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475867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9.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精品推荐

试卷类型:

A

2018学年度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历史)测试

注意事项:

⑴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9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⑵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⑶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⑷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⑸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上交,试卷自己留存。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有学者认为:

中国古代统治者为了维持皇权的“万世一系”和宗法等级社会的长治久安,特别重视以明人伦为核心的道德伦常教育,并使之与选官制度相结合。

下列最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A.嫡长子继承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25.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中国有三张“名片”:

一是丝绸,二是瓷器,三是茶叶。

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A.自然经济长时间没有根本性突破B.古代世界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C.古代最早出口创汇的货物是瓷器D.在对外贸易中中国一直居出超地位

26.丹尼斯·舍曼等在《世界文明史》中说:

“如果说希腊人开始倡导理智主义,那么他们也是最先压制它的人。

简言之,他们是这样一个民族——在人类可能会尽力为之的事情上,他们既向别人展示了何以成功,也向别人展示了何以失败。

”这段话显然是在描述古希腊

A.不够完善的民主制度B.小国寡民的城邦结构

C.粗糙暴烈的法律体系D.狂热殖民的经济生活

27.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在美洲大陆上,哥伦布纪念日便是纪念欧洲与美洲首次碰撞后,产生新的混血种族及其文化的节日,并被人们称为“种族之日”。

这里纪念的是

A.发现新大陆的英雄B.美洲开启的新篇章

C.世界开始走向整体D.文明的交流与碰撞

28.英王查理一世在受议会审判时说:

“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

”法官说:

“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

”这两段话本质上体现了

A.英王与法官的恩怨B.君权神授与人民主权的对立

C.国王与议会的矛盾D.国王至尊与法律至上的较量

29.

右图是1907年发表的漫画(注:

图中所示器具从右到左依次是:

坛、提勺、漏斗、壶)。

其政治寓意是

A.近代社会阶级结构发生新变化

B.近代中国呈现国富民穷的格局

C.民族工业受到中外反动势力压制

D.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30.“早在十九世纪就开始进行的中国民主主义革命,从鸦片战争开始到五四运动,经历了无数次斗争。

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还没有哪一个阶级或政党,能够正面提出这一政治主张,从而找到解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钥匙。

”最早找到这把“钥匙”是在

A.五四运动B.中共一大C.中共二大D.国民党一大

31.某学者评价说:

“中国统帅部以大量兵力集中淞沪,既消弱了华北抗日战力,又未保住京沪杭地区;而上海、南京失守,长江门户洞开,对武汉和华中腹地威胁极大。

”这一观点

A.赞扬了国民政府的积极抗战B.低估了淞沪会战的战略意义

C.主张集中力量进行淞沪会战D.主张以牺牲华北来确保华中

32.如果把……比作一个战役的话,那么,1949年9月召开的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则是完成了战役的方针、原则、战略部署的制定工作;而1954年9月召开的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及其以前的选举代表等,只是组织实施战役计划的具体执行工作。

”材料中的……省略的内容应该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政治协商制度

33.1961午,我国开放了集市贸易41437个,1962年为38666个,在大中城市也相继出现了一些农副产品的自由市场。

下列各项中对这一举措解读正确的是

A.目的是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B.政府调整了经济政策

C.解决了市场机制的运用问题D.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年份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城乡个体经济

其他经济

1979年

78.47

25.53

1980年

75.97

23.54

0.02

0.47

1981年

74.76

24.62

0.04

0.58

1982年

74.44

24.82

0.06

0.68

34.阅读1979—1982年中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类型所占比重统计表。

此表反映出

A.国有经济走向衰退B.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实行

C.城乡改革全面展开D.经济体制改革序幕拉开

35.2004年美国联邦政府的预算开支:

19.9%军费;21.6%社会保障;19.5%用于资助穷人、老人、残疾人的医疗保险项目……4.1%用于退休金和扶持残疾人的开支……9%用于失业补助、给穷人家庭的住房、食品、收入补助以及税收返还……科研1%。

由此判断这则材料的主题是

A.美国:

世界第一流的政治经济军事强国

B.科研地位的下降:

现代美国的发展隐患

C.福利社会: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D.政府干预经济:

