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乐山市峨边民族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试题8.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468331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民族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试题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民族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试题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民族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试题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民族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试题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民族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试题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民族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试题8.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民族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试题8.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民族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试题8.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民族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试题8.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民族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试题8.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民族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试题8.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民族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试题8.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民族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试题8.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民族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试题8.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民族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试题8.docx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民族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试题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乐山市峨边民族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试题8.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民族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试题8.docx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民族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试题8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民族中学2016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8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16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芳馨(xīn)鞭挞(dá)叱咤(zhà)风云舐犊情深(shì)

B.绯(fēi)红蓬蒿(gāo)惟妙惟肖(xiāo)猝(cuì)然长逝

C.哂笑(shěn)滑稽(jī)越俎代庖(páo)恪尽职守(kè)

D.骈进(pián)重荷(hé)迥然不同(jiǒng)长吁(yū)短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孜孜不倦不可明状毛骨悚然因地制宜

B.苦心孤义吹毛求疵忍俊不禁戛然而止

C.获益匪浅巧妙绝伦莫衷一是进退维谷

D.怏怏不乐好高骛远克尽职守油光可鉴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归依)?

(范仲淹《岳阳楼记》)

B.能谤讥于市朝,闻(使……听到)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C.环堵萧然(空寂),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宴如也。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D.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贼寇)矣。

(《墨子·公输》)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让读者一点也看不出修改的痕迹,就好像完全出于自然,一气呵成的样子。

B.他自信这一席话委婉得体,尤其最后那一段接得天衣无缝。

C.大家磕磕撞撞,转弯抹角,走了半天,才找到了要采访的那户人家。

D.苏州园林在设计上处处别有用心,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5.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拖泥带水雄伟壮丽报刊杂志长吁短叹

B盛气凌人海誓山盟鸣锣开道美丽善良

C青枝绿叶蜿蜒游动敬畏生命心情愉快

D红得发紫鞠躬尽瘁节奏分明声调铿锵

6.下列一段话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时候正贬官在外,“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快乐。

②孟子说:

“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③可是他不肯这样,仍然以天下为己任,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来勉励自己和朋友,这是难能可贵的。

④这已成为封建时代许多士大夫的信条⑤这两句话所体现的精神,那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在今天无疑仍有教育意义。

A.①③②④⑤B.①③⑤②④C.②④①③⑤D.②④⑤①③

7.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

A.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B.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乐府诗集·木兰诗》)

C.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

8.下列文学常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编著。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至春秋大约500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它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雅”又分为“大雅”和“小雅”,是统治阶级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C.序,一种文体,一般分为书序和赠序。

赠序,具有临别赠言的性质,多推崇、赞许、勉励之词,如《送东阳马生序》。

D.《水浒》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后失败的过程。

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9-13题,每题2分。

(共10分)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着一层薄烟。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着。

9、阅读语段,联系全文,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本文选自《春》,作者朱自清,字佩弦,著名作家、散文家,代表作有《背影》《欧游杂记》等。

B、作者围绕“春”依次写了盼春、绘春、赞春,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对美的追求和对光明的向往。

C、第一语段是春风图,写出了春风和煦温暖的特点。

D第二语段是春雨图,写出了春雨贵如油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

10、对“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三个句子的句序不能颠倒的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三个句子是按颜色由深到浅的次序安排的。

B这三种颜色是和前文的“桃树”、“杏树”、“梨树”一一对应的。

C、“火”、“霞”、“雪”是按照从热到冷的次序安排的。

D、这三个句子是按照春花开放的先后次序安排的。

11、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有误的一项是()

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引用、比喻)

B、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拟人)

C、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排比、比喻)

D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比喻)

12、文中括号里应填入的词语依次是(  )(3分)

A.混 脑 罩 静默  B.夹 恼 盖 沉默

C混 恼 笼 静默  D.混 恼 飘 静默

1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中的第①句从人的嗅觉出发,写出了春风温柔温暖的特点。

B、第一段中的第③句从人的听觉出发,写出了春天里鸟鸣的宛转和笛声的嘹亮。

C、“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依次写了春雨的亮、细、密的特点。

D“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这句话刻画出雨中的树叶和小草青翠、浓绿的特点。

“逼”极写了小草的青翠,以一个动词达到了形容词达不到的效果。

三、阅读《谈生命》中的节选文字,完成14—17小题。

(8分,每小题2分)

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的破壳出来。

他也许长在平原上,岩石上,城墙上,只要他抬头看见了天,呵!

