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课程标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490663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22.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课程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古代汉语课程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古代汉语课程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古代汉语课程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古代汉语课程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古代汉语课程标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古代汉语课程标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古代汉语课程标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古代汉语课程标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古代汉语课程标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古代汉语课程标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古代汉语课程标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古代汉语课程标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古代汉语课程标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古代汉语课程标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古代汉语课程标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古代汉语课程标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古代汉语课程标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古代汉语课程标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古代汉语课程标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课程标准.docx

《古代汉语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课程标准.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代汉语课程标准.docx

古代汉语课程标准

《古代汉语》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

02012

课程名称:

古代汉语

适用专业:

语文教育专业

教学模式:

"讲授、训练”一体化教学

计划时数:

《古代汉语》课程是语文教育专业汉语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又是基础课、工具课,本课程共108学时。

一、课程性质

《古代汉语》是语文教育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它在专业培养目标中既是专业课,又是基础课、工具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扎实全面地掌握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初步学会科研方法,加深对现代汉语的理解,为进一步研究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并通过专业教学使学生获得传统文化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培养。

使学生具备读懂一般难度的文言文的能力。

提高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使他们有能力自主地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化,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并为他们今后从事人文科学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结合一定数量的典*文言文的阅读学习,积累古代汉语文言作品主要是先秦诸子散文的文学背景常识。

2、通过古汉语各项基本知识的学习,积累古代汉语在文字、词汇、语法、音韵、古汉语工具书等层面的语法知识和常见的古代汉语特有语言现象知识。

3、积累与文选相关的古典文学、古代社会文化知识。

(二)素质目标

1、学史明理,养成善于批判地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客观态度。

并批判地继承古代文化遗产,古为今用。

2、培养客观认识文选所反映的古代哲学思想的辩证分析能力。

(三)能力目标

1、掌握古代汉语常用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能够运用古代汉语语法知识分析文选中的文字、词汇、语法层面的古代汉语特有语言现象。

2、能够对照注释阅读其他一般难度的文言文材料。

培养和提高阅读古籍的能力以及讲授中学文言文语言知识的能力,并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的古汉语知识,独立解决在教学中新出现的语言文字方面的问题。

三、课程设计与定位

(一)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

《古代汉语》课程是语文教育专业汉语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专业知识涉及面广,内容艰深,承担者培养古代汉语素养和古代典籍解读能力的教学任务。

基于对学生阅读古书的主要困难是词汇问题而不是语法问题的认识,本课程形成了把学习内容处理为以"文选”为核心,在讲读文选的过程中,结合文选中的语言现象讲解古代汉语语法常识、简要对比古今汉语常用词词义变化的课程知识体系。

(二)本课程在实现所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地位、作用以及责任

古代汉语是语文教育专业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它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是:

既是专业课,又是基础课、工具课。

培养、训练、提高学生运用古代汉语知识和阅读古代文言作品的能力,使学生能借助工具书读懂一般难度的、没有今人注释的文言文;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教学中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和讲授文言作品的能力;使学生比较扎实全面地掌握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初步学会科研方法,加深对现代汉语的理解,为进一步研究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通过专业教学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培养。

(三)与前后左右课程的联系

1、与前导课程的联系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古代汉语经过长期的发展,孕育出了现代汉语;现代汉语是在古代汉语的基础上形成的,二者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学习了现代汉语可以为古代汉语做铺垫,毕竟古今语法差别不大,差异主要在词汇上。

而学好了古代汉语,可以加深对现代汉语的了解。

2、与后续课程的联系

3、与平行课程的联系

古代文学和古代汉语关系密切,学好古代汉语是正确深刻的理解赏析古代文学的基础。

而对古代文学的学习可以加深对古代汉语的理解,并使得理论知识得到感性的印证。

两者相互促进。

四、课程实施

序号

课程内容要点及要求

教学方法

与手段

课内教学时数

讲授

课时

实践实训课时

1

绪论

古代汉语包括文言和古白话两个系统。

文言是指在先秦口语基础上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文人仿古的作品。

古白话是指六朝以来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与当时口语相接近的书面语,本课程研究的对象是文言。

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文选和古汉语基础知识两部分,文选主要是先秦、两汉典*的文言作品。

文选的学习主要是增强语言的感性认识。

古汉语基础知识包括文字、词汇、语法和音韵常识。

古汉语基础知识的学习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掌握古汉语基础知识,提高阅读古籍的能力,批判古代文化遗产,并运用有关知识进行文言文教学,提高中学文言文的教学水平。

