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闽侯第六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472317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7.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闽侯第六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福建省闽侯第六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福建省闽侯第六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福建省闽侯第六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福建省闽侯第六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福建省闽侯第六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福建省闽侯第六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福建省闽侯第六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福建省闽侯第六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福建省闽侯第六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福建省闽侯第六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闽侯第六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

《福建省闽侯第六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闽侯第六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闽侯第六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

福建省闽侯第六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福建省闽侯县第六中学

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

一、选择题

1.关于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rRNA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B.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C.分泌蛋白以胞吐的方式排出细胞

D.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不能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

【答案】D

【解析】rRNA是核糖体的组成成分之一,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A正确;蛋白质含有肽键,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B正确;分泌蛋白是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吐的方式排出细胞,C正确;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可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如解旋酶、DNA聚合酶等,D错误。

2.关于细胞结构、功能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磷脂是所有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

B.同一生物的不同细胞的细胞器在数量上有区别,但种类是相同的

C.蓝藻与绿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二者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叶绿体的有无

D.蛋白质的合成不一定要在核糖体上进行,例如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

【答案】A

【解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有细胞膜,磷脂是构成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等膜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因此磷脂是所有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A项正确;由于细胞分化,同一生物的不同细胞的细胞器在数量和种类上都有区别,B项错误;蓝藻是由原核细胞构成的原核生物,绿藻是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真核生物,蓝藻与绿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二者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C项错误;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D项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名师点睛】熟记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常见的实例、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识记并理解脂质的种类和功能、细胞器的功能、分布与细胞分化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下列不.属.于.下丘脑功能的是()

A.产生促甲状腺激素B.传导兴奋C.体温调节中枢D.渗透压感受器

【答案】D

【解析】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垂体合成并分泌的,与题意相符,A项正确;下丘脑的神经细胞能够传导兴奋,与题意不符,B项错误;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与题意不符,C项错误;下丘脑中有渗透压感受器,与题意不符,D项错误。

【考点定位】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等

【名师点睛】下丘脑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功能:

(1)作为神经中枢

①调节血糖平衡:

下丘脑内有血糖调节中枢,该中枢通过神经直接作用于胰岛细胞,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②调节体温相对稳定:

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③调节水盐平衡:

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2)作为感受器:

下丘脑中有渗透压感受器,可以感受人体内环境渗透压的改变。

(3)作为效应器:

下丘脑某些神经分泌细胞能分泌抗利尿激素,该激素可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减少尿量。

(4)具有分泌功能:

下丘脑是内分泌平衡的调节中枢,通过分泌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通过调控垂体的功能来控制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4.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无论是低等还是高等生物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B.生物在个体发育的特定时期才可发生基因突变

C.基因突变只能定向形成新的等位基因

D.基因突变对生物的生存往往是有害的,不利于生物进化

【答案】A

【解析】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无论是低等还是高等生物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A项正确;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可发生在生物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B项错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能形成一个以上的新的等位基因,C项错误;对生物的生存而言,基因突变往往是有害的多,有利的少,或既无害也无益,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项错误。

【考点定位】基因突变

【名师点睛】识记并理解基因突变的特点和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5.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检测酵母菌培养过程中是否产生CO2可判断其呼吸方式

B.用健那绿染液对解离后的细胞染色可观察其线粒体分布

C.滤纸条上色素带的宽窄可反映叶绿体中各色素含量的多少

D.以H2O2溶液作为底物可用于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答案】C

【解析】酵母菌培养过程中是否产生酒精可判断其呼吸方式,A错误;健那绿染液对活细胞染色可观察其线粒体分布,解离后使得细胞死亡,B错误;滤纸条上色素带的宽窄可反映叶绿体中各色素含量的多少,叶绿素a最宽,说明含量最多,C正确;H2O2溶液作为底物可用于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H2O2溶液在高温条件下分解,D错误。

【考点定位】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6.某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下列图像中属于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依次是()

A.④②B.②③C.④③D.①②

【答案】A

【解析】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所含有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均为2N,而且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均为体细胞的二倍,为4N,与④相符;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相同,为2N,不存在姐妹染色单体,DNA分子数也为2N,与体细胞相同,与②相符。

综上分析,A项正确,BCD三项均错误。

【考点定位】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名师点睛】本题以柱形图为载体,考查学生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的掌握情况。

