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松果.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471673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松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采松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采松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采松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采松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采松果.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采松果.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采松果.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采松果.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采松果.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采松果.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采松果.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采松果.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采松果.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采松果.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采松果.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采松果.docx

《采松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松果.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采松果.docx

采松果

采松果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优美的动画,请你认真看,然后编一个好听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播放多媒体动画,最后定格为教材主题图画面。

  生:

在茂密的森林里,松鼠妈妈正在教小松鼠学本领。

你看,小松鼠跳跃、爬树、翻跟斗,学得多认真啊!

松鼠妈妈说:

“你不是最喜欢吃松果吗?

咱们去采松果好不好?

”“好啊,咱们比比看谁采得多。

”小松鼠边说边向树上爬去。

最后,松鼠妈妈采了25个松果,小松鼠只采了4个松果。

  (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该生高兴地笑了。

  师:

这么好听的故事,听完后你知道了什么?

从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

我知道小松鼠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生2:

我知道了松鼠妈妈采的松果多,小松鼠采的松果少。

  生3:

妈妈采了25个松果,小松鼠采了4个松果。

  生4:

有2只松鼠。

  生5:

有两块数字牌和很多很多的大树。

  

(二)讨论探究

  1.提出问题

  师:

大家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生1:

松鼠妈妈和小松鼠在说什么呢?

  师:

谁愿意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生2:

妈妈说:

“你真是妈妈的好孩子。

  生3:

小松鼠说:

“妈妈,我能帮你干活了。

  师:

你对他们的回答满意吗?

  (生1微笑点头。

学生齐说:

“满意。

”)

  生4:

我的问题是:

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

  生5:

请问大家,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

  生6:

小松鼠比妈妈少采了多少个松果?

  生7:

我还有一个问题:

小松鼠采的松果和妈妈相差多少个?

  师:

同学们真了不起!

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

  (师将生4,生5,生6,生7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2.探索加法的计算方法

  师:

咱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

”谁知道如何列出算式呢?

  生:

25+4=?

  (学生大部分已经能够说出结果。

  师:

同学们真聪明!

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是怎样算出结果的,暂时没有算出来的同学,可以借助手中的小棒、计数器等,也可以请求同组的同学来帮忙。

  (学生动手探究,互相讨论交流;教师巡视,适时参与引导。

  (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

  生1:

我是拨计数器算出来的。

先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在个位上拨5个珠子,就是25,再在个位上拨4个珠子,个位上就有9个珠子,就是29。

  生2:

我摆小棒。

我先摆上2捆,再摆上5根,就是25,然后再在5根旁边摆上4根,一共就是29根,也就是25+4=29。

  生3:

我是口算出来的。

5+4=9,再加上20就是29。

  生4:

我也是口算出来的。

看着25然后把4直接加到个位的5上,就是29了。

  生5:

我是列竖式计算出来的,是我妈妈教我的。

  (向大家展示自己的竖式。

  生6:

我是口算出来的。

反正我一看就知道25加4等于29。

  师:

同学们真聪明!

能够想出这么多的算法。

那么你觉得在计算时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呢?

  生1:

要看清每一位上的数字,不要弄错位置。

  生2:

要个位加个位,不要加到十位上。

  生3:

大家要认真计算,不要粗心。

  师:

刚才大家想到的这些算法:

拨计数器、口算、摆小棒、列竖式,都是很好的计算方法。

你觉得哪种方法最简单?

  生1:

我认为口算最简单。

  生2:

我也是认为口算简单,因为列竖式我还不是很会。

  3.类推探究减法的计算方法

  师:

刚才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后面还有三个问题,同学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共同去解决。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并讨论解决问题。

教师参与其中一个小组的活动,并随时注意其他小组的活动。

  师:

请把你们小组的研究结果汇报给大家听。

  组1:

我们解决的问题是“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我们的算式是25-4=21。

直接用5-4=1,20再加上1就是21。

  师:

谁听懂他们组的意思了?

