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第1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3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学案鲁教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474210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4.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复习第1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3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学案鲁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复习第1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3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学案鲁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复习第1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3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学案鲁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复习第1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3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学案鲁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复习第1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3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学案鲁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复习第1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3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学案鲁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复习第1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3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学案鲁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复习第1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3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学案鲁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复习第1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3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学案鲁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复习第1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3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学案鲁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复习第1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3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学案鲁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复习第1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3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学案鲁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复习第1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3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学案鲁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复习第1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3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学案鲁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复习第1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3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学案鲁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复习第1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3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学案鲁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复习第1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3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学案鲁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复习第1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3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学案鲁教版.docx

《高考地理复习第1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3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学案鲁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复习第1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3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学案鲁教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复习第1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3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学案鲁教版.docx

高考地理复习第1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3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学案鲁教版

第三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本节复习脉络:

考点一|地球及其宇宙环境

(对应学生用书第12页)

[识记—基础梳理]

1.宇宙

(1)物质组成

宇宙是由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天体组成的。

(2)运动特征

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着,它们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如下图所示的天体系统。

总星系

[易误点拨]

(1)恒星的位置是恒定不变的。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恒星也在不停地运动着,它们的位置在不断变化,恒星的运动速度很快,只是由于距离地球太远,人们在短促的一生中不易觉察恒星位置的变化,因而称其为恒星。

(2)总星系就是宇宙,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总星系是我们所说的“可见宇宙”或“已知宇宙”,仅是宇宙的一部分。

2.地球

(1)地球的普通性

③结构特征:

与其他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和火星)有许多相似之处。

(2)地球的特殊性——存在生命

①外部条件:

安全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光照。

[理解—要点突破]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1.外部条件——“安全”和“稳定”

(1)“安全”——安全的宇宙环境:

太阳系中,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2)“稳定”——稳定的太阳光照:

亿万年以来,太阳光照条件没有明显的变化。

2.自身条件——三个适中

3.生命存在问题的分析思路

在分析某行星是否有生命物质存在时可从“四看”入手分析:

一看:

该行星所处的宇宙环境是否安全稳定,有没有稳定的恒星光照。

二看:

该行星是否有适宜的温度。

从距恒星的距离远近、自转和公转周期长短、大气层等方面分析该行星是否有适宜的温度。

三看:

该行星周围有无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从该行星的体积、质量和大气演化等方面分析该行星是否具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四看:

该行星是否有液态的水。

从温度高低和水体运动方面分析该行星是否有液态的水。

[运用—考向对练]

◎考向1 天体和天体系统

(2018·山师附中模拟)美国航天局宣布,“好奇”号火星车在这颗红色星球的大气中发现了来源未知的甲烷气体,此外还在火星岩石样本上首次确定性探测到其他有机分子。

“火星是否存在生命”的谜底将被揭开。

阅读材料,完成1~2题。

【导学号:

98510016】

地球和火星地理特征比较表

距太阳

(地球=1)

质量

(地球=1)

体积

(地球=1)

自转周期

公转周期

地球

1

1

1

23小时56分

1年

火星

1.52

0.11

0.15

24小时37分

1.9年

1.火星属于(  )

A.类地行星   B.地月系

C.河外星系D.远日行星

2.与地球相比,关于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表面温度高于地球

B.大气层厚于地球

C.自转的线速度快于地球

D.公转的角速度慢于地球

1.A2.D [第1题,根据八大行星的位置和所学知识可知,火星属于类地行星。

第2题,火星公转周期远远大于地球,因而其公转的角速度小于地球;火星自转周期大于地球且体积较小,故其自转线速度小于地球。

]

(2018·湖南名校联考)天文学家在冥王星更外侧的太阳系边缘发现一颗太阳系的新成员,这颗“冰冻星球”的发现暗示在那个寒冷的区域很有可能还隐藏着比冥王星更大的天体。

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天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天体即宇宙中一切球状的固态物

B.材料中的“冰冻星球”为恒星

C.天体在宇宙中是静止不动的

D.天体有很多类型,太阳是恒星、地球是行星、月球是卫星

4.“冰冻星球”所在区域比较寒冷,这最可能是由于该区域(  )

A.距太阳比较遥远

B.天体的体积过小

C.天体绕太阳公转的速度过快

D.被冰雪覆盖

3.D4.A [第3题,天体是指宇宙空间的物质;根据材料可知,该星球自身不能发光,应该为行星。

天体在宇宙中是不断运动的。

天体有多种类型,如太阳是恒星,地球是行星,月球是卫星。

第4题,由材料“在冥王星更外侧的太阳系边缘发现一颗太阳系的新成员”可知,该天体离太阳较远,所以所在区域比较寒冷。

]

[解题技巧]

天体的判断技巧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为天体要“三看”

(1)一看位置:

它是不是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独立存在于宇宙中。

进入大气层或落回地面的物体不属于天体。

(2)二看实质:

