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100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475576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32 大小:1.4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100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2页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100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2页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100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2页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100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2页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100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2页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100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2页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100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2页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100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2页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100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2页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100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2页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100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2页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100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2页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100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2页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100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32页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100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32页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100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32页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100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32页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100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32页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100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32页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100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32页
亲,该文档总共1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100题.docx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100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100题.docx(1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100题.docx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100题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下图表示果蝇胚胎胚轴中5种蛋白质的浓度分布。

己知A蛋白和B蛋白都能激活Q基因的表达,C蛋白和D蛋白都能抑制Q基因的表达。

科研小组检测果蝇胚胎中的这四种蛋白,发现甲、乙、丙、丁四个变异胚胎各缺少其中一种蛋白,分别是A蛋白、B蛋白、C蛋白、D蛋白(尚未检测Q蛋白及其它物质的含量)。

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A蛋白和B蛋白激活Q基因表达的时期和机理都相同

B.乙胚胎中B蛋白基因的表达量显著减少

C.丁胚胎的前轴和中轴的细胞中Q蛋白浓度较高

D.若变异胚胎是基因突变所致,则突变发生在起始密码处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据图分析可知,Q蛋白只在3时期含量最多,且Q蛋白含量最多时期,A蛋白含量较多,而B蛋白含量较少,说明A蛋白和B蛋白激活Q基因表达的时期相同,但机理不同,A项错误;根据题意可知,乙胚胎中缺少B蛋白,说明乙胚胎中B蛋白基因的表达量显著减少,B项正确;Q蛋白在3时期含量最多,说明Q基因主要在3时期表达,所以胚胎的前轴和中轴的细胞中Q蛋白浓度应该较少,C项错误;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上碱基对的缺失、增加或替换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而起始密码在mRNA上,故D项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基因表达、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2.在试管内离体翻译蛋白质时,若加入碱基序列为(ACACACACACACAC…)的mRNA,合成的蛋白质中有苏氨酸及组氨酸两种氨基酸。

若加入碱基序列为(CAACAACAACAACAA…)的mRNA,合成的蛋白质含有苏氨酸、谷氨酰胺或天冬酰胺。

则苏氨酸的密码子是

A.ACAB.AACC.CAAD.CAC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碱基序列为(ACACACACACACAC…)的mRNA可以构成ACA、CAC两种密码子,可以编码苏氨酸及组氨酸两种氨基酸;碱基序列为(CAACAACAACAACAA…)的mRNA可以构成CAA、AAC、ACA三种密码子,可以编码苏氨酸、谷氨酰胺、天冬酰胺三种氨基酸,共有的氨基酸是苏氨酸都应的共有的密码子是ACA,A项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遗传密码,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3.研究发现抑癌基因邻近的基因能指导合成反义RNA(用a表示),反义RNA可以与抑癌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用b表示)形成杂交分子(见右图),从而阻断抑癌基因的表达,使细胞易于癌变。

下列与此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a和b具有相同的碱基序列

B.过程II需tRNA、mRNA、rRNA等的参与

C.邻近基因表达旺盛的细胞易出现无限增殖的特征

D.能够抑制反义RNA转录的药物可预防癌症的发生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邻近基因转录的反义RNA能和抑癌基因转录的mRNA配对,说明二者碱基序列互补,A错误;过程Ⅱ是翻译过程,需要mRNA作为模板,tRNA作为“翻译”工具,场所在核糖体,B正确;反义RNA可以与抑癌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形成杂交分子,所以反义RNA阻断抑癌基因的表达,促进癌细胞的产生,C正确;抑制反义RNA转录的药物,可使抑癌基因正常表达,有助于预防癌症的发生,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癌变的知识。

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4.某研究小组发现染色体上抑癌基因邻近的基因能指导合成反义RNA,反义RNA可以与抑癌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形成杂交分子,从而阻断抑癌基因的表达,使细胞易于癌变,据图分析,不正确的叙述有

