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湖南省武冈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496315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3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湖南省武冈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届湖南省武冈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届湖南省武冈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届湖南省武冈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届湖南省武冈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届湖南省武冈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届湖南省武冈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届湖南省武冈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届湖南省武冈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届湖南省武冈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届湖南省武冈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届湖南省武冈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届湖南省武冈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届湖南省武冈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届湖南省武冈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届湖南省武冈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届湖南省武冈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届湖南省武冈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届湖南省武冈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届湖南省武冈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湖南省武冈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

《届湖南省武冈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湖南省武冈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湖南省武冈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

届湖南省武冈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2020届湖南省武冈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一、单选题。

(每小题2分,共60分。

下图所示沙漠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不超过150mm,冬季稳定积雪日数l00~160天,积雪深度可达20cm以上,其植被覆盖率较我国其他沙漠高。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沙漠冬季存在稳定积雪的影响因素有

①植被②大气环流③地形④水文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关于该沙漠积雪的叙述正确的是

A.增强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湿度B.增强地面反射,增加大气温度

C.冬季绿洲区空地雪面蒸发量大于沙漠区D.一年中积雪期土壤含水量最高

【答案】1.B2.C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图示经纬度判断,该沙漠位于我国准噶尔盆地中,盛行西风将大西洋的水汽带到该地,受地形抬升作用,形成地形雨,冬季气温低,多降雪,故该沙漠冬季存在稳定积雪主要影响因素是大气环流和地形,与植被、水文关系不大。

故B②③正确。

故选B。

【2题详解】

近地面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地面,积雪反射太阳辐射,会使地面辐射减弱,大气温度降低,AB错;

绿洲区植物蒸腾作用强,空气湿度较大,在太阳辐射相当的情况下,绿洲区雪面蒸发量大于沙漠区,C对;

积雪会增加土壤湿度,积雪融化期间土壤含水量最高,积雪期土壤含水量并不是最高,D错。

故选:

C。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3.关于图中说法正确叙述是()

A.a为天山B.c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C.d是汾河D.b山脉以南发展绿洲农业

4.关于图中河流说法不正确的是()

A.d支流有凌汛现象B.d河流含沙量大

C.c河流无结冰期D.c河流水能资源丰富

【答案】3.B4.A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以秦岭、大巴山地区为背景,从区域特征、河流水文特征方面设置两道试题,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分析能力。

【3题详解】

根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和地理事物形态判断,a为秦岭,c为汉水,b为大巴山,d为渭河,因此排除选项A、C;c区位于秦岭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B选项符合题意。

B山脉以南为四川盆地,属湿润地区,不可能发展绿洲农业,选项D不正确。

所以选B。

【4题详解】

根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和地理事物形态判断,c为汉水,d为渭河。

图中渭河虽然有结冰期,但流向大致呈东西走向,上下游结冰时期基本一致,不符合发生凌汛的条件,因此选项A符合题意。

渭河北岸支流发育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因此含沙量大;汉水流域属亚热带气候,冬季平均气温在0℃以上,无结冰期;汉水水量丰富,且跨我国地势两个阶梯,落差较大,因此水能资源丰富,因此选项B、C、D描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所以选A。

【点睛】河流出现凌汛现象需要同时满足两个基本条件:

一是河流要有结冰期;二是河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

塔吉克斯坦是中亚唯一的内陆高山国。

该国拥有整个中亚地区60%的水资源,境内山地和高原约占90%,其中约一半在海拔3000米以上,有“高山国”之称。

读图并结合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5.塔吉克斯坦成为中亚地区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原因是

