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01103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docx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docx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摘要】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改革开放三个历史发展时期,为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和概括奠定了理论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表现在:

有助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有助于工作方法的创新;有助于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三观”;有助于增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历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以“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经典概括,经历了认识逐渐深化的过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理论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它蕴含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价值追求,同时也吸取了世界文明优秀成果,体现出时代精神。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历程

  中国共产党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改革开放三个历史发展时期,在每个历史发展时期,党都能与时俱进,紧密结合每个时代发展特征和自身特点,积极探索和践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认识和实践,这些探索成果又为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和概括奠定了理论基础。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就把马列主义确定为指导思想,并且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认真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经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创立了独具特色的革命理论,科学指导中国革命并最终取得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1)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行动的指南。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就明确指出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

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论联合政府》等文中也多次深刻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揭示了“为人民服务”是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最根本价值取向,为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提供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就是推翻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

  1945年春,党的七大在延安顺利召开,会上确立了毛泽东指导思想,毛泽东同志提出“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的政治路线。

“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的政治目标,集中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为夺得抗日战争最后胜利和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了重要的思想和理论准备。

  2、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完成了反帝反封建两大历史重任,实现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政治诉求。

自此,中国共产党开始进行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史转变的理论和实践探索,适时地提出了党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1956年底,随着党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在整个意识形态、社会思想文化领域中的指导地位也得到了最终确立。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立的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2)加强以爱国主义、为人民服务等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道德意识建设。

在全社会道德意识领域内实行了推陈与出新并进,涌现出一批社会主义道德的先进典型,例如热心助人的好人雷锋、爱岗敬业的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等。

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等优良传统的良好氛围,为新时期提出社会主义核心?

r值观作了必要的理论准备。

  3、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深化

  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进行了新的探索,提出了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到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理论和战略目标。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理论与实践密切相结合,在实践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继承、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一系列中国化了的最新成果,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理论,使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巩固。

  198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在科学、系统的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同时,也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最主要内容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十七大通过的党章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进了基本路线。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政治理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含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精髓,体现了社会制度的内在价值取向,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利益和理想。

马列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理念,分别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灵魂、主题、精髓和基础。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凝练和概括。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意见》,指出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全人类价值共识之后所做出的重要科学论断。

体现了国家、社会和个体三者价值取向的内在统一,规定了国家、社会以及个人的发展目标和基本方向。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需求,是凝聚社会共识、实现团结共进、和谐统一的根本路径,是树立国家良好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

  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并及时发出通告,要求国家各省、地级市相关部门都要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

规定在立法实践活动中,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公共政策等法治建设之中,转化为具有较刚性约束力的法律规定,使各级部门和人员都要运用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等有效手段,向社会传播正确的价值取向,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1、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现状

  现阶段,我国正处在社会经济发展转型的新时期,加上西方腐朽文化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和渗透,以及社会上一些不良行为和现象等因素的巨大冲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挑战。

主要表现如下:

  

(1)生活上盲目消费和攀比。

由于高校大学生来自不同地域和家庭,存在着巨大的贫富差距,其中不少是官二代、富二代。

他们中一些人经常在一起“炫富”、“拼爹”,唯金钱、权力至上,使得大学生对金钱消费观念产生严重偏差,生活中盲目消费和品牌攀比,形成了扭曲的人生价值观,最终导致他们好逸恶劳,生活上缺乏自理能力,失去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精神。

  

(2)政治信仰、理想信念缺失。

高校中,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缺乏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缺乏兴趣,认为这些都已经过时了,没有必要再开设和学习这些课程;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没有本质区别,对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产生了极大的怀疑。

  (3)诚信意识普遍缺乏。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存在严重的诚信危机,道德明显滑坡。

例如考试作弊和学术论文抄袭现象日益严重泛滥;恶意拖欠学费和制造虚假家庭信息,申请助学贷款;制造虚假履历,骗取社会信任,就业违约率逐年剧增等。

  (4)注重?

?

人表现,缺乏团队精神。

高校中,一部分大学生做事,总是从自身利益出发,忽略集体和团队利益,甚至为了达到个人利益,不择手段,不惜损害集体利益;只注重彰显个人英雄主义,忽视集体和团队,缺乏关心他人、团队协作、集体利益至上的精神。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1)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人类文明不断进步,以及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新问题,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已不适应当代大学生自身发展需求,更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

因此,必须大力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断创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理论知识学习、日常人际交往、课外素质拓展等各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以促进学生各项素质都能得到全面锻炼和发展。

  

(2)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创新。

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大多采用理论灌输的方式进行,在平时的教育中只采用一贯的自导自演模式说教,忽视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激发互动方式,不注重针对学生个性差异的培养。

通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教育者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大胆创新,引导学生在学习和认知的过程中通过各类社团、课外素质拓展活动、新媒体信息平台等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从而实现自我塑造和自我管理。

  (3)有助于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三观”。

高校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统的传播,有助于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使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理想和前途不再迷茫,对自己和国家的未来也将充满自信。

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摒弃拜金主义和贪图享乐,积极主动,刻苦钻研,使个人的思想和行为自觉地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保持一致。

  (4)有助于增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

高校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宣传,使得教育者更加注重对大学生诚信、感恩等系列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

  【参考文献】

  [1]蒋艳.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程和经验[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10)67-72.

  [2]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1.704.

  [3]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1.1004-1079.

  [4]杨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法制与社会2013.2(中)223-224.

  [5]杜俊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23).

  【作者简介】

  陈雪梅(1979.08-)女,安徽宿州人,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实践教学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