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与解决对策.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493162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与解决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与解决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与解决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与解决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与解决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与解决对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与解决对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与解决对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与解决对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与解决对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与解决对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与解决对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与解决对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与解决对策.docx

《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与解决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与解决对策.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与解决对策.docx

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与解决对策

一、内涵:

1、定义

2、简介与背景

3、实质表现

二、我国面临人口问题:

精品文档,你值得期待

1、人口成本

2、人口增长

3、出生与死亡

4、人口老龄化

5、性别比失调

6、人口素质

7、单身意识

三、对我国经济社会影响

1、环境问题

2、经济影响

3、不堪重负

四、解决对策

1、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

五、国际经验比较与借鉴

1、关注

2、欧盟

3、日本

4、美国

 

一、内涵:

1、定义:

(1)、人口问题,是由于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快速变化,造成人口与经济、社会以及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

(2)、人口数量问题,主要由非均衡生育(多子化和少子化)以及人口迁移造成,只有通过均衡生育(发达国家2.17胎,发展中国家2.3胎)和调控迁移来解决。

(3)、人口结构问题,主要包括年龄、性别、收入、人种、民族、宗教、教育程度、职业、家庭人数等人口结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年龄(多子化、少子高龄化)、性别(男女比例失调)和收入(基尼系数高、中产塌陷)结构问题。

人口年龄结构问题,只有通过均衡生育(发达国家2.17胎,发展中国家2.3胎)来解决。

人口性别结构问题,只有通过限制堕胎来解决。

人口收入结构问题,原因较复杂,但最终都只有通过壮大中产阶层,使中产阶层成为社会主体才能真正解决。

(4)、人口分布问题,主要包括大城市病、高密度连绵城市群的环境污染问题、大片乡村缺少就近(200公里内)特大城市辐射带动的发展难题、生态气候等自然条件恶劣地区人口的生存困境、以及高密度大流量的人口迁移等问题。

人口分布问题,主要是通过城镇化的合理布局,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来解决。

2、简介与背景:

(1)简介:

世界人口的迅猛增长引起了许多问题。

特别是一些经济不发达国家的人口过度增长,影响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给人类生活带来许多问题。

为了解决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2)背景:

在20世纪70年代,有人认为,当时的人口要占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总人口的75%。

这一被广泛引用的统计结果过于受20世纪人口爆炸的影响——比例实在是高得令人难以置信。

要想得到一个比较精确的结果,我们必须确定现代人类是从何时开始的,出生率是多少,以及历史上到底生活过多少人。

普遍认为,现代人是在5万年前出现的。

我们可以设想,当时是不会限制人口出生的,且人的寿命都很短,这就导致一个年轻的人口结构和较高的生育率——每个母亲大约会生6到8个孩子。

到了中世纪,出生率开始长时间地下降。

18世纪以后的记录表明,当时的工业化国家,出生率在持续下降。

美国人口学者卡尔-郝伯(CarlHaub)认为,在农业出现以前,在以狩猎为生的方式下,全世界的人口大约只有500万到1000万。

科技之光消息,到了公元1世纪,根据当时罗马、中国和地中海地区的断断续续的人口普查,世界人口已增长至3亿。

对这个人口应用一个较高的出生率,就可以估算出,迄今为止地球上总共生活过大约1060亿人。

我们现在有61亿人,占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总人口的5.7%。

在1900年,全世界只有16亿人,但是发展中国家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世界人口的激增,所以我们现有人口占地球曾有人口的比例在上升。

3、实质表现:

(1.)、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在各时代反映的内容各不相同,在当代,最突出的社会问题是:

人口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劳动就业问题、青少年犯罪问题和老龄问题。

人口问题是全球性最主要的社会问题之一,是当代许多社会问题的核心。

虽然它在不同国家的具体表现各异,但其实质主要表现为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的失调,人口增长超过经济增长而出现人口过剩。

以中国为例,当前社会生活和发展所遇到的种种问题,无一不直接地或间接地与巨大的人口压力相联系。

首先,人口压力使社会在提供现有人口生活条件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

突出表现为就业困难,住房紧张,粮食、燃料等生活必需品短缺。

其次,人口压力造成消费与积累比例失调、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降低等。

(2)、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表现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严重。

它是社会运行和发展的重大障碍。

预测未来社会问题的主要矛盾将集中到生态环境上。

如不及早解决,它将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破坏,甚至是全球性的、毁灭性的破坏。

(3)、人口问题

劳动就业问题源于劳动力与生产资料比例关系失调。

这种失调在不同社会、不同地区表现形式不同。

但它作为社会问题主要指人口过剩及经济发展缓慢或停滞,造成劳动人口失业或待业现象。

中国的劳动就业问题,首先表现为就业不充分;还存在现有从业人员冗员严重、劳动生产率低下、就业及待业人员素质低下等问题。

就业问题的社会后果,一方面妨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诱发社会动荡及社会犯罪;另一方面,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进而威胁整个社会结构的稳定性。

