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区城市道路网 一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496246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109 大小:73.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城区城市道路网 一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新城区城市道路网 一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新城区城市道路网 一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新城区城市道路网 一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新城区城市道路网 一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新城区城市道路网 一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9页
新城区城市道路网 一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9页
新城区城市道路网 一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9页
新城区城市道路网 一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9页
新城区城市道路网 一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9页
新城区城市道路网 一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9页
新城区城市道路网 一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9页
新城区城市道路网 一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9页
新城区城市道路网 一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9页
新城区城市道路网 一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9页
新城区城市道路网 一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9页
新城区城市道路网 一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9页
新城区城市道路网 一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9页
新城区城市道路网 一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9页
新城区城市道路网 一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9页
亲,该文档总共10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城区城市道路网 一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新城区城市道路网 一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城区城市道路网 一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10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城区城市道路网 一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新城区城市道路网一期可行性研究报告

 

新城区城市道路网(一期)工程建设项目

 

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现状及发展

第三章建设条件

第四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第五章建设规模及技术标准

第六章建设方案

第七章环境评价

第八章节能评价

第九章劳动安全卫生消防

第十章实施方案

第十一章招标方案

第十二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第十三章经济分析

第十四章结论与建议

 

第一章概述

一、项目背景

1.项目名称:

某新城区城市道路网(一期)工程建设项目

2.建设单位:

某新城区建设管理委员会

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遵照国家发改委、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评价方法与参数》、《城市道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交通部颁发的《水运、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和《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同时遵循建设部颁发的现行城市道路标准、规范。

二、研究过程、范围及内容

(一)研究过程

根据某新城区城市道路网(一期)工程建设项目编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合同的要求,结合某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修改版),我公司组成了由总工及工程技术人员参加的项目组,会同有关部门的领导及专家对初步拟定的路线走向、路线主要控制点等关键性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现场勘察。

对影响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经济结构、生产布局,交通发展状况及未来的发展规划。

对沿线的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地形、地貌、筑路材料、重要的设施等情况进行了详细了解。

根据建设部颁布的《城市道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和国家发改委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与参数》,并参照交通部《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和《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及有关文件、规范的要求进行工作,结合本项目的特点,于2008年元月初完成了工可报告初稿,并向某城市建设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某新城区管委会进行了汇报,取得了业主单位的初步认可意见。

而后通过对资料的进一步整理、修改、完善,于2008年元月中旬完成本报告。

(二)研究范围

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研究范围包括某新城区城市道路网(一期)工程建设项目:

高新大道、玉湖路、工业大道、齐民路、郑和路、江南路、通久路及上述道路两侧的给水管道、排水管道、污水管道、道路照明、弱电多孔管铺设、道路交通设施、道路绿化美化工程等。

(三)研究内容

本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某新城区城市道路网(一期)工程建设项目建设必要性、需求分析、建设规模和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建设条件、建设方案、环境影响评价、投资估算、经济评价及结论和建议等。

三、主要研究结论

(一)建设理由

1.发展地方经济的需要

某是某省的西大门,区域经济比较发达,西部相邻的长珠潭城市群已成湖南省的经济中心,东部的新宜萍城市带也是某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萍乡处于以南昌为中心和以长沙为中心的两个经济圈的交叉地带,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条件下,生产要素、科技、信息、文化等的自由流动,可以使某在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省内省外多种资源发展经济。

某新城区位于某省某中心城区的北部,距某中心城区2.5公里,距省会南昌280公里,距长沙150公里,总面积8.71平方公里。

“319”国道纵穿南北,320国道东西横贯全境,沪瑞高速公路从影响区域内北部绕曲而过,公路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

项目建设所在地覆盖安源经济开发区、上栗县(彭高镇、赤山镇),与某老城区连成一片。

拟建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改善项目影响区域内的城市建设,对促进某城市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来投资,进一步促进某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是扩大城市规模、促进城市发展的需要

到2010年加快萍乡崛起取得进一步成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阶段性成就,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大幅提升,经济社会基础更加扎实。

