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468982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225 大小:186.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5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5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5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5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5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5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5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5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5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5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5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5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5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5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5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5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5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5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5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2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2017学年第二学期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班级分析

  本班的孩子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

不过还有的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

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

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

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复习与提高,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时间初步认识

(二),三位数的加减法,重量(质量)的初步认识,几何小实践,整理与提高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解决问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根据《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

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2.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三位数的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数感是人的数学素养的基本内涵之一。

加强数感的培养是当前数与计算教学领域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数感的建立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三)、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2、借助实例感知千、万的实际数量,知道千位、万位知道万以内数的顺序,读写万以内的数。

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比较熟练地口算百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正确进行以三位数为主的加减法笔算

  3、认识钟面,联系实例建立时、分、秒的实际时间观念,知道相邻单位间的进率,看、读、记钟面上的时刻;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4、通过称物、掂量等体验活动,建立1克(g)、1千克(kg)的实际重量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选择适当的重量单位估计物体的重量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三位数学的加减法、用数学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三、教学措施

 1、继续加强学习惯例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

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

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教材通过数小正方体木块,10个是一长条,100个是一层,这样的10层就是一千个有这样10个大正方体就是一万个,体会“千”万”实际含义。

利用自制的方向板,教室内或操场上辨认方向。

通过数学游戏通过位值图上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实践活动如估计1分钟脉搏大约跳()次,跑50米用()秒,培养小朋友的估算意识。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协助学生积累参与数学活动的经验。

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

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发明性地使用教材。

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发明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外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时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

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8、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

例如,估计1袋洗衣粉()千克,1个足球()克,这样做,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计技能。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探索计算方法时,肯定算法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四、教学进度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安排

备注

1

2.23-24

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2

2.26-3.2

一.复习与提高

3

3.5-3.9

二.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

4

3.12-3.16

二.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

5

3.19-3.23

二.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

6

3.26-3.30

三.时间的初步认识

(二)

7

4.2-4.6

三.时间的初步认识

(二)

清明节

8

4.9-4.13

四.三位数加减法

9

4.16-4.20

四.三位数加减法

10

4.23-4.27

四.三位数加减法

11

4.30-5.4

四.三位数加减法

劳动节

12

5.7-5.11

五.应用质量(重量)的初步认识

13

5.14-5.18

五.应用质量(重量)的初步认识

14

5.21-5.25

六.几何小实践

15

5.28-6.1

七.整理与提高

儿童节

16

6.4-6.8

七.整理与提高

17

6.11-6.15

复习

端午节

18

6.18.6.22

期末总结

19

6.25-6.29

经验交流、资料归档,领取成长手册

教案设计

课题

登险峰

教时

1

教学目标

1.熟练计算表内乘除法。

2.正确计算两步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进一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的思想。

3.复习正方形、长方形。

4.迷宫。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两步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进一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的思想。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两步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进一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的思想。

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师:

今天是开学第一天,我们帮助小胖、小丁、小巧和小亚他们去登数学高峰,好吗?

出示课题:

登险峰。

看课件

引起学生兴趣。

新授

第一道山门

1.复习表内乘法题。

师:

小胖他们四人来到山脚下第一道山门前,山门紧闭,只有正确解答上面的算式,山门才会打开。

山门上是些什么题目                     2.师:

它们的积有什么特点?

     8×8=

                5×5=

   4×4=

                  6×6=

                  7×7=

                  9×9=

第二道山门

1.复习有余数的除法。

(1)师:

做一做第二扇门上的除法题。

算一算,想一想它们的商和余数会有什么规律?

(2)师:

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你算得是正确的?

(3)小结:

1)被除数逐次增加10,除数逐次增加1,商相同,余数逐次增加1。

2)从1)通过逆运算得到2),等式右边逐次增加10就等于等式左边逐次增加1个9与1个1。

3)可以运用2)的形式来检验

(1)的答案。

第三道山门

复习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5×8+15=

81÷9+46=

7×8-11=

10×5+5=

37+18-0=

24÷8+52=

师:

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学生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第四道山门

复习几个几加减几个几。

出示:

4×9+2×9=

师:

等于几?

有些小朋友怎么算得那么快,有什么窍门吗?

师:

说得真好。

如果把中间的“+”改成“-”呢?