青少年犯罪指少年或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是世界各国面临的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

近30年来,世界各国青少年犯罪急剧增加,突出特点是:

犯罪次数增多、犯罪年龄提前、蔓延广泛、手段残忍、团伙作案突出、反复性增强、改造难度加大。

(4)、老龄问题

老龄问题又称人口老龄化问题,一般指人口中60岁及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增大,从而影响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问题。

人口老龄化是近年来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一项重大社会问题。

目前在发达国家较为突出,不发达国家则被高出生率造成的人口年轻化掩盖了这一现象。

从人口年龄构成上看,中国将在20世纪末、下世纪初进入老年型社会。

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无论现在还是将来,中国老年人口总数都将居世界首位。

人口老龄化给社会、政治、经济带来一系列影响和问题,它要求对社会生产、消费、分配、投资、社会保障及福利、城乡规划等都要作出相应的调整。

二、我国面临人口问题:

1、人口成本:

所谓“人口的成本”包括上面关于养老、社会保障、环境污染等社会支出,实际上,它涵盖了绝大部分的社会支出,例如:

交通、能源、水利等等、等等。

这些社会支出的共同特点是:

它们都是围绕着人口而发生,并且随着人口的增加而增加,也与生活水平有关。

例如:

社会保障支出就是人口与社会保障水平的共同结果;环境污染程度也与人口数密切相关,生活污染直接与人口数与生活水平相关,而工业污染不但与产业量-实际上也是人口量-相关,而且还和产业水平相关,许多低端产业-包括很多劳动力成本优势产业-污染更加严重;城市里似乎永不停止的交通建设投入毫无疑问是与巨大的人口数和经济水平相关的;能源支出不用说;水利支出事实上也是由于人口的需要而生产。

种种社会支出本来就是为了人的生活而发生的,所以它们与人口数正相关就毫不奇怪了,只是并没有很多人从这个角度看问题。

这部分与人口正相关的社会支出我就称其为“人口社会成本”,把人口社会成本与人口政策联系起来,就会明白:

解决一个社会的社会问题,不是看投入多少总资源,而是要把投入资源与人口数联系起来,看人均投入数,就是人均社会成本水平。

2、人口增长: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2005年的56年间,中国人口从54167万人,增加到130756万人,净增加76589万人,增长1.41倍。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人口增长出现三次高峰。

第一次是1951年到1958年,七年共增加人口10798万人,平均每年净增长人口1500多万;第二次是1963年到1976年,十三年新增加人口21921万人,平均每年增加人口1702万人,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平均每年增加人口都在2000万左右;第三次是1985年到1991年,六年共新增加人口近1亿,平均每年净增加1600万。

56年间,平均每年净增加人口约1367万人。

中国人口增长过快

自从中国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经过30年的奋斗,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

1970年,中国妇女总和生育率为5.8。

90年代以来,妇女总和生育率稳定在1.8左右,比30年前一对夫妇平均少生了4个孩子。

30多年来,中国共少出生4亿多人,使世界人口达到60亿推迟了4年。

现阶段,中国人口已成功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转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

这不能不说中国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做出了成绩。

2006年,国务院决定,在稳定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同时,由各省市自行规定生育政策,这是因为中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人口密度有很大差异。

如:

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四川实行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海南、云南、青海、宁夏、新疆实行农村可以生育两个孩子,西藏等部分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地区,允许生育两个以上孩子;有19个省规定,在农村,如果第一胎是女孩,允许再生一个孩子。

3、出生与死亡:

自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中国人口出生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上世纪出现三次人口增长高峰,人口出生率都在20‰以上,进入90年代以后,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

2005年下降为12.40‰,比1978年的23.33‰下降了10.93‰。

人口出生率每下降1个千分点,意味着少出生100万人口,下降10个千分点就是少出生1000万人。

人口死亡率多年来保持在6.5‰左右。

随着人口老龄化,现在已提高到近7‰。

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是自然增长率。

人口的自然增长率1978年为12.00‰,2005年下降为5.89‰。

出生率与死亡率之比,1978年为34.2%,2005年为52.5%,也就说1978年出生三个人有一个人死亡,2005年出生二个人有一个人死亡,死亡人口占出生人口的50%。

4、人口老龄化:

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目前,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43亿,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7%。

预计到202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34亿,比重从2000年的9.9%上升到16.0%;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1.64亿,比重从2000年的6.7%上升到11.2%。

