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505536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实验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实验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实验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实验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实验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实验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实验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实验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实验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实验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实验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实验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实验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实验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docx

《实验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实验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docx

实验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实验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标准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开发有利于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提高课程的适应性,有利于学校办出特色,有利于尽可能满足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实现学生的主动、生动全面发展。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特色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

学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以让课程适应和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原则,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带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开发、管理、评价、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1、总目标:

以校本课程建设推进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以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凸显学校办学特色。

2、学生发展目标:

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使学生的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

①健全学生人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②热爱学习,兴趣爱好广泛,至少学一门形成自己特长的课程。

③学会观察和思考,学会质疑和探究,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④动手实践,增强劳动意识,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教师发展目标:

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与实施:

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研究领导工作小组。

组长:

田绍兴

职责: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决策人和负责人,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规划、宏观调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实施。

副组长:

游盛华、吕江花

职责:

组织实施校长决策,负责校本培训,检查校本课程实施,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

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施进行指导、评估,调查、分析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情况并根据情况在实施过程中进行适时调整,对校本课程档案整理工作进行督查。

成员:

熊勇强、程旦、吕敦明、余启胜、谢芳和各学科教研组长

职责:

①构思并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总体规划,做好指导、研究、实施、评估等工作。

②制订校本课程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考核。

③组织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理论学习,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④积累课改资料,及时提供教改信息。

⑤经常深入校本课程实施课堂,指导开课、听课、评课工作,和实施教师一起研究情况,帮助他们及时总结。

⑥做好校本课程实施的经验或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人本性原则。

校本课程观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个性发展为根本出发点,把促进学生各项基本素质全面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以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观为核心内容,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重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

2、整体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目标与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学科课程应得到充分重视,活动课程应成为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潜在的课程资源,重视隐藏在课内外和校园文化中潜在的课程因素及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使学生有较广泛的兴趣爱好及特长。

3、发展性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的发展性原则是针对校本课程的价值而出台的,课程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成材、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社会发展。

学校利用自身资源,构筑有本校特色的适合学生发展的特色课程。

4、科学性原则。

深入系统地学习与课程改革相关的理论,借鉴外来的有益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实事求是,以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解决实验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调查研究,科学决策,边实验边总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法措施:

1、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动员全体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

2、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和管理制度,以规范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管理工作,使校本课程开发纳入教师业务考核中。

3、以教研组为单位确定本科组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

4、评估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确定课程开发的重点。

5、动员全体教师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开设校本课程。

6、充分发挥校本研训的作用,整合各科组教师的特长和优势共同开发校本课程。

五、校本课程开设计划:

1、发掘学校特色项目资源,发挥特色创建过程中的优势,形成校本课程的生长点。

2、各学科在确定的年级实施,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3、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成为学校开展德育、人文、科学、艺术、体育教育的重要载体。

4、以学生和谐发展为出发点,明确校本课程的目标定位,完善课程体系,落实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5、运用网络平台,发布信息,充实课程资源,交流校本课程开发的进度和成果,研究与实验相结合。

六、课程的实施:

(一)课程结构

按课程开设的培养目标分为人文素养类、科学素养类、生活技能类、身心素养类、艺术修养类、信息技术类、学科竞赛类七大类。

1.人文素养类:

通过人文文化的学习,提升学生人文文化品质,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和进行交流的能力。

2.科学素养类:

通过各种科技自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思考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3.生活技能类:

通过生活知识的学习,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提高学生生活的质量。

4.身心素质类:

通过体育项目和心理健康辅导,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

5.艺术修养类:

通过艺术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增强艺术修养,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审美能力。

6.信息技术类:

通过学习电脑操作知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7.学科竞赛类:

以学科竞赛来培养学生进取创新精神,科学探索精神。

(二)选课方法

学生选课分以下几步走:

1、向学生宣传实施校本课程的意义,激发学生参与校本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2、学校向学生公布校本课程开设科目、指导教师及课程说明等,让学生自由、自主选择课程。