师:

完成第四扇门上的题。

3×9+4×9=

7×7-2×7=

4×8+6×8=

9×6-3×6=

13×5-3×5=

⒌走迷宫。

(第五道山门)

先让学生试一试,再请他们来交流经验:

从迷宫出口开始往里找寻道路,最后取到钥匙。

最后一道山门

数一数有几个正方形。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角度来考虑。

生独立完成,汇报。

 

全班交流。

(积都是平方数。

 

全班交流规律。

独立完成,抽生上黑板做。

全班交流,集体纠错。

自由交流。

 

生独立完成。

抽生上黑板做,集体纠错。

 

生:

4个9加2个9就是6个9,六九五十四。

 

生:

等于18。

4个9减2个9等于2个9。

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复习平方数。

巩固两个相同因数相乘所得的积是平方数。

 

复习有余数除法,乘除法可以逆运算。

 

知道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功固正方形知识。

巩固

利用教具,改变山门上的题,再次练习达到复习的目的。

生独立完成,小组纠错。

巩固练习。

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生自由交流。

反思

本节重点教学生正确计算两步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进一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的思想。

教案设计

课题

植树

教时

1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解答乘除法的应用题,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探究乘法不等式中形如“□×5<40”的题目,找到合适的解和最大的解。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解答乘除法的应用题,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解答乘除法的应用题,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1.师:

(出示主题图)瞧,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你们知道植树节是几月几日吗?

2.师:

今天我们来帮助小朋友们在植树中遇到的问题。

板书课题:

植树

生:

3月12日。

引起学生兴趣。

新授

例一:

分析、理解题意

(1)出示例1:

二年级

(2)班有42名同学,平均分成6组。

师:

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出示问题:

3.每个小组有几人?

②每个小组配3把铁锹,另加2把铁锹作为全班备用,一共需要多少把铁锹?

③如果分给每组2只水桶,全班还缺3只水桶,一共有多少只水桶?

④每组种8棵树,50棵树苗够不够?

例二:

乘法不等式。

(1)出示:

()×6<20

师:

这个算式和刚才写的这些算式有什么不同?

(2)师:

在数学里像这样的算式我们就称它为不等式。

()里可以填几?

你是怎么想的?

师:

那么()里最大能填几呢?

(3)师:

那么()里最大能填几呢?

小结:

从0、1、2、3这四个数都可以填,所以它的答案是多个的。

这是不等式的一个特点。

但最大的数只有一个。

抽生回答。

 

1.小组讨论,解决这些问题要知道哪些已知条件?

2.集体交流。

3.独立解题,根据刚才的分析,学生独立解题。

4.分别请四位学生板演。

 

生:

左右两边不是用等号连接的。

 

两人说说悄悄话。

集体汇报、交流。

 

生齐说。

学生先交流思路,可以给困难的学生有个提示。

巩固

 

1.书P3/2

2.改编例题:

()×6>20

师:

动动小脑筋,()里可以填几?

3.师:

可以填那么多答案。

填得完吗?

只要填4或4以上的数都可以,所以它的答案有无数个。

这是不等式的另一个特点。

学生指名回答。

巩固练习。

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生自由交流。

反思

本节课强调学生乘法不等式中形如“□×5<40”的题目,找到合适的解和最大的解。

教案设计

课题

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

教时

1

教学目标

1、能将14×6这类表内乘法题拆成两个表内乘法题来完成。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3、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分拆的方法有很多种,能力强的孩子能从组合的角度按数的分拆的策略系统地列出所有分拆。

教学难点

能将7×12(第二个因数是两位数)分拆成两个表内乘法题来完成。

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

课件、学具方格纸(14×6)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1.多媒体出示:

海南运来一卡车无籽大西瓜。

14箱,每箱6个,一共有多少个西瓜?

2.出示小胖的话:

“14箱,每箱6个,14×6,没有口诀,这怎么算呢?

看课件

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多媒体动画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小胖的话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新授

1.动手操作:

一共有多少方格?

也可以用14×6来计算,你能用剪刀把它剪成两部分,把14×6拆成两个表内乘法题来做吗?

2.师:

看多媒体演示:

看看小丁丁和小巧是怎样分拆的?

哪一组的方法和小丁丁的一样,哪一组的方法和小巧一样?

