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475419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31 大小:92.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1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1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1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1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1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1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1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1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1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1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1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1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1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31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31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31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31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31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31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31页
亲,该文档总共1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1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明珠小学教案

单元开始页

备课内容: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

备课科目:

语文

备课人:

.

课时分配:

13-15课时。

备课时间:

2013年2月25日

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学情分析

本单元以“人生感悟”为主题,选编了5篇课文。

《文言文两则》通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的故事,表达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和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的角度的道理。

《匆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惋惜,渗透着珍惜时间的意识。

《桃花心木》借物喻人,说明人的成长应经受生活的考验,学会独立自主。

《顶碗少年》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蕴含着“失败乃成功之母”的道理。

《手指》更是以风趣幽默的语言,描写了五根手指的姿态和“性格”,各有长短,阐明了“团结有力量”的道理。

本单元课文属于人生感悟的专题,由于学生对人生哲理缺乏生活体验,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在学习时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感悟,另一方面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领悟文中蕴含的道理,获得人生的启迪。

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的8个生字。

2、正确理解并学会运用本单元学过的词语。

3、引导学生读书和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

4、引导学生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5、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明珠小学教案

课题:

1、文言文两则

备课人:

.上课人:

教学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

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具学具课件准备

探索流程

个性添加(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

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

板书课题《文言文两则》,齐读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三、读通全文,感悟读法。

   1.师: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先听老师范读课文,再跟老师读课文。

(范读时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

领读时有意识地让学生感悟语速和断句方法。

   2.学生自由练读,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并在练习本上写两遍。

   3.在学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练习熟读。

  四、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弈”是什么意思?

“学弈”呢?

你怎么知道的呢?

   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话,然后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

   3.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

   4.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5.指名说全文大意。

  五、导悟相济,突破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1.把你和同学都读不懂的句子提出来。

(结合学生提问重点理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几句话。

    

(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

从中能得出一个什么道理?

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

    

(2)指名说说“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

你从哪个词知道射的是“天鹅”呢?

(“之”字。

    (3)指名说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意思。

这句话中的“之”是指哪个人。

  (4)”为是其智弗若与?

”这句意思是什么?

   

  六、流利朗读,积累语言

    课件出示全文及朗读录音,生边看边跟读体会语感,然后练习把全文朗读好,最后师生合作背诵全文。

  七、迁移训练、练读古文

    拓展读“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鹬蚌相争”等浅显易懂、故事性强又为学生熟知的文言成语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课时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吗?

你能讲讲他的故事吗?

(学生讲述,老师结合学生的讲述补充孔子的生平,介绍他是一个极有名的学问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等)孔子这么有学问,可是有一次,他在周游列国时,却被两个小孩的一个简单的问题给难住了,你们想知道孔子遇到什么难题了吗?

今天我们就学习《两小儿辩日》。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

(重点理解“辩”字)

  二、初读课文,梳理学法

   1.自由读课文,凭自己的理解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考查学生对古文的感悟能力)

   2.想想我们是怎样学习《对弈》的?

     一是要理解重点字词;二要读出诗文韵味;三要感悟人文内涵(意境、感情、哲理)。

  三、读熟课文,自学理解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解决。

  

   2.同桌互相读文,纠正字音。

   3.反复读文,把课文读熟。

   4.学生对照注释,自己理解课文,记下不懂的问题。

四、深化感悟,明确寓意。

 

   1.各组提出分歧较大的问题以及不懂的问题,同学交流讨论。

   2.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吗?

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

   3.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你想对他说什么?

    (引导学生肯定两小儿敢于嘲笑孔子,挑战权威;或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练习有感情背诵课文。

   5.以表演的形式复述课文内容,看哪组理解得好(稍做表演准备)

   6.向学生推荐阅读《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学弈 

其一人:

专心致志 (成功)     

一人:

三心二意(失败)

1、背诵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意思。

明珠小学教案

课题:

2 匆匆

备课人:

.上课人: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重点:

1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学具课件准备

探索流程

个性添加(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了解作者:

能向大家介绍一下朱自清先生吗?

   2、解题:

“匆匆”是什么意思?