3、先按正常教学班统计学生选课情况,再根据学生第一、第二志愿,学校调整各校本课程科目学习人数,原则上组班不超过50人,低于20人不开班。

4、视学生选课情况及场地限制,按校本课程课时计划表,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校本课程。

(三)课程管理

校本课程实现学校统筹规划,教师自主实施,学校监督检查,教师总结反馈。

1.学校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各门课程的选课人数等,以便于规划实施校本课程。

2.学校对已开发的校本课程统一制定课时计划,对任课教师、教学场地等规划设计。

3.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教导处随机听课,随时测评。

4.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5.任课教师根椐课时计划,自已组织学生,联系场地、器材等,实施课程。

6.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7.任课教师对学生参与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并对自已的教学反馈总结,以利于今后的校本课程教学。

8.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四)教材建设

教师可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

1、自编教材;2、选编教材;3、选用优秀教材;4、拓宽现有教材。

七、校本课程的评价:

1、对教师评价

(1)成立校本课程评价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题的检查评价。

(2)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申报制度。

(3)教师组成校本课程开发团队,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4)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及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5)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兴趣需求、学习效果等。

(6)对于参加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在评比的基础上学校将给予适当的奖励。

2、对学生的评价

(1)学生校本课程成绩评定采用学分制,每位学生三年所学课程的最低学分为6学分。

(2)由任课教师负责教学班学生的考核,并根据学生学习过程表现、考核考查成绩,认定学分,报校学分认定委员会审核。

(3)出勤率未能达到规定课时的80%者,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

(4)凡不能修满校本课程最低学分要求的学生,不能毕业。

(5)凡在国家、省级、市级各类竞赛中获奖的学生,经学生本人申请,校学分认定委员会认定,均可免修相应类别的校本课程,即可获得一定的学分,但最多不能超过6学分。

八、校本课程实施保障:

1、学校对参加校本课程研究的教师在外出学习、教学研究、校本教材编写等方面提供物质支持。

2、设立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及奖励经费。

3、学校对教师进行必要的课程理论培训。

4、保证实施教师的研究时间,研究空间。

5、鼓励教师撰写心得体会,包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6、在教师考评上充分肯定教师校本课程实施的成果。

7、学校对实施教师应做好各类设施的提供,为校本课程的顺利开设准备物质条件。

8、对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学校应组织评选,优秀的校本课程,铅印成册,并予以奖励。

教师开发出的校本课程的成果记录在教师业务档案。

9、根据师资培训工作的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造条件,让教师认真参与培训,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考核、有成效,并建立科学合理的奖励制度。

九、校本课程申报流程

1、申报者于每个学期末填报《校本课程申报表》;

2、申报者将《申报表》交教研组长审核,审核后统一缴交至科研处;

3、科研处审批,并向申报者反馈审批意见;

4、获得批准后,申报者组织编写教学讲义待用。

 

附表一:

校本课程参考选题(仅供参考)

课程类型

课程内容

人文素养类

中国文学史故事选讲、文学作品阅读与欣赏、名著名篇导读、外国文学名家介绍、英语朗诵和演讲、交际英语、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生活中经济学、时事政治开讲、九江乡土民俗、品味生活感怀哲学。

科学素养类

应用数学与数学史、趣味数学、数学文化、数学思维训练、生活中的物理、物理学方法、趣味物理学、物理学史话、生活中的化学、化学与环境、化学的魅力、生物论谈、理化趣味实验、生活与科学、绿色环保、标本制作。

生活技能类

摄影摄像、种植养植、生活小窍门、医学小百科、科技小制作、盆景的栽培与造型、手工编织。

身心素质类

田径运动、球类运动、棋类运动、形体健美、心理教育、健康教育。

艺术修养类

竖笛与民乐、合唱艺术、舞蹈艺术、音乐基础知识、书法入门、绘画欣赏、实用美术。

信息技术类

网页赏析与设计、Flash电脑动画制作、电脑平面设计、网络基础知识、软件制作。

学科竞赛类

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化学素质与实验能力竞赛、英语能力竞赛、数学竞赛、作文竞赛。

