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马克思自测题18.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503991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53.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课程马克思自测题1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精品课程马克思自测题1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精品课程马克思自测题1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精品课程马克思自测题1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精品课程马克思自测题1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精品课程马克思自测题18.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9页
精品课程马克思自测题18.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9页
精品课程马克思自测题18.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9页
精品课程马克思自测题18.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9页
精品课程马克思自测题18.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9页
精品课程马克思自测题18.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9页
精品课程马克思自测题18.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9页
精品课程马克思自测题18.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9页
精品课程马克思自测题18.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9页
精品课程马克思自测题18.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9页
精品课程马克思自测题18.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9页
精品课程马克思自测题18.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9页
精品课程马克思自测题18.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9页
精品课程马克思自测题18.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9页
精品课程马克思自测题18.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课程马克思自测题18.docx

《精品课程马克思自测题1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课程马克思自测题18.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课程马克思自测题18.docx

精品课程马克思自测题18

绪论

1、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C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2、对待马克思主义,正确的态度应是D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B.坚持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C.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永恒真理,只能坚持不能发展

D.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的方法,而不是教义

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

A.以实践性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

4、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在于C

A.它能回答生活中提出的重大现实问题B.它是各种科学知识的总和

C.它始终根植于实践和科学的土壤中D.它是惟一能取代其他科学的理论

5、一些自然科学家没有学习马克思主义,也取得了伟大的科学成就,这是因为他们D

A.完全依靠个人的天才条件

B.摆脱了哲学的指导

C.具有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D.自觉不自觉地在科学研究中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原则

6、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A

A.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D.共产主义社会

7、广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B

A.马克思恩格斯时代的学说

B.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由其继承者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C.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D.马克思恩格斯时代创立的学说

8、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是C

A.科学技术的发展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无产阶级作为独立阶级走上政治舞台D.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发展

9、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文化优秀成果,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从而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B

A.伟大发展B.伟大革命

C.伟大发明D.伟大发现

10、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B

A.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C.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1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这是马克思主义A

A.最重要的理论品质B.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C.最鲜明的政治立场D.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2、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D

A.最伟大最崇高的理想B.最伟大最崇高的实践

C.最崇高的社会实践D.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3、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A

A.理论联系实际B.理论联系工作

C.理论联系学习D.理论联系思想

14、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对象是D

A.物质世界的一切现象B.各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具体过程

C.人们的具体心理过程D.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15、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是B

A.它的革命性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C.它的科学性D.它的能动性

16、马克思的伟大发现除了剩余价值学说外,另一个是D

A.阶级斗争理论B.社会主义学说

C.辩证法理论D.唯物史观

17、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党的出现

C.十月革命的胜利D.剩余价值论的发现

18、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得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的斗争得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

19、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是A

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学说D.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

20、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C

A.只坚持不发展B.只发展不坚持

C.既坚持又发展D.要记住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的每一句话

2、多项

1、当人类即将迈入21世纪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位列榜首的是马克思。

这说明下列哪些观点是正确的ACD

A.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是错误的

B.社会主义“终结论”是错误的

C.马克思主义具有无穷的思想魅力

D.马克思主义虽然产生于欧洲,却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

2、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ABCD

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

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

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3、马克思主义ABD

A.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B.虽然产生于欧洲,却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

C.对于已经发展了160多年后的今天已难以适应了D.即使在今天,也当之无愧地称得上博大精深

4、马克思主义的内容ABC

A.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等诸多领域

B.包括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

C.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D.已难以适应发展了世界形势

5、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ACD

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

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6、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思想文化优秀成果,这些优秀成果包括ACD

A.德国古典哲学B.法国古典经济学

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7、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是因为他们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文化优秀成果并发现了AD

A.历史唯物主义B.科学社会主义

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学说

8、马克思当选为“千年思想家”第一人,意味着马克思主义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AB

A.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

B.它吸收和改造了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

C.它吸收和改造了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东西

D.它发明了人类思想和文化中所没有的东西

9、下列对马克思主义特征认识正确的是ABD

A.马克思主义坚持实践的观点B.克思主义理论具有科学性

C.克思主义理论是绝对真理D.克思主义理论具有革命性

10、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所写的党纲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名称和党纲的名称是BD

