忌惮,以身试法,群起效尤

  C.肆无忌惮,群起效尤,以身度法      D.群起效尤,以身试法,肆元忌惮

  3.《律师法》当年是在封闭情况下制定的,因此要作修订,以利于对中外律师的        一体保护。

  A.权力       B.权益      C.权利     D.利益

  4.依次在横线处填上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长江流域,无疑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        之一。

考古发现        ,旧石器时代处于长江上游今云南境内的元谋人,与黄河流域今陕西境内的蓝田人        。

这个结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A.发源地  表明  共存         B.发祥地  证明  并存

  C.发源地  证明  并存         D.发祥地  表明  共存

  5.目前,以经济和科技领衔的全球化浪潮正迅猛地        整个地球村。

  A.风靡          B.席卷

  C.覆盖          D.平铺

 

1、D    2、C    3、B    4、B    5、B

2014国家公务员选词填空习题精解

(2)

1、上世纪60年代,赞助商的美元滚滚而来,赛车水平和速度_________般地飞跃,同时飞跃的还有车手的__________性。

从此,规则制定者的头号任务就是让赛车慢下来。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奇迹 技术  B.闪电 危险  C.魔术 冒险  D.戏剧 重要

  2、对孩子来说,没有哪种__________比同龄人的音容笑貌、一举一动更能引起心灵的共鸣。

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方法  B.方式  C.形式  D.行为

  3、“获指标逾期不买车”该受罚吗?

既然无法保证市民在多长时间内参加摇号一定能摇到,那么就没有理由对那些__________的市民予以惩罚,这是一个基本的公平。

更何况,大到国家政策尚且可能__________,普通家庭因为种种原因而临时改变购车计划,凭什么就得挨罚呢?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未雨绸缪  朝令夕改  B.防患未然  反复无常  C.居安思危  变幻莫测  D.临渴掘井  变化多端

  4、广告就是在替你的观众,找到正确的媒体,在自然界中也是如此。

一项发表于《科学》的研究,__________一种植物会利用声音的手法,__________它的顾客——一种利用回声定位导航的蝙蝠上门。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发明 诱惑  B.揭露 排斥  C.发现 吸引  D.揭示 引导

  5、在中国的文学园地上,散文犹如一朵奇葩,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丰富着民族文化。

在几千年的文学发展中,留下了许多__________的经典名作,给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__________着一代代炎黄子孙,每一篇佳作都是历史的折射,记录着历史的沧桑,我们从中不仅能__________文学的精髓,还能了解时代的变迁。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名闻遐迩 滋润 吸取  B.脍炙人口 滋养 汲取  C.家喻户晓 润泽 攫取  D.交口称赞 培养 吸收

  1.B。

这道题属于实词的辨析,主要考查区别词语的习惯搭配。

采用“戏剧”、“奇迹”修饰词语时,一般表示“不真实”的事物,用来修饰“飞跃”不恰当。

排除A、D两项。

赛车带有危险性,所以才需要规则制定者将赛车的速度减慢下来,以减少危险性。

此题的突破口在第二个空白处,根据文意可以推知必然是“危险”一词。

因此正确答案为B项。

  2.D。

所选词与“音容笑貌”“一举一动”呼应。

用“行为”更为适合。

  3.A。

由“临时改变购车计划”可知,第二空应填一个表示政策不稳定的成语。

“变幻莫测”意为变化又多又快,让人不可捉摸,多用于形容气候、政治风云、命运等。

“变化多端”意为变化很多,很大,没有头绪和规律。

这两个成语都不能用于形容政策的变化,排除C、D。

第一空中,“未雨绸缪”与“防患未然”都有事先做准备的意思,但“防患未然”预防的是事故、灾难的发生。

市民为将来可能存在的用车需求而事先参加摇号的举动用“未雨绸缪”来形容更恰当。

本题选A。

  4.C。

本题是一道实词辨析题,可以通过第一个空作答。

发明:

创造出新事物或新方法,也即这些事物和方法原本是不存在的。

句中“植物会利用声音的手法”是本来就存在的,而不是“创造”出的,故排除A项。

揭露:

使隐蔽的事物显露。

“揭露”的对象含有贬义,而句中陈述的是客观事实,故B项排除。

揭示:

使人看见原来不容易看出的事物。

由句意可知“植物会利用声音的手法”并不是原来不容易看出,而是之前人们不知道,尚未“发现”,故排除D项。

本题正确答案为C。

  5.B。

首先看第二空,滋润:

浸润、使湿润;培养:

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教育训练使成长。

“滋润”一词后面不能接人,经典名著显然不可能按照一定91的“培养”炎黄子孙,故排除A、D项。

家喻户晓:

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

“攫取”指通过一定的方式或技巧获取或者得到,后面一般接利益等词语,排除C项。

脍炙人口:

比喻好的事物或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颂。

滋养:

供给养分。

汲取:

吸取经验、养分等。

故B项符合。

本题正确答案为B。

2014国家公务员选词填空习题精解(3)

1、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__________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咨之以计谋而观其__________,告之以祸难而观其__________,醉之以酒而观其__________,临之以利而观其__________,期之以事而观其___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穷,勇,性,廉,信,识  B.穷,识,勇,性,廉,信  C.穷,勇,信,性,识,廉  D.穷,性,识,勇,信,廉

  2、我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担忧,是发现“我爸是李刚”实际上有多个新闻报道的版本,哪个版本更准确、更接近真相,却______。

  填人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知所措  B.众说纷纭  C.众口一词  D.莫衷一是

  3、作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梅为历代文人雅士所__________。

此刻,寺院周围庄重的红墙,是我们镜头画面中的中国红;__________的雪花,是飘舞在空中的精灵;而晶莹如黄玉般的腊梅,暗香浮动,犹如__________的佳人。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钟爱飘飘洒洒 形单影只 B.喜爱 纷纷扬扬 遗世独立 C.热爱 洋洋洒洒 绝世独立 D.欣赏 沸沸扬扬倾国倾城

  4、生活就是99个回合,因为生活就是不断地面对新的挑战。

当你一帆风顺、势如破竹的时候,切勿大意,几个回合的胜利并不可靠,生活还有90多场考验。

当你__________、悲观丧气的时候,切勿__________,几个回合的碰壁又算得了什么,后边还有90多个机会。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败涂地 自惭形秽  B.一蹶不振 自暴自弃  C.一筹莫展 妄自菲薄  D.一触即溃 自甘堕落

  5、当你阅读莎士比亚的戏剧代表作《哈姆莱特》时,你会被它__________的构思、__________的剧情、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所折服,你更会强烈地领悟到力量的较量其实就是智慧的较量。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别出心裁 波澜壮阔  B.巧夺天工 别具匠心  C.独具匠心 波澜起伏  D.独辟蹊径 惊心动魄  

  1.B。

【解析】本题描述的是诸葛亮的用人之道。

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醉之以酒而观其性,临之以利而观其廉,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故B项正确。

  2.D。

不知所措:

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不知所措”和句意不契合,故排除。

众说纷纭:

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说法。

由“哪个版本更准确、更接近真相”可知,句中强调的显然不是说法的多样,而是大家意见的不一致,故排除B项。

众口一词:

形容许多人说同样的话,明显和句意相矛盾,排除。

莫衷一是:

形容意见分歧,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和句意契合。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3.B。

首先看第二个空,“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沸沸扬扬”指像沸腾的水一样喧闹,形容人声喧闹。

这两个成语都不能用来修饰“雪花”,因此排除C、D两项。

形单影只:

只有自己的身体和自己的影子,形容孤独,没有同伴。

遗世独立:

脱离社会独立生活,不跟任何人往来。

文段没有提到梅花是孤独的,而是把梅花比喻成佳人来形容梅花的高洁。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4.B。

根据第一空可排除C、D两项,“一筹莫展”比喻一点办法都想不出来,“一触即溃”比喻军队士气涣散,跟敌人一接触就立即崩溃,两个成语都不能用来形容人生路上的失意。

自惭形秽:

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

自暴自弃:

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堕落。

由文段可知,“你”并没有与他人进行比较,遇到挫折应该是不要“自暴自弃”。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5.C。

首先看第一空,“巧夺天工”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不能用来形容构思,排除B项。

第二空处,“波澜壮阔”比喻声势雄壮,规模宏大,景象非常壮观,不能用来形容剧情,排除A项。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波澜起伏:

原指波浪四起,现多比喻文艺作品情节曲折。

独具匠心:

具有独到的灵巧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的创造性。

第二空用“波澜起伏”与后文衔接更为紧密。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2014国家公务员选词填空习题精解(4)

