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政府公共关系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6468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联网时代政府公共关系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互联网时代政府公共关系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互联网时代政府公共关系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互联网时代政府公共关系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互联网时代政府公共关系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互联网时代政府公共关系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

《互联网时代政府公共关系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网时代政府公共关系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互联网时代政府公共关系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

互联网+时代政府公共关系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政府公关部门开始注意到互联网这个强大的工具,各级政府注册的官方门户网站成为人们了解各省市信息的重要工具,微博微信等通讯平台的发展也为网民与各级政府官员的沟通提供了多向的沟通途径,成为提升社会管理水平的一种方式。

互联网作为新媒体环境中的重要传播方式,应当介入而且理应成为政府公关的重要形式。

本文在讨论互联网时代政府公关出现的问题的同时,在当前的背景下,也针对性的提出一些解决对策以更好的助力政府公共关系的发展。

  关键词:

互联网+;政府公共关系;问题;对策

  引言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信息传播的尤为迅速,不再是过去十分单一的自上而下的传播途径,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通过互联网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意思,从而通过互联网进而形成社会舆论。

之前的政府公共关系更多的是重视宣传方面的内容,进行的是一种单向传播行为,公共关系客体只是被动地接受政府传达的信息,此时的政府公关缺乏有效的互动和沟通。

进入新世纪,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和自媒体传播手段的进步,政府公共关系传播环境面临着深刻的变化,政府网站、政府博客、电子邮件、政府微信、政务微博等公关手段相继出现。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各种形式的出现在加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动,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塑造政府形象,使民众的心声得到及时传达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互联网时代让政府公关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互联网时代的显著特征

  互联网较以往的公关方式如报纸、公告等,能与公众进行更直接、更快速的交流。

之所以受到政府与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肯定与他自身的特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从与公共关系相关的方面来看主要有简单方便、受众数量庞大、互动性强、信息扩散迅速、多向这几个特点:

  

(一)遍布范围广,操作简单可行:

现如今,互联网遍布大街小巷,人们现在每到一个地方总是习惯性的询问是否有wifi,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也为互联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微信、微博等应用下载方便,从申请账号到建立账户,每个步骤都十分简单,整个过程可以在几分钟内完成。

朋友圈、发微博都可以很快捷的以文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心情,操作十分简单,因此也十分流行,传播性广。

  

(二)传播范围广,受众量大:

互联网用户与日俱增,例如目前我国新浪微博注册用户数已超5.36亿,

  如此庞大的目标受众为企业和政府进行有效的信息传播提供了可能性。

同时互联网这种独特的传播方式使得信息的有效性大大提升。

  (三)传播迅速,互动性强:

大多数应用中有评论、收藏、转发功能,网民将想要发布的信息发布之后,粉丝会对发布的信息直接进行回应,作者可以通过评论或者转发量看出粉丝对信息的反应。

  (四)扩散迅速,影响巨大:

信息只要一发布就立即能被网友看到,也能被网友转发,被间接的粉丝再转发,信息瞬时被公众知晓,后面即使删除,这条信息也可能已大面积传播。

  二、互联网+时代的政府公共关系存在的问题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微博微信等沟通平台的发展,对于政府电子政务的发展也十分有利。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中国居民上网人数已过半,其中,2015年新增网民3951万人,增长率为6.1%,较2014年提升1.1%,网民规模增速有所提升。

截至2015年6月,新浪认证的政务微博为145016个,其中政务机构官方微博108115个,公务人员微博36901个。

截至2015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有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

由上可见,基于互联网和手机的新型网络媒体的使用已渗入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之中,成为主要的传播方式。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给政府公共关系带来了机遇和发展,但同时新的形式也给政府公共关系的传播带来了困难和挑战。

  

(一)政府公共关系传播双向交流的方式少、渠道少、效果不佳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传统的命令式、服从式行政方式根深蒂固,政府在与公众进行沟通时,仍然习惯性的采取上级至下级单向的方式与公众进行交流。

“行政传播是在一定的行政体制下按照既定的程序,运用既定的方法,达到信息在上下级之间、各部门之间、各政府机构之间的沟通,多是采取命令、指示、发布文件。

”比如最为明显的是政府广泛地运用报纸、电台、电视台等途径进行传播,而公众的评价、反馈等却缺乏合适的渠道和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公共关系的管理,整个过程未能形成有效的循环过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形象。

  

(二)政府公共关系传播透明度不高

  人民对政府的信任,来源于政府的透明和高效。

“在一些政府工作人员的思想中,传统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思想仍然存在,严重影响了政府行政的透明度,以致在群众中流传‘凡是公开的都是不重要的,凡是重要的都是不公开的’这样的说法。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形象。

另外,一些政府管理者和工作人?