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

  生1:

他们的意思是用5减4就足够减了,还剩下1,20根本用不着。

所以25-4=21。

  组2:

我们解决的问题是“小松鼠比妈妈少采了多少个”,算式也是25-4=21,也是用口算得出来的。

  组3:

我们解决的是“小松鼠和妈妈相差多少个”这一问题,算式和口算方法与他们小组是一样的。

  师:

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三个说法不一样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却是一样的呢?

  生1:

因为都是在算松鼠妈妈和小松鼠差的个数。

  生2:

因为妈妈比小松鼠多的就是小松鼠比妈妈少的。

  师:

今天学习的计算与前面学习的有什么不同呢?

  生:

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生:

也可以是一位数加两位数。

  生:

只要会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就会计算今天学习的算式。

  (三)巩固深化,应用新知

  1.第1题(出示情境图)。

  师: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你能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吗?

试试看。

  (学生独立读图,解决问题,全班交流。

  生:

19-9=10(颗)。

  2.第2题(出示情境图)。

  师:

比一比看谁最先算出大恐龙比小恐龙长多少米。

  生:

25-2=23(米)。

  3.第3题:

学生独立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

  4.第4题:

想一想,填一填。

  师:

仔细观察每组中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

我发现每一组的两个算式的得数是一样的。

  生:

我发现每组两个算式中加号两边的数交换了位置。

  师:

你能试着自己写出几组这样的算式吗?

  学生积极举例:

  

(1)34+5=39,5+34=39;

(2)21+7=28,7+21=28;

  (3)83+4=87,4+83=87;(4)52+7=59,7+52=59;

  ……

  师:

如果不用你计算得数,你还能快速地举出类似这样的算式吗?

  生1:

47+68=,68+47=。

  生2:

395+126=,126+395=。

  生3:

1000+800=,800+1000=。

  ……

  (四)课堂总结

  师:

同学们真了不起!

不但能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能发现其中存在的规律。

那么你认为这节课自己表现如何?

  生1:

这节课我发言特别积极。

  生2:

在小组内我算得最快。

  生3:

我觉得自己发言不是很积极,我会努力的。

  师:

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评价一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进行评价。

  师:

这节课,大家表现都非常好!

能够做到认真思考,积极发言,有效合作。

希望下一节课继续努力。

  〖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放手,相信学生能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有所感悟、有所发展、有所创新。

课堂上比较满意的是以下几点。

  1.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和谐。

  本节课以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为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信息,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究、去交流,教师不用刻意地去牵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也不用刻意地去调整自己的注意力,在自然平和的气氛中学会了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关注学生发展,注重学科间渗透。

  由于教材主题图提供的相关数学信息相对较少(只有25和4),因此给予学生表现的机会相对就较少。

于是学生在提出问题时,只能从语言的不同表述方式上与别人有所区别,才会出现了一个减法问题的三种不同的提问方法,教师给以高度评价并全部展现。

这也体现当前的学科理念:

学科本身并不是核心内容,它们只是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媒介。

另外如编故事、阐述自己的想法、对自己和他人的评价等,都是在关注学生的发展,已超越原来所谓“数学”学科的范畴。

  3.了解学生原有认知水平,促进学生主动地、个性化地学习。

  本节课内容相对简单,学生在课前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因此,在课上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研究,体验知识形成与获得的过程。

在算法的探求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自我选择口算、摆小棒或是拨计数器,使得不同水平的学生获得不同层次的发展。

收获的多少可能不同,却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案例点评〗

  本节课较好地体现了《标准》的新理念,数学教育应该“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也是本节课最大的特点。

  从上课开始时在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自主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再到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解决问题,以及最后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迁移”,都是在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紧紧抓住学生知识的生长点,促使其寻找更广阔的伸展空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生:

喜欢。

师:

瞧——(用多媒体演示:

两只松鼠在森林里快乐地采松果,小松鼠说:

妈妈,妈妈,你采的果子可真多,我才采了4个。

松鼠妈妈笑着说:

孩子,妈妈年纪比你大多了,才采25个,你采了4个,已经很了不

起了。

二、探索求知

1、提问

师:

同学们看了这动画片,你会提什么数学问题?