美国联邦政府的重大变化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36~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42~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40.(25分)(改编+原创题)货币体系的变迁既是经济发展的反映,又对经济发展造成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4年7月,战后世界经济会议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举行,就“联合国外汇稳定基金”方案,美国提出各国的发言权和投票权取决于缴纳资金(现金)份额的多少,英国则主张采取透支方式,不需缴纳现金。

经过艰苦交锋,会议最终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为“布雷顿森林协定”。

会议期间,因担心美国借此对苏联和东欧国家进行控制,苏联始终心存疑虑,最终也没有批准该协定。

——摘编自崔连仲:

《世界通史》

材料二:

1976年1月,IMF“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顿召开会议,达成了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新协定,史称《牙买加协定》。

《牙买加协定》的主要内容有三条,一是取消各国货币平价和各国货币围绕货币平价与美元形成的中心汇率,承认浮动汇率合法并允许成员国自由选择汇率制度;二是黄金非货币化,取消黄金官价;三是增加成员国缴纳的基金份额,成员国可以自由进行特别提款权(SDRs)交易。

由于缺乏能够取代美国提供新制度安排的国家,牙买加体系事实上仍然以美国为核心制度提供者。

美国的权利在市场化旗号下得到了事实上的增强,但同时其义务却弱化甚至虚化了。

——洪波、虞红丹:

《从制度经济学角度看牙买加体系的特点与问题》

⑴据材料一指出制约布雷顿森林国际经济会议顺利进行的因素。

(6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会议结果的影响。

(6分)

⑵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布林顿森林体系与牙买加体系的内容有何不同?

(6分)并分析说明“美国权利事实加强”的原因。

(7分)

41.(12分)(原创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南京条约》签定后,对外交涉都由五口通商大臣或地方督抚办理,……而《北京条约》签订后,外国使节进了北京,外交事务日益增多,……西方列强对于通过地方官以及礼部、理藩院等部门与清政府接触的状况仍然不满,不惜再以武力迫使清政府改革外交体制。

1860年12月,奕訢等上奏善后事宜六条,首请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于京师。

1861年1月12日,这一奏请得到咸丰的批准,并委派奕訢、大学士桂良和户部左侍郎文祥主管。

这样在帝国主义侵略需要和清政府以退让与合作来保护旧体制和“尊严”的一厢情愿的幻想结合之下,一个有别于中国历代的礼部和理藩院,又有别于系统完整的外交部的这样一个过渡性外交机构就在中国诞生了。

总理衙门的职能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不仅掌管与各国订约并负责执行,还要负责通商、关税、外人在华传教、招募华工、边疆事务、海防水师、船务、军火、机械、电线、铁路、矿务以及练兵等洋务项目。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时,中国军政、经济已尽在帝国主义列强控制之中。

西方列强认为总理衙门机构臃肿已不能有效地处理突发外交事件,不再适应他们的需要。

因此在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中规定:

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专门办理与列强的外交。

同时,按照列强的要求,清政府陆续增设了商务、学部、实业部、铁路局、陆军部、海军部等机构来行使原总理衙门的部分职权,从而使各机构更加专业化。

——摘编自《学习时报》:

《从总理衙门到外务部》

依据上述材料,提取鸦片战争以来清朝外交变迁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请从下面所给的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选定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按所涂题号进行评分;不涂、多涂均按所答第一题评分;多答按所答第一题评分。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清末预备立宪对日本明治宪政依样画葫芦时,也有“走样”,有些还是在较为关键之处走了样。

清朝的《宪法大纲》(1908年)以“君上大权”为主,另附有“臣民权利义务”等三项,其大致抄录了《日本帝国宪法》的前几章,但对有些条文“巧”做手脚。

如关于君主在议会闭会期间所发布的可代替法律的紧急敕令,《日本帝国宪法》规定,到下次会期在帝国议会提出,若议会不予承诺,政府则当公布敕令失效;清朝《宪法大纲》则变为“惟至次年会期,须交议院协议”。

这样,日本议会微弱的“事后”否决权也被变成了协议权,其本应对君主的“稍加限制”又被释放了。

关于“臣民的权利义务”,《日本帝国宪法》列为第二章共有15条,而清朝《宪法大纲》则仅列为附录,且减缩成了9条,其中特别是抽掉了可按“规程”进行“请愿”的重要一条。