在朱自清先生的文章里,“匆匆”指的又是什么呢?

  二、出示学习目标

    按要求自读课文:

   1、学会7个生字。

  

   2、把课文读正确。

   3、思考问题:

文中“匆匆”指的是什么?

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他有没有回答?

  三、小组合作

   1、读准词语:

匆匆、遮挽、徘徊、蒸融、凝然、茫茫然、伶伶俐俐涔涔、潸潸、遮挽。

   2、听写词语,互查互批。

   3、组内朗读课文,读不通、读不顺的重点练习。

  四、读文解疑

   1、指名朗读课文。

   2、讨论问题:

文中“匆匆”指的什么?

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他有没有回答?

  五、指引探究,布置作业

   1、读课文,想一想:

朱自清先生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2、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自主朗读,感悟体验

  

(一)出示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想一想:

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

找出文中的语句,用心体会。

   2、和小组同学交流你的理解和感受。

   3、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么?

把你想到的说一说。

  

(二)集体交流:

   1、读出文中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1)“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日子从我们生活的细微之处,在我们不注意时不知不觉地流逝了。

     指导朗读:

体会时间短暂易逝。

  (2)“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我掩着面叹息。

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作者想留住时间,但时间还是匆匆地过去了,作者只能掩面叹息,而时间又在叹息里闪过了。

     指导朗读:

读出作者想留住时间的迫切以及对时间匆匆流逝的惋惜之情。

   (3)过渡:

是啊,岁月如梭,时光飞逝,时间在我们每个人的眼前飞快地闪过,一日复一日,一年又一年。

这就告诉我们,要珍惜美好的时光,把握住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刻,跟时间赛跑,不要让时间白白地匆匆地流逝,以至于感叹、惋惜。

  1、找出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交流、朗读。

  2、细读课文,画出与作者有同感的句子,感受作者情感,感悟文章道理:

  

(1)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讨论:

作者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感受?

  

(2)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

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a理解:

徘徊罢了,匆匆罢了。

  b问一问自己能做什么?

  c问一问想问的人能做什么?

  d写话练习:

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我能做,我还能做。

  三、回读全文,懂得惜时

    作者以优美的笔触表现了时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

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些什么?

  四、友情倾诉,共享格言

    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请你把一句有关惜时的格言送给我们身边的人好吗?

  五、作业

    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惜时格言。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2、匆匆

花有重开日                       

逝去如飞 - 珍惜时间

人无再少年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课外收集有关珍惜时间的格言。

明珠小学教案

课题:

3、桃花心木

备课人:

.上课人: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教具学具课件准备

探索流程

个性添加(教学反思)

一、揭示课题,交流资料

  1、揭题板书,齐读课题。

  2、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有关图片和文字,补充介绍。

  3、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课文以“桃花心木”为题写了些什么内容,就让我们一读为快吧!

(设计意图:

生活在江南的孩子,对桃花心木这种树知之甚少,师生共同搜集资料,把丰富、厚实的信息引进课堂,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课文围绕桃花心木写了哪些内容?

2、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桃花心木写了哪些内容?

  2、交流

  

(1)以学生自愿报名的方式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检查指导生字新词的朗读。

  

(2)交流问题,小结:

一种树——桃花心木,一个平凡但却古怪的种树人,蕴含着耐人寻味的道理。

下面,就让我们捧起课本细细品味吧!

  (设计意图:

带着问题走入课文,初观其貌,提纲挈领,与文本的初次对话为下面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品读课文,质疑解疑

  1、细读,准备介绍文中的桃花心木和种树人。

  2、启发交流: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桃花心木这种树,也结识了一位举止奇怪的种树人,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可以用文中的句子来描述,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介绍。

  3、种树人奇怪的举动使大家心中满是疑惑,如果老师就是这位种树人,就在你面前,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呢?

  4、作者和你们一样,也有一箩筐的问题想问种树人,看——

  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

多久浇一次水?

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

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这么容易枯萎吧?

