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476203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15.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人教版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人教版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人教版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人教版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人教版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人教版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人教版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

《人教版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

人教版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

人教版2019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B.面对“生物入侵者”每年造成的两亿多美元的经济损失,人们岂能无动于衷。

C.时间如行云流水一晃而过,望着镜中斑白的两鬓,他不由潸然泪下。

D.有什么困难尽管告诉我,我一定鼎力相助。

2.下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义务植树   减税降费   壮丽山河   敬畏生命

解说:

这四个短语的结构类型各不相同。

B.小强说他在这次电讯诈骗中被骗的原因是由于轻信骗子,错输验证码造成的。

解说:

这个句子没有语病。

C.在华留学生评选出中国“新四大发明”,高铁、网购、支付宝和共享单车。

解说:

这个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D.访问欧洲三国期间,他利用多个场合深入阐释“一带一路”的丰富内涵。

解说: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他阐释内涵”。

3.下列有关语言规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心潮澎湃”“朝花夕拾”“热爱学习”“爱国情怀”短语结构一致。

B.同行者都在深深地吸气,仿佛要把整个阿里山的空气都吸进去。

  

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

C.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

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是上品。

D.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

这句话的标点使用正确。

4.下面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通过诗词的传承,可以看见语言最重要的功能:

文化的载体、思想的材料。

正是因为语言的诞生,才开启了民族的文化积累、人类的文明时代。

B.“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诗经》,是家喻户晓的名句,《诗经》是迄今为止所能见到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C.文化并不需要高屋建瓴的纲领,也不需要被高高供奉于展架之上;文化只需要在每一次凝视、惦念、阅读、演奏中活着。

D.你以等一朵花开的心境,等待汤炖出美味,一点也不着急,也不在乎所谓的效率。

真正的高效,不是短时间里获得了什么,而是长久地拥有了某种心性。

二、字词书写

5.根据拼音将相应语句规范、工整地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Dú shū pò  wàn  juàn ,xià bǐ  rú  yǒu  shé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你懂“辣”吗?

①辣,我们都不陌生,不少人尤其是南方人可以说是无辣不欢。

我们应该都听过这样的民间传说:

湖南人怕不辣,四川人不怕辣,江西人辣不怕。

更有甚者,感叹“没辣椒的日子简直生不如死”。

可见,辣在很多人生活中必不可少。

可是,我们真的就懂“辣”吗?

作为喜欢吃辣的人们,很多人对食辣可能存在疑惑。

(一)      

②人之所以会感觉到辣,是因为辣椒、生姜等食物中含有一些化学物质,譬如辣椒素、姜酮、姜醇等。

而在这几种化合物中,辣椒素又是最常见的、分布最广泛的辣味物质。

辣椒素刺激细胞,在大脑中形成了类似于灼烧的微量刺激的感觉,所以其实不管是舌头还是身体的其他器官,只要神经能感觉到的地方就能感受到辣。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能感觉到辣,而有些人觉得不辣,因为每个人对辣的疼痛感有所不同。

(二)      

③也许我们有过这样的体会,有时觉得饭菜不香,但是如果在菜里放上一些辣椒、辣酱等,立马觉得食欲大增,吃完还会意犹未尽,就像上瘾一样。

④吃辣椒久了会让人上瘾,有一个词可以形容这种感觉——“辣椒素快感”,是一种通过食用大量富含辣椒素的食物所造成的快感。

原因是当辣椒素所带来的辛辣感刺激舌头、口腔的神经末梢时,机体的神经系统会反射性地出现心跳加速、唾液及汗液分泌增加、肠胃蠕动增快而加倍“工作”等现象,同时兴奋性的刺激会使大脑释放出内啡肽,再吃下去,大脑又会以为有痛苦袭来,于是释放出更多的内啡肽。

内啡肽会促进大脑内另一种物质——多巴胺的分泌。

多巴胺是一种脑内分泌,类似肾上腺素的物质,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情绪,在短时间内令人高度兴奋。

