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剂学考试题库及答案四.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485902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102 大小:7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药剂学考试题库及答案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中药药剂学考试题库及答案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中药药剂学考试题库及答案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中药药剂学考试题库及答案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中药药剂学考试题库及答案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中药药剂学考试题库及答案四.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2页
中药药剂学考试题库及答案四.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2页
中药药剂学考试题库及答案四.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2页
中药药剂学考试题库及答案四.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2页
中药药剂学考试题库及答案四.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2页
中药药剂学考试题库及答案四.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2页
中药药剂学考试题库及答案四.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2页
中药药剂学考试题库及答案四.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2页
中药药剂学考试题库及答案四.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2页
中药药剂学考试题库及答案四.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2页
中药药剂学考试题库及答案四.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2页
中药药剂学考试题库及答案四.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2页
中药药剂学考试题库及答案四.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2页
中药药剂学考试题库及答案四.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2页
中药药剂学考试题库及答案四.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2页
亲,该文档总共10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药剂学考试题库及答案四.docx

《中药药剂学考试题库及答案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药剂学考试题库及答案四.docx(10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药药剂学考试题库及答案四.docx

中药药剂学考试题库及答案四

中药药剂学试题及答案

第十章散剂

一、选择题

【A型题】

1.《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规定内服散剂应是

A.最细粉B.细粉C.极细粉D.中粉E.细末

2.在倍散中加色素的目的是

A.帮助判断分散均匀性B.美观C.稀释D.形成共熔物E.便于混合

3.通过六号筛的粉末重量,不少于95%的规定是指

A.单散B.外用散剂C.儿科用散剂D.内服散剂

E.倍散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含毒性药物的散剂不应采用容量法分剂量

B.倍散用于制备剂量小的散剂

C.散剂含低共熔组分时,应先将其共熔后再与其他组分混合

D.散剂含少量液体组分时,可利用处方中其他固体组分吸收

E.液体组分量大时,不能制成散剂

5.外用散剂应该有重量为95%的粉末通过

A.5号筛B.6号筛C.7号筛D.8号筛E.9号筛

6.《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规定儿科和外用散剂应是

A.最细粉B.细粉C.极细粉D.中粉E.细末

7.散剂按水份测定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ⅪB)测定,除另有规定外,水份不得超过

A.5%B.6%C.7%D.8%E.9%

8.通常所说百倍散是是指1份重量毒性药物中,添加稀释剂的重量为

A.1000份B.100份C.99份D.10份E.9份

9.单剂量包装的散剂,包装量在1.5g以上至6g的,装量差异限度为

A.±15%B.±10%C.±8%D.±7%E.±5%

10.制备含毒性药物散剂,剂量在0.01g以下时,应该配成

A.5倍散B.10倍散C.20倍散D.50倍散

E.100倍散

11.制备10倍散可采用

A.配研法B.套研法C.单研法D.共研法

E.加液研磨法

12.下列不是散剂特点的是

A.比表面积大,容易分散

B.口腔和耳鼻喉科多用

C.对创面有一定的机械性保护作用

D.分剂量准确,使用方便

E.易吸潮的药物不宜制成散剂

13.含毒性药物的散剂分剂量常用

A.容量法B.重量法C.估分法D.目测法

E.二分法

14.用酒渍或煎汤方式服用的散剂称为

A.倍散B.单散C.煮散D.内服散E.外用散

15.散剂的制备工艺是

A.粉碎→混合→过筛→分剂量

B.粉碎→混合→过筛→分剂量→包装

C.粉碎→混合→过筛→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

D.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

E.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

16.散剂混合时常用

A.打底套色法B.等量递增法C.单研法D.共研法

E.加液研磨法

17.下列关于散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含挥发性药物也可制成散剂

B.适合于刺激性强的药物

C.由于没经过提取,所以分散速度慢

D.易吸潮、剂量大

E.小儿不易给药

18.散剂制备工艺中最重要的工序是

A.质量检查B.粉碎C.分剂量D.过筛E.混合

19.不能用于包装含挥发性组分散剂的材料是

A.玻璃管B.硬胶囊C.聚乙烯塑料管D.玻璃纸

E.蜡纸

20.下列包装材料选择错误的是

A.含挥发油或油脂类的散剂用玻璃纸

B.较稳定的散剂用有光纸

C.易被气体分解的散剂用玻璃纸

D.含芳香、挥发性组分的散剂用玻璃管

E.易引湿、风化的散剂用蜡纸

【B型题】

[21~23]

