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教案校本课程.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505539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教案校本课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食品教案校本课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食品教案校本课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食品教案校本课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食品教案校本课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食品教案校本课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食品教案校本课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食品教案校本课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食品教案校本课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食品教案校本课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食品教案校本课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食品教案校本课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食品教案校本课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食品教案校本课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食品教案校本课程.docx

《食品教案校本课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教案校本课程.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食品教案校本课程.docx

食品教案校本课程

第一课小学生食品安全知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同学们知道食品质量安全包括三方面内容。

2.知道中小学生购买食品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如何购买到安全的食品。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教师提问: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吃饭,可是什么样的食品是安全的呢?

什么是食品质量安全?

学生阅读课文,找寻答案。

小组交流,整理答案。

教师小结:

(板书)

食品质量安全是指食品质量状况对食用者健康、安全的保证程度。

包括三方面内容:

1.是食品的污染导致的质量安全问题。

例:

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等。

2.是食品工业技术发展所带来的质量安全问题。

如:

食品添加剂、食品生产配剂、介质以及辐射食品、转基因食品等。

3.是滥用食品标识。

例:

伪造食品标识、缺少警示说明、虚假标注食品功能或成分、缺少中文食品标识(进口食品)等

二、学生讨论:

中小学生购买食品应注意什么问题?

1.到正规商店里购买,不买校园周边、街头巷尾的“三无”食品。

2.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食品,尽量选择信誉度较好的品牌。

3.仔细查看产品标签。

食品标签中必须标注:

产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标准号等。

不买标签不规范的产品。

4.要选择近期生产的产品,选购碳酸饮料时,要尽量选择近期生产的、罐体坚硬不易变形的产品。

5.不盲目随从广告,广告的宣传并不代表科学,果汁饮料有一定的营养成分,适合青少年和儿童饮用,但不能长期喝或一次性大量饮用。

三、课后延伸:

1.在以后的生活中,你准备怎么做?

2.你知道《食品安全法》是哪一年颁布的吗?

第二课:

中小学生的饮食卫生习惯

教学目标:

1.了解识记食品安全常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树立食品安全意识,关心时事,珍爱生命,关爱健康。

2.在学校注意一些食品方面的安全。

教学重难点: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树立食品安全意识。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入新课

1.教师提问:

同学们,平时大家有怎样的饮食习惯?

2.小组讨论

二、出示讨论题:

1.平时喝白开水还是一些饮料?

2.吃水果时,你洗吗?

3.平时你在买东西时,看出厂日期和保质期吗?

4.你经常到街道小摊上买东西吃吗?

三、联系实际已知导行

小组讨论之后,选出代表发言。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良好的饮食习惯有:

1.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一些饮料含有防腐剂、色素等,经常饮用不利于少年儿童的健康;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肠道寄生虫病的传播;

3.生吃的蔬菜和水果要洗干净后再吃,以免造成农药中毒;

4.选择食品时,要注意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

5.尽量少吃或不吃剩饭菜,如果吃剩饭菜,一定要彻底加热,防止细菌性食物中毒;

6.不吃无卫生保障的生食食品,如生鱼片、生荸荠。

7.不吃无卫生保障的街头食品。

8.少吃油炸、烟熏、烧烤的食品,这类食品如制作不当会产生有毒物质。

四、课后延伸

回家调查一下,你的亲人、朋友经常吃油炸食品吗?

你怎么说服他们?

 

 

第三课:

中小学生吃甜食多多益善吗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吃甜食多了的坏处。

2.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教学重难点:

学生知道吃甜食多了有哪些坏处。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入课题

教师提问:

图片上的小姑娘为什么身材这么好?

学生踊跃发言

二、让学生阅读课文,找出答案。

夏日饮品中富含糖分,孩子多吃后易患皮肤炎症和多种疾病。

在夏日过多摄取糖分,还会产生大量酸性物质,从而打破血液正常的酸碱平衡,使孩子变成酸性体质的人。

使孩子成了疾病“温韩国瘦身一号床”。

许多饮料中还缺乏孩子发育所必需的蛋白质与脂肪,喝得过多,将影响孩子吃正餐,造成营养不良,所以喝饮料每天最好不超过100毫升。

三、联系实际,说一说:

1.你还喜欢吃甜食吗?

2.甜食吃多了会有哪些坏处?

第四课:

聪明的营养食物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使自己聪明的营养食物的种类。

2.养成合理的膳食习惯。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食物图片,引入新课

教师提问:

同学们,大家都希望自己聪明,学习成绩优秀,吃什么食物更能使自己聪明呢?