A.正义者同盟B.共产主义同盟

C.《共产主义原理》D.《共产党宣言》

11、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的有:

ABC

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D.改革开放

12、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ABD

A.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B.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C.与时俱进D.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13、学习马克思主义,说到底,就是为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三观”是管总的,它决定和影响人的一生的行为轨迹。

因此ABC

A.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B.不断提高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C.自觉辨别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D.失败可以成为成功之母

14、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这是AB

A.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B.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C.科学社会主义学说D.解放全人类的理论

15、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是AC

A.辩证唯物主义B.科学社会主义

C.历史唯物主义D.政治经济学

16、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BC

A.革命性B.实践性

C.科学性D.完备性

17、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ACD

A.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获得政权

C.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8、如果从它的创立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来看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AB

A.马克思主义就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

B.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C.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D.关于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

19、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ABC

A.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B.1831年和1834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巴黎公社

2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BCD

A.李大钊的理论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判断题(只判断对或错,每小题2分,共20分)

1、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参考答案:

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科学”参考答案:

×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4、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

5、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因而可以用它来作为判断认识对错的标准。

×

6、马克思主义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综合。

×

7、列宁说: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可见理论比实践更重要。

×

8、马克思主义应是与时俱进的,对于已经发展了160多年后的今天已难以适应了。

×

9、按照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办事就能保证时时成功,事事成功,不犯任何错误。

×

10、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第一章测试与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1、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A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

2、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征是C

A.客观性B.辩证性

C.实践性D.系统性

3、中国宋代哲学家朱熹提出“理在事先”。

这种观点属于B

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

4、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一种D

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C

A.实物B.具有体积和重量

C.客观实在性D.它的物质性

6、《坛经》中记载: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惠能进曰: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D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7、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属于A

A.唯物主义观点B.辩证法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D.宿命论观点

8、1958年,我们认为麻雀吃粮食,于是把它列为“四害”之一,加以消灭。

后来,我们认识到麻雀在消灭害虫方面贡献很大,便把它从“四害”中解放出来,并列为保护动物。

1958年,我们消灭麻雀的错误,从哲学上看是没有做到A

A.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B.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D.用量变质变的观点看问题

9、“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全部作用,一亿年以前的情况和一亿年以后的状况,都可以精确无误地演算出来,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被确定了。

”这是D

A.唯心主义决定论的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C.非决定论的观点D.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10、中共十七大报告既充分肯定了十六大以来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又实事求是地指出了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认为前者是主流,后者是支流。

这是用D

A.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相统一的原理看问题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原理看问题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看问题D.“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看问题

11、社会经济的发展引起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反过来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

从因果关系来看,这属于A

A.原因和结果的相互作用B.原因和结果的相互依存

C.原因和结果的相互融合D.原因和结果的相互区别

12、我国古代有人提出“白马非马”、“杀盗非杀人”,这些说法的错误在于割裂了B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B.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联系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联系

13、我国古代哲人提出“土与金、木、火、水杂,以成百物”,“和实生物”,这是D

A.多元论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C.主张矛盾调和的形而上学观点D.朴素唯物论观点

14、“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C

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特殊性D.矛盾的同一性

15、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D.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

1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D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7、唐代诗人杜牧诗中说: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这其中蕴含的哲理是C

A.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相同的B.外因是通过内因才起作用的

C.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D.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18、“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

”这段话表明A

A.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B.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

C.质变和量变相互渗透D.量变在事物发展中不起作用

19、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强调C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0、对于同一棵古树,植物学家考察的是它的生长习性,把古树顽强的生命力看作是美;木材商考虑的是它的木质和树围,把古树的实用价值看作是美;而画家则惊叹它奇特的外形,把古树的形态看作是美。

上述对古树审美感受的差异表明B

A.人的认识具有主观随意性B.人的认识受主体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D.认识对象是由主观意识创造的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选项中至少有二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正有确答案,答对的得2分,少答的或多答的得0分,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选项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BD

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B.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C.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D.存在就是被感知

