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动放大电路.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488488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808.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差动放大电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差动放大电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差动放大电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差动放大电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差动放大电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差动放大电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差动放大电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差动放大电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差动放大电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差动放大电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差动放大电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差动放大电路.docx

《差动放大电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差动放大电路.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差动放大电路.docx

差动放大电路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掌握射极跟随器的特性及测量方法。

2、进一步学习放大器各项参数测量方法。

二、仪器用具:

仪器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备注

双踪示波器

GOS-620

1

函数信号发生器

GFG-8216A

1

双输入交流毫伏表

DF2170A

1

数字万用表

UT56

1

模拟电路试验箱

1

直流电压表

直流毫安表

频率计

三、实验原理

调零电位器RP用来调节VT1、VT2管的静态工作点,使得输入信号ui=0时,双端输出电压u0=0。

RE为两管共同的发射极电阻,它对差模信号无负反馈,因为不影响差模电压放大倍数但对共模信号有较强的负反馈作用,故可以有效的抑制零漂,稳定静态工作点。

当开关拨向右边时,构成具有恒流源的差动放大电路。

它用晶体管恒流源代替发射极电阻RE,可以进一步提高差动放大器一直共模信号的能力。

1、静态工作点的估算

(1)典型电路

(2)恒流源电路

ICS=IES=½ICS

2、差模电压放大倍数Aud和共模电压放大倍数Auc

当差动放大器的涉及电阻RE足够大,或采用恒流源电路的时候,差模电压放大倍数Aud由输出端方式决定,而与输入端无关

(1)双端输入时:

RE=∞,RP在中心位置时

(2)单端输出

Aud1=ΔUc1/ΔUi=1/2Aud

Aud2=ΔUc2/ΔUi=-1/2Aud

当输入共模信号时若为单端输出,则有

若为双端输出,在理想情况下Auc=0

3、共模抑制比KCMR

KCMR=|Aud/Auc|

四、实验步骤(包括原理图、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1.按实验原理图,连接好电路。

2.开关K拨向左边构成典型差动放大器。

(1)测量静态工作点

①调节放大器零点

信号源不接入,将放大器输入端A、B与地短接,接通±12V直流电源,用万用表的直流电压挡测量输出电压UO,调节调零电位器RP,使UO=0。

调节要仔细,力求准确。

②测量静态工作点

零点调好以后,用万用表的直流电压挡测量T1、T2管各电极电位及射极电阻Re两端电压URE。

典型差动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

具有恒流源差动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

3.测量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断开直流电源,将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接放大器输入A端,信号源的地端(黑夹子)接放大器输入B端构成双端输入方式,调节输入信号为频率f=1KHz的正弦信号,并使信号源的幅度输出旋钮(AMPL)旋至零,用示波器监视输出端(集电极C1或C2与地之间)。

接通±12V直流电源,逐渐增大输入电压Ui(约100mV),在输出波形无失真的情况下,用交流毫伏表测量Ui,UC1,UC2,并观察ui,uC1,uC2之间的相位关系。

差模输入Ui:

Uc1:

Uc2:

4.测量共模电压放大倍数

将放大器A、B短接,信号源接A端与地之间,构成共模输入方式,调节输入信号f=1kHz,Ui=1V,在输出电压无失真的情况下,测量Ui,UC1,UC2,并观察ui,uC1,uC2之间的相位关系及URe随Ui改变而变化的情况。

Ui:

Uc1:

Uc2:

5.具有恒流源的差动放大电路性能测试

将图电路中开关K拨向右边,构成具有恒流源的差动放大电路。

参照典型差动放大器性能测试的步骤对具有恒流源的差动放大器进行测试。

预习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