A.风化B.溶解C.吸湿D.絮凝E.共熔

21.药物在空气中失去结晶水的现象,称为

22.药物混合后出现润湿或液化现象,称为

23.药物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称为

[24~26]

A.不含挥发性组分的散剂

B.液体组分含量过大,药效物质无挥发性的散剂

C.含有少量矿物药的散剂

D.含动物药的散剂

E.含少量液体组分的散剂

24.先蒸去大量水分后再用其他粉末吸收

25.利用其他固体组分吸收后研匀

26.加适量稀释剂吸收后研匀

[27~30]

A.有光纸B.有色纸C.玻璃纸D.蜡纸E.塑料袋

27.普通药物包装应该选用

28.含挥发性组分及油脂类散剂包装应该选用

29.含冰片、樟脑、薄荷脑等挥发性组分散剂包装不宜选用

30.易吸湿、风化及二气化碳作用易变质的散剂包装应该选用

[31~33]

A.5号筛B.6号筛C.7号筛D.8号筛E.9号筛

31.外科用散剂含通过的粉末重量,不少于95%

32.内服散剂含通过的粉末重量,不少于95%

33.儿科用散剂含通过的粉末重量,不少于95%

[34~36]

A.密度大的先加,密度小的后加

B.密度小的先加,密度大的后加

C.配制10000倍散剂

D.配制100倍散或1000倍散

E.配制10倍散剂

34.当剂量在0.01g以下时宜

35.各组分密度差别较大时制备散剂应该

36.当剂量在0.01g~0.1g时宜

[37~40]

A.±5%B.±7%C.±8%D.±10%E.±15%

37.单剂量散剂剂量为0.1g~0.5g时,装量差异限度为

38.单剂量散剂剂量为0.1g~6g时,装量差异限度为

39.单剂量散剂剂量为0.1g以下时,装量差异限度为

40.单剂量散剂剂量为0.5g~1.5g时,装量差异限度为

【X型题】

41.下列有关散剂特点的正确说法是

A.剂量可随意加减B.容易制备C.能掩盖不良气味

D.易分散、药效迅速E.比丸剂、片剂更稳定

42.下列有关含低共熔组分散剂的正确说法是

A.可选择先用固体粉末稀释低共熔组分再与其他组分混合的方法

B.可选择先形成低共熔物再与其他组分混合的方法

C.形成共熔物后,药理作用可能发生变化

D.形成共熔物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不可能引起药理作用的改变

E.产生共熔现象与药物的品种和使用的比例量有关

43.下列药物不适合制成散剂的是

A.挥发性强的药物B.粉性强的药物C.腐蚀性强的药物

D.吸湿性强的药物E.一般性药物

44.打底套色法制备散剂时,打底应该用

A.颜色较深的药粉B.颜色较浅的药粉C.质地较轻的药粉

D.数量较少的药粉E.数量较多的药粉

45.打底套色法制备散剂时,套色应该用

A.颜色较深的药粉B.颜色较浅的药粉C.质地较轻的药粉

D.数量较少的药粉E.数量较多的药粉

46.打底套色法制备散剂时,饱和研钵应该用

A.颜色较深的药粉B.颜色较浅的药粉C.质地较轻的药粉

D.数量较少的药粉E.数量较多的药粉

47.下列有关散剂质量要求正确的说法是

A.装量差异限度因装量规格的不同而不同

B.对用量未作规定的外用散剂不用检查装量差异

C.应呈现均匀的色泽,无花纹及色斑

D.粒度因给药部位或用药对象不同而不同

E.含水量不得大于7%

48.下列可作为倍散稀释剂的物质是

A.糊精B.蔗糖C.淀粉D.葡萄糖E.乳糖

49.下列有关散剂正确的说法是

A.制备散剂时应该将能出现低共熔现象的组分除去

B.当组分比例量相差悬殊时,应该采用等量递法混合

C.散剂是一种剂型,也可以作为其他固体制剂的基础

D.散剂中的药物会因粉碎而使其吸湿性增强

E.组分颜色相差悬殊时应该采用套色法研匀

50.容易出现低共熔现象的药物多属于

A.酮类物质B.液体物质C.挥发性物质D.酚类物质E.醛类物质

51.需要特殊处理的散剂有

A.组分的比例量相差悬殊的散剂

B.组分密度相差悬殊的散剂

C.含有毒性成分的散剂

D.含有液体组分的散剂

E.含有低共熔组分的散剂

52.下列对散剂的特殊处理正确的是

A.剂量在0.01以下时,可配成1:

100或1:

1000的倍散

B.组分颜色相差悬殊时,可用打底套色法混合

C.组分密度相差悬殊时,应将密度小的放在下面研磨

D.组分密度相差悬殊时,应将密度大的放在下面研磨

E.剂量在0.01g~0.1g时,可配成1:

100的倍散

53.下列与低共熔现象产生无关的条件是

A.药物的结构和性质B.低共熔点的高低C.组分的比例量D.药物颗粒的大小E.生产环境和技术

54.下列可制成散剂的处方有

A.挥发性组分含量大B.含有刺激性组分C.剂量过大D.含有毒性成分E.含有低共熔组分

55.剂量在0.01g以下的散剂,可配成倍散的比例为

A.1:

5B.1:

10C.1:

100D.1:

1000E.1:

10000

二、名词解释

1.散剂

2.倍散

3.打底套色法

4.配研法

5.低共熔

三、填空题

1.比例量相差悬殊的散剂应采用配研(等量递增)法混合。

2.制备散剂的工艺流程分为药物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和包装。

3.散剂按用途可分为内服散剂和外用散剂。

4.散剂不仅可直接使用,还可作为其他固体制剂的基础。

5.除另有规定外,散剂的含水量不得过9%。

6.两种以上药物经混合后出现润湿或液化的现象,称为低共熔。

7.散剂中组分颜色或比重不同应采用打底套色法混合。

8.制备散剂常用的混合方法有研磨混合、搅拌混合和过筛混合。

9.制备倍散所用的稀释剂应为无显著的药理作用,不与主药发生反应,不影响主药含量测定的物质。

10.由于塑料在低温和久置后易脆裂,且有一定的透湿和透气性,故在应用上仍受到限制。

四、是非题

1.散剂含水量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过9.0%。

2.散剂因在服用时的不良气味不宜掩盖,所以有被胶囊剂替代的可能。

3.散剂比其它经典固体剂型奏效更为迅速。

4.异味浓烈、刺激性和腐蚀性强,以及稳定性差的药物不宜配成散剂。

5.两种粒子混合的难易只与粒子的密度差有关而与两种粒子的比例量无关。

6.配研法适用于密度和粒度相似而比例量相差悬殊的药粉混合。

7.与重量法相比,容量法具有效率高、误差小的特点,因此目前药厂使用的散剂自动包装机、散剂定量分包机等,都是采用容量法分剂量的。

8.散剂的比表面积较大,容易出现吸湿、风化和挥发性成分挥发等现象而影响质量。

9.蜡纸不易透过水蒸气、CO2气、挥发性及油脂类成分,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包装材料。

10.毒性药物一般与一定量的稀释剂混合制成倍散(或称稀释散)。

往往加入着色剂,以显示散剂混合的均匀性及与未配成倍散的原料药相区别。

11.含毒性成分的药材有的应测定其毒性成分的含量后,方可用作配制散剂的原料使用。

12.处方中含有能溶解低共熔混合物的液体时,应先将液体组分喷雾于其他固体组分中,混匀后,加入低共熔混合物。

13.散剂处方中含有液体药物时,可以用其他固体组分吸收液体药物后混匀来制备。

五、简答题

1.调配每包含硫酸阿托品0.5g共12包,应取1000倍散的硫酸阿托品多少?

2.简述散剂的特点。

3.简述制备散剂的工艺流程。

4.简述含毒剧药物散剂的制备方法。

5.简述散剂的质量检查项目。

六、论述题

1.试述“打底套色法”与“配研法”的区别。

2.试述含液体组分散剂的制备方法。

3.试述怎样预防散剂结块、变色等变质现象的发生。

4.试述含低共熔组分散剂的制备方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B2.A3.D4.C5.C6.A7.E8.C9.D10.E11.A12.D13.B14.C15.E16.B17.D18.E19.E20.C