A.有很多大河流经B.离海洋较近

C.纬度较低D.地处山地和高原

6.图中地区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土壤盐碱化B.沙尘暴

C.水土流失D.洪涝灾害

7.杜尚别坐落在吉萨尔盆地中,走进杜尚别会发现建筑物大多以平房为主。

首都杜尚别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和建筑物以平房为主的原因分别是

A.河流、防山洪暴发

B.矿产资源、减少海浪侵袭

C.地形、防震

D.政治因素、地质构造复杂

【答案】5.D6.A7.C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中亚地区,试题难度一般。

【5题详解】

塔吉克斯坦位于亚欧大陆内部,距海洋远,境内河流规模并不大。

但因多山地和高原,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相对较多,水资源相对丰富。

故选D。

【6题详解】

塔吉克斯坦位于内陆地区,降水较少,由于不合理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再加上蒸发旺盛,从而导致土壤盐渍化严重,故选A。

【7题详解】

由题干可知,杜尚别坐落在吉萨尔盆地中,该国是高原、高山为主的国家,盆地内海拔较低,地形较平坦,不是在山谷中,山洪少;该地石油丰富,根据材料,该国河流、湖泊多,坐落在盆地中,风沙侵袭少;位于高山区,地形复杂,山脉多是板块碰撞挤压形成,所以地壳较活跃,地震较多,要防震;该国有高山国之称,城市建设首先要考虑地形、地质因素,不是政治因素,故选C。

【点睛】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其中自然因素包括河流、地形、气候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资源、交通、政策等。

钦查群岛位于秘鲁的西南部(下图),主要由3个花岗岩岛屿组成,地表植被少,岛上的悬崖和洞穴中生活着至少600万只海鸟,号称“飞禽王国”,它们是岛上唯一的常住居民,在岛上生活了数百万年,留下了厚达50米的粪便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钦查群岛植被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较低B.光照强烈

C.土层太薄D.鸟粪覆盖

9.钦查群岛成为“飞禽王国”的主要优势是

A.气温适宜B.人烟稀少

C.食物丰富D.山洞众多

【答案】8.D9.C

【解析】

【分析】

通过图文材料根据纬度位置、文字材料关键信息即可分析钦查群岛植被稀少的主要原因;结合该岛秘鲁寒流流经,鱼类资源丰富,食物充足即可得出钦查群岛成为“飞禽王国”的主要优势。

8题详解】

根据图文材料,钦查群岛位于低纬地带,终年气温高,A选项错误;钦查群岛海域有寒流流经,多雾,光照不强,B选项错误;钦查群岛被巨厚鸟粪覆盖,植被无法在土壤发育,而不是土层太薄,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

故选:

D。

【9题详解】

钦查群岛形成“飞禽王国”主要优势是寒流流经,鱼类资源丰富,为众多鸟类提供丰富食物,C选项正确;气温适宜、人烟稀少、山洞众多是次要条件,A、B、D选项错误。

故选:

C。

【点睛】该组题以南美秘鲁钦查群岛自然环境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区域自然特征分析;要求学生结合文字材料鸟粪高达50米,图形材料纬度位置、洋流分布等分析问题;同时学生需要运用地理综合思维分析解决问题。

读我国某山地东坡和西坡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该山地可能是()

A.大兴安岭B.太行山

C.雪峰山D.秦岭

11.下列关于该山地年降水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坡降水量平均变化速率小于西坡B.东坡降水量随高度的升高持续增加

C.西坡降水量随高度的升高逐渐递减D.东西坡降水量在800米附近差异最大

【答案】10.C11.D

【解析】

本题组以我国某山地东坡和西坡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两道试题,涉及山地判断、山地降水特征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

【10题详解】

图中显示,该山地东西两侧山麓降水量均在1000mm以上,由此判断该山应该位于南方地区。

大兴安岭、太行山位于北方地区,降水量较小,由此排除选项A、B。

雪峰山位于云贵高原与南方低山丘陵区之间,属南方地区,降水丰富,选项C符合题意。

秦岭

我国南北分界线,山麓降水量应在800mm左右,因此选项D不符合题意。

【11题详解】

根据前题判断,该山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东坡处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于西坡,所以图中虚线为东坡,实线为西坡。

