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11280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8.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检验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检验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检验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检验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检验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检验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检验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检验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检验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检验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检验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检验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检验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检验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检验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检验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检验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检验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检验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检验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检验资料.docx

《检验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检验资料.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检验资料.docx

检验资料

血流变报告单一般有2个低切粘度,1个中切粘度,1个高切粘度,以及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等指标。

各项指标反映出血液的浓稠性,粘滞性;血浆粘滞性;血细胞聚集性和血细胞的凝固性。

它们既是独立的指标,又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一)血液高粘滞综合征:

 由一个或数个血液粘滞因素非一过性增高所致的血液粘滞异常综合征称为血液高粘滞综合征。

一般分为五种亚型:

(1)血液高浓稠型:

 

多见红细胞压积增高;

意义:

红细胞压积增高,则表示血液浓而粘,见于红细胞增多症、充血性心力、衰竭、高山病等。

(2)血液高粘滞型:

全血粘度增高;血浆粘度增高;全血还原粘度增高;红细胞压积增高; 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意义:

常见于下列疾病,如红细胞增多症、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脉管炎、肺心病、结缔组织疾病活动期、白血病等。

(3)红细胞的聚集增强型:

血沉增快;血沉方程K值增加;红细胞聚集指数增高;红细胞电泳变慢。

如:

脑梗塞、心机梗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4)红细胞的刚性增强型:

红细胞的刚性指数增高;红细胞的变形指数增高;如:

镰状血红蛋白症、酸中毒症。

(5)血液高凝固型:

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血小板粘附率升高;血小板聚集率升高;

体外血栓形成试验:

血栓长度、湿重、干重均增加。

 

(二)血液低粘滞综合征:

  由一个或数个血液粘滞因素非一过性降低所致的血液粘滞异常综合征称为血液低粘滞综合征。

如:

上消化道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贫血、尿毒症、肝硬化腹水等。

  一般来说,低切粘度和高切粘度的变化是平行的,但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可以有相反的变化,如全血粘度正常,血浆粘度偏高,建议医生让病人加查纤维蛋白原,血脂及其它血浆蛋白项目,以明确原因。

如果低切粘度高,让病人加查红细胞聚集,血小板及血浆蛋白指标。

如果是单纯的粘度增加,使用活血化瘀,输液等治疗方法。

 与检验医学网血压、血脂、血管硬化度等指标相比,血液黏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特点是不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高。

血液处于高粘滞的指标项目愈多,各指标异常程度愈高,意味着血液处于高粘滞状态愈严重,最终都会使脏器微循环血液灌注不足,可造成缺血、缺氧、酸中毒、出现微循环障碍。

 

许多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出现之前,往往已引起若干血液粘滞因素增高,这标志着无症状病程已经开始。

对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进行综合分析,找不到明显的原因时,进行跟踪检查,尽可能查出潜在的疾病,进行早期防治。

1、甘胆酸(CG):

当肝细胞受损或胆汁淤滞时,血液中CG含量就明显增高,反映肝细胞的损害比目前临床上常用的ALT等更敏感,能早期发现轻度肝损害医学.全.在线.网.站.提供,对区别慢性肝炎病情严重程度有帮助。

2、铁蛋白(SF):

在肝内合成并储存,肝细胞炎症反应可使SF合成增加,肝细胞变性坏死可使SF释入血中,SF上升程度与肝细胞受损轻重呈平行关系,但在严重低蛋白血症、缺铁性贫血可明显降低。

3、前白蛋白(PA):

对早期发现重症肝炎及慢性肝损害有一定意义。

病愈重值愈低。

4、转铁蛋白(TF):

是肝脏合成的一种糖蛋白,主要功能是运转铁。

急性肝炎时TF升高,慢性肝炎、肝硬化则可低。

其他多种感染时TF降低,而缺铁性贫血和妊娠末期TF升高。

5、胆汁酸(TBA):

是肝排泄的主要有机阴离子,其代谢情况主要受肝脏控制,当肝功能损害时,其升高往往比胆红素早而明显。

因此能更敏感地反映肝损害。

曾经发生过有一小孩,在门诊查血小板只有40×109/L,因此马上住院治疗,但住院后3天再查结果正常,因此患者提出“没有病还让我们住院,花了住院费,影响了上班工作”,提出赔偿。