【B型题】

21.A22.E23.C24.B25.E26.E27.A28.C29.D30.D31.B32.C33.B34.D35.B36.E37.D38.B39.E40.C

【X型题】

41.ABD42.ABCE43.ACD44.AD45.BD46.BD47.ABCD48.ABCDE49.BCDE50.ADE51.CDE52.ABC53.BDE54.DE55.CD

二、名词解释

1.散剂是指药物或药物与辅料经粉碎、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剂型。

2.倍散是指毒性药物与一定量的稀释剂混合制成的称稀释散。

3.打底套色法是由“打底”和“套色”两步完成混合过程。

打底是先用散剂组分中量多的药粉饱和研钵内表面,然后再将色深、量少的药粉放入研钵中;套色是在打底的基础上将一定量色浅、量多的药粉加入研钵中后研匀,重复此操作至全部组分混合完毕。

4.配研法也称等量递增法,是先取量小的组分及与其等量的量大组分于混合器具中混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组分混匀,重复此操作至全部组分混合完毕。

5.低共熔是指两种以上药物经混合后出现润湿或液化的现象。

三、填空题

1.配研(等量递增)

2.混合质量检查

3.内服外用

4.基础

5.含水量

6.润湿液化

7.打底套色法

8.研磨混合过筛混合

9.药理含量测定

10.透湿透气性

四、是非题

1.√2.×3.√4.√5.×6.√7.×8.√9.×10.√11.√12.×13.√14.√

五、简答题

1.设应取X克,则:

X=0.0005×12×1000=6(g)

2.散剂的特点是易分散、奏效快、制备方法简单、剂量可随意增减、运输携带方便。

但是,散剂中部分药物易起变化,挥发性成分易散失。

3.制备散剂的工艺流程为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等。

4.一般是将毒剧药物与一定量的稀释剂混合制成倍散(或称稀释散)。

倍散的制备时应该采用等量递增法混合,还应加入着色剂。

稀释剂的用量视药物剂量而定,药物剂量越小,加入稀释剂的数量越多。

如药物剂量在0.01~0.1g的,取药物1份加9份稀释剂,制成10倍散;药物剂在0.01g以下的,则应制成100倍散或1000倍散。

5.散剂的质量检查项目包括:

①粒度;②外观均匀度;③水分;④装量差异;⑤装量;⑥无菌;⑦微生物限度等。

六、论述题

1.“打底套色法”注重色泽,而对粉体粒子等比例容易混匀的规律有所忽略,“等量递增法”则强调粉体粒子等比例量容易混合均匀。

2.①利用处方中其他固体组分吸叫后研匀;②如处方中固体组分不能完全吸收液体组分时,可加适当的赋形剂(如淀粉、蔗糖等)吸收,至不呈潮湿为度;③当液体组分量过大,且没有挥发性时,可蒸去大部分水分后加入固体组分或赋形剂,低温干燥,研匀即可;④若含黏稠浸膏或挥发油,可用少量乙醇溶解或稀释后,再与药粉混匀。

3.①选用防湿包装;②注意贮藏环境的防湿;③避免温度、光线和空气对散剂质量的影响。

4.含低供熔组分的散剂采用什么方法制备,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有下述几种情况:

①如组分低共熔后,药理作用增强,则采用低共熔法;②如组分低共熔后,药理作用无明显变化,且固体组分较多时,可将低共熔组分共熔后,再用其他固体组分吸收混匀;③如含有挥发油或其他能溶解低共熔组分的液体时,可将低共熔组分先溶解,再喷入其他固体组分中混匀。

(赵文术)