附表二:

校本课程申报表

教师姓名

特长

课程名称

课程

类型

授课对象

课时

总数

理论课时

实践课时

课程背景

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

课程实施

课程评价

学校意见

《小学数学课外活动》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课程开发的目的与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内容要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经验;要让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也表明,未来数学教育正朝着“大众数学”的方向不断迈进,我们必须使数学教育成为培养学生素质的有效手段,而不是成为一种“过滤器”。

新的课程标准已经使课程结构从单一模式朝多元模式发展.提出了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等组成的课程体系,活动课程的研究已成为教育改革与研究的热点之一。

为积极实施新的课程标准,数学教学除了抓好“课堂”这个主阵地外,还应该结合课标、教材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组织开展小学生的数学课外活动。

为此,经过认真的思考和研究之后,我校决定把“小学数学课外活动”作为校本课程之一加以开发。

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开展,是义务教育、素质教育大力实施和推进下的必然趋势。

积极开展数学课外活动,不仅能加深巩固数学知识,而且能使学生广泛地接受新信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能够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同数学有联系的生活乐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特长。

如今,实施素质教育,推行课程改革,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天地更加广阔。

数学课外活动已经成为学生开拓知识的另一条重要途径,它将有利于培养更多的数学爱好者。

给他们智慧与美的启迪,塑造他们热爱科学、追求真理、锲而不舍的良好品质。

二、总体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实施,一是加深和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

二是实践和应用课堂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基本而又简单的数学问题。

三是拓展和延伸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解题的思路及方法,形成一定的数学技能及特长。

四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三、课程的内容框架

1.数与代数:

找规律、数的运算、数的游戏、估算、近似值、应用题、探索规律等。

2.空间与图形:

画示意图、观察图形、认图形、画图形等。

3.统计与概率:

调查身高、调查体重、掷硬币等。

4.实践与综合应用:

制作月历、模拟购物、合理安排时间、实际测量计算等。

四、课程开发的组织与实施

1.组织实施的原则:

(1)体现基础性,促进应用化。

小学数学课外活动要立足于打好学生数学基础,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和运用。

(2)挖掘主题性,注重兴趣化。

数学活动内容要新颖,知识点突出,能吸引学生,促进学生的思维。

 (3)重视灵活性,力求主体化。

数学活动形式要多样化,依据不同的活动内容设计不同的活动形式。

(4)加强针对性,突出个性化。

对数学问题的解决,在方法上要有规律性、普遍性和针对性。

同时鼓励和肯定学生自己独特的解题思路及方法,多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归纳、去总结,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2.组织实施的方法:

(1)从活动内容入手,组织教师学习数学课标、钻研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对活动内容进行合理选择和设计,使小学数学课外活动能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密切联系学科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内容极为丰富。

从来源上看,可以有五个方面的内容:

生活中的数学,工农业生产中的数学,科学技术中的数学,作为学科的数学,智力活动中的数学。

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教学进度,以及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选择出一些新颖的、生动的、灵活多样的、富于变化的、使学生感到活泼有趣的内容,开展小学数学课外活动。

在活动内容选择上,要注意“四性”:

a、趣味性:

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内容,选择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儿童天性喜欢动,喜欢新奇,因此要选择那些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为活动课的教学内容。

b、启发性:

小学数学课外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考虑能鼓励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规律,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增长才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c、思想性:

数学活动课内容的选择,要注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等思想的启蒙教育,使学生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心理品质。

d、活动性:

“活动”是活动课的本质特点。

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剪剪拼拼、画画算算等手段,动口、动手、动脑学好抽象的数学知识和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从活动形式入手,组织教师积极地探索故事、游戏、表演、操作、调查等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形式及途径。

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活动过程,运用多种手段、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过程中,并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提出更好的改进措施及意见。

学是儿童的天职,玩是儿童的天性,数学课外活动能很好地把学与玩统一起来,数学课外活动的开展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数学知识的机会,让学生学到无法在数学课上学到的知识、实验操作技能等,数学课外活动的开展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沟通数学课本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