结果查找原因是由于采血时小孩静脉难找,采血不顺利,造成血液有部分凝集,肉眼又看不到微小凝块。

这种微小血液凝集,造成血小板的聚集,计数结果偏低的现象。

为避免这类现象的发生,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护师采血时作到一针见血,采集顺利,抗凝要充分。

2、实验室要仔细观察血液是否有凝块,结果偏低的结果要复查。

3、临床医生见到偏低的结果,要结合临床,与医学检验网临床症状、体征不相符时要复查。

目前血液分析仪已成为全血细胞计数(completebloodcount,CBC)的必备仪器,它不但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还提供了更多的相关实验指标,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起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血液分析仪的普及,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笔者就此提出几点值得思考的问题。

1 购置仪器还是购置检测系统

1.1 检测系统 按照过去的观念,添置设备就是按性价比来选购仪器。

但是随着对检验管理的完善,政府对检验科开展的每个检验项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卫生部关于印发《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的通知(卫医发〔2006〕73号)(下简称《管理办法》)指出:

“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保证检测系统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什么叫检测系统?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3版明确指出:

完成一个检验项目的检测所涉的仪器、试剂、校准品、质控品、消耗品、操作程序、维护保养程序等的组合称为检测系统,若是人工操作,还必须包括操作人员。

1.2 购置检测系统的重要性 检测系统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精密度、准确性和溯源性,但临床实验室对每一检验项目都做检测系统评价是难以完成的。

因此,厂商除了提供仪器外,还提供了配套试剂及配套校准品,也规定了操作程序,形成了可靠的有溯源性的检测系统。

上世纪90年代美国FDA、欧盟有关部门己经明确规定,在申报产品许可证时,不再是一台仪器的认可,而是要整个检测系统的申报与认可。

用户按规定的检测系统(即封闭系统)去检测病人标本,质量是有保证的。

长期实践证明,只有形成固定的组合的检测系统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选购单一的血液分析仪还是选购具有溯源性评价的检测系统,是传统与当今理念的区别,笔者认为选择后者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质量。

2 操作人员的正规培训

2.1 正规培训的内容 仪器要靠人操作,操作人员的水平将决定检测系统能否获得正确的结果,所以正规培训十分重要。

目前的状况是:

购买仪器后工程师很快来安装,一般都不做校准,也没有写详细的安装报告,仅仅教会操作人员简单操作,能打出报告就算数,最快的只有半天。

显然这样的培训是不能达到要求的。

由于操作人员没有受过正规培训,往往是只会操作不会校准,仪器日常保养也得不到保证,一般只在出现故障时才找厂家工程师。

笔者认为正规的培训应该有:

规范化的培训教材,正规培训过的教师授课和带教,应该讲授仪器原理、出厂性能指标、操作、校准、质量控制、结果分析、仪器维护和评价等,并作好岗前培训记录,经过考试合格发给上岗证。

2.2 培训工作的组织实施 由于血细胞分析仪使用单位面广,生产厂家多,各厂仪器型号不同,原理也不一定相同,笔者认为目前比较现实的办法是:

仪器生产厂商应将操作人员的岗前培训作为自己售后技术服务任务之一。

通过培训的上岗人员应该掌握定期校准、分析质控结果、解释报告、日常保养、小故障排除等技能和书写仪器使用过程中的一切记录,这也符合《管理办法》对质量保证和减少仪器故障的要求。

通过对客户的正规培训后,仪器返修率必将明显降低,达到供方与用户的双赢。

除此之外,参照卫生部卫计发[1996]第216号《关于加强大型医用设备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为规范对操作人员培训和管理,建议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有计划地实施一些对检验科常用仪器的统一培训与考试。

3 血液分析仪检测后的复检

3.1 复检标准制定 自动血液分析仪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后的复检,国际血液学专家组推荐了41条自动CBC和DC的复检标准,全国血液学复检专家小组也对血细胞计数复检标准做了释义。

自动血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复检规则的制定,对我国各级临床实验室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