A.过程I称为转录,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

B.与完成过程II直接有关的核酸,只有mRNA

C.与邻近基因或抑癌基因相比,杂交分子中特有的碱基对是A—U

D.细胞中若出现了杂交分子,则抑癌基因沉默,此时过程II被抑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据图可知,过程Ⅰ是转录,场所主要是细胞核,故A正确;过程Ⅱ是翻译,在翻译过程中,rRNA、mRNA、tRNA三种RNA均发挥作用,故B错;基因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

A与T、T与A、G与C、C与G配对,而杂交分子是双链的RNA,其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

A与U、U与A、G与C、C与G,故C正确;据图可知,杂交分子是抑癌基因转录的mRNA与反义RNA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导致抑癌基因的mRNA不能发生翻译过程,使抑癌基因沉默,故D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表达,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5.人们通过对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等抗生素研究发现,抗生素能够杀死细菌等病原体而对人体无害,其原因是抗生素能够有效地阻断细菌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而不影响人体内蛋白质的合成。

人们对此现象提出了许多假设,其中最不合理的是

A.抗生素能阻断细菌DNA的转录过程,而不影响人体DNA的转录过程

B.抗生素能阻断细菌转运RNA的功能,而不影响人体转运RNA的功能

C.抗生素能阻断细菌内核糖体的功能,而不影响人体内核糖体的功能

D.抗生素能阻断细菌线粒体的功能,而不影响人体线粒体的功能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抗生素能够有效地阻断细菌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而不影响人体内蛋白质的合成,可能的原因是抗生素只能阻断细菌的DNA的转录、细菌转运RNA的运输、细菌内核糖体的功能,而不影响人体的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细胞结构与蛋白质合成过程的知识。

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6.如图表示发生在某细胞内一重要物质的合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图所示过程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

B.该图所示过程只发生在细胞核内

C.图中方框A最可能代表核糖体

D.图中链①上可能存在密码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图中正在进行的是DNA分子的转录过程,②③是双链DNA分子,①是mRNA,转录以DNA分子的③链为模板,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来合成mRNA的,A错误;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线粒体和叶绿体内的DNA也能转录,C错误,密码子是由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组成的,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转录过程的模板,原料,场所,结果等,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

7.下图为某动物细胞核基因表达的过程,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结构④具有一层生物膜

B.a过程表示遗传信息的转录,参与该过程的酶是RNA聚合酶

C.①中核苷酸的数量是②中核苷酸数量的两倍

D.①②⑤⑥中均含有五碳糖,物质⑥的密码子决定其携带氨基酸的种类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据图分析,④为核糖体,无膜结构,A错。

a过程表示以①DNA为模板合成②mRNA过程,为转录,需要RNA聚合酶,B正确。

②mRNA是经①DNA转录生成,由于DNA具有启动子、终止子以及无遗传意义部分,故①中核苷酸的数量比②中核苷酸数量的两倍还多,C错。

①为DNA,含有脱氧核糖,②⑤⑥分别为mRNA、mRNA、、tRNA,含有核糖,物质⑤mRNA的密码子决定其携带氨基酸的种类,物质⑥tRNA的反密码子能够识别密码子,D错。

考点:

本题考查基因表达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8.右图所示,hok基因位于大肠杆菌的R1质粒上,能编码产生一种毒蛋白,会导致自身细胞裂解死亡,另外一个基因sok也在这个质粒上,转录产生的sokmRNA能与hokmRNA结合,这两种mRNA结合形成的产物能被酶降解,从而阻止细胞死亡。

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sokmRNA和hokmRNA碱基序列相同

B.当sokmRNA存在时,hok基因不会转录

C.当sokmRNA不存在时,大肠杆菌细胞会裂解死亡

D.一个不含任何质粒的大肠杆菌可被这种毒蛋白杀死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sokmRNA能与hokmRNA结合,说明这两种mRNA的碱基序列互补而不是相同,故A错误;当sokmRNA存在时,hok基因仍能转录,只是转录形成的hokmRNA会与sokmRNA结合,故B错误;根据题干信息“转录产生的sokmRNA能与hokmRNA结合”可知,当sokmRNA不存在时,hokmRNA才能翻译合成毒蛋白,造成细胞裂解死亡,故C正确;毒蛋白是由hok基因控制合成的,而hok基因位于大肠杆菌的Rl质粒上,因此一个不含任何质粒的大肠杆菌不会被这种毒蛋白杀死,故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基因的表达和细胞凋亡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9.甲图表示某种多肽链的合成过程,乙图表示这种多肽链中有3个甘氨酸且位于第8、20、23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中表示4条多肽链正在合成