1、西方人往往以为中国是一个富于美术的和哲学风度的民族,必不会表现斯巴达式的__________精神。

我们的行动和事实已经证明,这种__________是错误的。

投降一事,为今日中国词汇中所没有的;“成仁取义”这句话深深地__________在我中国每一个国民的心中。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无畏 理念 铭记  B.不屈 观点 镌刻  C.尚武 观念 铭刻  D.自由 成见 烙印

  2、这次茅盾文学奖的第一轮投票,又是准官员们__________,大有作协正副主席们__________所有大奖的势头。

__________当然不是文学创作的障碍,但如果得奖的人都具有官衔,说明文学标准可能出了问题。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独占鳌头 囊括 地位  B.一败涂地 远离 身份  C.拔得头筹 包揽 身份  D.名落孙山 无缘 地位

  3、认真治学,不以论文著作的数字__________成学术成就的“高度”,不在这个时代媚俗从众流于__________,这恐怕才该是学术人士“古风”的更重要、更本质特征,也是章培恒先生的治学与做人态度里,最值得我们记取的东西。

  依次填人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堆积 浮浅  B.堆砌 浅薄  C.累积 浅显  D.堆砌 肤浅

  4、随着社交关系网络的逐渐拓展,信息过载成为一个必然__________,其结果就是加速了人们遗忘的速度。

为了反抗被遗忘,每个人都__________地忙碌于分享和转发之间,试图在他人页面上引起注意,留下“痕迹”。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结果 马不停蹄  B.趋势 不遗余力  C.选择 不假思索  D.要求 全力以赴

  5、东方文化是崇尚__________和待人宽厚的。

所以,我们一般乐于接受那种态度平和的主持人,而对咄咄逼人的主持人则会__________。

同样面对采访提问,我们比较喜欢回答平易友善的问题,而不大欣赏那种尖锐挑战的追问。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和平 避之不及  B.谦虚 敬而远之  C.尊敬 视而不见  D.中庸 敬谢不敏

  1.第一空,“无畏”“不屈”“尚武”“自由”都是斯巴达的精神,但是此处所填的词汇合义应当与“富于美术的和哲学风度的”相反。

美术和哲学都是“文”,联系中国文化“重文轻武”的倾向,初步判断第一空选择“尚武”。

第二空,“成见”本身就是贬义词,与后文“错误的”表述重复,排除D项。

“理念”是哲学名词,多指哲学意义上的观念或学说,而文段中西方人的看法只是一般的观点或观念,因此排除A项。

“镌刻”指把铭文刻或画在某种坚硬物质上或石头上,在此意义上同“铭刻”。

但“铭刻”还有牢记于心、感念不忘(即铭记)的意思,因此第三空用“铭刻”更为贴切。

故本题选C。

  2.拔得头筹:

在比赛中获得第一名,或者在比赛环节中占优势。

独占鳌头:

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

一败涂地:

形容失败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名落孙山:

指考试或选拔没有被录取。

根据后文的“但如果得奖的人都具有官衔,说明文学标准可能出了问题”可知,文学奖的投票中准官员们票数较多,不可能“一败涂地”或“名落孙山”,因此排除B、D项。

比较A、C项,由第三空后面的文字可知,转折后文段讨论的是官衔与文学标准,官衔代表的是一种身份,因此第三空应填入“身份”。

C项正确。

  3.从本段文字色彩来看,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应该是含有贬义色彩的,因为作者认为认真治学就应该抛弃某种不良风气。

A项“堆积”和C项“累积”为中性词,排除。

比较“浅薄”和“肤浅”,“浅薄”侧重学识和经验的缺乏;“肤浅”是指学识浅,理解不深刻,不一定是能力和学识不够,强调不认真。

本题重在讽刺媚俗从众的治学态度,故选择“肤浅”。

本题选D。

  4.根据文意,信息过载是“社会关系网络的逐渐拓展”带来的一种“结果”或“趋势”,故可排除C项和D项。

再看第二个空,A项“马不停蹄”表示不停地忙于做某事,跟后面的“忙碌”语义重复,而“不遗余力”则是把力量都用于做某事,符合语义,故本题选择B选项。

  5.先看第一个空,C项“崇尚”与“尊敬”无法搭配,故排除。

再看第二空,“敬谢不敏”指恭敬地表示自己能力不足,不能够接受做某事,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