看见了天!

他便伸出嫩叶来吸收空气,承受日光,在雨中吟唱,在风中跳舞,他也许受着大树的荫遮,也许受着大树的覆压,而他青春生长的力量,终使他穿枝拂叶的①了出来,在烈日下挺立抬头!

他遇着骄奢的春天,他也许开出满树的繁花,蜂蝶围绕着他飘翔②,小鸟在他枝头欣赏歌唱,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

他长到最茂盛的中年,他③出他如盖的浓阴,来荫庇树下的幽花芳草,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④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

秋风起了,将他叶子,由浓绿吹到绯红,秋阳下他再有一番的庄严灿烂,不是开花的骄傲,也不是结果的快乐,而是成功后的宁静和怡悦!

终于有一天,冬天的朔风,把他的黄叶干枝,卷落吹抖,他无力的在空中旋舞,在根下呻吟,大地庄严的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的落在她的怀里。

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也许有一天,他再从地下的果仁中,破裂了出来,又长成一棵小树,再穿过丛莽的严遮,再来听黄莺的歌唱。

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14.对本段的写作意图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阐述生命的内涵并指出应该如何对待生命。

B.解释生命是什么并说明生命的历程是怎样的。

C.阐明生命发展过程中快乐与痛苦相生相成。

D.要求人们珍惜并感谢充满了快乐与痛苦的生命。

15.文中①②③④处应填动词恰当的一项是()

A.脱离喧嚷展示呈现

B.挣扎喧叫伸展展示

C.摆脱欢叫展示表现

D.挣脱喧闹伸展呈现

16.对画线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没有奋斗与努力,“又长成一棵小树”只能是梦想,所以作者“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B.与前面的“也许”相照应,表现了小树的再生是一个艰难的历程。

C.作者对这棵消融于大地的树能够再生没有足够的信心。

D.这句话强调了在生命的历程中,今生今世就要奋斗,要前进,要成长。

17.下面各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把生命比喻成一棵小树,以此揭示生命生长.壮大和衰老的历程。

B.“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表现了经过奋斗的人,在回顾生命的历程时,虽然没有遗憾,心境平和,但却有几分惆怅和虚无。

C.“破壳出来”“长到最茂盛的中年”“他消融了,归化了”这些语句喻示了人的生命历程。

D.选段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四、阅读《陈涉世家》,完成18——21题(8分,每小题2分)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

“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曰: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曰:

“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

“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

”陈胜、吴广喜,念鬼,曰:

“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

“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

“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8.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这里指穷苦的人)B、固以怪之矣(以为)

C、为天下唱(同“倡”,首发)D、今或闻无罪(有人)

19.选出下列句子中“之”字与“辍耕之垄上”中的“之”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A、怅恨久之B、鸿鹄之志C、吴广之次所旁D、二世杀之

20.下面句中的“以”的用法与“扶苏以数谏故”中“以”相同的一项是(  )

A.杀之以应陈涉B.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或以为亡

21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

A.佣者笑而应曰: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译文:

拥有土地的人笑着回答说:

“你当雇工给人干活儿,怎么会富贵呢?