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熟记并理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而结合图像呈现的信息作答。

若能将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在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中变化的图像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各时期进行准确定位,就会大大提升解答此类问题的效率。

二、非选择题

7.2013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授予了发现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三位科学家。

下图是囊泡膜与靶膜融合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囊泡是由单层膜所包裹的膜性结构,其基本支架是。

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共同构成生物膜系统,这些膜的功能不尽相同,从组成成分分析,其主要原因是不同。

(2)由图可知,囊泡上有一个特殊的V-SNARE蛋白,它与靶膜上的蛋白结合形成稳定的结构后,囊泡和靶膜才能融合,从而将物质准确地运送到相应的位点,这说明膜融合具有性,这过程还需要图中的GTP提供能量。

(3)浆细胞在分泌抗体的过程中,参与囊泡运输的细胞结构依次是。

【答案】

(1).磷脂双分子层

(2).含有的蛋白质(3).T-SNARE(4).特异性(5).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解析】

(1)囊泡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共同组成生物膜系统。

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其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因此从组成成分分析,生物膜的功能不尽相同的主要原因是含有的蛋白质不同。

(2)由图可知,囊泡上的V-SNARE蛋白和靶膜上的T-SNARE蛋白结合形成稳定的结构后,囊泡和靶膜才能融合,从而将物质准确地运送到相应的位点,这样的膜融合过程具有特异性,需要GTP提供能量。

(3)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与分泌过程为:

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因此浆细胞在分泌抗体的过程中,参与囊泡运输的细胞结构依次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考点定位】生物膜系统、细胞器间的协调与配合、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

【名师点睛】本题以“囊泡膜与靶膜融合过程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学生对生物膜系统、细胞器间的协调与配合、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的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解决此类问题,除了需要学生熟记并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外,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善于进行横向联系,即对教材中与某一知识有关的内容横向辐射,进行归纳。

例如本题,可以“囊泡膜与靶膜融合”为中心,横向辐射出生物膜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等知识,并尽可能与细胞器间的协调与配合、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建立联系。

8.某人脚掌不慎被一枚长钉扎入,猛然抬脚,大叫一声“哎呀,我的天啊”。

图为该人某反射弧结构示意图,A、E、M、N为反射弧上位点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与B、C类似的突触。

请据图作答。

(1)该人大叫一声“哎呀,我的天啊”有关的是大脑皮层言语区中的____区。

(2)若对A施加一强刺激,则细胞膜外表面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若刺激图1中M点,则A点_______(能、不能)发生这种变化,这是由于图中_________________处只能单向传递兴奋导致。

(3)人感觉痛之前有了抬脚反应,这是因为________中有调节该活动的低级中枢。

注射时,该人手脚并未缩回,这说明缩手、缩脚反射可以受的调控。

【答案】

(1).S区

(2).由正变负(3).不能(4).B.C(5).脊髓(6).大脑皮层

【解析】

(1)“说话”和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有关。

(3)痛觉产生于大脑皮层,而抬脚反应的低级神经中枢在脊髓,所以在痛之前就会抬脚。

但注射时该人手脚并未缩回,这说明缩手、缩脚反射的低级神经中枢可以受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

【考点定位】神经调节

【名师点睛】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反射及其结构基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等知识的掌握情况。

正确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明确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在平时的复习中一定要注意图文结合,进而达到巩固熟记基础知识的目的。

本题的易错点在于:

不能准确判断反射弧的各部分组成。

9.下图示机体在受到外界寒冷刺激后发生的某些调节和代谢过程图解。

图中甲、乙、丙是具有内

泌功能的三种器官,X、Y为分泌的相应物质。

请据图回答:

(1)受到寒冷刺激,____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强,膜上电位将发生变化。

继而冲动沿神经传到体

温调节中枢

____(填器官名称)。

(2)器官甲分泌X促进乙释放Y,进一步促进内分泌甲状腺激素。

物质X是________。

(3)图中甲状腺激素与核受体形成的复合体促进了过程,使功能蛋白质的合成加快。

图中的“生物效应”主要是指。

【答案】

(1).皮肤冷觉感受器

(2).下丘脑(3).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4).DNA的转录(5).加速物质氧化分解,增加产热

【解析】试题分析:

甲、乙、丙分别是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X、Y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进入靶细胞内,与核受体结合,促进DNA转录形成mRNA,进而翻译形成功能蛋白质。

(1)受到寒冷刺激,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强,产生动作电位,形成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2)器官甲是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乙释放促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则物质X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3)由图可知,甲状腺激素与核受体结合,形成复合体,促进DNA转录,加快功能蛋白质的合成。

图中“生物效应”是指甲状腺激素作用的效果,主要是指加速物质氧化分解,增加产热。

10.I、果蝇是遗传学研究常用的生物材料,请回答下列有关果蝇遗传试验的问题:

已知果蝇黄身和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一对体色为黑身的果蝇交配,后代有多只黑身果蝇和一只黄身雄果蝇,分析认为体色异常原因有两种:

一是基因突变(只考虑一个基因)的结果,二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请设计杂交实验并预测试验结果。

试验方案:

将这只黄身雄果蝇与________交配,获得若干后代,若后代__________,则为原因一;若后代________,则为原因二。

II、雄鸡和雌鸡在羽毛的结构上存在差别。

通常雄鸡具有细、长、尖且弯曲的羽毛,这种特征的羽毛叫雄羽,只有雄鸡才具有;雌鸡的羽毛是宽、短、钝且直的叫母羽,所有的雌鸡都是母羽,但雄鸡也可以是母羽。

研究表明,鸡的羽毛结构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

用母羽的雄鸡与雌鸡互交,杂交结果如下图所示,请根据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羽毛性状的基因中,雄羽基因对母羽基因为_______填(“显”或“隐”)性。

(2)由杂交结果分析可知,亲代的雄鸡和雌鸡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

子代的雌鸡基因型为_________。

(3)的基因型只在雄鸡中表达,而在雌鸡中不表达,这在遗传中称为限性遗传。

若子代的雌雄鸡随机交配,则理论上后代雄羽鸡的比例为_________。

【答案】

(1).(后代)多只黑身雌果蝇

(2).黑身与黄身之比为1:

1(3).黑身多于黄身(4).隐(5).Aa和Aa(6).AA、Aa、aa(7).aa(8).1/8

.........

(1)依题意,母羽的雄鸡与雌鸡相互交配,子代中出现了雄羽,由此说明雄羽基因对母羽基因是隐性。

(2)子代所有的雌鸡都是母羽,雄鸡中母羽:

雄羽=3:

1,可推知亲代的雄鸡和雌鸡的基因型分别为Aa和Aa,子代的雌鸡基因型为AA、Aa、aa。

(3)无论控制羽毛结构的基因型如何,雌鸡都表现为母羽,雄羽仅在雄鸡中得以表现且为隐性性状,由此可见,aa的基因型在雌鸡中不表达。

子代的雌雄鸡的基因型均为1/4AA、1/2Aa、1/4aa,产生的雌配子为1/2A和1/2a,产生的雄配子为1/2A和1/2a,因此子代的雌雄鸡随机交配,则理论上后代雄羽鸡的比例为1/2a×1/2a×1/2ZZ=1/8(Z为性染色体,雄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

【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定律

11.为扩大可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黄河三角洲等盐碱地的开发利用备受关注。

我国科学家应用耐盐基因培育出了耐盐水稻新品系。

(1)获得耐盐基因后,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所用的酶有:

_____

(2)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水稻受体细胞的常用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和_____法。

(3)由导入目的基因的水稻细胞培养成植株需要利用__________技术。

(4)为了确定耐盐转基因水稻是否培育成功,首先可采用_____技术,即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目的基因作探针进行分子杂交检测。

【答案】

(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2).基因枪法(花粉管通道法)(3).植物组织培养(4).DNA分子杂交

【解析】试题分析:

基因工程操作步骤包括目的基因的获取、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将植物细胞培育成植株需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1)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用到的酶有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先用限制酶切割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和载体,然后用DNA连接酶连接两片段形成基因表达载体。

(2)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水稻受体细胞的常用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和基因枪法(或花粉管通道法)。

(3)由水稻细胞培育成植株需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4)判断耐盐转基因水稻是否培育成功,首先利用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耐盐是否整合到水稻细胞的染色体DNA上,再利用分子杂交技术检测耐盐基因是否转录形成mRNA,最后利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检测耐盐基因是否翻译出相应的蛋白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