用于此处与文意不符,排除D项。

“避之不及”与“敬而远之”相比,前者意思是躲避还来不及,对象通常是让人难以接受的人或事物,后者是指表面上表示尊敬,实际上不愿接近。

前者语义远重于后者。

由文段中的“乐于接受”“比较喜欢”“不大欣赏”等词语可知,文段的用词是比较含蓄委婉的,“避之不及”用于此处不符合文意和语境风格,故选择“敬而远之”,本题选B。

2014国家公务员选词填空习题精解(5)

1、美国纳税人可以自由地行走于每一个政府部门之间,实地考察政府工作人员每天到底在干什么,他们是否_____是否称职。

  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尸位素餐  B.玩物丧志  C.安贫乐道  D.宵衣旰食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就此事件,我新华社____发表声明。

  

(2)她就是这部小说中女主人公的____。

  (3)他们两位素未谋面,还要请你____一下。

  A.受权原型引见  B.授权原形引荐  C.授权原型引见  D.受权原形引荐

  3、人类许多古老文化在与时间的拔河中没能挺到最后。

中国的文化资源在历史长河中究竟____了多少,恐怕没有人能估量得出。

在被_____扫荡过无数次的非洲大陆,人们只能在废墟中凭吊和猜测辉煌的古代文明了。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流失 饥饿  B.流逝 饥馑  C.流逝 饥饿  D.流失 饥馑

  4、避讳是中国古代十分突出的文化事项,有严密的(  )。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避讳释为:

封建时代为维护等级制度的尊严,连说话写文章时遇到君主或长辈的名字都不能直接说或写出,叫做避讳。

古代的社会风习、心理、意识等许多方面都存在着,比如贵远贱近、身虚背实等等。

随着历史的变迁,这些风习依然存在,渗透到了国民(  )之中。

  填入画(  )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规则 性格  B.规定 品格  C.规则 品格  D.规定 性格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乔榛、丁建华应邀_____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栏目,向观众朋友讲述了他们共同走过的艰难岁月。

  ②虽然我们已经采取了“退耕还林,防沙固沙”等一系列措施,但要恢复良好的生态环境____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③____信息通信技术的进步,知识的传播以空前的速度,几乎无时空阻隔的迅速扩散。

  A.作客  仍然由于  B.做客仍然由于  C.作客始终因为  D.做客始终因为

   1.尸位素餐:

指空占着职位,不做事而白吃饭。

玩物丧志:

只顾玩赏所喜好的东西,因而消磨掉了志气。

安贫乐道:

处于贫困境地,仍以守道为乐。

宵衣旰食:

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

这四个词语中符合语境且能与“称职”相对应的只有“尸位素餐”,故A为正确答案。

  2.A。

这道题属于实词的辨析,主要考察区别词语的特定方向性。

根据词语的方向性,“受权”和“授权”的不同在于:

前者是接受,后者是授给(别人)  原型:

原来的类型或模型  原形:

原来的形状。

  3.D。

这道题属于实词的辨析,主要考察区别词义的范围。

“流逝”主要指时间消逝。

“流失”主要指有用的物质或美好的东西散失掉。

结合题意可知第一空应选“流失”,排除B、C。

“饥馑”,五谷收成不好称为“饥”,蔬菜和野菜吃不上称为“馑”,两者合起来就是灾荒、荒年的意思。

相比“饥饿”,“饥馑”的程度显然深得多,也更贴合题意,故第二空选“饥馑”。

  4.这道题属于实词的辨析,主要考查区别词语的习惯搭配等。

第一组词中,“规则”指的是规定出来供人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规定”指的是对某事做出一系列的约束。

根据固定搭配“严格的规定”、“严密的规则”,选“规则”一词更为恰当。

第二组词中,“性格”指的是对人或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品格”指的是品性、品行。

根据文段含义,此时“性格”更为恰当,侧重于一种国民的心理特点。

因此正确答案应该是A项。

  5.这道题属于实词的辨析,主要考察区别词语的特定方向性。

作客:

指寄居在别处,如:

他乡;做客:

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如:

到亲戚家。

“做客”无论是应邀光临还是主动拜访,一般都会受到款待和礼遇,宾主在良好的氛围中相处。

排除AC;仍然:

表示情况继续不变或恢复原状,这里指施加过影响而未改变;始终:

指从开始到最后,这里指未施加过影响,所以排除D,选择B。

2014国家公务员选词填空习题精解(6)