学习本课程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要重视文选的文选的阅读,重视练习,要把古汉语的学习与中学文教学的实际结合起来,学以致用。

2、教学要求

介绍本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要求和方法。

3、思考提及练习重点

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文言文教学的实际,明确学习目的和重点,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4、本章阅读书目及材料

*伯克段于鄢(《左传》)

齐桓公伐楚(《左传》)

晋灵公不君(《左传》)

鞌之战(《左传》)

四、教学实践及要求

从古汉语教学的角度讲授、自学所选文章,要求精读、熟读,使学员积累适量的语言感性认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并为理解古汉语知识打下基础。

讲授

2

2

第一章文字

1、主要内容(共25学时)

汉字的性质和演变;汉字的形体构造;分析字形,推求字义;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2、教学要求

了解汉字的性质、演变和形体构造;明确分析汉字字形对了解字义的作用;了解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的产生和特点。

3、思考题及练习重点

一、试述汉字演变的历史

二、谈谈对"六书”说的看法

三、什么是古今字

4、本章阅读书目及材料

冯谖客孟尝君(《战国策》)

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

(《礼记》)

许行(《孟子》)

逍遥游(《庄子》)

第一节汉字的性质和演变

一、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

二、汉字是从近似图画的写实象形发展为由笔画组成的符号的。

三、汉字的形体经历了由甲骨文、金文、小篆称古文字,隶书、楷书称今文字。

隶书是汉字书写体式演变中的重要转折点,是古文字与今文字的分水岭。

第二节汉字的形体构造

一、汉字的形体构造,传统的说法是"六书”。

"六书”的名称及其含义。

二、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

"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有关汉字构造的,体现形义的内在联系,是分析字形、推求字义的依据。

第三节分析字形,推求字义

一、分析字形对了解和掌握字义,特别是推求字的本义(或较早的意义)有重要作用。

象形、指事、会意是纯粹的表意文字,字形最能反映本义。

形声字的形符与字的本义有关,可借以推求其最初意义*畴。

二、分析字形、推求字义要注意字体(笔意)的变化和传讹,要尽量利用古文字资料,要有语言材料来检验证实。

第四节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一、上古字少,因此一字多用的现象相当普遍。

所谓古今字是指在表达*一意义上先后产生的形体不同的字。

原字与后起的新字之间就是古今字的关系。

产生古今字的原因有二:

一是分化多义词的义项,使之从形和义的结合上表达更加明确;二是由于用字假借,造成本字本义与假借义共存一体,为使本字本义与假借义区分开来而另造新字,出现了古今字。

在原字基础上增加偏旁(主要是形旁)是产生后起字的主要途径,所以,后起字也叫做累增字;也有以更换偏亮度创造后起字的。

阅读古籍要了解古今字的关系,要联系上下文来掌握词义。

二、异体字的指两(或两个以上)音、义完全相同,只是形体不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替代的字。

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采用了不同的造字方法,用不同的字形来表示同一语素,出现了一大批异体字,给人们学习语言啬了不必要的负担。

异体字大致有形旁不同、声旁不同、偏亮度位置不同、造字方法不同等几种情况。

三、有一部分汉字有繁体和简体两种写法。

阅读古籍需要掌握繁体字。

对繁体字和简体字要注意它们在意义上和用法上的不同对应关系。

有的繁简字只是形体不同,笔画多少不同,意义和用法没有任何区别,本质上与异体字无异;有的繁简字在古代原本是两个意义和用法完全不同的字,在古籍中绝不能用;有的繁简字在古籍中的意义和用法有同也有异。

讲授

讨论

思考

25

4

3

第二章词汇

1、主要内容(共28学时)

词的构成和词义表达特点;古今词义的异同;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同义词的辨析。

2、教学要求

了解古汉语词的构成和词义表达特点,辨析古今词义的异同,了解本义和引申义的关系,了解辨析同义词的方法。

3、思考题及练习重点

一、试述古今词义的异同

二、举例分析词的本义与引申义

三、如何进行同义词辨析

4、本章阅读书目及材料

天论(《荀子》)

五蠹(《韩非子》)