小组讨论,学生踊跃发言

二、联系实际,举例说明

使学生聪明的营养食物有:

1.多吃鱼,蛋黄,虾皮,紫菜,海带,瘦肉。

2.每周吃一次动物内脏如猪肝、动物脑。

3.每天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橘子、苹果。

4.每天吃豆类或豆制品。

5.每周吃蘑菇1—2次。

6.多吃香蕉、红萝卜、菠菜。

7.多喝牛奶。

三、课后延伸

回家制作一份营养套餐。

第五课:

预防食物中毒8注意

教学目标:

1.认识食物中毒特征,提高自我救护意识,预防发生食物中毒。

2.学生知道在食品安全工作中的注意事项及预防措施。

教学重难点:

预防食物中毒的措施。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

1.有些学生在吃了一些食品之后会有腹泻、腹痛、呕吐等现象。

2.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区分问题食品,预防食品中毒。

二、重点讲述

1.认识食物中毒特征。

潜伏期短:

一般食后几分钟到几个小时发病

胃肠道症状:

腹泻、腹痛,有的伴随呕吐、发热

2.预防发生食物中毒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关键是抑制细菌繁殖,大致要注意8条:

(1)挑选食品,要选择新鲜、无变质的。

(2)食物在食用前应充分清洗和浸泡。

(3)挑海鲜,最好选择活的。

(4)为防止熟食被细菌污染,切生的食品和熟的食品所用的刀、砧板要分开;做凉拌菜一定要洗净消毒,最好不要吃隔顿凉拌菜。

(5)冰箱里存放的食物应尽快吃完,冷冻食品进食前要加热,因为不少细菌在冷藏、冷冻条件下不会死亡,决不能把冰箱当作食品保险箱。

(6)有些细菌产生的毒素不怕高温,因此并不是食物加热后就可以吃了,一些剩饭、剩菜经加热后仍有引起食物中毒的危险,常温下保存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7)坚持锻炼,提高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8)消灭苍蝇、蟑螂、红蚂蚁等-细菌的传播媒介。

三、让学生互相交流,谈谈体会。

四、总结

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因为它关系到我们全体师生的身心健康问题。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引起注意,如果忽略了这项,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第六课:

味精使用的注意事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味精的主要成分。

2.知道味精在使用时应注意的一些事项。

教学重难点:

味精在使用时应注意的一些事项。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提问:

大家认识味精吗?

你们知道它的主要成分吗?

2.学生阅读课文,找寻答案。

3.学生回答问题:

味精为白色结晶或粉末的化学品,其味微酸,化学成分为谷氨酸钠,是一种很好的鲜味调料。

二、出示讨论题:

1.味精的用途是什么?

2.味精在使用时应注意的事项是什么?

小组讨论

3.教师小结:

味精具有增进食欲,诱导液分泌,促进食物消化吸收的功效,而且谷氨酸钠作为蛋白质的组成成分之一参与人体的代谢。

在肝脏中,谷氨酸钠既参与糖代谢又参与机体的解毒过程,可使机体中过多的氨变成无害的谷氨酰胺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血氨浓度,防止肝昏迷。

谷氨酸钠参与大脑的蛋白质和糖代谢,有利于改善大脑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有利于儿童智力发育及解除大脑疲劳。

味精虽然鲜美,且好处多多,但食用过量、过频,也会产生不良后果。

小儿菜肴不宜多加味精。

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家长遇到孩子胃口不佳时,喜欢往菜肴中多放味精,以诱导孩子的食欲,其实这种做法适得其反。

大家知道,锌是婴幼儿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物质,当婴幼儿大量食用味精后,可使血液中的锌转变成谷氨酸锌从尿中过量地排出体外,从而导致急性锌缺乏。

锌缺乏可导致弱智、暗适应失常、性晚熟及成年侏儒症等情况。

乳母不宜多吃味精。

味精进入人体后,在肝脏被谷氨酸丙酮转移酶转化,生成谷氨酸再被人体吸收。

婴儿多以母乳喂养为主,如果乳母在摄入高蛋白饮食的同时,再摄入过量味精,大量的谷氨酸可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

研究证实,过量的谷氨酸能与婴幼儿血液中的锌发生特异性结合,生成不被人体吸收的谷氨酸锌,随尿排出体外,从而导致机体缺锌。

哮喘病人不宜多吃味精。

医学专家发现,哮喘病人过多食用味精,会诱发严重的哮喘。

尤其是空腹时食用了放有过多味精的食品,则更易发生哮喘。

对于其他人来说,味精每日摄取量应不超过6克,若超过6克,血液中的谷氨酸含量就会升高,谷氨酸升高后,会限制人体必需的二价阳离子钙和镁的利用,从而可造成短期的头痛、心跳、恶心等症状,且对生殖系统也有不良影响。