1、老庄固古今天下第一等聪明人,道德经五千言亦世界第一等聪明哲学。

然聪明至此,已近老猾巨奸之哲学,不为天下先,则永远打不倒,盖老猾巨奸之哲学无疑。

盖中国人之聪明达到极顶处,转而见出___________,乃退而守愚藏拙以全其身。

又因聪明绝顶,看破一切,知“为”与“不为”无别,与其___________,何如不为以养吾生。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强弩之末 为而无效  B.强弩之末 苦心孤诣  C.聪明之害 苦心孤诣  D.聪明之害 为而无效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2001年4月3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向下落不明的中国飞行员家属表示慰问,并说他_________事态的发展。

  

(2)他上任以后,除旧布新,这项工作便_________开展起来了。

  A.关注 逐渐  B.关心 逐步  C.关注 逐步  D.关心 逐渐

  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这一地区曾一度山洪_____,造成公路被毁、交通中断。

  

(2)我国的法律明确规定,成年子女对父母有______的义务。

  A.暴发    抚养  B.暴发    赡养  C.爆发    赡养  D.爆发    抚养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海外华侨华人纷纷发表声明或谈话,坚决拥护( )《反分裂国家法》。

  ②在灿烂的灯光中,由24名聋哑演员表演的“千手观音”精妙绝伦,( )人心。

  ③控制人口和实行计划生育,使我国各族人民13亿人口日的到来( )了4年。

  A.制定 振奋 推迟  B.制定 震撼 推迟  C.制订 振奋 延迟  D.制订 震撼 延迟

  5、在下列各句横线处填入的词语,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1)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_________过去的幻想在今天均有可能得以实现。

  

(2)方天明因德语能力和交往能力很强,被学校_________到德籍留学生管理中心工作。

  A.以致 委派  B.以致 委任  C.以至 委派  D.以至 委任

  1.D。

由原文“乃退而守愚藏拙以全其身”可知是强调“聪明达到极顶处”的害处,所以应选“聪明之害”。

由原文“知‘为’与‘不为’无别”可知应选“为而无效”。

  2.C。

这道题属于实词的辨析,主要考查区别词义的轻重。

  关注:

关心重视。

  关心:

留意,注意。

  逐渐:

渐渐。

  逐步:

随着步履,一步一步地。

  关注事态的发展是固定搭配,较书面化。

关心则没有这成含义。

“逐渐”和“逐步”都表示事物形成、发展的过程缓慢有序,但是“逐渐”多用于慢慢的、自然而然的变化,而“逐步”多用于人为的变化,表示行为或变化有阶段性且持续不断,相当于“一步一步地”。

逐步开展工作,强调了工作的展开循序渐进,一步一步的进行。

所以本题选择C最为恰当。

  3.B。

这道题属于实词的辨析,主要考查区别词语的特定方向性。

  暴发:

突然发作;突然兴起  爆发:

突然发作;突然发生  抚养:

供给衣、食、住或其他生活必需品  赡养:

供给生活所需,特指晚辈供养长辈赡养老人

  本题中自然灾害山洪的发生用暴发,子女对父母的叫赡养,这些都是固定搭配。

  4.B。

这道题属于实词的辨析,主要考察区别词义的范围和词语的适用对象等。

“制定”和“制订”两者的使用范围有所不同。

“制定”指定出(法律、规程、计划等).如制定宪法、计划、章程;“制订”指创制拟定,如制订汉语拼音方案。

题中语言环境是“反分裂国家法”,因此应选“制定”。

“振奋”振作奋发;“震撼”震动摇撼。

“振”多用于主体的动摇和挥动.“震”多用于来自自然和客体的震动,题中聋哑演员“精妙绝伦”的表演让观众心灵为之震动.所以用“震撼”。

“推迟”指把预定时间向后改动,“延迟‘’指推迟,二者用法大致相同。

  5.C。

这道题属于实词的辨析,主要 考查区别词义的侧重点。

  以至:

指的是达到某种程度。

  以致:

指的是导致某种后果。

 委任:

指的是任命某人担任职务。

  委派:

指的是派遣某人做做事,一般是上级对下级的命令。

  第一组词中,根据语境,后面不是后果,而是一种程度。

第二组词中,文段中面是到学生管理中。

工作,不是一种职务,应该用委派。

2014国家公务员选词填空习题精解(7)

1、书法艺术在总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