图中显示,东西两坡山麓降水量相当,向上东坡降水大于西坡,因此东坡降水量平均变化速率大于西坡,选项A错误。

图中显示,东坡在800米以下降水量随高度的升高增加,而再向上降水量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少,选项B错误。

图中显示,西坡在1000米以下降水量随高度的升高逐渐增加,选项C错误。

图中显示,东西坡降水量在800米附近相差350mm左右,降水量差异最大,选项D正确。

非洲的马达加斯加(约12°S-26°S)于1991年开设免税工业区,吸引国际投资,产业以纺织、普通服装制造为主。

1997年,我国某羊绒企业在该免税工业区投资办厂,生产羊绒衫等纺织品,产品直接面向欧美市场。

当时欧美对进口我国的羊绒衫等纺织产品设置配额,而对产自非洲的同类产品没有此限制。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2.除政策优惠外,马达加斯加吸引国际纺织、服装类企业来投资办厂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B.劳动力

C.资源D.技术

13.当时,我国该羊绒企业在马达加斯加兴办工厂,主要目的是(  )

A.增加产品销量B.接近消费市场

C.提高设计水平D.增加当地就业

【答案】12.B13.A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工业的区位因素。

纺织、普通服装制造企业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非洲马达加斯加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交通通达度较差,加上岛屿面积不大,纺织和服装的原料相对较少,但却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所以吸引国际在此投资办厂的主导因素是劳动力,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3题详解】

相对我国而言,马达加斯加的设计水平不高,C错误;我国在马达加斯加办厂,由于“产品直接面向欧美市场”,会远离了部分消费市场,B错误;可以增加当地就业,但不是主要目的,D错误;从材料提取信息“当时欧美对进口我国的羊绒衫等纺织产品设置配额,而对产自非洲的同类产品没有此限制”说明我国在该地兴办工厂的主要目的是增加销量。

故选A。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K城海拔1048米。

这里的印第安人发现冬季常出现一种神奇的气流,能使厚达10厘米左右的积雪在一天之内融化,因此称之为“吃雪者”。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吃雪者”形成的原因是

A.暖流流经增温B.反气旋气流下沉增温

C.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D.暖锋过境增温

15.当流经K城的河流进入主汛期时,居住在K城附近的人们最可能开展的活动是

A.东去种麦B.西山牧羊C.南下踏青D.北山滑雪

【答案】14.C15.B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以北美西部局部地区为背景,设置两道试题,涉及地形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河流汛期判断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地理信息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4题详解】

题中文字信息显示,“吃雪者”出现在冬季、是一种气流、温度较高,图中信息表明,K城位于河流分水岭以东(山脉东坡),位于中纬西风带,综合两种信息分析,“吃雪者”就是西风向东越过山脉下沉增温后

气流。

故选C。

【15题详解】

题中图文信息表明,K城位于高山东侧的山地高原(海拔1048米),当地河流的水源主要来自高山的冰雪融水,河流夏季进入主汛期。

小麦为春播或秋播,排除选项A。

夏季气温高,西边高山草场水草肥美,适合放羊,选项B符合题意。

踏青一般在春节,滑雪一般在冬季,排除选项C、D。

故选B。

【点睛】焚风是由于空气作绝热下沉运动时,因温度升高湿度降低而形成的一种干热风。

当气流越过高山后下沉时,每下降1000米,温度平均升高6.5℃。

这就是说,当空气从海拔四千至五千米的高山下降至地面时,温度会升高20℃以上,使凉爽的气候顿时热起来,这就是“焚风”产生的原因。

下图为“我国东部气温随纬度变化的曲线”。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图中反映我国东部地区气温空间变化的规律是

A.气温年较差随纬度增加而减小

B.气温年较差随纬度增加而增大

C.气温年较差随纬度增加先减后增

D.气温年较差随纬度增加变化不大

17.下列有关图中M点所对应地形区的地理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A.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B.森林与草原的分界线