因此对数学课外活动过程要精心设计,要精心设计教学形式,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a、积极创设良好的数学情境。

活动课要重视情境的创设。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言语、实物、板书、照片、图画、音乐、小实验、游戏、动作、录像、课件等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从而调动起学生活动的兴趣、求知的欲望。

使学生怀着积极的态度、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活动中,使学生设身处地地去体验、想象和思考。

b、加强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内容不同于数学课本上的知识,它或是课本知识的另类表现,或是课本知识的扩展、深化等,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自由,重视合作交流、重视探究,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动手、动口、动脑),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起来,体现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助合作的新型交往关系。

五、课程的开发过程

1.时间安排:

(1)(2002.2~2002.8)准备阶段,确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2)(2002.9~2003.8)拟定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工作。

第一学段(1—3年级),《小学数学课外活动》教材48课时,;第二学段(4—6年级),《小学数学课外活动》教材48课时。

(3)(2003.9~2004.6)实施阶段,各年级根据校本课程内容组织小学生数学课外活动,并征集修改意见。

(4)(2004.9~2005.6)总结、完善、提高阶段。

2.开发体系

校本开发不是一两个人能完成的,是由校长、教师等共同参与的。

学校要形成开发校本课程的组织网络,形成领导小组——教研组——教师的开发网络。

(1)、建立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

 主 任:

李 斌(校长)

 副主任:

沈国金(业务校长)

(2)、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  长:

葛九明 王振跃

副组长:

夏建平 吴金瑞 

组  员:

朱强英 何爱萍 吴瑞珍 王 倩  丁海霞 马志坚  张敖龙  曹建兵  

(3)、建立校本课程审查小组

组 长:

葛九明 王振跃 夏建平 吴金瑞

3.课时安排:

每两周1课时,每学期8课时。

4.活动地点:

校内、校外结合。

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如组织学生在校园里测量,计算出操场的周长和面积;在学校进行数学童话故事、数学相声等班级主题数学活动;到田野里测量,计算出不同形状田块的面积;到农贸市场去调查,了解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的应用情况,进一步建立质量单位的表象;请数学专家和教师介绍数学家的故事,讲解速算、简便计算等数学知识。

  

5.活动的准备:

⑴编撰《小学数学课外活动》校本教材;⑵开展校本活动,设计活动方案(包括活动的时间、主题、活动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任务和分工以及保证条件等)开展活动。

  6.成果展示:

让学生和老师一起选择合适的展示学习成果的方式。

如表演、作品展评、交流收获、总结论文等。

  

六、评价方法

1.评价的原则。

(1)关注成功。

评价重在发现和肯定学生身上所蕴藏的潜能,所表现出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在解题方法上的个性理解,激励和维持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学生每一点的进展都视为成功。

  

(2)关注过程。

重视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全过程,重视在过程中的评价,关注学生在过程中的参与、体验情况,强调让学生自己来改进学习。

  (3)关注体验。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感悟和体验,而不是一般地接受别人所传授的经验,能够进行创新。

    2、评价的主要内容

  

(1)对小学数学课外活动学习的态度。

并以从为评价重点,旨在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对数学课本知识的理解应用。

(3)对《小学数学课外活动》课程中的一些数学知识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4)数学测验、竞赛的成绩。

 

附:

小学数学课外活动学习情况评价表

班级    姓名    

评价项目

自评

互评

教师评价

学习习惯

(40分)

兴趣

态度

理解知识

应用知识

(40分)

1

2

数学竞赛

获奖情况

(10分)

1

2

数学技能

成果展示

(10分)

1

2

综合等第

备注:

85分以上为优秀,75~84分为良好,74分以下为合格。

   

七、保障措施    

  1.组织机构。

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由教导处具体负责本次校本课程的改革实施,教师具体进行校本课程的教学。

从上至下层层管理,责任到位,分工合作。

    

2.制定必要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小学数学课外活动课程的实施和管理走向规范化。

3.建立课程档案管理;实施情况评价;优秀学生表彰;作品展示;教师指导经验交流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