经济实现快速发展,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2010年达到445亿元;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5%,2010年达到47.9亿元,力争财政总收入达到50亿元,年均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2010年达到31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5%,2010年达到1.3亿美元;外贸出口年均增长20%,2010年达到8200万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2010年达到122亿元;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年均3%左右。

经济增长质量明显提高,增长方式发生重大转变。

产业结构升级,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7:

62:

31。

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5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0%以上,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11%。

城镇体系进一步完善,统筹城乡发展取得重大进展。

中心城市和重点小城镇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城市化率达56%。

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性障碍取得较大突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取得重大进展。

依托产业发展做大中心城市。

加快生产要素集聚,增强金融、信息、贸易、科技、教育、文化等服务功能,提升中心城区对周边城乡辐射和带动作用。

做强做大高新技术工业园经济板块,按照多功能、高科技、强辐射的定位,建成特色鲜明、技术水平高、配套能力强、开发程度高的经济增长极,并以其为先导,联动发展县区工业园区,要把工业园建设作为吸引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载体。

全面提高中心城区的产业、人口、资源集聚功能,加快形成30公里为半径的半小时都市圈。

建设宜居城市。

坚持生态建城、文化塑城,提升城市的生态效益、文化品位和人居环境。

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的质量,抓好城市园林绿化、城市文化保护与挖掘、城市景观设计与雕塑、城市环保和生态建设等,不断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提高城市的品位和形象,塑造个性鲜明的城市特色。

积极改善人居环境,扩大中心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绿地率、城市绿化覆盖率,努力实现中心城区园林绿化、人文品位和景观美化的高度和谐,争创国家级卫生城市、园林城市。

抓好城市经营管理。

树立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经营城市理念,实现城市的自我积累、自我增值、自我发展。

进一步激活城市经营机制,挖掘城市资源潜力,盘活城市资产,提高城市经营效益。

形成以政府财政投入、银行信贷投入、企业投入、社会投入、经营收益二次投入的多渠道融资的城市建设投资格局,促进城市建设的良性循环。

城市建设和管理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从细处着手,彻底改变城市环境脏乱差现象,提高城市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城市吸引力和亲和力。

根据上述某城市发展思路和某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修改版),某城市扩展是必须的,

3.新城区的建设是某城市扩展的唯一途径

根据某中心城区现有的地理位置和中心城区周边的地形、地貌状况,可以看到在某中心城区东部地区即白源街,此区域内是城市规划的工业区域。

现有的企业有:

安源钢铁公司(年产钢量约150万吨)、心正制药公司、武冠公司、萍矿钢结构厂、安源新区陶瓷工业区等60余家。

另一方面,此区域内的地形基本上属于山地、丘陵地区,地势起伏较大,相对高差达80—105米,地质基岩属于株罗纪砾岩,不作为城市扩展用地。

在某中心城区的南部即郊区管委会长兴馆村、略下村,此区域内均属于山地,相对高差120—160米,地质基岩属于三迭纪灰岩、株罗纪砾岩,城市用地建设成本极高,不适宜城市建设用地。

在某中心城区的西部即上栗县福田镇、安源区的青山镇,此区域在城市规划中属于建材工业区,在该区域内有大大小小的建材企业50余家,最有影响力的是某正大水泥厂、某水泥厂,此区域内的地形、地貌属于河川平原和丘陵地形为主,此区域不宜作城市建设用地。

在某的北部即上栗县的彭高镇、赤山镇(本项目建设区域),该区域内的地形、地貌为河流阶梯丘陵地形为主,相对高差12—22米之间。

区域内农田面积较少,山地、林地、旱地面积占88.5%,农田、水塘面积占11.5%。

地质基岩埋深较大(约18—25米),是良好的城市用地。

在某总体规划中,也是将此区域作为某城市建设用地的。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本项目的建设区域是某城市扩展的唯一途径。

4.合理疏散老城区人口的需要

某老城区现有面积为33.5平方公里,人口为45.5万人。

自改革开放以来,老城区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某老城区原有的房屋建筑除某博物馆(孔庙)外均已拆除改造,城区的道路狭窄,交通拥挤,特别是在早、中、晚人车流量较大时,道路堵塞严重,拥挤不堪,现有的城市道路难以满足某中心城区人车流量增长的需求。