B.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译文:

(他们)就在一块丝绸上用朱砂写上“陈胜王”的字样,并把它放置在别人捕到的鱼的肚子当中。

C.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译文:

第二天,戍卒中到处谈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的,互相示意的看着陈胜。

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译文:

现在如果将我们这支队伍冒充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部下),号召天下民众起义,(那么)该会有很多响应的人。

五、阅读《次北固山下》中节选的文字,完成22-25题。

(8分,每小题2分)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22.对首联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客路”即“旅途”。

只是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并未表明作者要去的路途。

B.此句采用了对偶的修辞,写“客路”“行舟”,字里行间并未流露出作者的漂泊之感。

C.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句式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与尾联并无联系。

D.此联总写北固山秀丽景色的的两个互文词语是“青山”“绿水”。

23.对颔联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对仗非常工整,“两岸阔”与“潮平”,“一帆悬”与“风正”均有因果关系,“风正”是风大之意。

B.“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

“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猛。

通过“风正一帆悬”,以大景写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大景表现出来了。

C.“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更使人胸襟开朗。

“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的景象。

D.此联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和平宁的环境里,平野开阔,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平和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江水直流的景观。

24.对颈联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此联写海上日出冲破黎明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久蜡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B.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对春天的喜爱。

C.颈联再描写景物、节令中,形象的写出了夜退日出、东去春来的变化,透露出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生”“入”两字用了比喻手法,语言生动形象。

D.颈联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诗人在写景中寄托感情,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的遗憾。

25.对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B.尾联与首联呼应,诗人触景生情,表达了其无法抑制的思乡之情。

C.尾联抒发了作者作客他乡的深深愁绪,可知前面三联所写的明丽的江南景色,都是为最后一联作反衬的。

D.尾联紧承颔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第Ⅱ卷表述题(共70分)

六、(14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26—28题。

戴胄犯颜①执法

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

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

胄奏:

“据法应流⑤。

”上怒曰:

“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

”对曰:

“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⑥大信于天下也。

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上曰:

“卿能执法,朕复何忧!

”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释】①犯颜:

冒犯君主的威严。

②上:

指唐太宗。

③擢:

提升。

④资荫:

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

⑤流:

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

⑥布:

昭示。

26.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4分)

①未几,有诈冒事觉者觉:

  ②陛下忿选人之多诈  忿:

③故欲杀之  故:

  ④天下无冤狱  狱:

27.翻译下列句子。

(6分)

①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②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

③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28.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

(4分)

七、(1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9-32题。

动物的自我意识

①我们与动物如何相处?

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也许最终落脚点,不是在道德层面,而是取决于我们的科学研究水平。

让我们感到幸运的是,道义和科学这两条路正在越走越近,有些人正试图通过科学,来解放那些有可能会为科学献身的动物们。

②2012年7月,一群神经系统科学家聚集在剑桥大学,煞有其事地签署了一份宣言。

不为别的,只是为了宣布,章鱼、鸟类和很多动物,也具有意识和自我意识。

③从某种程度上,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存在,是我们不会被人造机器人取代的关键。

正因为如此,其他非人类物种是否能拥有意识和自我意识,往往决定着我们对待它们的态度。

④1970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做了一项实验,实验者将4只猩猩放在了镜子前。

一开始,黑猩猩以为镜中的映像是别的黑猩猩,它们或怒目相向或视而不见。

三天后,它们开始对镜梳妆,表明已察觉镜中的黑猩猩可能是自己。

10天后,实验者将其麻醉,把红点染在它们的前额和耳尖,待黑猩猩清醒后,记录它们对着镜子触摸红点的次数。

结果发现黑猩猩会反复触摸红点,说明它们已经知道镜子里的是自己。

⑤只有黑猩猩、海豚和人具有自我意识的观点,曾一度保持了36年。

虽然各国的科学家们都孜孜不倦的在各种动物面前摆上镜子,但均以失败告终。

直到2006年,一头名叫“快乐”的亚洲雌象才带给了他们惊喜,证明并非只有黑猩猩、海豚这些动物才有自我意识,大象也具有自我认知能力,也会照镜子!