3.指导写法:

A14×6

=10×6+4×6

=60+24

=60+24

B14×6

=7×6+7×6

=42+42=84

你能将其余几种按这样的方法书写出来吗?

4.整理提高

把14×6拆成两个表内乘法题有几种方法?

14×6=84

104

95

86

77

68

59

410

5.你能计算5×17吗?

你是怎么想的?

 

6.试一试书上第4页第二题。

学生动手剪,全班交流.

生1:

可以将14个6拆成10个6和4个6,10个6是60,4个6是24,加起来是64,所以14×6=84

生2:

可以将14个6拆成9个6加5个6,9个6是54,5个6是30,加起来也是84

 

生小组讨论。

 

讨论:

可以把14拆成12和2吗?

 

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可以先交换,变成17×5=10×5+7×5=85,

也可以直接处理5×17=5×10+5×7=85

(2)、可以先交换,变成17×5=9×5+8×5=85,

也可以直接处理5×17=5×9+5×8=85

……

生独立完成。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动手操作,对14×6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有了感性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师运用多媒体演示起到了指导作用。

 

通过上面的整理,让学生知道分拆的方法有很多种,引导孩子能从组合的角度按数的分拆的策略系统地列出所有分拆。

又要学会选择最佳的方法,达到思维的优化。

巩固

 

练习册第一页

(1)14×6可以有多少种分拆?

(2)按你喜欢的方式来分拆、做题。

生独立完成。

通过做练习,以达到对知识的巩固、加深理解和学会运用,从而形成技能技巧,以及发展智力与数学能力。

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生自由交流。

反思

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学了乘法分配律的初步认识,“5个3加3个3等于8个3”、“5个3减3个3等于2个3”,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在探究与练习中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分拆方法,主要是把一个两位数分拆成10和几。

因此,本课要研究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多种分拆方法。

同时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有所提高,尤其是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案设计

课题

相差多少

教时

1

教学目标

1.会在算线上做加、减法

2.会在算线的帮助下,通过补充和减去求差

3.在多种算法中,能选择最优的方法,计算“相差”

教学重点

在算线上,用“加”或“减”来计算相差

教学难点

理解“补充”和“减去”求差的含义

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

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1师:

小朋友,我们过完了愉快的寒假,我们都长大一岁了,你们的个子是否也长高了呢?

小组里的小朋友可以两个两个站起来比一比,说说谁比谁高,或谁比谁矮?

2小朋友真的都长高了,那么同桌两个小朋友的身高究竟相差多少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新本领(出示课题,相差多少)

生活动,汇报。

引起学生兴趣。

自主学习,认识“算线”

1认识“算线”

1)师:

小丁丁他们在寒假里发明了一条“算线”,在算线上做加减法可清楚了,你们想学吗?

2)画出一条算线,并在算线上标出20、50、60、70、95

3)仔细观察一下

①算线和我们以前学的数射线有什么不一样?

②我们怎样把数字在算线上标出?

 

2请小朋友自己画一条算线,并在算线上粗略地标出

50、55、60、70、75、81、85、100

并请小朋友说一说,画算线要注意一些什么?

学生仔细观察,全班汇报:

算线和数射线很像,但算线没有箭头,没有数射线那样有精确的刻度,在标出数字时,小的数字在前,大的数字在后,只是精略地标出位置就可以了,数字之间的间隔距离要看数字之间相差多少,相差大,间隔距离大一些,相差小,间隔距离小一些。

生独立看书完成,全班交流。

(两数相差5的距离比相差15的要小一些)

可以通过自己观察,得出算线的知识,培养自主探究。

探究新知,计算“相差”

(一)观察图意,理解“相差”

1师:

刚才小朋友比了高矮,东东和丽丽也在比身高,我们来看看比的结果。

出示两幅图

2师:

说说你看懂了什么?

那么丽丽和东东相差多少呢?

小是怎样想的,小巧又是怎样想的?

怎样来列式呢?

3.师小结:

通过比较,丽丽比冬冬矮,也可以说冬冬比丽丽高或丽丽和冬冬相差多少。

(二)在算线上计算

1师:

小朋友仔细观察了图,知道了丽丽和冬冬比身高的结果,但是100和78相差多少呢?

说说你怎样算?

加法

78+22=78+2+20=100

78+22=78+20+2=100

78+22=78+30-8=100

2我们把计算过程用算线来表示。

3小结:

78再添上22就是100,求78和100相差多少我们可以想78再加上几得100?