另外,清朝《宪法大纲》还着重强调君主有权“以诏令限制臣民之自由”,而这一条却是《日本帝国宪法》中所没有的。

……清末预备立宪对日本明治宪政模仿是主要的,明显的,模仿中的保留则既很重要又是“机关算尽’,各自的背景都较复杂。

两者相反相成,别别扭扭,反映了清末统治客观现实的矛盾,更反映了清廷对改制主观愿望的矛盾。

此等矛盾因预备立宪所引出,致使本想以预备立宪摆脱危机的清王朝,反而遇到新的、更深的危机。

——罗华庆《清末“预备立宪”对日本明治宪政模仿中的保留》

⑴根据材料,概括清末预备立宪与日本明治宪政的异同点。

(7分)

⑵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预备立宪对日本明治宪政既“模仿”又有所“保留”的原因。

(8分)

46.【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在一切真正的民主制之下,行政职位并不是一种便宜,而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凡是需要专门才能的地方,例如军事职务,就应该由选举来充任;而抽签则适宜于只需要有健全的理智、公正与廉洁就够了的地方,例如审判职务。

……国家的扩大给予了公共权威的受托者更多的诱惑和滥用权力的办法;所以越是政府应该有力量来约束人民,则主权者这方面也就越应该有力量来约束政府。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没有考试,虽有奇才之士,具飞天的本领,我们亦无法可以晓得,正不知天下埋没了多少的人材呢!

因为没有考试的缘故,一班并不懂得政治的人,他也想去做官,弄得乌烟瘴气,人民怨恨。

……五权宪法如一部大机器,直接民权又是机器的掣扣。

人民有了直接民权的选举权,尤必有罢官权,选之在民,罢之亦在民。

——孙中山《五权宪法草案》

⑴据材料一,概括卢梭关于官员产生的主要方式。

如何理解“行政职位并不是一种便宜”的说法。

(8分)

⑵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官员选拔和制约方式上有何新主张?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提出这些主张的原因。

(7分)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在绝对意义上,20世纪发生的集体暴力比过去十个世纪发生的还要多。

在1900—1999年之间,世界上爆发了250场国际的和国内的新战争。

大约1亿人直接死于由政府支持的、由军事单位组织的集体暴力,故而蒂利称20世纪为“暴力的世纪”,霍布斯则将1914—1991年人类的历史称之为“极端的年代”。

——摘编自闾小波《从对抗到和解》

材料二:

二战结束60年了。

虽然这60年中世界并不太平,各种暴力冲突和战争依然在威胁着人类的和平与文明,但大国战争已然远去。

……二战的战争规模和破坏能力达到了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规模,二战期间人类军事技术的革命性变革,例如核武器的产生和发展,已然揭示了战争前所未有的文明悖论:

如果新的世界大战再度爆发,人类将可能无法从战争的摧残中恢复。

——中国日报网《二战启示:

世界和平依然任重道远》

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世界战争的特点。

(6分)

⑵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大国战争已然远去”这一观点。

(9分)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1787年于费城召开制宪会议,历时三个月,麦迪逊是带着一套宏大的制宪方案前来与会的,……他草拟的弗吉尼亚方案成为会议上制定的新宪法的理论依据。

他为建立一个联邦制的国家而慷慨陈词,起草了大部分宪法条文。

……但他不同意汉密尔顿等极端联邦派的主张,而是主张建立一个能在中央与各州之间层层分权的联邦体系,确立司法部门的独立地位,并提出应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众议员。

会议期间,麦迪逊对会议过程做了详细而准确的记录,为后人了解这次秘密会议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联邦宪法》于9月17日正式签署公布。

材料二:

为了使新宪法在弗吉尼亚得到批准,应华盛顿的强烈要求,麦迪逊又参与了争取新宪法得到批准的运动,因为华盛顿看到,在弗吉尼亚,反对宪法的势力相当强大。

通过竞选,麦迪逊进入了弗吉尼亚州的批准会议,他不仅成了赞成批准一派的领袖,而且指导了会议辩论。

经过极其激烈的斗争,宪法在弗吉尼亚得以批准。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文涛《隐蔽的总统》

⑴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麦迪逊成为美国“宪法之父”的原因。

(10分)

⑵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会议辩论中麦迪逊为让“宪法在佛吉尼亚得以批准”可能阐明的观点。