味精食用过频,每餐必食,每菜必加,会使人产生对味精的依赖性,但食用不含味精的菜则会食欲减退,还会导致对其他营养素的吸收减少。

味精不宜在碱性或酸性强的食品中使用。

谷氨酸钠中的钠活性甚高,容易与碱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一种具有不良气味的谷氨酸二钠,失去调味作用;用于酸性菜肴中则不容易溶解,酸性越大溶解越难,使调味效果受到影响,故味精不宜放在碱性或酸性的食品中使用。

炒菜时味精不宜放入过早。

炒菜起锅后放味精,温度降至70℃-90℃左右放入,此时的溶解度最好。

若在高温时加用,当温度达到100℃,且时间超过10分钟,味精中的谷氨酸钠就会变成焦化的谷氨酸钠,焦化的谷氨酸钠不仅没有鲜味,还具有一定的毒性,不仅对人的神经有毒性作用,而且还有致癌作用,故炒菜时味精不宜放入过早。

三、让学生互相交流,谈谈体会。

 

第七课:

饭后吃水果会“中毒”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水果的正确吃法。

2.知道水果的营养成分。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入新课

1.教师: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吃饭吃完后,感觉还想吃东西,正好家里有水果,就吃了几个,结果没多久就闹肚子。

其实,这就是出现了轻微的食物中毒情况。

专家建议,最好不要在饭后吃水果。

2.阅读课文,提出问题:

(1)为什么不要在饭后吃水果?

(2)饭前吃水果有好处吗?

二、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想法

1.日常的食物中,主要成分是脂肪、糖和蛋白质等,而这些食物在胃里的滞留时间大致为:

糖类为1小时左右,蛋白质为2-3小时,脂肪为5-6小时。

2.当你在餐后马上进食水果时,消化慢的淀粉、蛋白质和脂肪会影响消化快的水果,水果被阻碍前进停滞胃内,在华氏104度高温之下腐败。

3.水果的主要成份是果糖,在胃内的高温下产生发酵反应甚至腐败变化,会生成酒精及毒素,出现胀气、便秘等症状,给消化道带来不良影响。

引起种种疾病,包括胃灼热、消化不良、肚痛等。

4.水果中还含有类黄铜化合物,经胃内的细菌作用转化为二羟苯甲酸,而摄入的蔬菜中含有硫氰酸盐,在这两种化学物质作用下,干扰甲状腺功能,可导致非碘性甲状腺肿。

饭前吃水果最有益:

1.水果中许多成分均是水溶性的,饭前吃有利于身体必需营养素的吸收。

2.因为水果是低热量食物,其平均热量仅为同等重量面食的1/4,同等猪肉等肉食的约1/10。

先吃低热量食物,比较容易把握一顿饭里总的热量摄入。

3.许多水果本身容易被氧化、腐败,先吃水果可缩短它在胃中的停留时间,降低其氧化、腐败程度,减少可能对身体造成的不利影响。

三、课后延伸

回家告诉家人,应在饭前吃水果,这种做法的好处是什么。

 

第八课:

夏天孩子食用那些蔬菜最适宜

教学目标:

1.知道在夏天,哪些蔬菜最适宜吃。

2.知道多吃蔬菜的好处。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展示,导入新课

1.提问:

这是什么蔬菜?

夏季是肠道传染病多发季节,这时多吃些“杀菌”蔬菜,可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

这类蔬菜包括大蒜、洋葱、韭菜、香葱、蒜苗等。

2.提问:

在夏天,我们应该吃哪些蔬菜,才最好?

3.小组讨论,自由阅读课文,找寻答案。

二、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认识

凉性蔬菜进入夏季后,对人体影响最重要的因素是暑湿之毒,所以吃些凉性蔬菜,有利于生津止渴、清热去火、排毒通便。

夏天还可以多吃些“苦味”食物,如苦瓜、莴笋、芦笋等,可以凉拌、清炒,既可清热泻火,又可健脾气、除潮湿。

许多偏酸的食物和水果,如番茄、柠檬、草莓、乌梅、葡萄等,能敛汗生津,健胃消食,还可预防流汗过多而耗气伤阴,可以多吃。

五味中,甜味需少些,夏季潮湿闷热,人体本来容易生湿,过食甜味更助湿热,导致胃胀不想吃东西,所以夏季孩子不宜过食甜味。

三、课后延伸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对这个问题一定有更深入的认识,把你的看法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好吗?