它是不是宇宙间的物质,自然现象不属于天体。

(3)三看运转:

它是否在一定的轨道上独自运转。

依附在其他天体上运行的物体不属于天体,如在火星上考察的火星车。

◎考向2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2018·潍坊检测)旅行者1号(Voyager1)是一艘无人外太阳系太空探测器,于1977年9月5日发射。

目前可能已经飞出太阳系,成为首个进入星际空间的人造物体,但至今为止只发现地球上存在生命。

读图,完成5~6题。

5.如果旅行者1号已飞出太阳系,那么目前其在天体系统层次图中的位置是(  )

6.下列关于“太阳系中至今为止只发现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太阳系中地球有稳定的光照和安全的宇宙环境

B.地球自转周期适中,所以地球上有适宜的昼夜温差

C.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产生适合生命生存的大气

D.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所以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

5.A6.C [第5题,天体系统的范围由小到大是:

D地球或月球构成C地月系,C和其他行星等构成B太阳系,比太阳系高一级的是A银河系,所以据图判断A正确。

第6题,日地距离影响最大的是地球表面的温度变化,地球表面的大气层是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而存在的,所以C的说法是错误的。

]

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的天体M可能是(  )

A.月球或水星B.水星或金星

C.金星或木星D.火星或土星

8.与地球相比,天体M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

①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水 ②没有坚硬的地表 ③距日较近,表面温度较高 ④体积和质量很小

A.①②B.③④C.①③   D.②④

7.B8.C [第7题,由绕日公转轨道示意图看出,M轨道位于地球绕日公转轨道之内,应该是水星或金星。

第8题,行星表层是否坚硬不是存在生命的必要条件,可排除②;金星的体积和质量与地球相比,并不是很小,可排除④。

]

考点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对应学生用书第14页)

[识记—基础梳理]

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能量来源:

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2)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结构:

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

(2)主要类型:

A层的太阳黑子,B层的耀斑,其周期约为11年,它们都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3)主要影响

①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②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③高能带电粒子流冲进两极高空,产生“极光”现象。

④影响天气、气候变化。

[图文助记]

图示法理解、记忆太阳的大气结构及太阳活动

[理解—要点突破]

太阳辐射的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

1.全球太阳辐射的时空分布

空间分布

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同纬度地区,由沿海向内陆递增,地势高处太阳辐射强,地势低处太阳辐射弱

时间分布

夏季太阳辐射强于冬季

2.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从总体上看是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强。

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

3.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运用—考向对练]

◎考向1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2014·全国卷Ⅰ)太阳能光热电站(下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

据此完成1~2题。

【导学号:

98510017】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

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山东半岛D.东南丘陵

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

A.提升地表温度

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C.误伤途经飞鸟

D.提高作物产量

1.A2.C [第1题,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地区是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大气稀薄,且远离海洋,全年降水少,光照时间长,太阳能资源很丰富;而黄土高原、山东半岛和东南丘陵位于东部季风区,夏秋季节受夏季风影响阴雨天较多,太阳能资源相对不丰富。

故选A,不选B、C、D。

第2题,太阳能光热电站通过反光板聚焦太阳能发电,使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会降低地表温度,故A错;反光板的亮光会使过往飞机的驾驶员眼花缭乱,但不会干扰飞机电子导航,故B错;分散的太阳能经过反光板聚焦后会使发电站上空的温度很高,导致过往鸟类被高温灼伤,故C对;太阳能光热电站与农作物产量无相关性,故D错。

]

日照时数指太阳在某地实际照射的时间。

图们江是中国与朝鲜的界河。

下图为图们江流域日照时数年内变化柱状图。

完成3~4题。

【导学号:

98510018】

3.该流域日照时数在7月出现低谷的影响因素是(  )

A.云量   B.海拔

C.下垫面D.正午太阳高度

4.日照百分率为一个时段内某地日照时数与理论上最大的日照时数的比值(%)。

该流域3月份的日照百分率约为(  )

A.53%B.62%

C.70%D.78%

3.A4.B [第3题,某一地点日照时数的时间变化主要与昼夜长短、天气状况有关。

该地7~8月受锋面雨带影响阴雨天较多,云量多,因此日照时数少,故A项正确。

海拔、下垫面均不会有季节变化,故B、C项错误;正午太阳高度能够影响太阳辐射量的大小,但不会影响日照时数,故D项错误。

第4题,3月份(31天)该地昼夜长短差别小,即理论上平均昼长12小时,即每天日照时数约12小时,所以理论上最大日照时数为12×31=372(小时),图中3月实际日照时数约为230小时,所以日照百分率约为62%,故选B项。

]

◎考向2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5.剧烈太阳活动产生的太阳风吹袭地球,可能引起(  )

A.人口迁移加快 B.风力电厂增产

C.生活耗能降低D.卫星导航失效

D [太阳风是发生在太阳大气最外层的太阳活动,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大气层,会引起大气层扰动,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出现短暂的中断,进而会影响卫星的正常工作。