于是“享乐主义”的大脑让我们吃辣吃上瘾了,以至于闻到浓郁的辣味就有进食的冲动。

就像跑步一样,跑步也会释放内啡肽,所以跑步跑得很爽也会上瘾。

(三)      

⑤我们吃完香辣的食物,往往会眼泪、鼻水直流,口唇肿胀,有时还会感觉头皮发麻。

这时,我们可能第一反应就是找一杯冰水解辣,其实,冰水并非解辣的好方法。

⑥水只能缓解辣味对舌尖神经的刺激,并不能中和辣椒素,辣椒素不溶于水,不但不能冲走且还会使辣椒素更广泛地扩散到身体中去,加剧灼热感。

⑦要快速有效的解辣,牛奶是个不错的选择,纯牛奶里面含有大量的酪蛋白,一种很好的乳化剂,可对因辣而灼伤的消化道上皮黏膜细胞起修复作用,并缓和感觉神经的受刺激程度。

⑧辣椒营养丰富,有许多保健作用。

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可以控制心脏病及冠状动脉硬化,降低胆固醇;含有较多抗氧化物质,可预防癌症及其他慢性疾病;含有花青素可以使呼吸道畅通,用以治疗咳嗽、感冒,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但凡事过犹不及,过多的辣椒素会强烈刺激胃肠粘膜,使其高度充血、蠕动加快,引起胃疼、腹痛、腹泻,诱发胃肠疾病。

同时,食辣也因人而异,有些体质的人或在某些情况下不能吃辣,否则会影响身体健康。

⑨“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只有懂了“辣”,才能更好享受“辣”所带来的完美体验。

(选自《中国科普博览》,文章有删改)

6.根据文章内容,在文中

(一)

(二)(三)处用问句形式补全三个小标题。

7.阅读第⑤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我们吃完香辣的食物,往往会眼泪、鼻水直流,口唇肿胀,有时还会感觉头皮发麻。

8.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⑧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可以控制心脏病及冠状动脉硬化,降低胆固醇;含有较多抗氧化物质,可预防癌症及其他慢性疾病;含有花青素可以使呼吸道畅通,用以治疗咳嗽、感冒,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恰与够

①在造“够”字时,仓颉为难了,天下什么东西有个够呢?

冥思很久没有想出来,只好去请教黄帝。

黄帝想了想说:

“民用五材(金木水火土),再多都不够,唯有多余的话,半句都嫌多!

”仓颉击节赞叹:

对,就是这个——够!

②但是对“够”的程度把握是困难的,什么时候够了?

什么情况下够了?

什么程度才叫够了?

很难有个量化。

欧阳修写《醉翁亭记》时,开始列举了许多山名,后来一句“环滁皆山也”囊括了,这五个字就是正好,就够了。

郭沫若写剧本,有一句“你是个卑鄙无耻的小人”,有人说,这样情绪表达不够,改为“你这个卑鄙无耻的小人”更好,郭氏拜之为一字师。

③文章如此,说话也是如此。

有个相声模拟公交上劝架,前面义正辞严大方得体,后面来一句“什么玩意儿”,坏了。

这样的事生活里很多,不只是笑话。

一次我劝一个孤僻偏执的朋友,前面说得他引为知己,后面加了一句“你这种人也只有我能理解”,结果给人轰出来了。

④文章“过了”或“不够”,大不了不够好,没多大问题,但是话多了半句后果往往大得多,孔融、杨修、祢衡等还因此丢了性命。

这样的事毕竟少,“够”字造出来,当然不仅仅专门用做说话写文章的。

对物质攫取的态度,“够”更难掌握。

⑤没人嫌钱多,这是句老实话。

取之有道还好,大不了穷于追逐,忘了生活的乐趣,若是取之无道,那么欲望越来越大,胆子越来越大,往往要犯事。

权位也是,名誉也是,一上道就高速向前,如果不慎思,很难遽然而惊:

可够了啊?

⑥范蠡功成身退,并留一书信给大夫文种: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子何不去?

”文种没走,结果被害死了。

“够”的领会与否,关系到生死。

王翦出战,带兵六十万,一路走一路派勤务兵和始皇帝讨价还价,要“美田宅甚众”,一连五次,谋士说:

“将军,是不是太过了?