第十一章颗粒剂

习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下列有关泡腾颗粒剂正确的制法是

A.先将枸橼酸、碳酸钠分别制成湿颗粒后,再与药粉混合干燥

B.先将枸橼酸、碳酸钠混匀后,再进行湿法制颗粒

C.先将枸橼酸、碳酸钠分别制成颗粒后,再混合干燥

D.先将枸橼酸、碳酸钠分别制成颗粒干燥后,再混合

E.将枸橼酸、碳酸钠和药粉混匀后,再进行湿法制颗粒

2.板蓝根颗粒属于

A.水溶性颗粒剂B.泡腾性颗粒剂C.酒溶性颗粒剂

D.块状冲剂E.混悬性颗粒剂

3.下列有关可溶性颗粒剂干燥叙述,不正确的是

A.开始干燥时,温度应逐渐上升

B.在85~90℃范围内干燥

C.成品含水量不应超过2%

D.湿颗粒应该及时干燥

E.用手紧握干粒,当手放松后颗粒不应黏结成团

4.颗粒剂“软材”质量的经验判断标准是

A.含水量充足B.含水量在12%以下C.握之成团,触之即散D.有效成分含量符合规定E.黏度适宜,握之成型

5.向颗粒剂中加入挥发油的最佳方法是

A.与其他药粉混匀后,再制颗粒

B.与稠混匀后,再制颗粒

C.用乙醇溶解后喷在药粉上,再与其余的颗粒混匀

D.先制成β-CD包合物后,再与整粒后的颗粒混匀

E.用乙醇溶解后喷在干燥后的颗粒上

6.下列不属于对颗粒剂的质量要求是

A.溶化性强

B.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

C.在1号筛到4号筛之间的颗粒不得少于92%

D.含水量不得超过9.0%

E.成品的外观应干燥、颗粒均匀

7.可溶性颗粒剂常用的赋形剂有

A.糖粉B.食用色素C.淀粉D.硫酸钙二水物

E.药材细粉

8.下列有关颗粒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糖尿病患者可用无糖型B.质量稳定,不易吸潮

C.服用运输均方便D.奏效快E.能通过包衣制成缓释制剂

9.下列有关颗粒剂辅料的叙述正确的是

A.优良的赋形剂既具有矫味作用,又具有黏合作用

B.辅料用量不超过稠膏量的10倍

C.不能单独使用糖粉作辅料

D.稠膏:

糖粉:

糊精=1:

1:

1

E.羟丙基淀粉不能用作颗粒剂的辅料

10.水溶性颗粒剂制备工艺流程为

A.药材提取→提取液浓缩→加入辅料后制颗粒→干燥→整粒→质量检查→包装

B.药材提取→提取液浓缩→精制→加入辅料后制颗粒→干燥→整粒→质量检查→包装

C.药材提取→提取液精制→浓缩→加入辅料后制颗粒→整粒→干燥→质量检查→包装

D.药材提取→提取液精制→浓缩→加入辅料后制颗粒→干燥→整粒→质量检查→包装

E.药材提取→提取液精制→加入辅料后制颗粒→干燥→整粒→质量检查→包装

11.适宜糖尿病人服用的是

A.水溶性颗粒剂B.无糖颗粒剂C.酒溶性颗粒剂

D.块状冲剂E.泡腾性颗粒剂

12.湿颗粒干燥的适宜温度是

A.60~70℃B.70~80℃C.60~80℃D.60~90℃E.50~80℃

13.颗粒剂的最佳贮藏条件是

A.低温贮藏B.阴凉干燥处贮藏C.通风处贮藏

D.避光处贮藏E.干燥处贮藏

14.可用来包合挥发性成分的辅料是

A.可压淀粉B.可溶性环糊精C.玉米朊D.可溶性性淀粉E.β-CD

15.对泡腾性颗粒剂溶化性的要求是

A.在热水中可均匀混悬

B.在热水中可全部溶化

C.在温水中应全部溶化

D.在热水中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E.在常水中就全部溶化

16.《中国药典》现行版规定颗粒剂水分含量是:

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过

A.4.0%B.5.0%C.6.0%D.7.0%E.8.0%

17.单剂量包装的颗粒剂剂量在1.5g以上至6g的,装量差异限度为

A.10%B.9%C.8%D.7%E.5%

18.混悬性湿颗粒干燥的适宜温度是

A.50℃以下B.60℃以下C.70℃以下D.80℃以下E.90℃以下

19.在酒溶性颗粒剂制备过程中,提取用的乙醇浓度应是

A.50%左右B.60%左右C.70%左右D.80%左右E.90%左右

20.下列有关泡腾性颗粒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石炭酸可以用作泡腾崩解剂

B.泡腾剂是通过麻痹味蕾进行矫味的

C.泡腾剂分类有机酸和弱碱两种

D.含水量大时会在贮藏时发生部分酸碱中和反应

E.成品中含有两种不同的颗粒

【B型题】

[21~23]

A.用高浓度乙醇制粒B.用淀粉浆制粒C.过筛整粒

D.加辅料调整E.加浸膏粉调整

21.颗粒大小不均匀时

22.制软材的药粉黏性太大时

23.颗粒过分松散时

[24~26]

A.±9%B.±8%C.±7%D.±6%E.±5%

24.颗粒剂标示装量为1g以上至1.5g时,装差异限度为

25.颗粒剂标示装量为1.5g以上至6g时,装差异限度为

26.颗粒剂标示装量为6g以上时,装差异限度为

[27~30]