2、割裂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可能导致AC

A.庸俗进化论B.庸俗唯物主义

C.激变论D.政治上的改良主义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B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C.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D.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4、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ACD

A.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B.是解决其他一切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C.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哲学基本派别的依据

D.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种哲学观点的依据

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其关键就在于ABCD

A.它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

B.正确地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人与世界的关系

C.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D.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6、恩格斯说:

“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说明BC

A.物质范畴和实物完全是一回事B.物质范畴和实物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物质范畴是具有普遍性的哲学范畴D.物质范畴就是各种具体实物的相加

7、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BD

A.总体和局部的统一B.包含和被包含的统一

C.无限和有限的统一D.绝对和相对的统一

8、选出下列物质运动的正确的担当者BCD

A.宏观物体是机械运动的担当者B.分子是热运动的担当者

C.生命有机体是生物运动的担当者D.人脑是思维运动的担当者

9、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ABC

A.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B.人们的实践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人们可以在网络社会中生存

10、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同时要认识到东西部的发展差距是由于一些复杂的历史和现实的客观原因造成的,要从根本上改变西部面貌,需要几代人长期艰苦努力,决不能一蹴而就。

这是因为BC

A.矛盾的普遍性总是寓于特殊性之中B.没有一定的量变的积累,就不会有质变的发生

C.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D.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11、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ABD

A.“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D.“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

12、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是AC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C.九层之台,起于垒土D.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1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ABC

A.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B.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C.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一切社会现象的最后根源

14、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ABCD

A.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

B.要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

C.要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D.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15、人类从自然界分化出来并产生人类意识以来,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结起来无非是哪两类现象AD

A.物质现象B.自然现象

C.生活现象D.精神现象

16、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因为它BCD

A.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B.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C.是贯穿于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主线D.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本质内容

17、中国古代庄子说: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这是一种ACD

A.抹煞事物质的稳定性的相对主义观点B.折衷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D.绝对主义的观点

18、对待历史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是ACD

A.取其精华,弃其糟粕B.全盘否定

C.批判地继承D.推陈出新,古为今用

19、某山村小镇自20世纪70年代发现矾矿以来,办了三个矾矿厂。

由于没有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每天排除大量矿烟,致使村民中大多数人患有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

这一做法从哲学上看违背了AB

A.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B.事物联系复杂多样性的原理

C.事物运动发展的原理D.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

20、“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BC

A.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D.画饼不能充饥

三、判断题(只判断对或错,每小题2分,共20分)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哲学家的事,与我们的生活很遥远。

×

2、发展就是运动,运动就是发展。

×

3、矛盾就是事物的对立统一。

4、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质变是量变的必要准备。

×

5、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6、物质世界是运动的,不存在静止的状态。

×

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有机统一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8、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世界观人人都有,因此,人人都有哲学。

×

9、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存在。

×

10、同一事物之间根本不存在任何联系的。

×

第二章测试与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C

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

2、人的视觉器官有感觉外界物体的光和颜色的功能。

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一般是380nm(纳米)到780nm,称为可见光谱。

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不同波长的辐射使人感觉到不同颜色,一般来说,700nm为红色,580nm为黄色,510nm为绿色,470nm为蓝色,400nm为紫色。

这种现象表明C

A.人只能认识外界物体作于感官形成的感觉

B.人的感官所具有的生理阈限是人的认识能力的界限

C.人的感觉中包含着对外界事物信息的选择、加工和转换

D.人所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感觉是人自身生理活动的结果

3、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A

A.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B.意识创造物质

C.意识决定物质D.意识依赖于物质

4、在中国,为了治疗疾病,古代就产生了中医学。

这说明A

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B.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5、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便不顾实际情况,生搬硬套书本上的理论。

这犯了C

A.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B.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

C.教条主义的错误D.经验主义的错误

6、实践的客体是D

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B.客观物质世界

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D.进人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

7、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D

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

8、“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C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9.恩格斯说:

“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说明B

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

10、科学家尼葛庞蒂说:

“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B

A.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

B.实践高于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C.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D.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1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A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间接经验毫无用处

1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C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13、我们通过眼、耳、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