  引导学生读出作者心中深深的疑问。

  5、同学们一定急于解开心中的疑惑,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近这位种树人,听听他是怎么回答的。

  6、自读种树人说的话,讨论刚才提出的问题。

  7、同桌两人分角色扮演作者与种树人,通过对话解决刚才的问题。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中,学生由生疑而质疑,自质疑至解疑,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角色扮演等自主活泼的学习活动中与文本进行近距离的二度对话,使学生的心与文中的种树人贴得更近。

  四、潜心会文,领会主旨

  1、种树人朴素的话语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让我们受益匪浅,作者听了种树人的话,更是领悟到了深刻的道理。

  多媒体课件出示: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2、默读,启发思考:

同学们能理解吗?

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所了解的名人事例来体会句子的含义,有困难的地方可在小组里展开讨论。

  3、交流汇报:

  (由于学生阅历尚浅,教师可通过课件简单补充张海迪等人的事迹,以加深学生对此段话的理解。

  4、小结引读:

这段话,作者由树的成长想到了人的成长,多么富有哲理啊!

你们喜欢吗?

那就请你有感情地读读吧!

  (设计意图: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努力拉近文本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联系个人生活实际或补充典型事例来与文本再度展开对话,使原来远离学生的深刻道理变得鲜活生动,真实可及。

  五、回归课文,深化感受

  1、种树人的一番话,给了作者,也给了我们不少启示。

而当初仅及膝盖的树苗,如今又怎样了呢,课件出示——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2、假如你就是如今长成大树的桃花心木中的一棵,你想说些什么?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谈出自己的感受:

对种树人说……;对已枯萎的同伴说……;对一起成长的伙伴说……;对前来散步的人们说……)

  3、总结:

同学们,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雨的考验,屋檐下的小鸟飞不上广阔的蓝天,在逆境中自强不息,是成才的一条通路。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3、桃花心木

种树:

浇水不定时、不定量长成百年大树

人:

在不确定中生活经得起考验

  (借种树喻育人)

 

1、背诵课文第十四自然段。

2、写一写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明珠小学教案

课题:

4、顶碗少年

备课人:

.上课人:

教学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虚席、惊羡、歉疚、惊心动魄、陶醉”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4.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难点:

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具学具课件准备

探索流程

个性添加(教学反思)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杂技表演吗?

谈谈你的感受。

是的,杂技是一项很复杂的表演,有时一个节目经过几年的训练,可以说是台上3分钟,台下十年功。

但是你想过没有,当一个杂技演员在表演时两次出现了失误,他还有信心表演下去吗?

今天我们就来读读顶碗少年的故事,你或许你会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来。

(板题:

顶碗少年)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读懂课文,体会课文揭示的道理。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听读,纠正字音后练习读熟。

3.默读课文分段,看看课文是分几部分写的,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

1──7自然段写顶碗少年不怕两次失败,第三次终于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瓷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

第二部分:

8自然段写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四、自学感悟,理解课文

出示自学思考题,学生小组自学讨论

1.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

“一摞金边红花大瓷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

每一次的出现你都有什么感受?

2.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理解所要表达的含义。

五、汇报交流,朗读体会

1.指名交流讨论结果。

2.结合汇报让学生朗读相应的部分,朗读第一部分让学生充分地在读中去体会少年的心理变化及观众的心情。

3.白发老者会对少年说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4.反复读,反复品味“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我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从文中的省略号你读出了什么?

5.有感情朗读全文

六、畅谈感受,明确哲理

学习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七、拓展延伸,启迪思维

课文中作者只用了很少的笔墨写白发老者,,但正是这位老者的出现,使故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给少年的仅仅是几句话,但他给少年的也许是能启迪少年一生的哲理,请你按提示改写课文:

  

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那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想起……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4、顶碗少年

失败+坚持=成功

 

平凡的小事,常常使人有所感悟,受到启发。

学到这儿,你的心里是否一样涌起了一些感受,悟到了一些道理?