C.400mm年等降水量的分界线

D.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

18.图中能正确反映我国东部7月气温随纬度变化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16.B17.D18.C

【解析】

【分析】

考点:

本题考查我国东部气温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我国东部总体上气温南高北低,同时夏季南北普遍高温、冬季南北温差大,据此可判断代表7月和1月的气温曲线分别是③和①;我国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但仍是南高北低。

冬季南北温差较大,最北端在零下20℃以下,南部海南岛为热带气候,温度在15℃以上。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我国东部气温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我国东部总体上气温南高北低,同时夏季南北普遍高温、冬季南北温差大,气温总体南高北低。

据此可判断代表7月和1月的气温曲线分别是③和①;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之差,为气温的年较差。

由于我国陆上七月最热,一月最冷。

据此可推出七月平均气温减去一月的平均气温,为气温的年较差,因此两条线之间的间隔能够反映出年较差的大小,结合纬度的变化,可以看出气温年较差随纬度增高而增大,答案选B项。

其余选项可排除。

【17题详解】

图中M点地处我国1月0℃等温线上,且纬度位于我国的中部,应对应秦岭-淮河一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秦岭-淮河一线不是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A错;森林与草原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B错;秦岭-淮河一线是800mm年等降水量的分界线,C错;秦岭-淮河一线是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D对。

【18题详解】

我国东部总体上气温南高北低,我国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但仍是南高北低,据此可判断代表7月的气温曲线是③。

其余选项南北温差大或者气温南低北高,故其余选项可排除。

所以选C。

【点睛】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

(1)纬度

气温年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这是因为随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能的年变化增大.例如我国的西沙群岛(16°50′N)气温年较差只有6℃,上海(31°N)为25℃,海拉尔(49°13′N)达到46℃.低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很小,高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可达40~50℃.

(2)海陆位置

由于海陆热力特性不同,对于同一纬度的海陆相比,大陆地区冬夏两季热量收入的差值比海洋大,所以距海洋越近,受海洋的影响越大,气温年较差越小,越远离海洋,受海洋的影响越小,气温年较差越大.一般情况下,温带海洋上年较差为11℃,大陆上年较差可达20~60℃。

(3)地形

一般情况下高地小于凹地、谷地.海拔愈高年较差越小.

(4)天气

云雨多的地区小于云雨少的地区.

(5)植被

有植被的地区小于裸地.

闽江是福建省的第一大江,干流在淮安分为南港和北港(下图),其中北港一直作为主要航运通道繁荣着福州城区。

旧洪山大桥建于1772年,该桥桥孔多达35个,每个桥墩宽达8米,对北港水文特征产生了明显影响。

1985年拆除旧洪山大桥,并在旧址建成新洪山大桥。

新洪山大桥桥长325m,分为跨度不等的7个桥孔,其中4号桥孔跨度110m。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9.旧桥拆除后,北港段河流(  )

A.河床抬升B.流量减小C.流速加快D.含沙量下降

20.新洪山大桥4号桥孔跨度大,主要是为了(  )

A.便于排洪B.便于通航C.节省成本D.美观大方

【答案】19.C20.B

【解析】

【19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旧洪山大桥,桥孔多达35个,每个桥墩宽达8米,新洪山大桥桥长325m,新桥与旧桥相比,桥孔减少,桥墩减少,大桥对流水的阻挡作用减弱,流速会较快,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0题详解】

北港一直作为主要航运通道繁荣着福州城区,新洪山大桥跨越北港,4号桥孔(即中间桥孔)跨度110m,跨度大,目的是便于大型船只通航,提高通航能力,促进经济发展。

B正确;便于排洪、节省成本、美观大方不是主要目的,ACD错误。

故选B。

读我国某河流河道示意图,甲为一河心沙洲,右图为该洲一年内面积变化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21.该河位于我国的