A.水溶性颗粒剂B.混悬性颗粒剂C.块状冲剂

D.泡腾性颗粒剂E.酒溶性颗粒剂

27.要求在溶化性检查时不得有焦屑等异物的是

28.所含的全部组分均能溶于热水中的是

29.溶于水后可产生二氧化碳而具有矫味作用的是

30.所含的全部组分均能溶于白酒中的是

[31~34]

A.糊精B.乳糖C.活性炭D.蔗糖粉E.β-环糊精

31.引湿性小、性质稳定的新型颗粒剂辅料是

32.与柠檬酸混合易黏结成块的是

33.可使液体药物固体化的是

34.是淀粉的水解产物、并且有良好的颗粒成型性的是

[35~37]

A.挤出制颗粒B.一步制颗粒C.干法制颗粒

D.湿法制颗粒E.快速搅拌制颗粒

35.需要加入干燥黏合剂的制颗粒方法是

36.常用于低糖型颗粒剂的制备是

37.制成的颗粒有一定棱角的制颗粒方法是

【X型题】

38.常用作水溶性颗粒剂的辅料是

A.糊精B.乳糖C.蔗糖粉D.染色淀粉

E.药材细粉

39.下列有关颗粒剂质量要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颗粒剂中能通过五号筛的粉末不得超过15%

B.泡腾性颗粒剂遇水后立即出现泡腾状

C.在颗粒剂制备时,辅料用量一般应低于稠膏的5倍

D.标示装量不同,颗粒剂的装量差异限度也不同

E.《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规定颗粒剂含水量不得过9%

40.下列有关湿颗粒的叙述,正确的是

A.应该在60~80℃范围内进行干燥

B.长时间保存易结块、变形

C.含淀粉量大量应于60℃以下干燥

D.表面不可干燥过快

E.干燥后含水量应在5%以下

41.颗粒剂药材提取液的精制方法有

A.高速离心法B.乙醇沉淀法C.微孔滤膜滤过法

D.反渗透法E.大孔树脂吸附法

42.干燥颗粒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A.用烘干法或沸腾干燥法

B.在80~100℃范围内进行干燥

C.应控制干颗粒的含水量在2%以下

D.开始干燥的温度应该逐步升高

E.应该及时干燥

43.常用的颗粒剂制颗粒方法有

A.湿法制粒B.干法制粒C.流化喷雾制粒

D.喷雾干燥制粒E.挤出制粒

44.下列有关酒溶性颗粒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颗粒溶于白酒后应为澄清溶液

B.颗粒中的有效成分不仅溶醇,也溶于水

C.药材常用60%的乙醇提取

D.药材常用60%的乙醇沉淀

E.药材可用渗漉法提取

45.颗粒剂常用的干燥方法有

A.远红外线干燥B.吸湿(干燥剂)干燥C.喷雾干燥

D.烘干E.沸腾干燥

46.颗粒剂成型工序包括

A.干燥B.制软材C.药材提取D.浓缩E.制粒

47.下列有关块状冲剂制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压制前需加入崩解剂

B.模压法应严格控制颗粒的水分含量

C.在用机械压制前应该向干颗粒中加入水溶性润滑剂

D.机压法应采用压力较大的设备冲压

E.压制前需制成颗粒

48.下列有关颗粒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适合大规模生产B.吸收快、奏效迅速C.易吸湿

D.服用剂量小E.服用、携带方便

49.颗粒剂按分散状态可分为

A.水溶性颗粒B.酒溶性颗粒C.泡腾性颗粒

D.混悬性颗粒E.块状冲剂

50.常用的颗粒剂辅料有

A.枸橼酸B.碳酸氢钠C.蔗糖D.糊精E.滑石粉

二、名词解释

1.颗粒剂

2.块状冲剂

3.水溶性颗粒剂

4.酒溶性颗粒剂

5.混悬性颗粒剂

6.泡腾性颗粒剂

7.软材

三、填空题

1.按其溶解性能和溶解状态,颗粒剂可分为可溶性颗粒、混悬性颗粒和泡腾性颗粒。

2.泡腾性颗粒剂一般采用的崩解剂为枸橼酸、酒石酸等有机酸和碳酸氢钠或碳酸钠等弱碱。

3.制备颗粒剂,可根据稠膏的密度、黏性来调整赋形剂用量,其总用量一般不宜超过稠膏量的5倍。

4.颗粒剂的质量检查项目有粒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