生:

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

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

小松鼠

比松鼠妈妈少采了几个松果?

师:

同学们真了不起,一下子提了这么多问题,我们先来解决一共采了多

少个松果?

谁会列出算式?

生:

25+4=29(个)

2、讨论

25+4是等于29吗?

你是怎么算的?

3、汇报讨论结果

生1:

我用摆小棒的方法,先摆2捆和5根,就是25根,再摆4根,一

共是2捆和9根就是29,所以25+4=29。

生2:

我用计数器,十位拨2个珠子,个位拨5个珠子,再在个位拨4个

珠子,个位现在就变成9个珠子,合起来是29。

生3:

我把25分成20和5,先算5+4=9,再算20+9=29。

……

师:

同学们的方法可真多,这些方法都可以,你们喜欢用哪一种方法就用

哪一种方法。

三、巩固应用

1、尝试解答

师:

现在你会计算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吗松果?

小松鼠比松鼠妈妈少采了几个松果?

把你的计算方法告诉你的同桌。

25-4=21(个)

2、练习

师:

同学们这么会计算,松鼠妈妈可要考一考大家了。

多媒体演示——松鼠妈妈:

“同学们这么厉害,我可要考考你们了。

答对一题,我就从29个松果里送给你们一个。

32+5=66-3=83+6=67-2=4+65=48-3=

(学生踊跃参与)

松鼠妈妈:

“看来这些题目,难不倒大家,6题全都答对了。

你们猜一猜,

我们现在还剩几个松果?

生:

23个。

29-6=23(个)

小松鼠对松鼠妈妈说:

“天色不早了,妈妈,我们回家了。

松鼠妈妈笑着说:

“孩子,妈妈还要去办一些事,你敢自己回家吗?

”小松鼠说:

“我敢,我敢。

“孩子,记住朝得数是36的路走回去。

小松鼠走了一会儿就迷路了,同学们你们来帮帮小松鼠吧。

(比一比哪一个小组最先帮小松鼠找到回家的路,用水彩笔画出来。

师:

同学们帮小松鼠的到家,松鼠妈妈真是谢谢你们。

四、总结。

这一节课,你学得开心吗?

你学到了什么?

你以为自己表现得怎样?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在大森林里住着许多小动物,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到森林里去参观,看一看小动物都在干什么?

大家说好不好啊!

    首先我们来到的是松鼠家。

同学们,你们知道松鼠最喜欢吃什么吗?

(松果)小松鼠一天一天地长大了,为了让它学习生存的本领,妈妈要带它去采松果,我们也去看看,好吗?

出示情境图,揭示课题:

采松果

    学生预设情况:

    生:

很开心。

    生:

学习兴趣被激发。

      二、探索算法,掌握规律。

    怎么样计算25+4和25-4?

用小棒代替松果,摆一摆或拨计数器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学生预设:

        生1:

我用摆小棒的方法解决的。

        生2:

我用拨计数器的方法解决的。

        生3:

我用数数的方法解决的。

......

  

   教学预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算式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解决加减法的具体的情境中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算法。

教学难点:

学会反思自己的计算方法,体会加法交换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在大森林里住着许多小动物,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到森林里去参观,看一看小动物都在干什么?

大家说好不好啊!

首先我们来到的是松鼠家。

同学们,你们知道松鼠最喜欢吃什么吗?

(松果)小松鼠一天一天地长大了,为了让它学习生存的本领,妈妈要带它去采松果,我们也去看看,好吗?