4用减法又怎样计算呢

100-78=100-70-8=22

100-78=100-8-70=22

100-78=100-80+2=22

5请你在算线上尝试着自己算一算

6师小结:

100减去22得78,所以100和78相差22,所以说丽丽比冬冬矮22厘米,冬冬比丽丽高22厘米,它们都表示冬冬和丽丽相差22厘米。

同桌讨论

 

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①78+()=100

丽丽再长高一些才能和东东一样高

②100-78=()

丽丽必须站在多高的凳子上才能和冬冬一样高。

学生汇报、板演

 

学生小组讨论,两两互说,全班交流。

 

学生练习并汇报,小组同学相互评价各种算法

让学生通过充分观察,理解求两数相差多少,可以用补充和减去这两种算法,并能在算线上进行计算,正确求出两数相差多少。

这一教学过程,充分让学生独立思考,了解补充和减去的含义,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帮助孩子理解“相差”、“少了多少”、“多了多少”的关系,并能以多种的算法计算出结果。

独立练习,熟练计算

1小丁丁有68个玩具小人,小胖有84个玩具小人,他们之间相差多少个小人呢?

请你列出算式,并在算线上表示你的计算过程。

2板演:

学生的各种算法,并请学生汇报各自的想法,可以用“添上”也可以用“减去”这两种方法思考,进一步理解“相差”的含义。

3用学生喜欢的方法画一画,算一算

28和5724和6336和54

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汇报各自的想法。

 

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通过学生的独立练习,让孩子们在已有的学习基础上能够用各种方法来解决问题,“补充”和“减去”的计算方法很多,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当然,在算法多样的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优化算法,通过3个层次的教学,使学生能在算线的帮助下,可以用“补充”和“减去”求得两数的差。

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生自由交流。

反思

学生在学习“相差多少”这一教学内容时,已熟悉了在数射线上进行加减法,在数射线上进行加减法计算能生动清楚地展示加与减的过程。

这节课新学的“算线”是一个草图,学生绘制容易,同时也能帮助孩子清楚地思考,同样在算线上也能展现加与减的过程。

教案设计

课题

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

教时

1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千”,知道10个一百是一千。

2、会用千数图表示千和千以内的数。

3、能读写千以内的数。

4、按计数单位分拆千以内数,会用简图、连加算式表示数的组成。

教学重点

1、“千”的认识。

2、会读写千以内的数。

3、分拆千以内的数,用连加算式、简图表示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1、“千”的认识。

2、会读写千以内的数。

3、分拆千以内的数,用连加算式、简图表示数的组成。

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

课件、百数图,千数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师:

春天到了,花圃里的花都开了。

(100朵花的图片)

师:

有多少朵花?

师:

(演示10个一圈)你怎么知道的?

用我们的学具怎样表示一个百?

师:

今天我们就用这个知识来学习更大的数。

看课件

学生猜测

抽生回答。

通过旧知和新知的比较,可以让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一定的兴趣。

同时也为新授的内容作铺垫。

新授

1.借用百数图构建整百

出示700朵玫瑰

师:

能用百数图表示这些花吗?

(反馈→演示)

可以用怎样的数表示这些花?

“7”表示什么?

添加200朵玫瑰(900)

师:

用百数图表示这些花,并把数写在位值表中。

你怎么知道的?

问:

比较这3个数(100,700,900),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师:

像这样末尾有两个0的数叫整百数。

整百数还有吗?

可以用几个百数图表示。

2.构建整千

添加100朵玫瑰(1000朵)

师:

怎样用百数图表示?

1000是怎么组成的?

1000里有几个百呢?

(板10个百是一千,1000里有10个百。

师:

1000怎么写?

“1”表示什么?

我们把10张百数图连起来就是一张千数图。

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与表达千以内数。

3.读千以内数

1)看点图读数

师:

这张千数图不仅可以表示整百数,还可以表示其他千以内数。

(出示:

342的点图)

 

问:

这幅图表示几?

你怎么知道的?

(出示267的点图)

 

师:

这幅图呢?

把它写下来。

2)认识简图,会用简图表示数

(演示→□□------······)

师:

这幅图是怎么变的?

□和—各表示什么?

师:

用简图表示342。

3)(471)你能用简图表示这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