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

C.东南地区D.西南地区

22.对于该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P河道为该河主航道,则该河段的流向为东北流向西南

B.若河流上游修筑水坝,则河心洲面积增长速度减慢

C.若该河段为自西向东流,则Q河道将慢慢变浅

D.河心沙洲常发育在河流上游水流较快的地方

【答案】21.A22.B

【解析】

【21题详解】

由题中图可以看出,河心沙洲面积变小说明出现了汛期,河水水位高;河心沙洲在一年内的三四月份和七八月份面积变小,说明该河流一年中有两个汛期:

三四月份和七八月份。

因此,该河流位于为我国东北地区,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2题详解】

若P河道为该河主航道,说明P为河流右岸,依据指向标判断该河段的流向为由东流向西,故答案A错误,若河流上游修筑水坝,流水速度减慢,泥沙在上游水库沉积,输送到沙洲的泥沙减少,泥沙沉积速度减慢,所以河心洲面积增长速度减慢,故答案选B,若该河段为自西向东流,Q河道位于河道左侧,所以Q河道将受到侵蚀,河道变深,故答案C错误,河心洲是泥沙沉积形成的,常发育在河流下游水流较慢的地方,故答案D错误。

故选B。

麦客是指麦熟季节,陕、甘、宁一带到关中地区替人收割麦子的人。

关中平原小麦成熟有“夏东黄,秋西黄”的特点,随着黄进绿退,麦客们边割边回。

随着社会发展,麦客们主要阵地由平原地区逐步转到以前很少到的山区。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3.麦客在关中平原收割麦子推进的方向是(  )

A.从东向西B.从南向北C.从西向东D.从北向南

24.关中地区麦客多来自甘肃、宁夏的主要原因是(  )

①甘肃、宁夏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小②甘肃、宁夏地区经济落后收入低

③麦熟季节不同,不耽误自家农忙④交通便利,方便往返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5.现在麦客们的主要阵地逐渐转往山区,主要是因为(  )

①山区劳动力不足②山区种植面积缩小

③平原机械化水平提高④平原种植面积缩小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①④

【答案】23.A24.B25.A

【解析】

【23题详解】

有材料可知关中平原小麦成熟有“夏东黄,秋西黄”的特点,也就是说,东边的小麦夏季已经成熟,而西边的小麦要稍晚一点成熟,因此收割的方向是自东向西,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4题详解】

关中地区平原面积广大,许多甘肃和宁夏人前来种植是因为甘肃和宁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为了获得更高的收入,受经济因素驱动前来种植小麦,同时麦熟季节不同,可以错开时间。

②③正确,B正确。

甘肃和宁夏地区耕地与人口匹配良好,跟交通无关。

①④错误。

ACD错误。

故选B。

【25题详解】

随着经济发展,山区劳动力外迁,导致山区劳动力减少,同时平原地区便于机械化操作,山区地块小,不利于机械化操作,因此麦客们的主要阵地逐渐转往山区,①③正确;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居民增加,小麦种植区山区、平原都可能减少,但这不是导致麦客转向山区的主要原因,②④错误。

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睛】关中地区黄河支流渭河的下游冲积平原,自古以来,土地肥沃,物产富饶,又有秦岭、黄河等山河屏障,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的结合,很适合小麦的生长。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6.A城市钢铁工业发达,其主导因素是()

A.燃料B.原料C.交通D.市场

27.有关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城市北侧山脉是贺兰山

B.A城市为呼和浩特市

C.A城市附近的河段无结冰期

D.A城市附近河段的年径流量由西向东减少

28.B地区近几年来大规模开发矿产资源,可能导致的后果有()

①水土流失加剧②产生构造地震③暴雨增多④风沙危害加剧⑤土壤盐碱化加剧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⑤

