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 第20讲 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学案 岳麓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5044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35.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 第20讲 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学案 岳麓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 第20讲 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学案 岳麓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 第20讲 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学案 岳麓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 第20讲 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学案 岳麓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 第20讲 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学案 岳麓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 第20讲 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学案 岳麓版必修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 第20讲 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学案 岳麓版必修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 第20讲 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学案 岳麓版必修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 第20讲 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学案 岳麓版必修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 第20讲 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学案 岳麓版必修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 第20讲 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学案 岳麓版必修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 第20讲 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学案 岳麓版必修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 第20讲 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学案 岳麓版必修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 第20讲 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学案 岳麓版必修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 第20讲 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学案 岳麓版必修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 第20讲 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学案 岳麓版必修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 第20讲 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学案 岳麓版必修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 第20讲 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学案 岳麓版必修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 第20讲 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学案 岳麓版必修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 第20讲 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学案 岳麓版必修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 第20讲 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学案 岳麓版必修2.docx

《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 第20讲 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学案 岳麓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 第20讲 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学案 岳麓版必修2.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 第20讲 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学案 岳麓版必修2.docx

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七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第20讲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学案岳麓版必修2

第20讲 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

线索1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伴随生产力发展及全球侵略扩张逐步形成发展的

(1)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是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伴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而最终形成。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也是殖民扩张的过程。

在世界市场中,欧美工业化国家是中心,而亚非拉广大国家和地区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线索2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经历了四个阶段

(1)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推动欧洲人走向海洋,新航路开辟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2)荷兰、英国等国的早期殖民扩张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3)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爆发于英国,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标志,伴随着世界范围内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殖民活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4)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端于德国、美国,核心成果是电力、内燃机、新能源的广泛应用,伴随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及瓜分世界狂潮的出现,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考纲要求]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新航路的开辟;

(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3)工业革命。

一、新航路开辟

1.背景

(1)经济根源:

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

(2)社会根源:

欧洲人对贵重金属的强烈渴望。

(3)政治因素:

欧洲各国君主强化王权,积极扩张。

(4)宗教因素:

传播基督教是海外扩张的重要推动力。

(5)客观条件:

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及地理知识的提高。

2.过程

时间

航海家

支持国

主要贡献

1487年

迪亚士

葡萄牙

抵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

1492年

哥伦布

西班牙

抵达美洲,开辟了前往美洲的航路

1497~

1498年

达·伽马

葡萄牙

绕非洲海岸到达印度,开通了东西方之间最短的海上航路

1519~

1522年

麦哲伦

西班牙

其带领的船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3.影响

(1)欧洲

①各大洲的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欧洲,西欧开始崛起。

②主要商贸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美洲

①使当地的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

②为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做出贡献。

(3)非洲:

成为猎获黑人奴隶的场所,黑奴贸易兴起。

(4)亚洲

①一些沿岸据点和岛屿遭侵占。

②大量白银流入,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

(5)世界

①初步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

②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精微点拨] 新航路开辟的两大精神动力

(1)15世纪晚期,完成中央集权的葡萄牙和西班牙,热衷于传播天主教,使其他非天主教徒皈依天主教。

这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力之一。

(2)文艺复兴也为新航路开辟注入了精神动力。

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核心,重视人的价值,宣扬冒险精神和发财致富,鼓舞了人们去探索新航路。

二、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

1.表现

国家

范围

方式

结果

荷兰

西北欧、亚洲和美洲

(1)发展海上贸易和金融业

(2)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发展银行业

17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有“海上马车夫”之称

英国

全球

(1)海盗式的掠夺

(2)商业战争

(3)在殖民地进行商业活动和掠夺

(4)进行黑奴贸易

18世纪下半叶,确立了海上霸主地位,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2.影响:

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扩展。

(1)市场范围扩大:

北美、大洋洲、欧洲内地、亚洲内地都卷入世界市场。

(2)市场格局变化:

大西洋三角贸易成为世界贸易的重心。

[归纳总结] 近代史上大国霸权角逐胜败探因

1荷兰战败原因:

自然资源缺乏,商业资本发达,工业基础薄弱,重视发展航运,忽视发展海军。

说明:

商业资本不敌日益发展的工业资本。

2法国战败原因:

封建统治,工业倾向于奢侈品,法国发展重心在欧洲大陆的争霸。

说明:

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必然战胜落后的封建制度。

3根本原因:

取决于各国的综合国力。

殖民竞争既是军事的竞争,更是经济和政治实力的竞争)

1.葡、西两国的衰落

15~16世纪是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时代,然而,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随着荷兰海上势力的逐渐崛起,葡萄牙和西班牙很快衰落了。

葡、西两国迅速崛起又很快衰落,是有深刻且相似的内在因素的。

其一,两国强大的封建传统是影响其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

封建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束缚了国内经济的发展,保守的传统观念使它们没有用得到的财富去投资本国经济,而是将其用来向欧洲其他国家购买奢侈品。

这样的结果是本国经济仍然迟滞不前,而掠夺来的财富却为别国做了“嫁衣裳”。

其二,流入两国的大量财富不仅没有成为它们发展的动力,反而窒息了国内经济的发展。

大量流入的财富使得西班牙患上“贵金属积攒过多症”,国内出现通货膨胀,抑制了本国市场的发展。

本国市场的萎缩又使其“越来越要从属于这样一个贸易体系,在这个体系里,它从欧洲的其他部分购买它所需要的东西,而以新世界的财富支付购买货价的大部分”。

最终,和流入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财富一样,光荣也随着财富的流走而远去。

2.重商主义

产生于16世纪中叶,盛行于17~18世纪中叶。

其理论核心是认为一国积累的金银越多,就越富强。

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

重商主义是英国从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占支配地位的经济思想。

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的英国,以国家的公共利益和绝对君权为最高利益,通过重商主义政策的推行,强力推动了本国经济和政治的近代转型,为英国民族国家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资本原始积累

是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前,通过暴力等非正当手段使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使生产资料聚集在少数人手里的过程。

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一方面用暴力的手段迫使小生产者同生产资料分离,积累资本,如英国的圈地运动最为典型;另一方面用武力征服殖民地、抢劫金银财物、贩卖奴隶等手段来聚敛财富。

考点一 “世界历史”的真正开端——新航路开辟

1.时空意识——从地域角度看待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对世界

①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和经济体系开始形成。

②人类开始从分散孤立走向整体世界。

(2)对欧洲

①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欧开始崛起。

②欧洲的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③英、法、荷等国走上殖民扩张道路。

(3)对亚非拉

①对美洲:

美洲的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

②对非洲:

成为猎获黑人奴隶的场所,给非洲的传统社会带来沉重灾难。

③对亚洲:

大量白银流入,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

2.史观意识——不同史观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认识的差异

革命

史观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走上了殖民扩张与掠夺之路,给亚非拉地区的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亚非拉地区的人民反抗其殖民扩张与掠夺具有正义性

全球

史观

新航路开辟后,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促使世界各大洲的联系加强;殖民扩张促使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与拓展

文明

史观

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使世界各地的文明相互碰撞与交融,是人类文明交流融合之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现代化

史观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通过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大量资本,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成长和资产阶级的壮大,推动了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到来;客观上促进了世界落后地区的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成为人类逐步走向近代化的最初起步

社会

史观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商业交流加强,各种物品交流、交换,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

分析史料,论证问题:

“商业革命”只是发生在西方吗?

中国的“商业革命”与西方有何不同?

史料 相对应于16~18世纪的欧洲商业革命,一些学者认为16~18世纪的中国也发生了一场商业革命。

其主要表现为全国五大经济区域的形成以及以十大商帮为贸易主体的大宗商品远距离贸易的发展。

而我们如果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角度上来看,这一时期也恰恰是欧洲人因美洲白银的获得和日本人因本国银矿的开采而对中国产品需求急剧增加的时期。

海外白银的大量流入促进了明清社会的白银货币化,明万历年间的“一条鞭法”和清雍正年间的“摊丁入亩”就是白银货币化的具体体现。

凭借着白银,中国的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被紧密地联系了起来。

但其发展同样受到强大的阻碍,最终难以长成一支独立的力量。

——摘自张丽《第一次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提示:

主要依据史料信息,结合明清经济和新航路开辟的相关知识。

论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从史料观点看,商业革命不仅发生在西方,16~18世纪的中国也发生了一场商业革命。

西方的商业革命指:

贸易范围的扩大,世界各地的商品在欧洲都能买到,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中国的商业革命指:

全国五大经济区域的形成,十大商帮为贸易主体,大宗商品的长途贩运,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联系起来。

欧洲商业革命的起因是新航路的开辟,中国商业革命的主因是白银成为主要流通的货币。

1.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分析

关于地理大发现的动因,欧洲人认为,15世纪,土耳其的扩张阻隔了西欧各国通过地中海到东方去的传统商路;西欧各国为了获得东方的商品和黄金,迫切希望开辟新航路。

这种动因在史学界逐渐成为普遍的认识。

——王加丰《关于地理大发现的动因问题》等

发现问题 欧洲人的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不全面,新航路开辟的动因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

命题角度 人类经济活动的多种根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2.“哥伦布交换”产生的全球性变化

植物、粮食作物、动物、人口和病菌在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和其他欧洲水手的远航探险以后,在全球范围内开始传播。

“哥伦布交换”比早先的物种交流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

与早先的物种交流不同,哥伦布交换涉及了很多根本不同的动植物品种与疾病。

因为几千年来,东西半球与大洋洲的物种都是独立地沿着各自的轨迹进化的。

欧洲的航海探险在这些生物地域之间建立了联系,引发了物种的交流以及世界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的永久性变化。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发现问题 “哥伦布交换”与历史上出现过的其他类似的物种交流有较大差异。

命题角度 “哥伦布交换”引发的物种的交流、疾病的传播、世界人口分布与世界人口的增长以及自然环境的全球性变化。

3.世界近代史分期的争论

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

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

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

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南非的布须曼人、有教养的中国官吏,还是原始的巴塔哥尼亚人。

因此,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发现问题 长期以来史学界认为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近年来关于世界近代史的开端问题有了不同的声音,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世界近代史开端于1500年前后。

命题角度 革命史观与全球史观的分歧;16世纪以来西欧开始崛起;世界各地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考点二 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早期殖民扩张

1.西欧国家早期殖民扩张的特点及原因

(1)特点:

以掠夺财富为主要目的,以海外贸易、海盗式掠夺、欺诈性贸易和贩卖黑人奴隶为主要方式,是一种公开的、野蛮的强盗行径;殖民国家以西、葡、荷、英、法等西欧国家为主,主要占据非洲、美洲等地区。

(2)原因:

资本主义刚刚在欧洲兴起,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需要积累资本,发展资本主义。

2.唯物史观——多方面分析西欧国家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

(1)对世界市场:

早期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得到拓展,越来越多的国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促进了世界的一体化。

(2)对殖民国家:

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转化为资本,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3)对殖民地:

殖民主义是灾难和祸害,造成了亚、非、拉美地区的落后;殖民扩张客观上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殖民地的发展和进步。

(4)对国际关系:

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引起殖民争霸战争。

3.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对中国的影响

(1)美洲的外来高产农作物传入,改变了中国的饮食结构和经济结构;对中国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西方传教士来华和科技传入中国,开始了西学东渐的历程。

(3)西欧开始对华进行殖民侵略;中国实施闭关锁国政策,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分析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兴衰历程的有关信息,指出其主要商业活动的内容。

材料 荷兰东印度公司大事年表:

1602年,荷兰14家公司合并为一家联合公司——东印度公司。

议会授权公司在东起好望角,西至美洲南端麦哲伦海峡之间具有贸易垄断权。

1611年,一些股东在阿姆斯特丹交易东印度公司的股票,形成了世界第一个股票市场。

1621年,因班达岛居民将豆蔻(一种香料)卖给了非荷兰籍商人,东印度公司将岛上居民杀戮殆尽。

1624年,入侵我国台湾,并开始垄断马尼拉与中国间的贸易。

公司转运贸易包括荷兰的金属、巴达维亚的香料、中国的丝织品。

1669年,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私人公司,拥有超过150艘商船、40艘战舰。

公司为股东带来了高达40%的投资收益率。

1670年,公司开始将亚洲的棉布卖到美洲,换取当地的贵金属。

1690年,公司在亚洲的财务开始转盈为亏,这一情况从此再也没有改变过。

1799年,公司解散。

主要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垄断贸易(东起好望角,西至麦哲伦海峡;班达岛香料;马尼拉与中国间的金属、丝织品等);