到本世纪40年代后期,中国将形成老年人口高峰,届时每3~4人中就有一名老年人。

2020年、2050年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将分别达到2200万和5300万人。

那时候,老年人口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的父母,生活无法自理的空巢老人将会成倍增加,他们在生活中的照料、精神慰藉等问题,将更加突出,社会总体负担加重,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确保老年人口安度晚年是一个大问题。

5、性别比失调: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国出生性别比为108.5,1987年百分之一抽样调查为110.9,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为111.3,1995年百分之一抽样调查为115.6,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为116.9,个别省份高达138。

2005年,再次抽样调查,性别比高达118.58。

男女性别比,城乡均出现异常,农村失调程度更为严重。

正常情况下,男女性别比应该保持在103至107之间。

出生人口性别失调,给社会带来一些问题。

如:

跨境非法婚姻,跨境强行拐卖妇女儿童,强迫妇女卖淫等社会问题。

导致性别比失调原因:

一是重男轻女,二是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三是B超的普及和滥用。

说到底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文化问题,实际是一个养老问题。

2005年以后,新进入婚育年龄的人口,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经测算,到2020年,20~45岁的男性将比女性多3000万人左右,婚姻挤压情况凸现,低收入及农村低素质者结婚就很困难。

这将导致社会秩序混乱,成为影响社会安定和谐的严重隐患。

6、人口素质:

一个社会的发展,根本上有赖于人口素质提高。

过去出国,看到国外车多人少,国内人多车少;现在出国,感到最深的是,国内城市硬件建设不比国外差,但人的素质、文明程度、法律观念、生存环境等软件差距很大。

当前,中国多的是人口,少的是人才,如何把人口数量转化为人力资源,是国家发展一大战略问题。

2004年中国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共有5375万人,仅占13亿人口的4.1%,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差距太大。

如美国硅谷地区,城市人口只有200万,高科技人员就有70万。

当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具有较高的科技文化素质的人口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美国和日本尽管劳动力资源数量不多,但由于整体劳动人口科学文化素质高,劳动生产率处于较高水平。

培养高素质的人口需要对人口进行投资,更要通过教育培养来提高人力资本。

国家投入教育经费占国民收入的3.95%,投入教育固定资产仅占全国比重的2.6%,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人的素质是决定国家发展强大,生活富裕的资本。

大千世界无论什么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知识的竞争,任何事务发展,没有知识,没有人才是办不到的。

党中央非常重视发展教育事业。

胡锦涛总书记2007年8月31日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强调指出:

“中国的未来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结底靠人才,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

”“我们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继续坚持好、落实好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方针,大力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

7、单身意识:

当然主流社会对单身个体和群落的容忍除了上述原因以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人类生存环境的窘迫造成现代人对人口爆炸的恐惧。

2000年,世界人口已经超过60亿。

1974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世界环境规划议题,当年的环境规划主题是:

只有一个地球。

而1999年提出: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从“只有一个地球到拯救地球”,我们可以看出,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们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

(1)、拯救地球的呼吁反映了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的灾难性。

人口问题、环境问题紧密交缠,像两个恶毒的符咒。

1950年之前,人类达到17亿用了数千年,而50年之后,人类人口翻三番只用了50年,人口增长形成的资源缺乏和资源的破坏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最重大问题。

发达国家耕地负增长,森林草地正增长(不断植树造林,种植草皮的结果);发展中国家耕地面积高增长(为了满足增长的粮食需求而毁林造田),森林草地负增长(砍伐森林开垦耕地,滥用木材,过度放养、过度砍伐造成荒漠化,草地面积缩小)。

资源消耗的46%归于人口增长,54%归于人均消费水平的提高。

也就是说,人类对世界的掠夺性开发一半是出于人口增长的压力,剩下的一半才有可能用于人类生活水平的总体提高。

(2)、高增长率的人口以及50亿的人口基数已经成了人类发展的瓶颈。

传统的观点认为放弃生育就是放弃了责任和义务,一些传统社会学者曾经就此认为单身者不要家庭子女就是放弃社会责任。

从上述人口和资源的矛盾来看,我们就会觉得这样的观点早已经过时。

新时期的观点是自觉地节育、少生才是对人类负责的表现。

二战后发达国家的人口控制很有远见,符合保护地球资源的人口发展策略;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失控则是人口政策失败的表现。

无限增长的人口已经使得许多发展中国家陷入了就业、教育、生活保障等社会问题的困境。

人口问题

有一位未婚中年单身女性忿忿不平地说:

“总是说我们不结婚就是不愿意尽社会责任,我不知道他们(主流意识)所说的社会责任是指的什么。

难道就是非得生几个孩子,然后养大,和其他的孩子去竞争上学和就业的份额?