第九课:

饮用牛奶注意事项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搜集资料等学习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牛奶的营养和种类,以及如何科学饮用牛奶等。

2.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养成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引领学生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逐步形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惯。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平时,大家都喜欢喝牛奶,但是,在喝牛奶时应注意什么?

二、学生自由讨论,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1.牛奶里面有哪些营养?

2.牛奶有很多种,我们小学生喝哪一种比较好?

3.肚子饿的时候可以喝牛奶吗?

4.牛奶除了饮用,还有没有其它用处?

5.在喝牛奶时应注意什么?

组织学生对上面的第5个问题中进行整理

1.不宜空腹饮。

空腹饮奶使牛奶在肠胃中停留的时间过短,过快地进入排泄系统,从而影响营养成分的全面吸收。

饮牛奶时要吃点点心,如面包。

饼干之类,以利延长其在消化系统内停留的时间。

2.不宜饮冰牛奶。

将牛奶冷藏或加冰块饮用,虽然口感爽,但冰牛奶对肠胃的刺激,易致发腹泻。

3.不宜温藏。

牛奶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中,极易滋生细菌,导致牛奶腐败变质。

4.不宜久煮。

因为煮牛奶一般要放白糖,煮时过长,奶的赖氨酸与白糖在高温下产生果糖基赖氨酸,这是一种难以被人体消化吸收的物质。

5.不宜饮结块奶。

牛奶中若出现块状或絮状性物质,不宜再饮用,因为牛奶已变质。

三、总结

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它关系到我们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问题。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要引起注意,正确饮食。

第十课:

膨化食品对孩子的危害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叫膨化食品,以及从卫生角度认识膨化食品吃了好不好的问题。

2.教育学生科学吃零食以及培养节约的习惯。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

(出示课题)同学们听说过膨化食品吗?

你喜欢吃膨化食品吗?

生答。

师: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膨化食品,了解食品的膨化过程。

二、学习新课

1.认识膨化食品

师:

(出示实物或包装袋)你认识它们吗?

吃过吗?

请说出他们的名称。

生答。

师:

我们把雪米饼,爆米花等经过高温高压后膨化出来的食品叫做膨化食品。

下面请同学们说说你吃过的膨化食品的名称,形状,颜色,味道······

学生讨论交流(自由发挥,说得越多越好)

2.多吃膨化食品好不好?

师:

多吃膨化食品为什么不好?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

日常食品中铝元素的来源,部分来自食品中膨松剂之类的添加剂(如明矾和碳酸氢钠),部分是从包装材料里溶出,而在一些添加明矾的食品里也会产生铝。

人体摄入铝后仅有10%-15%能排泄到体外,大部分会在体内蓄积,与多种蛋白质、酶等人体重要成分结合,影响体内多种生化反应,长期摄入主要会损害大脑功能,严重者可能发生痴呆,尤其对身体抵抗力较弱的儿童影响更大,可导致儿童发育迟缓、骨软化症等,智力上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食品在加工过程当中是通过金属管道的,金属管道里面通常会有铅和锡的合金,在高温的情况下,这些铅容易气化,气化后的铅就会污染这些膨化食品。

铅是多亲和性毒物,积聚在人体内难以排出,主要损害神经系统、造血系统、血管和消化系统。

而膨化食品的消费者多数是儿童,他们对于铅危害的承受能力只是成人剂量的一半,甚至更少。

铅所造成的危害比较明显,主要的表现就是一些神经系统的行为,比方注意力低下、记忆力差、多动、爱发脾气等,或者出现呼吸道感染、厌食、贫血、呕吐等症状。

糖精钠俗称糖精,为一种化学合成物的代糖品,是食品添加剂而不是食品,除了在味觉上引起甜的感觉外,对人体无任何营养价值。

当食用较多的糖精时,会影响儿童肠胃消化酶的正常分泌,降低小肠的吸收能力,使食欲减退。

如经常食用过量含糖精钠的商品,也会对儿童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危害。

零食是孩子最喜爱的食品,现在很多零食都添加了大量的人造原料人工色素,膨化食品中的人工合成色素具有一定毒性,如果长时间进食含合成色素的食品,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冲动传导,刺激大脑神经而出现躁动、情绪不稳、注意力不集中、行为过激等。

三、巩固

围绕“健康,成长,助人”的主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用节约下买膨化食品的钱去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懂得在身体健康的同时更要做一个助人为乐,心理健康的好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