T,由于不具有公共关系的基本知识和应有的传播技巧,缺乏交流沟通、调解关系、化解矛盾的能力。

  (三)政府公共关系人员公关意识薄弱

  受传统“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一些政府机关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公关意识还相当薄弱,没有真正把自己当作人民的公仆,反而以一种人民管理者的姿态自居。

更谈不上将公共关系作为一种重要的价值观以及一种管理哲学渗透到日常行为之中。

有些官员推行政务主要还是依赖于政府的权威性、强制性,而不考虑如何去赢得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从而争取公众的主动合作和热情支持。

  三、互联网时代的政府公共关系相应解决对策

  互联网在政府公关尤其是危机公关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虽然目前政府在利用互联网电子政务进行政府公关时也存在诸多的问题,制约着政府公关的全面发挥,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期,通过认识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对策。

  

(一)对互联网影响认识不足,需要规范言论形成和谐的互联网环境

  近几年来,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发展,只要有网络,有部可以上网的手机,你就可以第一时间把你身边发生的事通过微博等上传到网络,网络上再转载、分享,这样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网络力量。

政务微博应成为官民平等沟通的平台,如果一味上传下达、学习精神,那么网民只能“果断取消关注”。

政务微博面对的不是虚拟的网名,而是真实的网民,在进行事故情况播报时不应生硬地填空、习惯性造句,只有多些“平民视角”,才可能赢得网络上的民心。

由于网络的发展迅速,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发出自己的声音,提出自己的看法,很容易在网络上形成一些容易关注的声音。

因此,每一位网民也应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任,不刻意散播没有证实的谣言,不刻意追风,形成良好的互联网环境。

  

(二)互联网+时代网络舆论容易“失控”,必须严加控制和引导

  自互联网广泛应用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依赖网络来获取信息,网络传播逐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在公共危机的处理中,网络在危机信息的传播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网络可以帮助政府应对危机,也给危机传播带来了一定的负效应。

网络舆论的传播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可控性,这加大了政府危机处理的难度。

在政府危机处理中,存在的一个很重要的网络舆论就是网络谣言,政府需利用新媒体这一良好的交流互动平台,时刻与民众保持信息的对称。

  (三)危机中信息公开不及时导致的政府公信力匮乏,需要给予及时回应

  新媒体时代公众对与社会信息的知情权与参与权的意识显著提高。

尽管随着信息社会发展,新兴传播媒介不断完善,政府对于政务信息公开理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但在新媒体时代,政府危机信息公开不及时、不准确的现象依然存在,尤其在一些地方政府此类情况就更为明显。

在当今信息迅速传播的时代,政府应对事件给予迅速的回应,安抚民众情绪,控制舆论导向。

  (4)国家和地方政府网站联系不紧密,应尽快建立互联互通网络

  各地方政府有自己的网站,便于各省市和其他省市的公民查看相关信息,同时对国家发布的各项政策给予转发,在最快时间内上传下达,但往往信息经过几层传递会导致信息传递速度和准确度受到影响,因此在进入当今互联网时代时,应尽快建立上通下达,互联互通的网状网路,便于各级政府信息交流,加快信息传播速度和效率,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这也有利于政府公关的?

M行。

  结语

  互联网用于政府公关还处于探索阶段,相关制度机制如部门协调制度、快速处理与反馈机制、政府人员互联网应用使用系统培训等制度尚未建立健全,以至于电子政务在政府公关中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不尽理想。

政府部门如果真的想要借助互联网这一工具进行政府公关以及政府良好形象的构建,就必须全方位的更深层次地考虑互联网平台这个传播工具的应用模式。

新的传播环境赋予政府公关新的内容和形式,但全新的方式对于政府公共关系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互联网时代的政府公关要做的不仅是要学会运用好互联网,更要重视这个时代召唤的理念变革,重视出现的问题,并积极找到解决方法,运用好互联网这一工具,最终实现加速政府公共关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新浪微博注册用户总数达5.03亿,2012年全年增长73%[EB/OL].http:

///2013/02/21/sina-q42012-earnings/.2013-02-22/2017-01-15.

  [2]于萍.新媒体时代的社会管理新途径[J].新闻传播,2013(7):

12-13.

  [3]全国政务微信总量突破千,变网络问政新平台[N].人民日报,2013-05-09

(2).

  [4]2015年上半年人民日报?

政务微博影响力报告[EB/OL].人民网-时政频道,http:

///n/2015/0828/c1001html.2015-08-28/2017-01-15.

  [5]温立宇.新媒体时代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研究――以城管执法为例[D].湖北:

华中师范大学,2013(4).

  [6]微政时代做一个“会说话”的官员[N].人民日报,2013-05-30.

  [7]刘鹏飞、卢永春.政务微信:

互联时代网络问政新利器[EB/OL].人民网,http:

///n/2013/0524/c3543184.html.2013-05-24/2017-01-15.

  [8]唐晓迪.新媒体视角下的政府治理问题研究[D].吉林:

中共吉林省委党校,2016.

  [9]赵红.论政府公关中的双向对称沟通模式[J].现代商贸工业,2009

(2):

7-8.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0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