(2)创办股票市场;(3)组建庞大的海上运输船队;(4)经营亚洲棉布与美洲贵金属的交换。

(2017·课标全国Ⅲ,40,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以后,荷兰人曾先后进攻澳门、台湾,遭到明朝官民的坚决抵抗而失败。

1608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董事会发出指示:

“我们必须用一切可能来增进对华贸易,首要目的是取得生丝,因为生丝利润优厚。

”1621年,荷兰人得知西班牙人也计划占领台湾,遂于次年再次侵占澎湖,并于1624年侵占台湾南部。

1642年,其势力扩张到台湾北部。

——摘编自陈孔立主编《台湾历史纲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荷兰侵占中国台湾与澎湖的历史背景和目的。

审题步骤

 

(1)审材料:

材料主要反映了荷兰侵占台湾的过程。

解读材料时,要注意材料中的五个时间,这五个时间反映了荷兰侵占台湾的五个阶段,可从中体会荷兰在不同时期侵台的目的和手段。

(2)审设问:

需要回答的是历史背景和目的,历史背景主要从所学知识中寻找,目的主要从材料中提炼。

调动知识

 第一小问“历史背景”。

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分析,当时中国正处于明末,社会动乱,明政府忙于应对复杂的社会矛盾,无暇他顾;从国际上看,这一时期处于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时期;结合材料中信息“我们必须用一切可能来增进对华贸易,首要目的是取得生丝,因为生丝利润优厚”可以得出背景之一是荷兰海外贸易的发展,以及与东方贸易可以获取优厚的利润。

第二小问“目的”。

结合材料中“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以后,荷兰人曾先后进攻澳门、台湾”可以概括为建立殖民据点;结合材料“我们必须用一切可能来增进对华贸易,首要目的是取得生丝,因为生丝利润优厚”可以概括为扩大对中国的殖民贸易,攫取高额利润;结合材料“1621年,荷兰人得知西班牙人也计划占领台湾,遂于次年再次侵占澎湖”可以概括为与西班牙进行殖民贸易竞争。

参考答案

 历史背景:

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荷兰海外贸易快速发展;与东方的贸易利润巨大;明末战乱之际,中央政府无暇他顾。

目的:

建立殖民据点;扩大对中国的殖民贸易,攫取高额利润;与西班牙进行殖民贸易竞争。

全国卷5年考题统计

时间

题号

时间

题号

2015

全国Ⅱ,32

其它

无考题

1.命题点:

全球史观——东西方贸易的发展与欧洲社会生活的变化

(2015·课标全国Ⅱ,32)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

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答案 D

解析 18世纪60年代,英国最先开始进行工业革命,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和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英国不断向国外输出工业品,从其他国家进口大量原料和包括茶叶在内的消费品,D项符合题意。

17、18世纪的英国,等级观念明显,故A项错误。

仅从英国茶叶消费群体的变化,无法得出英国崇尚东方生活方式的结论,且这一结论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

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的贫富差距不断拉大,故C项错误。

2.命题点:

文明碰撞——美洲学者对新航路开辟的认识

(2015·广东文综,19)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文明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

由此可知(  )

A.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

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

C.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D.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

答案 A

解析 题干关键信息:

“哥伦比亚学者”“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这反映了美洲学者关注欧洲人对美洲的殖民掠夺,给美洲人带来的灾难,造成两大洲的发展差距的扩大,因此A项正确。

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欧洲;最早登陆美洲的是西班牙资助的哥伦布船队,故B、D项错误;黄金和白银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故C项错误。

3.命题点:

殖民扩张与美洲人口结构的变化

(2015·海南单科,10)1500~1800年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

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杀

B.欧洲人对美洲不断的探险和征服

C.外来疾病导致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

D.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

答案 B

解析 欧洲大量屠杀美洲土著居民印第安人,这是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故A项错误;据材料中“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特别是混血人的出现,反映的是欧洲长期不断征服美洲的结果,故B项正确;外来疾病导致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只是美洲人口减少的原因之一,不是根本原因,故C项错误;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是表现而不是原因,故D项错误。

1.命题点:

时空概念——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贸易的影响

(2017·榆林二模,33)16世纪中期,英国大部分的呢绒、德国的金属制品和织物、德法两国的酒、西班牙的羊毛、葡萄牙和意大利来自东方的香料以及波罗的海地区的小麦,都运到尼德兰(荷兰)的安特卫普(港口城市)成交。

这反映出(  )