血液分析仪测定的结果仅仅是过筛而己,在目前我国还没有具体的复检标准的情况下,各实验室应根据仪器类型、型号以及工作人员知识水平拟定出符合实际的复检标准

 

落实到岗位,列入操作手册(SOP,又称作业指导书)中,严格执行。

除了镜下复检外,还应包括一些手工方法的验证。

目前仍有不少单位没有执行复检。

《管理办法》第五条提出了临床实验室要按照“安全、准确、有效、经济、便民和保护患者隐私的七项原则办事”,这既是行业准则,也是检验工作者的行为准则。

按此准则,一个合格的检验工作者应该用高度的责任心做好血液分析仪检测后的复检工作。

3.2 加强检验人员显微镜下训练 随着血液分析仪的普及,盲目依赖仪器的思想日益严重,大大削弱了显微镜下训练,以至体液中的红、白细胞也辨认不清,疟原虫漏检时有发生,报告中见不到红、白细胞

形态学的描述,连中性粒细胞毒性病变也从报告单中消失,漏检、漏诊、误诊的现象屡有发生。

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显微镜下检查,仍是一种形态学检查的基本方法,在一些疾病诊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血细胞的形态检查仍然是CBC的主要内容,也是检验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应该通过常年的训练和累积,熟悉掌握。

4 合理使用三分群、五分类血液分析仪

五分类比三分群的血液分析仪增加了一些新的参数,特别是血小板计数更可靠,前者取代后者是必然趋势。

但是目前也出现一些假的五分类仪器,应注意识别。

选择什么样的仪器应结合科室的设置要求、仪器的价格和病人经济承受力综合考虑。

目前不论是三分群还是五分类,其白细胞分类结果均为“初筛”,而五分类血液分析仪的价格及消耗试剂的成本均较三分群血液分析仪高出许多,因此,如将三分群的血液分析仪校准好、管理好、认真操作、做好复检,在一些中小医院也是可以获得临床、患者满意的结果。

现在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还比较多,群众承受能力有限,应坚决反对为经济效益而盲目求大、求洋的做法。

5 加强与护士招聘网临床的沟通

5.1 提高检验报告的应用价值 血液分析仪所提供参数至少10余项,有的多达40余项,但不少临床医生只看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量,对其他参数价值并不了解也很少应用,这是最大的浪费。

为此,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科室学术交流,不定期地为临床科室的医生和护士举办专题讲座,帮助医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新知识,以提高检验报告的应用价值,使实验数据能真正用于临床的诊治工作中。

5.2 加强自身学习与研究 检验人员不但应该会操作各种仪器获得数据,而且还应该懂得一些临床知识,熟悉各项测定结果的临床意义,才能达到与临床交流的目的。

为此,检验人员必需加强经常性学习,扩大知识面,如:

首先要弄懂血液分析仪每一个参数的临床意义及各参数间的关系,最好将自己在实践中的实例和统计结果进行分析,使交流更具有说服力。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地域辽阔。

应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创造条件,调查制定适合本地区血液分析参数的参考区间。

另外,新出现的参数,有些尚待进一步论证,或者扩大使用范围,这些都是很好的科研课题。

通过科学设计、仔细调查、认真记录、数据处理及分析总结,不仅提高自己专业水平,而且成果可用于临床,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血糖监测的五个最佳时段

并不是所有时段的血糖监测都有必要,了解血糖全貌,只需记住5个监测时段。

第一个时段:

测空腹血糖,可以看出头天晚上所用药物对整个夜间乃至清晨血糖的控制情况。

第二个时段:

测餐前血糖,可以及时发现低血糖,指导患者调整将要吃入的食物总量和餐前药物的用量。

第三个时段:

测餐后两小时(从吃第一口饭开始算起)血糖,许多早期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并不高,但其胰岛素分泌功能已受损,受高糖刺激后反应较差,餐后血糖会明显升高。

第四个时段:

测睡前血糖,可以指导夜间用药或注射胰岛素剂量。

睡前血糖小于6毫摩尔/升,夜间低血糖发生率大于50%。

第五个时段:

测凌晨3点血糖,可以鉴别空腹高血糖的原因,因为夜间胰岛素缺乏可以引起空腹高血糖。

用胰岛素的患者,开始时每日血糖监测至少5次,达标后可每日2~4次;使用口服药的患者,血糖达标后每周

 

问:

UF如果报告RBC阳性是否要用显微镜确认?