随着某城市服务功能的增长,将有大量的农村人口转入到城市,使城市人口增长速度较快。

为了缓解这一矛盾,某人民政府拟定般迁至新城区(项目建设所在地),随着某人民政府的搬迁,相当一部分政府职能部门也相应搬至新城区。

这样一来,可以大大缓解某老城区人口容量较大,城市道路拥挤的这一状况。

因此,某新城区地建设,为缓解这一矛盾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建设规模及主要技术标准

1.本项目的建设规模

某新城区城市道路网(一期)工程建设项目共计7条道路、路线全长约14773米以及相应的城市给水管道、排水管道、污水管道、弱电多孔管、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照明、绿化、美化等工程。

各段道路规划如下:

序号

道路名称

长度

(m)

路面红线宽(m)

行车道宽(m)

非机动车道(m)

人行道(m)

路面结构(m)

备注

1

高新路

1355

55

21

6

7

沥青混凝土

74525m²

2

玉湖路

1684

48

(原21米)

16

5

6

拓宽面积

45468m²

3

工业大道

4050

55

(原21米)

21

6

7

拓宽面积137700m²

4

齐民路

2592

48

16

5

6

124416m²

5

郑和路

2486

36

21

6

89496m²

6

江南路

1300

36

21

6

46800m²

7

通久路

1306

48

(原21米)

16

5

6

拓宽面积35262m²

合计

553667m²830.50亩

建设规模包括:

道路工程、给排水管道铺设工程、污水管道铺设工程、弱电多孔管铺设工程、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工程、照明工程、绿化美化工程。

2.本项目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为:

(1)道路等级:

城市主干路一级;城市主干道二级。

(2)城市干道设计时速40km/h。

(3)路面结构类型:

沥青混凝土,设计年限20年。

(4)道路排水:

排水体制采用道路两侧水管排水制,实行雨污分流,雨水设计重现期一年。

(5)绿化:

在车行道中央、两侧,非机动车道两侧实行绿化植树木。

(三)主要建设方案

路基最小填土高度在满足路基设计洪水频率以及路基本身需要的稳定条件下,结合地形、地质、地下水及城市开发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结构组成如下:

1.沥青混凝土

沥青混凝土厚度5厘米

C30水泥混凝土面层,厚22厘米

6%水泥稳定石渣灰,厚20厘米

级配碎石,厚20厘米

结构总厚度67厘米

2.非机动车道结构:

沥青混凝土,厚5厘米

6%水泥稳定石渣灰,厚15厘米

级配碎石,厚30厘米

结构总厚度50厘米

3.人行道结构

水泥混凝土彩色人行道板60×30×5厘米

1:

3水泥砂浆卧底,厚2厘米

C15混凝土垫层厚度为10厘米

结构总厚度17厘米

道路排水体系采用道路两侧水管排水雨。

(四)建设工程内容

某新城区城市道路网(一期)工程建设项目

汇总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道路土石方工程

1

挖土石方

万m³

134.19

2

土石填方

万m³

132.06

路面工程

1

车行道

282323.00

2

非机动车道

88250.00

3

人行道

188086.00

4

人行道侧石

m

94138.00

沥青路面工程

沥青路面

370573.00

给水工程

1

DN200管道铺设

m

16234.00

2

DN300管道铺设

m

8100.00

3

DN400管道铺设

m

2600.00

4

DN600管道铺设

m

2612.00

5

消防栓安装

246.00

排水工程

1

道路排水管DN400

m

16234.00

2

道路排水管DN600

m

10700.00

3

道路排水管DN800

m

2612.00

4

雨水井

1181.00

5

雨水检查井

165.00

污水工程

1

DN300污水管

m

18929.00

2

DN400污水管

m

8005.00

3

DN600污水管

m

2612.00

4

污水检查井

295.00

照明工程

1

电缆铺设工程

m

29546.00

2

路灯杆

924.00

3

节能灯具安装

924.00

弱电工程

1

多孔管铺设工程

m

29546.00

交通设施

1

交叉路口交通信号装置

40.00

道路绿化

1

道路绿化

152201.00

十一

征地

830.50

1

购山地

637.05

2

购旱地

130.65

3

购林地

62.79

十一

拆迁工程

33645.00

155户

1

砖瓦结构民房

22992.00

106户

2

砖混结构民房

6912.10

32户

3

钢混结构民房

3740.90

17户

十二

拆迁补偿

1

拆迁补偿征地

58.14

2

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

3

林地补偿

70.01

4

其它补偿

36.20

菜地

(五)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方式

1.投资估算

本项目总投资为25224.22万元。

其中:

土建工程13108.15万元,安装工程2632.69万元,其它费用9483.39万元,其中基本预备费868.09万元,银行贷款利息3445.20万元(利率为8.613%)。

2.资金筹措方式

本项目建设资金来源银行贷款20000万元和建设单位自筹5224.22万元。

第二章现状及发展

一、研究区域概况

某位于某省西部,地处东经113°35′,至114°17′,北纬27°20′-28°0′之间,南北长116.39公里,东西宽68.84公里,总面积3827平方公里,市中心城区面积45平方公里,辖上栗、芦溪、莲花三县和安源、湘东两区及省级安源经济开发区。

东邻宜春,南毗吉安,西接湖南。

北与本省宜春市及湖南省浏阳市相连。

安源区位于某省某中部,距省会南昌280公里,距长沙150公里。

东临芦溪县,南与湘东区、芦溪县交界,西靠湘东区,北与上栗相连。

总面积221.7平方公里。

“319”国道纵穿南北,320国道东西横贯全境,沪瑞高速公路从安源区北部绕曲而过,公路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

境辖6个街道、4个镇,67个居委会,53个村委会,人口38.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11.1万,占人口比例28.83%,人口密度1736人/平方公里,为全省人口高密度县、区之一。

某新城区位于安源区西北部,紧连某中心城区,距某中心城区约2.5公里,总面积8.71平方公里,319国道、泸瑞高速分别从本区西部和北部绕城而过,公路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境辖两个村即上栗县彭高镇彭高村和上栗县赤山镇的横板村,人口6035人。

某新城区城市道路网(一期)工程建设项目共计7条城市道路,全长14773米。

二、项目影响区域社会经济状况及发展

(一)社会经济状况

截止2003年底,全市总人口180.02万,非农业人口52.48万,全市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70人。

萍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7.2℃,年平均降雨量1600毫米。

全年日照时数约1600小时,无霜期270天。

萍乡矿产资源丰富。

全市耕地面积5,27万公顷,主要矿产资源有煤、铁、锰、铜、钼、钨、铝、石灰石、高岭土、花岗岩、矿泉水等36种,煤炭远景储量达8.52亿吨,铁矿储量6760万吨,各种非金属矿产资源具有十分广阔的开发潜力。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5.4%,植物物种1200余种。

水资源十分丰富,有袁水、萍水、草水、莲江五条河流,地表水径流量力26.46亿立方米/年,水能源可开发量4万千瓦,地下水储量为4亿立方米。

改革开发以来,某经济发展较快。

“十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团结进取,圆满实现了市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十五”计划全面超额完成。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一个历史性跨越。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五年间,全市生产总值由99.56亿元增加到228.10亿元,年均增长14.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17.28亿元增加到127.19亿元,年均增长49.1%;财政总收入由7.32亿元增加到23.79亿元,年均增长26.6%;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14.34亿元增加到60.70亿元,年均增长32.3%,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达55%。

萍乡高新技术工业园累千完成基础设施投入60多亿元,引进企业165家,成为新型工业的重要载体。

萍钢2005年的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成为我省第5个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

萍矿形成多产业发展的格局。

农业稳步发展,全市农业总产值由24.18亿元增加到40.39亿元,年均增长5.6%。

产业化进程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产值由3.65亿元增加到14。

96亿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37%。

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由31.16亿元增加到70.71亿元,年均增长16.0%。

大型超市、连锁经营等新型商贸业迅速发展,消费品市场和各类服务业持续繁荣。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34.8亿元增加到66.1亿元,年均增长13.7%。

旅游业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武功山荣获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遗产称号,安源景区被列为全国百个红色经典景区之一。