B.用特殊水解酶选择性除去图中3个甘氨酸,形成的产物中有3条多肽

C.该多肽释放到细胞外与细胞呼吸无关

D.转录方向为从左往右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甲图中同时含有转录和翻译过程,其中4条mRNA正在合成,mRNA附着有许多核糖体,因此许多多肽链正在合成,故A错误;由于图乙中的多肽链中含有3个甘氨酸位于第8、20、23位,因此去掉甘氨酸后形成的产物除了甘氨酸外,还有七肽、十一肽、二肽和另外一条多肽链,二肽不属于多肽,有3条多肽链,故B正确;该多肽释放到细胞外面的方式是胞吐,消耗能量与细胞呼吸有关,故C错误;由于形成的mRNA的长度从右向左越来越长,故转录方向为从右向左,故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转录和翻译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10.豌豆圆粒和皱粒的产生机理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以上实例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B.皱粒这一性状是插入外来DNA序列导致的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C.由于淀粉分支酶基因发生突变,使得淀粉分支酶不能合成,进而不能利用蔗糖合成淀粉

D.豌豆的圆粒和皱粒属于一对相对性状,受等位基因控制,因此其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由图可知,皱粒豌豆DNA中插入了一段外来的DNA序列,打乱了编码淀粉分支酶的DNA序列,导致淀粉分支酶不能合成,淀粉分支酶的缺乏又导致蔗糖不能用于合成淀粉,因此蔗糖含量升高,淀粉含量降低,豌豆由于吸水减少而显得皱缩。

淀粉分支酶基因由于外来DNA序列的插入而被破坏,这属于基因突变,A、C正确;皱粒性状不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B错误;豌豆的圆粒和皱粒属于一对相对性状,受等位基因控制,因此其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基因突变及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11.下图中①~③表示的是生物体内3种有机分子的结构,其中①仅存在于植物细胞中。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③存在于所有植物细胞

B.细胞中没有①就不能产生③

C.②中含有密码子

D.②中含有与③中a类似的结构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据图分析可知,①表示叶绿素,②表示tRNA,③表示ATP,其中①只存在于含有叶绿体的植物细胞(如叶肉细胞)中,A项错误;没有①的细胞中可以通过细胞呼吸产生③ATP,B项错误;密码子存在于mRNA上,tRNA上有反密码子,C项错误;③中a的结构类似于②中的腺嘌呤核糖核苷酸,D项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细胞中的化合物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12.亨丁顿舞蹈症的病因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过程所涉及的中心法则内容与造血干细胞完全相同

B.密码子重复的多少决定了进化的方向

C.密码子共有64种,所以每一种氨基酸对应多种密码子

D.图示过程需3种RNA才能完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图示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而造血干细胞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其细胞中可发生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A项错误;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项错误;密码子共有64种,其中的3种终止密码子没有对应的氨基酸,有的氨基酸如色氨酸只对应一种密码子,C项错误;图示过程需mRNA、tRNA和rRNA,即3种RNA才能完成,D项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中心法则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13.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给小鼠喂养某种食物后,可在小鼠的血清中检测到来自该食物的微小RNA,这种RNA虽然不能编码蛋白质,但它可以与小鼠某基因产生的mRNA结合,并抑制它的功能,最终引起机体患病。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微小RNA与小鼠mRNA的结合不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B.微小RNA不能编码蛋白质,很可能是因为它缺乏启动子

C.微小RNA是通过阻止翻译过程来抑制该基因的表达

D.小鼠的该基因所产生的mRNA在细胞中的功能是产生某种酶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微小RNA与小鼠mRNA的结合是通过碱基互补配对,A错误。