⑥心理学家认为,大多数动物缺乏体会嫉妒、移情和内疚等高级情感的自我意识,因为这些情感远比愤怒、欲望或高兴等与即时反应相关的情感复杂。

而英国的一项科学研究却发现,狗不愿看到主人对其他动物,尤其是其他的狗表现出关注,当主人把新男友或女友带回家时,他们也会表现出抵触情绪。

⑦此前研究人员还对牛、马、猫、羊等动物进行了类似研究,结果表明,动物的自我意识远远超出人的意料。

英国朴茨茅斯大学从事动物情感研究的心理学家保罗•莫里斯在接受《星期日泰晤士报》采访时说:

“我们发现狗、马,可能还有其他很多动物的情感比我们预想的丰富得多,它们同样会表现多种简单的情感形式,而之前我们以为只有灵长类动物才具有这样的高级情感。

⑧当一群科学家聚集在剑桥大学,签署那份题为《关于非人类动物存在意识的剑桥宣言》时,他们便已经决定,不再轻易把动物绑进实验室。

⑨或许对于喜爱动物的人来说,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他们不仅可以挽救动物的生命,也可以救助他们的尊严和灵魂。

29.阅读文章第②段,说说加点词语“煞有其事“的含义。

(2分)

 

30.文章中第⑥段运用了哪种说明手法?

其说明作用是什么?

(4分)

 

31.文章列举了哪些具体的事例来说明动物具有自我意识?

请分别用简要的语言来概括。

(4分)

 

32.请联系全文并结合现实,谈谈我们应该与动物如何相处?

(4分)

 

八、(2分)

33.请将下面一句话,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在田字格内。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九、(40分)

34.作文。

“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请以孟子的这句话为话题,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或写一个人,或记一件事,或表达一种观点。

要求:

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自定;②立意自定,内容要符合材料观点;③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④用现行规范的汉语言文字表达;⑤不少于600字;⑥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提示:

命题者倡导朴实的文风。

 

参考答案

第Ⅰ卷

一、[16分]1.C2.C3.D4.D5.A6.C7.C8.B

二、[10分]9、D10、D11、B12、C13、D

三、[10分]14.B15.D16.C17.B

四、[8分]18B19C20C21A

五、[6分]22.D23.C24.A25.B

第Ⅱ卷

六、[14分]

26.【答案】①觉:

(被)发现②忿:

愤恨③故:

所以④狱:

案件

【评分】每题1分,共4分。

27.【答案】①皇上因在选拔人才中发现不少人假冒有曾做过官的资格或曾受过封赏,下令这些人自首,不自首的就处死。

②你是想只管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

③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而保持大的信用。

【评分】每句2分,共6分。

意思对即可。

28.【答案】戴胄向太宗进谏,提出不同意见,可见他是一个忠诚耿直的人,正直无畏,秉公守法,不畏权贵,据理力争。

他严格依照法律处理犯事的官员,可见他是一个忠于职守、严于执法的人。

【评分】每点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附译文】皇上(唐太宗李世民)因兵部郎中戴胄忠诚清廉公正耿直,提拔他做大理寺少卿。

(一次)皇上因在选拔人才中发现不少人假冒有曾做过官的资格或曾受过封赏,下令这些人自首,不自首的就处死。

不久,有个假冒资历的人被发现了,皇上要处死他。

戴胄上奏说:

“依照法律(这个人)应当被流放。

”皇上大怒:

“你想只管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

”戴胄答道:

“皇上的命令出于一时的喜怒,法律是国家用来向天下昭示大信用的。

皇上痛恨被选拔的人当中很多有欺诈行为,所以要杀他们。

皇上已经知道不能这样,再交由法律裁决,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而保持大的信用。

”皇上(称赞戴胄)说:

“你擅于依法办事,我又有什么值得担忧的呢!

”戴胄前后多次冒犯皇上严格执法,争辩的言论如泉水涌出一般,皇上都依照他的决断,天下就没有了冤案。

七、29、这些科学家认为宣布动物有意识和自我意识很重要,所以郑重的签署了宣言,但在一般人看来却有点小题大做。

30、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狗具有嫉妒这种高级情感的自我意识。

31、答案示例:

黑猩猩对镜梳妆,还会反复触摸前额和耳尖上的红点;亚洲象也会照镜子;狗对主人关注的其他动物和新朋友表现出抵触情绪。

32、答案示例:

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许多动物具有意识和自我意识。

面对社会上出现的虐待生物、滥捕滥杀(如虐猫事件、日本海豚湾事件、捕杀藏羚羊)等现象,我们应该采取切实措施,用实际行动保护动物,与动物平等相待,和谐相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