出示情境图,揭示课题:

采松果

[童话对孩子充满了吸引力。

所以,创设“去森林王国参观”的情境导入,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信息,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究,去交流,教师不用刻意地去牵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也不用刻意地去调整自己的注意力,在自然平和的气氛中学会了知识,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

二、合作探究激活思维

1、理解图意,提出问题。

  猜一猜:

你们想知道它们各采了多少个松果呢?

先猜一猜,松鼠妈妈采了多少个?

  [课件演示松鼠妈妈采的个数(24个)]。

  小松鼠采的可比妈妈少的多。

谁知道小松鼠采了多少个?

[课件演示小松鼠采的个数(4个)]。

  想一想:

谁能根据松鼠妈妈和小松鼠采的松果,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来呢?

这些问题你们能设法解决吗?

鼓励同学们在与同桌交流的学习活动中设法解决问题,

  列出算式。

[让学生结合问题情境解决数学问题,并在自主探索算法的过程中,与他人交流中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体验与人交流的愉悦。

]

2、探索算法,掌握规律。

(1)摆一摆

    怎么样计算25+4和25-4?

用小棒代替松果,摆一摆,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不是靠说教能获得的,必须渗透在每节课每个活动中,让学生体悟怎样合作,在学数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会与人合作的方法。

]

(2)拔一拔

    分别请男生、女生代表到前面的计数器上分别拔出25+4  25—4,并讲出是怎样拔的。

(3)数一数

    连续往后数四个数,连续往前数四个数。

(4)议一议

    刚才大家通过摆一摆,拔一拔,数一数,谁来说一说25+4和25-4,是怎样算的。

  小结:

那么象这样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应该怎样计算呢?

[小组学习的方法更能体现出算法多样化的思想,同时在小组里也更能使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他们想法。

复习总结学习方法,有利于他们比较不同算法之间的差异,从而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法。

]  

三、实践应用 体验乐趣

  第1题:

“小兔摘草莓”

  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并根据图中的信息解答“原来有多少颗?

”(独立列式,集体反馈。

  第2题:

“小猴过河”

  [出示课件]小猴要到河对岸去摘桃子,只有算出结果才可以过河,你能帮帮它吗?

(先说图意再解答汇报)

[设计意图:

第1、2题,配以生动活泼的情境,减少枯燥乏味的单纯计算感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既练习口算,又培养应用数学的习惯和能力。

]

第3题:

“帮小恐龙解难题”:

我们告别了小猴子,又遇到了小恐龙?

[投影显示图]

      学生在课堂练习纸上连一连线,然后师生评价。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口算的同时,反思自己的计算方法。

]

    第4题:

“送小动物回家

[设计意图:

第4题的几组题目暗含了加法的交换律,目的是使学生对此有初步的体验,引导学生在计算中能自主发现,并尝试延伸举例。

]

    第5题:

乘车回家

  时间真快!

我们参观了美丽的大森林,乘巴士回家吧!

  【课件出示汽车图】

  你们知道这辆车可以坐多少人吗?

我们班现在有55名同学,坐这辆车能坐下吗?

[设计意图:

在巩固新知的同时,又复习了以前学到的比较这方面知识,还锻炼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四、小结

 同学们,今天在大森林里玩的很开心吧!

当然,开心的同时又学到了许多知识,有很多收获。

能把你的收获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吗?

从你们的收获中看到了你们的快乐,从你们的遗憾中听到了你们的心声,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数学课会更精彩!

教学实录: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师:

在大森林里住着许多小动物,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到森林里去参观一下,看一看小动物都在干什么?

大家说好不好啊!

(生:

好)

师(出示课件:

情境图)首先我们来到的是松鼠家。

看,小松鼠在干什么?

生:

采松果

师:

板书课题:

采松果

二、合作探究

激活思维

1、理解图意,提出问题。

师: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都发现了什么?

生:

我发现松鼠妈妈采了24个松果。

……

师:

真不错,你还发现了这个数学信息。

师:

随即贴图

师:

那么,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吗?

生:

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

师:

(随机板书大括号,板书:

一共采了多少个?