启动子是DNA分子(基因)上的结构,B错误。

微小RNA与Lin-4基因所产生的mRNA结合,阻止翻译过程来抑制该基因的表达,C正确。

Lin-4基因所产生的mRNA在细胞中的功能是作为合成蛋白质的直接模板,不一定是酶,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基因和mRNA的结构以及转录和翻译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并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14.下图为基因决

定生物性状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①的模板是基因中的一条链

B.物质②的基本组成单位为核糖核苷酸

C.病毒的蛋白质合成场所不是核糖体

D.基因发生突变后,所决定的蛋白质不一定改变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过程①为转录,其模板是基因中的一条链,A项正确;物质②为tRNA,其基本组成单位为核糖核苷酸,B项正确;病毒的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宿主细胞的核糖体,C项错误;因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几个密码子,所以基因发生突变后,所决定的蛋白质不一定改变,D项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5.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由埃博拉病毒(EBV)(一种丝状单链RNA病毒)引起的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目前该病毒已经造成超过5160人死亡。

EBV与宿主细胞结合后,将核酸-蛋白复合体释放至细胞质,通过下图途径进行增殖。

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过程①所需嘌呤比例与过程③所需嘧啶比例相同

B.过程②需要的氨基酸和tRNA的种类、数量不一定相同

C.EBV增殖过程需细胞提供四种核糖核苷酸和ATP

D.直接将EBV的-RNA注入人体细胞不能引起EBHF

【答案】D

【解析】

图示为埃博拉病毒繁殖过程,其以-RNA为模板合成mRNA,再以mRNA为模板合成相应蛋白质,同时复制出-RNA,两者再重新组装成子代病毒。

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RNA与mRNA中嘌呤碱与嘧啶碱一一对应,故A对;由于翻译过程形成的蛋白质不同,故翻译过程所需的氨基酸和tRNA的种类数量不一定相同。

故B对;EBV增殖是-RNA为模板合成mRNA,因而需细胞提供四种核糖核苷酸和ATP,故C对;EBV进入宿主后,需要与宿主细胞结合后,核酸-蛋白质复合体释放到细胞质中,才能进行增殖,故直接将EBV的-RNA注入人体细胞能引起EBHF,故D错。

考点:

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传递及中心法则,意在考察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方式,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熟练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

16.对下列四幅图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图甲表明,用于实验的叶片颜色是绿色的

B.造成图乙中cd段下降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C.图丙表明,酵母菌发酵的适宜温度是400C

D.图丁所示生理过程的这一特点,其意义是维持生物性状的稳定

【答案】BC

【解析】

试题分析:

由图甲可知,正常绿叶中含量最多的色素是叶绿素a,其次是叶绿素b,第三位的是叶黄素,含量最少的是胡萝卜素,所以植物叶片是绿色的原因是叶绿素的含量高于类胡萝卜素的含量,秋天叶子变黄的原因是叶绿素不稳定分解了,显示出类胡萝卜素的颜色.从图中可以看出,胡萝卜素、叶黄素明显高于叶绿素a、叶绿素b,故叶片呈黄色,A错误;图中cd段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数量减半,表示的是细胞分裂的末期,此时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B正确;图丙表明,酵母菌发酵的适宜温度是400C,C正确;图丁是翻译的过程,其意义在于合成蛋白质,体现相应的生命活动,D错误。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曲线图像分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17.如图表示细胞内各种蛋白质的合成和转运过程,图中①②③④⑤⑥⑦代表细胞结构,A、B、C、D代表在细胞内合成的各种蛋白质。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不含有磷脂分子的结构是①②

B.B物质可代表DNA聚合酶,D物质可代表胰岛素

C.B物质和D物质合成并运输到相应部位的过程分别穿过0层和7层磷脂双分子层

D.假如E是合成D物质的原料,则E物质从细胞外进入细胞时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形成的D物质排出细胞时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但消耗能量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据图分析,①表示游离的核糖体,②表示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③表示内质网,④表示高尔基体,⑤表示线粒体,⑥表示细胞核,⑦表示细胞膜。