谏逐客书李斯

论积贮疏贾谊

论贵粟疏晁错

报任安书司马迁

第一节词的构成和词义表达特点

一、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体。

要注意由两个单音词构成的短词与表面上像现代汉语的合成词的区别。

二、联绵词是多音节(多数是双音节)的单纯间。

联绵词在语音上往往是双声或叠韵的,往往有多种书写形式。

联绵词的释义切忌望文生训。

三、有些双音合成词在词义表达上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叫"偏义复词”。

要联系语境分辨偏义复词。

四、有些双音(或多音)结构,语素意义相同或相近,叫"同义复用”同义复用是古汉语中常见的现象。

第二节古今词义的异同

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发展,不少词的意义发生了程度不等的变化,造成古今词义有同有异。

二、古今词义的异同有三种情况:

一是古今意义基本相同。

这类词有一定数量,主要是汉语的基本词汇。

二是古今意义迥然有异。

三是古今意义有同有异。

这类词数量较多,它们大多是多义词,各个意义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学习古今词义注意求同别异,分辨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

三、辨析古今词义的异同,要有历史发展的观点,要勤于比较归纳,勤查工具书,切忌以今律古。

第三节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一、由于词义的发展,形成了大量的一词多义现象。

一个词的若干意义不是平等的、并列的,其中往往有一个是基本意义,其他意义是从这个基本意义引申发展出来的。

这个基本意义称"本义”,其他意义称"引申义”。

一个词的基本意义通常也就是这个词的最初的意义或较早的意义。

二、词义引申有直接引申和间接引申两种。

直接引申义与本义关系近,产生时间较早;间接引申义是由直接引申义辗转引申出来的,一本义关系远。

三、词义引申一般是循着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由实义到虚义的规律发展的。

第四节同义词的辨析

一、同义词的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

古汉语中同义词往往只是词义部分相同或相近。

词义完全相同的同义词极少。

二、同义词的来源

1、造词时意义相近造成同义词;

2、词义发展变化后使一些词的构成同义词;

3、新词与旧词构成同义词;

4、方言词的吸收与"通语”构成同义词;

5、词的修辞用法(如委婉、借代等)造成同义词。

三、辨析同义词可从词义、用法、色彩等几方面进行

1、所指内容不尽相同;

2、词义轻重程度不同;

3、所指*围不尽相同;

4、语法功能不尽相同;

5、感情色彩、文体风格不同。

讲授

讨论

思考

28

5

4

第三章语法

1、主要内容(共28学时)

实词的活用;句法;文言虚词。

2、教学要求

了解古代汉语实词活用的规律、特殊句式和语序;了解常用虚词的用法。

3、思考题及练习重点

一、试述词类活用的情况

二、宾语前置常见的情况

三、分析"之”的用法

4、本章阅读书目及材料

苏武传班固

班超传晔

华佗传寿

答李翊书愈

《*中丞传》后叙韩愈

第一节实词的活用

一、古汉语的*些实词,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可以临时具有其他词类的语法功能,称"实词活用”。

二、名词用作状语

1、古汉语中名词有时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起修饰或取制作用,相当于句子中的状语。

2、名词用作状语的语法作用;

表示行为动作的方式、状态;

表示动作使用的工具;

表示人的身份及对人或事物的态度;

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时间、处所。

3、时间名词"日”、"月”、"岁”、"时”作状语时,往往表示行为动作的频数、时间的经常和连续等。

三、名词用作动词

1、名词在句中处于谓语动词的位置,并具有动词的语法功能,称"名词用作动词”。

2、名词用作动词的鉴别方法:

名词在句中带上宾语或补语,活用为动词;

名词在能愿动词或副词后面活用为动词;

名词在”所"字后面,活用作动词;

名词前一有”而"字连接,活用作动词;

两个名词连用,若不存在并列、同位或修饰关系,则前一名词用作动词。

四、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1、使动用法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述宾关系,它以术宾结构表示兼语结构的内容,即”述+宾"=”使+宾+述"。

2、不及物动词或一部分及物动词带宾语表示使动用法。

3、形容词带宾语表示使动用法。

4、名词活用作动词后表示使动用法。

五、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

1、意动用法也是一特殊的述宾关系,它的表意特点是"主观上认为宾语怎么样”。

2、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后表示意动用法。

3、名词活用作动词后表示意动用法。

第二节句法

一、判断句表示法

1、上古汉语的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词。

2、常见的判断句表示法:

"……者,……也”;

"……,……也”;

在判断句的谓语之前加副词"乃”、"即”、"则”等或动词"为”表示判断。

否定判断则在谓语之前加副词"非”。

二、被动句表示法

1、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受事,主谓之间是被动关系,这种句子称被动句。

2、常见的被动句表示法:

动词后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

动词前用"见”;

动词前用"为”引进行为的主动者;

"见+动+于+(行为的主动者)”;

"为+(行为的主动者)+所+动”。

三、宾语前置

1、在一定条件下,动词或介词的宾语需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前,称"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与倒装不同。

2、古汉语中宾语前置的句法条件是:

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置于动词之前;

疑问句中的疑问代词宾语置于动词之前;

疑问句中的疑问代词作介词宾主置于介词之前;

"(唯)……是(之)……”句式中的宾语前置。

四、几种常见的习惯句式

1、"奈何”、"如何”、"若何”("奈……何”、"如……何”、"若……何”)

2、"何……为”、"何以……为”

3、"何……之有”

4、"不亦……乎”

5、"无乃……乎”

6、"得无……乎”

7、"庶几……乎”

8、"孰与(孰若)……”

第三节常用文言虚词

一、代词

1、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代词:

吾、予、余、朕。

第二人称代词:

汝(女)、尔(而)、若、乃。

第三人称代词:

"之”、"其”、"彼”本为指示代词,后来才发展为人称人词。

人称代词后面加"辈”、"属”、"侪”、"”表示多数。

"之”、"其”有时可活用为第一或第二人称代词。

2、指示代词

近指代词:

引、是、斯、兹、然。

远指代词:

彼、夫。

无定代词:

或、莫、*。

3、疑问代词

问人:

谁、孰。

问事物:

孰、何、曷、恶(wū)、奚。

问处所:

何、恶(wū)焉、安。

问原因、情况:

何、恶(wū)焉、安、胡、奚。

二、副词

1、常见的副词:

益、少、略、特、但、方、竟、固、乃、盖、殆、其、良、几、稍、颇、亟、数(shuò)等。

2、副词"相”、"见”的用法。

三、介词

1、介词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之前构成介词结构。

介词结构在句中通常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时间、使用的工具或形成的原因等。

2、几个常用的介词:

于、以、为、与、因。

四、连词

几个常见的连词:

而、以、且、则、虽(虽然)、然(然而)、与。

五、助词与语气词

1、助词:

之、者("者”字结构)、所("所”字结构)。

2、语气词

表示陈述语气的:

者、也、矣、焉、耳。

表示陈述语气的:

乎、邪(耶)、与(欤)、哉。

表示感汉语气的:

哉、夫。

表示猜测语气的:

其。

语气词的连用。

讲授

讨论

思考

28

5

5

第四章音韵

1、主要内容(共25学时)

汉语音韵学的几个基本概念;古音通假;近体诗的平仄与押韵。

2、教学要求

了解汉语音韵基本知识,培养在阅读古籍时运用有关音韵知识的能力。

3、思考题及练习重点

一、上古声母的特点

二、格律诗的平仄要求及变化特点

三、什么是古音通假

4、本章阅读书目及材料阅读篇目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柳宗元

封建论柳宗元

伶官传序欧阳修

教战守策苏轼

第一节汉语音韵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声(声纽)、字母

二、韵、韵部、韵目

三、四声与平仄

四、反切与双声叠韵

第二节古音通假

1、古音通假是指古汉语书面语里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

上古汉语里多用通假字,音同音近以上古语音为依据。

2、依音破字,识别通假。

通假字与本字往往声符相同。

3、通假字与古今字的异同。

第三节近体诗的平仄与押韵

1、近体诗运用平仄的交互构成声律美感。

平仄交互是诗词格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2、近体诗以平水韵(106韵)作为押韵依据。

讲授

讨论

思考

25

5

五、学习资源的选用

1、选择教材的原则

适合我校高职高专学生使用,难易适中。

能为以后继续深造学习打好基础。

2、推荐教材

夏继先编《古代汉语简明教程》,国防工业,2009年版。

3、教学参考资料

(1)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中华书局版;

(2)郭锡良等编,《古代汉语》,版;

(3)盛九畴主编,《古代汉语》,**教育版;

(4)*振家主编,《古代汉语》,高等教育;

(5)周国瑞主编,《古代汉语》,**大学。

4、学习(可以是*所高校的同一课程,或*所高校同一课程的精品课程)

(1)北大中文论坛:

.pku./

六、教学评价与考核(笔试、非笔试、机试,过程考核、结果考核)

笔试

执笔人:

参与人:

教研室主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