师:

那么这个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呢?

生:

加法

师:

那么怎样来列式呢?

生:

25+4

师:

那么如何计算出这道算式的结果,老师相信你们也会有很多方法的?

那么请学习小组用小棒和计数器代替松果摆一摆、拨一拨吧。

生:

以小组为单位练习

师:

大部分的同学已经得出结果了。

好,坐好。

我们请各小组推荐两名组员到前面来,一边演示一边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生1:

我们小组是拨计数器算出来的。

生2:

我们小组是用摆小棒的方法算出来的。

师:

如果不用摆小棒和拨计数器的方法,你能很快的说出结果吗?

师:

你可以怎么算呢?

生:

个位与个位相加,十位不变。

(5和4相加得9,20不变)

师小结:

对,以后我们再计算这种类型题,我们就可以,个位同个位相加,十位不变。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

  

师:

刚才,我们已经根据这个数学信息提出了一个问题,并顺利解决了,那么,思考一下,我们还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啊?

生:

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

生:

小松鼠比妈妈少采了多少个/

师:

同学们看,虽然提出的这两个问题,说法不同,但解决方法是相同的。

我们都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呢?

生:

减法

师:

你会列式吗?

生:

25—4=21

师:

呀你可真聪明,能直接说出结果,那么他算得对不对呢?

我们可以来验证一下。

师;同学们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法来和同桌交流一下,看看结果到底是怎么样的?

生:

同桌交流

师:

谁愿意到前面来把你的学习过程演示给大家看?

生:

两名演示

生1:

我是拨计数器算出来的。

生2:

我们小组是用摆小棒的方法算出来的。

师:

你不仅算出了结果,而且语言表达很清楚,可真了不起呀!

奖励你一个小奖章。

师:

刚才,我们通过这么多方法知道了,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21个,也就是小松鼠比松鼠妈妈少采了21个。

师:

如果不用这些方法,你能很快的得出结果吗?

生:

师:

你怎么做?

生:

我用5—4=1,在加20就等于21了

师:

你说的很正确,在做这种习题时,就可以用个位减个位,十位不变。

这样的题就叫做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

,再看一下这两道题的算式,就是我们今天共同学习的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板书副标题)

 

教学反思:

一、利用活泼的动画和讲故事的形式,创设情境,展示课题,在有趣的情境中迅速捕捉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结合主题图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自主提出问题。

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地而是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究、去交流,教师不用刻意地去牵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也不用刻意地去调整自己的注意力,在自然平和的气氛中学会了知识,,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同时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情境中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日常生活离不开数学。

      

    二、在学生探究算法的环节,让学生从发现的问题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与学生共同思考、共同探究、共同感悟、共同进步。

因此,在课上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研究,体验知识形成与获得的过程。

收获的多少可能不同,却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通过让学生自主摆一摆、拨一拨等操作性活动,组织小组活动,展示和分享学生的学习成果,使学生在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探究兴趣,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

体现“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与,我会理解”的新教学理念。

教师的课堂小结有助于完善学生发现的数学知识,起到归纳总结以及“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练习中设计取材于课本,但把所有练习题用小动物做线索,引导孩子去解决,去练习,学生非常有热情,学习积极性也很高。

用说一说、想一想、猜一猜、填一填、找一找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加强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初步体验加法交换律的规律,巧妙利用教材现有的习题,用活教材,进行行之有效的训练,同时起到应用新知,巩固深化所学知识的作用,还为学生创造了自由学习的空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又使学生自己认识到“我真的会做了”,尝到成功的喜悦之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学生用他们的语言说出今天所学内容和收获,回忆学习内容以及探索、反思计算方法的过程,教师进一步归纳总结,突出学习重点,加强理解,注重数学知识的严谨性、科学性。

    当然,教学中也存在缺点和不足

    一、学生养成习惯还有待于培养。

    二、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还要加强训练。

    三、大部分学生解题思路还不够开阔,需要多加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