图中不含有磷脂分子的结构是①②核糖体,A正确;B物质可代表DNA聚合酶进入细胞核,D物质可代表胰岛素分泌到细胞外,B正确;B物质和D物质合成并运输到相应部位的过程都穿过0层磷脂双分子层,C错误;假如E是合成D物质的原料,则E物质从细胞外进入细胞时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形成的D物质排出细胞时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但消耗能量,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细胞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8.STR是DNA分子上以2~6个核苷酸为单元重复排列而成的片段,单元的重复次数在不同个体间存在差异。

现已筛选出一系列不同位点的STR用作亲子鉴定,如7号染色体有一个STR位点以“GATA”为单元,重复7~17次;X染色体有一个STR位点以“ATAG”为单元,重复11~15次。

某女性7号染色体和X染色体DNA的上述STR位点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s

A.筛选出用于亲子鉴定的STR应具有不易发生变异的特点

B.为保证亲子鉴定的准确率,应选择足够数量不同位点的STR进行检测

C.有丝分裂时,图中(GATA)8和(GATA)14分别分配到两个子细胞

D.该女性的儿子X染色体含有图中(ATAG)13的概率是1/2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用于亲子鉴定的STR一定要具有特异性和稳定性,A正确;选择足够数量不同位点的STR进行检测,可提高个体的特异性,进而保证亲子鉴定的准确性,B正确;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的遗传物质和母细胞完全相同,所以每个子细胞均含有(GATA)8和(GATA)14,C错误;该女性只能遗传一条X染色体给其儿子,所以该女性的儿子X染色体含有图中(ATAG)13的概率是1/2,D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表达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19.下图表示真核生物细胞中进行的一些生理活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③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

B.⑤过程表示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图中缬氨酸的密码子是CAG

C.遗传物质进行②过程与进行④过程所需的酶和原料都不同

D.细胞核中只能进行①②③过程,线粒体中只能进行④⑤过程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图中①表示染色体逐渐变成细长而盘曲的染色质丝的过程,可发生在有丝分裂末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②过程染色质复制后逐渐螺旋缠绕,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可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和前期,③过程表示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的过程,可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故A项错误;图中缬氨酸的密码子应该是m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GUC,CAG是tRNA上的反密码子,故B项错误;遗传物质进行②过程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原料是4种脱氧核苷酸,进行④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原料是4种核糖核苷酸,故C项正确;细胞核中也可进行④过程(转录),且③过程进行时着丝点分裂是在细胞质中进行,线粒体中没有染色体,只能进行④⑤过程(转录和翻译),故D项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真核细胞中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遗传物质的转录和翻译等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20.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感染引起的。

完整的HBV是由一个囊膜和核衣壳组成的病毒颗粒,其DNA是一个有部分单链区的环状双链DNA。

(注:

HBV基因组虽为双链环形DNA,但其复制过程有RNA逆转录病毒的特性,需要逆转录酶活性产生RNA/DNA中间体,再继续进行复制产生子代DNA)如图所示乙肝病毒在肝脏细胞中的增殖过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过程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从而引起乙肝病毒的变异

B.②过程在生物学上叫转录,需要的酶是RNA聚合酶和解旋酶

C.③过程在生物学上叫翻译,需要在核糖体上完成

D.④过程与①过程相比,其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T-A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据图可知,①过程是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将病毒DNA补充成完整的双链DNA,该过程中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从而引起乙肝病毒的变异,A项正确;②过程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这在生物学上叫转录,需要的酶是RNA聚合酶和解旋酶,B项正确;③过程是以RNA为模板合成具有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病毒核衣壳),这生物学上叫翻译,需要在核糖体上完成,C项正确;④过程为逆转录,即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与①过程相比,其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U-A,故D项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乙肝病毒侵染细胞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21.下图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已知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GAG。

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转运缬氨酸的tRNA一端的裸露的三个碱基是CAU

B.②过程是α链作模板,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由ATP供能,

在有关酶的催化下完成的

C.控制血红蛋白的基因中任意一个碱基发生替换都会引起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D.基因突变的结果可以产生它等位基因及控制其他性状的基因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