难道这样才是一个有社会责任心的人,不然就不是?

难道我参加工作30年为国家所作的贡献就一文不值?

就不如那些低智商女人生几个儿子?

绝大多数单身者都倡导一种绝育的生活方式,当然,他们选择绝育大多是为了个性自由的目的,他们认为家庭和子女是对个人最大的拖累,是个性自由的最大负担,个体解放的最大障碍。

曾经被传统主流文化认定是一种自私的利己主义的观念,但是放在今天世界人口大爆炸的背景中来看就不再是自私的和不负责任的了。

抑制人口增长,有计划地实行节制生育,于人类的生存状况已是刻不容缓的一项决策。

单身者的生活态度结果上是完全可以被当前主流社会所接受的,所以单身者的不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应该是一种利他性的选择。

三、对我国经济社会影响

1、环境问题:

人口问题与环境问题有密切的互为因果的联系,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一定地理环境和生产力水平条件下,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后期编辑:

一对夫妻生一个中国生育率下降这夫妻靠一个孩子养老就是2=1然后是这个孩子和另一个孩子组成家庭2=1=第一代两个家庭4个人一共生了2个孩子这个两个家庭生下来的孩子又结合一个家庭又生一个孩子这样算就是两个家庭=4人→一个家庭2人→孙子辈1人的模式导致中国老龄化人口越来越严重

2、经济影响:

讨论人口政策问题,要算算经济账。

所谓经济帐,就是看看人的效益怎么产生,算算人的成本是多少,以及人口变动情况对这些成本效益的影响。

在社会中人的效益只有加入经济生产中才会产生,也就是有了工作、有了收入在能对社会产生贡献。

那么在中国,人口增加会对收入水平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很显然,人口增加会降低人均收入水平,或者说,会阻止人均收入水平的增加。

在中国,人口众多会降低收入水平,这首先是一个众所周知的现象,“人太多、工作不好找”是人人皆知的事实。

简单的分析原因的话,就是经济的形成需要市场、技术、资源、劳动力等多种因素限制,其它因素不足,某种因素过多是没有用的,而在中国,就是人口过多,人口过多而经济有限时,人口再增加不会自动增加经济,而是相互竞争,使人均收入减少。

这是中国的实际情况,在有些国家,可能情况不一样,人口不多而资源等其它因素多,那么增加人口就会直接增加经济。

中国目前情况来说人口继续增长,而产业水平也不断提升,因此人均收入水平也在提高。

然而人口增加阻止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的效果仍然存在,具体的说,就是就业压力仍然很严重。

国家搞经济的基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体来说,就是提高人均收入水平,是的,我们的确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开始创建了一个巨大的经济体系,但是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仍然是为了提高人民收入水平,而不是为了发展经济而发展经济。

生活在现实中的人没有不愿意提高收入水平的,所以在我身边的人,没有愿意让人口增加而让自己收入减少的。

3、不堪重负

13亿是一个忧虑的数字。

13亿人要吃饭、要穿衣、要上学、要就业、要住房……,消费的需求乘以13亿,就是一个庞大的数目。

中国的耕地、水资源、森林以及矿产资源本来就稀缺,再除以13亿,就少得可怜。

平均每人耕地面积只有1.4亩,水资源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4。

1997年到2004年,中国耕地面积减少1亿亩,人口却增长了6300多万,这一增一减,使得中国人均物质水平更加捉襟见肘,粮食安全、环境资源难以承受人口的增长。

13亿这个意味深长的数目,既有“放大效应”,也有“缩小效应”;这就提醒国国家的公务员,在任何时候,想问题、办事情都不能脱离人口多、底子薄这个基本国情。

只有统筹兼顾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的关系,才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透过13亿,我们就会更加深刻地理解大与小、多与少、贫与富的辨证关系。

例如:

一些地方“圈地”搞开发,从局部看,减少一片耕地,似乎不会影响国家粮食安全,但从全局看,如果每个地方都如此蚕食耕地,13亿人吃饭就成了天大问题。

又如,中国许多餐馆流行一次性木筷,从一个人来说,多用几双筷子似乎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但从13亿人每顿饭都使用一次性筷子,加起来就要毁掉一大片森林。

这说明,在一个人口大国,再小的浪费,乘以13亿都是一个天文数字,再雄厚的家底,除以13亿都显得微不足道,而从积极的角度看,再小的节约和善举,乘以13亿都是一个惊人的财富。

四、解决对策

1、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

五、国际经验比较与借鉴

1、关注

2、欧盟

3、日本

4、美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