请用精炼的语言把它写在课题下方作为题记。

明珠小学教案

课题:

5、手指

备课人:

.上课人:

教学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教学难点:

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教具学具课件准备

探索流程

个性添加(教学反思)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煌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你们说,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

同学们的说法各一,我们今天来读读课文《手指》,看作者写了什么。

板题:

手指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已读一遍课文,读不准的字问问周围的同学,把字音读准。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自学感悟,读文明理

出示自学讨论题,先自学再和小组同学交流

1.自读课文,填表格。

手指名称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

优点

缺点

2.理解句子:

“手指的全体,同人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3、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你有什么想法吗?

4.有感情地把课文朗读两遍。

5.小组内分角色扮演五个手指,赋予手指生命和情感,根据你要表达的意图,编个课本剧表演一下。

四、检查自学,深化理解

1.学生汇报对自学题中前三题的理解。

2.指几个小组到前面表演课本剧,其他同学评价表演,教师根据表演情况点拨,指导重点是学生剧本中蕴含的道理是否正确。

五、拓展延伸,启迪思维

我们每人都有五官,有一个相声曾经讲了五官争功的故事。

你有兴趣写写它的故事吗?

请你以《五官的──》为题,编一则寓言故事。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5、手指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团结就是力量

小练笔

我们也试着用上这些表达手法中的一种或几种,描写一个你生活中熟悉的事物,积累到你的练笔本上。

明珠小学教案

课题:

口语交际·习作一

备课人:

.上课人:

教学目标:

1.围绕“难忘的‘第一次’”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能抓住重点,内容要真实,叙事要具体,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要适当;听他人说话时要认真耐心、尊重对方,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2.根据习作提示,从三个内容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围绕所选内容的写作要点分段表达,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

教学重点:

能抓住重点,具体、有条理描述一件事。

教学难点:

根据习作提示,围绕所选内容的写作要点分段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教具学具课件准备

探索流程

个性添加(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经历中,是不是有很多难忘的“第一次”,不同的第一次常常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有成功,有失败;有欢笑,有泪水;有满足,也有遗憾……但无论怎样,都是令我们难忘的第一次。

你经历过的这些“第一次”哪些最令你难忘呢?

就请你把它从记忆的深处挖掘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吗?

二、充分准备

想:

1.回忆自己印象中最深刻的“第一次”,想想事情的经过。

2.想想这件事发生时的真实感受,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说:

1.练习把事情的经过说得完整有条理。

2.练习把自己的感受、感悟说得简单、精炼。

3.练习有感情地叙述“难忘的第一次”

三、小组演练

1.在小组中练习叙述“难忘的第一次”,请小组同学就表达内容、语言、语气、表情等方面提出意见,叙述者要和提意见的同学有交流。

2.吸纳同学们的意见,重新组织说话内容和语言。

四、班内交流

1.每组抽签确定一名讲述者轮流到前面讲述。

2.全班同学参与评价内容、情感、表达,纠正语病,也可以向发言的同学提出问题。

3.讲述者要及时、得体地应对同学们的意见、建议和提问。

五、总结点拨

1.小组讨论:

要把“难忘的第一次”说好,该注意些什么。

2.教师点拨性小结(针对同学们的表现肯定好的见解,补充没提到的方面,提出建议。

3.学生结合本次交流所得重新组合发言内容,练习表述清楚。

 

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明确要求

1、自读本次习作要求,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2、指名说说自己选定的内容及选定的理由。

3、大家交流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在交流中自然总结出本次习作的训练重点。

二、习作指导

1.回想我们学过的、读过的含义深刻的文章,作者是怎样把其中的道理讲清楚的。

(可翻阅手头资料)

2.同桌交流:

准备用哪种表达方法叙述清楚要表达的内容及想法、感悟。

3.指名简要谈谈自己的习作设想或习作结构,教师和同学着情评议,让其他同学得到借鉴。

(习作指导自然化)

三、自主成文

学生书写习作草稿,教师巡回提示、指导。

四、习作欣赏

1.自主到前面朗读自己的作文,并试着说出自己习作的优点,大家参与评议。

2.教师推荐巡回检查时发现的精彩语段,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3.学生自愿组合,互相寻找作文中的精彩之处。

五、习作修改

1.出示一段习作内容,集体修改。

2.回忆常规修改内容,根据同学和老师的建议在草稿上完成习作修改,要注意到错别字、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