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新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现代诗二首》+人教部编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476451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新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现代诗二首》+人教部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统编版新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现代诗二首》+人教部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统编版新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现代诗二首》+人教部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统编版新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现代诗二首》+人教部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统编版新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现代诗二首》+人教部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统编版新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现代诗二首》+人教部编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统编版新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现代诗二首》+人教部编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统编版新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现代诗二首》+人教部编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统编版新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现代诗二首》+人教部编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统编版新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现代诗二首》+人教部编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版新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现代诗二首》+人教部编版.docx

《统编版新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现代诗二首》+人教部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新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现代诗二首》+人教部编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统编版新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现代诗二首》+人教部编版.docx

统编版新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现代诗二首》+人教部编版

3现代诗二首

商河县玉皇庙镇杨庄铺小学王荣峰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诗文内容,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景物和这些景物构成的画面。

3.感受秋晚江上和草地上的自然美景,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诗文内容,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景物和这些景物构成的画面。

2.感受秋晚江上和草地上的自然美景,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借助场景描写体会作者情感,并结合生活续写创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1.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

现在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自然中,去欣赏那迷人的景色。

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总能发现不一样的美。

你们有没有认真去体验过?

可曾有什么独特的发现?

下面就请大家来说一说。

预设:

我最喜欢的是傍晚的斜阳,它将群山染红,给绿林披上金装。

它一步一步地往下走,将那一束束柔和的光从空中倾泻下来,使一切显得格外瑰丽。

2.这是老师拍摄的几张照片,请同学们一同观赏一下。

(播放照片)

同学们能猜出这是哪个季节的照片吗?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预设:

秋天,从江上的芦苇猜出来的。

看到此情此景,你会联想到哪些有关诗句呢?

预设: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愁客叶舟里,夕阳花水时。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3.这节课上,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现代诗,看看诗人眼中有哪些美好的瞬间,从中感受自然之景的无穷魅力。

4.汇总你搜集到的与本文有关的资料。

(1)现代诗: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与古典诗歌相比而言,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形式自由,意涵丰富。

(2)刘大白:

浙江绍兴人,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家。

著作有《白屋说诗》《白屋遗诗》《旧梦》《旧诗新话》《白屋文话》等。

5.出示课题,理解课题。

(秋晚的江上)

二、初读感知

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你觉得有趣的地方。

1.同学们,你们喜欢《秋晚的江上》这首诗歌吗?

喜欢的话就赶紧读读吧。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画一画:

画出本课的生字,多读几遍。

提出要求:

一板一眼字正腔圆

4.认一认:

出示生字,生词,开火车认读。

5.帮一帮:

四人小组互读课文,互相帮助指正。

6.比一比:

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读诗歌,比比哪个小组读得正确、流利。

7.多音字:

尽:

(jǐn)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

(jìn)尽力山穷水尽

三、朗读品味

(一)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带着对秋景的喜爱之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朗读过程中老师有些小建议:

边读边想象画面;注意断句。

(二)品味朗读。

1.读完了这首诗歌,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我看到了,凌江飞渡,江边的在夕阳的映衬下格外美丽。

预设:

倦鸟归巢、驮着斜阳、芦苇。

2.齐读第1小节,圈出这一小节描写的景物。

(1)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圈画出重点词语,学生先小组交流,教师再重点点拨。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预设:

鸟儿斜阳

(2)说一说这一小节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可以从“鸟儿要干什么?

是什么样的状态?

”方面进行考虑。

预设:

傍晚的江面上,落日西沉,倦鸟归巢。

(3)你觉得这句话美在哪里呢?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这一小节里哪个字写出了鸟儿的状态?

预设:

“倦、驮”突出了鸟的疲倦,劳累的状态。

倦鸟驮斜阳,想象自己就是鸟儿,进而就能体会“倦”“驮”二字的表达效果。

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将鸟在夕阳下飞翔的情景写得富有诗意化。

在诗人的笔下,黄昏的景色有一股悲哀的美,而这种美正体现在“倦”“驮”二字上。

诗人写鸟倦,实际上是在表达自己的疲惫之感。

而“驮”字,是诗人想象的深化,也更加突出了鸟倦的程度,因为驮是一种负荷,而驮的又是太阳。

这里诗人描写的不仅是倦鸟归巢的景致,更包含诗人自己对生活的独特体验。

朗读时,表现出对鸟儿的怜惜之情。

3.自由读第2小节,画出这一小节描写的景物。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1)圈出这一小节描写的景物。

预设:

斜阳、芦苇、倦鸟。

(2)说一说这一小节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预设:

夕阳的余晖点染了江面,也妆红了芦苇。

(3)你觉得这句话美在哪里呢?

预设:

“掉”形象展现了江中夕阳的倒影好像从鸟翅上掉下来的一样。

这一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

预设:

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夕阳的光辉洒在芦苇丛中的景象。

(4)小组之间交流讨论:

芦苇的变化过程。

是谁让芦苇由“头白”成了“红颜”?

预设:

夕阳。

从“头白”到“红颜”,运用拟人的手法把芦苇人格化,给诗文平添了一丝情趣,给图画增加了色彩。

“头白的芦苇”呈现“红颜”是夕阳的余晖映照的结果。

夕阳的余晖点染了江面,也点染了芦苇。

一瞬间,白了头的芦苇也变成红颜了。

白红两种对比鲜明的颜色相衬,更突出江面上的风景之美。

(5)夕阳落山,还有哪些事物会被染红呢?