如果RBC全部溶解,UF-100会怎样报告RBC?

答:

UF作为尿有形成分检查的筛选工具,主要特征是快速定量、准确提供许多临床有用的信息。

如果仅仅RBC阳性,略超出阴性设定值Negativelimits,而无其他项目异常,RBC-info属正常红细胞,直接报告并无不可。

研究实践表明,干化学和UF都是阴性的尿样,镜检的阳性率只有3.52%,而且是结晶和霉菌等。

国内不少学者意见为可以直接报告。

正常人群的正常值参考范围请参阅《临床病例研究2》(P13~P14)由各医院实验室自行设置。

当RBC大量出现的阳性尿样时请注意是否出现结晶、细菌以及酵母菌YLC的数量,因为在有形成分UF精细定量流式检测方法上,放置超时的尿样导致RBC假性升高常会见到。

特别是有RBC-info显示有内容时,建议镜检确认。

只要标本中有完整的红细胞的存在,UF仪器就可以正确地测定。

如果有怀疑溶血,干化学试纸的“隐血”项目的测定和UF的RBC就有交叉互检作用。

UF中的未溶解红细胞数量(non-lysedRBC#)和比例(non-lysedRBC%)的降低与医学全.在线RBC-info的不出现也有尿样溶血的逻辑提示作用。

因为non-lysedRBC%低于40%则不提示RBC-info。

可以说,在这种情况下,未溶解红细胞比例non-lysedRBC%的降低和溶血是吻合的,这种交叉互检的知识应该让临床医生了解。

此时还应注意观察总粒子数TOTALCOUNT.,如果超时尿等,结晶大量增加。

问:

当UF在检测红细胞时出现假阴性时如何解释?

答:

一般来说这种情况极少出现,如果出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问题①标本有无放置时间过长,引起RBC溶血;标本中红细胞有无溶血,可用试纸法辅助验证。

也许是真正的潜血阳性样本,没有红细胞。

但此时第二界面的non-lysedRBC%的应该降低。

②用UF-check,QC检查仪器的工作状况和敏感度,激光和电压有无偏移或波动;仪器有无线性漂移的情况,使很低的红细胞浓度检测偏离。

③注意标本是否会弄错;④特殊病例和特殊情况下,RBC不易被染液染色或被其他染料染色,影响出正常结果。

出现此种情况有,例如接受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病人,由于尿中有荧光染料,会明显影响UF的结果。

这种情况最容易给检验人员带来一头雾水。

此外,⑤服用过可以产生荧光染料类似作用的药物和抗菌素,其他还有甲苯,汞类防腐剂,酒精,福尔马林,戊二醛等影响了体外尿样本中红细胞的检测。

这种情况和第④点类似。

问:

粘液丝会影响管型的测定吗?

为什么病理性管型有时会有假阳性?

答:

由于尿道炎性刺激产生的粘液丝,尽管数量很少,但有时也会影响到管型的准确检测,这是因为尽管粘液丝形态和产生机理不同,但的电阻抗信号和透明管型相仿,并且也无很强荧光强度信号,大量粘液丝存在会误计为透明管型而致生理性管型计数假阳性。

此外尿路感染的患者尿样细菌和白细胞应该有增加。

有时劣质尿试纸条脱落在尿液中的纤维丝,会出现管型假阳性。

此时建议用户换用试纸条,或先做UF后做干化学。

1、试剂空白:

   由于生化测试测量的吸光度为相对吸光度,所以从理论上说,所有终点法的测试都需要把试剂本身的吸光度扣除。

试剂本身的吸光度就是试剂空白。

测量方法是按照正常测试的试剂和样本量,把样本换成蒸馏水来测量。

   在传统手工方法中,每次测定都要做至少三个管:

测定管、标准管、空白管。

其中空白管是试剂加蒸馏水,测出来也就是试剂空白。

因为操作环境、仪器状态、试剂稳定性等变异,所以要求每次都要测定试剂空白,称为实时试剂空白。

   在全自动分析仪上,大体上是模拟手工操作。

但许多全自动分析仪为追求速度,在设计上采用一些折中方法来测定试剂空白。

以日立全系列生化仪为例。

该系列分析仪是做不了实时试剂空白,因为它们全是先加入样本后加试剂,为了折中,只好在定标时做一个试剂空白,保存起来,需要扣除试剂空白时再减这个预先保存的值。

这种做法,对于比较稳定的试剂来讲,对结果影响不大。

    通俗的讲,日立的仪器工作流程中首先是将标本加入到比色杯中,然后依次加入R1试剂、R2试剂,所以试剂空白在每个测定项目曲线中是无法看到的。

但是7170从CALIBRATION中是可以看到的,S1ABS就是代表试剂空白吸光度,在CALIBRATION画面里的下方找到ReactionMonitor(反应监察),其中STD

(1)就是代表试剂空白反应曲线.为了减小误差,日立仪器会连续做两次测定,所以你看到FIRST和SECOND两条,计算时是取他们的平均值。

做试剂空白目的之一就是观察试剂是否稳定,积极采取措施纠正。

对于日立的这种试剂空白测定很多仪器都采用这种方法,也叫做试剂空白校准。

   总的说来,自动生化仪上的试剂空白一般表现为零点吸光度,该吸光度是通过校准确立的。

2、样本空白:

   由于溶血、脂血、黄疸等情况,会导致样本本身的吸光度对测试结果造成影响。

所以对样本本身吸光度的测量,即样本空白,可以去除这方面的影响。

测量方法是按照正常测试的试剂和样本量,把试剂换成蒸馏水或生理盐水来进行测量。

自动生化仪上,很难界定样本空白。

与消除样本空白有关的大约有如下几点:

   a).在双试剂测定时,加入试剂1和样品后的吸光度可一定程度上扣除样本空白,所以有单试剂不能扣除样本空白的说法。

   b).现在优质的试剂的抗干扰能力都比较强,比如有些双试剂,R1加入后先和样本孵育一段时间,将血红蛋白、脂肪、胆红素等反应掉,再加入R2开始测定反应。

在一定范围内都可以消除样本空白。

   c).现代全自动生化仪大多采用双波长测定.双波长测定的原则是根据干扰组分和待测物质吸收光谱的峰形特征,选择两个波长和,使干扰组分在这两个波长处的吸光系数相等,而使待测物质在两波长处的吸光系数有显著差别。

以两波长分别测定分析溶液的吸光度,以两个吸光度值之差(△A)计算。

这也可以扣除一部分样本空白.

   d).有些仪器,例如日立系列,有专门的“血清信息”功能的设置。

做法都是单独占用一个空白通道来计算,这也叫做样品空白校准。

3、水空白:

   比色杯在加入水以后的吸光度。

水空白的意义主要是对光路系统进行检查和校正,如光源,比色杯等,同时在计算中起到消除“杯差”的作用。

日立7060中的CellBlank(杯空白)测定的就是水空白。

中国医院协会《2007年患者安全目标》之四:

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

主要措施包括:

一、临床实验室应根据所在医院就医患者的情况,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的“危急值”报告制度。

二、“危急值”报告有规定的可靠途径,检验人员能为临床提供咨询服务,重点对象是急诊科、手术室、各类重症监护病房等部门的急危重症患者。

三、“危急值”项目可根据医院实际情况认定,至少应包括血钙、血钾、血糖、血气、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

四、对属“危急值”报告的项目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尤其是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如有标本采集、储存、运送、交接、处理规定,并认真落实。

“危急值”也称为“Panicvalue”。

“危急值”是指当这种检验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这是一个表示危及生命的试验结果,因此就把这种试验数值称为危急值。

例如,当血清钙<1.75mmol/L时出现全身性痉挛的危险性极高,而>3.4mmol/L时出现高血钙危象的可能性很大,过高和过低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因此这两个数值可以看做血钙的高、低危急界限值。

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检验科主任刘勇:

“危急值”报告规范医疗行为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不仅仅取决于实验中因素。

许多实验前因素也可严重影响结果的真实性,并有可能误导临床,此部分占总分析误差的50%~70%。

而这些实验前因素是不能在实验中纠正的。

因此会出现检验结果与药学招聘临床症状明显不符的情况,甚至达到危急值时,患者的生命指征仍处在基本正常范围。

此时在排除实验误差的同时,应考虑验前因素的影响。

虽然实验前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标本采集不当是临床上应注意的主要因素。

标本采集不当,若不及时甄别,有可能误导临床,影响治疗。

除样本采集不当的原因外,还有标本保存不当,放置时间过长未及时送检等。

“危急值”出现后,检验者首先要确认检验过程是否正常。

确认无异常环节,核准者应即刻告知有关医生或护士,了解病情及标本采集情况,如与临床病情相符,结果可以发出。

如果结果与临床病情不符或标本采集有问题,应重新采标本复查。

对于检验结果过低或过高的标本,即使过程全部正常,但与临床沟通得不到证实者,应重新复查并注明该结果已经复查,建议临床再重新留取标本复检,并在《危急值结果登记记录》上详细记录,注明临床反馈信息。

嘉宾点评:

医院要建立危急试验项目表与制定危急界限值,并要对危急界限值项目表进行定期总结分析,修改、删除或增加某些试验,以适合于本院危重病人的需要,要关注来自急诊室、重病监护室、手术室等危重病人集中科室的标本。

医院临床检验部门要建立起对检验结果中危急值确认、复核和报告的制度与程序,并要了解临床患者处理情况,并在《检验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

四川省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黄文方:

“危急值”管理需加强干预,要保障“危急值”管理工作的落实,医院和检验科都应建立有关部门规章制度,才能达到质量保证的目的。

我科对有关工作制定了严格的制度,并不定期检查记录,住院总不定期到临床征求意见。

凡是相关项目的结果超出紧急界限值时,必须作如下处理:

一、再次核查标本是否有错,操作是否正确,仪器传输是否有误。

二、复检标本,

如结果与上次一致或误差在许可范围内,应在报告单上注明“已复查”。

三、立即报告临床科室,在报告结果前应询问护士标本采集是否正确,并要求接电话人立即转告值班医师。

四、该结果如与病情不符,请立即重新采集标本免费检验。

 

五、对“危急值”处理的过程做详细记录。

目前,“危急值”应用的管理在我国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危急值”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医院有关部门不重视。

第二、许多实验室没有建立或没有完善的“危急值”制度、试验项目,有的没有制定“危急值”的界限值。

第三、报告时间要求不明。

第四、报告记录不全。

第五、临床对“危急值”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接电话人不愿意告诉姓名,接到结果后因某些原因未能及时向值班医师传达。

嘉宾点评:

医院医疗管理职能部门应该定期检查和总结“危急值报告”的工作,重点是追踪了解危重患者救治的变化,或是否由于有了危急值的报告而有所改善,提出“危急值报告”的持续改进的具体措施。

对“危急值报告制度”运作情况评价的结果,预期将在今后医院管理评价中作为对临床检验部门功能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

武汉协和医院检验科主任胡丽华:

检验报告分秒必争随着现代急救医学的发展,检验“危急值”的作用已日益凸现。

3年前,我院在国内较早建立并不断完善了一整套检验“危急值”相关制度。

目前,我院生化检验中“危急值”的检出率为2.19%,接近现发达国家的检出率(约3%)。

前不久,一位内分泌科的糖尿病人出现肩部疼痛,检验发现患者的心肌标志物中肌钙蛋白等项目明显升高,当即电话通知病房当值医生,遂立即邀请心内科专家紧急会诊,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

类似患者的救治需要分秒必争,赢得抢救时间就可能使患者重获新生。

2005年,我院新建了检验科24小时急诊快检中心,实现了“划价-采样-检验-报告”一站式服务。

该中心改变了传统的工作模式,除特殊项目外,几百种检验项目均可在1小时内发出报告,使门急诊检验报告时间大幅缩短,方便了患者就医,缩短了患者候诊时间。

该中心不仅是我院门急诊检验的中心,也是检验“危急值”报告的中心。

根据近几年我院对“危急值”检验项目的跟踪,反馈分析和总结,目前确定了40余项“危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