【答案】26.B27.D28.A

【解析】

【26题详解】

钢铁工业发展需要大量的原料铁矿石和燃料煤炭。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A城市距离铁矿区近,所以该城市发展钢铁工业的主导因素是原料。

故B正确。

【27题详解】

A城市北侧山脉东西走向,为阴山;A城市为包头市;A城市附近的河段所在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季河流结冰;A城市附近的河流流经内蒙古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蒸发量大,加上沿线工农业用水,导致年径流量由西向东减少。

故D正确,A、B、C错误。

【28题详解】

B地区是黄土高原地区,其开发矿产主要是煤炭开发,因煤炭开发导致地表植被破坏,进而引发水土流失,地面塌陷,风沙危害加剧等后果,①④正确。

构造地震是内力作用的结果,与开采矿产资源无关;开发矿产资源与暴雨增多无关;土壤盐碱化加剧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灌溉所致,与开采矿产资源关系不大。

②③⑤错误。

故A正确,B、C、D错误。

根据图形及题中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小题。

29.若图是以O点为中心的地球侧视图,FG为赤道上的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H、I两点的昼夜长短相同B.H、I两点的自转线速度相同,角速度不同

C.H、I两点的季节相反,时间相差12小时D.H、I两点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

30.若图中F、O、G为赤道上的点,FG直线距离为地球半径,FG之间经度范围为4月12日,以外为其他日期,则北京时间为

A.4月11日20:

00B.4月13日16:

00C.4月13日24:

00D.4月12日16:

00

【答案】29.C30.B

【解析】

试题考查地球自意义

29题详解】

该图是以O点为中心的地球侧视图,F、G为赤道上的点,推断FG表示赤道;与FG垂直的线表示地轴;H、I是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该两点纬度数相同,南北纬相反,经度数互补,东西经相反,所以H、I两地的昼夜长短相反;自转角速度、线速度相等;季节相反,地方时相差12小时;正午太阳高度只有春秋分日时相同,C正确。

【30题详解】

图中FOG为赤道上的点,FG直线距离为地球半径,根据数学知识,可以推断FG之间的经度差为60°,又因为FG之间经度范围为4月12日,以外为其他日期,可知F(或G)所在的经线为日界线,即180°经线或0点所在的经线。

当F所在经线为180°时,G所在经线为120°W,地方时为0点,可以计算北京时间为4月13日16点,B正确;当F所在经线为0点时,G所在经线为180°,地方时为4点,则北京时间是4月12日0点。

二、综合题。

(40分。

31.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印度尼西亚局部区域示意图。

(1)分析苏门答腊岛东部沼泽的自然成因。

(2)印度尼西亚有“地质灾害的超市”之称,简述其自然原因。

(3)举例说明印度尼西亚利用丰富的火山资源发展的主要产业活动。

(答题注意说明火山的哪些资源可以发展哪些产业。

【答案】

(1)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充沛;河流众多,水量丰富;地形平坦,排水不畅;地下水位高;沿海海水入侵;东部山地森林广布,涵养水源补给。

(答出其中4点即可)

(2)地处板块交会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断裂发育,岩体破碎;多山地丘陵,地形起伏大;降水丰富,多暴雨易引发滑坡、泥石流。

(3)利用火山灰发育的肥沃土壤,发展种植业;利用火山地貌、地热资源,发展旅游业;利用岩浆岩提供的建筑材料,发展建筑业;利用岩浆活动形成的金属矿,发展采矿业;利用地热资源,发展电力产业。

【解析】

【分析】

该题综合性较强,考查沼泽的自然成因、地质灾害的成因和如何利用火山资源。

【详解】

(1)从图中可以看出,山脉分布在苏门答腊岛西侧,山脉对偏东风有着抬升作用,这里又是雨林气候,降水量充沛;东部地区地形较平坦,为平原地区,河流众多,水量丰富;地势低平,水流速度慢,排水不畅;河口地区海水倒灌,加剧了东部的沼泽化。

所以多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