(5分)

 

历史部分:

A卷:

24—35:

BAADBDCBABDC

B卷:

24—35:

DCBCDABADBCD

40.⑴因素:

大国利己主义;大国间(或英美间)的世界经济霸权之争;苏联与资本主义世界的意识形态的矛盾。

(6分)

影响:

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确立了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金融货币秩序;扩大了世界贸易,促进了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和制度化的发展。

(任意答3点得6分)

⑵不同:

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黄金成为法定的定价基础,美元成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汇率制度是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

(3分)牙买加体系规定美元与黄金脱钩,黄金不再是平价基础;国际货币多样化,美元不再是法定唯一的国际储备货币;不再维持法定的汇率波动幅度(正式确认了浮动汇率制的合法化)。

(3分)

美国权利事实加强原因:

牙买加体系是以美国为核心制度提供者;(2分)美国仍然是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世界上最有实力的政治大国、最先进的军事大国,综合实力居世界首位。

(3分)以雄厚实力为基础的美元全球最主要的结算和储备货币,没有任何一种货币能取代它的地位。

(2分)

41.信息一:

清朝中央机构趋于半殖民地化。

(或机构由封建性质的机构逐步陷为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的机构)(2分)

说明:

1861年设立的总理衙门,为西方列强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打开了方便之门,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2分)1901年,在列强的威逼下,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标志着清朝中央机构更加(或:

完全)半殖民地化。

(2分)

信息二:

清政府外交机构日趋近代化。

(或近代化的外交机构从无到有,日趋完善)(2分)

说明:

总理衙门的设立,改变了中国以往只有“理藩”而无外交的局面,有利于中外之间的交往,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近代化的标志;(2分)外务部的设立,是清末“新政”的产物,同时也是清政府被动适应时代潮流,政府机构进一步近代化的体现,促进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

(2分)

信息三:

外交政策由闭关锁国到“开放”外交;

说明:

列强打开中国国门,侵华不断加深;国内国际局势的变化;列强加强控制中国的需要;(任意1点2分)清政府打破了“华夷秩序”,开始接受西方外交观念、外交制度。

(2分)

(说明:

每一示例信息2分,每一说明2分,共4分。

其它结论言之有理,也可。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相同点:

模仿日本体制实行二元制君主立宪制,仿照《日本帝国宪法》制定了《宪法大纲》;对于“公民”应有权利和义务的规定,都是作为君主对“臣民”的恩赐;

不同点:

清朝规定的公民权利和义务比日本的范围更窄;议会的权利减弱,由“事后”否决权变成协议权;君主权力增大。

(7分)

(2)模仿的原因:

中日两国的历史境况较接近;清政府出于既可仿行宪政又不使君权受损的政治需要;日本宪政思想的大量传入;中日文化同性的本质感应。

保留的原因:

受满汉民族复杂关系的影响;统治集团重重矛盾的牵制;封建文化高度成熟的束缚;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

(8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⑴方式:

专业技术职务由选举产生,非专业职务由抽签产生。

(4分)

理解:

担任行政职务要求有专门才能、公正与廉洁,权力为人民行使,并接受人民的监督。

(4分)

⑵主张:

用考试方法选拔官员,用人民罢免官员方式约束官员。

(4分)

原因:

北洋军阀统治下政治腐败,民主共和名存实亡。

(3分)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⑴20世纪前半期,人类社会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3分)20世纪后半期,美苏争夺世界霸权,地区冲突、局部战争不断升级;20世纪战争频发,集体暴力远超过去。

(3分)

⑵有一定的道理(3分);两极世界瓦解,战后和平运动高涨,世界各国尤其是大国间经济文化联系的加强和相互制约。

(3分)核威慑制约着大国战争(3分)。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⑴原因:

麦迪逊的制宪方案为制定新宪法提供了理论依据;(2分)麦迪逊反对极端主义,倡导理性主义,使联邦制和分权制衡原则得到认同;(4分)麦迪逊是制宪会议的主要记录者;(2分)麦迪逊的努力使得《联邦宪法》得以正式签署公布。

(2分)

⑵观点:

新宪法中联邦制优于邦联,但中央与各州之间存在一个层层分权的联邦体系;(3分)新宪法将会给国家带来安全、稳定和繁荣。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