”王翦大笑道,皇帝见我求田问舍贪图富贵,反而放心我了!

看来,够与不够,真的是要悟性的。

王翦果然无恙,得以寿终正寝。

⑦什么时候是够?

有词叫“恰好”“恰巧”“恰恰”,都是“多一点不行,少一点不可”的“够”。

恰是“合心”,合乎心意就好,心满意足就够,可是前提是“心”要知足。

知足的心来自于对欲望的控制,对人生的理解,所以“恰”字造得好,也不好,因为心真的难以控制啊,要修心,要修行,要修性,才能有一颗知足的心,才能体会那个“够”。

9.文章主要论述了什么观点?

10.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1.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论证了什么观点?

(二)阅读课文节选部分,回答15~18题。

(14分)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

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

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

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我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

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

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这时我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笸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

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

因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

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逼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

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

——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二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精忠说岳》并没有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虽然岳飞是我从小就崇拜的最伟大的爱国英雄。

在此顺便说一句,我酷爱古典诗词,但能够从头背到底的,只有岳武穆的《满江红》“怒发冲冠”那一首,还有就是李易安的《声声慢》,她的那几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写得十分动人,尤其是以“寻寻觅觅”起头,描写尽了“如有所失”的无聊情绪。

到我十一岁时,回到故乡的福州,在我祖父的书桌上看到了林琴南老先生送给他的《茶花女遗事》,使我对林译外国小说产生了广泛的兴趣,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译小说来看,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红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

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

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

.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本文选用时有删节)

12.“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13.选文采用了哪种记叙的顺序?

首尾有什么特点?

14.本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中心思想)。

15.从作者对读书的回忆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你对语文学习有什么新的认识?

四、文言文阅读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文】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

“缚者曷为者也?

”对曰:

“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

“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

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文】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间②而窥。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③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

夫问其故,妻曰:

“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④,常有以自下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

妾以是求去也。

”其后,夫自抑损⑤。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⑥以为大夫。

【注】①御:

车夫。

②间:

缝隙。

③策:

用马鞭驱使。

④志念深:

智谋深远,态度谦虚。

⑤抑损:

谦虚退让。

⑥.荐:

推荐

16.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吏二缚一人诣王(_________)            

(2)夫问其故(___________)

(3)坐盗(_________)                       (4)其妻请去(__________)

17.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吾欲辱之,何以也?

             妾以是求去也。

B.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

C.齐人也,坐盗。

                 甚自得也。

D.缚者曷为者也?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

18.翻译句子

(1)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2)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3)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19.你认为【乙】中,车夫、车夫妻子、晏子三人谁最值得你学习?

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五、诗歌鉴赏

早 发

韦 庄

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

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

树色遥藏店,泉声暗傍畦。

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

(注)珪(guī):

古代帝王或诸侯在举行典礼时拿的一种玉器,上圆(或剑头形)下方。

20.诗歌题为“早发”,简要分析首联和颔联是怎样扣住“早”字来写的。

21.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

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六、名著阅读

22.(题文)名著阅读。

文学作品中时常出现人物身份真假难辨的情节,可以说是真亦假时假亦真,假亦真时真亦假。

请从下面两个选项中任选一个,简述故事情节。

①真假李逵(《水浒》)           ②真假美猴王(《西游记》)

七、综合性学习

23.5月10日是母亲节,某班班会的主题是“感谢母亲”。

请你读老师调查后绘制的图表,

用简要的文字概述表格所反映的主要信息。

项目

小学生

初中生

高中生

祝福母亲生日的

54%

66%

91%

祝福同学生日的

56%

86%

92%

八、作文

24.写作。

请以“我真想___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

(提示与要求)

(1)请自主选择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取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4)抄袭是不良行力,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二、字词书写

1、

三、现代文阅读

1、

2、

3、

四、文言文阅读

1、

五、诗歌鉴赏

1、

六、名著阅读

1、

七、综合性学习

1、

八、作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