因此D选项符合题意。

]

(2018·南昌模拟)下图为一段时间内我国江淮地区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的相关系数分布图,回答6~7题。

6.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  )

A.在湖北省的东南部呈正相关

B.在安徽省的绝大部分地区呈负相关

C.在图中西北部的相关性最小

D.正相关最大值出现在图中东北部

7.太阳黑子数达最大值时(  )

A.江淮地区梅雨强度增大

B.通信卫星信号易受干扰

C.漠河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D.耀斑爆发强度减弱

6.D7.B [第6题,读图,根据各省轮廓可知,湖北省东南部呈负相关。

安徽省北部呈正相关,南部呈负相关。

图中西北部是正相关,且数值较大。

图中东北部正相关数值较大。

第7题,太阳黑子活动对降水有影响,但不一定是正相关,黑子活动与耀斑活动周期一致,所以耀斑也会增强,导致无线电信号受到干扰。

漠河地区没有极昼现象。

黑子活动增强时,耀斑爆发强度同样增强。

]

地理图表专攻

(一)|与太阳辐射相关等值线图的判读

(对应学生用书第15页)

太阳辐射等值线图是用来表示年太阳辐射量分布状况的等值线图,最常用的是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

除此之外,还有反映太阳辐射分布规律的其他要素分布图,如云量日均值分布图、日照时数图、光合有效辐射图等。

[识记—常考图示]

[领悟—判读技巧]

该类型的地图遵循等值线图的一般特征,同时在分析影响要素时,一般从纬度、地势、天气等角度进行分析回答。

1.读数值

(1)读出图中最大值(如图1中①点数值最大,介于6000~6500之间)、最小值(如图1中②点数值最小,介于3000~3500之间),求出差值大小。

(2)关注等值线数值大小的分布趋势,分析其数值变化规律(增大、减小方向)等(如图2中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大致由东南向西北减少)。

2.看分布

看等值线的走向(如图3中成都西侧年日照时数线大致呈南北走向)、弯曲方向(如图2中乙地区附近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线由南向北弯曲)、闭合(如图1中①、②两地,图2中甲地,图4中甲地等值线均闭合)及疏密(如图1中②地附近密集,图2中丙地比丁地稀疏)。

3.析成因

与太阳相关的等值线图在成因分析上要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1)等值线的走向多与纬度、地势高低、山脉走向(迎风坡、背风坡)、海陆位置等有关。

(2)等值线的弯曲多与地形有关(如图1中②地,图2中乙地附近)。

(3)等值线的闭合多与地势高低(如高原、盆地,图2中甲处为高原地形,图4中甲地为盆地地形)、山脉走向(如迎风坡、背风坡)等有关。

(4)等值线的疏密更多与地势起伏大小有关。

太阳辐射强的地方,热量不一定丰富,如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尘埃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但由于空气稀薄,大气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很少,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

[运用—母题迁移]

[母题示例] 下图表示一年中大气上界单位面积水平面上每日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单位为MJ/m2,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没有太阳辐射。

完成

(1)~

(2)题。

【导学号:

98510019】

(1)图中M日最接近(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D.冬至日

(2)a、b两点太阳辐射差异的影响因素主要为(  )

A.太阳高度B.白昼长短

C.海陆位置D.天气状况

[解图流程] 

[尝试答案] 

(1)B 

(2)A

[迁移应用]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1.若图中等值线等差值为300,则图中A、B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差值最可能是(  )

A.A地比B地大1000

B.A地比B地大500

C.A地比B地小500

D.A地比B地小1000

2.A地区与图中同纬度其他地区太阳能资源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迎风坡,阴雨天气多

B.海拔高,正午太阳高度大

C.位于背风坡河谷地带,晴天多

D.地势低,正午太阳高度小

1.A2.C [第1题,根据我国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规律分析,A地太阳年辐射总量应该比B地高(青藏高原地区最高);A、B之间相隔3条等值线,其差值应在2到4个等差值之间,即600~1200,所以A、B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差值最可能是A地比B地大1000。

第2题,影响太阳能的主要因素有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大气透明度、海拔等。

阴雨天气多太阳能应该低;与图中同纬度其他地区比,正午太阳高度应该相同;A地区比图中同纬度其他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位于背风坡河谷地带,晴天多。

]

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

下图示意1961~2007年我国年平均PAR强度的空间分布。

据此完成3~4题。

【导学号:

98510020】

3.如仅考虑光合有效辐射,我国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B.四川盆地

C.华北平原D.青藏高原

4.乙地PAR值高于甲地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高B.植被少

C.地势高D.云雨少

3.D4.D [第3题,PAR数值越大,太阳辐射越强,农业生产潜力越大。

读图可知,我国青藏高原地区PAR值最大,农业生产潜力最大。

第4题,读图知,甲地为四川盆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加上盆地地形影响,降水丰富,云雨天较多,PAR值较小;乙地位于河套平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云雨天少,日照时间长,PAR值较大。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