县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各县区财政收入均突破亿元大关。

——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

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国有企业改革深入推进。

初步建立了国有资产管理监管机制。

顺利完成了公路体制下放改革。

农村税费改革向纵深推进。

全面实施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和水利管理体制改革。

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市、县、乡财税管理体系逐步理顺,基层发展活力增强。

推进了市、县、乡机构改革,建立和完善了政务公开机制,全面实行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集中统一办理。

协调推进了社会保障、科技教育、文化体制等领域的改革。

积极拓宽利用外资渠道,开放型经济取得新进展。

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81亿美元,年均增长43.0%;引进内资223.15亿元,年均增长115.3%;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实现出口创汇6269万美元,年均增长37.5%。

——城乡面貌发生较大变化。

市中心城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62亿元,启动了安源新区、城西新区和玉湖新区的建设,建成了世纪广场、安源广场、金螺峰公园、文化路步行街等一批重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新增道路面积370万平方米,新增公共绿地212.5公顷。

中心城建成区面积由45平方公里扩大到52.7平方公里,人口由31.8万人增加到54.8万人,城市化率由39.18%上升到48.12%,2005年荣获省园林城市称号。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完成39.24亿元,沪昆高速萍乡段建成,319国道萍乡段改造全线竣工,乡村水泥(油)路改造完成2176.4公里,91%的行政村实现了通水泥(油)路。

“十五”期间,完成了82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小城镇建设不断推进,呈现产业发展、功能完善、体现特色、有序开发的态势,2005年,全市有29个乡镇进入了全省百强乡镇。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5081元增加到8973元,年均增长12.0%;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435元增加到3922元,年均增长10.0%。

五年来新增城镇就业9万多人,7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其中困难群体(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8500名。

五年来全市累计为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基本养老保险金81457万元,为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9818万元,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发放基本生活保障金7563万元。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建立了城乡特困群体救助机制,为6.1万名城镇低保对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4635万元,为9.83万名各类受灾人员和农村特困户发放救助资金11105万元,做到了按时足额发放。

提高了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70%以上。

五年为44个省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投入扶贫资金8966万元,莲花县6000名库区、深山区群众实现移民搬迁。

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31.08平方米和43.10平方米。

环境污染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城区空气质量由2001年的劣三级提高到二级,出境水质量由2001年劣五类提高到二至三类标准。

以城乡社区为载体的群众性精神文化生活活跃,居民教育文化旅游休闲消费年均增长13.5%。

某是红色革命圣地。

1906年,安源工人积极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发动的萍浏醴起义,首开中国工人阶级大规模武装反抗的先河。

在一代伟人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领导下,安源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和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主要爆发地。

在中国革命史、党建史、工运史上记录着安源一系列开创性的重大贡献:

中国共产党在产业工人中最早的支部,全国人数最多、组织最严密的革命工会——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全国第一次罢工高潮中绝无仅有的最成功范例——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中国共产党最早创办的地方党校,共青团最大的和产业工人成份最多的地方组织,毛泽东最早组织、领导和指挥军队,中共党史上最早举起工农革命军旗帜等均在此产生。

20世纪20年代的安源被誉为“中国的莫斯科”、“无产阶级的大本营”,现在的安源成了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安源,是中国现代工业文明的摇篮。

早在十九世纪末,安源就引进西方资金和先进技术采煤炼焦,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最早崛起的地区之一,后与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合并成立的汉冶萍公司成为中国近代第一个跨地区、跨行业的企业集团。

这里,成立了中国工人阶级最早的经济实体——股份合作制的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

这里,发行了中国工人阶级最早的股票——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股票。

20世纪20年代的安源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和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革命先烈的鲜血把安源染成红色,盛开的杜鹃把安源映成红色。

如今,安源儿女接过先辈的火把,用火热的激情,开创着红红火火的事业。

改革开放以来,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安源人民抢抓机遇,奋力拼搏,以“义无反顾、团结奋斗、勇于开拓、敢为人先”的安源精神,谱写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新篇章。

(二)社会经济发展预测

到2010年加快萍乡崛起取得进一步成效,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