请你模仿诗歌最后一句写一写。

朗读提示:

让我们有感情地读一读第2小节。

朗读时要带着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读后两句,边读边想象画面。

4.小组之间交流讨论一下课文与下面这首诗有什么异同?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四、巩固练习

打开“基础训练-《现代诗二首》”,一起来闯关吧!

第二课时

一、游戏导入

1.同学们,上课之前,让我们一起来做个猜谜语的游戏。

任劳又任怨,

田里活猛干。

生产万吨粮,

只把草当饭。

预设:

牛。

同学们见过牛吗?

你印象中的牛是什么样子?

有什么特点?

可以仿照老师这个句式和你的同学交流一下。

这是一头的牛。

预设:

这是一头壮硕的牛,这是一头勤劳的牛,这是一头任劳任怨的牛……

2.我们来看看牛在作者徐志摩的眼中,又有什么不同?

汇总你搜集到的与作者有关的资料。

现代诗人、散文家。

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等。

3.出示课题,理解课题。

(花牛歌)

二、课文赏析

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你觉得有趣的地方。

1.同学们,你们喜欢《花牛歌》这首诗歌吗?

喜欢的话就赶紧读读吧。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画一画:

画出本课的生字,多读几遍。

提出要求:

一板一眼字正腔圆

4.认一认:

出示生字,生词,开火车认读。

5.帮一帮:

四人小组互读课文,互相帮助指正。

6.比一比:

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读诗歌,比比哪个小组读得正确、流利。

一起和美丽的花牛做个游戏吧!

三、朗读品味

(一)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带着对花牛的喜爱之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花牛/在草地里/坐,压扁了/一穗/剪秋罗。

花牛/在草地里/眠,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花牛/在草地里/走,小尾巴甩得/滴溜溜。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朗读过程中老师有些小建议:

尝试模仿花牛的动作;注意断句。

(二)品味朗读。

1.读完了这首诗歌,你发现这是一头怎样的花牛?

预设:

这是一头调皮可爱的花牛、这是一头会做梦的花牛……

2.小组之间交流一下小花牛在草地上做了哪些有趣的事呢?

预设:

在草地上坐、在草地上眠、在草地上走、在草地上做梦。

3.草地里坐。

(1)齐读第1小节,圈出这一小节描写的景物。

花牛在草地里坐,

压扁了一穗剪秋罗。

预设:

花牛、草地、剪秋罗。

(2)说一说这一小节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预设:

花牛压剪秋罗

(3)压扁了剪秋罗,可以看出花牛的什么特点?

预设:

可以看出花牛的无拘无束。

朗读时,要用舒缓的语气,读出花牛的悠闲自在。

(4)看到花牛压扁了剪秋罗,你会对花牛说些什么?

预设:

“小花牛,真淘气,把剪秋罗都压扁了。

小组之间运用刚才的学习方法,汇报交流其他小节的收获。

花牛:

在草地上眠

在草地上走

在草地上做梦

4.在草地里眠。

在草地里眠,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

预设:

花牛在草地里眠,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从“霸占”一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

花牛与自然融合为一体,无拘无束。

“白云霸占了半个天”说明了什么?

预设:

表明天朗气清,作者的视线转移到了天上。

花牛在草地上睡觉,身上的白色和白云融为一体。

5.在草地里走。

在草地里走,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

花牛/在草地里/走,

小尾巴甩得/滴溜溜。

这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景象?

预设:

花牛甩尾图。

“小尾巴甩得滴溜溜。

”说明了什么?

预设:

说明作者观察仔细,也说明了花牛的悠闲自得。

6.在草地里做梦,又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

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效果?

预设:

这一段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夕阳落山说成太阳偷渡,非常形象生动、富有情趣。

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花牛做梦图。

猜一猜花牛会梦到什么?

预设:

天空真美啊!

青草的味道真是太美味啦!

7.再读课文:

从《花牛歌》中你感受到什么?

想到了什么?

预设:

简单明朗、轻快活泼、一咏三叹的诗句形式,将花牛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生动地展现,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崇。

四、感悟提升

1.小组讨论一下:

尝试为这几小节起个好听的名字!

预设:

花牛压剪秋罗图、云下花牛眠图、花牛甩尾图、花牛梦中见夕阳图。

2.小组之间讨论一下:

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预设:

句式整齐:

这首诗共有4小节,每一小节只有两句,而且开头都是“花牛在草地里……”,句式非常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

诙谐幽默:

这首诗用词非常有趣,“压扁”“霸占”“偷渡”贬词褒用,把事物写得可爱、生动。

结构简单:

全诗语言通俗易懂、简单明快。

作者以孩童幼稚天真的眼光去看待花牛,描述花牛,不过分追求思想的深刻和复杂,也不过分追求语言的华丽。

3.你还知道哪些带有“牛”字的成语?

预设:

九牛一毛汗牛充栋牛毛细雨对牛弹琴牛高马大九牛二虎之力风马牛不相及庖丁解牛初生牛犊不怕虎牛头不对马嘴牛刀小试气冲斗牛目无全牛牛鬼蛇神……

五、巩固练习

打开“阅读训练-《现代诗二首》”,一起来闯关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