A.西欧国家商业繁荣

B.新航路开辟推高了欧洲的物价

C.荷兰贸易出现顺差

D.欧洲贸易中心移至大西洋沿岸

答案 D

解析 从题干信息中可知,材料只是说这些国家的商品集中到尼德兰(荷兰)的安特卫普(港口城市),根据时间16世纪中期,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西欧国家商业繁荣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出现“价格革命”,但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材料说这些商品都运到尼德兰(荷兰)的安特卫普(港口城市)成交,没有涉及荷兰贸易出现顺差的信息,故C项错误;世界贸易中心移至大西洋东岸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2.命题点:

新航路开辟带给欧洲国家的不同命运

(2018·赣州高三摸底,32)《全球通史》中指出:

伊比利亚国家之所以从事海外扩张仅仅是因为它幸运地兼备有利的地理位置、航海技术,然而1560年前后……长期的衰落就开始了,这就是帝国繁荣数十年后突然无可挽回地衰落的根本原因,材料中衰落的根本原因指的是(  )

A.政府未能及时进行圈地运动

B.缺乏从事帝国贸易所必需的航运业

C.海外扩张阻碍了早该实行的制度改革

D.蔑视商业成为当时贵族及其他各阶层的国民准则

答案 C

解析 圈地运动发生在英国,不是伊比利亚国家衰落的根本原因,故A项错误;伊比利亚国家地理位置优越、航海技术高超,航运业相对发达,故B项错误;伊比利亚国家开辟了新航路,在殖民扩张中获得了大量财富,而这些财富并没有用来发展工商业,封建制度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故C项正确;蔑视商业是一种思想观念,虽对工商业发展不利,但不是衰落的根本原因,故D项错误。

3.命题点:

新情景、新角度——奴隶贸易在英国的存废转变

(2017·吉林三模,33)始于15世纪的黑奴贸易中,英国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但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的法案,又于1833年在西非海域驻扎了一支海军舰队,拦截贩卖奴隶的船只并将截获的奴隶放归自由。

对英国的这一转变,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英国放弃了殖民扩张政策

B.奴隶贸易制度已彻底消失

C.英国推行自由贸易的表现

D.蕴含人类历史进步的方向

答案 D

解析 英国在1840年发动侵华的鸦片战争,故A项错误;从材料“1833年在西非海域驻扎了一支海军舰队,拦截贩卖奴隶的船只并将截获的奴隶放归自由”,可知英国虽然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的法案,但奴隶贸易仍在继续,故B项错误;英国反对和打击奴隶贸易有利于工业革命期间的英国推行自由贸易,但并不是英国推行自由贸易的表现,故C项错误;英国通过《废除奴隶贸易》的法案并打击奴隶贸易,客观上保障了黑人的人权和自由,这是人道主义的胜利,正体现了人类文明曲折发展中光明的方向,故D项正确。

4.命题点:

英帝国大国崛起之路

(2017·湖南十三校一模,18)阅读关于英国的重大历史事件,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1562年 英国的非洲奴隶贸易开始

1583年 英国开始在北美殖民

1651年 伦敦商人开始组建东印度公司

1651年 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

17世纪中后期 三次英荷战争

1688年 英国“光荣革命”

1742年 英国与西班牙发生贸易战争

1825年 史蒂芬孙的蒸汽机车运行成功

1840年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A.优越的地理环境是英国崛起的最重要原因

B.强大的海上军事实力是英国崛起的基础

C.处理好与邻国的关系让其成为欧洲霸主

D.工业革命是其成为日不落帝国的根本原因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没有反映出英国优越的地理环境,也并非英国崛起的最重要原因,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在不断的对外扩张中,强大的海上军事实力是英国崛起的基础,故B项正确;英国在与邻国的殖民战争中获胜,成为欧洲霸主,没有处理好与邻国的关系,故C项错误;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在其开始工业革命之前,故D项错误。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7·大庆一模,19)“新航路开辟时代的‘黄金热’的本质不是资产阶级的贪婪,而是资产阶级的进取。

”这主要是指(  )

A.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是寻金热

B.商路受阻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

C.“黄金热”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资产阶级的本质热衷于追求财富

答案 C

解析 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是奥斯曼帝国阻断东西方贸易商路,故A项错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故B项错误;材料认为“黄金热”是“资产阶级的进取”体现了其能够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